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沿海四港感潮河段非汛期水沙运动特点初探

合集下载

苏北沿海挡潮闸下淤积的原因及其对策

苏北沿海挡潮闸下淤积的原因及其对策

苏北沿海挡潮闸下淤积的原因及其对策摘要:沿海挡潮闸下淤积的主要原因是河口建闸后上游径流量减少、落潮历时延长、流速减弱、潮流量变小、潮波变形、潮汐水道变化和围垦不当等,闸下淤积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

减淤措施有水力冲淤、机械清淤,防淤措施有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

应依据河口淤积特征,全面规划,综合治理。

关键词:挡潮闸下淤积原因分析防治对策1 前言江苏省国营淮海农场位于淮河下游,苏北灌溉总渠尾闸两岸,东临黄海。

淡水源主要依靠电力抽水站提引五岸干渠、通济干渠和里下河水,排水主要依靠已建成的10座挡潮闸。

由于沿岸土壤成土母质系由长江、淮河、黄河冲积物宣泄入海,在沿海沉积成陆,其中粉砂泥质海岸占90%以上。

由于沿岸淤积细粒泥沙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在风浪和潮流的作用下,造成沿海挡潮闸下淤积严重,大部分挡潮闸闸下河床淤积1.0m以上,河床断面较建闸初期缩小了20%~30%以上。

如东滩中心河闸下游引河长1.5km,河床底普遍淤积至1.0m以上,河床断面较建闸初期缩小20%以上;夸套河闸下游引河长3.5km,河床底普遍淤积至1.2m以上,河床断面较建闸初期缩小了30%以上。

由于闸下淤积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随着淤积量的逐年增加,清淤保港工作始终十分重要。

在工程逐渐老化、存在问题增多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总结过去的工作,吸取经验教训,进行试验研究,深入开展减淤防淤工作,以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闸下淤积的原因2.1 自然原因潮流的涨落运动产生强大的输沙能量,并将大量泥沙带入闸下河道。

如东滩中心河闸于1996年7月20日~21日、25日~26日在夸套港的周日水文泥沙观测表明:落潮历时大于涨潮历时,闸下涨落历时差达4.06h,涨潮历时3h16min,落潮历时8h51min,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涨潮含沙量大于落潮含沙量,��涨=1.41m/s,��落=0.62m/s,��涨=2.03g/L,��落=0.84g/L。

江苏沿海河道闸的淤积和防治

江苏沿海河道闸的淤积和防治

江苏沿海河道闸的淤积和防治学生姓名:周明 0740103233专业班级:港航2班指导老师:黄贵标摘要:通过对江苏沿海水文资料的学习和分析,了解到至建国以来,江苏沿海一带修建了多座挡潮闸,基本都存在淤积问题,严重的甚至使有些港闸不能正常使用。

是什么原因造成淤积程度不同,又有什么办法可以防止或解决淤积问题呢?这现象又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关键字:泥沙运动异重流淤积原因防淤清淤入海河口分析根据概念,我国将入海河口分为两类,泥质河口和砂质河口。

通常情况下,砂质河口潮汐作用不是十分强烈,河口的潮流含沙量比较低,悬移质含量更是微小,且一般砂质河口河道的纵比降较大,径流携带的泥沙常常在门口外形成明显的拦门沙带,阻滞了潮流向口内的输沙,因此,砂质河口即使在建闸后,其闸下的淤积一般也比较微弱。

淤泥质河口组成河口物质细小,一般极易在适当的潮流作用下起动,尤其在建闸后,闸下河口河道的潮波产生变形并使涨潮强度相对增强,而落潮程度相对减弱,这样,涨潮潮流往往可以携带较多的泥沙进入口内直至闸下,而落潮则又无法将其全部带出口门时,照成闸下河道的淤积。

而江苏大部分入海河口处于淤泥质海岸处,所以容易发生淤积。

淤积现状江苏沿海一带其砂质海岸占总海岸线的3%,基岩海岸占总海岸的4%,其余都为淤泥质海岸,见下图:江苏沿海海岸地质组成(图)1-砂质海岸 2-基岩海岸 3-淤泥质海岸江苏沿海一带,有一部分属于冲刷型的砂质河口,如大洋港,梁垛港,燕尾港等,其余大部分属于淤泥质过渡型混合为主的河口,如射阳港,新洋港,灌河口等。

江苏沿海修建的58座大中型挡潮闸中,至今只有18座淤泥较少,大多均发生淤积,其中15座严重淤积,占26%,基本淤积的5座,占9%,可见,修建挡潮闸后,河口的淤积是十分严重的。

具体见下图:江苏沿海挡潮闸淤积情况(图)淤积原因1.潮波变形,潮波变形是闸下淤积的动力因素,江苏的建闸河口多属于驻波或接近驻波,使涨潮挟沙能力减弱;2.河口断面向陆方向收缩,浅滩及边界反射,底部磨阻的存在使得入潮的速度减慢,当减速小于其启动速度时便发生沉积;3.上流的径流减少,河口建闸主要是为了挡潮御卤,蓄淡灌溉,因此闸门经常关闭,不能达到冲淤平衡,来沙量大于出沙量;4.如果闸口离河口较远,那么涨潮的时候速度较快,但是退潮的时候速度就减慢了,因此导致了海潮携带的泥沙不能随潮流流回海中,沉积在河道中导致淤积;5.潮流量减少,河口建闸后,由于闸口关闭截断了潮区界的潮流量,潮棱柱体也相应的减少了,所以,闸下附近断面的流量少。

江苏省沿海最低潮位分析报告

江苏省沿海最低潮位分析报告

江苏省沿江、沿海最低潮位分析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证书水文证甲字第014号)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前言我省滨江临海,江海堤防是重要的防洪屏障,是沿江沿海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命线,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江海堤防达标建设的指示精神,我局于一九九六年十一月编制了《江苏省沿海海堤防潮设计标准分析研究》;一九九七年六月编制了《江苏省长江干流防洪设计潮位分析报告》,为进一步加强江、海堤防达标建设及长江干流防洪规划等提供依据,九八年六月我局受厅达标办和咨询中心委托,根据江海堤防达标建筑物复核需要,承担江苏省沿江、沿海最低潮位分析工作。

本分析成果主要依据本省及外省(市)历年实际观测资料分析提出。

由于沿江、沿海资料条件不一致,因此,本报告分别予以论述。

经协调与合理性检验,可供规划设计部门使用,为建筑物复核提供依据。

目录一、基本情况 (1)1.测站情况 (1)2.潮位特征 (2)二、样本系列 (3)三、资料的审查与处理 (7)四、频率分析计算 (9)五、设计潮位 (11)结语 (12)附表:表1 江苏省沿江低潮位资料情况表表2 江苏省沿海低潮位资料情况表表3 江苏省沿江各站历史最高、最低潮位特征值表表4 江苏省沿海各站历史最高、最低潮位特征值表表5 江苏省沿江各站全年、汛期最低潮设计潮位成果表表6 江苏省沿海各站全年、汛期最低潮设计潮位成果表附图:图1 江苏省沿江、沿海潮位分析站网分布图图2 江苏省沿江、沿海潮位站年最低潮位分布图图3 江苏省沿江、沿海潮位站汛期最低潮位分布图图4 江苏省沿江、沿海潮位站年最低潮位均值、Cv分布图图5 江苏省沿江、沿海潮位站年最低潮位Cs/Cv分布图图6 江苏省沿江、沿海潮位站汛期最低潮位均值、Cv分布图图7 江苏省沿江、沿海潮位站汛期最低潮位Cs/Cv分布图图8 江苏省沿江各站不同保证率年最低设计潮位分布图图9 江苏省沿江各站不同保证率汛期最低设计潮位分布图单位负责人:陈锡林朱昌福项目负责人:郝冬如王锡冬主要参加者:郝冬如王锡冬黄兰心吴志勤马倩王永长审核者:朱湘刘丽君一、基本情况江苏省地处长江下游,东临黄海,海岸线南起江海交界的东南元陀,北至苏鲁边界的绣针河口,全长954公里;长江西起苏皖边界,东至入海口,全长425公里。

江苏海岸带特征 -讲稿

江苏海岸带特征 -讲稿
砂质海岸分布于海州湾北部的绣针河口至兴庄河口,岸线呈弧形。准平原剥蚀面上的风化壳发育,风化碎屑成为海岸带砂质沉积物的丰富来源。该海岸多短小湍急的山地河流,河口及海岸多砂质堆积体。砂质海岸可分为绣针河口-柘枉和柘汪-兴庄河口两个岸段。
绣针河口-柘枉为淤积岸段。近绣针河口沙咀,滩面宽 2~3 千米,混有粉砂淤泥的中砂质浅滩,坡度0.24%。近岸 300 米内,表层 3 厘米为黄色淤泥质粉砂,质地均匀;下层为灰黑色粉砂淤泥。近岸330~800 米间为灰黑色粗粉砂细砂夹淤泥。从沿岸平原及浅滩的地层结构、河流沉积物分布及现代动力过程看,该处海岸处于侵蚀型环境.只是由于入海泥沙较多.因而在一定时期内表现为堆积淤涨。不过近50 年海岸受台风和人为采沙影响,明显受冲,1970 年代匡围的对虾养殖池多被冲毁,今沿岸海堤大多进行了块石干砌护坡,岸线处于微侵蚀或基本稳定状态。
3、堆积型的粉砂淤泥质海岸分布于射阳河口-东灶港,长 571 千米。沿岸潮间带浅滩宽10-13 千米,岸外有一片南北长 200 千米,东西宽 90 千米的辐射沙洲区。据固定断面实测,其平均高潮位线外移速度以辐射沙洲基部蹲门口一带最快,向南北两侧逐渐减少。这和泥沙含量分布的规律相吻合,也主要是因为东海前进潮波和黄海旋转潮波在中部弶港辐聚而成的移动性驻潮波。
3、海水中较多的泥沙含量,利于潮滩沉积发育,但也易引起沿海闸下港槽的淤积,影响工程效益。
d
1、在江苏沿海,大风增水和天文大潮汛耦合形成风暴潮的概率较大。
2、江苏沿海出现异常高潮位,除极个别极优天文条件下的大潮汛外,主要因台风过境引起,其次是强寒潮南下造成的。台风风向大多自海向陆,增水现象明显。
4
1 砂质海岸
3 粉砂淤泥质海岸
粉砂淤泥质海岸是江苏省最主要的海岸类型,岸线长度884 千米。占全省岸线的90%以上,又可分为基本稳定、侵蚀与堆积三种类型。

江苏海岸港口特征潮位计算与分析

江苏海岸港口特征潮位计算与分析
收稿 日期 :06 1 —8 20 — 1 2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 基金重 点资助项 目(0 30O ; 539 l)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0 709 446 3 )
作者简介 : 吴德安(98 )男 . 16 一 , 江苏徐州人 , 博士 , 主要从 事海岸 动力及其数值模拟研究 .
和分析结 果 与模 拟计 算 结果 的相 互验证 见 表 1 .
表 1 部分站位调 和常数计算值[ 和实测值的 比较 1 ]
Ta l Co a io fc lu a e e ut fh r n o s c n tn s wi a u e aa f r 9 be 1 mp r n o ac l td r s l o a mo iu o sa t t me s r d d t o 腓 s s h s t n ti s ao
1 验 潮 站 测量 潮 位 的调 和分 析 及 其对 比验 证
利用调和分析程序对江苏海岸 6 个港 口20 年 4 6 01 ~ 月份的高 、 低潮位资料进行 了调和分析 , 出了 得
M ,2N , 2K , 1P , 1M41 和 Ms这 1 个分 潮 的调 和常数 和平 均海 平 面 Z . 2S , 2K , 10 , 1Q , , 6 Ⅵ 4 1 o 主要 分潮 M2 K 的调 和 I
J1 0 7 u.2 O
江 苏 海 岸 港 口特 征 潮 位 计 算 与分 析
吴德安 , 以新 , 严 童朝锋
(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 工程科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 , 江苏 南京 2 09 ) 10 8
摘 要 : 用 潮 汐调和 分 析程 序 对 江 苏海 岸 6个 港 口 2 0 年 4~6月份 的 高低 潮位 资料进 行 调 和 分 利 01

江苏海岸带特征--讲稿

江苏海岸带特征--讲稿

江苏海岸带特征--讲稿江苏省海岸带特征概述一、自然环境特征1、地理位置江苏海岸带北起苏鲁交界的绣针河口,南抵长江口北支寅阳角,包括连云港、盐城、南通3市所辖全部行政区域,陆域面积3.25万km2,海岸线长954km,占全国大陆海岸线的5.3%。

2、海岸带特征分析1)地质概况江苏沿海以淮阴一响水断裂为界,分属华北地台及扬子准地台两大构造单元。

除赣榆的石桥、秦山岛等地出露太古界地层和后云台山、东西连岛等地出露元古界地层外,其余地区几乎被第四纪沉积物所覆盖.。

江苏分属华北坂块、苏鲁造山带和下扬子板块。

两板块的拼接为印支期,下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之下呈楔形插入,板块之间海槽逐渐萎缩消亡,沿拼接带自深而浅形成高温超高压变质带( 以榴辉岩为代表) 、低温高压变质带( 以蓝晶石片岩为代表) 和韧性剪切带。

地质时代表明主拼接期为晚三叠世卡尼期—瑞替期。

而扬子板块北缘海相沉积消失的最后时间为晚二叠世。

从古地磁视极移曲线对比看,两板块可能相近或相连大致亦在晚二叠世以来。

俯冲、挤压、拆沉、翻转形成了印支期拼接的古盆岭构造,即东海杂岩带( 造山带主体) 和灌云—云台大复向斜( 倒转—同斜,轴向南东倾斜,但坳陷带缺失三叠纪—侏罗纪沉积) 。

三叠系—侏罗系见于淮阴—响水口一线以南地区。

2)海岸地貌:江苏海岸类型除基岩海岸(4%)和砂质海岸(3%)外,93%为粉砂淤泥质海岸(884 km),其中堆积型粉砂淤泥质海岸长571 km。

砂质海岸分布于赣榆县绣针河口至兴庄河口,岸线长30公里;基岩海岸分布于连云港市西墅至烧香河北口,岸线长40公里,19座基岩岛屿也主要分布于连云港附近海区;全省大部分海岸为淤泥质海岸,岸线长884公里,其中淤涨和相对稳定海岸占74%,滩涂宽阔。

岸外有巨大的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岛26座。

根据地貌的成因特点,本区主要为堆积地貌,其中北部为古黄河、古淮河泛滥堆积,南部为长江冲积物堆积;少量为构造剥蚀地貌,位于连云港市境内丘陵的山前地带和海洲湾水下浅滩。

江苏海岸带特征--讲稿

江苏海岸带特征--讲稿

江苏海岸带特征-讲稿江苏省海岸带特征概述自然环境特征1、地理位置江苏海岸带北起苏鲁交界的绣针河口,南抵长江口北支寅阳角,包括连云港、盐城、南通3市所辖全部行政区域,陆域面积 3.25万km2,海岸线长954km,占全国大陆海岸线的5.3%。

2、海岸带特征分析1)地质概况江苏沿海以淮阴一响水断裂为界,分属华北地台及扬子准地台两大构造单元。

除赣榆的石桥、秦山岛等地出露太古界地层和后云台山、东西连岛等地出露元古界地层外,其余地区几乎被第四纪沉积物所覆盖•。

江苏分属华北坂块、苏鲁造山带和下扬子板块。

两板块的拼接为印支期,下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之下呈楔形插入,板块之间海槽逐渐萎缩消亡,沿拼接带自深而浅形成高温超高压变质带(以榴辉岩为代表)、低温高压变质带(以蓝晶石片岩为代表)和韧性剪切带。

地质时代表明主拼接期为晚三叠世卡尼期一瑞替期。

而扬子板块北缘海相沉积消失的最后时间为晚二叠世。

从古地磁视极移曲线对比看,两板块可能相近或相连大致亦在晚二叠世以来。

俯冲、挤压、拆沉、翻转形成了印支期拼接的古盆岭构造,即东海杂岩带(造山带主体)和灌云一云台大复向斜(倒转—同斜,轴向南东倾斜,但坳陷带缺失三叠纪一侏罗纪沉积)。

三叠系一侏罗系见于淮阴一响水口一线以南地区。

2)海岸地貌:江苏海岸类型除基岩海岸(4%)和砂质海岸(3%)外,93%为粉砂淤泥质海岸(884 km),其中堆积型粉砂淤泥质海岸长571 km。

砂质海岸分布于赣榆县绣针河口至兴庄河口,岸线长30公里;基岩海岸分布于连云港市西墅至烧香河北口,岸线长40公里,19座基岩岛屿也主要分布于连云港附近海区;全省大部分海岸为淤泥质海岸,岸线长884 公里,其中淤涨和相对稳定海岸占74%,滩涂宽阔。

岸外有巨大的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岛26 座。

根据地貌的成因特点,本区主要为堆积地貌,其中北部为古黄河、古淮河泛滥堆积,南部为长江冲积物堆积;少量为构造剥蚀地貌,位于连云港市境内丘陵的山前地带和海洲湾水下浅滩。

连云港附近海域潮汐与潮流特征分析

连云港附近海域潮汐与潮流特征分析

连云港附近海域潮汐与潮流特征分析黄卫明;王维华;章卫胜;张金善【摘要】Since the beginning of 21st century, Lianyungang Port has carried out a lot of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on coastal engineering data with its development toward a large - scale and deepwater port. Based on multiple wide range hydrometric data in adjacent waters of Lianyungang and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tides and tidal currents in noah and south waters of Lianyungang wa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properties of tides and tidal currents, the velocity of flow,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 regularity of water and the residual current is analyzed and discussed. It may provide basic data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f coastal engineering in noah and south waters of Lianyungang.%进入21世纪以来,连云港向大型化、深水化发展,进行了大量海岸工程资料的观测和研究。

利用连云港海域近年来多次大范围水文测验资料结合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对连云港及南北翼海域潮汐和潮流进行统计分析,从潮汐潮流性质、流速大小和方向平面分布、垂线分布以及余流等角度对潮汐和潮流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为连云港和南北翼海域海岸工程开发和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2020年度江苏省主汛期险情时空分布分析

2020年度江苏省主汛期险情时空分布分析

2021年4月Ap#.2021江苏水利JAANGSUWATERRESOURCES水利工程管理及防汛防旱492O2O年度江苏省主汛期险情时空分布分析顾青1,孙洪滨2,于涛2,袁聪3,沈浩3,李扬4(1.江苏省淮河入海水道工程管理处,江苏淮安223200;2.江苏省水旱灾害防御调度指挥中心,江苏南京210029;3.江苏省淮沐新河管理处,江苏淮安223000;4.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江苏扬州225200)摘要:2020年入梅以来,江苏省全省经历了超强、超长梅雨季,受此影响,进入到7月份后,省内长江、太湖、淮河流域相继发生洪水,全省陆续出现了199处险情。

虽然全省主汛期取得了“有大洪、无大险”的成绩,但是险情反应出的问题值得总结反思,险情背后蕴藏的规律值得深挖细究,需要结合流域雨情、水情和工程实际工况,从险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入手进行通盘分析、研究,从而提高全省洪涝灾害的防御能力,为今后的防汛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险情分析;防汛抢险;梅雨;主汛期中图分类号:TV1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7839(2021)04-0049-05Analysis on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nution of dangerous sitation during main flood season of Jiangst Provincc in2O2OGU Qing1,SUN Hongbin2,YU Tao2,YUAN Cong3,SHEN Hao3,LI Yang4(1.Ji a n gst Huai e Waterwap Engi n er r ng Management Office,Yangzhop223200,Ch i n a&2.Jiangst Province Flood and Drought Disaster Control Center,Nanking210029,China&3.The Nee Huaishu Ri/veo Management Divisiop O Jiangst Province,Huai an223000,China&4.Jiangdu Wateo Conservancy Projece Management Office,^#1X52=,^225200,China)Abstract:Since the beoinning of plum rains season in2020,Jiangsu Province had experienced a super strong and super long plum rainy season.Intuenced by this,tOe Yangtze Rivee,Taihu Lake and Huaihe Rivee basins in Jian­gsu Province had been tooded in July,and199dangerous situations had appeared in the whole province succes­sively.Although the main food season of the province had achived the result of11biy foods but no biy dangers", tOe problems reOected by the dangere were worthy of review and ofetion,and tOe laws behind the dangere were worthy of deep investiyation.AO necessao to conduct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research from the two dimensions 9ttomeand spaoe9tthe9oou e noe9tthedangeeon o9mbonaton woth theeaon and wateeo9ndotonson theeoeeeba-sin and the actual working conditions of the poject,so as to impove the povinco s food prevention capabilities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ture food prevention work.Key wors:dangerous situation analysis;food control and emeraency rescue;plum rains;main food season2020年入梅以来,江苏省全省经历超强、超长梅雨季,共发生10轮强降雨,梅雨量是常年的2.5倍。

江苏省沿海沙洲及潮汐水道演变的遥感分析

江苏省沿海沙洲及潮汐水道演变的遥感分析

ISSN100922722 M arine Geo logy L etters 海洋地质动态 2002,18(6):1—5文章编号:100922722(2002)0620001205江苏省沿海沙洲及潮汐水道演变的遥感分析吴曙亮1,2,蔡则健2(1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210093;2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南京210018)摘 要:江苏东部沿海发育有国内罕见的辐聚状沙脊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结构、分布和演变特征。

简述了不同历史阶段江苏沿海沙洲分布及演变,通过20世纪70、80、90年代3期卫星数据图像的解译对比,对近20年来江苏沿海沙洲及潮汐水道的分布、变化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沙洲;潮汐水道;演变;遥感;江苏中图分类号:P737 文献标识码:A 在江苏近岸浅海区约42000km2范围内,分布着几十个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沙洲。

它们的近岸部分往往露出水面成洲,向海部分往往以水下沙脊形式向深水区延伸;它们“槽”“脊”相间分布,相辅相成,构成向大陆 港为中心收敛、呈放射状向海域伸展的扇形体,其规模之大,形态之特殊都是国内罕见的,它们是海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它们的形成历史、演变特点及发展趋势是合理开发利用海岸带滩涂资源所必不可少的。

遥感技术的发展为研究海岸带资源提供了广阔的视野,不同时相的遥感数据资料为快速了解并掌握资源的变化提供了可能。

1 遥感数据资料的选择和处理沿海沙洲在空间分布上属于潮间带范畴,因此,在遥感资料的选取上应尽量采用低潮位收稿日期:2002201209基金项目:国家计委项目“江苏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资助.作者简介:吴曙亮(1963—),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遥感技术应用研究工作.时相。

由于研究重点是沙洲、水下沙脊和潮汐水道的动态变化,因此,对波段的选取主要是选用对水体有穿透力、可测水下地形、水陆边界清晰的图像,20世纪70年代选用M SS图像,80、90年代选择TM图像(表1)。

江苏沿海地区淡水资源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

江苏沿海地区淡水资源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

f o p i to in s o sa r awa . 4× 1 ¨ m 。i 0 4 Ag iut r ,fo r d c sa d t — o t rn fJa g u c a t l e s3 0 a 0 n2 0 . rc l e o d p o u t n o u
19 0.The r s t ho d t tt o a r s 9 e uls s we ha he t t lf e hwa e c o c lf o prn fa iulu e i e t c t re ol gia o t i to grc t r ,lv s o k, fs e y,f o r d t n ob c o r c s i g we e 6 i e t s f ot r e t r ; t e a g s ih r o d p o uc s a d t a c p o e s n r tm s ho e o he s c o s h l r e t c ns o ume s g i u t e, a t s c n l r s , lv s oc r wa a rc lur nd he e o d a ge t i e t k. The o a f e hwa e e o og c l t t l r s t r c l ia
tre oo ia o t rn ( EF) o in s o sa r a a d a ay e t h n e t n e c fe e c lg c lfo p i t W fJa g u c a tla e n n lz d is c a g e d n y a tr
V 0l l N O. _2 2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年 6月 O1
J n 2 u . Ol2

江苏近海的环流动力研究进展

江苏近海的环流动力研究进展

第9卷第12期2009年6月167121819 ( 2009) 1223389206 科学技术与工程Science Techno log y and EngineeringVol19 No112 June 2009Ζ2009 Sci1 Tech1Engng1地球科学江苏近海的环流动力研究进展秦毅(河海大学海岸灾害及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海洋实验室,南京210098)摘要江苏海域地形复杂,既有中部的辐射沙洲地形,又有北部的海州湾水下浅滩地形,具有特殊的海洋动力条件。

全面了解江苏沿海的环流动力机制,包括江苏近海的冷水锋、江苏外海的冷水团、沿岸流、海州湾和吕泗海区的上升流以及江苏近海的激流现象等,以便进一步研究江苏沿海的地形形成的动力机制,这对于江苏沿海的开发利用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江苏近海冷水锋冷水团沿岸流上升流激流中图法分类号P731121; 文献标志码 A江苏海域北起南黄海海州湾外的平岛(35°08. 4′N) , 南至长江口北支的苏沪分界线(31°37. 0′N) [ 1 ] ,海岸线长达千里,除北部连云港地区为砂质山地港湾岸外,其余大部分为淤泥质平原海岸[ 2—5 ] 。

岸外众多的明沙暗脊、水道相间向* 港辐聚,构成独特的海岸景观[ 6—7 ] 。

该海区地形复杂, 特别是中部近岸浅海区,形态特殊,水浅流急,又有多股水系在此交汇, 形成了颇为复杂的水文状况[ 8—11 ] 。

自上世纪中叶,专门对黄海进行了调查研究,但对于黄海的物理海洋学的问题, 尽管已作了许多调查研究,发现了若干有意义的海洋现象(如黄海冷水团等) [ 12 ] ,然而由于所用仪器精度不够高、缺乏长期连续的浮标测流资料, 因此, 整个黄海海区水文状况和海流结构的描述和分析尚不能令人满意[ 13—15 ] 。

黄海属半封闭海区,环流发育不充分, 冬半年的上层环流与下层基本相同; 夏半年因底层有黄海2009年3月3日收到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200502940009)第一作者简介:秦毅,江苏南通人,河海大学海洋学院博士研究生, E2ma il:***********du. cn。

江苏沿海四港感潮河段非汛期水沙运动特点初探

江苏沿海四港感潮河段非汛期水沙运动特点初探

江苏沿海四港感潮河段非汛期水沙运动特点初探
马小雪;杨军;曾春芬;王腊春
【期刊名称】《人民长江》
【年(卷),期】2014(000)019
【摘要】为研究非汛期江苏里下河沿海四港感潮河段的水动力和泥沙运动特性,对四港(射阳河、黄沙港、新洋港和斗龙港)闸门不同启闭运作方式下,大、中、小潮潮位、潮流量和输沙量进行了监测。

结果表明,开闸时的潮位差明显低于关闸时的潮位差,大、中潮时夜潮潮差高于日潮潮差;射阳河的输沙率高于其余3港;落潮时含沙量小于涨潮含沙量;落潮历时大于涨潮历时。

对于有效治理江苏沿海四港泥沙淤积,提供了理论参考。

【总页数】4页(P9-12)
【作者】马小雪;杨军;曾春芬;王腊春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地理科学与海洋学院,江苏南京210093;江苏省水利厅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江苏南京210029;南京大学地理科学与海洋学院,江苏南京210093;南京大学地理科学与海洋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32
【相关文献】
1.黄河大型水利工程改变水沙运行和小浪底水库水沙调节初探 [J], 陆俭益
2.感潮河段水沙数学模型研究与应用 [J], 董炳江;袁晶
3.改进的时间序列模型在非汛期水沙预报中的应用 [J], 杨弘;练继建
4.具有河网水沙运动特点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J], 李义天;李荣
5.感潮河段船闸下引航道水沙运动及泥沙淤积 [J], 杨红;张幸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强潮河口水沙动力过程研究进展

强潮河口水沙动力过程研究进展

强潮河口水沙动力过程研究进展
季荣耀;陆永军
【期刊名称】《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年(卷),期】2008(000)003
【摘要】强潮河口在我国及世界都有广泛分布,其以强动力、高混浊和滩槽冲淤复杂多变的特性明显有别于一般潮汐河口.近几十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在强潮河口混合过程、细颗粒泥沙运动、滩槽沉积地貌过程、河口综合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在系统总结近年主要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强潮河口的混合类型与特征、最大浑浊带的形成发育与主因、潮滩地貌的动力影响因素与演变过程、河口综合治理的特点与人类活动引起的水沙变异等问题,并指出多学科交叉、数学物理模拟与预报、水沙动力机理与过程的量化等方面是未来研究重点与方向.
【总页数】11页(P64-74)
【作者】季荣耀;陆永军
【作者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9;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617.5
【相关文献】
1.江苏沿海四港感潮河段非汛期水沙运动特点初探 [J], 马小雪;杨军;曾春芬;王腊春
2.感潮河段水沙数学模型研究与应用 [J], 董炳江;袁晶
3.强潮河口区近底部沉积动力过程的高分辨率观测与分析 [J], 李东义;陈坚;汪亚平;王爱军;杨旸
4.强潮河段船闸下游排污口污染物扩散规律研究 [J], 汪彦;余杰;吴腾
5.岛屿海岸工程作用下的水沙动力过程研究 [J], 季荣耀;陆永军;左利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沿海挡潮闸守潮工作初探

沿海挡潮闸守潮工作初探

沿海挡潮闸守潮工作初探
陈其美
【期刊名称】《江苏水利》
【年(卷),期】2009(000)009
【摘要】@@ 1 概述rn盐城市新洋港闸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挡潮御卤、排涝降渍、蓄淡灌溉的主要挡潮闸工程之一,建于1957年.工程在50多年的运行使用中,累计开闸17000余潮次,排水1200亿m3,为受益范围内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重要基础保障.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陈其美
【作者单位】盐城市新洋港闸管理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5
【相关文献】
1.基于沿海挡潮闸不同闸控方式冲淤效果的分析 [J], 张军
2.连云港市沿海挡潮闸闸下冲淤保港探讨 [J], 蒋春祥;张顺胜;尹飞
3.潍坊沿海防护堤二期挡潮闸1#闸工程方案设计 [J], 刘鹏;陈永生
4.沿海挡潮排涝闸闸孔宽度计算 [J], 孔艳; 颜建; 孙佑祥; 杜宝义
5.基于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分析挡潮闸闸下淤积特征——以连云港沿海车轴河闸为例[J], 肖怀前;许永平;严后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洋港入海港道冲淤保港需水量研究

新洋港入海港道冲淤保港需水量研究

新洋港入海港道冲淤保港需水量研究鞠彬;杭庆丰;李琼芳;李迷;李煜【摘要】In order to reduce the siltation downstream of tide gates constructed in a seaward channel that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efficiency of the drainage culvert and navigation capability of the seaward channel, the CST module in the MIKE11 model was used to study the water requirement for silt scouring in the seaward channel at the Xinyang Port in Yancheng City. The CST module was developed by coupling a hydrodynamic model and sediment transport model, with the model parameters calibrated using the measured data of water level, flow rate, and siltation height at three sections, located, respectively, 60 m, 970 m and 3 030 m downstream of the gate. The calculated ecological flow rate for silt scouring and port protection with the MIKE11 CST model was 80m3/s under a siltation height of no more than 0.1 m. This value was close to the flow rate of 85 m3/s obtained from experiments on silt scouring by water diversion from the Yangtze River at the Xinyang Port in December 2006,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no silting and no scouring.%为解决入海港道修建挡潮闸后对涵闸排涝效率以及入海港道通航能力产生较大影响的闸下淤积问题,基于MIKE11模型中的CST模块对盐城市入海港道———新洋港冲淤保港需水量进行研究。

沿海涵闸典型年入海径流(量)与闸下港道冲淤关系分析

沿海涵闸典型年入海径流(量)与闸下港道冲淤关系分析

沿海涵闸典型年入海径流(量)与闸下港道冲淤关系分析黄广勇;查红;闻余华【摘要】为探寻江苏沿海地区入海河道淤积机理,制定港道健康运行和管理需求,课题组选取了江苏沿海地区"四大港"及四卯酉闸,于2012年7月~2013年6月进行了闸下港道断面测量,同时进行了相应的入海径流量测量,分析了各港道入海径流量与闸下港闸冲、淤关系,得出汛期以冲为主,非汛期以淤为主的特点,最后根据港道冲淤变化量与时段平均流量建立相关关系,并通过关系方程得到各港道冲淤保港最小流量,为沿海河道冲淤保港调度提供重要参考.【期刊名称】《江苏水利》【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4页(P27-29,31)【关键词】江苏沿海;闸下港道;入海径流(量);冲淤量【作者】黄广勇;查红;闻余华【作者单位】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盐城分局,江苏盐城 224002;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盐城分局,江苏盐城 224002;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江苏南京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20 引言江苏省水利厅于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组织盐城市四港监测所和盐城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对四大港及四卯酉闸下港道进行测量,为《江苏沿海闸下港道淤积机理和健康运行研究》提供相关基础资料。

笔者根据这次闸下港道测量成果和同期闸坝排泄水量资料,分析沿海涵闸入海径流对闸下港道冲、淤影响,供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冲淤保港调度运行参考。

1 江苏沿海挡潮闸闸下港道淤积概况江苏省濒临黄海,入海河道众多,沿海港闸总计118 座,其中,大中型挡潮闸60 多座,这些挡潮闸在防潮抗台、御卤蓄淡、防止土地盐碱化以及提高防洪排涝能力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为整个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但挡潮闸建成后减少了下泄径流量,引起潮波变形,延长了落潮历时,削弱了落潮流量和流速,使涨潮流带入的泥沙不能被落潮流及时带出,形成挡潮闸闸下港道淤积,特别是粉沙淤泥质海岸带港道淤积更为突出,从而降低挡潮闸的排水能力,制约工程效益的发挥。

典型年大水期雨水情对里下河“四大港”闸排水能力的影响

典型年大水期雨水情对里下河“四大港”闸排水能力的影响

典型年大水期雨水情对里下河“四大港”闸排水能力的影响周晓强
【期刊名称】《治淮》
【年(卷),期】2014(0)9
【摘要】位于江苏省盐城市沿海垦区的斗龙港闸、新洋港闸、黄沙港闸、射阳河
闸合称里下河“四大港”闸。

“四大港”闸通过上游河道分别与引江北输工程通榆河相交,并与通榆河西侧里下河水网区相连,多年来担负着里下河腹部区大约70%的排涝人海职责。

因此,有针对性地探求典型年大水期雨水情对“四大港”闸排水能力的影响状况,可为今后进一步科学实施水利规划、河道治理、防洪排涝提供技术参考。

【总页数】2页(P6-7)
【作者】周晓强
【作者单位】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盐城分局 22400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里下河四港排水能力分析及治理对策
2.里下河四大港闸下引河的变化和清淤保港的措施
3.里下河地区沿海港道典型年排水能力分析
4.盐城市四大港排水能力分析
5.里下河沿海垦区2003年大水期水质分析评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及发展趋势遥感分析

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及发展趋势遥感分析
亩) 的速度相比, 明显呈负增长关系。再从资源总量
来看, 80 年代时获得的沿海滩涂面积总量为 4 756. 133 3 km2, 本次调查结果为 3 513. 149 6 km2, 总量 减少了 1 242. 983 73 km2( 186. 45 万亩) , 年均减少 62. 1492 km2 ( 93 224 亩) 。从上述两个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江苏 沿海高潮滩在过去的 20 a 中, 以年均 5. 16 万亩的速 度增长, 但匡围速度大于资源增长速度, 滩涂资源总 量呈减少趋势。
表 1 滩涂土地资源统计表
岸段 连兴港 ) 蒿枝港 蒿枝港 ) 大洋港 大洋港 ) 小洋港 小洋港 ) 川水港 川水港 ) 王 港 王 港 ) 斗龙港 斗龙港 ) 新洋港 新洋港 ) 射阳河口 射阳河口) 埒子河口 海州湾段 条子泥 东沙 条子泥以东、以南 东沙以东、以南 小阴沙、亮月沙等 分段累计 长江沙洲 总 合计
合 计/ km2 118. 253 9 70. 583 4 977. 022 3 493. 069 7 161. 300 3 295. 224 2 160. 547 3 145. 855 0 54. 380 2 41. 981 0 368. 695 6 388. 979 0 73. 465 0 90. 225 5 33. 223 0
( 2) 中段( 射阳河口段) 。该段是江苏省潮间带 滩涂发育最好的段落。由两段北西向和两段近南北 向岸段构成中段潮间带的基本轮廓。北西向潮间带 长而平直, 射阳河口 ) 死生港段长约 120 km, 宽度变 化不大, 一般在 10 km 左右, 最窄处约为 4 km。另一 段是北西向潮间带 自老坝港向南至 岸线拐折处约 55 km, 滩面北宽南窄, 约为 96 km。这两条北西向潮 间带平直, 滩面宽度较稳定, 并且在卫星图像上具有 明显的分带性, 反映出组成潮间带不同物质的光谱 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刘光清,刘芳. 里下河“引江冲淤”对区域水环境影响评价[J]. 人 民长江,2007,38( 8) : 46 - 47.
[4] 朱建英,季红飞,陆体成,等. 讨论里下河地区引江冲淤保港之联 合调度[J]. 水文,2009,29( 4) : 44 - 47.
[5] 杨军,张领见,季红飞,等. 里下河地区排涝入海通道淤积类型分 析[J]. 治淮,2008,( 9) : 12 - 13. ( 编辑: 李 慧)
沙港涨落潮平均含沙量为 0. 110 ~ 0. 865 kg / m3 ,斗龙 港涨落潮平均含沙量为 0. 119 ~ 1. 431 kg / m3 。③ 中、 小潮时射阳河的平均输沙量偏高,新洋港和斗龙港则 表现为大潮输沙量高。综合分析可以发现,射阳河在 中小潮时输沙量高而淤积较少,在大潮时淤积严重,新 洋港和斗龙港则表现为大潮时输沙量低而淤积量较 少,小潮时淤积严重。
沿海港闸闸下港道的淤积防治是恢复闸下港道排 水通航的关键。为了探索里下河地区四大港纳潮冲淤 治理措施的可行性,需对不同潮汐类型下闸门启闭对 涨、落潮时港道的水动力和泥沙特性进行研究。本文 利用实测资料,分析了不同潮汐类型下,沿海四港闸各 闸门开启与关闭不同组合下的涨落潮水动力特征和泥 沙运动特性,为探究有效的淤积治理措施提供参考和 建议。
收稿日期: 2014 - 02 - 11; 修回日期: 2014 - 08 - 03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资助( 2013CB956503) 作者简介: 马小雪,女,博士研究生,从事水文学水资源等领域的应用及研究。E - mail: 534304621@ qq. com 通讯作者: 王腊春,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方面的教学与研究。E - mail: 52949028@ qq. com
Preliminary study on flow and sediment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 of tidal reaches of four coastal channels in Jiangsu Province in non - flood period
MA Xiaoxue1 ,YANG Jun2 ,ZENG Chunfen1 ,WANG Lachun1
2 港闸概况及测验方法简介
2. 1 沿海四港闸概况
沿海四港是里下河腹部地区的主要排涝出路,入 海口均建闸控制。射阳河闸建于 1956 年,建闸初期闸 下港道面积 2 140 m2 ; 新洋港闸建于 1957 年,建闸初 期闸下港道面积 511 m2 ,射阳河和新洋港闸下港道在 建闸初期的 3 a 内断面积减少了一半,完成了急速回 淤阶段; 斗龙港闸建于 1966 年,建闸初期闸下港道断 面面积 1 260 m2 ; 黄沙港闸建于 1972 年,建闸初期闸 下港道断面面积 406 m2 。闸下港道在汛期偏冲、枯季 偏淤,到 2005 年,射阳河、新洋港、黄沙港、斗龙港四港 闸下港道面积分别为 764,352,461 m2 和 248 m2 。近
潮位差明显低于关闸时的潮位差,大、中潮时夜潮潮差高于日潮潮差; 射阳河的输沙率高于其余 3 港; 落潮时
含沙量小于涨潮含沙量; 落潮历时大于涨潮历时。对于有效治理江苏沿海四港泥沙淤积,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 键 词: 感潮河段; 潮汐作用; 输沙量; 潮流量; 潮位; 江苏里下河沿海四港
中图法分类号: P332
( 1. 南京大学 地理科学与海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 2. 江苏省水利厅 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江苏 南京 210029)
摘要: 为研究非汛期江苏里下河沿海四港感潮河段的水动力和泥沙运动特性,对四港( 射阳河、黄沙港、新洋
港和斗龙港) 闸门不同启闭运作方式下,大、中、小潮潮位、潮流量和输沙量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开闸时的
表 1 沿海四港闸闸门启闭运作方式
监测时间 射阳河闸
黄沙港闸
新洋港闸 斗龙港闸
12 月 21 日

带 0. 8m 水位差开 关闸
关闸
12 月 26 日带 0. 8m 水位差开
关闸
关闸
关闸
12 月 31 日带 0. 8m 水位差开
关闸
关闸
关闸
图 1 大潮时沿海三港潮位变化 图 2 中潮时沿海三港潮位变化
3 监测结果分析
3. 1 不同潮形实测潮位
因黄沙港和斗龙港特性相近,没有开展测验,本文 暂且只分析射阳河、新洋港、斗龙港 3 个港道的潮位情 况。“四港”所 处 的 沿 海 均 是 以 半 月 为 周 期 的 不 规 则 半日潮。从图 1 ~ 4 中可以发现: 斗龙港的潮位差大于 新洋港的潮位差,而新洋港的潮位差又大于射阳河的 潮位差; 并且大中潮时,三港夜潮大于日朝,小潮时日 潮大于夜潮。潮差大小受引潮力、地形和其他条件的 影响,随时间及地点而不同。射阳河在大潮与中潮期 间,都是带 80 cm 的水位差开闸,河道受河流动力和潮 汐动力的共同影响,所以潮差相对较小,而斗龙港、新 洋港始终 是 关 闸 状 态,河 道 完 全 受 潮 汐 动 力 的 影 响。 另外,新洋港和斗龙港断面积本就较小,再加上新洋港 闸下游于 1971,1991 年和 2003 年进行了 3 次裁弯, 1991 年斗龙港闸下游大水使港道改道,均使闸下港道 长度小于射阳河闸下港道长度。所以,即使是在相同 潮汐影响下,新洋港闸下港道和斗龙港的闸下港道潮 差也要大于射阳河闸下港道的潮差。
3. 2 不同潮形潮流量变化
水量受闸门启闭与潮汐的共同影响。闸门开启时
图 3 小潮时射阳河潮位变化
图 4 小潮时新洋港、斗龙港潮位变化
的排水量增加,关闸时涨落潮的水量差明显小于开闸 时。从图 5( a) 中可以看出,大潮时射阳河、黄沙港的 落潮流明显强于涨潮流,斗龙港的落潮流略强于涨潮
第 19 期
( 3) 大潮时射阳河淤积严重,而新洋港和斗龙港 遇小潮淤积严重。射阳河在 4 港中输沙量最高、淤积 最严重。因此,沿海四港治淤的重点应放在射阳河。 参考文献:
[1] 金元欢,沈焕庭. 我国建闸河口冲 淤特性[J]. 泥沙研究,1991, ( 4) : 59 - 68.
[2] 毛桂囡,钱志平,石建华,等. 里下河四港排水能力分析及治理对 策[J]. 江苏水利,2006,( 12) : 12 - 16.
10
人民长江
2014 年
几年四港的最大排水能力维持在 2 300 m3 / s 左右,仅 为四港设计能力的 22%[5]。目前,沿海四港各港道共 计形成 18 个弯道,并伴有大片滩面,行洪能力较原设 计标准大幅度减小,导致里下河地区大涝年份前期排 涝水位较高。
2. 2 泥沙测验方法
为了解不同潮形过程下,里下河沿海四大港的水 动力和泥沙运动特性,江苏省水文局在 2006 年 12 月 21 日、26 日和 31 日对射阳河、黄沙港、新洋港、斗龙港 大、中、小潮的水流泥沙运动进行了监测。测验断面位 置设在四大港闸下游离海口 2 ~ 3 km 处,并与四大港 闸下河道断面测量的位置重合。测量组在各河道近海 河段断面布设 7 条测沙垂线,使用 ADCP 测流,全潮期 平均每 2 h 监测 1 次,遇涨、落急则每 1 h 监测 1 次,节 点位置增加测次。每闸共测 12 个潮次,白天和夜间潮 形各半。输沙率利用《水文测验手册》中的公式计算。 具体的闸门启闭运作方式如表 1 所示。
文献标志码: A
1 研究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沿海大部分中小入海河口都建有 挡潮闸,尤以苏北沿海建闸最多,总计达 118 座,其中 大、中型挡潮闸 60 多座。这些挡潮闸在防潮抗台、御 卤蓄淡、防止土地盐碱化以及提高防洪排涝能力等方 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为整个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 了保障。然而,挡潮闸建成后改变了原有水流的水动 力、河口的潮波运动形态以及泥沙的冲淤特性,带来了 一系列淤积问题。截至 1985 年,江苏省沿海修建的 58 座 大 中 型 挡 潮 闸 中,闸 下 发 生 严 重 淤 积 的 占 25. 9% ,基本淤死占 8. 6% ,一般淤积占 34. 5%[1]。这 些挡潮闸大部分都位于里下河地区的沿海各港口。淤 积造成河床抬高、过水断面减小、挡潮闸的泄流能力降 低,同时闸下淤积对防洪排涝、河道通航等造成不利影 响,甚至会使河流水质恶化,为此闸下港道的淤积问题 一直困扰着里下河地区的建设与管理[2 - 3]。沿海四港 ( 射阳河、黄沙港、新洋港和斗龙港) 是江苏省里下河 地区 主 要 的 泄 洪 通 道,自 1956 年 逐 步 建 挡 潮 闸 至 2006 年汛前,闸下港道总淤积量达 5 019 万 m3 ,行洪 断面减少达 67. 3% ,四港排水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 降[4]。
马小雪,等: 江苏沿海四港感潮河段非汛期水沙运动特点初探
11
流,而新洋港则表现出明显相反的态势。在这一阶段, 射阳河、黄沙港是带 80 cm 的水位差开闸,上游不断提 供水源,使射阳河、黄沙港落潮流量偏大,涨潮流量偏 小。由图 5( b) 可知,中潮时随着黄沙港闸门的关闭, 落潮流变小,涨潮流变大。由图 5 ( c) 可以看出,小潮 时所有闸门都关闭,水流只受潮流的作用,潮水量明显 小于大中潮时的潮水量。
( 1. School of Geographic and Oceanographic Sciences,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China; 2. Flood Control and Drought Relief Headquarters Office,Jiangsu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Nanjing 210029,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flow and sediment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 in tidal reaches of four coastal channels ( Sheyang River,Huangsha channel,Xinyang channel and Doulong channel) in Lixiahe area of Jiangsu Province in non - flood period,the tidal level,tidal current and tidal sediment discharge during spring,middle and small tide under different open - close operation modes were monito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idal level difference of open mode is lower than that of close mode; the tidal level difference of night tid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solar tide in middle and spring tide; the sediment transport rate of Sheyang River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other three; the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in ebb tide is significantly smaller than that in flood tide; the flood - tide duration is much longer than the ebb - tide duration. Key words: tidal reach; tide influence; sediment discharge; tide current; tidal level; Jiangsu Provin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