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矿31112综采面过变薄带冒顶死亡事故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平矿31112综采面过变薄带冒顶死亡事故分析综采工作面过变薄带期间,势必要破底或破顶,保证一定的过机高度。


斜薄煤層综采在遇变薄带时,倾角大、采高矮,作业点上方片帮、掉顶或破底破顶的石块对下方作业人员极易形成飞石伤人,安全技术措施制定不当、落实不到位,极易发生顶板事故,不仅影响生产,也给安全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本文对太平矿31112倾斜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过变薄带片帮冒顶死亡事故进行了分析,对相似条件下开采、吸取教训和预防同类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综采;过变薄带;事故分析
引言:太平矿31112综采工作面回采11#煤层,工作面平均倾斜长度140m,煤层硬度系数为1,平均厚度1.36m,最大倾角48°,平均倾角44°,该煤层直接顶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夹煤线,老顶为粉砂岩。

采用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法采煤,
使用MG320/710-WD3型销轨式电牵引采煤机截割落煤;SGZ730/200型刮板输送机运煤,ZY3400/09/24Q和ZY3400/10/23Q型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支护顶板,液压支架最小支撑高度为0.9m(1.0m)最大支撑高度为 2.3m(2.4m),支架中心距1.5m。

MG320/710-WD3型销轨式电牵引采煤机最小截割高度为0.9m (1.0m),最大截割高度为2.3m(2.4m),截深600mm。

工作面采用仰伪斜布置,仰斜角≤3°。

31112综采工作面煤层变薄后,需打眼松动爆破的区段为:距下安全出口46-93m段(第30-59号液压支架)平均煤厚0.7m,破底厚度0.4-0.8m;距下安全出口126.5-140.8m段(第81-89号液压支架)平均煤厚1.0m,破底厚度0.3-0.5m。

2018年1月18日,在对工作面变薄段底板采用打眼松动爆破期间,发生一起片帮、冒顶事故,2人死亡,3人受伤。

16人被党纪、政纪处分,其中1人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1.事故发生经过
2018年1月18日7时,太平矿综采二队队长唐某某主持召开班前会,早班出勤15人。

班前会上明确了当班主要工作是对31112综采工作面煤层变薄地段的底板采用爆破方式进行松动。

9时左右,作业人员到达31112综采工作面,随后,唐某某等人在距下安全出口12m处先对上班发生故障的采煤机冷却管路进行修理。

11时,安监科执法小分队李某某到该工作面巡查,发现工作面从距下安全出口55m处至上安全出口的顶板端面距超过《作业规程》规定,李某某现场下发《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要求队长唐某某将隐患处理完再生产。

11时21分,李某某向矿调度室汇报了对31112综采工作面的检查和处理情况(调度员值班记录显示31112综采工作面顶板暴露面积大,超规定2m-2.5m)。

修好采煤机冷却水管后,唐某某安排班长覃某某将采煤机上行到上滚筒距下安全出口138m处后,覃某某、陈某某(副班长)、杨某某(皮带司机)三人从第1号液压支架开始往上移架推溜。

移架推溜后,陈某某、舒某某(采煤工)使
用钎杆沿煤壁敲帮问顶,在距下安全出口103m处打设一组挡矸设施,73m处打设一组防坠设施,每组挡矸或防坠设施沿走向打设三根单体液压支柱,用半圆木横向铺设在单体液压支柱上,半圆木上挂金属网。

挡矸设施打好后,唐某某安排覃某某、陈某某等人开始打眼作业后返回工作面回风巷。

15时20分,赵某某、王某某、舒某某、满某某在工作面距下安全出口93m 处打底板松动爆破眼,邓某某在距下安全出口63m处给炮眼装药,15时20分,距下安全出口122m-126.5m处的空顶区域发生冒顶、片帮。

事故致使舒某某、王某某死亡,赵某某、邓某某、满某某受伤。

2事故原因分析
2.1直接原因。

31112综采工作面端面距超过《作业规程》规定,大面积空顶导致顶板冒落,冒落物冲垮挡矸防坠设施,将在下段作业的人员打伤,导致事故发生。

2.2间接原因。

2.2.1现场管理人员违章指挥。

《31112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规定工作面最大控顶距4.18m,最小控顶距
3.58m,梁端距≤0.34m,移架步距0.6m。

采煤机割煤后,要及时移架,防止长时间空顶。

所有人员在作业时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严禁空顶作业。

事故当班矿安监科执法小分队发现31112综采工作面距下安全出口55m(第35号液压支架)到上安全出口顶板暴露面积超过规定,最大处端面距达2m-2.5m等隐患,现场向综采二队队长唐某某下发了《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要求隐患处理完再生产。

唐某某在工作面空顶区域端面距超过规定且未采取临时支护、挡矸及防坠设施打设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安排人员进入煤壁侧进行生产性作业。

2.2.2现场作业人员违章作业。

(1)《31112综采工作面爆破专项安全技术措施》中规定“人员进入煤壁侧工作时,支架必须达最小控顶护顶,端面距超规定时必须打设临时支护(端面距≤0.34m)”,“临时支护采用单体带帽点柱,木帽规格0.3m×0.3m,单体柱排距为1.0m×1.0m,当顶板破碎时柱距缩小为0.8m”。

事故发生前,距工作面下安全出口63m-140.8m段(第40架支架至89架液压支架间)空顶距离达0.6m至1.5m,且未打设临时支护。

(2)《31112综采工作面的作业规程》规定“工作面片帮深度超过一个载深时(0.6m),要及时移架护顶;工作面片帮深度超过1.6m时,要用板梁或木料一端插入支架前梁上方,另一端抵住煤壁,并利用单体液压支柱打帖帮柱”,而停放采煤机上滚筒处液压支架端头距最大处达2m至2.5m ,现场未取上述措施。

(3)《31112综采工作面爆破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规定“打眼前,在作业人员上、下方≤5m处打设好走向防飞石及防坠落防护装置,即从煤壁至加高挡煤板之间增设防飞石护栏”,且规定“防护设施采用单体上方铺设ф≥14cm半圆木,半圆木铺设距离不大于0.2m,半圆木上方铺设金属网防飞石伤人;单体柱距为0.2m”,实际工作面刮板运输机挡矸板与煤壁间距3m左右,每组挡矸设施仅打设三根单体支柱。

(4)《31112综采工作面爆
破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规定打眼前将采煤机开至作业点以上15m处,实际打眼时采煤机下滚筒位于距下安全出口126.5m处(第80架液压支架),打眼作业地点位于距下安全出口93m处(第59架液压支架),采煤机下滚筒与作业地点之间间距超过30m。

(5)《31112综采工作面爆破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规定严禁平行作业,实际距下安全出口93m处(59号液压支架)在打眼,距下安全出口63m 处(第40架液压支架)在装炸药。

2.2.3隐患整改不到位。

事故发生前,矿安监科执法小分队就发现31112综采工作面距下安全出口55m(第35号液压支架)到上安全出口顶板暴露面积超过规定(最大处端面距达2m-2.5m)等隐患,向该采煤队下达了整改通知书,该队整改后空顶距离仍达0.6m至1.5m,未将端面距缩小到0.34m以内。

2.2.4管理人员未认真履职。

(1)31112综采工作面煤层从2017年11月遇煤层变薄等地质构造以来,人员进入煤壁侧作业前未按规定打设临时支护、未按规定打设飞石及防坠落设施。

而矿各级管理人员在11月和12月期间到该采面检查达29人次,均未发现和及时纠正上述违章行为。

(2)2017年12月和2018年1月,某某公司对31112综采工作面检查中发现工作面支架间隙超大、防飞石挡板未常闭、防飞石网连接质量差,架间活石浮块多,缺挡矸网等问题反复出现,但未引起足够重视,没有采取切实措施从源头治理。

(3)31112综采工作面共安设有17组支架测压装置,但从1月14日至18日期间每天有12至13组传感器不显示数据,所显示的数据中,每天只有1至7个数据达到其作业规程规定的24MPa,未及时采取措施。

液压支架平均初撑力和平均工作阻力达不到要求。

2.2.5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1)《某某(集团)公司矿井安全生产隐患分级》将“在支护不可靠或者空顶下作业”列入A级隐患,按照太平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规定“公司規定的A级事故隐患由副矿长督促责任单位(科室)落实整改”,但当班该工作面发现的A级隐患未按规定向相关人员报告并建档督办,调度室接到A级隐患汇报后,未通知相关责任人。

(2)公司《事故隐患排查制度》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矿井必须每月向公司书面报告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改情况,实际矿井只向公司上报《安全工作通报》。

(3)太平煤矿包保管理办法规定包保组每月参加一次被包保单位的班子会议,实际此项工作未开展。

(4)太平煤矿下达了《关于印发等七项制度的通知》,但贯彻落实不到位,《安全约谈制度》、《安全教育制度》、《安全大课制度》基本都只有要求、没有落实。

(5)太平煤矿《安全办公会议制度》规定安全例会每周五下午3点召开,实际每旬召开一次。

2.2.6安全教育不到位。

煤矿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不力,未让安全意识入心入脑,导致习惯性违章行为存在。

3事故防范措施
3.1进一步开展煤矿安全专项整治。

一是要高度重视煤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结合太平煤矿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整治方案,重点整治支护设计不符合规程和矿井实际、规程措施培训不到位、作业人员不熟悉及现场未得到贯彻执行、不按作业规程管理顶帮、存在采掘面空顶作业等顶板管理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安
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不明确等问题。

二是加强安全专项整治的督促。

要进一步督促煤矿细化整治方案,全覆盖不留死角地排查问题和隐患,严格按照“五落实”要求组织整改,务必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整治内容。

3.2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充分发挥跟班队干部、班组长、安全员的作用,督促现场作业人员严格按照规程、措施作业,加大反“三违”力度,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等行为。

二是进一步提升大倾角综采工作面的安全保障能力,提升作业人员素质和操作水平,提升挡矸防坠落安全防护设施的可靠性,提升技术措施的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

三是进一步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切实增强风险辨识和风险管控能力,认真开展年度风险辨识和专项风险辨识;建立健全岗位安全风险清单,进一步落实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

3.3加强职工教育培训。

一是充分利用班前安全教育、安全警示教育等方式提升职工安全意识。

二是加强班组建设,优化劳动组织,发挥班组安全第一道防线作用。

三是加强工人对规程、措施的培训教育,确保工人熟悉岗位职责、熟练掌握岗位技能。

3.4进一步加大现场安全管理力度。

特别要加强基层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的监督考核,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考核,对履职不到位、制度不落实的,要加大执法及责任追究力度,有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4结语
大倾角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过变薄带进入煤帮作业极易发生片帮、冒顶及飞石伤人事故,必须从源头上杜绝人员进入煤帮。

即使不能避免,也必须将作业点上方防护措施打设牢固,减少人员在机道作业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