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辅导 四行政复议法的基础知识
2014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知识点:税务行政复议

2014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知识点:税务行政复议税务行政复议(一)复议范围1.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包括确认纳税主体、征税对象、征税范围、减税、免税及退税、适用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以及税款征收方式等具体行政行为和征收税款、加收滞纳金及扣缴义务人、受税务机关委托征收的单位作出的代扣代缴、代收代缴行为。
注意: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认为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下列规定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一并向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不含规章)的审查申请:(1)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务院其他部门的规定;(2)其他各级税务机关的规定;(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规定;(4)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规定。
(二)复议申请与受理1.申请申请人可以在知道税务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及纳税担保人对受案范围中第l项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不服的,应当先向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可以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申请人按前述规定申请行政复议的,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确定的税额、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方可在实际缴清税款和滞纳金后或者所提供的担保得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确认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复议前置程序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
2.受理——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在5日内进行审查。
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执行:(1)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2)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3)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4)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
(三)复议决定1.形式:原则上采用书面审查的方法,不需要开庭。
仲裁的判决:开庭但不公开;诉讼的判决:开庭并公开2.时间: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2011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学习重点(2)3

四、行政复议(一)行政复议范围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符合《行政复议法》规定范围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二)行政复议申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60日的除外。
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
(三)行政复议参加人和行政复议机关行政复议参加人包括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
依照《行政复议法》履行行政复议职责的行政机关是行政复议机关。
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具体办理行政复议事项,称之为行政复议机构。
(四)行政复议决定行政复议的举证责任,由被申请人承担。
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但是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期限少于60日的除外。
行政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不得以同一的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复议机关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应当制作行政复议决定书,并加盖印章。
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
五、行政诉讼(一)行政诉讼的适用范围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二)诉讼管辖1.级别管辖。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1)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2)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3)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2.地域管辖。
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行政复议法讲解

行政复议法是指我国《行政复议法》(以下简称《法》)的法律规定。该法于1999年通 过,旨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权益进行复议的权利,维护行政法治 和公平正义。
《行政复议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行政复议的适用范围:《法》规定了行政复议适用的范围,包括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有 直接法律效果的行政行为的复议,以及对行政机关未作为或者违法作为的复议。
行政复议法讲解
2. 行政复议的程序:《法》规定了行政复议的程序,包括复议申请的递交、复议机关的受 理和审查、听证程序、复议决定的作出等。复议机关负责对复议申请进行审查和调查,听取 当事人的意见,并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复议决定。
3. 复议决定的效力和执行:《法》规定了复议决定的效力和执行。复议决定是具有法律效 力的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和其他有关方面应当依法执行复议决定。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 ,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4. 行政复议的特殊程序:《法》还规定了一些特殊的行政复议程序,如对行政机关的许可 证、批准证书等行政许可行为的复议,以及对行政机关的处分决定的复议等。
行政复议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解
5. 行政复议的法律援助:《法》规定了行政复议当事人享有法律援助的权利,当事人可以 申请法律援助,以获得必要的法律帮助和支持。
通过《行政复议法》,我国建立了行政复议制度,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了一种行 政争议解决的途径,保障了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行政复议也有助于监督和纠正行政机关 的错误行为,促进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和公正执法。
注评《经济法》知识点:行政复议制度

/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人的网上家园
注评《经济法》知识点:行政复议制度
知识点、行政复议制度
(一)行政复议的概念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上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活动。
——依申请行为
(二)行政复议的范围
1.具体行政行为——可以复议
2.抽象行政行为——“一并”复议
3.行政复议的排除
(1)人事决定: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
(2)行政调解: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的。
(3)国家行为:不服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三)行政复议的机关:①本身;②上级;③本级政府
(四)行政复议参加人
1.申请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被申请人:行政主体。
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3.第三人:与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
(五)行政复议程序。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复习要点:行政复议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复习要点:行政处罚实施(一)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初级经济师考试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以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
(二)行政处罚的管辖在我国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三)行政处罚的适用行政机关和组织在依法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限期改正违法行为。
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对14周岁以下的人,不予行政处罚;已满14周岁不满l8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减轻处罚。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
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有违法行为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1)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2)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3)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4)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违法行为在2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四)行政处罚的决定行政处罚法规定了三种程序: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和听证程序。
1.简易程序简易程序是指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l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2.一般程序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不依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向当事人告知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或者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当事人放弃陈述或者申辩权利的除外。
3.听证程序听证程序是指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辅导第三十一章 行政法基础知识

第三十一章行政法基础知识一、行政法概述(一)行政法的概念和渊源考试内容:行政法的概念和渊源1.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是国家调整行政关系的、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法调整的社会关系主要包括四类:行政管理关系、行政法制监督关系、行政救济关系和内部行政关系。
2.行政法的渊源我国行政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狭义上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条约与协定、法律解释。
(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合法性原则和合理性原则。
考试内容: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三)行政法律关系考试内容: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1.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行政法调整的对象是行政关系,行政法调整的结果是行政法律关系。
2.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和内容等要素构成。
(1)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就是行政法律关系的当事人,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组织或个人。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
①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可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也可能是依法通过授权取得行政权的行政机构、公务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
行政主体具体通过公务员行使行政职权。
公务员的公务行为的结果归属于相应的行政机关,而其非公务行为的结果应由自己承担责任。
②行政相对方。
也称之为行政相对人,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一方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
(2)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
就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质财富、行为和精神财富等。
(3)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
就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在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的总和。
(四)行政行为1.行政行为的概念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为了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目的,行使行政职权和履行行政职责而实施的一切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2.行政行为的分类(1)以行政行为适用与效力作用的对象的范围为标准,可分为外部行政行为和内部行政行为。
(2)以行政行为的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可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辅导(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八章法的基础知识一、法的概念、本质与特征(一)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二)法的本质1.法的本质,首先表现为法的正式性(官方性、国家性)2.法的本质反映为法的阶级性3.法的本质最终体现为法的物质制约性(三)法的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2.法是由公共权力机构制定或认可的具有特定形式的社会规范3.法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4.法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5.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通过法律程序保证实现的社会规范6.法是可诉的规范体系,具有可诉性二、法的渊源法的主要渊源形式可以分为制定法、判例法、习惯法、学说和法理。
在我国,法的渊源主要是以宪法为核心的各种制定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的效力。
宪法是由我国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的。
(二)法律法律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上讲,法律泛指一切规范性文件;狭义上讲,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我们这里仅指狭义的法律。
在我国法的渊源中,法律的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
(三)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即国务院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
(四)行政规章行政规章是行政性法律规范文件,从其制定机关而言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国务院组成部门及直属机构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另一种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五)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六)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特别行政区法律目前我国已有两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辅导第三十一章 行政法基础知识

第三十一章行政法基础知识
一、行政法概述
(一)行政法的概念和渊源
考试内容:行政法的概念和渊源
1.行政法的概念
行政法是国家调整行政关系的、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法调整的社会关系主要包括四类:行政管理关系、行政法制监督关系、行政救济关系和内部行政关系。
2.行政法的渊源
我国行政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狭义上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条约与协定、法律解释。
(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合法性原则和合理性原则。
考试内容: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三)行政法律关系
考试内容: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
1.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
行政法调整的对象是行政关系,行政法调整的结果是行政法律关系。
2.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和内容等要素构成。
(1)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就是行政法律关系的当事人,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组织或个人。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
①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可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也可能是依法通过授权取得行政权的行政机构、公务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
行政主体具体通过公务员行使行政职权。
公务员的公务行为的结果归属于相应的行政机关,而其非公务行为的结果应由自己承担责任。
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预习讲义第三十章.4

四、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u 考试大纲的知识点1.行政复议的概念和特征2.行政复议的基本制度3.行政诉讼的概念和特征4.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5.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
u 知识点讲解1.行政复议的概念。
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定的其他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活动。
2.行政复议的特征。
行政复议,对行政机关来说是行政机关系统内部自我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对行政相对人来说,是其认为合法权益被侵犯时所寻求的一种法律救济手段。
行政复议具有以下4个特征:l 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
行政复议的主体即复议机关是行政机关。
l 行政复议是以行政争议为处理对象的行为。
行政争议是由于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行使行政管理权,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引起的争议。
行政复议只以行政争议为处理对象,它不解决民事争议和其他争议。
l 行政复议以具体行政行为为审查对象,并附带审查部分抽象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分为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如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抽象行政行为如制订和发布行政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等。
//我国行政复议以具体行政行为为审查对象,附带审查抽象行政行为中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但不审查行政法规和规章。
行政相对人如果认为行政法规、规章违法,应当通过其他法制监督途径解决。
l 行政复议是由行政相对人启动的。
一般的行政行为都是由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主动进行,是行政机关单方的行为。
而行政复议只能由行政相对人启动,没有行政相对人的申请,行政机关不能主动进行复议活动。
3.我国行政复议的基本制度l 一级复议制度。
对复议不服的,不得再向上复议。
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l 书面复议制度。
书面审查。
书面复议为基本方式,其他方式为补充。
l 依法复议不调解制度。
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适当性进行裁判,合法予以维持,违法予以撤销,不当的予以变更。
经济法行政复议知识点总结

经济法行政复议知识点总结一、经济法行政复议的概念经济法行政复议是指行政复议机关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征收、准入等行政处置行为所进行的重新审查和裁决的一种程序性保护法律制度,它是作为对行政行为的一种正当监督的一项非司法制度。
其目的是保障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政府行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在我国,经济法行政复议主要由行政复议条例规定和实施。
二、经济法行政复议的原则1. 法定性原则根据我国《行政复议条例》,行政复议是确立在法律之上的一项程序性制度,具有法定性原则。
行政复议机关在审理复议案件时,必须严格遵照法律规定,不能凭借自己的裁量或主观意志变通处理。
2. 公开性原则行政复议机关在审理复议案件时,应当公开审理,充分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诉讼权和辩护权。
3. 独立性原则行政复议机关在行政复议活动中应当独立行使职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和影响。
4. 公正性原则行政复议机关在审理复议案件时,应当客观、公正地对待各方当事人,不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
5. 便民原则行政复议机关在审理复议案件时,应当尽量简化程序,便利当事人提出复议申请和参加复议程序。
三、经济法行政复议的适用范围经济法行政复议适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行政行为:1. 行政处罚2. 行政强制措施3. 行政征收4. 行政准入5. 行政确认6. 行政许可四、经济法行政复议的主体经济法行政复议的主体包括行政复议申请人、行政复议机关和行政复议的卷宗。
1. 行政复议申请人行政复议申请人是指在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征收、行政准入等行政行为中受到损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2. 行政复议机关行政复议机关是指国务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行政复议机关。
3. 行政复议的卷宗行政复议的卷宗是复议案件的文件、资料。
经济法行政复议的申请人有权查阅卷宗,并对卷宗中的实质性材料提出意见、要求公开。
五、经济法行政复议的申请条件对于经济法行政复议的申请人来说,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进行行政复议。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行政法中的行政复议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行政法中的行政复议行政法中的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是行政法领域中的重要内容,是国家行政机关对行政行为的主要监督方式之一。
它是指行政机关自行对自己的行政行为进行检查、审查和重新决定的一种行政行为。
行政复议程序的开展,旨在保障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行政机关的合法行为,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本文将对行政复议的基本概念、作用、程序及相关法律依据进行综述。
一、行政复议的基本概念行政复议是指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提起的复议,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适法性进行自审、自查、自更正的程序。
它是行政机关自行监督、自我纠正的一种机制,是依法保障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权益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行政复议的作用1.保障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行政复议制度的开展,可以使行政机关对自身的行政行为进行检查和审查,确保行政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维护行政机关的合法行为。
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自行进行复核、更正的过程,通过复议程序,可以使行政机关主动发现和纠正错误行为,保证其行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3.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行政复议制度的存在,对于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具有督促作用,可以强化行政机关的法治意识,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
三、行政复议的程序行政复议程序一般包括申请、受理、复审、裁决等阶段。
1.申请阶段:当事人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不满意时,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申请复议一般在接到行政行为通知书之日起60日内提出。
2.受理阶段:上级行政机关收到复议申请后,会进行受理。
受理时会核实申请复议的资格和时限,如果符合条件,会受理复议申请并办理后续程序。
3.复审阶段:上级行政机关会对申请复议的行政行为进行复审、调查,核实行政行为的事实依据、法律适用等情况。
复审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
4.裁决阶段:上级行政机关在复审后会对复议申请作出裁决,裁决可以是维持原决定、变更原决定或者撤销原决定等。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辅导 四行政复议法的基础知识

四、行政复议法的基础知识考试内容:概念,范围,管辖,决定。
行政复议,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的程序与条件向做出该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受理该申请的行政机关对该行政行为进行合法、合理性审查,并做出复议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
(一)行政复议法的基本原则1.合法原则;2.公正原则;3.公开原则;4.及时原则;5.便民原则。
(二)行政复议的范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照行政复议法申请行政复议:(1)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2)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的;(3)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4)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5)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6)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者废止农业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7)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征收财物、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8)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或者申请行政机关审批、登记有关事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9)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10)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放的;(11)认为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定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
不含国务院部、委员会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规章。
行政复议法培训资料

⒌行政复议机关应该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复 议决定;但是法律要求旳行政复议期限少于60日旳除外。 情况复杂旳案件,经行政复议机关责任人同意,能够合适 延长,并告知申请人;但是延长旳期限最多不能超出30日。
⒉申请复议应符正当定旳条件。
A,申请人是以为详细行政行为直接侵犯其正当权益旳公民、法人 或者其他组织; B,有明确旳被申请人; C,有详细旳复议祈求和事实根据; D,属于受理复议机关管辖; E,属于申请复议范围; F,法律法规要求旳其他条件。
⒊申请符正当定形式。
《行政复议法》要求旳形式有:书面、口头。申请人是以 口头形式提出复议申请旳,复议机关或者作出详细行政行 为旳机关应该制作笔录或者统计在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讲座
2023年4月9日
一、行政复议旳概念
所谓行政复议,是监督行政旳一种主要形式,是指国家行 政机关在行使其行政职能(权)时,与作为管理对象旳相 对方发生争议,根据相对方旳申请,由上一级国家行政机 关或者法律、法规要求旳其他机关,对引起争议旳详细行 政行为进行复查并作出决定旳一种活动。
对于法律要求当事人能够申请复议也能够向法院起诉旳,当事人向法院起诉旳则不 得再申请行政复议;已经申请行政复议旳,则不得再向法院起诉。
九、行政复议案件中旳证据问题
《行政复议法》第24条要求:在行政复议过程中,被申请 人不得自行向申请人和其他有关组织或者个人搜集证据; 申请人、第三人能够查阅被申请人提出旳书面回复、作出 详细行政行为旳证据、根据和其他材料,但是涉及国家秘 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旳除外。
初级经济师考试辅导经济基础知识28章

第六部分法律——第二十八章政法基础知识本章知识点【知识点一】行政法概述【知识点二】行政主体【知识点三】行政行为【知识点四】行政复议【知识点五】行政诉讼【知识点一】行政法概述建议关注行政法律关系。
(一)行政法的概念和特征1.概念:是国家调整行政关系,规范和控制行政权运行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法上的行政通常指公共行政,即国家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对国家和地方公共事务的组织、管理、决策与调控活动。
行政法调整的是极其广泛而重要的行政关系。
行政法的特征2.(二)行政法律关系1.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指受行政法律规范调控的因行政活动而形成或产生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
这种关系包括在行政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包括因行政活动产生或引发的行政救济或监督关系。
【注意】行政关系是行政法调整的对象,而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法调整的结果。
2.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例题·单选题】(2009年)行政法调整的社会关系不包括()。
A.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B.行政法制监督关系C.行政救济关系D.行政管理关系『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行政法涉及的领域内容。
【知识点二】行政主体建议关注行政主体的特征。
行政主体的法律特征:1.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从事行政管理活动的组织。
行政机关是最重要的行政主体,但不是唯一的行政主体。
某些行政机构、企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基于法律法规的特别授权也可以享有部分行政权,从而成为行政主体。
2.行政主体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
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能独立地对外发布决定和命令,独立采取行政措施。
【注意】城市的治安联防组织,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3.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能否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是判断行政机关及其他组织能否具备行政主体资格的关键性条件。
要成为行政主体,必须能够独立参加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活动,独立承担因实施行政权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第一章 总论-行政复议

2015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内部资料经济法基础第一章 总论知识点:行政复议● 详细描述:(一)行政复议范围(★★)1.《行政复议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申请行政复议:(1) 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 不服的;(2) 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的;(3) 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4) 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5) 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6) 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者废止农业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7) 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征收财物、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8) 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 证等证书,或者申请行政机关审批、登记有关事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9) 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 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10) 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费,行 政机关没有依法发放的;(11) 认为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注意1】当事人“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符合《行政复议法》规定范围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对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不能申请行政复议,但当事人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定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
【注意2】可以“一并”申请附带审查的仅限于各种“规定”,不包括国务院部委和地方人民政府“规章”。
行政复议法简答

行政复议法简答行政复议法是指在行政行为发生争议时,通过行政机关自行或被申请人申请,对行政行为进行内部审查和纠正的法律程序。
它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了一种行政争议解决途径,以保护其合法权益。
本文将简单介绍行政复议法的基本概念、程序和效力等相关内容。
一、行政复议法的基本概念行政复议法是以行政复议为核心内容的一门法律学科。
行政复议是指在行政行为发生争议后,由有关行政机关负责对该行政行为进行内部审查和纠正的一种行政程序。
行政复议法则是规范和监督行政复议程序的法律规定,其重点在于保护公民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二、行政复议法的程序行政复议法的程序主要包括申请、审查和决定等环节。
1.申请:行政复议的申请可以由行政机关自行提起,也可以由被行政行为的申请人提出。
申请人需向行政复议机关提交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2.审查:行政复议机关对申请进行审查,包括对申请人的资格进行核实,以及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核。
审查时,行政复议机关有权要求申请人提供补充材料或进行听证等程序。
3.决定:行政复议机关在审查完毕后,作出复议决定。
该决定可以对行政行为进行维持、变更、撤销或更正等处理。
复议决定具有法律效力,行政机关应当及时执行。
三、行政复议法的效力行政复议法对行政行为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行政复议决定对当事人具有执行力:一旦行政复议机关作出复议决定,该决定对行政机关和申请人具有法律约束力,行政机关应当及时执行决定并履行相应的义务。
2.行政复议决定可以起诉:如果申请人对行政复议机关的决定不满意,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法院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进行进一步审查和裁决。
3.行政复议决定可以成为审查行政机关行为的依据:行政复议机关作出的复议决定可以作为事后审查行政机关行为的依据,对于发现和纠正行政机关不当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四、行政复议法的意义与作用行政复议法在维护公民和组织合法权益、促进行政行为的规范化和公正性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行政复议法培训

行政复议法培训行政复议法培训简介行政复议法是指一种以行政机关为被申请人,行政相对人为申请人的行政复议程序。
行政复议法的目的是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不合法、不公正行政行为的合法权益进行救济。
在行政复议法培训中,学员将学习行政复议的基本原理、程序和要点,以提高对行政复议的理解和运用。
一、行政复议的基本原理行政复议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法定程序原则:行政复议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包括申请条件、受理程序、审查程序、决定程序等。
2. 平等原则:行政复议的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在行政复议过程中应当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3. 公开原则:行政复议的程序和结果应当公开透明,保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4. 司法保障原则:行政复议的决定可以依法申请行政诉讼,受到司法机关的保护。
二、行政复议的程序行政复议的程序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申请环节:申请人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申请的内容应当明确具体。
2. 受理环节:行政复议机关对申请进行受理,一般要求申请具备一定的条件和符合法定要求。
3. 审查环节:行政复议机关对申请进行审查,包括相对人的听证、调查等措施。
4. 决定环节:行政复议机关对申请做出行政复议决定,决定可以是维持原行政行为、撤销或变更行政行为,也可以是其他适当的决定。
5. 履行环节:被申请人根据行政复议决定采取相应的措施履行。
三、行政复议的要点在行政复议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合法性:行政复议的申请必须基于行政机关的不合法、不公正行政行为,要求申请人提供充分的证据和事实。
2. 时限:行政复议的申请和决定都有一定的时限,申请人需要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也需要在规定的时限内作出决定。
3. 权利保护:行政复议的过程中,申请人有权利进行陈述、举证,行政复议机关要保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4. 强制执行:行政复议决定具有强制执行力,被申请人必须按照决定进行履行,否则可以申请行政诉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辅导四行政复议法的基础知识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四、行政复议法的基础知识
考试内容:概念,范围,管辖,决定。
行政复议,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的程序与条件向做出该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受理该申请的行政机关对该行政行为进行合法、合理性审查,并做出复议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
(一)行政复议法的基本原则
1.合法原则;
2.公正原则;
3.公开原则;
4.及时原则;
5.便民原则。
(二)行政复议的范围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照行政复议法申请行政复议:
(1)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
(2)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的;
(3)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
(4)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5)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
(6)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者废止农业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7)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征收财物、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
(8)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或者申请行政机关审批、登记有关事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
(9)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
(10)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放的;
(11)认为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定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
不含国务院部、委员会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规章。
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提出申诉。
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依法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行政复议的管辖
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申请人选择,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所属的县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该派出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国务院依照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作出最终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