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检抽血时晕针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体检抽血时晕针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通过对健康人群体检抽血晕针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护理对策。
方
法根据24例抽血晕针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在性别、年龄、是否空腹、是否首次,以及其他伴随性疾病方面进行分析。
结果抽血晕针与体检者年龄、精神因素、
身体素质、心理因素及环境、抽血体位、抽血时间、护士言行及操作技术密切相关。
结论良好的环境,护士细心的观察,静脉穿刺技术熟练,做好抽血前、中、后的心理护理,消除刺激因素,使晕针发生率降低,提高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体检抽血晕针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晕针多为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由多种因素引起,如恐惧、疼痛、空腹等。
抽
血晕厥是体检者在接受静脉穿刺采集血液标本时由于精神过度紧张、疼痛刺激等
而发生的晕厥现象。
1 临床资料
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健康体检静脉抽血者 34176人,其中男25243 人,女8933 人,年龄16~78岁,发生晕针24例,其中男9例,女15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46岁,抽血前有晕针先兆4例,抽血中晕针12例,抽血
后晕针8例。
晕针时间短,无后遗症。
2 方法
2.1晕针原因分析
2.1.1心理因素抽血者由于高度恐惧和顾虑情绪,反射性引起广泛的小血管
扩张,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发生晕针[1]。
体现在首次抽血者心理适应性差,抽
血晕针发生率较高;曾有多次抽血者心理适应性相对较好。
2.1.2疼痛一定强度的刺激常伴有疼痛反应出现,同时伴有情绪活动,如恐惧、精神紧张等。
静脉抽血时,抽血者的皮肤受到损伤,肌肉收缩,部分人高度
精神紧张发生晕针。
2.1.3环境因素气候干燥、闷热、气压低、采血室环境窄小空气不流通、声
音嘈杂等可使人产生焦虑、烦躁情绪,促使晕针发生。
2.1.4体质、年龄因素部分人体质虚弱,痛觉较敏感,受针刺激后,引起血
管扩张,回心血量急剧减少,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从而发生晕针。
中青年易发
生抽血晕针,此年龄段心理反应性较为敏感,对疼痛反应高。
当肌体和精神痛苦
超过其所能承受时,易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应,从而引发晕针。
而老年人因生理
因素机体各种反应反射降低,痛阈相对降低,因而晕针发生率低。
2.1.5体位因素坐位时下肢肌肉及静脉张力低,血液蓄积于下肢,回心血量
减少,收缩压下降,影响脑供血,可能发生晕针。
平卧位抽血时,机体处于平静
状态,被抽血者情绪也较稳定,几乎无晕针情况发生。
2.1.6机体状况(1)空腹或饥饿状态下,劳累疲倦时,抽血者机体处于应激
阶段,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短暂的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血压下降,脑
血流量减少,而诱发晕针。
(2)受检者本身血管较细微、隐蔽,护士选择血管
时间较长引起其情绪紧张,外周毛细血管收缩,末梢循环较差,出冷汗甚至晕厥。
2.1.7护理人员操作水平抽血时穿刺技术欠熟练,拔针时或拔针后按压不当,加重了局部的疼痛刺激,增加了紧张和恐惧心理,从而诱发晕针。
3 护理
3.1心理护理抽血护士应热情接待抽血者,主动与其沟通,观察情绪及心理
反应,耐心听其主诉,用温和的语言向其解释抽血只有一点点疼痛,每个人都可
以忍受,静脉抽血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影响,使他们心情放松,减轻心理负担和
紧张、恐惧心理,以取得他们的主动配合。
3.2提供舒适的环境保持环境整洁、安静、宽敞,通风良好,控制适宜温度、湿度,配备舒适的休息椅供抽血者休息,墙壁上张贴健康宣教栏,设有导诊人员
为受检者进行体检程序的指导,维持抽血次序。
并备好急救器材与药品,以备急用。
3.3运用合理的体位尽量嘱抽血者采取坐位,头偏向一侧伏在采血台面上。
有晕针史的采取平卧位抽血,并与其交谈,告诉体检者为其抽血的护士工作时间
较长,穿刺技术好,以取得受检者的信任,保证抽血顺利完成。
3.4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抽血护士在进行静脉抽血时,认真选择好合适的
血管,充分暴露采血部位,缩短采血时间。
选用合适的针头,力求做到一针见血,采血时做到进针快、抽血快、拔针快,并适时与其交谈,分散其注意力,拔针时
用干的无菌棉签轻轻放在针眼上方,待拔针后再向下按压,能有效减轻疼痛,从
而减少晕针的发生。
3.5 密切观察抽血过程中密切观察受检者表情变化,如体检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等晕针先兆时,立既予以平卧,给予温热糖水,并通知医生。
严重者给
予50%葡萄糖溶液静脉注射,无须特殊药物治疗[2]。
4 讨论
通过对24例抽血晕针原因分析,显示晕针主要是由于精神紧张、恐惧、环境因素、疼痛等因素引起。
因此要做好预防措施,加强健康宣教工作,介绍静脉抽
血常识、晕针发生的常见原因,使体检者在抽血前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消除了紧张、恐惧心理,从而减少晕针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吴正平.诱发晕针的心理因素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1992,7(12):22.
[2]陈敏章.中华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05-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