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生物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某省某某市会昌实验学校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请问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城市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生物圈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B.阳光、空气和水都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C.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即使遭到严重破坏,也能较快恢复
D.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均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3.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A.大树底下好乘凉B.地衣加速了岩石的风化
C.沙漠中仙人掌的叶特化成刺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加疏松
4.下列能正确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A.阳光→草→牛→虎 B.草→兔→鹰
C.蛇→青蛙→昆虫→草D.草→鼠→蛇→鹰→细菌
5.显微镜是生物实验中重要的观察工具,关于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线暗时用平面反光镜
B.观察的材料应薄而透明
C.用餐巾纸擦拭镜头
D.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
6.某同学将显微镜的使用环节与目的相匹配,得到下列四组结果,其中错误的一组是()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的物镜
B.用较大的光圈﹣﹣看到更大的视野
C.移动玻片标本﹣﹣找到要观察的物像
D.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7.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装片时,先后用15×的目镜、10×的物镜与10×的目镜、40×的物镜观察洋葱表皮的同一部位,比较两次看到的结果()
A.都是倒像,视野由亮变暗,细胞数目由少变多
B.都是倒像,视野由亮变暗,细胞数目由多变少
C.都是正像,视野由暗变亮,细胞图象由大变小
D.都是正像,视野由亮变暗,细胞图象由小变大
8.小明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时,在视野中看到有一污点.小明无论是移动目镜,还是移动装片,污点都没有发生移动.由此可以判断污点应该在()
A.反光镜上 B.目镜上C.物镜上D.装片上
9.将写有英文字母P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见的物像应是()
A.p B.q C.b D.d
10.在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下列关于显微镜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观察时必须用手遮住一只眼
B.镜筒下降时,眼睛要看着目镜
C.对光时,要通过目镜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D.物像偏左下方,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11.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汞的含量如右下表所示,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生物种类甲乙丙丁
毒素含量
A.甲→乙→丁→丙B.丁→丙→乙→甲C.丙→甲→乙→丁D.乙→甲→丙→丁
如图表示“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据图回答第12~13小题.
12.按照实验操作过程,将①~④实验步骤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①→②→④→③D.③→④→②→①
13.如图步骤②和④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A.清水、清水B.清水、碘液C.碘液、清水D.碘液、碘液
14.柑橘的果肉酸甜可口,其酸甜的物质主要储存在细胞的()里.
A.细胞核B.液泡 C.细胞膜D.细胞壁
15.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线粒体
④细胞核
⑤叶绿体
⑥液泡
⑦细胞质.
A.②③④⑦ B.①②③④ C.②③⑥⑦ D.②③④⑤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15分)
16.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关系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共有条食物链,在此食物网中,青蛙和蜘蛛之间的关系是.
(2)作为完整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请你仔细想想,上图还有什么部分没有体现?.
(3)若该生态系统受到DDT的污染,则的体内DDT含量最高.
(4)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
(5)该草原生态系统中,在没有人类干扰的情况下,蛇和食虫鸟的数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这是通过生态系统的来实现的.
17.使用显微镜时,要把视野中的物像“P”从上图所示状态转化为下图所示状态,要经过哪些操作?
①将玻片往移动
②转动转换器,换用
③调节遮光器,换用
④调节焦螺旋.
18.如图是细胞模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图中乙细胞最外层①是.
(2)②是,控制物质的进出,③是,其中储存着遗传信息.
(3)图中甲细胞没有结构⑥,你认为该结构最可能是.
(4)甲、乙细胞中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某某省某某市会昌实验学校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请问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城市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生物圈
【考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据此答题.【解答】解: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因此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可见D是正确的.
故选:D
【点评】明确一点:生物圈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B.阳光、空气和水都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C.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即使遭到严重破坏,也能较快恢复
D.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均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一定地域内,生物和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X围大小不一,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不管生态系统的X围如何,每个生态系统都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而且各组成成分之间紧密联系,彼此作用,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解答】解:A、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构成链条.它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故生物之间是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A错误;
B、生态系统都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而且各组成成分之间紧密联系,彼此作用,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B错误;
C、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即使遭到严重破坏,也能较快恢复,C正确;
D、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均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D错误.
故选:C.
【点评】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是关键.
3.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A.大树底下好乘凉B.地衣加速了岩石的风化
C.沙漠中仙人掌的叶特化成刺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加疏松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如何适应环境的方面来切入.【解答】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A、大树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大树还能遮挡阳光,降低温度;此外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空气清新宜人.因此树荫下,空气湿润、凉爽、清新宜人.故“大树底下好乘凉”,是生物大树对环境的影响.故不符合题意;
B、地衣是真菌和某些单细胞藻类形成的相互依存的共生体.真菌和藻类是生物,地衣加速了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地球土壤层的形成,为动植物在陆地上定居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表明生物影响改变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C、沙漠地区干旱缺水,仙人掌的叶特化成刺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散失,是对沙漠干旱环境的适应.故符合题意;
D、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使土壤疏松,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4.下列能正确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A.阳光→草→牛→虎 B.草→兔→鹰
C.蛇→青蛙→昆虫→草D.草→鼠→蛇→鹰→细菌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解答】解:A、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起始点是生产者,A错误;
B、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草类与消费者兔、鹰它们之间的关系,B正确;
C、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并且把箭头的方向弄反了,C错误;
D、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生产者,并且细菌是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食物链的组成.
5.显微镜是生物实验中重要的观察工具,关于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线暗时用平面反光镜
B.观察的材料应薄而透明
C.用餐巾纸擦拭镜头
D.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使用显微镜在对光时的正确步骤: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然后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用手指转动遮光器(或片状光圈),使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向目镜内注视,同时转动反光镜,使其朝向光源,使视野内亮度均匀合适.
【解答】解:A、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A错误;
B、显微镜是借助反光镜反射来的光线观察物体的,所以所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这样光线可到达眼睛以便观察,B正确;
C、我们应该用专门的擦镜纸来擦拭显微镜,C错误;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X围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细胞体积就越大;反之,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X围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细胞体积就越小,D错误.故选:B.
【点评】有关显微镜使用方面的题都很重要.要想做好此类题目,一定要多动手,多思考,熟能生巧.
6.某同学将显微镜的使用环节与目的相匹配,得到下列四组结果,其中错误的一组是()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的物镜
B.用较大的光圈﹣﹣看到更大的视野
C.移动玻片标本﹣﹣找到要观察的物像
D.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③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
【解答】解:A、物镜固定在转换器上,因此转动转换器一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A选项正确;
B、光圈控制通过光线的多少,因此调节光圈可以调节控制光线进入镜筒,B选项错误;
C、移动玻片标本﹣﹣找到要观察的物像,C选项正确;
D、调节细准焦螺旋能使焦距更精确,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故D选项正确.
故选:B.
【点评】有关显微镜使用方面的题都很重要.要想做好此类题目,一定要多动手,多思考,熟能生巧.
7.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装片时,先后用15×的目镜、10×的物镜与10×的目镜、40×的物镜观察洋葱表皮的同一部位,比较两次看到的结果()
A.都是倒像,视野由亮变暗,细胞数目由少变多
B.都是倒像,视野由亮变暗,细胞数目由多变少
C.都是正像,视野由暗变亮,细胞图象由大变小
D.都是正像,视野由亮变暗,细胞图象由小变大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显微镜成的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并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X围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少;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X 围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多.并且低倍镜的视野亮,高倍镜的视野暗.
【解答】解:先后用15×的目镜和10×的物镜与10×的目镜和40×的物镜观察洋葱表皮的同一部位,是先用放大倍数小的显微镜,再换放大倍数大的显微镜,所以视野由亮变暗,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应有多变少,而显微镜成像特点又是成倒像.
故选:B.
【点评】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观察到的X围的关系容易搞混,所以一定要理解并牢记.
8.小明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时,在视野中看到有一污点.小明无论是移动目镜,还是移动装片,污点都没有发生移动.由此可以判断污点应该在()
A.反光镜上 B.目镜上C.物镜上D.装片上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显微镜视野中污点位置的判断.解答时可以从污点可能出现的位置分析解答.
【解答】解: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即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黑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黑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转动目镜和移动装片,视野中的污点都没有移动,表明污点在物镜上.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
9.将写有英文字母P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见的物像应是()
A.p B.q C.b D.d
【考点】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
【分析】(1)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
(2)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字母写到一X小纸上,然后把这X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
【解答】解:在一X小纸上写好一个“p”字旋转180度后看到的是“d”.所以将写有英文字母P 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见的物象应是“d”.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成倒立的像,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
10.在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下列关于显微镜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观察时必须用手遮住一只眼
B.镜筒下降时,眼睛要看着目镜
C.对光时,要通过目镜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D.物像偏左下方,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1)观察时两眼都咽睁开,用左眼观察,右眼记录;
(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看着物镜;
(3)对光时,要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
(4)显微镜成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
【解答】解:A、观察时用左眼观察,右眼记录,A错误;
B、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为避免压破标本,眼睛要看着物镜,B错误;
C、在对光时,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说明光线能够通过,对光成功,C正确;
D、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所以如果要观察的细胞位于视野的左下方,可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D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是解题的关键.
11.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汞的含量如右下表所示,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生物种类甲乙丙丁
毒素含量
A.甲→乙→丁→丙B.丁→丙→乙→甲C.丙→甲→乙→丁D.乙→甲→丙→丁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专题】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
【分析】(1)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逐级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营养级别越低,有害物质含量越少.
表格中几种生物体内汞的含量由少到多依次是甲0.03、乙0.12、丁11.26、丙26.7.因此,食物链中正确的是“甲→乙→丁→丙”.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以及生物富集的特点.
如图表示“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据图回答第12~13小题.
12.按照实验操作过程,将①~④实验步骤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①→②→④→③D.③→④→②→①
【考点】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
【专题】常规题型;热点问题;归纳推理.
【分析】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
【解答】解: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
“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所以图中操作正确是顺序是:④滴加液体(清水),③放置表皮,①盖盖玻片,②染色.
故选:B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制作洋葱鳞片叶细胞临时装片操作步骤,正确使用显微镜.
13.如图步骤②和④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A.清水、清水B.清水、碘液C.碘液、清水D.碘液、碘液
【考点】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
【专题】常规题型;热点问题;归纳推理.
【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解答】解:图②所滴液体为碘液它可把细胞核染成深色,便于观察.④是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若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以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故选:C
【点评】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其结构,多以识图题或是综合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
14.柑橘的果肉酸甜可口,其酸甜的物质主要储存在细胞的()里.
A.细胞核B.液泡 C.细胞膜D.细胞壁
【考点】细胞中的物质.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不同的结构功能不同,据此解答.
【解答】解:A、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生命活动控制中心,A错误;
B、液泡内有水、糖类等酸、甜、苦、辣、咸味的物质就在液泡中;柑橘果肉酸甜可口的物质主要在细胞的液泡中,B正确;
C、细胞膜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C错误;
D、细胞壁有支撑细胞结构形态和保护细胞;D错误.
故选:B.
【点评】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5.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线粒体
④细胞核
⑤叶绿体
⑥液泡
⑦细胞质.
A.②③④⑦ B.①②③④ C.②③⑥⑦ D.②③④⑤
【考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专题】归纳推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专题.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以及洋葱表皮细胞与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区别.解此题运用比较法,通过比较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确定它们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解答】解: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较,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的基本结构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洋葱表皮细胞还具有细胞壁、液泡等结构.
故选:A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植物细胞绿色的部分含有叶绿体,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没有叶绿体.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15分)
16.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关系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共有 6 条食物链,在此食物网中,青蛙和蜘蛛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2)作为完整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请你仔细想想,上图还有什么部分没有体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若该生态系统受到DDT的污染,则猫头鹰的体内DDT含量最高.
(4)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光.
(5)该草原生态系统中,在没有人类干扰的情况下,蛇和食虫鸟的数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这是通过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来实现的.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
【专题】结构示意图;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
【分析】(1)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每一个营养级大约减少20%,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80%.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4)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并逐级递减;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和排出,随着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积累.
【解答】解:(1)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该图中共有6条食物链:分别是草→食草昆虫→吃虫的鸟→猫头鹰、草→食草昆虫→蜘蛛→吃虫的鸟→猫头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