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合格演练测评专题三 地球上的水(含解析)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格演练测评(三)
(地球上的水)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正确率:__________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关于水循环意义的正确叙述是( )
A.水循环只在水圈中进行,沟通了各种水体,不涉及其他圈层
B.水循环主要通过内陆循环来调节水量的地区平衡
C.水循环使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相互联系,并促进自然界的能量交换与物质迁移D.水循环可以完全满足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
解析:水循环是联系地球四大圈层的纽带,促进了自然界的能量交换与物质迁移,调节着水分的地区分布,海陆间循环能使陆地水体不断得到更新,当前人类已经面临着水危机。

选C。

答案:C
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处于不断运动、循环和相互转化之中。

图为“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转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2~3题。

2.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丙为海洋,丁为陆地,①表示下渗
B.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②、④环节增强
C.夏季③环节输送水汽更多,水循环活跃
D.跨流域调水体现人类对①环节施加影响
3.能使陆地上不断得到淡水的水循环是( )
A.海洋与陆地间的水循环
B.海洋与海洋上空的水循环
C.陆地与陆地间的水循环
D.地表水与地下水间的水循环
解析:第2题,若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根据水循环的原理可知,图中丙为陆地,丁为海洋,④、③、②、①依次为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④蒸发增强,而不同地区②降水环节的变化不同;若该水循环发生在大陆东岸,则夏季③环节输送水汽更多,水循环活跃,若在大陆西岸,则冬季受西风带影响,③环节输送水汽更多,水循环活跃;跨流域调水体现人类对①地表径流环节施加影响。

第3题,大气中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一部分还来自大陆表面的蒸发,海洋水通过蒸发为大气水,然后凝结降落到地面,形成江河湖泊水,通过径流到海洋。

故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答案:2.D 3.A
读图,完成4~5题。

4.若该图表示某一尺度的水循环示意图,则该尺度的水循环类型是( )
A.陆地内循环B.海陆间大循环
C.海上内循环D海气间的水循环
5.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为大气提供水汽最多的海域在( )
A.低纬B.中纬
C.高纬D.全球海域没有差别
解析:该题组以某一尺度的水循环模拟图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了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和水交换。

图示水循环只发生于海洋上空,该类型为海上内循环;低纬海域面积广阔、温度高,因此蒸发量大。

答案:4.C 5.A
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内涝”增多。

下图示意某城市“透水性人行道”。

据此,完成6~7题。

6.城市“内涝”增多的原因主要是( )
A.蒸发加强,降水增多B.地面硬化,下渗减少
C.地势低平,排水不畅D.人口增多,排水量大
7.城市建设采用“透水性人行道”后( )
A.水汽蒸发减少B.地表径流增加
C.大气降水减少D.地表水下渗增加
解析:第6题,城镇化过程中,地面硬化,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导致城市“内涝”增多。

第7题,城市建设采用“透水性人行道”,会增加下渗,土壤中的水分增加,会使水汽蒸发量增加,A项错误,D项正确;会减少地表径流,B项错误;蒸发量增加,水汽含量增加,大气降水量可能增加,C项错误。

答案:6.B 7.D
读图,完成8~10题。

8.四个海域中,海水盐度最低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9.四个海域中,海水温度最低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10.四个海域中,海水密度最低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第8题,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副热带海域海水盐度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向南北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逐渐降低,故甲、乙两个海域盐度低于丙、丁两个海域。

读图可知,甲海域位于亚马孙河入海口附近,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故四个海域中甲海域盐度最低。

第9题,读图可知,甲、乙两个海域位于赤道附近,丙、丁两个海域位于副热带。

丙海域受寒流影响,丁海域受暖流影响,故丙海域海水温度最低,C项正确。

第10题,水温越高,海水密度越低;盐度越低,海水密度越低。

甲海域水温高,盐度低,海水密度最低。

答案:8.A 9.C 10.A
读局部海域海水温度分布图,完成11~12题。

11.图示为北半球海域的是( )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12.四个海域中,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大陆东岸可能有寒流流经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第11题,在北半球,越往北,水温越低。

第12题,结合上题可知,位于北半球的为①和②,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向一致,故①处为暖流,②处为寒流。

答案:11.A 12.B
下图为同一经度不同纬度(a>b>c>d>e)的海区表面盐度变化(局部)示意图。

根据相关知识,完成13~14题。

13.图示区域的纬度是( )
A.低纬度B.高纬度
C.中纬度D.中高纬度
14.图中虚线区域可能( )
A.蒸发量大B.位于红海
C.位于河口附近D.位于波罗的海
解析:第13题,根据世界大洋表层盐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及该区域盐度的数值可以判断,图示区域的纬度是低纬度地区。

选A。

第14题,图中虚线区域盐度突然降低,可能位于河口附近,有淡水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

选C。

答案:13.A 14.C
海水透明度是指用直径为30厘米的白色圆板,在阳光不能直接照射的地方垂直沉入水中,直到看不见的深度。

下图为中国沿海夏季海水多年平均透明度等值线(单位:
m)分布图。

读图,完成15~16题。

15.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原因是( )
A.海水深度变小B.水较清的暖流流经
C.海水深度变大D.水较浑的寒流流经
16.冬季时,乙处数值为1的等值线将会( )
A.向东移动B.向南移动
C.向西移动D.向北移动
解析:第15题,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根据等值线“凸低为高,凸高为低”的基本规律,可知甲处海水透明度相对较高。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甲处夏季有从低纬度而来的水较清的暖流经过;该暖流改善了甲处水质,提高了海水透明度。

选B。

第16题,冬季时,长江处于枯水期,入海泥沙减少,长江口海水水质有所改善,海水透明度升高,数值为1的等值线朝海岸方向(即向西)移动。

选C。

答案:15.B 16.C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

据此,完成17~18题。

17.甲处洋流的流向与性质是( )
A.东南、暖流B.西北、寒流
C.东南、寒流D.西北、暖流
18.甲附近海域( )
A.海水的盐度和密度都很大
B.不易受北部石油泄漏的污染
C.有寒暖流交汇形成的大渔场
D.比同纬度的海水蒸发旺盛
解析:第17题,甲处海水等温线向西北凸出,所以该处洋流向西北流,即由高纬流向低纬,为寒流。

第18题,甲处海水温度高,密度小;并不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甲处洋流向西北流动,因此易受南部石油泄漏的污染,北部石油泄漏对其影响不大。

受寒流影响,海水温度下降,蒸发作用减弱。

答案:17.B 18.B
下图中格陵兰岛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甲、乙分别是北美洲和英国的港口,甲乙之间的虚线示意航线。

18世纪邮政长官富兰克林调查发现,沿北美洲和英国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航程耗时明显不同。

据此,完成19~20题。

19.图中最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在( )
A.①附近B.②附近
C.③附近D.④附近
20.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时间不同主要受( )
A.海浪的影响B.暖流的影响
C.信风的影响D.寒流的影响
解析:第19题,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图示海域为大西洋。

①附近有自西向东流
的北大西洋暖流,②④附近有自南向北的北大西洋暖流,③附近为自北向南的拉布拉多寒流,所以③附近最有可能出现来自北冰洋的冰山。

第20题,甲乙航线刚好位于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和西风带影响的海域,受其影响,邮船往、返航程耗时明显不同。

答案:19.C 20.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读年降水量与海洋表面平均盐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22分)
(1)说明全球大洋表层海水盐度的纬度分布特点。

(2分)
(2)比较C纬度带和D纬度带盐度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6分)
(3)比较A纬度带和E纬度带盐度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6分)
(4)全球盐度最高的海域是____________,试分析原因。

(8分)
解析:第(1)题,读图即可判断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

第(2)题,读图可比较两个纬度带盐度差异,原因从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分析。

第(3)题,读图即可比较两个纬度带盐度的差异,原因从气候和河流两个方面分析。

第(4)题,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是红海。

原因从气候、河流、海域封闭性等方面分析。

答案:(1)由副热带海域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2)差异:C纬度带盐度低,D纬度带盐度高。

原因:C纬度带降水丰富,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低;D纬度带降水稀少,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盐度高。

(3)差异:A纬度带盐度较低,E纬度带盐度较高。

原因:A纬度带位于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有众多河水注入海洋,海洋表面盐度较低;E纬度带位于南半球,大部分为海洋,缺少河水注入,海洋表面盐度较高。

(4)红海地处副热带,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陆地淡水注入;海域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换少。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8分)
材料一潮汐是地球上的海洋水面受到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产生的涨落现象。

钱塘江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每年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

下图为我国钱塘江口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在有条件的海湾或潮差大的河口建筑堤坝、闸门和水轮发电机厂房,将海湾(或河口)与外海隔开围成水库,对水闸适当地进行启闭调节,使库侧水位与海侧潮位形成一定的高度差,从而驱动水轮发电机组发电。

下图示意潮汐位能发电站的原理。

(1)分析我国钱塘江口农历八月十八潮位高的原因。

(6分)
(2)与风力发电相比,潮汐能发电有何优势?(4分)
(3)浙江省温岭江厦潮汐试验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潮汐能电站。

试简述我国在东部沿海地区开发“潮汐能”的原因。

(6分)
(4)有专家认为我国的钱塘江口不适合建潮汐位能发电站,联系材料说明理由。

(2分)
解析:第(1)题,可从天文、地形位置、海湾水位、夏季风等角度分析钱塘江口农历八月十八潮位高的原因。

农历十八附近为日地月呈一直线的时间,引潮力大;该地海湾为喇叭状,潮水进入后汇集抬升;此外夏季风与潮水同向加剧水势;时处汛期,海湾水位高,抬高水位。

第(2)题,风力发电需要有强大的风力是才可产生电能,且一般占地面积较大。

与风力发电相比,潮汐能发电受天气的影响小,而且占用土地少。

第(3)题,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常规能源短缺,潮汐能属于清洁能源,使用潮汐能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开发潮汐能有助于缓解能源紧缺状况,而且能带动经济发展。

第(4)题,联系钱塘江口位置示意图和潮汐位能发电站的原理图可知,建设潮汐位能发电站需要水库蓄水,而钱塘江口口大肚小,没有建水库的条件。

答案:(1)农历八月十八日处于天文大潮时期,引潮力大,潮差较大;杭州湾呈三角形(喇叭形),口大内小,当潮水从外海涌来时,水位被不断推高;夏秋降水丰富,径流量大,杭州湾水位高,从而抬高潮位;夏秋季节东南季风盛行,加强了潮势。

(2)受天气的影响小,占用土地少。

(3)我国东部沿海常规能源短缺,而该地区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开发潮汐能,有利于缓解能源紧缺状况;潮汐能属清洁能源,使用潮汐能有利于环境保护;发展新能源产业,能带动经济发展。

(4)钱塘江口口大肚小,不利于蓄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