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 AP)的预防效果。
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108例机械通气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54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肺炎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治疗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V AP率22.22%(12/54)明显低于对照组38.89%(21/5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对V AP的预防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集束化护理干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效果
ICU机械通气患者在住院期间较易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 AP),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较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1]。
本文主要对本院行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患者予以不同的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治疗效果与V AP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108例机械通气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9:25,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6.3±9.2)岁,呼吸机通气时间3-8d,平均(4.5±1.3)d;研究组男女比例26:28,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7.1±8.5)岁,呼吸机通气时间3-7d,平均(4.2±1.5)d。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呼吸机通气时间等基线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接受呼吸机机械通气;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研究及护理方案知情书;家属或患者能主动配合相关护理方案[2]。
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未予以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患者;资料不完全者。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即吸痰、拍背即更换呼吸管等;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集束化护理干预:加强手部清洁工作,患者取正确舒适的卧位(床头抬高30-45°),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利用湿化器湿化气道(无菌操作),实时监测气囊压并持续吸引声门下痰液,每日定时评估气管情况等。
1.4评价标准
观察患者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治疗费用等;并调查患者的V AP发生率情况,评价护理干预影响效果[3]。
1.5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组间比较,用X2检验计数资料,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相关治疗情况
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治疗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V AP发生率情况
研究组患者发生V AP12例,占22.22%,对照组患者发生21例,占38.8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ICU中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多出现各种并发症情况,对患者的情绪及病情会产生各种影响,为有效减少并发症及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需加强术后护理工作的相关措施指导[4]。
研究组护理人员针对V AP发生的各种可能因素进行集束化管理,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相对缩短,提示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所取得的效果显著。
临床实际操作过程中针对气管操作较多,如患者呼吸作用多依赖呼吸机,且呼吸过程中多产生各种病菌依附于导管壁中,护理人员需定时对患者的呼吸机进行清洁工作。
研究组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能够主动并合理的安排工作,减少患者及其家属自行清洁操作过程中的病菌感染情况出现。
患者的并发症或相关性肺炎情况缓解情况下,其住院时间及通气时间也会相应缩短,此过程针对治疗的费用也相应减少,有效改善护患关系以提高护理质量。
患者的住院时间及通气时间直接影响其住院开支情况,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尽量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情况出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精神压力也随之缓解。
本研究主要针对的是呼吸机机械通气患者的V AP发生率有效降低情况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经过集束化护理干预,患者术后感染情况相应减少。
提示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较为明显,针对性的对患者的口腔及呼吸道作用进行改,且过程中注意调整患者的湿化器温度调整,不仅能够有效稳定患者的病情,而且阻止病菌生长及繁殖的可能性出现。
护理人员可通过对导管的护理与清洁,改变病菌的生长环境以抑制病菌的出现及发展,且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循无菌操作的相关规定,有效减少病菌的感染情况出现。
且对术后患者的具体护理工作的实
施内容的设定与安排,可有效的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以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如规定呼吸机进行消毒及更换时间不仅可以提示患者需接受的护理项目时间,还能提醒护理人员其工作内容的安排情况等。
根据研究结果调查显示,有效的预防V AP的发生率,还可提高重危病人的有效抢救率,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依从性也相应提高。
针对研究组的12例患者出现的V AP发生情况,本研究中未对其产生原因予以分析,需经过临床进一步研究,通过结果指导临床相关工作。
综上所述,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预防效果明显,有效降低感染率,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冯向莉,李家芝,刘艳琴,等.集束化护理方案干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4例临床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1):123-124.
[2]田晓华,刘卫荣,袁玲.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3):241-243.
[3]龚慧玲.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2(8):124.
[4]魏华丽.集束化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