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专题复习》教学设计(优质课)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教学设计[必修]
第1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教学设计思路(1)引题:学生通过Internet收集信息及结合课本上的有关火力发电的知识的讲解,让同学们认识到火力发电的能量损耗,为了解决节能环保与能量损耗的矛盾,人们提出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想法。
实现这种想法的装置就是原电池(2)分组动手实验,探讨原电池原理。
然后开展第二个探究性实验: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出原电池,探讨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最后开展第三个探究性实验:利用所学知识,根据现有材料,制作水果电池,让学生体验学习化学乐趣。
(3)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⑴了解常见的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方式⑵理解铜锌原电池的原理及结构,了解原电池的组成条件,会判断电极,会判断电流、电子流、离子流方向。
2. 过程与方法:(1)研究和总结火力发电的利和弊,视线从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的思维模式向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思维模式的转化(2)认识和体会化学能和电能相互转化的研究过程,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是化学电池的反应基础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规律的精神⑶通过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学会联系自己已掌握的知识通过比较归纳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4)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培养效率意识三、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四、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五、教学方法预习、实验探究、讨论、启发、讲解、练习六、教学设计。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推荐五篇)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推荐五篇)第一篇: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引入】在上课伊始,先请大家观看一个最近网上热传的实验-小马达实验。
【演示】小马达实验(用展台)【教师】是什么使得小马达转动起来的呢?【学生】电池【教师】电池释放的电能来自哪里?今天我们就将循着科学家们的足迹,通过实验再一次去探究电池的起源及其工作原理。
请同学们根据学案上的要求完成【实验探究一】,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并根据提示思考、讨论学案上的两个问题。
【学生】做实验、思考、讨论【教师】现在找一位学生代表向大家报告你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教师】通过实验,大家共同分析产生如此现象的原因何在。
锌片上为何产生气体?因为锌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能从酸中置换出氢来。
铜上无气泡是因为铜与酸不反应。
连接导线后,铜上却有气泡了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大家就打个大问号,放在这,先看下一个实验现象。
电流表转动了说明有电流产生。
以上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早在1799年就被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捕捉并加以研究,从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伏打电池,即原电池。
【板书】一、原电池【教师】为了更好的解释这两个现象,我们可以借助学案上的第一个问题。
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但与锌片连接后,铜片上有气泡产生,气体最可能是什么?是由什么粒子转化而来?该粒子所得到的电子最可能是谁提供的?【学生回答】气体是氢气,由氢离子转化而来……锌铜用导线相连后,锌失去电子形成锌离子进入溶液,因为锌失去电子,发生什么反应?氧化还是还原?锌片的周围有许多来不及扩散到溶液中去的锌离子,锌离子对氢离子有排斥作用,使氢离子很难在锌片上直接得到电子。
失去的电子经过导线流入铜片,铜片周围的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
铜片附近溶液的氢离子减少了,锌片附近溶液中增加的锌离子就会向铜片附近游动,硫酸根离子向锌片附近游动。
从而使电极和溶液形成了一个电流回路。
其中锌片是流出电子的一极,铜片是流入电子的一极。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教学设计[必修](7)
第1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本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教学对象为某城镇重点中学普通班学生。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从知识体系看,原电池原理是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基础理论,是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
通过对初中化学和高一化学的学习,学生已对“化学与能源”的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后还要选修“化学反应原理”这一模块,将进一步学习原电池、化学反应与能量、金属的腐蚀和保护这些内容。
因此,学习本节知识,不但可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化学与能量等知识的理解,为学习更深层次的电池理论奠定基础,而且还可提高学生生活能力和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原电池实验探究,使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质2、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知水平和观察能力,思维活跃,好奇心、求知欲强,已有了初步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为学习原电池原理及构成条件奠定了基础。
但是,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因此要加强实验教学,丰富学生感性认知,以促进学生理性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
3、教学设计重点及基本思路采用“质疑导课→实验探究→新知应用与实践检验→总结与知识拓展”的教学模式,突出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和原电池原理,用化学检验和电流计检测的方法论证电子转移方向,促进学生对原电池原理的理解。
二、教学方案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原电池原理,初步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并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以及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经历研究过程,体验研究方法;通过交流与合作,比较与归纳等教学形式,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生活中存在化学,并能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教法和学法指导问题讨论法、对比法、归纳法3、教学模式4、课前准备分组准备:每组6人(学优学困情况相当),每组1名组长。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名师教案1
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一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教材分析】本节的内容是化学能与电能。
化学反应与能量是最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知识,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着重大价值的知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化学能对人类的重要性决定了本节学习的重要性。
在上一节已经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的关系,通过实例和实验,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电化学基础。
本节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能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又是为学习“电化学基础”奠定必要的基础。
课程标准关于化学能与电能在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在本模块中只要求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认识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本节根据学生对“电”的感性认识及其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转化问题产生的兴趣,通过几个设问把学生带进了“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研究之中,并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通过原电池和传统干电池锌锰电池初步认识化学电池的化学原理和结构,并不要求上升为规律性的知识;通过介绍新型电池如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体现化学电池的改进与创新,初步形成科学技术的发展观。
激发学生科学知识的求知欲。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常见的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方式⑵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认识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形成科学技术的发展观。
⑶理解原电池原理及其形成条件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规律的精神⑶通过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学会联系自己已掌握的知识通过比较归纳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教学⽬标:知识⽬标:通过实验探究, 使学⽣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初步认识原电池的结构和⼯作原理。
学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初步认识电极反应式及原电池反应⽅程式的书写。
情感⽬标:培养学⽣的探究精神和依据实验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训练科学的学习⽅法,渗透环境保护意识能⼒⽬标:培养学⽣探究式的思维能⼒、⾃学能⼒和动⼿能⼒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教学重点、难点:原电池原理,构成原电池的⼀般条件。
教学⽅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分析、讨论、总结应⽤等过程,引导学⽣观察、思考、推理、探究。
2、利⽤多媒体将微观、抽象的理论转为具体、直观的形象。
学习⽅法:实验——观察——思考——讨论——结论——应⽤。
教学⽤品:铁丝、铜丝、锌⽚、铜⽚、镁条、铅笔芯、⽕柴梗、西红柿、稀硫酸、⽆⽔⼄醇、导线、烧杯、电流计、实物展台、投影仪。
教学过程:『导⼊』1、⽕电⼚的基本原理2、伽伐尼的青蛙抽搐实验及伏打电堆『实验探究』实物投影实验:1、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但与锌⽚相连后,铜⽚上有⽓泡产⽣,是如何⽣成的?2、电流计指针偏转⽅向如何?和⼲电池对⽐确定电极名称。
3、试从能量⾓度分析此装置和锌单独与稀硫酸的反应有何不同。
『教师引导学⽣讨论、归纳、结合模拟动画得出结论』[投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原电池1、概念: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2、电极名称及电极反应:负极(锌⽚):Zn-2e -=Zn 2+ 正极(铜⽚):2H ++2e -=H 2↑原电池总反应: Zn + 2H + = Zn 2++ H 2↑3、电⼦⽅向: 由负极经导线到正极电流⽅向:正极到负极4、实质:氧化还原反应分开在两极进⾏,还原剂所失去的电⼦通过导线转移到氧化剂。
『实验探究』(学⽣分组实验并讨论)构成原电池的⼀般条件注意观察指针是否偏转,若偏转,⽅向如何?正负极分别是什么?若不偏转,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引导]:通过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判断以上装置哪些构成了原电池,并结合所给装置图分析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和原理。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教学设计[必修](3)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化学能与电能之间转化的实质及其应用;2.初步了解化学电池的化学反应基础——氧化还原反应;3.掌握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书写。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列举伽伐尼电流这个例子来引入本节内容,同时采用提问、解说、举例论证、知识讲解以及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是学生掌握好本节课的内容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1. 化学电池的化学反应基础;2. 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书写。
教学难点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书写教具多媒体、黑板教学方法提问、解说、举例论证、知识讲解以及任务驱动等教学过程【基础知识检查】1. Ba(OH)2•8H2O和NH4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写出中和热的定义。
3. 写出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引入新课】【师】: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
如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再如火箭上天、“神州”飞船遨游太空,它们都必须使用电,并且主要使用电池。
大家一定想知道电池为何能释放出电。
今天我们用化学知识来揭开这个谜。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前人是如何研究电池的?[PPT] 1.奇妙的青蛙腿——伽伐尼电流1780年,意大利解剖学和医学教授伽伐尼的青蛙抽搐实验,展示了原电池的雏形。
[思考与交流]:①青蛙腿为什么会抽搐?【生】:因为青蛙触电了。
【师】:回答的非常不错。
具体的说是因为盛装青蛙的铁盘、铜刀以及青蛙的体液这个体系构成了原电池,并产生了电流(此时相当于生物自身的生物电流)刺激青蛙的腿部神经体统,从而使青蛙腿抽搐。
那么首次试验的启发,在1800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建立伏打电堆模型。
伏打电堆的发明,使人们第一次有可能获得稳定而持续的电流,伏特电池使人类从静电时代走向了动电时代。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本节课的知识。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教学设计[必修]5
第1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燃煤发电的流程及关键步骤2、掌握锌铜原电池的基础知识3、记住化学电池的本质4、了解常见电源能力目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化学兴趣及严谨的化学治学态度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锌铜原电池的基础知识难点:锌铜原电池的基础知识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没有平行分班,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较大差距。
学生对于原电池的了解限于普通原电池的外表结构,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结合课本实例反复深入的讲解和练习。
教学方法引出课题→对比实验→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生活教学准备图片彩色粉笔课时安排1课时课程类型新授型教学过程[导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使用各种各样的用电器,而使用电器则需要电能。
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中化学能的变化通常表现为能量的变化,即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那么,物质中的化学能在什么条件下能转化为电能呢?又是如何转化的呢?下面先来介绍一下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副板书] 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如流水、风力、原煤、石油、天然气、天然铀矿等。
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得到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电力、蒸汽等。
[问] 在你的生活和学习中,或你了解的范围内,有哪些需要使用电池的产品或器具?请同学们跟我一起看这些图片(南孚电池-干电池、汽车蓄电池、液氢燃料电池汽车、太阳能电池、电动车中的锂电池)[板书] 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火力发电的原理及过程[指导阅读] 看课本的第40页的图2-7的2001年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 [讲解] 从图中可以知道,在我国的发电总量中,相对水力和其他能源提供的发电量,火力发电的发电量仍居于首位。
[指导阅读] 看课本的图2-8火电站工作原理示意图[讲解] 从图可以看出,燃煤发电是从煤中的化学能开始的一系列能量转换过程。
火力发电是通过化石燃料的燃烧,使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加热水使之汽化为蒸汽以推动蒸汽轮机,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公开课 教案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原电池是一种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知道电池的化学反应基础是氧化还原反应;②能描述原电池概念、工作原理及构成要素;③会判断电流方向、电子流动的方向、离子流动的方向。
初步会书写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分析火力发电的原理及利弊,建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思路,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分析,提出实现新思路的各种推测和猜想等,培养创新思维能力;②通过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学会联系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学会用比较归纳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刨根问底、锲而不舍的精神;②在平等和谐、积极踊跃的学习氛围中体验主动学习的乐趣。
③感悟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初步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过程要素、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的书写。
2、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
三、教学准备1、药品准备:锌片、铜片、碳棒、稀硫酸、硫酸铜溶液2、仪器准备:烧杯、导线、电流表等。
3、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综合法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共分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本节主题。
以火力发电为例→火力发电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如何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氧化还原反应→引入探究原电池的原理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通过分析火力发电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建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思路,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分析,提出实现新思路的各种推测和猜想等,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引入】我们现在教室里的电灯、电脑所用的电来自哪里?【思考】燃煤发电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学生】化学能−−→−燃烧热能−−→−蒸气机械能−−→−发电机电能【板书】第一节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一、间接转化化学能−−→−燃烧热能−−→−蒸气机械能−−→−发电机电能【引导】平时我们使用的手机、手电筒、MP3所用的电又来自哪种装置?能量是如何转化的?【投影】干电池、氢氧燃料电池、铅蓄电池、铜锌原电池的电池反应式。
(完整版)高中化学《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优质课导学案设计
《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术: 1、认识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互相转变,知道原电池的观点。
2、理解原电池工作原理,认识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3、学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初步认识电极反响式。
过程与方法: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理解科学研究的意义,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初步养成科学研究的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提升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忱,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愉悦,感觉化学世界的巧妙与和睦[ 教课要点 ] :原电池工作原理、构成、电极反响[ 教课难点 ] :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变的实质[ 学习过程 ] 实验研究(写好实验现象,并思虑以下问题)实验步骤现象1、铜片插入稀硫酸铜片表面2、锌片插入稀硫酸锌片表面3、铜片和锌片连在一同铜片表面插入稀硫酸锌片表面4、铜片和锌片之间连一电流表铜片表面锌片表面插入稀硫酸电流表指针[沟通议论]:1、写出反响方程式并画出双线桥,哪一种物质失掉电子?哪一种物质获得电子?2、导线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你如何才能知道导线中有电子流过?3、如何才能知道导线中电子流动方向?该装置的正负极分别是什么?4、能量是如何转变的?[ 概括小结]:1、原电池定义 : 装置。
2、工作原理:(以铜-锌-稀硫酸原电池为例)电极电极得失电子电子、离子名称电极反响反响种类流动方向资料的粒子负极正极实质:经过反响分开在两极进行,复原剂在转移给氧化剂。
极所失掉的电子3、电极判断负极正极4、构成条件:[ 科学研究 ] :议论、引出构成原电池需要的条件、原电池形成条件的研究:组一:Zn Zn Fe Zn Zn C Zn 陶瓷①②③④稀硫酸稀硫酸稀硫酸稀硫酸组二:Fe Cu Fe Cu Fe Cu⑤⑥⑦稀硫酸硫酸铜溶液酒精组三:Zn CuZn Cu⑧⑨稀硫酸稀硫酸稀硫酸能够形成原电池的有[ 概括小结 ] :构成条件1 、两个电极2 、两极插入溶液3 、形成回路4 、自觉进行的反响(以上条件同时知足)5、原电池原理的应用:①设计适用的化学电源②解说生活中常有现象(钢铁腐化及防备)③加速某些反响速率(用粗锌制氢气)④判断金属活动性[ 反应练习 ] :一、选择题1、能源可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供给的能源称一级能源,需依赖其余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
高中化学《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及其应用。
2.掌握化学电池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了解电化学反应中离子在电极上的沉积和析出过程。
二、教学重点化学电池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三、教学难点电化学反应中离子在电极上的沉积和析出过程四、教学内容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及其应用(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化学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其中一个金属或金属离子接受或捐赠电子,在电解质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电子流的作用下,这些电子沿导体流动,并在另一个金属或金属离子上返回原来的反应中,从而形成了电池的工作电势差。
(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应用电池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a.干电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电池,由一个负极和一个正极组成,内部充满着酸性电解质,可以提供较小的电流,用于一些小型电子设备等。
b.蓄电池:是一种可以充电的电池,通常用于车载电源、太阳能电池板储能等。
c.燃料电池:是一种以氢气为燃料的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也可以直接向其它都设备供电。
2.化学电池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1)化学电池的基本结构通常由两个半电池组成,每个半电池由一个电极和一个电解质组成。
电极可以是金属或半金属,电解质可以是液态或固态,可以是无机盐、有机液体或聚合物等。
(2)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化学电池将半反应分开进行反应,一个半反应发生在其中一个半电池中,另一个半反应则发生在另一个半电池中,两个半反应的电子流通过电路连接,并通过外部运动发生热能、光能等形式的能量转化。
3.电化学反应中离子在电极上的沉积和析出过程电化学反应中,离子在电极上的沉积和析出过程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般来说,在阳极上,离子释放电子,被氧化成原子或离子,例如金属被氧化成离子;在阴极上,离子接受电子,被还原成原子或离子,例如离子被还原成金属。
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离子还可以通过电解质浓度的变化、温度变化、电位差等因素影响其沉积和析出的速度和性质。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教学设计[必修](10)
2.2.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这是一堂关于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知识。
2.解析:使学生初步认识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条件、电极名称、电极反应和总反应及原电池的应用。
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1)了解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初步认识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条件、电极名称、电极反应和总反应及原电池的应用。
2.解析(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条件、电极名称、电极反应和总反应及原电池的应用。
(2)通过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的探究,理解原电池的形成是氧化还原的本质的拓展和应用。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本节课由于涉及抽象的微观粒子,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教学中除了通过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知识外,还用了大量的模拟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总结解释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投影仪、多媒体、实验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二)教学情景一.火力发电的原理【问题探究1】1. 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有几种基本形式?(1)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包括从大型火力发电站到小油机等各种“火力”发电装置.(2)化学能→热能→电能.包括从热电堆到热离子发电装置等各种“热电转换设备”.(3)化学能→电能.即所谓“化学电源”,它是一种把化学能直接转变为低压直流电能的装置,简称电池2、火力发电过程如何?【实验探究1】设计意图:实验探究引出原电池知识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问题探究2】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H+)如何变化?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设计意图:利用问题串引导学生分析原电池原理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板书】(1)原电池的定义──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教学设计[必修](6)
第1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原电池中发生的反应,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基本原理。
2、学会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的逻辑思维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和小组合作学习,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4、了解各类电池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认识化学的价值。
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重点: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及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教学过程[展示图片][提问]由上面的图片,我们可以知道,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品,而他们都与什么能源有关?[学生回答]电能……[提问]那么电是如何产生的?是否因为发生了某些化学反应,从而使些能量转化为电能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化学能与电能。
在学习新课内容前,请同学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投影]思考问题⏹电力在当今社会的应用和作用。
⏹我国目前和未来发电总量的构成。
⏹火力发电的原理是什么?⏹火力发电有什么利和弊?[学生讨论、分析]问题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种各样的电器不断进入现代社会,而使用电器都需要电能,可以说,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
问题2:由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可以看出,我国主要是火电和水电,其中火电居于首位。
问题3:由火电站工作原理示意图可以看出,火电是通过化石燃料燃烧,使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加热水使之汽化为蒸汽以推动蒸汽轮机,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
其过程的一系列能量转换过程如下:问:如何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呢?[师]:其中,燃烧(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是使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关键,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发生了电子的转移,引起化学键的重新组合,同时伴随着体系能量的变化,要想使这些释放的能量直接转变为电能,就要设计一各装置,使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不现的区域进行,并使其间的电子转移,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电流。
下面我们看一下实验2-4,一起通过实验探究这种装置是如何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教学设计[必修](5)
第1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观察铜片表面有无变化;然后在导线中间连接一请记录现象。
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板书】
2.原电池
(1)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多媒体演示】演示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分析讲解该电池中正、负极的判断方法,各电极的反应类型。
【观察】动画中电子的流向、电流的方向、H+的移动方向、气泡产生的位置。
Zn片负极Zn-2e-=Zn2+氧还反应
Cu片正极2H++2e-=H2↑还原反应
总反应Zn + 2H+=Zn2++H2↑
【板书】
(2) Zn-Cu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听讲】原电池的反应原理并记录。
【启发】电能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
【板书】
(3)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
【设问】上述装置能产生电流,其它类似的装置是否也能产生电流?
【演示探究】
改变电极材料、溶液、连接方式进行演示探究(控制变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对比分析】对比分析,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①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作电极
②要有电解质溶液
③两极要形成闭合电路
要点:两极、一液、要闭合
【板书】
(4)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两级、一液、要闭合
【引导】
【探究3】利用桌面上的苹果和其他材料制作一个水果电池。
【思考与交流】如何判断电池的正负极,连连看
【小结】。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教学设计[必修]1(2)
第1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1.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了解铜锌稀硫酸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了解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之间的联系;学会根据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出一套原电池,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设计出原电池装置的必要性的研究,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对设计原电池装置的可行性及其实现条件的思考与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的研究,提高归纳总结和分类处理信息的能力。
2.发展性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从本质上理解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和工作原理,加强对氧化还原反应和原电池原理之间的联系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有序的思考方案设计的可行性原则,能从众多的感观材料中提取分析出共性和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思维的快乐和思维得到实验肯定的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点的分析与确定:本节课是学生初次接触原电池的知识,而在后面的选修模块中还会详细介绍原电池原理的不同应用,加深对原电池原理的充分理解。
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定位为: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原理之间的联系,了解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和简单原电池原理的分析。
4.教学难点的分析与确定:学生此时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储备,但是化学反应原理的实际应用却是第一次接触,而对于将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分为两个半反应在两个不同场所发生也十分陌生,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难点定位为:原电池装置的设计。
.教学进程【提问】是否观察到电流产生?为【提问】通过同学们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则一定有电流产生,而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并没有观察到电流的产生,那么我们如何检测反应中是否有电流产生↑为例分析,设计一套实验装置,来验证观察现象:有无色气体产生;没有观察到电流产生,因为没有外电路,没有电流计。
思考、交流后画出装置简图;用实验验证是否有电流产生。
汇报实验信息。
教学设计16:2.2.1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第1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获得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学习以实验探究问题的方法,能设计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探究实验方案。
3.形成原电池的概念,探究原电池的构成要件。
4.认识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条件、电极名称、电极反应和总反应及原电池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实验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2.能对自己探究原电池的概念及其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进一步提高自己学习化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会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提高学生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正负的判断、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及原电池的应用【难点】1.原电池的原理、组成条件、电极反应2.原电池原理实验方案的设计【课型】新授课【教学模式】问题探究、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分析法读书指导法归纳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实验、学生小组实验【实验用品】烧杯、导线、电流表、Cu 片、Zn片、石墨棒;稀硫酸、酒精等.教学过程【设问】火电的原料是什么?化石燃料中的化学能通过那些途径转化为电能呢?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能(燃料)热能机械能燃烧蒸汽发电机(蒸汽轮机)作原理是怎样的?[过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大家来做实验【科学探究】Zn—Cu与稀H2SO4进行实验①当把锌片插入稀硫酸中,有何现象?②当把铜片插入稀硫酸中,有何现象?③将铜片、锌片用导线连接起来,又有何现象?④实验2-4【师生总结】2.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电极材料现象电子得失电极反应原电池的电极锌片锌片溶解失Zn-2e—== Zn2+负极铜片有气体产生得2H++2e—== H2↑正极总的离子反应方程式Zn+ 2H+ === Zn2+ + H2[过渡]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那么要组成原电池要什么条件呢?下面请同学们按要求完成实验,然后总结出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师生总结】学生分组实验动手实验,认真记录实验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专题复习课型:专题复习课授课年级:高三年级课时安排:1课时设计理念: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力求把研究性学习方式推广到课堂教学中。
教材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二专题第三单元、《化学反应原理》(苏教版)第一专题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的有关内容。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原电池原理及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2.掌握常见电池的电池反应和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3.了解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及一般防护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原电池的综合分析过程,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分析、推理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将科学知识原理运用于生产、生活及科技领域的强烈愿望,启迪创造性思维,提高科学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教学难点:判断电池正负极以及电池反应和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教学方法:探究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四.电教设计:在多媒体课件中采用图片、录象、原电池示意图以及模拟动画等手段,增大课堂信息量,拓展学生想象空间。
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环节〗观看录象、图片引出课题【播放录象】2008年9月27日下午4时,神州七号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出仓,并实现了太空行走。
【展示图片】化学电源在宇宙飞船中的应用。
【板书】专题复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观看屏幕。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并唤起学生对原电池知识体系及重要知识点的关注,引出本节课题。
〖第二环节〗专题复习过程【讲读】2009考纲解读:1.基本要求 2.发展要求倾听,了解。
使学生对本专题重要的知识体系有一全面性的了解,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练习】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判断各装置是否为原电池(同时播放各种装置图象)。
学生回答并思考:原电池装置构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温故而知新,培养学生类比、归纳的自主学习能力。
【质疑】怎样在不改变下图原有装置的情况下,使其成为原电池?【思考】什么是盐桥?盐桥的作用是什么?【总结讲解】盐桥:在U型管中装满用饱和KCl溶液和琼胶制成的冻胶。
盐桥的作用:使Cl-向锌盐方向移动,K+向铜盐方向移动,使由盐桥连接的两溶液保持电中性,两个烧杯中的溶液连成一个通路。
(同时播放多媒体模拟动画)。
【学生回答】盐桥的作用是沟通内电路。
让学生产生一种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另外,根据事实或经验提出有效问题是进行有效科学探究的前提,所以在平时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练习】1.写出上图改装后的原电池的电池反应和电极反应方程式。
2.下图所示装置是否是原电池?若是,写出电池反应和电极反应方程式。
【学生回答】1.负极:Zn-2e-=Zn2+正极:Cu2++2e-=Cu总:Zn+Cu2+=Zn2++CuZn+CuSO4=ZnSO4+Cu2.负极:Fe-2e-=Fe2+正极:2H++2e-=H2↑总:Fe+2H+= Fe2++H2↑Fe+H2SO4=FeSO4+H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使学生加深对盐桥的理解,并为下面书写电池反应及电极反应方程式做好铺垫。
【提问】综合上面习题分析,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有哪些?其工作原理是怎样的?【板书】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形成条件(同时播放多媒体模拟动画)【归纳并回答】1.工作原理: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其利用电子的定向移动产生电流。
2.原电池的形成条件:(1)两个活动性不同的电极(2)电解质溶液(3)形成闭合回路培养学生类比、归纳和总结的自主学习能力。
【多媒体展示】原电池在当今生产、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广泛用途。
观看屏幕从教材中吸取信息,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板书】二.常见电池的电池反应和电极反应方程式【分析讨论】根据屏幕上的几种常见电池的总反应式指出电池的正负极,并写出电极反应方程式(小组合作学习)。
适当提示:首先写出较易写出的电极反应式,然后用总反应式减去该电极反应式即得到另一电极反应式。
(老师巡视并适当参加学习困难小组的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学会合作是一个人的重要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应在学生时代就要加强;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提出合理猜想是学好理科的重要思维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讲评】结合教学课件逐一讲解各常见电池的正负极和电极反应方程式,并讲评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
讨论检查错误,并及时纠正。
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错误。
【归纳总结】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应注意事项:①本质上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 ,因此要遵循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
②首先写出较易写出的电极反应式,然后用总反应式减去该电极反应式即得到另一电极反应式.③要注意电极反应产物是否与电解质溶液发生反应. 在教师提示下学生思考。
及时归纳总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多媒体展示】形成原电池所造成的危害---金属的腐蚀。
【板书】三.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观看屏幕前后知识相互联系,减轻学生记忆负担,同时也让学生深深的体会到金属的腐蚀所造成的危害,为下面的复习做好铺垫。
【提问】金属的腐蚀包括哪些类型?(同时播放钢铁两种腐蚀的多媒体模拟动画)【思考】产生两种腐蚀的不同条件?写出相应的电池和电极反应方程式.(老师巡视并适当参加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引发学生的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讲解】钢铁的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比较。
讨论检查错误,并及时纠正。
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理解金属腐蚀的本质.并使学生意识到,本质决定现象,现象是具体的体现【思考】金属防护有哪些重要方法?【总结讲解】1.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如制成合金。
2.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如刷油漆。
3.电化学保护,如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在教师提示下学生思考通过设问拓展学生用金属腐蚀理论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综合训练1.锂电池是一代新型高能电池,它以质量轻、能量高而受到了普遍重视. 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为Li+MnO2=LiM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Li是正极,电极反应为Li-e- = Li+B、 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Li-e- = Li+C、 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MnO2+e- = MnO2-D、 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Li-2e- = Li2+2.如图所示,在铁圈和银圈的焊接处,用一根棉线将其悬在盛水的烧杯中,使之平衡;小心的向烧杯中央滴入CuSO4溶液,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B.保持平衡状态;C.铁圈向下倾斜;D.银圈向下倾斜;3.(05上海)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4.(01年广东)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常作为宇宙飞船的留轨电源,它的充放电反应按下式进行Cd(OH)2+2Ni(OH)2Cd+2NiO(OH)+2H2O.由此可知,该电池放电时的负极材料是()A.Cd(OH)2 B.Ni(OH)2C.Cd D.NiO(OH) 学生当堂完成综合训练习题多选自历年高考题,是对原电池知识体系的综合练习与检测。
5.(04天津理综)下图为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按照此图的提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电极是负极B.b电极的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C.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
6.设计原电池,发生反应Fe + 2Fe3+= 3Fe2+ 注明电极名称,所用材料,电子流动方向,并写出电极反应式.〖第三环节〗归纳小结本节小结——投影倾听、记录总结本节课内容,起到突出重点,首尾呼应作用。
附:综合训练答案1.B2.D3.D4.C5.B6.电极反应式:负极(铁):Fe–2e- =Fe2+发生氧化反应正极(碳):2Fe3++2e-=2Fe2+发生还原反应六.板书设计:专题复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形成条件二.常见电池的电池反应和电极反应方程式三.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重点是原电池的原理和原电池的形成条件,难点是判断电池正负极、书写电极反应式。
对于本节课的处理方式,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1、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因此在多媒体课件的诸多环节,分别采用了图片、录象、原电池示意图以及多媒体模拟动画等手段,使学生实现了由枯燥到兴趣、由抽象到具体和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从而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
2、采取问题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式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3、本节课是一节专题复习课,内容较多、信息量大。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件以多媒体的形式将主要知识内容展现给学生,这样既节约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又可以使课堂紧凑生动。
通过对本节课的精心设计,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的充分的调动,学习效果很好。
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1、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个别练习还应适当降低难度。
2、学生的化学用语书写还要进一步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