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语境准确辨析、说出课文中重要词语含义;
2、能够把文中重要句子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总结,会用自己的话准确分析概括唐雎、秦王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2、归纳出学习课文“记言”的史家笔法和简洁传神的人物刻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总结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能够结合语境准确辨析、说出课文中重要词语含义;能够把文中重要句子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
2、交际的运用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72年访问中国时,到南京考察,在南京长江大桥问陪同访问的周恩来总理。

尼克松:每天有多少人过桥?周恩来:每天有五个人过桥。

尼克松:满脸狐疑,周恩来解释说:工、农、兵、学、商。

可见,语言技巧在外交场合是多么的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
位极有性格的古人,靠自己的智慧和犀利的言辞保全自己国家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雎不辱使命》
二、走进作者:
刘向(约前77-前6)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

汉初楚元王(刘交)四世孙。

治《春秋谷梁传》。

曾任谏大夫、宗正等。

成帝时,任光禄大夫,终中垒校尉。

曾校阅皇家藏书,撰成《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

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

它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张,写得有声有色;语言生动流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较鲜明丰满;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彩。

所以它对后代的散文著作有很大影响。

三、检测预习:
1、查阅资料,把你收集到的《战国策》知识和本文背景知识写在下面
(1)《战国策》是____末年____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

共____篇。

(2)唐睢是____国的使臣,他是一位____的谋士,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秦国的使命。

“辱”的意思是:。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唐雎.()怫.然怒()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休祲.降于天()天下缟.素()色挠.()韩傀.()3、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故不错意也()仓鹰击于殿上()
四、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培养语感。

2、疏通文意
3、再读课文,用1-2句话概括故事的内容,思考:
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哪个?
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
4、、文章结构内容: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叙述唐雎出使秦国的缘由。

第二部分(第2.3段)写与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这场斗争有两个回合,可分两层。

第一层(第2段),写:
第二层(第3段),写:
第三部分(第4段),写斗争的结局。

五、合作探究:
1、秦王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请恰当推测一下。

2、安陵君以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
3、细读秦王对唐雎说的话,回答:秦王认为自己对安陵君是什么态
度?安陵君对他又是什么态度?
4、你认为秦王说的是真心话吗?为什么?
5、唐雎是如何反驳的?
6、段中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
7、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
8、秦王为什么要说“天子之怒”呢?
唐雎一连举了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其目的是什么?
六、精读品析:
1、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2、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
3、找出秦、唐说的话,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可用“从句中,我读出了唐雎或秦王的性格”说话。

4、感受人物个性:分角色朗读,体会外交辞令的言外之意。

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2)与臣而将四矣。

七、拓展延伸:
1、你认为唐雎能够永远保住安陵吗?为什么?
2.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八、反馈检测: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唐雎( )
2、韩傀( )
3、免冠徒跣( )()
4、以头抢地( )
5、彗星袭月( )
6、天下缟素( )
7、寡人谕矣( )
二、解释下边各组介词的意义。

1、受地于先王______
2、仓鹰击于殿上______
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______
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_____
5、以头抢地尔______
三、翻译下列句子。

①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长跪而谢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否,非若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不错意也________通_________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仓鹰击于殿上______通_________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ju 2、wei 3、guan xian 4、qiang 5、xi 6、gao 7、yu
二、1、从2、到3、到4、用5、用
三、①但是安陵君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②直身而跪并向唐雎道歉③安陵君不听从我的意见,为什么呢?④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封地并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仅仅交换五百里吗?⑤大王您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⑥不,不是像这样的。

四、1、错措放、置2、仓苍青
板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秦王不悦”一“秦王怫然怒”一“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骄横狂妄色厉内荏)
唐雎:“唐雎之刺秦王”,将“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沉着镇定坚强无畏)
文章主题:赞颂不畏强权的精神,敢于为国牺牲自我的精神。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情节性、故事性很强的自读课文。

教学中,在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着重从文章人物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展现人物性格这一写作特点入手分析,并组织学生通过排演课本剧的方式,达到对人物性格的认识和把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