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培养精英要打好“三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刚:培养精英要打好“三底”
作者:暂无
来源:《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7年第5期
陈刚(成都天府七中学校,校长):
培养精英要打好“三底”
“精英”本身是时代赋予的意义。
正如刚才电子科大杨所长说到,不同的时代背景可能有
不同时代的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可能有不同的认识。
如果要问基础教育阶段需不需要精英教育,那么我们首先要问:“我们经历过的这个世界,或者我们未来的这个世界需不需要精英?”我觉得一个社会是需要精英的。
既然是为时代、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教育那就应该培养精英,肯定是这样的。
但是基础教育,使用最频繁的词语就是“追求公平”。
培养精英,公立学校的确有很多政策束缚。
我觉得不管是公立教育,还是私立教育,我们基础教育的责任首先是要撒播成为精英的种子,然后去培养。
我们国家、社会要构建精英成长机制。
在这方面,我觉得做得远远不够。
再说基础教育,从6岁上小学到18岁高中毕业,长达12岁的年龄跨度。
我们在讨论教育
问题的时候,往往模糊了这个学段的差异。
实际上是越基础,教育的共性越多,然后随着年龄
的增长,我们慢慢地去发现教育对象的个性,去培养其个性。
我曾经总结了两句话。
第一句是基础教育要“冶炼优质钢材”,去“制造精密机器”。
如
果是在小学、初中、高中我们就想把他打造成一台什么样功能的“机器”,是不可能的。
这块“优质钢材”,它既可以打成我们厨房里面切菜的菜刀,也可以制作成沙场里面让人珍爱的宝剑。
基础教育不管是打菜刀还是做宝剑,就是去播孩子不断追求梦想的种子。
第二句是“教育
只能延展天性,不能无中生有”。
我们经常说教育是唤醒,他如果是死的就唤不醒,所以有人
也批判过“恨铁不成钢”,“铁”本身就不是“钢”。
基础教育阶段就是打基础,确定他人生
目标,然后去定向培养。
我们天府七中学校正在作顶层设计。
除了办学思想以外,首先就是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
一所介于公立和私立之间的学校,怎样去确定它的培养目标呢?我们确立了底线牢固、底色亮丽、底蕴丰厚的“三底”目标。
对于底线,我觉得当前社会底线缺乏,或没有。
做人做事很多
都缺少这个底线,我们首先要筑牢这个底线,再让学生的底蕴丰厚,至于最后其能不能成为精英,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盖棺定论”,到最后关头才能评价,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
这个世
界有两种人,一种人是精英,一种人是奔走在精英的路上。
我们希望每一个学生都有成为精英
的梦想。
但是,能不能成为精英,人生旅途还有很多不确定性,需要他去追逐这个梦想,成为
自己内心的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