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100以内加减混合教案3-4课时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复习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加法和减法的计算。
2.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灵活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授:讲解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例题和练习加深理解。
3. 巩固: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如口算、笔算、应用题等,让学生熟练掌握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4. 拓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讲授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和理解。
2. 练习法: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3.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即时练习,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灵活性。
2. 作业: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继续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之间的互评以及教师的综合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程度。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学课件: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展示教学内容和练习题,提高教学效果。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概念,熟练进行相关计算,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运算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但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熟练。
他们在学习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图片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概念。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需要被激发,以便更好地投入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概念,并能熟练进行相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概念,并能熟练进行相关计算。
2.难点:学生能解决实际问题,并将所学应用到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理解概念;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PPT、图片、实物等。
2.学具准备:练习本、笔、计数器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加减法游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教师出示两张图片,一张有3只小鸟,另一张有4只小鸟,问学生:“这两张图片一共有几只小鸟?”学生通过计算得出答案,从而引出连加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出示一道连加的例题:“妈妈买了3个苹果,又买了2个苹果,一共买了几个苹果?”学生通过计数器或口头计算得出答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课时2∣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课时2∣苏教版教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的第三节,主要学习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应用题的解决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 通过实际例题,学会解决简单的应用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其基本运算方法。
2.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加法和减法运算的理解,以及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实际情景,如购物、分物品等,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讲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通过PPT展示,详细讲解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3.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一些典型的例题,讲解其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一些类似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题解决: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的应用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加法:a. 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b. 注意事项减法:a. 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b. 注意事项应用题解决:a. 解题思路b. 解题方法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
2. 请家长协助,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的应用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在家中与家长一起,尝试解决一些更复杂的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能力。
【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 《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4课时解决问题》优质课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4课时解决问题》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第4课时,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有一定的认识,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情境材料。
2.准备计算器、小黑板等教学工具。
3.准备小组合作的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和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两只小鸟,一只小鸟有3个苹果,另一只小鸟有5个苹果,问两只小鸟一共有几个苹果?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图片中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例如,让学生计算两只小鸟一共有几个苹果,并解释计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通过计算器或者纸质练习题进行。
同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计算过程,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4.巩固(5分钟)通过游戏或者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巩固加减法计算方法。
例如,学生进行“加减法接力赛”,小组成员依次进行加减法计算,最快完成的小组获胜。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主要讲述了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进一步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对加法和减法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但是,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对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故事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和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包括图片、动画、实例等,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加减运算能力。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物品,如小卡片、小球等,用于实例演示和游戏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最新苏教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减法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第2课时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提高运算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书写规范、工整的良好习惯,感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学会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竖式计算43+59+86= 98-38-24=指名板演,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二、自主探究1.教学例2。
出示例2情境图,谈话:图上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8+42-33=提问:你觉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尝试列竖式进行计算,师巡视指导,并让不同方法的同学把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
组织学生对板演的方法进行讨论交流。
2.教学“试一试”。
提问:计算时,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尝试练习,指名板演,集体交流订正。
观察这道题目,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师小结:计算时,如果能口算的,可以直接口算出结果。
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分组完成,指名板演,集体交流订正。
2.“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填写,并指名说一说计算结果,使学生明确: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都可以直接口算。
3.“想想做做”第3题先说说每一题的计算顺序,以及在计算时哪一步可以口算,再交流计算过程和结果。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交流思考过程以及计算结果,集体订正。
明确:求现在一共有多少棵白菜,要用还剩的棵数加上又买来的棵数,而还剩的棵数就是第(1)题中求出的结果。
5. “想想做做”第4题。
交流:根据哪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全班一共栽树多少棵”?怎样求出“女生栽树多少棵”?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计算结果。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苏教版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教案)
一、教学内容
•知识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学习目标:
–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能够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发现加减法的相互关系,提高综合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难点:复杂的加减法计算和图形的绘制。
三、教学方法
•探究教学法
•问题解决法
•合作学习法
•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知晓今天所要学的新知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 讲解示范
教师先从10以内的加减法开始讲解,再逐步扩大范围至100以内的加减法。
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对相关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3. 学生互动
学生在教师管理员的基础上,互相进行练习,通过合作学习和讨论,帮助彼此提升计算能力。
4. 拓展练习
为了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类似题目的作业,让学生在课下进行练习和复习。
五、教学评价
通过这次授课,学生能够意识到10以内的加减法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并能够熟练地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问题。
并且,他们能够发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提高自身的综合计算水平。
六、思考题
1.除了加减法以外,还有哪些计算方法可以用来解决数学问题?
2.如果要计算1000以内的加减法,有哪些措施可以加以便捷地计算?
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课时4∣苏教版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本单元在学生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够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会解答加、减法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编排。
主要教学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计算出加减混合运算的结果,知道哪些算式可以口算,且能口算的要口算。
能够根据信息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生活问题;2、能用不同方法解决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连加、连减的竖式计算,体验怎样写更简便及能够用简便的方法正确计算三个数的连加、连减;2、通过练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明确计算的要求,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培养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将两个竖式合并成一个竖式;2、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课件等多媒体素材。
第四课时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一、先学探究谈话:小朋友们,花园里有许多漂亮的花儿,你想看吗?出示:红花7朵,蓝花5朵。
红花比蓝花多几朵?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教师示范操作。
红花比蓝花多2朵,反过来还可以怎么说?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出示例题,提出问题:(1)交流: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后出示问题:小华做了多少朵?小平做了多少朵?在解决问题前我们先来猜一猜:谁做的最多?谁做的最少?你是怎样想的?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要求小华做了多少朵?需要哪些信息?齐读。
读了这两个信息,你能知道小华做了多少朵吗?你是怎么想的?组织学生进行活动。
引导学生操作。
教学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请你用刚才解决第(1)题的方法和同桌一起摆一摆,算一算。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教案一. 教材分析《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是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运算方法,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基本运算,但对一些复杂情况的处理还不够熟练。
此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熟练地进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难点:解决实际问题,灵活运用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激励评价法: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含有例题和练习题的PPT,以便进行直观教学。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用于课堂巩固和课后作业。
3.教学奖品:准备一些小奖品,用于激励学生。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问题。
2.提出问题,让学生尝试用加法和减法来解决问题。
呈现(10分钟)1.讲解PPT中的例题,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PPT展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每组选择一道练习题,共同讨论解决方法。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教案(共含6课时)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教案(共含6课时)一. 教材分析《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和(二)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2. 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对100以内的加减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对加减法的运算规律理解不够深入,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避免出现错误,对加减法的运算规律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准备相关教学案例、问题,制作PPT等教学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准备好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加减法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具体的加减法问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教案一. 教材分析《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以及如何利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和混淆的情况。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减法解决,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2.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减法解决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2.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减法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引导发现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加减法运算的示例和实际问题。
2.学习材料:练习题和小组讨论的素材。
3.教学道具:实物、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加减法游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老师出示一个物品,让学生说出它的数量,然后逐渐增加难度,引导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
2.呈现(10分钟)老师通过课件呈现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分物品等,让学生观察并尝试解决。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老师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组内进行加减法运算。
老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4.巩固(10分钟)老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学生解决后,老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5.拓展(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能够熟练进行计算,并理解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不进位加法、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运算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计算器。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加减法题目,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包括不进位加法、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
3. 示例: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4. 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法,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1. 加法和减法的概念2.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不进位加法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3. 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业设计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进行解决。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详细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通过作业和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教学过程1. 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例如:“小明有20个苹果,他又买了15个,现在有多少个苹果?”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加法知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课时2∣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课时2 |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复习和巩固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包括进位和借位的概念。
2. 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与巩固: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熟练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能够准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 难点:理解进位和借位的概念,学会运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新课导入:讲解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并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演示。
3. 实例讲解: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应用。
4. 练习与巩固:进行各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板书设计1.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2. 内容:包括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练习与巩固。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口头作业:向家长复述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举例说明。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熟练地计算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方法:是否采用了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苏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2、加减混合运算》教案_0

第二课时: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加减混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3-4页教学目标:1、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协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体验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2、能准确地列竖式实行计算。
3、进一步提升计算水平。
教学重难点:重点:加减混合运算难点:理解算理教学准备:情境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 ) ,先从个位加减。
2﹑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 ) 。
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 ) 。
二、学习新知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来编一道题吗?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2、探索新知男生一共折了 38只,女生一共折了 42只,送给幼儿园 33只,还剩多少只?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请学生试算,并请学生上台板演,可能会有出现书写格式的错误,由其他学生对其完成的情况实行评价。
即时评价学生的方法。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3、出示试一试60-38+40=三、巩固练习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 2题。
指名说说是怎样口算的。
2、指名说一说想想做做第 3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4、 5题。
集体评议。
四、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五、作业P3:第 2题课后反思:。
【同步备课】 第100以内的加法和加法(三)第4课时(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同步备课】第100以内的加法和加法(三)第4课时(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掌握10以内加数相加的方法。
2. 能够进行20以内的简单加法计算,并能正确使用加法符号。
3.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口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10以内加数相加的加法口诀。
2. 20以内的加法计算及其应用。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第100以内的加法和加法(三)第4课时,包括10以内加数相加的加法口诀,20以内的加法计算及其应用。
2. 教学方法本课时采用情景教学和游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采用情景教学设计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学的知识;而游戏教学有趣味性和互动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过程1. 情境教学1.1 情境导入导入时,老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件小事,如:小明家里有5个苹果,小红家里有3个苹果,请问两家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这个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疑问和思考。
1.2 探究问题通过前面导入的小故事,引出学生对加法的学习和探究。
首先,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想一想:第一个问题:怎样得出“5+3”的和?第二个问题:如果有两个班级的学生,第一班有10个人,第二班有8个人,请问两班一共有多少个人?2. 游戏教学2.1 游戏一:小马过河游戏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考能力。
游戏规则:学生分成两组,每组站在河的两岸,第一个同学在题目卡上做对一个加法题,然后拿到答案卡,根据答案进入具有相应位数的答案平台,站在答案平台上,第二个同学再做下一个题,以此类推,直到其中一组全部学生都到达对岸为止。
加法题卡和答案卡准备:小学二年级的加法题目卡和答案卡。
2.2 游戏二:找数字游戏目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注意力。
游戏规则:老师把数码排列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数字,老师再从数码中挑选部分数字上黑板挡住,请学生说出被挡住的数字是多少。
(教案)第一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第4课时(2)-二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一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第4课时(2)-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数字观念和算式意识;2.学习掌握在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技巧;3.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数轴和算术平衡原理进行加减运算;4.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第4课时(2)。
三、教学重点1.在数轴上加减运算;2.利用算术平衡原理进行加减运算。
四、教学难点1.熟悉数轴的使用方法;2.熟练掌握算术平衡原理的运用。
五、教学准备1.教师备课教案、教具;2.学生作业本。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小游戏或歌曲导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提出问题教师可提出一道简单的加减数学题,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引领学生进入本节课学习的主旨。
3. 课堂探究(1)在数轴上加减运算教师通过图示和示范操作,教导学生如何使用数轴来进行加减运算。
教室里可以事先准备一条贴有数字的数轴,并在数轴上让学生进行游戏或练习,进一步巩固使用数轴来进行加减运算的技能。
(2)利用算术平衡原理进行加减运算通过示范操作,教授学生使用算术平衡原理来进行加减运算,并指导学生练习和巩固提高操作技巧。
4. 课堂练习教师可以在教室内设立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练习数轴加减运算的技能,并实施不同形式的比赛,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技能。
5. 课程总结教师进行课程总结,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再次强调本节课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6. 作业布置老师布置相应的作业,包括课堂练习和作业本上相应的习题,以及指导学生运用数轴和算术平衡原理来解决数学问题。
七、教学评价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动态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策略,确保学生在教学中达到既设定的目标。
八、教学反思教师应在教学结束后,及时反思教学过程,收集学生的反馈和评价意见,为下一次课程的教学做出更好的准备。
【同步备课】 第100以内的加法和加法(三)第4课时(说课稿)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同步备课】第100以内的加法和加法(三)第4课时(说课稿)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教材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的是第100以内的加法和加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了解加法的概念,能够用加法求解实际问题;•掌握两位数相加的方法,并能够在计算时保持正确的进位方式;•能够正确地应用竖式计算多位数的加法,并能够清晰行书。
2.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达到以下几个目标:•知道加法的基本概念;•能够正确地进行两位数相加;•能够正确地应用竖式计算多位数的加法;•能够准确地行写运算过程。
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通过提问,让学生简单的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对于加法的定义及方法进行回顾,并渗透提到了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2.展示新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两位数相加的方法,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概念,演示实例,并帮助学生理解进位方法,并且做出类比加深印象。
3.操练首先,老师可以通过口算的方式练习两位数相加的方法,然后通过竖式计算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相加方法。
4.拓展通过拓展,老师可以将这种加法的方法扩展到多位数的加法中,并让学生锻炼练习。
三、课堂反馈在本节课的最后几分钟内,老师可以安排学生交换作业,也可以通过口头问答来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老师根据学生的答案和表现来确定下一步课程的方向和进度。
四、家庭作业家庭作业应该与本节课的内容相关,让学生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
例如,让学生编写一组关于两位数相加的简单问题,并让他们用竖式算法解决。
同时,家庭作业应该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实践来巩固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时实践应用课
学习内容:复习连加连减
学习目标:进一步理解连加连减的竖式方法。
重、难点突破:进一步掌握连加连减的竖式方法。
过程和方法:“一·三·一”模式
一基本能力训练
内容:1、20以内的连加连减。
2、100以内的连加连减
三实践应用
(一)基础知识回顾
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计算连加连减?
(二)类型题应用
第2页3题、4题
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各题后,小组推荐或自由发言,用清楚流利的语言叙述自己的想法或解题思路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重点强调或追问以下几点:
1、做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清楚数学信息。
2、计算连加连减时,一定要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三)拓展延伸
补充题
一评价总结
今天通过做类型题,我掌握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堂作业】:补充题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学习内容:100以内加减混合
学习目标:学会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
重、难点突破: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一·三·一”模式
一基本能力训练
内容:20以内加减法及20以内的加紧混合
三自主学习、探究交流
(一)自学数学书第1 页的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内容:1、从第3页的图片中你了解了那些数学信息?
2、你能算出38+42-33的答案吗?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3、试做96-87+16
(二)展示交流
1.组内交流
2. 全班交流
小组推荐或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用清楚、流利、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重点强调或追问以下几点:
1、怎样加减混合?一定要先算加法吗?
2、计算加减混合时,也和连加连减一样,都是从做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三)实践应用:
3页1题
一评价总结
今天我学习了,我知道了。
【课堂作业】:第3页2、3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