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大题现代文阅读练案6传记阅读2021010319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案6 传记阅读
本练案共4页,共9题,共36分,训练时间36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此题共3小题,12分) 导学号 00774084
独一无二的贫民作家
1911年,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

父亲专制而保守,在萧红初中毕业以前,就为她订了婚,毕业后不再让她上学。

这样,她的承受教育及自由婚姻的权利过早地被剥夺了。

周遭房客的女人、农妇,和她们的女儿,以不断重复着的险恶的命运呈示给她。

她感到恐惧。

出于叛逆和对抗,萧红离家出走,漂泊生活。

这使她由一个地主的女儿沦落为漂泊者、穷人,进而构成她命运的全部,包括文学的命运。

萧红的文化身份自然生成了两个视角:一个是女性,一个是穷人。

从写作第一个小说?王阿嫂的死?开场,萧红就把她的文学,献给了“永远被人间遗弃的人们〞,其实也就是穷人和妇女这两局部人。

众多穷苦女性的受难与惨死,在萧红笔下,更多的是来自她们的丈夫、婆婆、尊长,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歧视、侮辱和迫害,来自文化压迫。

但是,萧红并不作抽象的描绘,而是把不幸和死亡连结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上。

每一个网眼都透出人类的愚昧。

萧红说过,文学就是跟人类的愚昧作斗争。

萧红在尝试创作时,曾经承受过左翼政治的影响,但在一生的写作过程中,根本上弃除了意识形态的规训,而坚持个人的自由写作。

在她那里,穷人与女性的双重视角,充满着人本主义色彩,与当时建基于阶级斗争理论的中国左翼文学是很不同的。

萧红与文学史上以表现乡土著名的右派作家,如废名、沈从文等人也有根本的不同。

废名笔下的中国农村不曾出现压迫、苦难与挣扎,他写的是现代的“世外桃源〞,恬淡、空灵,周作人称之为“梦想的幻景的写相〞。

沈从文在一些作品中虽然也写及农村的苦痛,但是,他和废名同样喜欢制作牧歌情调,说到底,它源自东方的一种文人情结。

萧红没有这种文人气,她直接介入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没有间隔,没有创作家的所谓“美学观照〞,她把自己也烧在那里面。

即便是女作家,在写作中也未必一定用女性视角观察和处理生活。

比方张爱玲,在她表达的时候,她是冷静地旁观着的,使用的是“第三只眼〞。

五四时的涂女士、卢隐,都是持女性视角的,但也跟许多知识分子作家一样,缺少穷人的视角。

像萧红这样兼具了穷人与女性视角的“复眼〞者,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恐怕是惟一的。

英国作家,女性主义者伍尔芙说:女性的风格是自由的风格。

拿这句话来概括萧红的写作,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萧红的自由的风格,表如今她对社会和人生悲剧的诗性书写上。

同时,她将小说散文化,逶迤叙来,无边地伸展,只需忠实于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通过自由联想连缀起来,而无需依赖虚构的想象。

从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文学活力勃发。

鲁迅曾经为?生死场?作序,赞赏作者的描写的细致、
明丽和新颖。

胡风写了读后记,称作“不是以精细见长的史诗〞。

他认为作者把一种女性的纤细感觉与非女性的雄迈的意境相结合,在女性作家中是独创的。

萧红同聂绀弩谈文学时,曾经这样说过:“有一种小说学,小说有一定的写法,一定要具备某几种东西,一定写得像巴尔扎克或契诃夫的作品那样。

我不相信这一套,有各式各样的作者,有各式各样的小说。

〞她不成认小说有所谓“范式〞或者“顶峰〞,不同意对她的小说的散文化写法的批评意见。

她坚持自己。

五四之后的一代作家中,萧红因袭的负担最小,她的文学资源主要来自新文学传统,这个传统刚刚形成,说不上深沉,但因此也就最少腐朽和保守的东西;它是现代的,开放的,尊重个性与自由的,这就给她的创作提供了更大的创造空间,带上更多的个人天才的特点。

(摘编自林贤治?回首看萧红?) 【相关链接】
①她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形式,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并以独特的超常规语言、自传式叙事方法、散文化构造及诗化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小说文体风促进了现代小说观念的更新。

(徐晓红?论萧红的小说创作?)
②?生死场?是描写东北人民愚昧麻木的,是描写东北大地苦难生活的,是描写整个民族痛苦遭遇的,但更是描写东北人民对自身的拷问的,更是描写东北大地对“生〞的追求的,更是描写整个民族对“自强〞的渴望的。

……阅读萧红的作品可以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这些对于生活在幸福之中的我们如何不断奋进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今天我们再读萧红的意义所在。

(刘勇?今天为什么再读萧红?) 1.以下说法中,不能表达萧红写作“自由的风格〞这一特点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B )
A.萧红的小说有别于传统的叙事形式,是介于小说和散文之间的边缘文体。

B.?生死场?是表现民族苦难的,阅读这样的作品会激发、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

C.萧红的小说大多源于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使得她的小说具有自传小说的特点。

D.萧红认为小说没有一定的范式,认为作家是各式各样的,作品也是各式各样的。

[解析]“?生死场?表现民族苦难〞主要是从萧红作品内容出发,“激发、增强读者的忧患意识〞那么是从受众的角度出发谈阅读萧红作品的感受,这些表述均不符合题干中所说的萧红写作的“自由的风格〞。

2.以下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DE )
A.萧红认为“文学就是跟人类的愚昧作斗争〞,所以她的小说以塑造愚昧的人物形象为主,并予以批判,以到达警醒世人的目的。

B.萧红的文学创作受到当时多种思想的影响,尤其深受左翼政治思想的影响,使她的写作更多地关注底层的穷苦人民。

C.萧红和许多女作家一样,并不以女性视角观察生活并进展创作,因为她们想要尽可能冷静客观地表达,以防止过多融入自己的私人感情。

D.萧红的作品在今天仍有重要的价值,除了超前的文体风格外,主要还在于她作品中所描写的苦难和“自强〞的渴望,会促使今天的人们奋进。

E.萧红之所以在文学史上有其重要地位,自然是因为她左翼作家、女作家的身份,但更是因为她超越了这些身份,最终形成了属于她自己的独特的风格魅力。

[解析]A“她的小说以塑造愚昧的人物形象为主〞没有根据。

B原文只说受到左翼思想的影响,但不能称之为“深受〞,尤其是后来“弃除了意识形态的规训〞。

C萧红是以女性视角观察生活并进展创作的。

3.为什么说萧红是“独一无二的贫民作家〞?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分)
答:__例如:①因为她是唯一兼具穷人视角与女性视角的作家。

②她的创作不像左翼文学作家那样受意识形态的规训,也没有其他作家的文人气。

③她的小说兼具女性的纤细与非女性的雄迈,在女性作家中是独创的。

④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

⑤她是少有的过着贫穷、漂泊生活的作家。

⑥她的文学创作是献给穷人和妇女的。

__
[解析]4分,答出一个要点给1分,给满4分为止。

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此题共3小题,12分)导学号 00774085
“中国动物保护会〞的创办者:吕碧城
吕碧城幼时就喜欢歌咏自然,稍长就注意到动物的苦境而生出对屠杀动物的反感。

她特别欣赏“成汤之开猎网〞、仲尼之远庖厨,“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以及“大夫无故不杀羊〞的古制。

她认为,真正明了不杀生真意的,在佛教。

佛教自西土东渐,带来的最重要的思想就是众生平等和不杀生。

一般俗见,以为吕碧城中年以后受佛教思想影响,又逢世事巨变,才转求佛教净土世界,开场护生弘法。

殊不知,吕碧城主张不杀生主义乃是持守一种正义观,实从同情物类始。

吕碧城虽精研佛学,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佛徒,她不斤斤于求个人的福报。

她所倾心的,是深入地同情物类、以非杀为实现公义根底的佛学。

吕碧城1928年在瑞士,看到英国?泰晤士报?上登载该国“皇家制止虐待家畜会〞(RSPCA)的告示,知道该团体乃是“同情于可怜无告之家畜〞之组织,很感兴趣。

她理解到RSPCA的主旨在于防止人虐待家养动物,目的在于增进动物福祉,而不制止人们食用,于是马上从瑞士“驰牍讨论〞。

她在“致伦敦制止虐待家畜会函〞中,表达了彻底同情动物的立场:“吾人类误于强权即公理之谬说,认牲类为上帝赐予人类之食品。

予认此事为世界文明重大之羞耻。

〞吕碧城之所以有如此彻底的立场,与她受到传统仁恕之道的训育和佛学熏陶有关。

以吕碧城的见识,她当然知道要人类到达完全停顿肉食的程度极其困难,因此她希望在宰杀动物的详细做法上可以尽量减少其痛苦。

既然无法制止屠杀动物,就应该尽量减少动物在被屠宰时的痛苦。

这位彻底怜悯动物境遇的中国女性认为,人类在因病需要手术时,必先施行麻醉,然后可以手术,“兽类同此血肉,同此痛苦与感觉〞,在屠宰前使用麻醉方法使之失去知觉是人道的。

她专门比拟几种方法,认为煤气致晕的方法,先致家畜于无知觉,再行屠宰较为合理。

况且“倘屠场采用此法,较用药为经济。


当吕碧城听说美国芝加哥市已经采用免除痛苦杀牲方法,又立即致函美国芝加哥屠牲公会,询问何种“最新文明法〞能使兽类失其知觉而无痛苦。

她赞同“皇家制止虐待家畜会〞复函中提到的以“弹药包〞枪击到牲类脑中,使其迅速失去知觉之法,“决计为国人〞创立“中国动物保护会〞。

她在“谋创中国动物保护会缘起〞中发出宏愿,“吾生有涯,世变无极,惟以继续之生命,争此最后之文明,庄严净土,未必不现于人间。

虽目睹无期,而精神不死,一息尚存,此志罔替。

〞(?笺注?)此后余生,吕碧城为争取普惠天下达于“无辜兽类〞的仁慈、良知和正义,付出了极大心血。

1933年,吕碧城从瑞士回国,开场积极斡旋成立保护动物协会。

当时,中国社会的文化与精神相貌开放而进步,社会名流与国家机构官员都很支持,照应者众多。

5月,中国保护动物会在上海成立。

1935年10月4日,中国保护动物会在上海举行征求宣传大会,参加者众多,活动安排非常丰富,最重要的是,这一天“停屠一天〞。

吕碧城认为,对待动物的仁慈之心,是开展健全的人性、维持世界和平的重要根底。

在这一点上,吕碧城与弘一法师及丰子恺见解一样。

1929年,丰子恺所绘?护生画集?第一集出版后,吕碧城很喜欢这一鲜明地倡导慈悲万物的新式漫画,很快将之译为英文出版。

在人与动物关系上,吕碧城少偏见而常怀平等之心。

她尝言自己是一名世界主义者,对东、西文化思想中的善和良知,她都可以同情理解。

她为“中国动物保护会〞设立的目的,是要达至天下同善,“虽谋设于中国,而成效期于世界,无畛域之见也。

〞她承续了女性教化的传统,所主张的良知和仁恕之道,在她的护生思想里占有很重的分量。

吕碧城后半生游历欧洲、美国,以记者身份观察西方世界,传播新知。

她所关切的,都在促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

而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在吕碧城看来就是良知和怜悯心的觉悟。

(节选自2017年1月6日光明网,有改动) 4.以下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B )
A.吕碧城保护动物出于天性。

她幼时就喜欢歌咏自然,稍长就注意到动物的苦境而生出对屠杀动物的反感,特别欣赏保护动物的古制。

B.吕碧城主张不杀生主义。

中年以后,她之所以转求佛教净土世界,开场护生弘法,是因为世事巨变中受到佛教众生平等的思想的影响。

C.吕碧城是一位怜悯动物境遇的中国女性。

她主张,我们既然无法制止屠杀动物,就
应该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动物在被屠杀时的痛苦。

D.吕碧城是一位世界主义者。

她同情并理解东西文化思想中的善和良知,她所主张的良知和仁恕之道,在其护生思想中占有重要分量。

[解析]“是因为世事巨变中受到佛教众生平等的思想影响〞理解不当。

5.以下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BC )
A.吕碧城倾心精研的是深入地同情物类、以不杀牲为实现公义根底、不斤斤计较个人福报的佛学,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佛教。

B.吕碧城非常重视解决畜类被宰杀时无痛苦问题,积极推广美国芝加哥市采用的免除痛苦杀牲法,并创立了中国动物保护会。

C.英国皇家制止虐待家畜会的主旨是防止人虐待家养动物,目的在于增进动物福祉,并不制止人们食用,吕碧城赞同这一主旨。

D.吕碧城为争取惠普天下达于“无辜兽类〞的仁慈、良知和正义,付出了极大心血,她从瑞士回国,积极斡旋成立保护动物协会。

E.吕碧城后半生游历欧洲、美国,观察西方世界,传播新知,关切并促进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努力催促良知和怜悯心的觉悟。

[解析]B“积极推广〞夸张其词。

C“吕碧城赞同这一主旨〞理解不当。

6.吕碧城的护生观主要表如今哪些方面?你怎样对待吕碧城的护生观?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分)
答:__例如:第一问,①她认为人与动物是平等的关系,人类不能虐待动物。

②人类停顿食肉极其困难,起码在宰杀动物时要尽量减少其痛苦。

③她认为对待动物的仁慈之心,是开展健全的人性、促进社会文明、维持世界和平的重要根底。

第二问,①吕碧城的护生观具有极大的进步性。

由于人类以灵长自居,对动物滥捕滥杀,致使大量动物在地球上消失。

长此以往,当地球上其他动物灭绝之时,也就是人类自己消亡之时。

早在近百年前,吕碧城就提出了如此先进的观点,无疑是难能可贵的。

②吕碧城的护生观有一定的局限性。

保护动物是应该的,但一概不杀生,不食肉,人类的生活程度怎样进步?人类的生活程度不能进步,怎么能有强健的体魄建立自己的家园?所以说,吕碧城的护生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__ [解析]4分,每问2分。

只要言之有理,就可酌情给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此题共3小题,12分)导学号 00774086
抗战将领刘放吾
刘放吾,湖南贵阳人,生于1898年4月17日。

刘放吾的父亲喜欢读书,经常以?朱子家训?及“曾文正治家之道〞训导他们。

青少年时期的读书、务农和传统的家教,让沉默寡言的刘放吾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生活作风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

“到黄埔军校去〞成为当时年轻人最时尚的口号。

1926年6月,刘放吾从湖南省桂阳蓝嘉结合中学毕业后,深受湘军领袖曾国藩思想的影响,辗转来到
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步兵科学习军事。

三年后,刘放吾毕业,在蒋介石的中央军校教诲队当了学生队排长。

在这里,士兵们操练时用的都是最新的装备,训练的也是新装备体制下的新战术。

但是,毕竟不像在战场上那样有那么多建功立业的时机,士兵们只能认认真真地通过训练磨炼意志。

刘放吾在这样的环境中,默默地、踏踏实实地干了很多年。

后来,蒋介石为了补充国民党军的抗战力量,组建新38师,孙立人任师长,刘放吾分开了教诲队,任38师113团团长。

1942年2月,为了协助驻缅英军抗击日寇对缅甸的进犯,保卫西南大前方的平安,国民党组建中国远征军。

刘放吾率领的113团随38师于4月抵达缅甸,参加曼德勒会战。

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以后,驻缅英军孤傲自大,日军33师团轻易地就将英军第一师全部和第七旅一部包围于宾河南岸的仁安羌东北地区。

英军反复突围,均无功而返。

在这紧急关头,驻缅英军司令向中国远征军发出驰援恳求,师长孙立人立即要求刘放吾迅速驰援解围。

面对数倍于己、装备精良的敌人,刘放吾没有惊慌失措,而是要求全团上下即刻熟悉地形,尽快做好战前的充分准备。

在113团的攻击下,日军苦撑了三天,就仓皇败退了。

事实上,刘放吾当时带去的官兵只有八百多人!就是这八百多中国勇士,在刘放吾的指挥下,不仅击溃了曾经不可一世的日寇两个精锐联队一万余人,而且成功救出了被围的已经绝望的七千名英军。

此举令那些骄傲的盟军都不得不对中国远征军另眼相看,极大地振奋了中国抗日将士的军心。

“仁安羌大捷〞后,刘放吾率领113团奉令掩护英军及杜聿明部队撤退,转战卡萨。

任务完成后,进军野人山原始森林,经历了一个月千辛万苦地翻山越岭,终于在5月30日,在南先庆趁着黑夜,在敌人炮艇的巡逻下,泅水横渡大江,进入印度,归还建制。

在渡江前,刘放吾发出两通电报:一通发到军令部给何应钦,一通发到师部给孙立人。

电报里只有两句话:“刘团今夜渡江,不成功,就成仁。

〞渡江之后,无线电浸水,无法和外界联络,谣传刘团全军覆没,那时刘放吾的妻子正在贵州都匀,闻讯后当场昏厥。

“仁安羌大捷〞是近代以来中国军人在境外第一次打败日寇的战役。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国民党军的历史记载中,甚少提及第113团的战功,更少谈及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第113团团长刘放吾,一切功绩都归到了孙立人及38师的名下。

性情敦厚、淡泊名利的刘放吾,选择了沉默寡言,不在任何人面前谈起自己的“当年勇〞。

在派系严重的国民党军中,刘放吾虽然在1946年被委任为少将高参,但这是一个只能得到一些微薄薪水的闲职,刘放吾的事迹从此被人们逐渐淡忘。

1994年,刘放吾在美国洛杉矶逝世,享年九十五岁。

他的次子刘伟民在整理刘放吾的日记时,看到父亲在记述仁安羌大捷时引用的唐代诗人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刘放吾戎马一生,热血忠诚,而这短短的几句诗中,也透露出他对战争残酷的无奈。

(摘编自?刘放吾:蒙尘半个多世纪的抗战将领?)
7.以下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C )
A.刘放吾喜欢读书,吃苦耐劳,淡泊名利,这些源自他青少年时期的耕读生活和父亲经常用朱熹、曾国藩的治家之道对他的教诲。

B.刘放吾在中央军校教诲队做学生队排长期间,虽然没有多少建功立业的时机,但他却通过训练,磨炼了意志,进步了战术素养。

C.“仁安羌大捷〞中,刘放吾率领的113团歼灭了日寇两个精锐联队,救出被困的七千名英军,极大振奋了中国抗日将士的军心。

D.在国民党军的记载中,刘放吾的功绩归到了孙立人及38师名下,但他并没有主动申辩与争取,后来他的事迹也逐渐被人们淡忘。

[解析]“歼灭〞理解不当,原文是“击溃〞。

8.以下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CE )
A.在进入印度归还建制之前,刘放吾曾发电报表达“不成功,就成仁〞的决心,由于渡江后联络中断,外界以为113团已经全军覆没。

B.刘放吾指挥果断。

面对强大的敌人,刘放吾要求全团上下即刻熟悉地形,尽快做好准备,指挥中国军人获得了“仁安羌大捷〞。

C.刘放吾擅长战胜困难。

他奉命带着113团进军野人山原始森林,翻山越岭,克制重重困难,掩护英军及杜聿明部队撤退。

D.这篇文章在构造上前后照应,前面写刘放吾在仁安羌大捷后曾发“不成功,就成仁〞的电报给何应钦和孙立人,结尾与其照应。

E.结尾写刘放吾在日记中引用?陇西行?中的诗句,既表现了刘放吾“不顾身〞的热血忠诚,也表现出对“闺中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C“他奉命带着113团进军野人山原始森林,翻山越岭,克制重重困难,掩护英军及杜聿明部队撤退〞理解不当。

原文的意思是他“率领113团奉令掩护英军及杜聿明部队撤退〞,“任务完成后,进军野人山原始森林,经历了一个月千辛万苦地翻山越岭〞“在敌人炮艇的巡逻下,泅水横渡大江,进入印度,归还建制〞。

E“也表现出对‘闺中人’的思念之情〞分析不当,应为也表现了对战争残酷的无奈。

9.刘放吾的人格魅力表如今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分)
答:__例如:①淡泊名利的态度。

②踏踏实实的作风。

③卓越的军事才能。

④誓死报国的决心。

⑤对读书的热爱。

__
[解析]4分,答出一个要点给1分。

给满4分为止,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