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优质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案-18_马克思主义的诞生_教学设计_教案_1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学生应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理解《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及意义,识记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及理解其经验教训;(2)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客观条件,认识其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阅读和分析教材引用的《共产党宣言》的有关资料,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4)通过对巴黎公社革命措施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回顾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帮助学生掌握归纳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共产党宣言》的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历史资料的方法。
(3)引导学生分析巴黎公社政权的性质,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历史实践性质的方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革命活动的教学,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探索献身的精神;(2)通过对巴黎公社战士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的介绍,对学生进行情操、意志品质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树立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并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
2. 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意义2.2 教学难点用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说明它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3. 教学用具多媒体4. 标签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展示马克思的图片,提出问题:图片上的这个人是谁?引起学生思考。
教师导入: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思想体系,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无产阶级斗争的深入,先后经过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阶段。
马克思主义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过去今天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八专题第一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新知介绍一、马克思主义诞生(一)历史条件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都不是凭空捏造的,它需要具备特定的人、物方面的主客观条件,还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马克思主义是一定时代的产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优质教学设计4: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课程标准要求】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弊端日益暴露;欧洲三大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
(2)了解第一国际主要活动及意义。
(3)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4)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从经济基础、阶级关系、思想基础、实践基础归纳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本的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历史资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体会任何思想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尤其是通过比较空想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学习马、恩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深入认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学习巴黎公社的措施,判断其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2)学习马、恩青年时期的生活、学习和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学习两位革命导师的伟大友谊及合作精神,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学习巴黎公社英雄先烈的事迹,树立不怕艰难、勇于斗争的优良品格。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2、难点:《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及意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999年,先是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的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的“千年第一思想家”这一命题进行了校内的征询、推选。
投票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而被习惯公认第一的爱恩斯坦却屈居第二。
随后,英国BBC广播公司又以同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
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恩斯坦第二。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1、历史条件(从经济、阶级、思想、实践基础等这几方面去思考)(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优质教案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①工业革命深入,经济发展,经济危机不断爆发,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暴露(社会经济前提,基本条件)1、客观条件:②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兴起,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的阶级力量(阶级基础)③前人已取得的巨大的文化成就(思想来源:德意志古历史条件: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长期的革命实、直接原因: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马克思、恩格斯1、时间: 1848年2月①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内容②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使命,即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③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3、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促使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背景: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跨台,第三共和国建立直接原因:法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卖国投降和敌视工人的政策时间:1871.3一51、3.18革命2、巴黎公社成立(性质:无产阶级政权)经过: ①废除旧国家机器,代之工人阶级自己的国家机器政权建设方面:(包括立法行政机构,司法机构和军队)②民选公职人员,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3、措施: ①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最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社会经济方面: ②实行八小时工作日③公职人员的工资不超过熟练工人主观原因:缺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巴黎公社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犯了严重错误: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缺乏工农联盟,未发动广大农民(教训)客观原因:反动力量过于强大根本原因: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足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客观条件不成熟1、是无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意义:2、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3、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的经验教训经验:用暴力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民主选举和监督历史地位:是19世纪30年代以来国际工人运动的最高峰,体现了以往工人运动的全部特点:自发性、暴力性、政治性,是这一阶段国际工人运动的总结。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19世纪欧洲的社会环境。
3.教师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深入研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五、案例亮点
1.亮点一:情境创设
本节课通过丰富的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历史情境。特别是通过再现19世纪欧洲的社会环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从而产生强烈的代入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相关的历史案例分析,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3.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分享,培养学生的公共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使学生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自己的生活和实际问题相结合。
2.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努力程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旨在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发展和影响,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伟大成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理论指导。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以及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

4.故事导入:讲述马克思、恩格斯的人生经历,特别是他们在创立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的艰辛历程,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诞生过程的探究欲望。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应关注以下方面的内容:
4.马克思、恩格斯的贡献:讲述他们在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的重要贡献,以及他们的理论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应引导小组关注以下问题:
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如何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
2.《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对当代社会有哪些启示?
3.马克思、恩格斯的贡献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理论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要点;《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并将其与历史事件相结合,分析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
5.课堂测试:为了检查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将设计一份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要概念和历史背景的测试卷,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6.观看纪录片:推荐学生观看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纪录片,如《马克思的故事》、《共产党宣言》等,并撰写观后感,要求不少于500字。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和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帮助他们构建正确的理论知识体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

第18课马克思主义诞生【教学目标】【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1.空想社会主义2.三大工人运动二、《共产党宣言》的问世1.马恩创立科学共产主义2.《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及意义三、巴黎公社1.巴黎公社成立的历史背景2.巴黎公社的成立及采取的革命措施3.巴黎公社的失败及其历史意义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难点:空想社会主义和巴黎公社性质【教学方法】本节课理论性和史实性都较强,在讲述时应避免讲述式,多增加探讨式,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从感知历史和历史知识不断积累中,不断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同时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能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会学习。
【导入新课】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了资本主义,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迅速壮大,工人运动兴起,社会主义思想活跃。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展开;第一国际建立和巴黎公社革命,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一、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1.空想社会主义对于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可提问: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何在?资本主义发展对社会进步、人际关系的影响何在?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前提。
19世纪在西欧和北美等地广泛开展的工业革命,是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飞跃,它不仅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而且引起了社会关系方面的深刻变化。
工业革命推动生产的迅速发展,并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
工业革命的进行,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使广大工人统资本家的矛盾日趋激化。
为了探究解决矛盾方法和良策,许多有识之士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高一人教版必修一第五单元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优秀教学案例

五、案例亮点
1.情境体验:通过播放历史纪录片、展示珍贵历史图片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直观、生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这种情境体验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探究互动:设计一系列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思考。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合作与探究能力。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思辨启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审视现实,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学生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奠定基础。
4.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本节课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提升,通过小组讨论、撰写心得体会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提高他们的分析与判断能力。同时,通过相关文献的阅读,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信息素养。
(三)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是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本节课的小组讨论环节,我设计了一个讨论话题:“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探讨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合作与探究能力。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说课稿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3)通过讨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尊重和认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创设情境:通过讲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活故事,让学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就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展开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3.案例分析:引入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及其影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教具:历史图片、文献资料、时间线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和发展过程。
2.多媒体资源:播放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纪录片、电影片段,让学生更生动地感受历史场景,提高学习兴趣。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资本主义兴起、工业革命等历史知识,这为他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基础。但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等。
2.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事迹了解不多,难以理解他们的思想演变过程。
3.部分学生可能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
最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历史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教材分析】19世纪中期,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产生很多新的社会问题,导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抗日益尖锐。
无产阶级在和资产阶级的不断斗争中,逐渐产生了自己思想的代言人——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运动有了强大的思想武器,用改造世界和解放自己。
从此,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蓬勃发展。
本节内容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如本章的巴黎公社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则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给其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
因此贯穿于本课的主要线索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论于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同时习本节教材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加深生对马克思主义论与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
二、【教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
了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及其主要内容。
解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和历史教训。
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客观条件,认识其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培养生运用辩证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和分析教材引用的《共产党宣言》的有关资料,培养生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对巴黎公社革命措施的习,培养生运用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引导生回顾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使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
②引导生阅读“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一目的课文,帮助生掌握归纳和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③引导生阅读解教材的有关资料,帮助生逐步掌握历史资料的方法。
④引导生分析巴黎公社政权的性质,帮助生掌握分析历史实践性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社会主义论革命活动的教,培养生坚持真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探索献身的精神。
②通过对巴黎公社战士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的介绍,对生进行情操、意志品质的教育,从而激发生树立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并转为努力习的动力。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诞生背景及其历史意义的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字数在800字左右。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需结合课堂所学,体现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运用。
2.论文撰写要求结构合理、论证充分,注重逻辑性和说服力。
3. PPT制作要求美观大方,文字清晰,图片恰当,能直观展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社会的联系。
提交时间:请同学们在下周三前将作业提交至教师邮箱。
注意事项:
1.请同学们认真对待作业,按时提交,以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和分析能力。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主要观点和现实意义,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批判性思维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人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学生的认识可能较为肤浅,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2.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学会关心社会、关爱弱势群体,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信念。
3.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4.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了解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融入到个人成长和生活中,为实现人生价值提供指导。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历史背景、现实意义等方面。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2.教学目的:
-巩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成果。
-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课后复习提供依据。
(五)总结归纳,约500字
1.教学内容: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讨马克思主义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提升学生学生所学,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表现、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在评价中展示自己的特长,提升自信心。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核心观点及其历史背景。
-强调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2.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梳理知识体系。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进行课堂互动,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撰写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文章,要求不少于800字。文章内容需涵盖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等核心观点,并对这些观点进行分析和阐述。
-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为学习其理论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约500字
1.教学内容: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如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等。
-马克思主义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乌托邦社会主义的关系。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方法:
-结合PPT展示,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知识传授:教师讲述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圣西门、XXX和XXX的理想社会方案。
圣西门主张实行实业制度,人人都要劳动,按能力取酬,但未得到人们的理解和重视。
XXX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罪恶的渊薮”,主张以他设计的“和谐制度”来代替它,但他的幻想未能得到资本家或权贵的支持。
XXX主张建立一个“新社会”,实现劳动和资本的平等,但也未能得到实现。
2.《员宣言》的发表及内容知识传授:教师讲述《员宣言》的发表及其主要内容。
《员宣言》是由XXX和XXX共同撰写的,于1848年2月发表,宣布了共产主义的理论和主张。
它指出,资本主义是少数人剥削多数人的制度,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二、XXX的建立及革命措施1.XXX的建立知识传授:教师讲述XXX的建立。
XXX是在1871年3月18日由巴黎市民自发组成的,它是无产阶级在巴黎的第一次政权尝试,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2.XXX采取的革命措施知识传授:教师讲述XXX采取的革命措施。
XXX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如取消了士兵的军衔和薪水,实行了八小时工作制,废除了工厂主对工人的“专制”,建立了民主政权,组织了巴黎市民自卫军等。
三、保卫XXX的战斗及其历史意义1.保卫XXX的战斗知识传授:教师讲述保卫XXX的战斗。
XXX遭到了资产阶级政府的镇压,公社武装起义被镇压后,巴黎市民发起了为期一周的保卫公社的战斗,但最终失败。
2.保卫XXX的历史意义知识传授:教师讲述保卫XXX的历史意义。
XXX虽然失败了,但它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的开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揭示了资产阶级国家的本质,证明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学总结与反思本课通过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员宣言》的发表、XXX的建立和保卫XXX的战斗等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第18课《马克思主义诞生》教案(4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第18课《马克思主义诞生》教案(4页)马克思主义诞生课标要求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理论的革命活动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养成国际主义精神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
通过介绍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的事迹,使学生养成坚持真理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重点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知道《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难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认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的理由。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师生互动修改意见回顾上一课时内容导入新课:以介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人物导入。
【自主学习】知识点1: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思考问题: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有哪些?(1)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前提。
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进一步暴露出来,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给劳动人民带来灾难,使得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2)阶级基础: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1931年和1934年法国里昂两次工人起义,1836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无产阶级是为了自己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去进行独立的斗争,并把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这3、马克思和恩格斯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
如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精神;具有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坚持真理和为人类事业用于献身的精神、国际主义精神等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江苏省泰州中学历史组杨光伟【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的第一课,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部分,部分教材内容抽象,课上让学生阅读第一手资料后再对经典进行分析运用,切实体会其历史与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虽听说过马克思和恩格斯,但其实对其理论的了解是局部的浅层次的,通过本课学习,应使得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上升一个层次,同时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课标要求】: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构成;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背景;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基本史实,总结其经验教训;通过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对《共产党宣言》的理解运用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19世纪中期工人阶级生活状况视频,创设情景让学生体会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通过对《共产党宣言》进行解读让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及现实意义;分析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帮助学生培养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马克思、恩格斯相关革命活动的介绍,培养学生为人类革命事业不断探索的精神;通过对巴黎公社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巴黎公社的主要措施教学难点:由《共产党宣言》看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材料:新闻材料《探秘马克思故居中国游客最多》指出马克思跟中国的渊源。
材料一(1)“不到特里尔,就不算到过德国”位于德国西南边境的小城特里尔,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有着近2000年的历史。
在这座小城一条不起眼的巷子里,曾诞生了一位中国人熟悉的伟人——马克思。
材料二(2)中文留言成为一种“文化”随手翻开一本留言册,就会发现里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中文。
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小组成员相互讨论、交流,共同完成研究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各小组展示研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提问:“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如何解决问题的?”等,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各小组展示研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2.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点评,总结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当代价值。
3.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问:“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5.作业小结: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体会。通过完成作业,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同时,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教师运用举例、对比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
4.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意义和影响,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研究主题,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意义”等。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通过播放历史纪录片、音频资料等方式,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巩义市第二高级中学东区分校历史组李莉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P84-P85及材料,使学生能够说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2、通过阅读课本P85页,让学生能够识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意义、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3、通过阅读课本和材料学生能够掌握巴黎公社革命的背景、经过、内容、意义。
4、通过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分析出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难点:《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及意义。
三、评价任务1、通过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及展示的图文材料,完成学习目标1。
2、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习目标2。
3、通过阅读教材第三子目、展示的视频及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习目标3。
4、通过展示材料及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习目标4。
四、学法指导1、通过阅读法,让学生阅读教材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2、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3、通过网络查找资料,搜集相关资料并通过学案预习教材,以便课上交流。
利用老师补充的资料,做好比较性学习。
五、教学流程第一:导入新课第二:知识梳理: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的方式完成预习提示。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条件(1)经济条件: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弊病。
(2)阶级条件: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兴起表明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3)思想条件(理论来源):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继承了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4)实践条件:马、恩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问世(1)时间:1848 年。
(2)内容①充分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②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肯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的进步作用,指出资本主义最终必将被共产主义取代。
③科学地分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长壮大的历史,指出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精品学案(含答案)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课程标准】(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重点难点】重点:《共产党宣言》内容意义,巴黎公社经验教训难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巴黎公社发生的偶然性和失败的必然性。
【学习目标】1.知识与认识:(1)重点了解《共产党宣言》主要内容(基本原理和客观规律、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和斗争策略)、马克思主义诞生背景及意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领导社会主义运动的科学理论;(2)了解巴黎公社发生背景、过程、性质和措施,理解认识其经验教训,认识到“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学习方法:(1)逻辑联系方法: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制度,从欧洲(法、俄)到中国。
(2)时空联系方法:1848马克思主义诞生——1871巴黎公社尝试——1917十月革命成功——1956年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3.单元提示:马克思主义和巴黎公社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理论指导和实践锻炼。
【预习自学】基础知识梳理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背景(1)经济条件: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____ ____的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暴露:周期性____________,___ _____日益激化。
(2)阶级条件:欧洲工人阶级力量壮大并已觉醒,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①标志:19世纪三四十年代,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
②表现:不仅经济上要求改善生活待遇,还积极争取_______ 。
(3)思想条件(理论来源):德意志的_______ _、英国的_________ _____和英、法国的____________(欧文、圣西门、傅立叶)。
(4)实践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运动,总结经验,进行理论研究。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学习目的】1、了解马克思主义降生的历史条件。
2、归结«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了解其实际观念,探求其历史意义。
3、了解巴黎公社的成立【活动方案】【导入】首先问同窗们一个复杂的效果:我们中国如今实行的是什么社会制度?〔社会主义〕我们是依据什么实际来选择走社会主义路途的?〔马克思主义〕下面我们一同来看看,马克思的著作«共产党宣言»的销售和拍卖纪录,那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魅力可以跨越几百年,依然滞销全球呢?明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这本书,走进它所论述的实际——马克思主义【过渡】请同窗们自主阅读课本P85页第二、三两段以及下面«共产党宣言»的摘录,思索你从中读到了哪些信息?活动一:品鉴«共产党宣言»之美«共产党宣言»摘录●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发明的消费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发明的全部消费力还要多,还要大。
……随着大工业的开展,资产阶级它首先消费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
资产阶级的消亡和无产阶级的成功是异样不可防止的。
●无产阶级将应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攫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消费工具集中在国度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并且尽能够快地添加消费力的总量。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念与意图。
他们地下发布:他们的目的只能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干到达。
……至今一切社会历史都是阶级妥协的历史。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掉的只是锁链,他们取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结合起来!从上述资料中你读到了那些信息?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的宣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降生?它的降生有何严重的意义呢?【过渡】一定时期的思想文明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的降生,也离不开他所处的时代大环境。
那么那个时代为什么需求马克思主义呢?请大家阅读书本第一子目内容,小组协作完成思想导图,梳理马克思主义降生的时代背景。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8.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如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等。
2.利用多媒体展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照片和相关历史资料,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有更深入的了解。
3.创设历史情境,如巴黎公社的建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成果。
4.通过播放相关纪录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如“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必然产物?”“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指导无产阶级斗争的?”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历史和现实问题,提高史证分析能力。
3.了解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性。
4.学会筛选和运用历史资料,提高资料整理和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展示历史资料、图片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
2.采用问题驱动、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
3.我then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如俄国革命、中国革命等,让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4.在讲授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我将学生们分成小组,并给他们布置了一个讨论题目:“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意义和价值”。
3.引导学生尊重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课标要求】:⑴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⑵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⑴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⑵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2过程与方法目标:回顾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革命活动的学习,培养坚持真理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探索献身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难点:对教材摘引的《共产党宣言》的有关资料的理解,巴黎公社的性质及失败原因。
【板书设计】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1、历史条件(1)经济前提:(2)阶级基础:(3)思想基础:(4)实践活动:2、诞生——《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标志:(2)主要内容:(3)意义二、巴黎公社——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1、背景:2、经过:1871.3.18-- 3.28--5.283、革命措施:4、失败原因:5、性质和历史意义:6、历史教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20世纪末的2019年,先是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的“千年第一伟人”。
这一命题进行了校内的征询、推选。
投票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而似乎早已被习惯公认第一的爱因斯坦却屈居第二。
随后,英国BBC广播公司,又以同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
一个月下来,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问题1:马克思这个反资本主义的头号斗士为什么在这个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受到如此的推崇?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1、历史条件(1)经济前提:工业革命引起生产力和社会关系方面的深刻变化(2)阶级基础: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3)思想基础:英法空想社会主义(4)实践活动:马、恩理论研究与革命实践2、诞生——《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年2月)(2主要内容:1、第一次完整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阐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断言资本主义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3、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就是通过阶级斗争,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进而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党宣言》摘录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联合而达到革命的团结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
……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信念。
(3)意义:①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②使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发展起来。
四、巴黎公社——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1、背景:1、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2、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实行反动政策(1)对外投降卖国(民族矛盾)(2)对内敌视工人(阶级矛盾)2、经过:1871.3.18-- 3.28--5.283、革命措施:4、失败原因:①主观原因: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没有乘胜追击;没有没收法兰西银行,让它给反动政府以资助;没有建立工农联盟,无产阶级孤军奋战。
②客观原因:临时政府得到法兰西银行的支持,力量强大;普法联合镇压。
③根本原因:法国当时的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无产阶级力量弱小,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还不成熟。
1、历史意义:(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巴黎公社的革命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3)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4)公社战士在同强大敌人战斗时表现出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将永垂史册。
2、经验教训:主要经验: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
主要教训:必须有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
必须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为什么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或者为什么说巴黎公社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请结合史实分析说明。
[提示] ①从成立背景上看,它是在巴黎工人武装起义的基础上建立的。
②从公社产生的过程和对公社委员的要求看,公社委员是广大工人群众选举产生的,并保障人民对公职人员拥有监督权和罢免权,这是公社实行无产阶级民主的伟大实践。
③从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看,一切都是以维护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体现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体现了触及资本主义私有制,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④巴黎公社许多成员是第一国际的成员,他们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资料:法兰西银行是当时法国最大的一家银行,拥有30亿法郎的资金,而它只交给公社一千五百万法郎,却秘密向凡尔赛提供了二亿五千万法郎。
法兰西银行的资金足以把凡尔赛官僚和资产阶级都收买过来,只要公社掌握了法兰西银行就会迫使整个资产阶级对凡尔赛施加压力,要它来向公社讨饶求和。
但公社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没有没收法兰西银行。
自我测评一、选择题:1.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发生在何时何国:A.1853年.德国B.1825年,美国C.1857年.美国D.1825年.英国2.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发生在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是①英国的宪章运动②法国两次里昂工人起义③美国芝加哥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的斗争④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之所以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主要是因为()A.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揭示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C.吸取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D.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的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4.《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肯定了资本主义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B.主张建立和谐制度C.预言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取代D.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5.与巴黎公社直接有关的事件是A.普法战争B.普奥战争C.第一国际成立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6.如果人们参观“巴黎公社墙”.观赏“公社战士英勇就义”图,其感受应不包括()A.马克思主义诞生背景的特殊B.公社战士的英勇不屈C.当年阶级矛盾的激烈D.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曲折艰难7.下列巴黎公社采取的一系列革命措施中最能体现无产阶级革命性质的一项是A.废除旧军队,旧警察B.规定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C.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D.实行八小时工作制8.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A.缺乏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B.法国不成熟的社会状况和阶级状况C.没有团结广大人民群众D.没有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二、非选择题9.2019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和路透社(Reuters)先后以“千年第一思想家”为题进行民意测验,在全球互连网上公开征询投票,结果马克思位列第一,爱因斯坦排名第二。
说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主要归功于什么?10.阅读材料:早在十六、十七世纪,资本主义兴起时,就出现了英国人莫尔德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他设想了一个没有私有制的岛屿——“乌托邦”。
十九世纪初,工业革命的进行,大大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在带来物质资料丰富的同时,加剧了贫富分化,也就促进新思想的萌发,带来思想领域的突破。
空想社会主义者探索了工业文明的进步和贫富分化加剧如何协调的方法与道路,圣西门主张未来的社会应该实行实业制度,被认为“工业社会”最早的预言家;傅立叶主张和谐制度,主张阶级调和与合作,倡议组建名为“法郎吉”的协作社;英国的欧文,在美国印地安那州筹建了“新和谐社会”,实行生产工具公有、按劳分配、共同劳动、人人平等、民主管理等原则,但后来都瓦解了。
请回答:⑴根据材料,列举19世纪初欧洲三个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
⑵根据材料,归纳整理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兴起的原因。
⑶你怎样看待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对解决社会问题的设想?拓展延伸11.有人说“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正处在迅速发展的上升时期,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不符合历史潮流”。
请结合19世纪中期的有关史实加以辨析说明。
一、选择题1、D2、B3、D4、B5、A6、A7、C8、B二、非选择题9、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分析,批判地继承了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深入工人群众,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10、⑶由于资本家投资的目的是获得利润,不是追求平等和公正的理想社会;资本家利润的实现加剧了贫富分化,使社会处于一个更不平等等社会现实之下。
所以,在这种制度下,谈平等和公正是不现实的。
11、马克思主义产生是19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
社会基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特别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基本矛盾引发的一系列经济危机,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动荡不安。
阶级基础: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相伴而产生的工业无产阶级同资本家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斗争,欧洲爆发的早期三大工人运动,表明了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理论基础: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
个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一方面深入工人群众,揭露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一方面广泛地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从事创立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