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冲刺素材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文化的“世界梦”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考前冲刺作文素材“我将无我”大境界 “不负人民”大作为

2019年高考考前冲刺作文素材“我将无我”大境界 “不负人民”大作为

2019年高考考前冲刺作文素材“我将无我”大境界“不负人民”大作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这都是一种大境界,一种“忘我”的状态。

同样的境界可以凸显不同的人生追求。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作为大国领袖,新时代领路人的这句回答彰显了一种博大胸怀。

“我将无我”,因为“我”心怀人民,心怀国家,因为“我”要以“忘我”的精神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正是体现了大国领袖的奉献担当和矢志不渝的思想境界。

“我将无我”大境界“不负人民”大作为(题目即论点,醒目简洁。

)①“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②近日,新时代领路人在回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提问时“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深情表达迅速刷屏,赢得广泛赞③这样的答案并不偶然。

翻开《新时代领路人谈治国理政》,字里行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与担当自始至终、一览无余。

(开篇点题,引出“无我”话题。

)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拳拳之心,到“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的铮铮之誓,再到“我是人民的勤务员”的初心之诺,无不蕴含着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的宏大境界。

有了这种境界,才能全心全意爱民、贴心交心亲民,锻造出心系人民、为民担当的博大胸怀。

(“无我”是一种大境界,大境界造就大胸怀。

)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的自我要求,到“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责任担当,再到“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的庄严宣示,无不彰显着枝叶关情、人民至上的远大格局。

有了这种格局,才能诚心诚意为民、公平公正惠民,引领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追梦圆梦的壮阔征程。

(“无我”是一种大格局,大格局成就大作为。

)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新时代领路人为核心的党中央迎难而上、开拓进取,革故鼎新、励精图治,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境界和“不负人民”之大作为继往开来。

2019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素材 : 文化自信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9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素材 : 文化自信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9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素材:文化自信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篇一:写作素材【语录】1.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

——*2.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

——*3.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

——*4.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5.我们应该少一点傲慢和偏见、多一些尊重和包容,拥抱世界的丰富多样,努力做到求同存异、取长补短,谋求和谐共处、合作共赢。

——*6.“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7.“一带一路”建设,倡导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而不是“交而恶”,彼此要多拆墙、少筑墙,把对话当作“黄金法则”用起来,大家一起做有来有往的邻居。

8.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但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9.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10.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让铸剑为犁、永不再战的理念深植人心,让发展繁荣、公平正义的理念践行人间!——*【猜想解析】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

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有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各文明之间的交流、碰撞日益频繁,即使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但文明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

文明的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倡导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

文明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文明是有差异的,但差异不应该成为交流的障碍,更不能成为对抗的理由。

我们应该少一点傲慢和偏见、多一些尊重和包容,拥抱世界的丰富多样,努力做到求同存异、取长补短,谋求和谐共处、合作共赢。

“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增加,孔子学院遍布全球,“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节热闹非凡。

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国门,以各种形式讲述着中国故事、传播着中国声音,展现着中国风貌,增进了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

总而言之,“一带一路”传承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为中华文化的对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为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开辟了广阔空间。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开辟途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不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机械性继承,而是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创造性的转换和创新性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了中华文化中心论,主张平等相待的国际交往原则;打破了“一枝独秀”的狭隘发展观,强调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共同发展;突破了传统贸易提倡的“重义轻利”主张,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倡导各国在国际交往中互利互惠、合作共赢。

概言之,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中华优秀文化的新思维,成为极具时代价值的产物,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价值指引和路径选择。

首先,古今融合,为中华文化走出国门提供内生动力。

50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为中华文明积淀下了磅礴而复杂的灿烂文化,我们不可能把这样一种价值体系全部推介出去,让世界自行了解中国的生存智慧。

面对这种选择困惑,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古今内容的融合,让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具有传统魅力,又兼具当代价值的中华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其次,多元借鉴,加快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步伐。

中国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这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效果和速度。

为保障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顺利实现,我们需要求同存异,缩小文化之间的差距,对内提取具有普遍性的文化理念,比如“和为贵”“天下为公”等,对外关注传播对象的文化需求,结合本国文化进行再次加工和创新,让中国故事充满亲和力,通过电影、电视、艺术等载体和媒介向世界宣传,引导世界逐步认同中国文化所表达的价值和理念,从而潜移默化地消解跨国文化差异,开拓世界文化市场。

2019高考作文冲刺素材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文化的“世界梦”

2019高考作文冲刺素材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文化的“世界梦”

2019高考冲刺素材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文化的“世界梦”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从“一带一路”到“巴黎气候协定”,从“中非合作”到“埃博拉”救助,从“亚投行”开业到“亚欧班列”开通,中国努力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把“中国方案”带向世界各地。

“同不妨异、异无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我们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意蕴(题目凸显文章内容。

)①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国际格局以西方占主导、国际关系理念以西方价值观为主要取向的“西方中心论”已难以为继,新兴市场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日益改变国赢的时代潮流,新时代领路人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这一理念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既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又蕴含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赢得了世界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认同。

(开篇点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文化意蕴丰富。

)中的《礼运篇》就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这就是说,“天下”由众多不同的人、家庭、社群、民族、国家所组成,它不是一人一家一社群一民族一国家之天下,而是所有的人、家庭、社群、民族、国家所共同拥有的天下。

各种不同的人、家庭、社群、民族、国家之间都应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平等相待,如果遇到分歧、争论和斗争,都应相互协调、妥善处置。

“天下为公”,这既是中国古代先圣先贤的价值理想和价值目标,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精髓,更是人类对美好社会的普遍憧憬和意愿。

③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类共同的美好未来,彰显了中国的世界情怀和天下担当。

它既尊重和关照个人、国家的利益,又超越个人和国家的界限,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追求实现人类的整体利益。

语文高考押题主题作文:“人类命运共同体”作文话题 高考语文作文押题与热点素材必备

语文高考押题主题作文:“人类命运共同体”作文话题 高考语文作文押题与热点素材必备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文话题+题目+素材运用+金句+范文展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人类共同的未来,涉及到全球性的挑战和威胁,包括气候变化、贫困、疾病和社会不平等等。

这些挑战和威胁不仅会影响到全球气候和环境,而且还会影响到个体、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摆脱贫困、消除不平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要建立起国际合作的新格局,加强各国的沟通与合作,尊重彼此的利益,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和威胁。

其次,要建立起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新机制,以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缓解全球贫困,消除不平等。

第三,要建立起国际发展合作的新机制,支持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国家的发展,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

此外,要建立起国际气候变化的新机制,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气候变化的减缓和适应,应对全球气候危机。

同时,要建立起国际安全的新机制,加强国际安全合作,防止和减少各种暴力和冲突,促进全球和平与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以和平、发展和合作为主导,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和威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实现全球公平与正义,实现全球人民的共同福祉。

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现实。

【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21年3月10日,国际奥委会第137次全会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68岁的德国人托马斯·巴赫成功连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会上,巴赫建议在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后面増加“更团结”一词。

7月20日,这一提议经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投票表决通过。

7月23日,新的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在东京夏季奥运会正式全面启用。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1.团结奥运,凝聚你我;2.以奥运之名,合世界之力;3.团结,让我们走到一起;4.更团结,构筑世界新防线范文展示拥有世间温度,不负春日暖阳2021年东京奥运会全面启用的新奥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让我对奥林匹克运动会表现出的更广阔格局颇有感慨。

2019高考作文命题方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9高考作文命题方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9高考作文命题方向: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欧合作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2018年5月30日,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大使就中欧合作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在“针砭欧洲”网站发表署名文章。

在同欧洲朋友们打交道时,我经常被问到,随着中国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和平与崛起能否兼得?中国将给现有国际秩序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作为世界两大重要力量、伟大文明,中国和欧洲如何携手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关于这些问题,中国的方案是,中欧合作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持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

在去年10月召开的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总书记指出,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世界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新时代的中国在世界大变局中所秉持的国际治理观和国际秩序观,是中国外交的根本遵循,是中国依据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

“两个构建”强调,政治上,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坚定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安全上,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经济上,坚持同舟共济,促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世界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文化上,坚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生态上,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既不是要搞“一国独霸”或“几方共治”,也不意味着要将现有体系推倒重来,而是要推动各国在国际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努力使当前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更加公正合理。

高考作文素材:人类命运共同体

高考作文素材:人类命运共同体

高考作文素材:人类命运共同体角度参考角度一:人与自然,构成命运共同体。

自然环境影响每一个人,任何一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

天地万物本吾一体,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己。

有人残忍地猎杀野生动物,吃野味;有人破会森林植被,谋取私利;有人排放废水废气,获取经济暴利。

他们伤害自然,必然受到法律惩罚,必然遭到自然报复,最后必然伤害自己。

这次疫情,专家推测病毒来自蝙蝠;这次疫情提醒我们,要善待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角度二:人与人,构成命运共同体。

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

武汉疫情爆发,无论南北老幼,无分医生干群,各自贡献,共同担当。

疫情面前,我们无论来自何地、无论身处何方,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个人与家庭、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息息相关、休戚与共。

为了自身的安全、亲人的健康、同事的幸福、社区的安宁,需要每个人自觉投入战斗。

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舟共济,一定能战胜疫情,取得抗疫胜利。

角度三:国与国,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

疫情爆发,中国人民深受其害,世界人民感同身受,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现在疫情已经跨越国界,需要全球担当。

整个人类明白,面对疫情,每个国家不能置身事外。

中国战胜疫情,世界才能更健康;中国好,世界才更好。

日本捐献口罩防护服,派出医疗队;韩国伸出援手,捐献物资;巴基斯坦,用军机向中国空运急需物资。

这些国家人民与中国守望相助、共克时艰,谱写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赞歌。

角度四:科学与科学家,构成科技命运共同体。

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成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太空探索携手,构成了太空命运共同体;疫情爆发,构成了研制疫苗命运共同体。

中外科学家争分夺秒研究病毒,研制疫苗,一些外国科学家,希望自己的科研成果能帮助中国战胜疫情。

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题经典作文素材摘抄

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题经典作文素材摘抄

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题经典作文素材摘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题经典作文素材篇1歌德说:“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

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

”——题记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对团结与协作精神的渴求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显得迫切和重要。

我国的古人早就认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大作用。

荀子曾说过一句名言:“每一个凡人,其实都可以成为伟大的禹。

”凡人成为伟大的禹的条件是什么呢?这就是今天要讲的团结协作精神。

不管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不论在东方还是西方,许多现实的事例证明,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团体,甚至一个部门,如果仅仅依靠领导的殚精竭虑而没有员工的积极参与和响应,这个团队不是有效的团队,仅仅依靠某一个或某几个所谓的精英人士孤军奋战,而没有大军团的协作与支持,这个团队也是注定要失败的。

人具有双重属性:一是人的自然属性,二是人的社会属性。

作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人,应该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人是群居的,这是人与动物界最本质的区别,如同鱼不能离水,雁不能离群一样,特别是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社会专业化分工会越来越细。

但是个人分工只是形式,不是目的,团结协作才是目的,每项工作的完成都离不开团结协作,离不开与他人的沟通与交流。

在当今这个时代,一个缺乏团结协作精神的人,是不可能取得大的成功的,是难以在社会上立足的。

只有在沟通中传递信息,在交流中相互学习,才能在工作中不断完善,才会做得更好。

团结协作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是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团结协作不只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一种道德品质。

它体现了人们的集体智慧,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以后,设宴款待群臣时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朕不如张良。

治国、爱民和用兵,朕不及萧何。

统帅百万大军,百战百胜,朕不及韩信。

但是,朕懂得与这三位天下人杰合作,所以朕能得到天下。

反观项羽,连唯一的贤臣范增都团结不了,这才是他失败的原因。

高中作文 作文素材:命运共同体

高中作文 作文素材:命运共同体

[作文素材]5命运共同体当今世界,全球范围内的互动和融合越来越深化,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

防疫,我们面临全球挑战;全球气候变化,我们面临全球挑战。

需众人携手努力、同舟共济。

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迎接全球挑战,创建美好人类社会。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

从“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共同体,到这次中国抗疫为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命运共同体”这一话题也成为高考热词。

角度+阐述01人与自然自然环境影响每一个人,任何一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

天地万物本吾一体,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己。

有人残忍地猎杀野生动物,吃野味;有人破坏森林植被,谋取私利;有人排放废水废气,获取经济暴利。

他们伤害自然,必然受到法律惩罚,必然遭到自然报复,最后必然伤害自己。

这次疫情,专家推测病毒来自蝙蝠;这次疫情提醒我们,要善待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02人与人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

武汉疫情爆发,无论南北老幼,无分医生干群,各自贡献,共同担当。

疫情面前,我们无论来自何地、无论身处何方,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个人与家庭、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息息相关、休戚与共。

为了自身的安全、亲人的健康、同事的幸福、社区的安宁,需要每个人自觉投入战斗。

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舟共济,一定能战胜疫情,取得抗疫胜利。

03国与国疫情爆发,中国人民深受其害,世界人民感同身受,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现在疫情已经跨越国界,需要全球担当。

整个人类明白,面对疫情,每个国家不能置身事外。

中国战胜疫情,世界才能更健康;中国好,世界才更好。

高中历史热门阅读 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素材

高中历史热门阅读 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素材

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世界浴火再生,羲和鞭策日车向前奋进,劫灰飞尽,灾难不起,日月顺行,天下太平。

在此世界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的经济全球化、信息革命的,针对一些近视者、逆潮流而动者、看不到人类未来命运灿烂前景者,中国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明世界前景,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化解对人类命运的焦虑和忧患。

天下和合真情一家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的精神价值世界,是真善美的艺术理想世界,它蕴含在世界各文明思想之中。

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自古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引领着中华民族对价值理想世界(天下)的憧憬和永恒价值的追求。

其表述的话语虽多样而异,但同归而一,形式分殊,其理不二。

协和万邦,万国咸宁。

《尚书·尧典》载:"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选拔任用德才兼备的人才,使人亲密团结起来,表彰百官中妥善治理者,协调、和谐各诸侯国关系,使天下和睦、和平。

朱熹弟子蔡沈注曰:"万邦,天下诸侯之国也。

……雍,和也。

此言尧推其德,自身而家,而国,而天下。

"万邦即万国。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朱熹注曰:"圣人在上,高出于物,犹乾道之变化也。

万国各得其所而咸宁,犹万物之各正性命而保合太和也。

"天道、王朝、人事不断变化,各正性命,各得其所,天地万物保持最大的和合、和谐,和实生物,使天下万国大和、安宁的共同体的意愿得以实现。

大同世界,天下为公。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人类命运共同体古今素材

人类命运共同体古今素材

人类命运共同体古今素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伟大的理念和理论,它既是我们对未来的憧憬,也是我们对过去的总结。

在古代,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人类应该共同生活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而是多以色、种族、地域等来划分界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分离主义思想。

但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这些思想逐渐淡漠,我们认识到只有共建命运共同体,人类才能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历史上,建立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在中国古代,就有“天下一家”的思想,认为天下为众人所有,划分界限只是利用方便的手段。

同样在西方,相似的理念也有所流传,比如罗马的“全球化一家亲”意识,回教传播者穆罕默德也尝试用穆斯林的信仰代替阶级和国家界限。

而今天,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发展的推进,世界各地的人们已经不能将自己的命运和发展单独看待,他们已经成为了一个紧密联系的共同体,为了共同的利益和未来而奋斗。

唯有建立起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打破国别、种族等人为的隔离,为全人类带来真正的和平、繁荣、进步。

如何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呢?首先,需要我们强调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是人类沟通的桥梁,只有通过文化交流,我们才能了解和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习俗,才能打破国别和种族的障碍。

其次,我们需要强调贸易往来。

贸易是促进人类交往的重要形式,通过贸易,各个国家的人民可以分享资源和技术,在经济上互利合作。

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人类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此外,还需要强调全球治理。

在全球化的时代,国家已经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紧密联系的整体。

必须建立全球性的规则和机制,为全球治理架起规范的桥梁,通过协调合作解决全球性的问题。

只有通过全球治理,人类才能找到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原则。

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我们对未来的憧憬,也是我们对过去的总结。

只有在一个命运共同体里,我们才能共享各自的优势,互相学习借鉴,彼此促进。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在建立命运共同体这一过程中,时刻注重对文化的保护和尊重、对民主的维护和发展、对公正的实现和推进,以使人类的认知、转型、成长与发展紧靠于生活与命运的实践之中,营造出一个尊重每个人的利益和尊严、被公平正义待遇、不受歧视的命运共同体。

高考作文——“人类命运共同体”写作指导

高考作文——“人类命运共同体”写作指导

高考作文——“人类命运共同体”写作指导任务要求考生根据材料的关注点选择一个角度写作,并要求结合材料自选立意,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套作不抄袭,不少于800字。

考生需要在确定角度后,结合材料进行思考,自主创作,注意文体特征和写作技巧,达到表达清晰、语言流畅、思路连贯的目的。

高考作文——“人类命运共同体”写作指导2020年金太阳全国I卷五省优创名校第六次联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XXX(英国诗人)曾说:“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

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

”这句诗,传递着人与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XXX、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

这种理念,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

2020年初,全球爆发疫情,中国人民深受其害,世界人民感同身受,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现在疫情已经跨越国界,需要全球担当。

面对灾难疫情,每个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

只要我们同舟共济,就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阅读上述材料后,相信你对人与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请你在以下任务中选择其一,根据材料的关注点写一篇文章。

①两头密切的联络,三次机场的转航,四天煎熬的等待——在英国留学的XXX终于到家了。

在某个电视访谈节目上,代表留学生和华侨做一次主题发言。

②55个非洲国家中,已有54个国家出现确诊病例。

假如你是首批援助XXX的代表,在出征前动员大会上发表演讲。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这是一道融合应用型情境设置类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

材料中的三则内容,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强调全球团结合作的必要性。

考生需要在选择角度后,结合材料进行思考,自主创作,注意文体特征和写作技巧,达到表达清晰、语言流畅、思路连贯的目的。

高考话题作文素材:人类命运共同体

高考话题作文素材:人类命运共同体

高考话题作文素材:人类命运共同体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资本、技术、信息、人员跨国流动,国家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的状态,一国经济目标能否实现与别国的经济波动有重大关联。

各国在相互依存中形成了一种利益纽带,要实现自身利益就必须维护这种纽带,即现存的国际秩序。

国家之间的权力分配未必要像过去那样通过战争等极端手段来实现,国家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有助于国际形势的缓和,各国可以通过国际体系和机制来维持、规范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维护共同利益。

共同利益观经济全球化促使人们对传统的国家利益观进行反思。

瞬间万里、天涯咫尺的全球化传导机制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了“地球村”,各国利益的高度交融使不同国家成为一个共同利益链条上的一环。

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全球利益链中断。

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出现问题,则饥民将大规模涌向别国,交通工具的进步为难民潮的流动提供了可能,而人道理念的进步又使拒难民于国门之外面临很大道义压力。

互联网把各国空前紧密地连在一起,在世界任何一点发动网络攻击,看似无声无息,但给对象国经济社会带来的损失却有可能不亚于一场战争。

气候变化带来的冰川融化、降水失调、海平面上升等问题,不仅给小岛国带来灭顶之灾,也将给世界数十个沿海发达城市造成极大危害。

资能短缺涉及到人类文明能否延续,环境污染导致怪病多发并跨境流行。

面对越来越多的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任何国家要想自己发展,必须让别人发展 ;要想自己安全,必须让别人安全 ;要想自己活得好,必须让别人活得好。

可持续发展观1972 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研讨会,会上首次有人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983 年,联合国成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进行专题研究。

该委员会 1987 年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正式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此后,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中国从斯德哥尔摩会议开始就参加了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历次重要国际会议,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制度建设、发展援助等方面都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

2019高考冲刺作文素材高考热点必看:开放时代呼唤命运共同体意识

2019高考冲刺作文素材高考热点必看:开放时代呼唤命运共同体意识

2019高考冲刺作文素材高考热点必看:开放时代呼唤命运共同体意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素有“以和为贵”“天下大同”的追求。

在经济全球化蔓延、世界交流日益频繁的当下,中国领导人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充满中国智慧的倡议,引发全世界高度关注,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有坚实的人类共同利益支撑,这是历史发展的正确选择,为人类未来指明了方向,必将引领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共进,共绘“美美与共”“地球村”的美好前景。

开放时代呼唤命运共同体意识(题目即观点,“呼唤”体现了紧迫性。

)①“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

”在集体会见应邀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开篇点题,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题。

)②滔滔海洋,以之为阻隔则会安于一隅,或错过世界,以之为纽带则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如何看待文明差异,处理利益纠葛,汇聚发展合力?如果搞零和博弈、弱肉强食,结果必然是动荡取代和平,矛盾消解和睦,激化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分配差距等问题。

值所在。

)团长时提出:“国家间要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不能动辄就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以“商量”这一充满中国智慧的方式妥善解决涉海分歧,创新了超越冲突隔阂、推动聚同化异的现实路径。

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倡议,不以意识形态划界,不搞零和游戏,不管处于何种政治体制、地域环境、发展阶段、文化背景都可以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扩大了这一公共产品的受益面。

所谓“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只有交流互鉴,个体文明才能生机勃发;只有多样并存,人类文明才能多姿多彩。

(命运共同体意识筑起文明交流互鉴之基。

)公共产品,到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从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到履行对发展中国家作出的“坚持正确义利观”的郑重承诺,“计利当计天下利”构成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鲜明底色,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历史性贡献。

2019年高考作文命题热点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同命运作文题目

2019年高考作文命题热点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同命运作文题目

2019年高考作文命题热点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新课标语文课题组殷都玄鸟:河南省骨干教师、安阳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国学吟唱化石级爱好者。

江红波:安徽省歙县第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省作协会员,黄山市学科骨干教师,县学科带头人、高中语文兼职教研员。

作文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

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

人类各种文明各有千秋,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

只有交流互鉴,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

以上内容,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或套作;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本题为编者原创。

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请关注“新课标大语文”微信公众号。

命题方向人文底蕴:审美情趣、人文关怀、人文积淀责任担当:国际理解、国家认同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审题限制性1.写作内容的限制。

“以上内容,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即要求考生必须针对所提供的三则材料去理解感悟、联想思考,关键词是“文明交流互鉴”。

若脱离此前提,从人类文明的发展或传承等方面去谈感悟和理解,则视为跑题。

2.立意角度的限制。

本题目为给命意型材料作文。

三则材料分别从三个角度谈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性。

引导语直接给出了立意导向:“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

”要求考生“据此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实际上是要诠释自己的认识、理解和感悟。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携手世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携手世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携手世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禾下乘凉梦,是让国人吃上米饭,保证粮食安全;覆盖全球梦,是提升全球水稻产量,造福人类。

——袁隆平我们一半买别人的芯片,尽管我自己的芯片价钱低得多。

我不能做一个孤立于世界的人。

(要与世界先进企业)共同建立人类的信息社会,而不是孤家寡人建立信息社会。

——任正非1986年,第一届中日消化道外科会议在上海举行,吴孟超是中方主席。

日本医学代表团带来了一个摄制组,来专门拍摄吴孟超教授的肿瘤切除手术全过程,吴孟超一口答应。

——央视采访2021年5月31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中国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6.6亿剂次,同时,已向全球供应了累计3亿剂次的疫苗,为促进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作出贡献。

——央视新闻阅读这些材料后,你有何感想?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际理解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审题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

试题提供四则材料,第一则是袁隆平院士的梦想,造福国人,保证粮食安全;造福人类,提升全球水稻产量;第二则是企业家任正非不做孤家寡人,放眼世界,要与世界先进企业共同建立人类的信息社会的精彩论断。

第三则是吴孟超院士欣然接受日本代表团拍摄手术全过程要求的故事,彰显了当下新时代交流、共享、互鉴的发展理念;第四则是央视采访中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关于中国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和中国为促进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作出贡献的发言,表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四则材料共同体现了关心世界、关心人类命运的理念,考生须在此基础上展开写作。

2.典型任务的限制。

“阅读这些材料后,你有何感想?”这个任务要求考生准确、全面、深入地理解四则材料内涵,要针对材料有感而发;“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提醒考生结合上述材料展开写作,写出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内涵、价值意义、达成措施等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可抛开材料另起炉灶。

2019高考冲刺作文素材携手打造人类环境命运共同体

2019高考冲刺作文素材携手打造人类环境命运共同体

2019高考冲刺作文素材携手打造人类环境命运共同体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关系到人类的命运前途。

党的十八大报告、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然而,生态文明建设不能仅仅立足于本国,而应该面向全世界。

要同走绿色发展之路就必须协同全世界的力量,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打造人类环境共同体。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只有全世界携手共同致力于保护生态环境,走绿色发展之路,才能让地球家园变得更加美好。

携手打造人类环境共同体(题目即论点。

)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新时代领路人向世界表明了中国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也向世界发出了同走绿色发展之路的邀请。

(以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引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的话题。

)新时代领路人提出了5个应该“追求”的方向——人与自然和谐,绿色发展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

”这已成为全球共识。

(从历史角度论述绿色发展关乎人类前途命运。

)设“美丽中国”愿景,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同年,国务院批准北京市代表中国政府申办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

此后7年,北京世园会从无到有,而今已是海坨山下的万花之园。

园区之外,中国民众环保意识博览会在中国昆明举办。

同年,海南省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目标,随后原国家环保总局制定了生态省、市、县建设的标准、指标体系与规范。

此后20年间,尤其十八大以来,中国就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

(从国内角度论述中国正在走绿色发展之路。

)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

”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索取与生态修复间的关系如何协调、平衡,是困扰全球各国的难题。

破解它,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

十八大以来,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视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实效、开创性、长远性的工作,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大规模开展PM2.5治理、实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等,扎实推进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与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冲刺素材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文化的“世界梦”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从“一带一路”到“巴黎气候协定”,从“中非合作”到“埃博拉”救助,从“亚投行”开业到“亚欧班列”开通,中国努力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把“中国方案”带向世界各地。

“同不妨异、异无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我们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意蕴
(题目凸显文章内容。


①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国际格局以西方占主导、国际关系理念以西方价值观为主要取向的“西方中心论”已难以为继,新兴市场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日益改变国际
领路人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这一理念传承和弘
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既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又蕴含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赢得了世界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认同。

(开篇点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文化意蕴丰富。


一的《礼记》,其中的《礼运篇》就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这就是说,“天下”由众多不同的人、家庭、社群、民族、国家所组成,它不是一人一家一社群一民族一国家之天下,而是所有的人、家庭、社群、民族、国家所共同拥有的天下。

各种不同的人、家庭、社群、民族、国家之间都应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平等相待,如果遇到分歧、争论和斗争,都应相互协调、妥善处置。

“天下为公”,这既是中国古代先圣先贤的价值理想和价值目标,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精髓,更是人类对美好社会的普遍憧憬和意愿。

③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
念指明了全球治理、国际合作的新方向,旨在实现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彰显了中国的世界情怀和天下担当。

它既尊重和关照个人、国家的利益,又超越个人和国家的界限,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
展前景,追求实现人类的整体利益。

可以说,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的彰显,体现了“天下为公”的文化意蕴。

(文化意蕴之一——“天下为公”,超越个人和国家的界限,对话协商,追求实现人类的整体利益,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


④“义利统一”的文化意蕴。

人类命运共同体,蕴涵于中国坚持的正确义利观。

因“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故“计利当计天下利”。

讲信修睦、善待他人、兼容并包、世界大同的传统哲学思想,为中华民族塑造了敦厚平和的气质,孕育了推己及人的文化,形成了强不凌弱的禀性。

义利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秉持正确的义利观,不冲突、不对抗,立足国内,放眼世界,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这是一种和平绿色的国际发展战略,是一种更加恢宏、高远的国际关系准则。

(文化意蕴之二——“义利统一”,计利当计天下利,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合作共赢,建设共同繁荣的新型国际关系。


⑤“和而不同”的文化意蕴。

“和而不同”是一个反映事物和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而基本的哲学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合理念,推崇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美美与共、天
下大同”,蕴含着丰厚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基因。

譬如《论语·子路》中,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礼记·中庸》也讲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为解决世界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增添了发展动力。

比如,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为国家间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创造条件。

这些都体现了我们“求同”的决心。

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求同”的基础上,还正视民族的多样性、国家的差异性,体现了“存异”的态度。

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不同的历史和国情,不同的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世界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这是对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民族文化的平等性的诠释,是实现民族之间、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友好往来的必要条件。

中国主张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着眼于各国共同掌握世界命运,倡导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坚持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和谐共存,在开放包容、合作共赢中共同发展,从而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文化意蕴三——“和而不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求同存异,互相尊重,交流借鉴,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

)【时代警语】
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

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考点精练】
1.文中第①段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A.国际社会迫切呼唤新的全球治理理念,构建新的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和秩序,再创人类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B.国际社会迫切呼唤构建新的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和秩序,新的全球治理理念,开辟人类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C.国际社会迫切呼唤新的全球治理理念,新的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和秩序,开辟人类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D.国际社会迫切呼唤新的全球治理理念,构建新的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和秩序,开辟人类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2.读写一体化训练(开放性试题)
《礼记·中庸》讲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请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结合你的读书经验和社会现实,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认识。

300字即可。

文明交流互鉴,通向命运共同体的康庄大道
5月15日,以“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召开。

新时代领路人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他指出,亚洲各国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有着相似的历史境遇、相同的梦想追求。

面向未来,我们应该把握大势、顺应潮流,努力把亚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礼之用,和为贵。

张骞策马西去,悠扬的驼铃,开启几千年东西交往的序章;郑和扬帆南下,海浪的波涛,连接起曾经互不相通的孤岛……中华文明在五千多年不间断的历史传承中兼容并蓄、创新升华。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坚持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召开,是顺应亚洲合作发展大势和各国人民对文明交流互鉴的期待,为不同文明共同发展搭建一个交流互鉴的平台,也体现中国对促进亚洲文明发展的深邃思考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

文明交流,架起民心互通之桥。

要了解文明的真谛,需要秉持平等、谦虚的态度,开放包容、互学互鉴。

中国
国家博物馆以“殊方共享”为主题的外国文物展吸引观众无数,尽显美美与共的多元文明画卷;中国文物专家长年在柬埔寨保护、修复吴哥古迹,让精美绝伦的历史建筑瑰宝重现于世……互信互敬,才能抵达心灵上的相知相亲;常来常往,方能让各国人民友谊薪火相传。

中国同各国一道,在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领域搭建了众多合作平台,开辟了广泛的合作渠道。

2018年,中国国内居民出境超过1.6亿人次,入境游客超过1.4亿人次,这是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力量。

各国民众往来越频繁,友好的基础就越坚实,通往命运共同体的路就越宽阔。

文明互鉴,筑牢和平发展基石。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前的石碑上,用多种语言镌刻着这样一句话:“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中国改革开放40年,正是用和平发展之钥,打开共同进步的大门,取得累累硕果。

博鳌亚洲论坛、上合组织峰会等跨区域合作向前推进,亚洲经济总体发展迅速,东亚经济实现了腾飞,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东亚奇迹”,这都有赖于亚洲各国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共发展同繁荣。

文明对话,迈向命运共同体之路。

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

只有在彼此交流中才能踏平坎坷、行稳致远,才能汇聚合力、走向共赢坦途。

二千多年前,中国开辟丝绸之路,开启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

古镜今鉴,人们从“一带一路”建设的伟大进程中获得更多启迪。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道理,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进程中得到最好的论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也激发起愈加广泛的共识。

“亚投行”应者云集、持续扩容,中国—东盟高质量合作发展势头喜人……中国正携手亚洲各国,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拓宽合作共赢的发展之路。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标志上,六瓣互动的花瓣状图形,象征亚洲文明的绚丽多彩,也寓意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

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施皮特勒说:“找到同呼吸、共命运的朋友是人世间最大的幸福。

”亚洲各国同心同德,携手共进,文明在交流互鉴中熠熠生辉,交流互鉴也成为通向命运共同体的康庄大道,共同走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亚洲新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