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专用)一轮复习微专题突破练 10 水循环及河流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年级:
时间: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微专题突破练10 水循环及河流特征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5分)
北方冬季大棚顶上常常结满露珠,影响棚内蔬菜光合作用,同时,较冷的水滴滴到蔬菜上,还容易导致蔬菜腐烂,造成减产。
所以,大棚设计要尽量减小棚内湿度,并且有利于露水的收集.读图,完成1、2题.
1.水滴由棚顶到集水容器的过程相当于水循环环节中的
()
A.下渗
B.降水
C.水汽输送D。
地表径流
2.除棚内空气湿度外,影响集水量的因素还有()
A。
大棚内外温差B。
棚内昼夜温差
C。
棚外风力大小D。
棚顶倾斜角度
【解析】1选B,2选A。
第1题,棚内水汽遇到玻璃顶受冷凝结形成水滴,然后水滴在重力作用下由棚顶降落到集水容器,类似于水循环的降水环节。
第2题,凝结量与棚内的空气湿度和大棚内外温差有关。
大棚内的空气遇到冷的玻璃顶,就会凝结形成小水滴。
大棚内的空气湿度越大,大棚内外温差越大,玻璃顶的温度越低,水汽凝结越多。
下图示意某大河流域规划50年后建设用地增加比重(图1)和该流域水循环某环节水量增加比重(图2)。
读图,完成3、4题。
3.材料中水循环某环节是( )
A。
降水B。
蒸发
C.地下径流
D.地表径流
4。
流域建设用地增加对流域环境的影响是()
A。
使区域气候趋于干热
B.河流中下游地区洪涝减少
C。
流水侵蚀作用加强,水土流失严重
D。
岩层结构趋于稳定,地质灾害减少
【解析】3选D,4选A。
第3题,综合分析两图可知,随着建设
用地比重增加,水循环某环节水量也增加,二者呈正相关.建设用地增加,绿地面积会相应减少,导致下渗量减少、短期内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蒸发量减少;降水主要受大气环流影响。
第4题,流域建设用地增加会使区域内绿地面积、水域面积减少,调节气候功能降低,气候趋于干热;它还会使地表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大,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加重;建设用地一般会使用现代建筑材料对地表进行覆盖,水土流失问题减轻;工程建设往往会破坏岩层结构,导致地质灾害增多。
图1为长江流域H河部分河段示意图,图2为Q点河流水位和P点湖泊水位某年随季节变化曲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
图示湖泊水补给河流水的主要季节是( )
A。
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6.7、8月河流与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B.南水北调调水量大
C.上游水库的调节
D。
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解析】5选C,6选D。
第5题,据图2可知,秋季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其他季节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所以湖水补给河水的季节主要是秋季。
第6题,农业用水量及南水北调对长江流域的河湖水位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上游水库的调节会使河湖水位更加稳定.该地河湖水位在7、8月较低,主要原因是受伏旱天气的影响,即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西北地区一些河流夏季径流量有增大趋势。
下图示意某年新疆境内某条河流的各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百分比和径流变差系数(反映某地月径流量年际变化幅度)。
据此完成7~9题。
7.该河径流量年际变化最大的月是( )
A。
2月B。
5月
C.8月D。
11月
8。
近年来,河流夏季的径流量增大,主要是因为( )A.夏季降水变多B。
冬季降雪量增多
C。
冰雪融化量增大D。
冬季气温升高
9.从长期来看,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我国西北地区一些河流
( )
A.径流量增大
B.径流变差系数变小
C.径流量减少
D.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
【解析】7选B,8选C,9选C。
第7题,读图可知,5月径流变差系数最大,说明该河流5月流量变化最大.第8题,新疆位于大陆内部,境内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夏季冰雪融化量增大,河流补给量增大.第9题,从长期来看,随着冰川大量融化,冰川会逐渐萎缩,夏季融化量会越来越少,其他季节会更少,总体而言该地区河流径流量将会减少.
读某河流水系略图。
据此完成10、11题。
世纪金榜导学号
10。
与乙地相比,甲地沼泽分布少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较少
B.落差较大
C.下渗严重D。
蒸发较少
11。
与福斯相比,科连特斯()
A.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大
B.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大
C.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
D。
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小
【解析】10选B,11选C。
第10题,根据图中经纬度进行区域定位,此地应位于南美洲大陆东岸.根据纬度可知,当地气候主要为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从沼泽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乙河流域上游和科连特斯附近,说明此处地势较周边低洼。
在甲河上有较多的瀑布,且距离较近,表明该河流经处地势起伏较大.再根据沼泽形成的原因来分析甲地沼泽分布少的原因。
依据图中河流的分布,可知甲河与乙河之间有分水岭,且为南北走向,故甲处位于来自大西洋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较多;下渗情况没有明显资料故无法进行比较;若甲处蒸发少,则地表水会丰富,容易形成沼泽,与题干要求不符;结合瀑布的分布,可知甲处地势起伏大,不易形成沼泽.第11题,根据图中两城市在河流上的位置,福斯在甲河下游部分,科连特斯在甲河与乙河的交汇处附近,福斯在科连特斯的上游。
故福斯的河流径流量受甲河流域影响,科连特斯的河流径流量受甲、乙两河流域影响.从流量上看,下游处的科连特斯应大于福斯。
从汛期开始的早晚来看,因甲河更靠近海洋,又处于迎风坡,故甲河汛期开始早,乙河开始晚,而科连特斯受甲、乙两河的影响,故科连特斯的汛期结束晚于上游处在甲河上的福斯。
二、非选择题(共45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世纪金榜导学号
科罗拉多河发源于落基山脉,向西南奔流2 334 km后,在墨西哥境内汇入加利福尼亚湾,流域涵盖美国七个州及墨西哥两个州,被称为美国西南的生命线。
拉斯维加斯市90%的饮用水都来自科罗拉多河,依靠胡佛大坝输出的电力成长为今天的世界娱乐之都.科罗拉多河水位季节变化大,4~5月洪水期与冬季枯水期流量相差近30倍.“科罗拉多”即西班牙语“红色"之意,有“美洲尼罗河"之称,该河流含沙量高,水呈暗褐色。
由于长期过度开发利用,自1998年以后,河水几乎再没能成功注入大海.下图示意科罗拉多河流域。
(1)简要说明科罗拉多河对美国西南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
(2)分析说明科罗拉多河水位季节变化大和含沙量高的原因。
(3)自1998年以后,科罗拉多河河水几乎再没能注入大海,
分析其成因。
【解析】第(1)题,科罗拉多河被称为美国西南的生命线。
对美国西南部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主要表现在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农业灌溉水源;提供水能资源;促进了旅游业和博彩业的发展。
第(2)题,由于河流补给季节变化大导致了科罗拉多河水位季节变化大,材料提示4~5月洪水期与冬季枯水期流量相差近30倍。
河流4~5月洪水期,是因为春末夏初气温升高快,上游地区积雪迅速融化,河流水量大增,形成汛期。
科罗拉多河上游发源于落基山脉西部,冬季受西风影响,由于海拔高,冬季以降雪为主,积雪量大,冬季河流上游地区气温低,积雪融化少,中下游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所以河流全流域在冬季补给少,形成枯水期。
科罗拉多河流域降水少,植被稀疏,土质疏松,容易水土流失,大量泥沙流入河流;流域地表起伏,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流水侵蚀作用强,冲刷河床明显,因此含沙量大。
第(3)题,材料提到由于长期过度开发利用,自1998年以后,科罗拉多河河水几乎再没能注入大海,说明长期过度开发利用,导致河流下游地区水资源越来越少,最后没有河水入海。
其成因主要从生产和生活用水、大坝拦蓄河水、全球气候变暖等方面分析。
答案:(1)科罗拉多河流经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为沿岸城市提供了生产、生活用水;为沿岸地区农业生产提供了灌溉水源;穿行于深山峡谷之中,水流湍急,开发的水电,为社会经
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源;奇特的峡谷河流地貌促进了旅游业和博彩业的发展。
(2)上游发源于落基山脉西部,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以降雪为主),积雪量大,是河流的主要补给区域,而中下游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河流补给少;冬季河流上游地区气温低,积雪融化少,河流水量很小,形成枯水期;春末夏初气温升高快,上游地区积雪迅速融化,河流水量大增,形成汛期.
流域降水少,干旱、半干旱面积广,植被稀疏,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地表起伏,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流水侵蚀作用强。
(3)人口不断增长,经济发展,生产和生活用水不断增加;大坝层层拦蓄河水,流入下游水量减少;过量开采地下水,地表水减少;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导致河流水量减少。
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乌伦古湖为咸水湖,自20世纪60年代起,乌伦古河流域人口、耕地猛增,乌伦古湖水位下降,湖水水质恶化,而后从额尔齐斯河调水改善乌伦古湖水质。
(1)比较图示两个气象站最大积雪深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2)阿勒泰水文站5~7月降水量增多,但径流量减少,请分析其自然原因。
(3)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乌伦古湖成为咸水湖的自然原因。
(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
问题①:分析从额尔齐斯河调水改善乌伦古湖水质的可行性.问题②:从转变乌伦古湖流域农业生产方式的角度提出改善乌伦古湖水质的措施.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森塔斯气象站海拔较高(1 900 m)而阿勒泰气象站海拔较低(735 m).而该地降雪主要由西风从大西洋带来,海拔高,地区抬升作用明显,降雪量大,且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降雪早,融雪迟,积雪时间长,出现时间晚。
第(2)题,阿勒泰水文站5~7月降水量增多,但径流量减少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河流补给类型及蒸发量较高考虑。
该地区河
流补给类型主要为积雪融水,随着气温升高,5月融化量大,而6~7月基本融化完毕,积雪融化量小,对于河流补给量减小。
同时,6~7月气温高,蒸发量大,导致河流径流量小。
第(3)题,乌伦古湖成为咸水湖的自然原因主要从降水、蒸发、水循环角度考虑。
从降水量来看,乌伦古湖位于内陆地区,距海遥远,降水稀少。
从蒸发来看,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盐分长期积累,使得该湖成为咸水湖。
第(4)题,改善乌伦古湖水质的方法从调水及农业生产方式角度分析。
从调水来看,额尔齐斯河径流量较大,且额尔齐斯河距离乌伦古湖近,(海拔差异小)工程量小,调水可以增加乌伦古湖水量,稀释并净化湖水,从而改善水质。
从农业生产方式来看,可从采取节约用水,改变农业生产结构角度考虑。
控制种植业规模,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增加入湖水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善河水水质;发展林业,扩大水源涵养林;控制牧区载畜量;减少利用饲料喂养渔业的规模,从而改善水质.
答案:(1)与阿勒泰气象站相比,森塔斯气象站最大积雪深度较大,出现的时间较迟。
森塔斯气象站海拔较高,对西风气流的抬升作用更明显,降水(雪)量较大;森塔斯气象站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降雪开始较早,融雪较迟,积雪时间较长,最大积雪深度大,出现时间较迟。
(或从阿勒泰气象站的角度答亦可)
(2)冬季气温在0 ℃以下且降水量较大,累积积雪量大;随着
气温回升,5月积雪大量融化,径流量大;6~7月融雪补给锐减,径流量减小;5~7月,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
(3)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蒸发旺盛;乌伦古湖为内流湖,乌伦古河带来盐分在湖中不断积累,形成咸水湖。
(4)问题①:(5~6月)额尔齐斯河径流量较大;额尔齐斯河距离乌伦古湖近,(海拔差异小)工程量小;增加乌伦古湖水量,稀释并净化湖水.
问题②:控制种植业规模,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增加入湖水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善河水水质;发展林业,扩大水源涵养林;控制牧区载畜量;减少利用饲料喂养渔业的规模.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