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及其特点研究(一).
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商业运作模式: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融合来孕育新的文化业态,不断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产业链条。
2. 资本运作模式:通过多元化投融资的资本运作方式来发展新业态,尤其是在文化产业中,通过无形资产来进行产业化运作,力图以更小的资本投入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3. 组织管理模式:文化产业新业态的组织管理创新模式包括企业内对文化产业中生产和资源组织管理方式的变革以及企业或行业内组织结构的调整和创新。
4. 表征呈现模式:新业态则可以在这些原有业态的基础上,借助新技术等应用来进行多渠道、多元化的呈现,这种新的表征呈现模式可以带动文化产业新业态在多终端的呈现、多平台的应用过程中得以实现。
5. 内容创意模式:内容创意是文化产业新业态产生与发展的“源头活水”。
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内容只有具备独创性,企业的商业运作才能获得持续发展。
以上是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几个方面,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模式近年来,红色文化产业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和文化繁荣的重要力量。
红色文化产业是以中国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为核心,通过开展一系列文化创意和创新活动,以及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和推广,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目标。
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出现,为我们探索一条将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新路径提供了重要借鉴。
一、红色文化产业的内涵和特点红色文化产业是指以中国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为主题和核心内容的文化产业。
它包括了红色文化遗址、红色文化场馆、红色文化产品、红色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
红色文化产业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和参与。
红色文化产业有以下几个特点:1.传承红色精神:红色文化产业通过展示和传承中国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多元化发展:红色文化产业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文化遗址和场馆,还包括了文化产品、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
这种多元化发展为红色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3.创新驱动: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强调创新和创意,通过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开发出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红色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
二、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以红色文化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产业链为支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
1.以纪念设施为基础:通过建设和维护红色文化纪念设施,如红色文化遗址和红色文化场馆,为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和场所。
2.以文化产品为核心:通过开发和推广一系列红色文化产品,如纪念品、图书、音像制品等,满足人们对红色文化的需求,扩大红色文化产业的影响力。
3.以文化旅游为龙头:通过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将红色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吸引更多的游客,推动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4.以科技创新为支撑: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打造更具创意和吸引力的红色文化体验,提升红色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及策略研究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及策略研究目录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文化创意产业 . (1)(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2)1.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 (2)2.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3)二、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4)(一)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总体发展概况 (4)(二)福州文化创意产业主要特点 (4)1.和台湾交流密切 (4)2. 依托大学,发展创意产业园区 (5)3. 改造旧厂房及仓库,培育创意产业园区 (5)4. 利用开发高新区的优势,全新打造创意园区 (5)5. 依靠传统布局,建立创意产业基地 (5)三、福州文化创意产业的SWOT分析 (5)(一)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势 (5)1.文化资源上的优势 (5)2. 文化创意产业的区域优势 (6)3.较发达的民营经济,具有开拓精神的商人 (6)(二)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劣势 (6)1.创意型人才不足 (6)2.文化创意产业意识比较差 (6)(三)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机遇 (7)(四)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威胁 (7)四、福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对策 (7)(一)培养创意型人才 (7)(二)培育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园区 (8)(三)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支持力度 (8)(四)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和加强交流 (8)五、结论与展望 (8)参考文献 (8)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综述

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综述索俊颖【摘要】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the strategic position and effect ar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China need to grasp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global culture industry, improve national culture soft power and influence, and excavate values of cultural industry to prompt the crossing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this paper,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cultural industry from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are introduced, the focus is to elaborate the deep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achievements of cultural industry at home and abroad.%文化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愈发凸显,在此现实背景下,我国需要充分把握全球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需要深入挖掘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介绍了国际和国内对文化产业的定义和分类,重点阐述了国内外对于文化产业的深层次理论研究和探索成果。
【期刊名称】《科技创新与生产力》【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3页(P45-47)【关键词】文化产业;理论研究;产业结构;产业效率【作者】索俊颖【作者单位】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124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影响作用。
文化产业的特点和作用

文化产业的特点和作用一、文化产业的特点1. 创意性和知识性:文化产业的核心是创意和知识,它以创意和知识为驱动力,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和知识产出来推动产业的发展。
2. 多样性和包容性:文化产业包括了广泛的领域,如艺术、娱乐、传媒、设计等,涵盖了各种形式的表达和创作,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特点。
3. 融合性和交互性: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常常与其他产业进行融合,形成新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同时也与观众、用户进行交互,形成双向互动的模式。
4. 品牌价值和文化输出:文化产业通过塑造品牌形象和文化符号,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同时也通过文化输出来传播本国文化,提升国家形象和影响力。
5. 高附加值和创造就业:文化产业通常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包括艺术家、演员、设计师、编剧、制作人等各种专业人才。
二、文化产业的作用1. 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增长点,可以为国家和地区带来经济效益,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2. 城市发展和城市形象塑造:文化产业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和形象。
3. 文化创意和社会创新:文化产业是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化创意的推动,可以促进社会创新,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4. 文化传承和文化保护:文化产业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通过创新的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使其得以传承和发展。
5. 文化交流和国际影响力:文化产业通过文化交流和文化输出,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提升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6. 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文化产业提供了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了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追求,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综上所述,文化产业具有创意性、知识性、多样性、包容性、融合性、交互性、品牌价值、文化输出、高附加值和创造就业等特点,对经济增长、城市发展、文化传承、社会创新、国际影响力和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特征和包含行业详细版

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特征和包含行业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1、高知识性。
文化创意产品一般是以文化、创意理念为核心,是人的知识、智慧和灵感在特定行业的物化表现。
文化创意产业与信息技术、传播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呈现出高知识性、智能化的特征。
如电影、电视等产品的创作是通过与光电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传媒等相结合而完成的。
2、高附加值。
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
文化创意产品价值中,科技和文化的附加值比例明显高于普通的产品和服务。
3、强融合性。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它是经济、文化、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较强的渗透性和辐射力,为发展新兴产业及其关联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
文化创意产业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可以辐射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三、文化创意产业包含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含: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其他辅助服务(文化用品、设备、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九大行业。
—1—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主要建造模式(一)“推土机”式。
即完全褪去历史痕迹,建立新的城市功能。
这种推土机式的改造,是过去几十年里最常见的改建方式,它彻底摆脱了旧有格局的束缚,激活新生的创意能量。
但是这种方式适合在大型商务聚集区、金融区推行,比如上海陆家嘴、北京金融街,不能一概简单照搬。
(二)“整旧如旧”式。
即保留原有的区域特色,保护性地修缮翻新。
比如上海的文庙老街,完全保留了旧日的建筑风貌,老城的喧闹格局让人仿佛感受到昔日的海派风情;上海新天地对该地区进行保护性开发,保留了代表上海市民阶层文化的石库门建筑,改造成为国际化水平的餐饮、商业、娱乐、文化休闲步行街。
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入、 8 5 %的收 费电视 收入 、 5 5 %的 电视 票房 收入 都在美 国。作 为全球私有化程 度最 高、 科技 最发达 、 资金 实力最雄 厚的国家, 美国采取 “ 无为而治” 的方式 , 政府没有设 置主 管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部 门, 主要通 过 市场 自我调 节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
一
、
日常 生活 , 满足人 们 多元的精神 、 物质 需 要 ,而且成 为许 多国家和地 区的重要 产 业支柱 和新 经济增 长点。据统计 , 美国文
化 产 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产值 占 GD P 总量 已超 过 2 0 %,
念 。1 9 4 7 年, 在《 启蒙辩证 法》 一书 中, 他
们 指 出文 化 产 业是 将 新 的 特 质 融 入 到 人 们所 熟悉的传统 文化 中,其产 品为 大众
文化 产 业 的 管 理 和 运 行 往 往 由非 政 府 的 组织协会 和企业来具体运作 , 政府主要为 文化 产业发展提供 宽松 的外部环境 和严 格的法律保 障,并针对一些公 益性 强、 市 场 回报低 , 关 系 国家 文化 安 全 的 文 化 产 业 进行政策性扶持。 如通过加 大对外 宣传力 度、 提供公益基础设施投资 以及 增加 资金
式 主 导 下 几 种模 式 共 同作 用 的 结 果 。 关键词 : 区域 文 化 产 业 发展 模 式 中图分类号 : F 1 2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 4 9 1 4 ( 2 O 1 3 ) O 2 一 O 5 5 一 O 3
易
醇
张蜀 艳
《 经济师1 2 0 1 3 年第 2 期
摘 要 :文化产 业具有文化 内涵和 产业化 生产的双重属 性 ,并 因此形成 了 不 同于传 统产业 的发 展模式 。文章在 对
世界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和特点

浙江日报/2002年/04月/29日/世界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和特点赵力平 文化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影视、音像、出版等文化产品已成为全球最大换汇产品。
在美国400家最富有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
英国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近两倍于整个经济的增长速度。
日本的音像产业是国民经济的第二大产业,体育产业在国内十大产业中排名第六。
文化产业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分析当前国际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可以概括出以下几个特点:规模化。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文化产业再次出现了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兼并、重组,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少数几个全球性的产业集团,覆盖了传媒、娱乐等诸多门类。
1994年,拥有570亿美元资产的迪斯尼公司收购了ABC,创下了广播影视产业兼并的最高纪录,经营范围涉及媒体网络、影视娱乐、主题公园、游乐场、消费品和互联网等。
产业结构调整,兼并重组浪潮,促进强强联合,使得文化产业的管理模式、资金使用、技术开发与市场开拓得以重组,各行业之间的优势得以互补,经营风险降低,推动其迅速成长为集中化程度很高,产业跨度很大,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
多媒体化。
以往的文化产业,如电影、娱乐、广播、电视、报刊、音乐、广告、体育等,彼此虽有一定的联系,但各自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
互联网的出现,使多媒体经营逐渐成为发展潮流,导致目前各类传媒出现汇流的现象。
电影与电视汇流,传媒业与电子信息业汇流,传媒业全球化,报纸办电视、网站,电视办出版社、网站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当今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文化产业巨头,都正从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
美国最大的25家传媒集团,全部是多媒体集团。
多媒体的迅速发展,有助于打破各媒体之间存在的传统壁垒,集传媒、通讯、信息服务于一体,促进报刊、广播、电视、通讯等各方面的资源得以共享,优化了产业结构,使得各种文化生产要素的优势得以互补。
垄断化。
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征

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征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资产和文化创意为核心,通过文化创意产业链各环节的有机衔接和协同作用,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和服务一系列以文化为基础的产品与服务的一种产业形态。
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文化产业具有创造性。
文化产业的核心是文化创意,而创意是文化产业的灵魂。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意的源泉,只有通过创意的创造、引导和运用,才能推动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其次,文化产业具有多样性。
文化产业是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兼容并蓄、综合利用各种文化资源和创意载体的复合性产业。
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包括传统的文化艺术产业,还包括电影、音乐、舞蹈、戏剧、艺术品、文化旅游等多种形式的文化创意产业。
第三,文化产业具有产业化和商品化的特点。
文化产业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市场化运作和创新机制,将文化产品和服务转化为市场商品并实现盈利的产业形态。
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还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的增长动力。
第四,文化产业具有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特征。
文化产业以创意作为核心,对人才的需求很高。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技术能力,只有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位置。
第五,文化产业具有产业链的特征。
文化产业是一个复合性的产业,它包含了从创意生产到文化创意产权保护、产品加工、市场流通、消费服务等多个环节。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协同工作,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最后,文化产业具有社会价值和意义。
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还起到了社会文化传承和精神需求满足的作用。
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增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软实力。
综上所述,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征主要表现在创造性、多样性、产业化和商品化、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产业链和社会价值等方面。
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分析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文化产业包括文学、音乐、电影、广告、游戏、艺术等多个领域,并且这些领域的发展也不断创造出新的文化产业,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
随着人们的需求不断变化,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模式。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几种主要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一、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传统文化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的精神寄托,也是我们的文化智慧所在。
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有了新的发展和创新,成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许多文化机构和企业在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上做出了很多努力。
如影视公司将经典文学作品搬上大银幕,使得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出了生机;博物馆、图书馆等机构推出各种传统文化主题的展览和活动,吸引了大量观众参观;旅游公司则推出了各种文化旅游线路,让人们在旅游中了解并感受当地的传统文化习俗。
二、文化内容和技术的结合在今天的文化产业中,内容和技术是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在享受文化产业的同时有了更多的便利,而内容则是文化产业的核心和灵魂。
随着技术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是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普及,新型数字文化也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新颖的AR、VR等技术使得游戏、电影等领域呈现出更为真实、互动、立体的体验,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消费需求。
三、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文化旅游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领域,它将文化和旅游业两个独立的领域结合在了一起。
文化旅游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往往会注重当地文化、历史、民俗及其特色产品等方面的展示与推广,发掘当地文化内涵的同时满足游客的需求。
与此同时,旅游也为文化产业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
旅游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这些游客对当地的文化、习俗、历史等信息感兴趣,因此很多文化机构可以通过与旅游业协作,将文化推广给更多的人。
文化旅游的兴起也给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四、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指由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中的个人或企业,成果主要是中文传媒、文艺创作、文艺演出、文化艺术职业培训等正式编制职业者为核心的传统文化领域经济活动,包括诸如广告、设计、装潢、文化用品、文艺演出、文艺作品创作、文化旅游、教育和出版、游戏等产业。
文化产业集群及其发展模式

化产业 核心集群 。文化旅游业 、 会展业等
产 业 由 于距 离 “ 意 ” 有 一 定 的 距 离 被 创 还 视 为 文化 产业 的外 围产 业 集 群 。 业 边 缘 产 集 群 则 主要 是 指 文 化 产 业 集 群 的 相 关 支 撑 机构 , 图书馆 、 物业 、 物馆业 、 如 文 博 物
的改 革 和 发 展 过 程 中 , 成 的 某 一 区域 行 形 业 所 特 有 的 样 式 、 法 和特 征 , 质 上 是 方 本
一
发成本 , 而且在 相互 的穿 插渗透 中, 形成 许多新 的组合 ” ,是与产业相关联并在企
业 个 体 基 础 上 集 聚 而 成 的产 业 经 济 学 概 念 。从 产 业 运 作 的实 际 来 看 , 江 一 些 地 浙 区 以 基 地 园 区 的 形 式 吸 引 民 营 文 化 企 业 集聚发展 。 如西 湖文 化 旅 游 区块 、 州 、 嵊 台 州 的戏 剧 产 业 区块 ,龙 泉 的 青 瓷 宝 剑 、 湖 州 湖 笔 、 田石 雕 、 阳 木 雕 等 传 统 艺 术 青 东 产 业 区 块 、特 色 文 化 产 业 区 块 迅 速 崛 起 , 浙 江 正 成 为 全 国 文 化 产 品 的先 进 制 造 基 地 和 集 散 中心 。 以此 来 对 照 文 化产 业 集 群 , 谓 文化 所 产业 集群 亦称 “ 化 产业 集 聚 ” “ 化 产 文 、文
产业集群 。
点 , 力打造休 闲娱 乐服务业 、 倾 商务会 展
服 务 业 和 创 意 科 技 服 务 业 ,推 出 了一 山
( 林 景 观 )一 水 ( 定 河 )一 轴 ( 山 、 永 、 长安 街 西 延 长 线 商 务 轴 )一 园 ( 景 山 科 技 园 ) 、 石 为 核 心 的三 大 特 色 功 能 区 , 括 东 部 的 主 包 题 娱 乐 区 、 部 的 休 闲 度 假 区和 中部 的创 西 意高新区 。 主 导 产 业 型 文 化 产 业 集 群 , 以某 一 即 种 或 某 一 类 文 化 产 品 的生 产 经 营 为 中 心 , 围绕 这 一 主 导 产 品 发 展 出众 多文 化 企 业 。
文化产业研究现状、特点和趋势——《文化创意产业》(2018—2021)选载论文分析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第61-72页文化产业研究现状、特点和趋势——《文化创意产业》(2018—2021)选载论文分析闫烁祁述裕摘要: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化创意产业》(2018—2021)选载论文看,2018—2021年,我国文化产业学术研究呈现出研究主题多元、研究行业细化、来源期刊集中、作者单位相对稳定等特点。
从研究内容来看,数字文化产业及新业态研究、区域文化产业及空间布局研究、文化产业政策与管理研究、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研究、文化产业研究理念与范式等构成了近四年文化产业研究的主要内容。
各类研究方法和理论工具的使用,使文化产业研究内容更加广泛、研究视角更为多样。
总的来看,文化产业研究与实践的联系愈发紧密,研究内容趋于精细化,跨学科研究更为频繁。
未来文化产业研究应着眼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拓宽视野,实现文化产业研究均衡发展。
关键词:数字文化产业;区域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政策;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文化产业研究范式DOI: 10.19836/ki.37-1100/c.2023.03.007基于2018—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化创意产业》转载论文,对这四年间我国文化产业研究进行系统梳理,通过提炼其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力求全面展示这一时段的研究成果,以期把握这四年研究特点和趋势,为今后文化产业研究提供参照。
在样本选取上,主要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化创意产业》转载的论文为研究样本①。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刊物,每年收录文化产业相关论文1300多篇,其中在《文化创意产业》(双月刊)刊出的,每年约60篇。
2018—2021年,《文化创意产业》共收录论文228篇,平均22篇相关论文中有1篇能入选《文化创意产业》,与人大复印资料平均选载率基本持平。
作为二次文献刊物,《文化创意产业》长期关注国内文化产业研究,收录论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文化产业研究的基本状况。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文化产业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演变,并展现出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在20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相对较慢。
这一时期,由于历史局势和特定的经济背景,文化产业并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发展。
然而,这个时期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的文化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80年代至今,中国的文化产业经历了快速发展。
电影、音乐、出版、广播电视和文化旅游等领域蓬勃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文化产业市场之一。
在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演变中,一些特点值得关注。
首先,传统文化的复兴成为一个重要的主题。
中国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这些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得到了重新关注和发展。
例如,中国的古代历史和文化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和戏剧等形式,吸引了大量观众和市场。
其次,中国的文化产业呈现出多元化和创新性的特点。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也逐渐多样化。
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包括不同形式的媒体、艺术品和娱乐活动等。
此外,中国的文化产业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也表现出创新精神。
例如,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第三,中国的文化产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和个人涉足文化产业,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这也促使中国的文化产业不断提高创作和制作的质量,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和消费者。
此外,中国的文化产业还面临版权保护和市场监管等问题。
由于版权保护和市场监管制度的不完善,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因此,加强版权保护和市场监管成为优化中国文化产业环境的重要任务。
总之,中国的文化产业经历了从相对缓慢发展到快速发展的演变过程,并呈现出传统文化复兴、多元化和创新性等特点。
在未来,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望继续发展壮大,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4年中美文化产业比较研究》范文

《中美文化产业比较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文化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其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影响力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美文化产业的结构、特点、发展模式及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为两国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二、中美文化产业的结构与特点1. 结构比较美国文化产业结构多元化,涵盖了影视、音乐、出版、游戏、动漫等多个领域。
而中国文化产业在近年来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以影视、音乐、出版为主导,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的格局。
2. 特点比较美国文化产业以创新、开放、多元化为特点,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化运作。
中国则以政府扶持、文化传承和市场化发展相结合为特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市场潜力。
三、发展模式比较1. 美国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美国文化产业以市场为主导,政府主要扮演政策引导和知识产权保护的角色。
其发展模式注重创新和创意,鼓励企业跨界合作和多元化发展。
此外,美国文化产业还充分利用了科技手段,如互联网、虚拟现实等,推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2.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中国文产业发展模式则以政府扶持和市场化发展相结合为主,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同时,中国注重文化传承和弘扬,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
此外,中国还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如数字内容产业、网络文化等。
四、影响因素比较1. 政策环境美国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如知识产权保护、税收优惠等,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中国政府则通过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扶持政策等,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
2. 科技发展科技的发展对文化产业的影响日益显著。
美国在科技领域具有领先优势,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中国则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对中美文化产业的结构、特点、发展模式及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美文化产业各具特色,具有不同的优势和挑战。
文化产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及其战略研究

文化产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及其战略研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了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文化产业有着丰富多样的形式和内容,涵盖了文化创意、艺术表演、娱乐产业等多个领域。
通过对这些领域的发展和探索,文化产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日益凸显。
一、文化产业对城市发展的积极影响首先,文化产业不仅能够给城市带来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够对城市的社会和文化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文化产业在城市中的经济价值体现在它的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两个方面。
直接贡献指的是文化产业在城市中的生产总值、就业人数和税收等方面所带来的经济收益。
而间接贡献则是指文化产业对城市各个方面的产业和服务业的推动作用。
其次,文化产业还能够对城市的社会和文化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文化产业能够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和文化凝聚力,给城市带来更加多元化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次,文化产业也能够促进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满意度。
二、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及其战略研究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和战略是影响其对城市发展影响的重要因素。
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文化产业的市场化、文化的多元性和创意性和城市的特点等因素,这些因素都是需要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予以考虑的。
一方面,文化产业的市场化是关键因素之一。
市场化的发展模式意味着文化产业必须瞄准市场,发挥市场资源的作用,形成以文化为基础的产业链。
另一方面,文化的多元性和创意性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文化多元化、创新性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能够为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创新化提供可持续的发展。
文化产业在城市中的发展战略是其对城市发展影响的重要保证。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同时也需要考虑到政府的引导和文化产业企业的发展。
政府能够通过引导文化产业企业的发展,积极策划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优化文化产业企业的营商环境等方式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结语文化产业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了城市的崛起,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文化产业的演变及其特点

文化产业的演变及其特点文化产业的演变及其特点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产品和服务为核心,通过创作、制作、传播、销售和消费等活动,为人们提供文化娱乐、精神享受和知识传递的产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转型,文化产业在过去几百年间经历了不断的演变,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部门。
本文将探讨文化产业的演变及其特点。
文化产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当时以出版业、音乐业和剧院业为代表的文化娱乐行业逐渐兴起。
这些行业通过发行书籍、演唱音乐和上演戏剧等形式,满足了人们的文化需求,并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
然而,那个时候的文化产业还只是一个小范围的产业,与现在的规模相比还远远不够。
20世纪初,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文化产业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电影行业逐渐兴起,成为威胁传统剧院业的竞争者。
广播和电视的出现进一步扩大了文化产业的范围,使得文化产品的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和大众化。
同时,音乐、舞蹈、美术等领域也逐渐发展起来,形成了一个更加多元化的文化产业。
20世纪末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媒体的兴起,文化产业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文化产品的传播和销售变得更加便捷和全球化。
音乐、电影、电视剧等数字化的文化产品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并且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此外,互联网还催生了游戏产业、漫画产业和网络文学产业等新兴文化产业,使得文化产业的范围更加广泛。
文化产业的演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化的趋势使得文化产品的传播和销售更加便捷和无缝。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获取到自己喜爱的文化产品,而不再需要依赖传统的文化娱乐渠道。
其次,文化产业的范围和领域越来越广泛,除了传统的文学、音乐、电影等领域,还涵盖了游戏、网络文学、漫画等新兴产业。
这些新兴产业的兴起使得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加多元化和创新化。
最后,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一个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机会。
文化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
文化产业的特点和趋势

文化产业的特点和趋势文化产业的特点和趋势引言: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为核心的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也是推动文化繁荣的重要支撑。
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正迅速崛起,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文化产业的特点和趋势。
一、特点1. 文化创意性强文化产业的核心在于创意,通过创意能够产生独特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创意也是推动产业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文化产业通过将艺术、设计、音乐、影视等多种文化形式融合,创造出具有独特文化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对精神需求的追求。
2. 技术驱动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技术的进步使得创意的表达方式更加多样化,传播和推广的渠道更加便捷高效,同时也降低了创作和制作的成本。
例如,数字化技术使得音乐、电影和出版等领域得以数字化生产、传播和储存,大大提高了效率。
3. 文化多样性文化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通过充分发挥各种文化的特色,文化产业能够满足全球不同群体对于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达到多样性共融的目的。
4. 跨界融合文化产业涉及多个领域和行业,例如创意设计、传媒、旅游、教育等,这些领域之间的融合与协同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例如,一部电影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同时也和旅游、餐饮等行业相结合,形成全产业链的价值链。
二、趋势1. 数字化和智能化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正经历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革命。
音乐、电影、游戏、出版等领域都在数字化生产、传播和交付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智能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也纷纷应用于文化产业,为用户提供更加沉浸式、个性化的文化体验。
2. 跨界合作和整合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单一业态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因此跨界合作和整合愈发重要。
不同文化产业之间的合作可以产生更加丰富的创意和产品,提供更加全面的文化服务。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及发展模式划分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及发展模式划分(一)、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创意产业发展的时间虽然不长甚至至今尚不能推断其已进入了成熟阶段,但却展现其不同于传统产业的特点:厉无畏(2006)提出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创新性、渗透性、高增值性、强辐射性、高科技含量、高风险性的特点。
1张京成(2007)等人认为创意产业的总体特点主要有:一、创意产业集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和经济效益于一身,是三者相互交融的产物和共同发展的结果,具有三位一体性的特点;二、创意产业具有空前的产业关联度,表现为极强的渗透性和整合性,在横向上广泛延伸,跨越了众多传统产业部门,表现出横向跨越性的特点;三、创意产业处于传统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它把注入到传统产业的文化价值和高新技术转化为新的增值要素,具有高附加值性的特点。
四、创意产业具有鲜明的知识产权性。
创意产业的核心生产要素是信息、知识、文化和技术等无形资产,拥有知识产权是发展创意产业之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发展创意产业之本。
2金元浦(2008)认为创意产业具有多样性、差异性、文化性、精神性、流动性、易逝性和组织结构与交易过程的复杂性等产业特性。
3管益忻(2008)认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关键在把握好几个基本特点:(1)在产业战略定位上,要体现经济内涵,又更要具有文化元素。
(2)在产业生成、发展上,要讲求利润,更要注意理念设计。
(3)在人文素质上,要重视品格沉稳,端庄气质,更要重视其素质青春活力与奋斗精神。
(4)在文创企业发展上,要重视其商业基础,更要重视文化创意内涵与环境。
(5)在骨干人才配置上,要抓善经营会管理的团队骨干,更要重视关于文化创意人才主导。
4顾作义(2010)等人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有如下特征:1.文化性。
任何一种文化创意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离开文化的基础,创意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高附加值。
通过高科技手段或者高艺术形式的加工赋予其增值的潜力,成为高附加值的产品;3.价值链条长。
《文化产业经济学》第7章 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

一、文化产业区域发展战略
(一)区域文化与区域文化产业 (二)文化产业区域发展战略选择 (三)区域文化产业的合作与协调发展
(一)区域文化与区域文化产业
区域是一个普遍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 区域文化与思想意识有关,区域文化是区域内逐渐形成
的思想意识的总和,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 区域的发展中形成,有其区域的历史性,因此区域文化 是区域内人们特有的品质和性格的体现,是积淀在区域 内的特质,会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的表现 出来。区域文化是区域经济文化的核心内涵。
3.持续再生产。 可持续生产,从根本上说就是能不断的进行再生
产,使生产的链条得以伸展和延续
。
(四)文化市场的可持续拓展
立足本地文化市场 拓展全国文化市场 开辟农村文化市场 打开国际文化市场
四、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
(一)发展文化产业要有国际化理念 (二)全力打造文化产业的中国品牌 (三)打造一批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文化跨
(一)市场驱动模式
市场需求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源动力,整个社会的软、硬 环境状况伴随和制约着文化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即文化 消费氛围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当随着文化 氛围的改善,市场有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研发设 计人才和艺术人才在市场需求和文化氛围的吸引下前来 创业,从而形成各种文化产业区,文化产业区一旦形成 ,就会产生自我增强机制。
文化产业的区域发展战略定位一定不要脱离了本地实 际,要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比较优势,明确本地区在整 个区域文化产业中的地位,扬长避短,整合优势资源, 以优势文化产业带动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
区域战略选择基础
文化产业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领域,由于不同的 区域拥有不同的地理区位、投资实力、文化传 统、人力资源和制度体系,所以政府和相关机 构在进行文化产业规划时,应该制定不同的发 展策略和引导扶持重点产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及其特点研究(一)在我国,文化领域长期以来是作为非经济的意识形态,是一种“事业’’而非产业。
文化产业的提出还是近几年的事情。
党的十六大报告正式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以区分,二者的功能日渐明确,2002年朱镕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政府官方首次将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层面。
目前,文化产业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迅猛发展,不仅成为国家文化的基本形态之一,而且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一、文化产业的内涵及其特征随着文化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日渐重要,已经成为重要支柱产业。
美国不仅以高科技产业称雄于世界,也是世界头号文化产业强国,文化产业已成为美国重要的支柱产业。
其文化传媒产业不仅在政治上发挥着重要影响力,成为主导世界的力量,影响着国际政治的发展和走向,而且在经济上也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成为美国最赚钱的产业之一。
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高,促使各国政府结合本国实际,对文化产业的范围进行界定。
我国国家统计局2004年发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和《文化及相关产业指标体系框架》两个文件,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这些有关的活动的集合。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界定,文化及相关产业可分成三类:1.核心层:包括(1)新闻服务;(2)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3)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和文化艺术服务。
2.外围层:主要包括(1)网络文化服务;(2)文化休闲娱乐服务;(3)其他文化服务,如广告、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
3.相关文化服务层:主要包括文化用品、文化设备、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由于各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界定是根据本国具体情况,给出不同的文化产业界定。
但这些界定虽然简单明了,便于执行,人们却通常无法从这些这种界定从中理解文化产业的本质特征。
学术界首先提出文化产业概念的,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和阿多诺(Theodor Adorno)(1947),他们在《启蒙的辩证法》一书首次从批判的立场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
此后,有关文化产业的内涵和界定,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看法,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界定。
学术界之所以要对文化产业进行定义,主要是因为只有在内涵上对文化产业加以正确说明,对文化产业本质特征上有所认识,才能揭示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
对于文化产业的界定,国内学术界不同学者的看法侧重点有所不同。
谢名家认为,“文化产业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以人类脑力劳动为基础的精神生产力发展的形态。
它通过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和再生产的规模化、商业化、信息化方式,使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多样化、精神文化服务市场化”1.这是从精神生产角度定义文化产业的。
而我国在2002年出版的《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则从现代工业社会大规模生产技术的特点,将文化产业定义为“按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存储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2.该定义强调了现代社会文化产业工业化生产的特点。
联合国文化产业定义为:“通过创造、生产与商品化的方式将无形的文化内容产品化或服务化的产业,这些文化内容往往受著作权的保护但又能以产品或服务的方式体现。
”3.联合国对文化产业定义所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是从文化商品化的角度理解文化产业,由此可以与文化事业相区别。
然而,如果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们仍无法区分不同时代文化产品生产的特点,而实际上,不同历史时代的文化产品其生产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别,文化产业有自己独特的产品生产方式,正因如此,我们才有必要探讨在该生产方式下文化产业发展问题。
历史上早就存在以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将文化作为商品来出售的经济活动,只不过早期的文化产品属于精英文化,生产和消费是在分散零星的状态下个别进行,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局限在狭窄的范围,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微不足道,然而,一定的生产规模是产品生产能否形成产业化重要标志。
继续在原有模式提供文化产品,不仅生产过程严重依赖个人的劳动技能,而且小规模分散生产方式,根本满足不了社会对文化产品的巨大需求,因此,将文化产品由原来孤立小规模分散生产经营,转变为分工协作的批量化、大规模生产,是文化产业化的重要特征。
文化产业是渐进的发展过程。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居民收入的增长,文化消费日益普及。
广泛的社会需求为文化产业化提供了市场基础,而生产技术的进步,改变了原有文化产品生产方式,提高了文化产品的生产力水平和产品的供给能力,使文化产品的规模生产成为可能。
一旦文化产品能够采取工业的模式进行大规模批量化生产,它的主要消费群体将是社会普通民众。
规模化生产的高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使文化生产企业有能力向社会普通民众提供他们能够承受的价格水平。
文化的产业化,是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巨大变化,它改变了文化产品的服务对象,最大限度扩大了文化的服务范围,它是精英文化的市场化、平民化、通俗化、大众化,使原属于上层社会的精英文化经过通俗化能够为社会普通民众所接受。
一旦文化产品能够像工业一样进行规模化,按同一的标准进行批量生产,这也就是文化产品的通俗化,其产品也就不再不具有传统精英文化意义上所具有的文化特性,而是根据市场需求,作为市场上普通商品来生产和销售,满足消费者日常消费需求。
例如原来手工生产的陶瓷雕塑,是经过精雕细作,作为艺术精品来生产的,产品质量好坏取决个人技艺,而产业化后,可以利用模具进行大批量生产,不仅生产规模扩大,效率提高,而且可以基本保证每件产品的品质基本相同,由于是采取工业模式组织生产,生产的标准化、批量化,产品就具有普通商品的共同特性,此类的陶瓷就不再具有艺术品的价值了,其价格的形成机制与工业品没有两样。
所以,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和阿多诺(Theodor Adomo)给文化产业下的定义在反映文化产业的特性上比较贴切。
确实从产业的角度,并不是所有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都属于文化产业,严格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必须是能够按工业标准,即按标准化进行大批量生产。
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品虽然也是商品,但它采取非标准生产模式,无法按统一标准进行批量生产,通常是个体小规模分散经营,其经营活动离不开个人的能力,提供的产品质量受到个人技艺的限制,在这种模式下,文化产品的生产不具有现代社会构成一个产业所需的行业规模。
文化生产一旦采取产业化经营模式,标准化批量化生产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生产过程降低了对劳动者个人技能的要求,也正因此,文化企业才有可能突破劳动者个人技能对产业发展的技术限制,能够按标准大批量组织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供给。
产业化的文化产品生产者是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大批量组织产品的生产,他们首先是将文化产品作为商品,其次才赋予其文化特性。
因此,产业化的文化产品,商品是第一性的,首先需要保证产品能够按市场的原则组织生产和出售,其次才是其产品的文化性。
所以,文化产业化必然是对文化产品按市场的原则进行改造,而且通常表现为对文化产品中各种妨碍标准化批量化的因素进行改造,使其既能工业的原则大批量生产,同时又能满足大众文化消费的需求。
二、文化产业大批量生产的特点文化作为产业,文化产品的大批量制作就不再是严格意义上的创作而是生产。
产业化下的文化产品是通过企业采取工业的生产方式,在严格组织下按标准大批量进行,生产的规模化和标准化,彻底改变了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降低文化劳动的复杂程度,因此,文化产业化伴随的是文化产品生产过程的简单化。
它不仅降低了对劳动者个人技术的要求,而且还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文化产品价格,打开了普通大众的消费市场。
在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时期,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也是通过用机器代替工人的手工劳动,促使劳动简单,生产过程大量使用非熟练劳动者,从而突破生产过程对劳动者生理和个人劳动技能对产业发展的限制,为大规模生产创造了物质基础。
产业化需要生产过程的简单化、产品的大众化。
文化产业化不仅需要面向社会大众,而且还要有文化产品生产过程技术工艺的相应改变。
正是由于生产技术工艺的进步,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才有可能用艺人、画工,培训师等取代艺术家、画家、学者,由艺人、画工、培训师按标准批量生产的文化产品也就大大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的价格,使文化产品由原来精英阶层走进寻常百姓家。
文化产品也由此转变成为普通商品,逐渐降低减少其产品的文化艺术价值。
这种变化在部分行业如国内油画产业表现的十分突出。
深圳布吉镇的大芬村、厦门的乌石浦、海沧,以油画生产闻名于世,是全球三大主要油画产地。
传统意义上,油画属于典型的艺术品,但画师中能靠油画创作并成名的为数不多。
在油画村,从画工到画师再到画家,需要长期的绘画训练,在具有独立创作能力之前,目前普遍的做法是先在某一画室成为画工,按照客户要求绘制各种油画,根据客户定单,有时一张油画,可以连续绘制上千甚至上万张,临摹绘制这些油画,通常只要具备基本的绘画技巧,一幅简单的油画,有时只要十几分钟就可以绘制完毕,业内把这些临摹油画称为行画,而一张这样的行画,市场售价几十到数百元不等,价格便宜。
画工大都来自艺术学校刚毕业不久的学生。
这些行画没有多少艺术价值,主要用于楼堂馆所和个人住宅装饰,国内外市场需求十分巨大。
深圳大芬村,厦门乌石浦以及莆田的油画村,主要都是根据市场需求临摹制作各种作品,其产品远销到欧美。
从艺术的角度,行画可能不具有艺术上的价值,产品也称不上艺术品,但用于宾馆饭店、家庭装修需要的正是这些没有多少艺术价值的行画。
传统创作方法根本没有能力向市场大批量提供价廉物美的各类绘画产品。
乌石浦油画村众多画室,通过招聘画工,按定单大批量临摹,实现了油画产品产业化生产,并成为世界闻名的油画产地。
行画虽然谈不上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准,但市场需求却十分巨大。
行画与画家原创作品的主要区别在于画家的作品包含作者个人绘画技巧以及作者对该作品的理解,属于个性化作品,体现了个人特性;而行画则是通过临摹,大量复制,它是通过批量获取效益。
原创作品要获得好价钱,需要精心创作,追求艺术价值,作品数量有限;而对于行画,则是批量制作,数量越大,越有经济效益。
因此,文化艺术创作,强调的是艺术性,作品市场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其艺术的水平。
所以,各类艺术作品首先是作为艺术品,然后才是产品,如果缺乏艺术价值,就难以出售;与此相反,一旦文化产业化,工业模式批量制作,其产品价值的形成与工业品没有什么太大差别。
所以,一旦文化产品采取产业化的生产方式,市场上的文化产品的制作过程就是生产而不是创作,这就是文化产品产业化和非产业化的区别。
但是,虽然面向市场需求所采取的标准化大批量生产模式,降低了文化产品的艺术价值,然而,缺乏艺术价值的文化产品是无法保持产业长期持续的发展。
因此,文化产业化,标准化大批量生产,仍不能取消非标准个性化的文化产品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