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强国的模式与对策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信自身文化的价值和优势,深入挖掘和传承本国文化的精髓和 特色,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完善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 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保护和传承。
建立保护体系
建立完善的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体系,包括普 查、登记、评估、传承 等环节,确保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永久保存。
01
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完善文化管理体制,确保文化强国
建设的正确方向。
推进依法治国
02
加强文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加大文化领域法治化建设力
度,保障文化权益。
强化政策支持
03
制定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政策,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激
发文化创新活力。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1 2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加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 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 的基本文化需求。
建设人才梯队
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培养文化 创意人才,形成人才梯队,为文化强国的建设提供源源 不断的人才支持。
05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 案例分析
北京奥运会: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典范
北京奥运会是全球性的文化交流盛会,通过奥运会的举办,中国向世界展示了悠 久的文化传统和现代发展成就。
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总结词
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所在,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使命。
详细描述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求,积极推动文化产业转型 升级,提升我国文化的全球竞争力。同时,要充分发挥文化的社会功能,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 、 、 , 等 靠 要” 导致工作越来越被动 , 最终名存实亡 。 () 2 管理上的问题 。从管理看 , 政企不分 , 出多 门, 自为 政 各 1 化 产 业发 展 取 得 的 成 就 。 . 文 政, 统一的产业 政策难 以形成。 过多的政府 干预只会挫伤经营主 虽然在上个 世纪 7 、O十年 代中国 的文化产 业有所发展 , 08 多头管理 、 条块分 割 , 文化产业难 以形 使 但 真 正 得 到 重 视 、 到 快 速 发 展 是 在 2 世 纪 。 而且 一 些 重 要 的 体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得 1 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 文化 政 策 法 规 也 是 在 新 世 纪 颁 布 的 。2 0 0 0年 , 中 共 十 五 届 五 成规模 , 在 () 3 从业者方面 的问题 。从从业者看 , 还没有形成一 支素质 中全会上 , 第一 次在 中央正式 文件 中使用 了“ 化产业 ” 文 这一概 相对 稳定 , 热心于文化产业开发建设 的有识 、 有志 、 有力之 念 , 有 重 要 的 意 义 。 以 后 的重 要 会 议 内容 中政 府都 会 提 到 文 较高 , 具 在 化产业 , 并把它上升为一种 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 下 , 中国的 士组成 的基本从业者队伍 。 () 4 市场体 系方面 的问题 。从市场体系看 , 文化产业 的基础 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 的发展 , 取得 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 就各个地 区来说 。中国历史悠久 , 地大物博 ,6个 民族 是市场 ,我 国的文化市场 目前还存在很 多问题 ,如 文化产品市 5 文化服 务市场不够发达 , 文化资金 市场 、 文化设施 市场 、 文化 共同创造 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 。 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 、 场 、 但
C N SN A GAG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与解决方案

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与解决方案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创意和文化产品为主导,以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为核心的产业融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
然而,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寻找解决方案。
一、文化产业发展问题1.缺乏创新意识在文化产业中,不少从业者缺乏创新意识,过度依赖传统模式和经验。
这使得文化产品和服务缺乏新颖性和创意性,无法吸引更多消费者,也无法与国际市场竞争。
2.品质和水平不高部分文化产业企业在产品研发和制作上投入不足,导致文化产品品质和水平不高,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影响了文化产业的整体形象和发展。
3.资金和人才匮乏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资金和人才匮乏的问题。
由于文化产业本身具有创新、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等特点,使得很多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也难以吸引到高素质的人才,这对文化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4.产业规模不大文化产业初创阶段的企业规模普遍不大,缺乏竞争力。
产业规模不大不仅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潜力,也限制了产业整体的发展。
5.缺乏国际化发展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缺乏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和发展意识,使得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难以推广,限制了文化产业的国际化程度。
二、文化产业发展解决方案1.提升创新意识和创意能力文化产业企业必须提升创意能力,鼓励从业者大胆创新,不断尝试新的创意和新的模式,培养创新的思维和意识,从而创造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2.提高产品品质与水平文化产业企业需要加大对产品研发和生产投入,提高文化产品的品质和水平,创造出更有吸引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3.加大资金支持和人才引进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文化产业,同时引导高素质的人才向文化产业转移,提升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4.加强产业整合,提升规模效益文化产业企业要加强内部整合,通过规模效益提升竟争力。
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路径与方法

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路径与方法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第一节:引言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战略优势。
文化产业强国的模式与对策 陈少峰

文化产业强国的模式与对策陈少峰一PPT二演讲陈少峰:文化产业强国的模式与对策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我跟大家交流的题目是文化产业强国的模式与对策。
我们中央在刚刚不久前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下,在给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做十二五规划建议当中,提出来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那意味着在未来两个五年规划中,一个规划是我们要成为文化产业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第二个五年,我希望中国文化产业能够进入世界强国的地位。
我主要是从文化产业强国它所需要的一些做法来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在最近公布的一个数据当中,在普华永道国际会计公司公布的数据中,美国占全球文化产业市场份额33.1%,中国排在日本和英国之后,现在排在世界第五,十年之后,我希望中国能够排在跟经济规模差不多的位置。
我们要成为文化产业的强国,我想提出来一些具体的目标和一些对策。
我们的目标是综合的目标,中国目标包括几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我们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应该占到国家GDP比重的8%左右。
当然这个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大概到五年之后,我们大概达到5.5%左右。
然后在十年之后,我们大概占到8%左右。
当然我要事先说一下,8%左右的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各个地区不是平衡的,有的地方做的好,有的地方做的次一些。
我个人希望像北京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应该占到GDP的大概20%左右,这样符合我们北京的城市定位。
第二个目标,中国文化产业,我们叫文化制造业的比重远远高于内容和传媒产业。
我希望在10年之后,我们体现国民价值的产业和媒体收入占到全行业产值的60%左右。
换句话说,文化产业成为内容产业和媒体产业。
第三个方面,我们文化产业的内容产业方面,能够具有高中低这样一种产品结构,就是说我们最少有优秀的产品在全世界获得认可的这样一种产品结构。
第四,我们文化产业发展不仅仅是自身发展,它能够带动制造业的提升。
我们知道制造业的提升当中,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生产性服务里面的,包括设计和创业等等很重要的部分。
当前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当前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杨全玉(互助县文化馆青海互助 810500)摘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产业的进步,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产业工作者要针对具体实际,切实发现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具体的解决对策,以更好的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本文结合工作实际,简要分析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式。
关键字:文化产业发展问题解决方式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文化产业起步时间晚、发展起点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文化产业尽管跟随社会经济不断飞速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确实存在和产生了一些问题。
作为文化产业工作者,必须善于发现问题,正确看待问题,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从当前来看,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产业缺乏文化支撑文化产业的核心就是文化,或者可以具体为社会的主流文化价值观。
所谓文化产业,就是要真正的以文化作为支撑的产业。
但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产业”缺乏“文化”支撑,“文化”和“产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很多产业只是罩着所谓文化的外壳,行使与文化无关的商业行为,不仅不注重挖掘文化深层次的内涵,还充斥着低俗庸俗、毫无营养甚至毒害人们思想的内容,这样与社会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相反的所谓文化产业比比皆是:从“雷人”的影视剧,到不堪入目的喜丧演出;从打色情、低俗擦边球的网页广告,到充斥血腥暴力的电脑游戏。
这些现象反映了目前文化产业存在严重的问题,对文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危害显而易见。
2.文化产业存在盲目投资、缺乏创新的现象要想实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当前,我国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予了资金和政策的大力支持,从中央到地方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措施鼓励其发展,但是由于投资渠道过窄,文化产业市场不成熟及监督缺位,还有行业准入不规范等原因,文化产业投资明显偏离了理性的投资范围,大量投资方式极不合理。
建 设 文 化 强 国 发 展 文 化 产 业

(二)《决定》指出了全面贯彻 “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坚持改革开放, 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 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不 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开 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 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切实维护国家 文化安全。 文化安全。
(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着力提升文化产品服务的内涵和质量
(二)着眼做大做优做强, 培育一批有实力的文化产业发展主体
(三)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 增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后劲
新兴 文化业态 科技 创新 高新 技术
(四)着力培育和开拓市场, 打开文化产业发展的广阔发展空间
(五)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 不断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决定》指出了全面贯彻 “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 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遵循文化 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发展规律, 要求,加强文化法制建设, 要求,加强文化法制建设,一手抓繁荣 一手抓管理, 、一手抓管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 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 目标与方针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 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 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 部分。 部分。
(一)《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 目标与方针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 实践、推动工作, 实践、推动工作,确保文化改革发展沿 着正确道路前进。 着正确道路前进。
围绕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进行讨论

围绕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进行讨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引言:当前,中国正处于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
文化的力量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撑,中国文化自信成为国家文化强国建设的核心理念。
文化自信是指对本民族文化独特魅力的自信心态,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与包容,以及对自身文化创造能力的自信。
本文将围绕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主题展开探讨。
一、文化自信的意义和必要性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气质,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国际上展示自己软实力和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手段。
文化自信既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实力,它能够进一步巩固国家的独立性、安全性和发展性。
文化自信对于建设文化强国至关重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展示国家文化魅力。
文化自信是对本民族文化独特魅力的自信,通过展示国家文化的独特性和魅力,吸引外国人了解和认同中国文化,提升国家形象和声誉。
2. 增强民族凝聚力。
文化自信能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激发社会成员的爱国热情和文化自豪感,形成全社会努力为民族复兴奋斗的强大合力。
3.扩大国家影响力。
文化自信能够提升国家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通过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使中国在国际上更有话语权,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
4.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业。
文化自信能够对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实现文化强国和经济强国的双重目标。
二、发展文化自信的路径和策略1.持续加强文化传承与创新。
加强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工作,使之与时俱进,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
同时,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创新活动,推动培育和发展新时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符号和文化产品。
2.推动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加强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强化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同时,推动文化消费的升级和拓展,培养人民群众对优秀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3.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与对策分析

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与对策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分析国内外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国内文化产业发展模式1. 政府主导模式在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政府主导的。
政府通过出台政策法规、开展大型文化活动等手段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例如,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文化创意企业的扶持等政策措施都是政府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体现。
2. 技术驱动模式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的发展,新兴技术在文化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例如,数字化技术使得文化作品的传播更加便捷,虚拟现实技术将文化体验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3. 融合创新模式在国内,许多文化产业企业开始借鉴其他行业的模式,积极进行融合创新。
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旅游、文化与体育等领域的融合模式正在逐渐形成。
这种模式的发展,不仅能够丰富文化产业的产品形式,也能够改善文化产业的盈利模式。
二、国内文化产业发展对策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在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为文化产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以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2. 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培养创新人才是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加强对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健全的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不断提高整个产业链的创新能力。
3.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国内文化产业与国际市场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提升国内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
政府应积极引进国外文化产业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扩大国内文化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三、国外文化产业发展模式1. 市场驱动模式在许多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市场的力量。
政府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干预相对较少,主要起到监管和管理的作用。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文化企业提供了更大的自主权和竞争机会。
世界发达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措施与经验

世界发达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措施与经验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冷战结束后,美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确立了世界文化产业大国的地位。
从规模上看,1998年其文化产业产值就已超过了航天航空业,位居军事工业之后,是美国第二大产业。
2001年,美国文化产业产值达1万亿美元,相当于我国1999年的GDP总量。
美国拥有全球“文化巨无霸企业”的50%以上,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文化产品出口居世界第一位。
(1)自由发展。
美国倡导自由主义理念,这也成为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调。
美国政府不设文化部,政府也没有文化政策。
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支持体现在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与严格的法律保障。
美国政府更注重的是文化产业发展是否合乎法律规范,凡是违法的依法给予取缔,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更是严惩不贷。
当然,美国这个法治国家对文化也有道德的监督,比如电影的分级制和MTV的监察制等。
(2)包容态度。
美国是一个民族大熔炉,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化共同熔铸着美国多元的“文化共同体”。
在美国文化发展中,无论是来自非洲的美国后裔,还是来自拉美和亚洲的移民,都功不可没。
如后来成为世界音乐主流的摇滚乐,就以黑人的节奏布鲁斯音乐为其最初的源头之一。
在美国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世界各种文化文明的顶级代表物都有其展示的空间。
在美国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都可以看出对外来优秀文化汲取的痕迹。
(3)投资主体多元化。
美国的文化艺术团体得到的主要社会资助来自于公司、基金会和个人的捐助等,其数额远远高于各级政府的资助。
在商业机构的运作机制方面,美国文化产业依赖于跨国公司的投资,而这些跨国公司的大部分又都不以美国为主体。
在好莱坞最具实力的电影制片厂之中,哥伦比亚三星是日本的Sony公司控股,福克斯则是澳大利亚的新闻集团控股。
在流行音乐产业部门更是如此,在美国市场上获取利润的是日本的Sony、荷兰的Polygram、德国的BMG、英国的Thorn -EMI公司等。
这些跨国公司由外国商人掌控,却又受美国文化的支配,美国仍是最大的收益者。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随着我国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文化产业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尽管这一行业在过去几年内蓬勃发展,但它也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将分析我国文化产业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
问题一:品质不高目前,我国文化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大,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的文化产品包装和设计不够新颖简约。
加上我国文化产业的价值链较短,科技含量也不高,很难制造出真正优秀的文化产品。
对策一:提高文化产品品质要提高文化产品的品质,关键是要打破传统思维模式,注重原创和设计,鼓励创新。
同时,应在制造文化产品时加大科技研究投入,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问题二:版权保护不足尽管我国出台了大量关于版权的法规,但侵权现象仍然很普遍。
一方面,我国的取证和打假手段相对薄弱,另一方面,一些制作商对版权问题视而不见,对产品的研发和创作保护不力。
对策二:完善版权保护体系为了保护文化产业的发展,政府和企业需要提高对版权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除了加强版权法规的执行力度,还应注重加强版权申请和维护的宣传,提高人们的版权意识和知识产权意识。
问题三:缺少核心竞争力尽管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文化产业的出口大国,但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仍然不高。
主要原因是我国文化产业缺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
对策三:加强文化产业核心技术的创新为了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大力推进文化产业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同时,鼓励文化企业和高校开展合作研发,加强行业和学术界的交流和合作,不断培养和壮大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不少挑战和机遇。
只要大力推进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助力中国文化的崛起。
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一直不断攀升,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
要使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就必须努力提高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深入讨论了如何依照十八大把我国推进为文化强国的总体要求,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知识产权为保障,以数字与网络技术等为工具与媒介,创新性地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关键词】文化产业效率发展对策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和互联网产业迅速崛起,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日新月异,其影响和改变经济与社会的风潮席卷全球,尤其为世界各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而广阔的空间。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交往的全方位深化,文化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也一直在不断攀升,近几年更是出现了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好势头。
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8400亿元,比2008年增长10%,占同期GDP比重的2.5%左右。
中央对形势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2010年10月,中央的“十二五规划建议”首次将文化产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这种重大政策性动向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必将引发新一轮观念的变革,并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
依照十八大把我国推进为文化强国的总体要求,我们要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数字与网络技术等为工具与媒介,努力提升我国文化产业效率,创新性地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我们不仅要改造提升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工艺美术等传统产业,还要高度重视和加快发展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数字文化服务等极具活力和潜力的新兴产业,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以下是笔者在几个方面做出的分析,提出推进文化产业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对提升文化产业效率有所帮助。
一、促进产业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创新文化产业发展范式是促进文化产业创新的基础与指南。
建设文化强国保证措施

建设文化强国保证措施近年来,我国逐渐崛起为世界知名的大国,而建设文化强国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目标。
建设文化强国的保证措施至关重要,它不仅涉及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关系到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民族精神面貌的塑造。
本文将就建设文化强国的保证措施展开详细阐述,为推动我国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加强文化创新能力文化创新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基础和动力,只有通过创新才能提高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我们应该着力培养和吸引一批具备创新能力的文化人才,建立良好的创新机制和体制,推动文化领域的科技进步和创意发展。
此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创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也是保证文化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加强文化产业的引导和支持文化产业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支撑,必须加强对文化产业的引导和支持。
首先,应该加大投资力度,提高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和艺术品的质量。
其次,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培育国际知名品牌和企业。
此外,还要加强对文化企业的监管和扶持,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是民族的记忆和精神财富,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
我们应该加强文化遗产的调查和登记工作,完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文物修复和保护的投入。
同时,建立健全的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加强对各类文化传统的研究和传授,培养一批具备传统文化继承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四、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和教育文化人才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核心力量,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文化人才的培养和教育。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采取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培养出一批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文化人才。
同时,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殊领域的培养,提高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培养具备全面素养的文化人才。
五、加强文化软实力的塑造和传播文化软实力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标志,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节庆,让国内外人士了解和体验中国文化,增强其对中国的认同感和好奇心。
文化产业化的对策与思考

中 国 香 0.3 港 日本 4.4
3.9 1.5
2.4 2.9 1.1
27.9 20.6
22.0 23.7 22.2 19.0
25.9 17.1
21.5 22.6 19.5
66.4 77.8
75.3 72.4 76.3 25.2
69.0 80.9
76.5 74.1 78.7
美国
加拿大 法国 英国 印度
卓别林:《摩登时代》1936年
(二)文化产业化等同于文化商业 化
1、傍文化、谋私利 (1)不顾资源及消费条件,轻率上马缺乏 文化含量的‚文化产业园‛。 (2)热衷举办这个节那个节,又多以‚文 化搭台,经济唱戏‛为名。 (3)争抢古人名人资源,以弘扬历史文化 为名,热炒名人故里,名人墓地。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资料来源: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
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横向比较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国 家 和 第一产业 地区 2005 2009 2005 2009 2005 2009 中国 44.8 38.1 0.2 23.8 15.1 27.8 12.4 31.3 84.7 34.1 87.4
↗ ↗
深化文化 体制改革
↘ ↘
供需矛盾
(矛盾的产生 与解决)
↖ ↖ ↙ ↙
解放和发展文 化生产力
推进社 会主义 文化建 设
当前的文化建设 人民群众的精神文 化需求
供需矛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 基础、体制环境和社会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文 化建设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远远不能满足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
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

全球化冲击
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大量 涌入,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冲 击,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持 文化自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
文化创新能力不足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创 新能力不足的问题,缺乏具有 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和产品 。
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不平 衡
一些地区在文化资源开发过程 中存在过度商业化、破坏性开 发等问题,需要加强文化资源 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文化创新力
文化强国具备强大的文化创新力,能够在继承传统文化的 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和市场需求,创造出具有国际影响 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
文化传播力
文化强国具备强大的文化传播力,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和平 台向国内外传播本国的优秀文化和价值观念,增强国际影 响力和话语权。
文化强国的价值
促进经济发展
文化强国能够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国家经济 增长提供新的动力和支撑。
成功经验的总结与借鉴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文化强国通常注重保护和传承本国的文化遗产,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传统艺术形式的扶持 力度,鼓励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
推动国际文化交流
文化强国通常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通过 举办国际艺术节、展览等形式展示本国文化特色 ,吸引外国游客和艺术家前来交流和学习。
文化能够激发民族创造力,推动 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
和国际竞争力。
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对于维护国家 文化安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具
有重要意义。
建设文化强国对民族复兴的意义
建设文化强国是实现民族复兴 的重要支撑和保障,能够为经 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 化支持。
建设文化强国有助于提升国家 形象和国际影响力,增强民族 自豪感和自信心。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文化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关键领域。
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壮大和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随之而来的也是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比如缺乏高质量原创作品、薄弱的版权保护体系、产业结构不合理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国际市场竞争的挑战,需要更好地拓展国际合作与市场拓展,提高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更多地借助国际合作和市场拓展来提升自身实力和影响力。
只有不断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促进产业整合与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拓展国际合作与市场拓展,我国文化产业才能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字数:215】1.2 问题意识我国文化产业在过去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亟待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平衡和不充分性。
一些传统文化产业仍然处于落后状态,与现代化的市场需求和国际标准有较大差距。
一些新兴文化产业虽然有所涌现,但面临着市场不成熟、人才短缺、资金匮乏等问题。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外部竞争的压力。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文化产业的竞争愈发激烈,我国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待提升。
受到国外文化产品的冲击,国内一些文化产业面临着市场份额不断被侵蚀的局面。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并不少见。
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很难完全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推动我国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 正文2.1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文化产业在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将文化资源大国打造成文化产业强国

将⽂化资源⼤国打造成⽂化产业强国将⽂化资源⼤国打造成⽂化产业强国——关于我国⽂化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考在后国际⾦融危机时期,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附加值⾼等特点的⽂化产业不仅是我国的经济增长点,更是经济发展⽅式转变的突破⼝。
当前我国⽂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是:⼀、⽂化资源丰富但开发不⾜。
⾯对⼈民群众⽇益增长的精神⽂化需求,我国巨⼤的⽂化资源并未有效转化为⽂化产品和服务,出现⽂化供给结构性短缺。
⼆、⽂化产业集中度低,⽂化企业缺少核⼼竞争⼒。
⽂化产业布局分散、不平衡,⽂化企业普遍“软⼩散滥”,缺少龙头企业带动和产业链条的良性运作。
三、⽂化贸易逆差⼤,⽂化产业“⾛出去”魄⼒不够。
虽然近年来,我国⽂化产业有所发展,但是和⽂化产业强国相⽐,我国⽂化产业依旧存在较⼤差距。
造成这些现状的的主要原因有:⼀、⽂化机制体制改⾰滞后阻碍⽂化产业的市场发展潜⼒。
现⾏的⽂化管理体制⼤部分还是政府主办和垄断性质,在市场环境中经常出现“越位”、“缺位”和“错位”弊端,容易抑制⽂化单位的创新能⼒,滋⽣消极怠慢情绪,对市场缺乏敏感度,缺失市场竞争⼒。
⼆、财政投⼊不⾜。
由于我国⽂化产业起步晚,⽂化产业天⽣底⼦薄、基础条件差,⽽财政投⼊的增长和⽂化发展的需求之间仍有不⼩的差距,⽂化产业发展步履维艰。
三、⽂化产业⽅⾯的复合型⼈才缺失。
⽂化产业需要创新、需要管理、需要技术开发,需要市场营销,既懂⽂化⼜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才成为短缺⼈才资源。
四、⽂化政策和法规体系不健全。
虽然近年来,国家出台了⼀系列扶持和促进⽂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随着⽹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保护、著作权保护等⼀系列⽂化权益的保护仍有待进⼀步完善。
⽂化产业要⾛出国门,⾛向世界,需要我国将⾃⾝的⽂化资源优势打造成⽂化产业强势。
⼀、⽂化体制改⾰。
如今,我国的改⾰已经进⼊深⽔区,应更加稳健地推进⽂化事业单位转企制改⾰。
经营性⽂化事业单位转企,实现企业化经营,⾯向⽂化产品⽣产者和消费者,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以市场规律刺激⽣产动⼒和创新能⼒;降低⽂化产业的市场准⼊门槛,营造开放市场环境,打破地⽅保护和地⽅壁垒,进⾏公平竞争;政府转变职能,从微观管理向宏观规划转变,营造良好⽂化产业发展环境。
数字化时代下的文化产业发展

数字化时代下的文化产业发展一、数字化时代下文化产业的定义与发展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文化产业深受影响,数字化文化产业已成为文化产业中发展最迅速、潜力最大的分支之一。
鉴于此,数字化时代下的文化产业发展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数字化时代下的文化产业是指利用信息化技术,处理和传输信息、数字娱乐媒介以及其他数字资产所产生的商业活动和相关产业。
数字化时代下文化产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全球化数字化时代下,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全球化的特点,国家边界不再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除此之外,文化产品的传播和交流也变得更加容易。
2、信息化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文化产业得到空前的发展机遇。
3、创新化数字化时代下文化产业发展创新性更强,新的文化形式以及文化产品不断涌现出来,不断产生新的市场需求。
二、数字化时代文化产业的影响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深刻改变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式和模式。
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数字化时代下文化产业的重要影响有以下几点:1、人们观念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随着数字化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逐渐从传统的购物方式转向通过数字平台购买文化产品,数字教育也逐渐成为了主流。
2、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文化产业的产业链也在数字化的推动下日渐完善。
3、文化产品跨界融合数字化时代下,大量的文化产品进行了跨界融合,可以说文化领域的跨界合作和融合似乎已成为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数字化时代下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数字化时代下的文化产业由于受到了数字化技术的极大促进,因此数字化时代下文化产业的相关职业已成为了新兴职业。
文化创意、文化艺术和文化传媒行业大幅度发展,涌现出了一批才华横溢的文化产业人才,使得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创意水平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
数字化时代下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字化技术与文化产业融合数字化技术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数字技术也让文化产品和文化内容变得更加多元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产业强国的模式与对策陈少峰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我跟大家交流的题目是文化产业强国的模式与对策。
我们中央在刚刚不久前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在给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做十二五规划建议当中,提出来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那意味着在未来两个五年规划中,一个规划是我们要成为文化产业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第二个五年,我希望中国文化产业能够进入世界强国的地位。
我主要是从文化产业强国它所需要的一些做法来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在最近公布的一个数据当中,在普华永道国际会计公司公布的数据中,美国占全球文化产业市场份额33.1%,中国排在日本和英国之后,现在排在世界第五,十年之后,我希望中国能够排在跟经济规模差不多的位置。
我们要成为文化产业的强国,我想提出来一些具体的目标和一些对策。
一、一个综合目标我们的目标是综合的目标,中国目标包括几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我们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应该占到国家GDP比重的8%左右。
当然这个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大概到五年之后,我们大概达到5.5%左右。
然后在十年之后,我们大概占到8%左右。
当然我要事先说一下,8%左右的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各个地区不是平衡的,有的地方做的好,有的地方做的次一些。
我个人希望像北京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应该占到GDP的大概20%左右,这样符合我们北京的城市定位。
第二个目标,中国文化产业,我们叫文化制造业的比重远远高于内容和传媒产业。
我希望在10年之后,我们体现国民价值的产业和媒体收入占到全行业产值的60%左右。
换句话说,文化产业成为内容产业和媒体产业。
第三个方面,我们文化产业的内容产业方面,能够具有高中低这样一种产品结构,就是说我们最少有优秀的产品在全世界获得认可的这样一种产品结构。
第四,我们文化产业发展不仅仅是自身发展,它能够带动制造业的提升。
我们知道制造业的提升当中,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生产性服务里面的,包括设计和创业等等很重要的部分。
一个典型的例子,像美国的苹果公司,它说生产的不管是iphone,还是ipad等等,它都能够带动制造业的提升。
另外,我们国际市场的收入占到三分之一的有若干品牌,包含着比如是我们一些赛事,或者是一些明星的品牌。
我们现在中国在文化制造业上是国际出口的顺差国,但是我们版权和品牌收入方面还是贸易逆差,十年之后,我们的内容版权和品牌收入应该实现贸易顺差这样一个目标。
我们文化企业具有国际并购能力,并能够充分消化并购。
我们知道国际上的一个文化企业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它能够在国际上进行顺利的并购,我们知道世界上现在文化产业巨头,基本上通过并购来成长的。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
另外文化企业的企业文化、人才、品牌管理能力必须跻身世界一流水平,当然这里面不是指所有企业,我们能够有一部分企业在企业文化、人才、品牌管理方面能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还有一个就是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能够实现个性化和资源有效利用。
我们所谓的个性化,就是根据区域的城市定位的特点,能够实现它自己的一个发展目标。
所谓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今天的文化产业资源利用率非常低,包括文化产业集聚园的土地利用率也很低。
这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目标。
二、两个阶段我们把这个目标作为两个阶段来分解一下。
在第一个五年阶段,我们要实现比较充分的市场化,这个是中央在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推动的文化体制改革和转企改制等等,我们充分的实现市场化以后,就以市场的公平竞争进行资源的整合,这个时候我们希望出现一批龙头企业,并进行资源整合。
我希望10年过后,我们中国出现100个以上的双百强,就是资产和收入过百亿的这样的100个企业。
100个企业当中,我希望有50个国有企业,50个民营企业这样的一种合理的结构。
当然第一个五年阶段,可能我们现在短期内很难实现收入过百亿的目标。
这个时候,我们是作为一个基础。
这个时候实现产业转型和规模化发展,所谓实现产业转型,就是内容产业的比重能够逐渐提升,并且逐渐的超过文化制造业的这样一个比重。
文化产业,不管是企业还是区域,都能够实现规模化的发展,这是第一个阶段的目标。
第二个五年阶段的目标,我们希望能够确立初步国际竞争力,实现内容产业贸易平衡。
国际竞争力,主要通过内容产业贸易平衡来作为主要的指标,我们能够建立一批国际化的品牌企业和品牌项目。
文化产业成为部分县城市的第一支柱性产业。
我们以后文化产业会成为支柱性产业,我希望部分像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城市,慢慢成为它的第一支柱性产业,这是两个阶段。
三、三个平台第三个角度,我们是不是可以思考打造三个平台,来推动发展。
第一个平台,打造并完善新的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平台,支持文化产业的顺利转型。
现在在电信领域里面,到2009年底,全球移动的数据流量、增值服务内容已经超过了话音服务。
我们知道在目前全球电信企业,基本上都成为媒体公司。
在中国实际上三大电信运营商它已经逐步实现数字化发展的一个主要平台。
今天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我们大家会看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型,就是传统文化产业从广电,从出版,会慢慢转型到电信的平台上面来。
而数字文化产业平台,目前我们还没有做好一个内容整合和技术连接的过度,包括我们三网融合也刚刚开始。
第二,我想打造一个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平台,充分实现产业资源的集聚发展,打造产业链的产业集聚形态。
全国各地最主要的发展平台,就是通过产业集聚园来发展,但是在产业集聚园中,大概只有10%才能产生比较大的积极效应,其他的文化产业集聚园,有的做地产,有的做商业街区等等,实际上真正的文化产业集聚度,能够跟产业发展相对应的这种产业集聚园目前还很少。
在这里面,还有一个危机,就是很多地产商利用文化产业发展机会大肆拿地。
我想各地现在有一个主要的任务,就是如何把文化产业集聚园做好,我们很多文化产业集聚园平台并没有什么产业利润,靠政府补贴,这个对于实现文化产业大发展来讲,它缺乏平台的重要支撑。
第三个,应该打造一个中国文化产业的出口平台,通过全方位的资源整合,促进文化出口。
我们现在的文化出口,实际上渠道很多,但是很杂,没有一个公共服务平台,也没有一个产业载体。
所以,我们现在需要在中国一些地方打造文化产业出口的基地,把这个基地建设成为一个平台。
我个人一直认为,像北京或者长三角、珠三角应该打造中国文化产业的出口平台。
如果我们能够顺利的打造这三个大的平台的话,我想我们要实现文化产业的强国的目标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四、四个转型第四,我希望我们在追求实现文化强国的过程中,我希望能够实现四个转型。
第一个转型,政府的服务,从行政推动主导,我们现在基本上是行政推动和主导文化产业形态,能够逐步向目标管理反向问责的形态转型。
换句话说,政府必须干两件事情,一个就是说围绕目标来组织资源,实施管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
第二个任务,政府的服务职能必须受到考核,这个考核不是上级的考核,是服务对象说了算,我把它叫做反向问责,换句话说政府服务于谁,谁就具有这种考核的地位。
我们政府同时还应该满足市场主体,我们现在面临着一种比较重要的反盗版的诉求和公平竞争这样来解决机制和制度建设的需求。
我们现在有一些部委,他下面的行业协会,它主要的目的不是来反盗版,而是向下面的企业来收费,收费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反盗版的积极性不够。
问题是收费不是主要的形式,反盗版才是帮助著作权人一个最有效的形式。
我想服务要实现一个转型,要发挥这么一个好的作用。
第二个转型,从物质资源和依赖历史文化遗存,我们现在各地的文化产业,要么搞制造业,要么就讲祭祖,向历史文化靠拢。
它应该向人力资源创造价值的方向转型,包括人才储备、提升和政府投入的转型。
我个人提议,政府在扶持文化产业过程中,要把钱扶持在企业和产品上,要把三分之一的钱拿出来用于人力资源培养。
第三个转型,从制造业思维向高端服务业转型。
我们知道制造业思维是以规模化生产为主要形态的资源高度利用的形态产业,我们现在要向高端服务业转型,什么是高端服务业?我个人给它定义叫人力资源创造的高附加值服务业。
这种服务业能够带动制造业和其他相关产业,换句话真正高端的服务业,第一,它必须有高的附加价值,第二,它必须带动制造业和相关其他产业发展。
我们过去30年搞制造业,我们最后就变成实体,变成硬件了,我们缺乏这种软件,缺乏活跃的思维、思想和创意,如果不转型的话,各地搞文化产业,首先想的事情就是搞一个大楼,搞一个广场,这个已经成了各地的常态。
第四个转型,我希望能够支持中央和地方政府,能够支持龙头企业,从行业分割向跨行业经营,通过企业并购实现规模化、效率化发展的快速转型。
原来中央也很重视跨行业经营,但是跨地域、跨行业经营,可能要在政策上出台一些行业入门的门槛,或者至少国有企业能够进行经营,我们担心有一些民营企业它做媒体,会带来一些困惑等等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国企至少能够实现全媒体、跨行业的经营,我们要实现龙头企业配套它相应的政策的转型。
我想这四个转型是在一种格局下能够支撑我们这种服务到企业主体的这样一个过程。
五、五项主要任务最后,跟大家交流一下我们要做的五项主要任务。
第一项任务,我们现在要提升这个产业集聚园的产业集聚度,减少土地使用规模,提升土地使用效率。
当然我们重点是放在前面,我们现在重要的任务就是把全国已有的文化产业集聚园做一个提升,我们可以不需要提很多集聚园,但是我们的集聚园已经很多了,各地包括北京市,然后上海、广州等等都有非常多的文化产业集聚园,但是产业的集聚度还是比较低的。
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也是这个地方发展文化产业最核心的任务。
因为你的资源放在产业集聚园的平台上,如果产业集聚度不够,那么其他地方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源就很少了,所以这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要成立文化产业管理学科,我们现在没有文化产业管理学科,那么高校不会投入资源到文化产业管理的人才培养上。
我们现在一定要把文化产业变成一个管理类的独立学科,这个学科应该能够系统地培养人才,提升人才,包括培养师资,我们现在各地搞文化产业的,我们的师资需要提升,我们需要有机会让我们的老师和学生能够得到很好的文化产业的管理教育,得到文化素养的提升。
第三个问题,我希望能够解决不同资源形态的城市,它能够寻找到自己合理发展文化产业的模式。
这个模式还要能够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我们在广东,我们希望在设计和创意上面,有一个很大的发展,能够有一种很高的附加价值的品牌。
我们现在知道,我们现在资源形态不同,成都现在发展音乐产业,长沙发展娱乐业,北京做内容制作产业,包括深圳做互联网业等等,我们这样不同的城市和区域,它形成不同的资源形态和发展模式,不仅它形成了自己文化产业模式,同时它还能够带动其他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第四个问题,加快并促进企业上市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