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3篇202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3篇2024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学习《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解诗题。

1、同学们,相信大家都知道《锄禾》这首古诗,谁能背诵。

(学生背诵)教师出示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哪位小朋友能把它读好(指名朗读评价引导:你可读得真好。

但老师想知道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江上渔者》(板书课题)。

2、解诗题:同学们,你觉得题目是什么意思
学生:江上打鱼的人。

(教师引导: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理解:渔者——以打鱼为生的人。

这首题目的意思是:江上以打鱼为生的人。

3、读诗题
二、读诗解意。

1、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诗句。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谁会读这首诗。

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没”的“没”读作“mò”,不要读作“méi”。

“风波”的“波”读作“bō”,不要读作“pō”。

(教师引导性的评价:你可真了不起,第一次就能把诗句读正确。

你也很了不起,读得很有感情,但老师这里还要提醒一下“出没”这个词语的读音。

请你再读一遍好吗……)
2、自由朗读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注意把诗句中字的读音读正确。

可以自己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同学听。

谁愿意再来读这首古诗,并能将诗读正确。

指名学生朗读。

(其他同学帮助听听,如果同学有读错的地方,请帮助指出来,如果没有读错的地方,我们就用掌声来表扬他,好吗!)
学生朗读,评价。

学生齐读。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我们读古诗,不但要会读,而且要知道诗句的意思,下面请
同学们,再次仔细地读读诗句,根据下面的注释想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把不明的字词画下来,然后可以和同学商量,当然也可以找身边的老师请教。

注释:往来:来来往往。

但:只。

美:鲜美。

出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风浪。

(2)学生自由读,了解诗句意思。

(3)学生集体交流诗句的主要内容。

在这一带来来往往的行人,只知道鲈鱼的味道鲜美。

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飘着,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么惊险啊!
4、齐读古诗。

三、展开想象,悟诗情。

1、小朋友,你们可真了不起,那么快就不但会读古诗,而且已经知道了《江上渔者》这首诗的内容,那么大家知道作者范仲淹是怎样写下这首古诗的吗你们能猜测一下吗学生猜测。

是不是和大家的猜测一样呢请大家自由读读上面这段话。

(多媒体出示句子:一天,范仲淹走进江边的一家酒楼吃饭,看见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

于是就找了个靠窗的座位坐下,往窗外望去,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鱼
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

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

想到了打鱼人的辛苦,就写下了《江上渔者》这首古诗。

)
2、现在谁来说说作者在酒楼里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看见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

这其实就是诗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多媒体出示)
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客人很多,鲈鱼味道鲜美
你能把客人的多和鲈鱼味道的鲜美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吗学生读如果你是酒楼里的客人,当你吃了肉嫩味鲜的鲈鱼时,你会怎么说学生交流
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两句诗,感受当时人们吃鱼时的欢快心情。

(学生齐读)
3、“吃水不忘挖井人”,同样“吃鱼不忘打鱼人”。

你们读了这首古诗以后,脑海中又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学生交流:打鱼人那只像片树叶的小船在风浪里飘荡,时隐时现,场面惊险。

a、教师出示画面: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出示诗句)
看到了小船。

教师:这是一艘怎样的船(一艘小船;一艘像一片树叶一样的小船。

)
看到了汹涌的波涛。

教师:“波涛汹涌”和“一片树叶”,一个是多么的可怕,力大无比,一个是多么的柔弱,轻飘飘。

这是多么的——
看到了渔民的'船,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

教师:“卷”和“打”这两个词用得真好,我从“卷”和“打”两个动词体会到小船随时都有被浪打沉的危险。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捕鱼人随时都可能船毁人亡,渔民为了捕鱼随时都可能丢掉自己的性命。

哪位小朋友来通过朗读告诉我们自己看到的。

学生朗读三、四两句。

b、看着这画面,看着这滚滚波涛,你又想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打鱼人吃、住的艰难;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打鱼人,每次打鱼到回归,要经历很长的时间;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打鱼人随时会遭强风雷暴的袭击;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一叶小舟行驶危险,随时有可能翻沉……
农民劳动很辛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其实江上渔者也很辛苦,真是“谁知盘中鱼,条条皆辛苦。

”呀!让我们齐读三、四两句。

4、写话。

教师:此时此刻,如果你是一位正在品尝美味鲈鱼的人,你肯定有很多话想对那些在汹涌的波涛中捕鱼的人说。

请同学们把想说的话写在纸上。

学生写,交流。

5、朗读升华情感。

教师:面对着这汹涌的波涛,面对着在波涛中捕鱼的人,我们有很多话要说,……那就让我们把这些话化成背诵吧!一起来背诵古诗《江上渔者》。

学生:读课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第【2】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诗歌。

2.培养学生读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3.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诗歌。

2.培养学生读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难点:
1.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复习背诵唐朝诗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师出示“鱼”)谁来读读这个字(指名读),大家都知道这就是我们平常吃的鱼。

(加上“氵”)这个字谁认识?(指名读)这两个字意思一样吗?师解释“渔”。

(捕鱼)那渔者就是--指名答(捕鱼的人),那江上渔者就是--生答(江上捕鱼的人)。

今天我们就跟随宋朝的大诗人范仲淹一起去看看江上捕鱼的人。

(板书课题)
3.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工于诗、词、散文。

代表作有《岳阳楼记》。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诗。

教师指导学习:重点讲解“鲈(lú)”字的读音。

2.教师范读。

3.让学生结成小组,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诗句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

渔者:捕鱼的人。

但:只是。

爱:喜欢。

鲈鱼:鱼的一种。

体侧扁,背部青灰色,腹部灰白色,背部和背鳍有黑斑,口大,下颌突出。

君:你。

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出没:忽隐忽现。

风波:波浪。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出示古诗,师范读,看图读诗,想想:古诗中写了哪些人?
2.交流反馈。

(捕鱼的人--“渔者”;吃鱼的人--“江上往来人”)
3.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这首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关注与同情。

)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学习前两句。

出示:画面上描绘了在江边的酒楼里,人们举着筷子,品尝着鲜美的鲈鱼,欢快地谈笑着。

师:同学们,你们看,每天在江边来来往往的人们,他们都非常爱吃鱼,特别是味道鲜美的鲈鱼。

看着图,想一想,这些人们在吃鱼的时候,会怎么说?(鲈鱼的味道太鲜美了,太好吃了……) 这些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啊,只知道赞美鲈鱼味道的鲜美。

那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呢?
2.学习后两句。

出示:画面为渔人驾驶着一叶小舟,在风急浪高的江面上穿行。

师读诗句,引导:吃鱼的人们不知道这些鱼是从哪里来的?是怎么来的?你们看看图,听老师读读诗,你们知道吗?
引导学生看图,了解:捕鱼人的船是一条小舟。

这条小舟在波涛翻滚的江面上,就像什么?
(一片飘荡在江面上的小树叶;一片随时都会被风浪卷走的小木片……)
出示句子:你们看啊,在波浪起伏的江面上,一只小渔船像一片小树叶,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底。

引导学生读一读句子,发表感叹:渔人们的生活真________!
(可以填上:真危险啊;真辛苦啊;真不容易啊;真艰难啊)
教师小结:这就是那些吃鱼的人所不知道,所没有看见渔人们的生活。

渔人们用自己的生命和汗水换来生活的美味,我们应该体会到他们的艰辛并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五、诵读和背诵诗歌。

六、拓展延伸。

师:面对艰辛的渔民,这不由让老师想到了艰辛的农民(出示《悯农》,随之吟诵),还想起了艰辛的养蚕人(出示《蚕妇》,随之吟诵)。

我们可以学着发挥想象,根据这首诗编写小故事,还原诗人创作这首诗时的情境,更好地理解本诗。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南来北往
但爱鲈鱼美。

肉嫩味鲜
君看一叶舟,波涛汹涌
出没风波里。

谋生艰辛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理解古诗含义,了解写作背景,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劳动人民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并积淀一定的语文素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第【3】篇〗
【知识点】
教材分析: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范仲淹是江苏人,生长在松江边上,他在饮酒品鱼、观赏风景的时候,看到风浪中起伏的小船,由此联想到渔民捕鱼的艰辛和危险,情动而辞发,创作出言浅意深的《江上渔者》。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1052年):
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有很多著名的诗词。

主要作品:《岳阳楼记》《渔家傲·秋思》《苏幕遮·怀旧》《御街行·秋日怀旧》《严先生祠堂记》等。

创作背景
本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范仲淹是江苏吴县人,生长在松江边上,对这一情况,知之甚深。

他在饮酒品鱼、观赏风景的时候,看到风浪中起伏的小船,由此联想到渔民打鱼的艰辛和危险,情动而辞发,创作出言浅意深的《江上渔者》。

诗歌理解: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
(1)渔者:捕鱼的人。

(2)但:只
(3)爱:喜欢
(4)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5)君:你。

(6)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7)出没:若隐若现。

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8)风波:波浪。

译文:
江岸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只喜爱味道鲜美的鲈鱼。

你看那一叶
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风浪里。

主题:
这首诗通过描写江岸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只爱味道鲜美的鲈鱼和渔民捕鱼的艰辛,表达了作者对出没于风浪中的渔民的关切和同情,也表达了作者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之意。

赏析:
这是一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捕鱼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渔民疾苦的注意。

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

后两句写风浪中时隐时现的捕鱼小船。

鲈鱼虽味美,捕鱼却艰辛。

此诗表达出作者对渔民疾苦的关心,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

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

后二句通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

鲈鱼虽然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

“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1]创作背景范仲淹是主张革新的政治家,北宋仁宗时曾担任参知政事,
主持变法。

他能够关心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一般民众的疾苦,写过一些同情劳动人民的诗歌作品,但流传下来的很少。

江南水乡,川道纵横,极富鱼虾之利。

其中以江苏松江四腮鲈鱼最为知名。

凡往来于松江水上的,没有不喜欢这一特产,不希望一尝这一美味佳肴的。

范仲淹江苏吴县人,生长在松江边上。

对这一情况,知之甚深。

但他发之于诗,却没有把注意力仅仅停留在对鲈鱼这一美味的品尝和赞叹上,而是注意到了另外一些更值得注意的东西。

注意到了隐藏在这一特产背后的渔民的痛苦和艰险,并且深表同情。

农家望晴
(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5、《江上渔者》与《农家望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相同点:两首诗都是悯农诗,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关心和同情。

不同点:范诗写的是江上的渔民。

人们只知道鲈鱼好吃,但它是渔民冒着生命危险打来的。

雍诗写的是秦地的农民。

麦收时节,风雨不止,白发老农长久站在麦场高处,盼望着天晴。

6、《江上渔者》与《农家望晴》分别使用了什么手法?
(1)范诗后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

在大风大浪里,这条小船就像一片树叶一样,让人感觉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但为了
生计,渔民不得不这样。

(2)雍诗的后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白发老农像鹤一样站在麦场高处,这一比喻形象地写出老农伸长脖子望天、长时间站立的样子,写出了老农内心的焦急。

拓展资料:
《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陶者》
[宋]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粼粼居大厦。

《蚕妇》
[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同步练习】
1、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对比,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美味,船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

2、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这是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个写照。

3、课文中“风浪一会儿把它卷上浪尖,一会儿又把它打入浪谷。

”是《江上渔者》这首诗中哪句诗的意思?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范仲淹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