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优质公开课教案 (11)

合集下载

桥教案(通用15篇)

桥教案(通用15篇)

桥教案(通用15篇)桥篇1一、活动背景:桥梁不仅仅是两岸的沟通,更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

桥梁综合了力学、美学、建筑学等诸多学科知识,因而它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通过调查研究桥,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了解家乡改革开放以后的新成果,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通过研究桥,并动手制作各种各样的纸桥,使所学的知识得到综合应用。

在活动让学生欣赏美、创造美。

二、活动目标:认知目标:1、通过实地参观、调查访问让学生对家乡的桥有更深的了解。

通过查阅各种资料,让学生对桥梁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对桥梁的历史、发展、种类、用途、结构等有一定的认识。

2、通过活动初步学会调查、探究的方法和收集、运用、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

学习各种网络知识、交往知识。

3、通过动手做纸桥,对所掌握的知识有一个综合的运用。

情感目标:1、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神奇的大自然。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往的快乐。

3、通过展示、演讲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能力目标: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2、学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经常观察生活的习惯,提高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

活动年级:五年级活动时间:三周活动过程:活动一:课前调查活动二:分组,落实任务根据学生的爱好,分成调查统计组,资料收集组和摄影模型制作组。

每组选出一名责任心强的同学任组长。

调查统计组:调查本市的分布情况,数量、桥名及现状。

调查哪些桥是古桥,哪些桥是重建过的,哪些桥是扩建的。

调查有关桥的历史传说。

资料收集组:收集有关桥梁知识的资料。

收集桥的图片。

收集有关桥的趣闻轶事。

摄影模型制作组:参观和平大桥,拍下照片。

根据照片做桥梁模型。

活动三、开展调查研究历时:2周1、调查统计组利用课余时间带你们去走一走每一座桥,记下桥名。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桥》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桥》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桥》含反思一、教案背景简介本次教案是一堂针对幼儿园大班开设的科学课,主题为“桥”。

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培养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启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是十分重要的。

在科学课中,通过“桥”这一主题,可以让孩子们从实践中体会到物理、工程学等学科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他们对于工程建筑的兴趣和想象力。

本次教案荣获优质公开课奖项,是基于对幼儿园大班孩子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深入研究,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和校本课程特点精心设计而成。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堂获奖的科学公开课《桥》的具体教学设计和反思。

二、教学目标1.认识桥的形态和功能,了解桥的基本结构和设计原理;2.能够动手设计和制作简易小桥,培养观察、动手和团队协作的能力;3.通过构建小桥的过程,培养幼儿们对于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4.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倡导互助友爱,共同进步。

三、教学准备1.教学道具:纸板、牙签、胶水、小木棍等;2.教学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桌椅摆放整齐;3.教学助教:2名辅导老师,分工协作;4.教学资源:关于桥的简单图片、视频等;5.安全准备:注意材料选用安全无毒,细心呵护每位幼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在课程一开始,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各种不同形式的桥梁,激发幼儿们对桥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对于桥构造的思考。

引导幼儿谈论自己见过的桥,观察、比较和描述桥的特点。

2. 知识讲解介绍桥的基本概念、作用和种类,引导幼儿们了解桥的结构、原理和设计。

通过图示和简单语言让幼儿初步理解桥的概念。

3. 实践制作分组设计制作简易小桥,教师指导幼儿们选择材料、设计桥梁结构,并动手制作小桥。

鼓励幼儿们展示创意和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完成小桥的制作。

4. 制作展示每组幼儿完成小桥后,进行展示与讨论。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不同小桥的特点,让他们自主讨论桥梁的稳定性和设计优劣。

5. 反思与总结在活动结束前,教师组织幼儿们进行反思与总结。

《桥》教案

《桥》教案

《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桥》的作者及文章的背景。

2. 理解文章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和情感。

3. 学习运用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文章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和情感。

2. 难点:学习运用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讲述《桥》的作者及文章的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桥?
2. 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全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分析文章的结构,梳理作者的情感线索。

3. 深入研读
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环境衬托人物的形象。

分析作者在描写洪水时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是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的?
引导学生运用文中的环境描写手法,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面对困难时的心情。

5. 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布置作业:背诵文中描写洪水的段落。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桥》的作者及文章的背景,理解了文章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和情感,并学习了运用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写作手法。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意观察和分析身边的人和事,并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桥》优秀教案【3篇】

《桥》优秀教案【3篇】

《桥》优秀教案【精选3篇】《桥》优秀教案【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1、让同学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看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依据视图推断置。

2、通过观看、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进展同学初步的空间3、让同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同学学习数学的乐观情感。

重点难点:同学能从不同方位观看同一物体的外形教具预备:照片、图片预习要求:观看你家的电视机,每个面都是什么样的,试着在一张纸上画下来。

预习检查:检查同学画的状况教学过程:一、观看照片,激活相关的生活阅历1、谈话引入,观看照片。

小伴侣,你们喜爱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儿吗?(在屏幕上依次打出两张分别从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让同学进行辨认,认真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启发同学想象拍摄者的位置。

)3、得出结论: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二、观看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视图1 、给小熊拍照。

(拿出小熊玩具)(1)指导拍照方法:请小熊坐在课桌中央,让同学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小熊拍照,看清晰了就拍下来。

(2)实地拍照先自己选一个喜爱的角度给小熊拍一张照片,想一想这张照片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再变换角度,从小熊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

想一想这些照片拍出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们都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3)辨认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小熊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同学推断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就站到相应的位置去。

当同学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消失困难时,引导同学到小熊的`左、右两边再次进行观看,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究竟有什么不一样。

特殊提示同学留意看清小熊的脸是朝哪边的。

经过再次观看和比较,让同学重新做出推断,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

2、给小闹钟拍照。

《桥》教案(精选14篇)

《桥》教案(精选14篇)

《桥》教案(精选14篇)《桥》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

2.学习打比方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合理的、科学的想像力,认识科学幻想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学生能够合理、科学地想像。

2.形成广泛而形象的认识,进行合理、科学的想像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2.解题造境:请学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什么叫远景图?利用课文来学习一下茅以升先生在1979年时对桥梁的未来情况的设想。

二、朗读感知1.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检查阅读效果:(1)读词述文:承载颠簸袖珍小巧玲珑水涨船高胜似闲庭信步(2)文章主要写了有关桥梁的哪些内容?2.要求学生重点研读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

批注理解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3.指导学生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1)请概括你研读的那个自然段的大意。

(2)文中哪段是过渡段,具体作用是什么?(3)把各自然段归纳,划分文章层次。

三、解读体会1.顺势提出:将来的桥会有哪些变化?将来造桥会有哪些变化?2.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

3.补充介绍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现在我们学习的是说明文,那么这种比喻的修辞手法已经是一种说明方法了,这就要给它改个名称,应该叫它打比喻或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说说使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

’4.文中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具体说明。

(指导学生读文,寻找使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作用)四、本课小结本节课我们仔细阅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也了解了作者对未来桥梁的展望,分析了文章的说明结构和说明方法。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分析文章的语言和句式。

第二课时一、诱思导学1.分析文章生动准确的说明语言。

(1)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文章很生动,文中还有许多句子写得也很生动,请学生找出。

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观察下列句子,说一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桥》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桥》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桥》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2篇)《桥》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桥》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桥》优秀教学设计篇1第一课时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1、谈话引入课题: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也是一座生命桥。

出示课题──《桥》。

2、自学课文,要求:⑴ 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⑵ 想一想: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感动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2、交流:⑴ 出示句子进行对比:①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②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⑵ 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挡。

⑶ 知道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⑷ 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

(随机理解词语:跳舞、狞笑。

)3、过渡: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

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

)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4、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5、是的,在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

《桥》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12篇)

《桥》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12篇)

《桥》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12篇)《桥》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桥》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桥》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从描写老汉的词句中感悟老汉的崇高精神。

三、教学难点: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山洪的凶猛1、一连下了几天的大雨,一场可怕的灾难降临到这座美丽的小山村,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这个可怕的黎明。

(播放山洪视频)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可怕的场面,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概括山洪的特点。

(大、猛、狂)(二)扣课后提示,领悟表达特色1、导入:同学们,课文一次次地写到山洪和暴雨,请大家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2、作者是怎样写的,才让我们有了这种可怕的感觉呢?(大屏幕出示句子)3、感受三种表达特色。

出示三个句子:(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天动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第一种表达特色:哪一种有最简短的句子?在哪儿?(像泼。

像倒。

)指导朗读(读得有力、并猛)看,简短,却写出了雨的力度,短而有力,是第一种表达特色。

在句后批注雨的力度。

第二种表达特色:由学生说;指导朗读(你觉得怎样才能把这个句子读好?):指名读、齐读。

第三种特色:让学生自己发现。

(指名回答);找出文中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教师课件出示);你们看,“跳舞、舔、爬”,单独看,似乎很美好,很亲昵,可是在这里,一点也不美好,反而写出了洪水的——?(可怕、令人畏惧、胆战心惊)句后批注洪魔的恐怖;指导朗读。

(三)抓关键词语,对比中感受形象1、在突发的山洪面前,村民怎样?书上是怎么写的?读3————10自然段,划出关键词语。

《桥》教案

《桥》教案

《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 领悟课文在语言表达上凝练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过程
1. 回顾旧知,导入新知:朗读词语,并说出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并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 感受危情,引生入境: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并进行交流。

4. 深入探究,领悟表达: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5. 总结归纳,理解题目: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

《桥》公开课教案

《桥》公开课教案

《桥》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课文《桥》,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结构。

(2)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抓住关键词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珍惜亲情、友情,学会关爱他人。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桥》的阅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桥》的阅读与理解。

(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

(2)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探讨作品主题。

3. 实例讲解:结合课文实例,讲解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桥》的作者及背景。

2.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并尝试理解课文大意。

3. 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正确把握字词含义。

4. 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课文内容,探讨作品主题。

5. 教师引导实例讲解,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6. 学生练习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8.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课文《桥》的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1. 总结课堂教学成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2.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思考下一步的教学策略。

语文《桥》教案(精选12篇)

语文《桥》教案(精选12篇)

语文《桥》教案(精选12篇)语文《桥》篇1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3.认识6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和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课教案:1、自学本课的生字词。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4、课文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画出来,并说明原因,试着把你的感动读出来。

5、课文为什么以“桥”为题目?6、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点?你发现了什么?7、写自己的读文感受。

展示课教案:一、小组交流预习情况。

二、学习1、生字小组派代表队选择容易读错的几个字词板书。

如“揪”(jiū),“瞪”(dèng)。

2、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比一比,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3、汇报交流谈体会。

(1)生读找到的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师用课件或小黑板集中出示。

(2)谈感受。

①几句话都不同程度地写出洪水凶猛,正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②从前后几句描写的情况看,水位在不断上升,灾情在不断加剧,形势越来越紧张、严峻。

(相机指导朗读这几句话,读出形势的紧张突变。

)③这些句子多采用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像受惊的野马”“在路面上跳舞”“洪水狞笑”“放肆”等词句让我们非常真切形象地感受到洪水的肆无忌惮,洪水就是魔鬼猛兽,突出了情况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

(师相机板书:情势危急)④这些句子,语言都非常简洁,精练,如,“像泼。

像倒。

”(3)观察想象体验师播放洪灾的录像资料(或指导学生观察课文第一幅插图):洪水如猛兽般正以强大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村庄,淹没了农田,冲毁了房舍,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地逼近。

可劳动一天的人们还在熟睡中。

一声惊呼,大家突然一脚踩进水里,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是什么感受?你能想象出男女老少命在旦夕时惊慌失措的样子吗?(引导学生想像体验情势危急)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大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新《桥》公开课教案

新《桥》公开课教案

新《桥》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桥》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2)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农村题材文学作品,了解农民生活;(2)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鲁迅《桥》2. 教学重点:掌握小说基本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品主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桥》;(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桥》,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关系;(2)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小说中的重点情节、人物和主题进行讲解;(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体会作者意图。

5. 课后作业:(2)选择一部农村题材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2. 学生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3. 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桥》;2. 参考资料:关于鲁迅及其作品的介绍;3. 网络资源:有关《桥》的评论和分析。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案例分析:选取小说中的典型情节,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题。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学手段1. 纸质教材:《桥》原著及相关评论分析。

2.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小说情节、人物关系等信息。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有关《桥》的背景资料,辅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鲁迅及《桥》,自主阅读,初步理解故事情节。

新《桥》公开课教案

新《桥》公开课教案

新《桥》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新《桥》这篇文章,了解并掌握桥的构造、功能以及历史发展过程。

2. 培养学生对桥这一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对我国桥梁事业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桥的构造、功能、历史发展过程以及我国桥梁事业的成就。

2. 教学难点:桥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及作用,桥梁工程的技术要求。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桥梁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结合实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桥梁知识。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桥梁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设计好针对文章内容的问题。

3. 准备好桥梁模型或图片,用于课堂展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一些著名的桥梁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桥梁的美观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新《桥》这篇文章,了解桥的构造、功能以及历史发展过程。

在阅读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3. 文章讲解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掌握桥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及作用,了解桥梁工程的技术要求。

4.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著名的桥梁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桥梁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桥梁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桥梁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8.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拓展1. 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桥梁,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鼓励学生进行桥梁设计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桥》课教案范文

《桥》课教案范文

《桥》优质课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桥》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够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复述等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人物优秀品质,如英勇、无私、奉献等。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3)激发学生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桥》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人物优秀品质。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复述等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桥》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探讨人物优秀品质。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朗读与默读:(1)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默读课文,筛选关键信息,提高阅读效果。

5. 复述与展示:(1)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检验阅读理解能力。

(2)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感悟和心得体会。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 结合课文,思考现实生活中如何践行人物优秀品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桥》教案教学设计

《桥》教案教学设计

《桥》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桥》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能够分析课文中人物形象的特点,体会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手法。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进行造句和仿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美丽景色和浓郁风情,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学习课文中人物的品质和精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2. 课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和应用。

3. 课文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 课文中一些复杂句子的翻译和理解。

3. 对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色和情感的深入体会。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3. 采用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汇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课文情节进行简单回顾。

(2)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初步理解。

(2)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3.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2)讲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用法。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2)学生互相交流练习结果,进行点评和纠正。

5. 课堂小结:(1)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下一步的学习进行安排。

《桥》教学教案参考

《桥》教学教案参考

《桥》教学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桥》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够把握课文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分析课文主题。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习惯。

(2)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感悟能力。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风光,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领悟课文中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桥》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把握课文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分析课文主题。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感悟能力。

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领悟课文中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桥》文本及相关注释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教学课件或教案参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进行预期引导。

(2)板书课题《桥》,提示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人物情感。

(2)学生结合注释资料,解决生字词及语句理解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感受故事氛围。

(2)讲解课文中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4. 阅读感悟(1)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交流对人物、情节的理解和体会。

(2)教师引导students to delve deeper into the text and explore the themes and moral values presented in the story.5. 写作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如:写一段话描述自己心中的“桥”。

《桥》课教案范文

《桥》课教案范文

《桥》优质课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桥》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大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感悟人物品质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

(2)教育学生珍惜生命,勇敢面对困难。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桥》的主要内容,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感悟人物品质和情感。

2. 培养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

3. 朗读表达:通过朗读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桥》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文章大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4. 朗读表达:选取合适的段落进行朗读,表达自己对人物和故事的感悟。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关注到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是否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七、评价与反馈八、拓展活动为了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可以组织一些拓展活动,如角色扮演、故事接龙、绘画作品展示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体验人物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九、教学计划调整十、家庭作业设计家庭作业应设计得既有挑战性,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公开课教案】《桥》教案

【公开课教案】《桥》教案

课题桥课型讲读课文讲课2 课时时间1.认识并会写本课“咆、哮”等8 个生字,学会本课新字词,认识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领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责、舍己救人的尊贵质量。

教课目标 3. 学习作者经过人物相貌、语言、动作、神情等描绘来表现人物的方法,意会环境描绘的烘托作用。

4.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顾的表达特色。

1.抓住文章中令人感人的句子,联合老支书的语言、动作等描绘,领会村支书教课要点的性格特色和尊贵质量。

2.学习作者经过人物相貌、语言、动作、神情等描绘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课难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认识小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顾的表达特色。

第一课时教课认识并会写本课“咆、哮”等 8 个生字,学会本课新字词,认识课文内容。

目标教具课件准备教课方案设计企图一、初读认识梗概描绘导入,孕伏感情:有一个乡村,以前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课件 1、2:出示课题】它经过描绘事件和提和村庄里的一百多号人一同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害。

终究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虑,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翻开课文,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调换起学习课文的兴导入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趣。

()二、检查预习,导入新课分钟(一)检测生字词预习和对课文的感知状况。

1 .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易错的字词“吼怒、呻吟、祭祀”等。

【课件 3】生字:吼怒嗓淌哑揪呻废词语:势不行当奸笑拥护猖狂新课教课()分钟趔趔趄趄呻吟搀扶祭祀2.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试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党支部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话说一讲课文主要内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次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容,有助于培育语言表却被洪水卷走了。

)达和归纳能力。

(二)讲话导入1 .联合“奠”字理解“祭祀”的意思,想想:在本课中是谁祭祀谁?2 .老汉是个如何的人?三、初步理解课文1.默读课文。

2.思虑、议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桥》优秀教案

《桥》优秀教案

《桥》优秀教案《桥》优秀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桥》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桥》优秀教案 1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理解词语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重点难点:理解词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还有一个九百岁的周庄”这句话吗?苏州和杭州的景色非常美丽,可以和人们心目中的天堂相比。

那么,有谁知道周庄吗?2、学生简单交流。

3、周庄镇位于江苏省昆山境内,是个具有九百年历史的水乡古镇。

有人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川之美。

”因此,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

它四面环水,环境幽静,建筑古朴,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水乡风情画。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周庄那如诗如画、幽谧迷人的水乡风光。

学生带着感情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从课题看,课文主要从哪些地方来描写周庄美丽的风光呢?1、自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不认识的字并对照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理解新词。

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认读,随机纠正读音,再齐读。

认读新词,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重点融解以下词语:日暮时分: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坚韧:坚固而有韧性。

雕琢:雕刻、打磨或过分地修饰。

缝隙:本课指桥上裂开的或露出的窄长的口子、空处。

踱着:慢慢地走着。

剜出:用刀挖出。

打烊:商店晚上关门停止营业。

(3)指导学生记住字形。

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记忆字形,汇报、交流。

(4)指导学生把字写正确、写漂亮。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提醒学生注意写好以下生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写了周庄的哪些美景?你最喜欢哪里?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景物再读一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后组内交流,班内汇报。

三、教师总结板书设计:5、那桥,那河,那船坚韧雕琢踱着剜出打烊缝隙《桥》优秀教案 2备课内容桥知识与能力: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

课前准备:
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教学过程:
一、在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桥?
以“桥”引入,进行初步感知。

读课文,学习词语
出示词语:
咆哮狞笑放肆没腿深
拥戴清瘦沙哑揪出
这是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认识吗?谁能来读读?(请两位同学读。

齐读)
老师把这词语分成了两排,上面一排是写——洪水的,下面一排是写——老汉的。

(板书:洪水老汉)
请你们在上面一排每个词语的前面,添上“洪水”两个字读读,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
三、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
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让我们回到课文中,大声地读读课
文,边读边想,哪些句子是描写洪水的,把它划下来。

(学生交流)
同学们找得都很准,但是,像刚才几位同学那样读,能让人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老师也摘录了几个句子,请看屏幕上,请你们反复读读,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这的的确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

生自由读好后,选择一句你最能读好的读给大家听。

教师相机引导:读到“受惊的野马”这个词时,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有了这种体会,你肯定会读得更棒。

狞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声?是什么在逼近?是死亡啊!
读得好,是有原因的,老师注意到你的表情,来让我们一起把脸沉下,把声音提高,一起读。

2.多么可怕的洪水啊!从这五句话,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

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有逃生的欲望。

我们来看看村民们是如何逃生的?一起读。

村庄惊醒了。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四、聚焦老汉,体会老汉的党员大山形象
1.同学们,现在的情景是洪水势不可挡!村民们惊慌失措!在这危难时刻有一个人出现了,谁?(老汉)让我们走进老汉,自由读读这两段话,在势不可挡的洪水面前,在惊慌失措的村民面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
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生自由读读这两段话。

课件出示:
在势不可挡的洪水面前,在惊慌失措的村民面前,我仿佛看到老汉。

反馈交流
在这些惊恐不安的村民的眼里,老汉像什么?——一座山(板书:如山)
①哪个动作,让你感觉到此刻的老汉像一座山?(如果学生讲到“盯”,引导,看看有没有比它更能表现一座山的动作)
站!老汉怎样的站着?如果让你们在“站着”前面加一个词,你会加什么词?(怎样地站着)是啊,老汉像一座大山稳稳地、镇定地站在木桥前,挡住了肆虐的洪水,挡住了乱哄哄的村民。

谁能站起来,像老汉一样稳稳地站着,读这两段话。

我们全班站起来,像老汉一样稳稳地站着,一起读这两段话。

②是啊,老汉像一座山盯着这群惊恐不安的村民,这是一群怎样的村民啊,让我们再来回顾,一起读。

课件出示: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面对如此惊慌失措的村民,老汉默不作声,可是他心里也没有说话吗?你知道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吗?
是啊,此时此刻,老汉虽然默默无言,但心中却为村民的安危而焦急如焚啊。

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让我们一起来用心朗读。

3. 在这危难时刻,老汉下了一道命令,什么命令?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好一句“党员排在后边”,谁排前面?老汉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在这个危难时刻,老汉会如何下这道命令呢?
哪一个标点引起了你们的注意?(感叹号!连续出现三次!)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就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让咱们铿锵有力地读读这段话!
小结:在洪水面前,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支部书记,他就像一座山巍然屹立,岿然不动。

五、设置矛盾,体会老汉父亲的大山形象
1. 同学们,老汉的大山形象让我们刻骨铭心。

除了老汉,文中还有一个人作者也进行了具体描写,谁?(小伙子)请你们认真默读最后几个自然段,划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动作的词句。

划好了吗?老师把他们相关的几个自然段打在屏幕上。

请你们把他们前后各自的动作对照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矛盾的地方吗?
这一“揪”是把小伙子从哪里揪到哪里?老汉犹豫了吗?哪几个词可
以看出?(突然,冲)老汉揪得像大山一样果断来,一起果断地读读。

后来,老汉与“揪”相反的动作是“推”。

这一“推”,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伙子。

这一“瞪”,是小伙子对老汉的不满,不情愿。

可是后来这一“推”,又是那么心甘情愿地把生的希望让给老汉。

矛盾之处【老汉:揪——推;小伙子:瞪——推】
2.老汉和小伙子,他们说的、做的,前后似乎充满了矛盾。

同学们,你们能读懂吗?
似懂又非懂,令人费解,是吧?如果你读了下面这段话,老师相信你在顷刻间会明白许多许多……
出示文章的结尾: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

(课件)背景音乐让我们一起怀着沉痛的心情读读这段话。

3.同学们,老人家跪在泥泞的地上,她早已苦干了眼泪,她失去了世界上她最亲的人,她的丈夫和她的儿子。

师:如果你在人群中,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生:(自由回答)
六、感受“老汉——桥”的形象
1、教师叙述:“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倒掉的是什么?(木桥)
但是,另一座“桥”却永远地刻在人们的心中。

这又是什么桥?
2、感受生命桥,再次读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