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的焓变》word教案
化学反应的焓变-苏教版(sk)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3
ΔH与ΔG共同决定反应方向 当ΔH - TΔS < 0时,反应自发进行;当ΔH TΔS > 0时,反应不自发进行。
02 焓变的影响因素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
01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状态决定 了化学反应的焓变。在化学反应 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 变化会导致焓变的不同。
02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越高,反 应的焓变通常越大,反之亦然。
温度对自发性的影响
在等温、等压条件下,自发反应总是 向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当温度升高 时,自发反应的方向可能发生变化。
化学平衡的影响
焓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等温、等压条件下,自发反应总是向着能量降低的方向进 行,即向着焓变减小的方向进行。因此,焓变对化学平衡的 移动有一定影响。
平衡常数与焓变的关系
平衡常数是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浓度的幂次方之 积,而焓变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量度。平衡常数与焓变 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可以通过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的焓变。
这主要是因为压力变化会影响气体分子的浓度和碰撞频率,从而影响化学反应的 进行程度和速率。
03 焓变的计算方法
等温过程焓变的计算
等温过程是指在反应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等温过程的焓变可以通过盖斯定 律计算,即反应的焓变等于反应的热量变化。
盖斯定律指出,一个化学反应的焓变等于反应的热量变化,与反应途径无关,可以 通过已知的反应求得未知反应的焓变。
焓变的意义
焓变是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量度, 与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相关。
焓变影响反应的自发性,是判断 反应方向的重要依据。
焓变影响反应速率,是反应动力 学研究的重要参数。
第1章 第1节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焓变 Word版含解析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焓变[课标要求]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了解反应热、焓变的概念及表示方法,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物质的能量之间的关系。
3.了解定量测定反应热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1.反应热是指当一个化学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时,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2.反应热可用量热计测量,计算公式:Q=-c(T2-T1)。
3.焓是用来描述物质具有的能量的物理量。
焓变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ΔH>0时为吸热反应,ΔH<0时为放热反应。
4.反应热与化学键能的关系:ΔH=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总和-反应产物成键放出的能量总和化学反应的反应热1.概念: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2.符号:用Q表示,反应吸热时,Q为正值;反应放热时,Q为负值。
3.单位:kJ·mol-1或J·mol-1。
4.热化学:用实验方法和理论方法研究反应热的化学分支称为热化学。
[特别提醒](1)物理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不是反应热。
如物质的三态变化、NH4NO3溶于水吸热、浓H2SO4稀释放热等。
(2)反应放热或吸热与反应条件无关。
1.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通常情况下,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主要是化学能和热能之间的转化②同一化学反应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反应热的数值不同③反应热通常用Q表示,反应放热时,Q为负值,反应吸热时,Q为正值A.只有③B.只有①②C.只有①③D.全部正确解析:选D通常情况下,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主要是化学能和热能之间的转化,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随着热量的释放或吸收,故①正确。
反应热定量描述一定温度下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一般规定,吸热时Q为正值,放热时Q为负值,并且可通过实验测得,故②③也正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化学反应可能发生颜色变化,有颜色变化的物质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D.碘升华时放出能量解析:选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光、电、热等能量可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也可转化为光、电、热等能量,A项正确;有些物理变化也伴随着能量变化,如物质三态之间的变化,B项错误;化学反应可能发生颜色变化,如H2+I2===2HI,2NO+O2===2NO2,但有颜色变化的物质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活性炭使红墨水退色,C项错误;碘升华吸收能量,故D项错误。
高中化学 1.1.1 化学反应的焓变课件 苏教版选修4

(3)断裂旧键吸收的能量 形成新键释放的能量 完全氧化为 2 mol SO3(g)时的焓变 (4)无影响 (5)-198 (6)> >
2 mol SO2(g)
已知反应 X+Y=== M+N 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 的能量一定高于 M B.Y 的能量一定高于 N C.X 和 Y 的总能量一定高于 M 和 N 的总能量 D.因为是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以发生
互动探究
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热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 温度 时, 所 吸收 或 放出 的热量。 2.焓变 在恒温、恒压 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 吸收 或 释放 的热 量。符号: ΔH ,常用单位: kJ·mol-1 。
3.ΔH 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1)ΔH > 0 时,反应物的总能量 小于 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 过程 吸收 热量,为吸热反应。 (2)ΔH < 0 时,反应物的总能量 大于 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 过程 放出 热量,为放热反应。 4.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 吸收 能量,形成 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 放出 能量。
知新
1.当 ΔH 为“-”或 ΔH<0 时,为放热反应;当 ΔH 为“+” 或 ΔH>0 时,为吸热反应。 2.用热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热化学方程式中要标明物质的状态,用 g、l 和 s 分别代表气态、 液态和固态。在恒压条件下,用 ΔH 标明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 量,负值表示在该条件下反应放热;正值表示在该条件下反应 吸热。
(6)比较 ΔH 大小时,要连同“+”、“-”号比较,类似于数
学上的正负数比较,如果只比较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多少,则
高中化学 专题1 第1单元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焓变教案 苏教版选修4-苏教版高二选修4化学教案

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焓变目标与素养: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一、反应热焓变1.反应热焓变(1)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焓变: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符号为ΔH,常用单位为kJ·mol-1。
微点拨:(1)焓变为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
(2)反应热、焓变的单位均为kJ·mol-1,热量的单位为kJ。
2.ΔH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关系(1)当ΔH>0时,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过程吸收热量,为吸热反应。
(2)当ΔH<0时,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过程放出热量,为放热反应。
3.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的原因(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相对大小角度分析如下图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的计算公式:ΔH=E(生成物)-E(反应物)。
(2)从反应物断键和生成物成键角度分析N2(g)+O2(g)===2NO(g)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下图:由图可知:1 mol N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是946_kJ,1 mol O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是498_kJ,2 mol NO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释放的能量是1_264_kJ,那么N2(g)+O2(g)===2NO(g)的反应吸收的热量为180_kJ。
反应热的计算公式: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二、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能够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需注意的问题(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指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假设在25 ℃(即298 K)、101 kPa时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1.1《化学反应的焓变》参考教案

教学过程1、如何既能体现物质的转变有能体现能量
的变化?
2、什么是热化学方程式?
3、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规则是什么呢?
【例题】
等物质的量上述三种燃料放出热量哪个
多?
(扩展)
示
能体现物质的转变
又能体现热量的变
化的化学方程式叫
热化学方程式
1.表明反应的温度
和压强
2.主明反应物与生
成物的聚集状态
3.用△H(焓变)的
“+”、“-”表
示吸热、放热。
4。
热化学方程式
前面的化学计量数
不表示分子数,表
示的是物质的量,
可以是整数可以是
分数
5.如果正反应是吸
热那么逆反应必是
放热放应。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的焓变教案

化学反应的焓变教学目标:1.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知道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
2.理解能量变化实质,键能的含义。
3.知道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理解焓变的概念,会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讨论能量变化实质。
教学模式:自学探究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自学探究1.叫反应热。
2.定义:称为反应的焓变。
用符号表示,单位一般采用。
3.称为放热反应。
称为吸热反应。
4.为什么有些反应是放热的,而有些反应是吸热的?5.请回忆学过的化学反应中,哪些是放热反应,哪些是吸热反应?二、总结1.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2.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
反应热用符号△H表示,单位一般为kJ/mol。
3.化学反应中放出热量的反应称为放热反应。
当△H<0 时,为放热反应。
化学反应中吸收热量的反应称为吸热反应。
当△H>0 时,为吸热反应。
4.(宏观解释)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总不会相等的。
在新物质产生的同时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一个化学反应是放出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1)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2)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本质: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断键要吸收能量,成键要释放能量,总能量的变化取决于上述两个过程能量变化的相对大小。
(1)前者大于后者为吸热反应。
(2)前者小于后者为放热反应。
5.常见的放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三、自学探究1. 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点有哪些?3.热化学方程式与一般的化学方程式有什么区别? 四、总结1.能够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高中化学四 1-1-2 化学反应的焓变(教案)

1-1—2 化学反应的焓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反应焓变定义的学习,了解反应热和反应焓变的关系。
2.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学习,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了解燃烧热的概念,体会热力学的严谨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应焓变概念的学习,了解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在科学探究方面的意义。
2.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分析、迁移等思维方法来建构新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思考带给人的愉快情感体验,感悟化学学科学习的乐趣。
2.养成良好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燃烧热的概念;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过程:【复习回顾】1.反应热的定义、表示方法、反应热符号的规定。
2.中和反应热的测量方法和过程,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学生活动】学生积极回顾思考,回答(找学生代表发言)【设计意图】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掌握学情.【过渡】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是由于反应前后物质所具有的能量不同而产生的。
正如质量是物质所具有的固有的性质一样,物质所具有的能量也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一个物理量来描述。
科学家定义了一个称为“焓"的物理量,符号为H,用它的变化来描述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教师】请学生们先看书P5关于化学反应的焓变的内容。
我们来讨论焓变及其与反应热的关系.【学生】学生看书,不懂的可以提问.【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看书,有利于学生成自学的习惯【板书】二、化学反应的焓变1。
焓的定义:2.焓变的定义:表示方法:符号规定: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讨论归纳】1.焓是一个物理量,表示物质具有的能量,它与物质的聚集状态有关。
同温同压下,同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含有的能量是不同的.2.在实验室里或在生产中,化学反应大多是在敞口容器中进行的.由于大气压通常变化很小,可以看做不变,热力学研究表明,对于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的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反应前后物质的焓的变化就等于该反应的反应热。
高中化学 化学反应焓变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的焓变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一第一单元第一节《化学反应的焓变》第一课时。
本节课以认识和书写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主线索,首先定义了反应热和焓变的概念,然后从反应物及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角度和键能角度解释了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原因,重点介绍了体现反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热化学方程式,这也是热化学最核心的知识。
本节内容是在《必修2》第二章对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有初步介绍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和再认识。
例如:《必修2》中计算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是为了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实质,而《化学反应原理》中键能与焓变的计算还需正确的体现在热化学方程式中,而且这个化合反应的例子竟然是个吸热反应。
本节内容是讨论“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和“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理论基础。
其中,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吸热或放热)是讨论温度对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等平衡体系的影响的重要依据;化学反应的焓变是判断某一化学反应是否自发进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本单元涉及的盖斯定律、标准燃烧热和热值的学习也为进一步完善和巩固热化学方程式提供了保障。
二、学情分析在高一,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掌握了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类型,定性的了解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初步学习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经过一年的共同学习,师生间了解、融洽,有较好的沟通交流基础;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但逻辑思维还不成熟,部分学生的主动性较差,学习有依赖性,且学习信心不足。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了解焓变与键能的关系2.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过程与方法1.通过“交流与研讨”的互动,加强获取、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2.通过“问题解决”的体验,体会正确应用新知识的细节和技巧;3.通过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定量计算,认识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的自然科学思维方法。
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四学案:专题1第1单元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焓变

《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专题一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化学反应的焓变【学习目标】1.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知道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2.知道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能通过比较的方法理解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区别,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并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学习过程】『知识回顾』1.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请举例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2.“加热”常作为化学反应的条件,需要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吗?放热反应一定都不需要加热吗?3.简要说明物质在发生三态变化时吸热与放热的状况。
『学生活动』画出吸热、放热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图。
『知识总结』1.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时,所或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2.焓变:在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或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用表示,单位常采用。
3.在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通常以等形式表现。
吸收热量的反应称为反应,其△H0;放出热量的反应称为反应,其△H0。
『交流与讨论』阅读课本第二页交流与讨论中。
1.热化学方程式有什么意义?2.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有何不同?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知识总结』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之间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既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的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变化。
3.书写注意事项:⑴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一般用表示气体,表示液体,表示气体,表示溶液。
⑵要注明反应温度和压强。
如不注明,即表示在和。
⑶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而是表示,故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⑷相同物质的化学反应,当化学计量数改变时,其△H。
⑸△H的表示:在热化学方程式中△H的“+”“-”一定要注明,“+”代表吸热,“-”代表放热。
△H的单位是:kJ/mol。
『问题解决』1.课本第3页交流与讨论。
苏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的焓变》word教案

专题1 第1单元第1课时(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过程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B.根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情况,化学反应可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C.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多少与其反应物用量有关D.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是以热能形式表现出来的【解析】考查对化学变化的认识,在过程上从反应物、生成物的组成可推知是原子重新组合;从微粒间作用的能量变化角度判断,化学反应不是吸热就是放热,没有无能量变化的反应;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反应物用量有关;从能量形式上看,化学变化的能量通常以热能形式表现出来,但并非无其他能量形式,还要以光能、电能等形式表现出来。
【答案】 D2.下列关于ΔH(焓变)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A.在任何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焓变都等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B.ΔH>0时,反应吸收热量;ΔH<0时,反应放出热量C.热化学方程式中ΔH的值与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无关D.ΔH的值可以通过实验测得【解析】等压条件下的反应热在不做其他功情况下,才等于焓变,故A错,反应热可以用量热计实验测定,故D对,ΔH单位中的mol-1表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量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式的系数相同,ΔH值与化学计量数有关,故C错。
ΔH>0为吸热反应,ΔH<0为放热反应,故B对。
【答案】BD3.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与稀H2SO4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D.甲烷在O2中的燃烧【答案】 C4.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碳酸钙受热分解B.乙醇燃烧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D.氧化钙溶于水【解析】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即反应为吸热反应,碳酸钙受热分解为吸热反应。
【答案】 A5.(20XX年惠州高二质检)已知25 ℃ 101 kPa条件下:(1)4Al(s)+3O2(g)===2Al2O3(s)ΔH=-2 834.9 kJ·mol-1(2)4Al(s)+2O3(g)===2Al2O3(s)ΔH=-3 119.1 kJ·mol-1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C.O3比O2稳定,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D.O2比O3稳定,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解析】将两个反应方程式(1)式-(2)式,得到3O2(g)===2O3(g)ΔH=+284.2 kJ·mol -1,即等质量的反应物O2比生成物O3能量低,所以O2比O3稳定,但D选项中由O2变为O3应为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的焓变教案

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应热的概念。
2.知道化学反应热效应与反应的焓变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化学反应热效应与反应的焓变之间的关系。
探究建议:查阅资料、交流探究。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讨论]在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当中,有哪些反应伴随着能量(热量)变化?[引言]通过讨论知道,在化学反应当中,常件有能量变化,现在我们来学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板书] 化学反应的焓变一、反应热焓变: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
又称焓变。
(1)符号:用△H表示。
(2)单位:一般采用kJ/mol。
(3)可直接测量,测量仪器叫量热计。
(4)研究对象:一定压强下,在敞口容器中发生的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5)反应热产生的原因:[设疑]例如:H2(g)+Cl2(g) = 2HCl(g)实验测得lmol H2与lmol Cl2反应生成2 mol HCl时放出184.6 kJ的热量,从微观角度应如何解释?[析疑]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
吸收总能量为:436kJ+243kJ=679 kJ,化学键形成时需要释放能量。
释放总能量为:431kJ+431kJ=862 kJ,反应热的计算:862kJ—679kJ=183kJ[讲述]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反应物中旧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组成生成物、新化学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
新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中旧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的差就是此反应的反应热。
[板书](6)反应热表示方法:[学生阅读教材小结]①当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时,反应为放热反应,使反应本身能量降低,规定放热反应△H 为“一”,所以△H 为“一”或△H <0时为放热反应。
上述反应 H 2(g)+Cl 2(g) = 2HCl(g),反应热测量的实验数据为 184.6 kJ/mol ,与计算数据 183kJ/mol 很接近,一般用实验数据表示,所以△H =-184.6 kJ/mol 。
高中化学四1-1-2 化学反应的焓变(教案)

1-1-2 化学反应的焓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反应焓变定义的学习,了解反应热和反应焓变的关系.2.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学习,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了解燃烧热的概念,体会热力学的严谨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应焓变概念的学习,了解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在科学探究方面的意义。
2.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分析、迁移等思维方法来建构新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思考带给人的愉快情感体验,感悟化学学科学习的乐趣。
2.养成良好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教学难点: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教学过程:讨论:焓变和反应放热、吸热的关系.ΔH = H(反应产物)-H(反应物)ΔH 〈0 反应放出热量放热反应ΔH > 0 反应吸收热量吸热反应反应放热、吸热的关系。
立的难度,突破教学难点。
设问:既然化学反应同时存在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的焓变,如何把这两者同时表达出来呢?热化学方程式:1.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2.书写时要注意:(1)状态(2)温度(3)单位(4)ΔH的数值与系数的倍比关系。
这四点准确了,才能保证能量守恒。
完成P6的交流·研讨,领会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教师尽量用简洁、启发式的语言,引导学生领会书本上的知识点。
“交流·研讨"等易于学生完成的内容,绝对不要老师代办。
尽量让学生去做,学会学习。
举例:请看这两个方程学生思考后,有的先有疑问,有。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的焓变》学案2-新版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焓变[学习目标]1.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知道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
2.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3.知道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能通过比较的方法理解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区别。
4.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并利用其进行简单计算。
[重点·难点]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简单计算。
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1.反应热(1)定义:化学上规定,当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温度相同时,反应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2)浓H 2SO 4稀释时放出的热是否为反应热?答案 只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才通常叫做反应热;而物理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不是反应热,如NH 4NO 3溶于水的吸热、浓H 2SO 4的稀释放热等过程中所涉及的热量都不是反应热。
2.焓变 在恒温和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
符号用ΔH 表示,单位一般用 kJ·mol -1。
3.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①当ΔH <0时,为放热反应,反应体系能量降低。
②当ΔH >0时,为吸热反应,反应体系能量升高。
(2)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③⑤,属于放热反应的是①②④。
①燃烧反应 ②铝热反应 ③氯化铵与消石灰的反应 ④金属与酸反应 ⑤C+H 2O(g)=====高温CO +H 24.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及表示意义 能表示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H 2(g)+12O 2(g)===H 2O(l) ΔH =-285.5 kJ·mol -1,表示在25℃、101kPa ,1 mol H 2与12 mol O 2完全反应生成1 mol 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285.8 kJ 。
《化学反应的焓变》参考教案

第一节化学反应的焓变本节教材在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知识基础上,对反应热进一步深化认识,引入含的定义,再进一步分析化学反应中的物质的焓变,最后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出反应中涉及物质变化及焓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实质学会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及焓变。
(2)了解焓的定义,了解化学过程中的焓变,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掌握盖斯定律及焓变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1)学习通过过程分析的方法,运用抽象与概括、对比异同点进行思维加工,形成概念。
(2)提高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起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体验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
(2)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理论知识的科学美。
(3)增强认识科学世界的信心。
【教学分析】本课时的重点、难点放在对焓的理解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上。
【重点、难点】1.知识上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焓、焓变的含义;焓变与化学反应吸热、放热的关系;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知识难点:焓的概念的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方法上的重点、难点学习焓以及焓变这些比较抽象的概念,要通过具体实例提出问题、分层剖析、形成概念。
【教学方法】探究法,引申法,问答法,阅读法,讲练法。
【教学过程设计】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焓变、热化学方程式》教学过程设计二、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知识学习【投影】一、化学反应的焓变1.焓(H):是与体系的内能、压强、体积有关的一个物理量2.焓变(△H):△H=H生成物-H反应物在等温等压条件下的化学反应,如果不做非体积功(即没有转化为电能、光能等其他形式的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
即:Qp= △H∵ Qp>0为吸热反应,Qp<0为放热反应∴当ΔH>0时,为吸热反应。
当ΔH<0时,为放热反应。
学生根据导学案自学教材P5页关于“化学反应的焓变”相关知识,归纳出化学反应的焓变相关内容及化学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及判断方法温习旧知识,带动新知识的学习交流讨论【投影,设问】下列方程式属于热化学方程式:1、与化学方程式相比,热化学方程式有哪些不同?2、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结合必修二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并展示讨论成果引入新知识的学习应,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 第1单元第1课时(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过程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B.根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情况,化学反应可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C.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多少与其反应物用量有关D.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是以热能形式表现出来的【解析】考查对化学变化的认识,在过程上从反应物、生成物的组成可推知是原子重新组合;从微粒间作用的能量变化角度判断,化学反应不是吸热就是放热,没有无能量变化的反应;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反应物用量有关;从能量形式上看,化学变化的能量通常以热能形式表现出来,但并非无其他能量形式,还要以光能、电能等形式表现出来。
【答案】 D2.下列关于ΔH(焓变)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A.在任何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焓变都等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B.ΔH>0时,反应吸收热量;ΔH<0时,反应放出热量C.热化学方程式中ΔH的值与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无关D.ΔH的值可以通过实验测得【解析】等压条件下的反应热在不做其他功情况下,才等于焓变,故A错,反应热可以用量热计实验测定,故D对,ΔH单位中的mol-1表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量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式的系数相同,ΔH值与化学计量数有关,故C错。
ΔH>0为吸热反应,ΔH<0为放热反应,故B对。
【答案】BD3.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与稀H2SO4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D.甲烷在O2中的燃烧【答案】 C4.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碳酸钙受热分解B.乙醇燃烧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D.氧化钙溶于水【解析】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即反应为吸热反应,碳酸钙受热分解为吸热反应。
【答案】 A5.(2009年惠州高二质检)已知25 ℃ 101 kPa条件下:(1)4Al(s)+3O2(g)===2Al2O3(s)ΔH=-2 834.9 kJ·mol-1(2)4Al(s)+2O3(g)===2Al2O3(s)ΔH=-3 119.1 kJ·mol-1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C.O3比O2稳定,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D.O2比O3稳定,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解析】将两个反应方程式(1)式-(2)式,得到3O2(g)===2O3(g)ΔH=+284.2 kJ·mol-1,即等质量的反应物O2比生成物O3能量低,所以O2比O3稳定,但D选项中由O2变为O3应为吸热反应。
【答案】 A6.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的能量一定高于MB.Y的能量一定高于N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D.X和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和N的总能量【解析】放热反应是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反应。
【答案】 C7.CO(g)与H2O(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关两者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CO(g)和H2O(g)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CO2(g)和H2(g)具有的总能量C.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O(g)+H2O(g)===CO2(g)+H2(g)ΔH=+41 kJ·mol-1D.1 mol CO2(g)和1 mol H2(g)反应生成1 mol CO(g)和H2O(g)要放出41 kJ热量【解析】由图示知E(反应物)>E(生成物),故CO(g)+H2O(g)===CO2(g)+H2(g)为放热反应,A项错误,B项正确;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应为CO(g)+H2O(g)===CO2(g)+H2(g)ΔH=-41 kJ·mol-1,C项错误,同时知D项中应吸收41 kJ热量,D项错误。
【答案】 B8.(2009年厦门高二质检)已知:2H2(g)+O2(g)===2H2O(g)ΔH=-483.6 kJ·mol-1H2(g)+12O2(g)===H2O(l)ΔH=-285.8 kJ·mol-1由此可知,在等温下蒸发45 g液态水需吸收的热量() A.483.6 kJ B.110 kJ C.285.8 kJ D.221 kJ 【解析】2H2(g)+O2(g)===2H2O(g)ΔH=-483.6 kJ·mol-1①H2(g)+12O2(g)===H2O(l)ΔH=-285.8 kJ·mol-1②由盖斯定律:①2-②得H2O(l)===H2O(g)ΔH=44 kJ·mol-1。
则蒸发45 g液态水需吸收的热量为45 g18 g×44 kJ=110 kJ。
【答案】 B9.(2008年上海高考)已知:H2(g)+F2(g)===2HF(g)ΔH=-270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 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 L氢气与1 L氟气吸收270 kJ热量B.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C.在相同条件下,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270 kJ热量【解析】由于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而不表示气体体积或分子个数,故A、D项均错误;由于从HF(g)变为HF(l)放出热量,因此,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大于270 kJ,故B项错误;由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由能量守恒定律知,E(反应物)>E(生成物),故C项正确。
【答案】 C10.(2008年海南高考)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P4+5O2===P4O10。
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P—P a kJ·mol-1、P—O b kJ·mol-1、P===O c kJ·mol-1O===O d kJ·mol-1。
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ΔH,其中正确的是()A.(6a+5d-4c-12b)kJ·mol-1B.(4c+12b-6a-5d)kJ·mol-1C.(4c+12b-4a-5d)kJ·mol-1D.(4a+5d-4c-12b)kJ·mol-1【解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其中旧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新化学键形成释放能量,反应方程式P4+5O2===P4O10中有6 mol P—P键和5 mol O===O键断裂,同时生成4 mol P===O键和12 mol P—O键,因此ΔH=(6a+5d-4c-12b) kJ·mol-1。
【答案】 A二、非选择题11.(1)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
0.5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 时,放出445 kJ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5 ℃、101 kPa时,1 g甲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同时放出22.68 kJ热量,下列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①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②在化学方程式右端要注明反应热,表明是吸热还是放热;③同一热化学反应,如果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不相等,吸放热也不相等,但数值与反应物的计量数成正比。
【答案】(1)CH4(g)+2O2(g)===CO2(g)+2H2O(l)ΔH=-890 kJ·mol-1(2)CH3OH(l)+32O2(g)===CO2(g)+2H2O(l)ΔH=-725.8 kJ/mol12.在一定条件下,A和B反应可生成C和D,其能量变化如下:(1)下列关于反应A+B===C+D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A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B .该反应若有热量变化,则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C .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不需加热反应就一定能自发进行D .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一定相等,且该反应遵循能量守恒(2)若E 1<E 2,则该反应为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热为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反应物和生成物自身具有能量的大小决定了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1)每个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故A 、D 两项正确,任何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 项错误。
某一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无关,加热是为了使旧化学键断裂,引发反应,C 项错误。
(2)A +B===C +D E 1(A +B )、E 2(C +D )—⎪⎪⎪⎪→若E 1>E 2,放出能量→ΔH =(E 2-E 1) kJ·mol -1<0→若E 1<E 2,吸收能量→ΔH =(E 2-E 1) kJ·mol -1>0【答案】 (1)AD (2)吸热 ΔH =(E 2-E 1)kJ·mol -113.在一定条件下,CH 4和CO 的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H 4(g)+2O 2(g)===2H 2O(l)+CO 2(g) ΔH =-890 kJ/mol 2CO(g)+O 2(g)===2CO 2(g) ΔH =-566 kJ/mol如果有CH 4和CO 的混合气体充分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62.9 kJ ,生成的CO 2用过量的饱和石灰水完全吸收,可得到50 g 白色沉淀。
则混合气体中CH 4和CO 的体积比为________。
【解析】 设燃烧后共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x ,混合气体中甲烷的物质的量为a ,CO 的物质的量为b ,CaCO 3 ~ CO 2 100 g 1 mol 50 g x x =0.5 mol⎩⎪⎨⎪⎧890 kJ/mol ×a +5662kJ/mol ×b =262.9 kJ a +b =0.5 mol解出a =0.2 mol ,b =0.3 mol , a ∶b =2∶3 【答案】 2∶314.化学键的键能是原子间形成1 mol 化学键(或其逆过程)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以下是部分共价键键能的数据:H —S :364 kJ·mol -1 S —S :266 kJ·mol -1S===O :522 kJ·mol -1 H —O :464 kJ·mol -1(1)试根据这些数据计算下面这个反应的反应热:2H 2S(g)+SO 2(g)===3S(s)+2H 2O(l) ΔH =-Q kJ·mol -1,反应产物中的S 实为S 8,实际分子是一个8元环状分子(即),则Q =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