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儿童绘画从理解儿童开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导儿童绘画从理解儿童开始
作者:朱巧玲
来源:《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2021年第09期
孩子喜欢绘画,对他而言,绘画不是一项学习任务,而是一种游戏,一个令他感到轻松愉快的活动。

两三岁时,孩子开始拿着笔四处涂鸦,自由地用线条、色彩表达感受。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在绘画活动中的自信却逐渐减少,常常说“我不会画”“我画得不好”。

这一方面是源于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他开始更全面客观地看待自我;另一方面则源于成人不恰当的指导与评价。

绘画对于儿童的意义不同于它对于成人的意义。

对儿童而言,绘画只是一种自我表现的方式。

目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困难和障碍大多源于成人的评价标准与儿童的自我表现之间的差距。

成人只有认识到儿童绘画的独特价值,了解儿童绘画发展的规律,懂得合理评价儿童的绘画作品,才能更科学地对儿童进行绘画指导。

1.儿童绘画有什么价值?
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认为,在艺术教育里,艺术本身并非目的,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促进儿童身体、情感、社会性、审美、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是艺术教育的目标。

艺术的主要功效就是让儿童自我表现和自我调适。

罗恩菲尔德指出,在美术活动中,是让儿童自我表现还是让儿童一味模仿,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在以自我表现为主的美术活动中,儿童是主体,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表现,从而发展了独立思考能力。

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儿童能够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克服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进行自我调适,这样的孩子容易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出健全的人格。

而在以模仿为主的美术活动中,儿童被动地依附于成人,按照成人的想法和要求进行描绘,拿模仿的对象来对比自己的作品,缺少独立思考的机会,久而久之,他们绘画时会不由自主地寻找可模仿的样式,失去自主创造的动力,一旦没有了可模仿的对象,就会茫然失措,独立人格的发展也容易受到限制。

2.儿童绘画的发展有什么规律?
幼儿园绘画活动应遵循儿童绘画发展的年龄特点。

学前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涂鸦期(1.5—3.5岁),这一时期儿童的画表现为各种杂乱、重复的线条,封口或未封口的圆等,他们以游戏的形式来探索涂鸦与动作痕迹的关系;第二阶段为象征期(3.5—5岁),儿童以基本的几何图形或线条的组合来代替实物,喜爱使用鲜艳明快的色彩,画面中出现了“蝌蚪人”,也会出现许多零乱的形象;第三阶段为图式期(5—7岁),画面中逐渐出现了许多细节,开始表现周围生活,人物形象清晰可辨认,这一阶段也是“概念画”时期,但尚未达到写实的程度。

可见,在学前阶段,要求孩子画得像、画得写实,就如同让一个牙牙学语的婴儿学说绕口令一样,只会阻碍他的进一步发展。

3.如何指导儿童绘画?
孩子创作时的全身心投入远比技法娴熟却缺乏自我认同体驗的演练更有价值。

教师要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给予孩子适宜的指导。

孩子说“不会画”时,要解决的不是技巧的问题,而是经验的问题。

比如,孩子不会画站立的蝴蝶,教师可以启发孩子:“观察一下,蝴蝶站在哪里?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站立时蝴蝶的腿是怎样的,翅膀是怎样的,触角又是怎样的?”教师可以鼓励孩子用肢体动作来表现蝴蝶站立的样子。

去野外观察蝴蝶时,教师可以引导孩子观察蝴蝶与飞蛾、蜜蜂有什么区别,飞舞的蝴蝶和停在花朵上的蝴蝶又有什么不同。

教师也可以借助一些照片或视频来帮助孩子获得经验。

当孩子通过观察、体验、想象、讨论获得了新的感受,对事物有了新的理解,产生了创作的愿望,他们就会用自己的方式画出所看到的和所理解的蝴蝶。

启发的目的是唤醒已有经验,引发思考,激发灵感,而不是具体教孩子怎么画。

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写生,也是为了丰富孩子的经验。

教师要明白,写生不是为了写实,而是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看、去闻、去感受、去体验,让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在孩子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其创作的源泉。

让孩子欣赏大师的美术作品,也不是为了让孩子模仿,而是为了逐步培养孩子对线条、色彩、构图等美术元素的敏感,使之积累大量的视觉表象和经验,发展艺术思维能力。

4.如何评价儿童的绘画作品?
教师的评价应着眼于激发儿童对绘画的兴趣,鼓励他们自信地参与到绘画活动中,要注意将过程性评价与作品评价结合起来。

过程性评价要求教师关注孩子在绘画过程中的主动性、坚持性、专注度等学习品质方面的表现。

评价孩子的作品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孩子“你画的是什么”“你怎么会想到可以这样画”“你喜欢自己的作品吗”,倾听孩子讲述自己的作品,鼓励他们自我评价,引导孩子在反思中提升表现力。

面对绘画不够自信或总是自我否定的孩子,教师应该用鼓励、肯定的方式帮助他树立信心。

比如,中班的一次绘画活动中,一个男孩在大大的纸上画了一只小小的蝴蝶,并把它涂成了黑色。

他看了看同伴的作品,黯然地对教师说:“我画得不好,我不会画蝴蝶。

”教师鼓励道:“你画的是蝴蝶宝宝吧,它全身都是黑色的,夜晚出来就不会被敌人发现了,真是一只机灵的小蝴蝶啊!”孩子听了,脸上露出了笑容。

教师问他:“你还想画一画它的伙伴,画一画其他的蝴蝶吗?”他回答:“我还想画蝴蝶妈妈。

”他的眼里闪着光芒,愉快地开始了新的创作。

总之,教师要懂得儿童绘画的独特价值,理解和尊重儿童绘画的特点,了解儿童绘画发展的自然规律,用欣赏的眼光去留住孩子绘画中的纯真,有意识地丰富孩子的体验,激发孩子的想象,发展孩子健康的人格,实现儿童美术教育真正的价值。

(泰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朱巧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