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物理适应性考试试卷解析版(全网唯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8分,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图是课本中的几个实验,演示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作用的是()
A.
B.
C.
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现有人触电后,应立即用手把触电人拉离带电体
B.家庭电路中,开关必须接在零线上
C.目前核电站获得核能的途径是核裂变
D.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3.如图所示,电源两端电压不变。

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滑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总电阻变小
的示数变小
B.电压表V
1
的示数变小
C.电压表V
2
D.电流表A示数变小
4.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可以看到A的金属锡箔张开,B的金属锡箔闭合(如图).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将A和B上的金属球连接起来,则A,B金属箔张角的变化情况是()
A.A和B都不变
B.A变小,B张开
C.A变大,B不变
D.A闭合,B张开
5.将一瓶煤油倒去一半,则留下的一半的()
A.密度不变,比热容和热值都变为原来的一半
B.质量、比热容、热值都变原来的一半
C.比热容不变,质量和热值都变为原来的一半
D.比热容和热值都不变,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
6.下列实例中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A.内燃机的活塞在燃气推动下运动
B.点燃的火箭飞向太空
C.夏天,广场上的石凳被晒得发烫
D.陨石坠入地球大气层成为流星
7.在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装有体积相等的不同液体,现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体A和B分别放人两个容器的液体中,静止时A沉底、B悬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受到的浮力F
A =F
B
B.甲、乙两容器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强p
甲=>P

.
C.甲、乙两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力F
甲<F

D.甲、乙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
甲=p'

8.如图所示,将弹簧测力计左端固定在墙上,右端用细线与重力为10N的木块相连,木块放在上表面水平的小车上,弹簧测力计保持水平,现拉动小车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相对地面总保持静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块不受摩擦力
B.木块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C.木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D.木块受到摩擦力大小为10N
9.假如突然失去重力,则下列现象中可能出现的是()
A.物体的质量消失
B.物体的惯性消失
C.人可以比原来跳得更高
D.每个人的头发都会象刺猬一样笔直
10.下面是小琴同学测某油密度的实验步骤,其中能较精确测出菜油密度的步骤是()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平
②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
1
③把适量的菜油倒人烧杯中,测出菜油和烧杯的总质量m
2
④把菜油倒入量筒中,测出菜油的体积V
⑤由ρ=,计算出菜油的密度ρ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②⑤
C.①④③②⑤
D.以上测法一样精确
11.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原理图正确的是()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丙丁
12.如图所示是一电子时钟在平面镜中的像,那么此时的实际时间是()
A.21:01
B.10:21
C.10:51
D.12:10
13.下列关于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A.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能传递信息
14.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

这是因为()
A.以地面为参照物鸟的速度非常大
B.以机场内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非常大
C.以停在机场内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D.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15.两个电阻丝串联后接在电压恒定的电源两端,在一定时间内甲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为Q
1乙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为Q
,若只将甲电阻丝接在该电源两端,在相同时间内甲电阻丝产生的
2
热量为________。

16.小明按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当闭合开关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电压表V
1和V
2
的指针
位置完全一样,如图乙所示,则L
2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V,L
1
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V.
17.如图所示,干路上的电流I=0.3A,电阻R
1=10Ω,通过R
1
的电流为I
1
=0.2A,则电阻R
2

端的电压为________V,R
2
的阻值为________Ω。

18.小汽车的发动机是汽油机,汽油机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________冲程,小汽车用汽油做燃料,加油时能闻到汽油的气味,说明________。

19.如图是皮球落地后弹跳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拍摄的照片。

A、B是同一高度的两点,则A点的重力势能________B点的重力势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则A点的动能________B点的动能;此过程中皮球的机械能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能量的总量________。

20.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________,质量均匀的方形薄板的重心在________的交点处;建筑工人常在细线下挂一个重锤,用它来检查墙壁是否________,它是利用________的原理工作的.
21.“十一”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

一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1)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标志牌上的标识如图所示。

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上桥最快需要用几分钟________?
(3)过桥继续行驶到某一偏僻路段时,爸爸的车速度计显示的数字是36,这时爸爸按了一下喇叭,小明经过2s听到了前方障碍物反射的回声,则按喇叭的地方距离前方障碍物有多远________?
(4)改换线路汽车继续行驶,当汽车行至某高速公路入口处时,小明注意到这段高速公路全长180km,行驶速度要求为:最低限速60km/h,最高限速120km/h,小明看表此时正好是上午10:00,他很快算出并告诉爸爸要跑完这段路程(车速大致不变,必须在哪一段时间内到达高速公路出口才不会违规,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告诉他爸爸的是哪一段时间
________?(24小时制)
22.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全程100m,前一半路程用了10s,后一半路程用了5s,那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________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________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
23.在如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灯与控制电灯的开关接入家庭电
路.
24.如图所示,杠杆在力F
1、F
2
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力F
1
是使杠杆平衡所用最小的力,
请在图中画出最小力F
1的示意图以及力F
2
的力臂L
2

25.如图所示,画出静止时重锤的受力示意图.
26.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钟表在平面镜中的像。

(只要求画时针、分针即可,并保留作图痕迹。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27.在“测量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路已部分连接,如图甲所示:(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电压表接在灯泡两端。

(2)正确接入电压表后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电压表均有示数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_____。

A.检查电路
B.移动滑动P,继续进行实验
(3)实验过程中,当移动滑片P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若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P向________(选填“A”或“B”)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________V。

(4)移动滑片P,记下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图丙所示的I﹣U图象,根据图象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__W。

(5)该实验装置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来验证欧姆定律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28.善于观察的小明同学在生活中发现以下有关气体压强的现象:
a.自行车在烈日下暴晒,车胎容易发生爆炸;
b.压缩一段封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发现越压缩越费力.
由此他想探究“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并提出了以下假设:
①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与气体的温度有关;
②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与气体的体积有关.
他设计并进行了如下操作:
第一步:取一根长约为1m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在室温(20℃)下用水银封闭一段空气柱,将玻璃管竖直固定,并在玻璃管上标出水银柱下表面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第二步:将玻璃管中的空气柱浸入50℃的水中,待水银柱不再上升后,往玻璃管内注入水银,直到水银柱下表面的位置与原来标记位置重合为止,如图乙所示;
第三步:将玻璃管中的空气柱浸入80℃的水中重复实验,发现空气柱的温度越高,上方需要注入的水银柱也越长,如图丙所示.
请你帮他完成下列探究问题:
(1)实验中,一定质量气体产生压强的大小是通过________来反映的;
(2)由上述实验操作可知,小明验证的是假设________(选填“①”或“②”),得到的结论是:一定质量的气体在________一定时,产生的压强随________升高而增大.
29.在“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活动中,同学们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橡皮筋受到的拉力越大,橡皮筋的长度越长.根据这一现象,小明和小丽提出各自猜想(如图),究竟谁的猜想正确呢,他们决定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一根橡皮筋、若干个相同的钩码、铁架台和细线外,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准备好器材后他们便进行实验,选将橡皮筋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用细线系住橡皮筋的另一端以便挂钩码,然后进行测量.
(2)小明和小丽的实验记录数据如表:
1 拉力(钩码总重)F/N 0 0.5 1.0 1.5 2.0 2.5
2 橡皮筋的总长度L/cm 4.5 5.1 5.7 6.
3 6.9 7.5
3 橡皮筋伸长的长度△L/cm 0 0.6 1.2 2.
4 3.0
②请将表格中第3行的数据是________cm.
③要判断的猜想是否正确,应对表格中的________(填序号)两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④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实验能初步验证________的猜想是正确的,你的判断依据:
________.
(3)本实验中使橡皮筋伸长的力是________(选填“钩码的重力”、“钩码的拉力”、“细线的拉力”)
五、综合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30.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金属零件,示数是7.4N,当把零件浸没在密度为
0.8x103kg/m3的油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6.6N,(g=10N/kg)求:
(1)金属零件所受浮力为多少?
(2)金属零件的体积为多少?
(3)金属零件的密度为多少?
(4)若把该金属零件放入水银(水银密度为13.6×103kg/m3)中,则该金属零件受到的浮力为多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8分,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A
【解析】【解答】解:A、当闭合开关后,放在磁场中的导体AB中有电流通过,且导体会动起来,说明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故A符合题意.
B、该实验装置中没有电源,当放在磁场中的导体AB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灵敏检流计的指针就会偏转,即产生了感应电流,这是电磁感应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当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放在导体下方的小磁针发生了偏转,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故C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中当扇叶转动时小灯泡会发光,演示的电磁感应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由实验的装置及现象可知实验的原理和目的,则可判断哪一个符合要求.
2.C
【解析】【解答】解:A、发现有人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进行施救,若直接用手去拉易造成施救者也触电,故A错误;
B、家庭电路中,开关必须接在火线上,这样在断开开关后,用电器上才不会带电,故B错误;
C、目前核电站获得核能的途径是核裂变,故C正确;
D、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能源,消耗后短时间内不可能再生,因此是不可再生能源,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发现有人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进行施救;(2)家庭电路中,开关必须接在火线上;(3)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来获得核能的;(4)化石能源均为不可再生能源.3.D
【解析】【分析】由电路图可知,三电阻串联,电压表V1测R1和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V2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滑片的移动判断接入电路电阻的变化,电路总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R2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电压表V1示数的变化.【解答】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滑动的过程中,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变小;
根据I=U/R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根据U=IR可知,R2两端的电压变大,即V2的示数变大;
根据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可知,电压表V1示数变小.
故选D.
4.B
【解析】【解答】解:A带电,B不带电,用带绝缘手柄的金属棒将AB连接起来,连接的瞬间,A使B带上电,B的金属箔张开,A带的电减少,金属箔片张角变小.
故选B.
【分析】(1)验电器使用时是让金属杆上的金属箔带上同种电荷,然后同种电荷会相互排斥从而验证物体是否带电的;(2)A带电,B不带电,连接的瞬间,会发生电荷的转移.5.D
【解析】【分析】比热容和热值都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以及物质的状态有关,与物质的温度、质量、位置没有关系;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将一瓶煤油倒去一半,则留下的一半,所含物质减少一半,所以质量减半;但物质种类和状态没有改变,所以比热容和热值不变,选D。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比热容和热值的含义:比热容和热值都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以及物质的状态有关,与物质的温度、质量、位置没有关系。

6.D
【解析】【解答】A、内燃机的活塞在燃气推动下运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不符合题意.
B、点燃的火箭飞向太空,燃料燃烧放出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不符合题意.
C、石凳被晒得发烫,是内能的一种转移.不符合题意.
D、陨石坠入地球大气层成为流星,是陨石和空气摩擦生热的过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1)在做功冲程中,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火箭升天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3)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4)摩擦生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1)自然界的能量之间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物体间的能量也是可以转移的,在转移或转化的过程中,能的总量是不变的.
(2)内能的增加有两种方式:做功、热传递.
(3)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及压缩和做功冲程中的能的转化.
7.C
【解析】【解答】
A.静止时,A沉底、B悬浮,圆柱体A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圆柱体B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又圆柱体A和B的重力相同,圆柱体A受到的浮力小于圆柱体B受到的浮力,A 不符合题意;
B.静止时,A沉底、B悬浮,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小于圆柱体A的密度,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等于圆柱体B的密度,又圆柱体A的密度等于圆柱体B的密度,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小于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两个容器中液体的深度相同,根据液体密度公式可得,甲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小于乙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B不符合题意;
C.甲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小于乙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又两个容器的底面积相同,根据公式可得,甲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力小于乙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力,C符合题意;
D.两个容器中装有体积相等的不同液体,且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小于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根据公式可得,甲容器中液体的质量小于乙容器中液体的质量,甲容器中液体的重力小于乙容器中液体的重力,圆柱体A、B的重力相等,两个容器的重力相同,甲容器中液体的重力、圆柱体的重力、容器的重力之和小于乙容器中液体的重力、圆柱体的重力、容器的重力之和,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小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两个容器的底面积相同,根据公式可得,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小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物体浮沉条件判断A、B受到的浮力关系、判断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得出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判断甲、乙两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力关系;根据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的重力和容器内部物体重力之和,可判断三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然
后利用压强公式判断甲、乙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关系.
8.C
【解析】【解答】解:由图知,木块相对于小车向左运动,则木块受的滑动摩擦力方向与木块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水平向右;木块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处于静止状态,即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得:滑动摩擦力f=F=4N;
由上分析知,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分析】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据此判断摩擦力方向,对木块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求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9.C
【解析】【解答】解:A、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是否有重力无关,故A错误;
B、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假如突然失去重力,物体的惯性不会消失,故B错误;
C、如果没有重力,人跳起来由于不再受到重力作用就会离开地球,人可以比原来跳得更高,故C正确;
D、假如突然失去重力,每个人的头发不会笔直,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正是因为有了重力,我们才可以在地上走、在床上睡,正是因为有了重力,月球才会以一定的距离围绕地球转动,如果没了重力,那么原来一些现象就会乱了套.
10.B
【解析】【解答】解:先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动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若先测量空烧杯质量,烧杯与菜油的总质量,再倒入量筒测体积,由于会有部分菜油附着在烧杯内壁上,造成测量的体积偏小,计算出的密度偏大;
实验中为了减少菜油在烧杯上的附着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可先测烧杯与菜油的总质量,再倒入量筒中测出体积,然后测烧杯的质量,带入密度公式计算.
因此,合理的顺序为:①③④②⑤.
故选:B.
【分析】测量液体密度的步骤:用天平称量烧杯和菜油的总质量;把烧杯内菜油倒入量筒中,测量菜油的体积;用天平再称量剩余菜油和烧杯的质量.
11.A
【解析】【解答】甲图,远处过来的光线成像于视网膜的前方,是近视眼成因原理图;
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故乙是近视眼的矫正原理图;
丙图,近处过来的光线成像于视网膜的后方,是远视眼成因原理图;
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故丁是远视眼矫正原理图。

故答案为:A。

【分析】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2.C
【解析】【解答】解: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或上下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由图分析可得题中所给的12:01与10:51成轴对称,所以它的实际时间应是10:51.
也可以把试卷翻过来,注意上下不要颠倒,直接从试卷的反面看钟表的实际时间10:51.
故选C.
【分析】根据钟表在平面镜中成像判断实际时间的方法:(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以知道,像与物是关于镜面对称的.(2)翻看法: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物像相对平面镜对称,根据这个特点把试卷翻过来观察,即可得出实际时间.
13.D
【解析】【解答】解:
A、因为太空中是没有空气的,宇航员需要靠无线电来对话,说明真空中不能传声,故A错误.
B、手指按在小提琴弦的不同位置,就会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
C、道路两旁建有隔音墙,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利用B超检查人体疾病就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的.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①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②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③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接收处;④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
14.D
【解析】【解答】以地面为参照物、以步行的人为参照物、以停在机场的飞机为参照物,相同的时间内,鸟和地面、步行的人、停在机场的飞机之间距离变化大致相同,鸟的速度大致
相同.以相向而行的飞机为参照物,相同的时间内,鸟和飞机之间的距离变化很大,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所以动能很大。

故选D
【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会进行分析。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15.
【解析】【解答】
设两电阻丝的阻值分别为R
1、R
2
,甲单独接在电路中时,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为Q。


在串联电路中,,解得

【分析】
串联电路焦耳定律
16.2
;8
【解析】【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V
1测电源电压,V
2
测L
2
两端电压,而两表指针一样,说明
V 1选的是大量程,V
2
的是小量程,则V
1
的示数为10V;V
2
示数为2V;又因为串联电路两端电
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则灯L
2两端电压为2V;灯L
1
两端电压为10V﹣2V=8V.故答案为:
2;8.17.2;20
【解析】【解答】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阻R
1两端的电压:U
1
=I
1
R
1
=0.2A×10Ω=2V,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通过R
2
的电流:
I 2=I-I
1
=0.3A-0.2A=0.1A,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R
2
的阻值:
【分析】考查欧姆定律。

18.压缩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解答】解:(1)压缩冲程活塞向上运动,压缩燃料混合物对其做功,所以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小汽车用汽油做燃料.加油时能闻到汽油的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答案为:压缩;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析】(1)在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压缩气体的过程中,将机械能转换为内能;
(2)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现象。

19.等于;大于;减小;不变
【解析】【解答】据图可知,皮球位于A、B两点时,其质量不变,高度相等,故其所具有的重力势能相等;A点继续上升到达的高度大于B点继续上升到达的高度,所以转化为的重力势能大,故A点的动能大于B点的动能;同时据图能看出,该过程中,皮球被反弹的高度逐渐变小,即说明在反弹过程中有一部分机械能转化成了内能,故该过程中的机械能是减小的;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的总量是不变的。

故答案为:等于;大于;减小;不变。

【分析】动能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考虑阻力时,机械能不守恒,但是总的能量守恒。

20.重心;对角线;竖直;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
【解析】【解答】解:
(1)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如粗细均匀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它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交点上;
(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重锤线是利用重物静止时线总是竖直下垂的原理制造的仪器,所以建筑工人常用重锤线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原理就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故答案为:重心;对角线;竖直;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
【分析】(1)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形规则的重心,在它们几何中心上);
(2)重力的方向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竖直向下的,重锤线是利用重物静止时线总是竖直下垂的原理制造的仪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