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人教政治必修4教师用书(课件):高考十大高频考点例析共73页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高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高二知识点总结

高二政治知识点总结(一)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的作用: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的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社会实践,正确对待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得与失,进与退,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3.哲学的任务(功能):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1.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是零散的,不自觉的,简单化的。

2.哲学的含义: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⑵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4.方法论的含义: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5.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6.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7.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⑴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⑵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⑶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高二政治必修4课件(教师用书)1.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高二政治必修4课件(教师用书)1.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机械性 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
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因而具有
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形而上学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 质世界的 基本规律 ,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 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 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我们 认识世界 和 改造世界 的伟大思想武器。
形态
常见观点
评价
三者相同点 都坚持了唯物主 义方向;认为物
(4)王夫之:气者,
古代 理之依也 (2)局限性:只
朴素
唯物 主义
(5)赫拉克利特:世 是猜测,没有 界是一团永恒燃烧 的活火 科学依据;把 物质归结为具
质决定意识,意
识是物质的反映; 三者有着不可分 割的历史联系
(6)泰勒斯:“水” 体的物质形态
第 一 单 元 生 活 智 慧 与 时 代 精 神
第 二 课 百 舸 争 流 的 思 想
第 二 框 唯 物 主 义 和 唯 心 主 义
晨背关键语句 知识点一 理解教材新知 知识点二
迁移·拓展
考向例析 把握命题热点 热点分析
应用创新演练
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 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 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是万物的“始基”
形态
常见观点 (1)认为原子是世
评价
三者相同点
界的本原
(1)进步性:丰富和 都坚持了唯物
主义方向;认
近代 (2)狄德罗:自然 发展了唯物主义
形而 界由数目无穷、 (2)局限性:混淆哲 为物质决定意 上学 性质不同的异质 学的物质概念和自 识,意识是物 唯物 元素构成 然科学的物质概念; 质的反映;三 割的历史联系 主义 (3)培根:万物的 机械性、形而上学 者有着不可分 基础是原始物质,性;唯心史观 是基本元素

高二政治必修4教师用书课件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

高二政治必修4教师用书课件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

第十五页,共45页。
返回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对人们 认识(rèn和shi)改世造界(gǎi的zà活o)世动界具有重 要(zhòngyào)的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 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
价就不同。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2)价值观对 人生道路 的选择具有重要(zhòngyào)的导向作 用。
[例3] (2012·肇庆期末)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环境不断
恶化,各种自然灾害不断发生,其中主要原因是一些发达国
家大规模地开发乃至掠夺自然资源,只注意自然的经济价值
而忽视自然的生态价值。这说明
()
①不同的价值观对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不
同的导向(dǎo xiànɡ)作用 ②人类应该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
比较
价值
人生价值
价值观
涵 涵盖了各个不同 是对价值的主
区 盖 领域事物的价值, 只涵盖人生 观反映,属于
别 范 具有高度的概括 领域的价值 主观范畴
围 性和普遍性
价值在人生领域的具体体现就是人生价值; 联系
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形成价值观
第二十五页,共45页。
返回
3. 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地震后,解放军、武警部队、医 务工作者等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人们并肩作战,投入
抗震救灾,为灾区人民撑起一片天,获得了灾区人民群众的
高度赞扬。这表明
()
4.
A.一个人为(rénwéi)社会创造的精神财富越多,其人生
价值
5.
就越大
6.
B.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
7.
C.有价值的人生应放弃自己的个人利益

高二政治必修4课件教师用书412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高二政治必修4课件教师用书412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第十二页,共44页。
返回
[理解·应用层级] 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标准 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要在价值判断的基础 上进一步作出价值选择,二者既不能混为一谈,也不能 顺序颠倒。同时,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应符合 两个条件:一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二是自觉站 在最广大(guǎngdà)人民的立场上。
(3)当个人利益(lìyì)与他人利益(lìyì)发生冲突时,要善 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lìyì),理解和正尊当重(zh他èn人gd的āng)选择 。
(4)当个人利益(lìyì)与社会、集体和他人没有冲突时, 要把个人 、集体 、社会 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
第十九页,共44页。
返回
2011年1月19日经过修改后的《新拆 迁条例》公布实施。为一个行政法规的 出台,两度公开征求意见,这在共和国 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广求民智(mín zhì),集纳民 意,新拆迁条例在谋求完善拆迁制度设计的同时,也彰显了国家 立法的进步。自2001年“强制拆迁”写进《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 例》,至今已走过10年的岁月。根据“新拆迁条例”意见稿,行政 强制拆迁将被取消,这不仅仅是拆迁制度


第四

单元

第二
认识


社会

价值
与价

判断


与价
(jiàzh í)选 择
(réns hēng) 的
值选 择


晨背关 键
(guānjià 理n)语解句教 材新知
把握命 题热点 应用创 新演练
知识
迁移拓点考例知 点热·展一二识向析点 分析
第一页,共44页。
第二页,共44页。

高二政治(必修4)PPT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4)PPT课件

“中国之冠”夜景
26
(二)联系的特性(特点)
3、联系的多样性
(1)原因:事物的多样性
(2)形式: 直接联系 ———— 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 ———— 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 ———— 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 ———— 偶然联系 因果联系,整体部分联系……
2021/7/22
27
判断: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直接联系
2021/7/22
30
知识疏理
原理
世界观
方法论
联系 的普 遍性
A、一切事物和周围事物联 系着 B、事物内部各部分、 要素相互联系 C、世界是 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 的客 观性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 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的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 中把握事物,切忌陷 入主观随意性和诡辩 论
33
3.当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 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人们都使用随手一 扔的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 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 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 是 ( C)
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2021/7/22
34
2021/7/22
20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2021/7/22
21
“嫦 娥”二 号 相 关 图 片(中国人真正实现了奔月的梦想)
2021/7/22
问:“嫦娥”成功的前提是什么?
实现方式?“嫦娥”的影响是什么?
所以说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 22
米的妈妈是谁? 花 因为花生米 米的爸爸是谁? 蝶 因为蝶恋花 米的外婆是谁? 妙笔 因为妙笔生花 米的外公是谁? 苞米花 因为又抱过米,又抱过花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4专题四ppt专题总结课件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4专题四ppt专题总结课件

特殊性、不定性、
形象化、虚拟性
不同 猜测性
奇妙性
结果 全面觉察事物的 明确思维创新的 达到意想不到的
不同 本质
目标
创新效果
归纳·重点跨越区
四、还原论思维方法与复杂性思维方法的区别
还原论思维方法
复杂性思维方法
览·网络构建区
本 学 纳·重点跨越区 案 栏 目 索·思维发散区 开 关
含义 不同
用分析的方法,把整体分解 用综合的方法,分析具有种
归纳·重点跨越区
三、直觉、想象、灵感的区别
直觉
想象
灵感
在头脑中对已有
览·网络构建区
本 学 纳·重点跨越区 案 栏 目 索·思维发散区 开 关
的事物表象进行 是一种以特殊形
是一种特殊的洞
含义
加工、改造,通 式表现出来的人
察事物的思维活
不同
过重新组合而产 所特有的心理状

生新的事物形象 态
的思维过程
特点 敏捷性、总体性、
条件
事物原理、构成要素、
成要素、功能结构
功能结构的反面
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
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
功用
新作用,产生创新性
质与规律
的成果
归纳·重点跨越区
览·网络构建区
本 学 纳·重点跨越区 案 栏 目 索·思维发散区 开 关
联系
①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内 在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二者是相互 联系、相互补充的 ②我们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才 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 ③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究竟是哪种思维 的效果好,取决于具体情况,并不是时时 处处都要逆向思考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新教材2024版高中政治模块知识复习课件部编版必修4

新教材2024版高中政治模块知识复习课件部编版必修4

①原理: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 物质和
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②方法论:既 运动的
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也要反对离开运动谈 关系
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①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 规律的 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方法论: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 客观性 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考法指导】 一、有关“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命题 1.哲学和时代的关系
依据材料,运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的知识,说明我们为什么要 设问
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 本题是原因类试题,可以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真正的哲学的 提示 特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地位等角 度进行回答
规 律 的 客 观 ①原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条件,主
性 与 主 观 能 观能动性要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尊重客观规律也离不开发
动 性 的 辩 证 挥主观能动性。②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
关系
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①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对物
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6.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①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 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矛盾就是对立统 矛 矛盾即 一,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二者是 盾 对立统一 始终不可分割的。②方法论:要坚持用一分为二、全 面的观点看问题,要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 中把握对立
4.联系的观点
项目
原理内容

方法论要求
联系的 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的一 普遍性 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高二政治必修4教师用书课件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高二政治必修4教师用书课件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这个原 理有两方面含义:第一,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离不开运动。任何 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 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第二(dì èr),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即 载体和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第十六页,共47页。
返回
1. “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
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tiáojiàn)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第十七页,共47页。
返回
解析(jiě xī):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 识的能力。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无条件的,故A项错误;客观 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故B项错误;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 存在方式,故C项正确;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故D项错误。 答案:C
第二十三页,共47页。
返回
(3)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而是必然的联系。所谓必然的
联系是指确定(quèdìng)不移、必定如此、不可避免的联系。
只有事物变化发展中确定(quèdìng)不移的、必然如此的联系,
才是规律。
(4)哲学上的规律概念,是对各种具体规律共同特性概括
和总结的结果,绝不能等同于具体规律,二者是共性与个性、
第十八页,共47页。
返回
[识记·探究层级]
(1)规律的含义: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yùndòng)过程固中有(gùyǒu
的本质(b、ěn必zh然ì)的的、稳定的 联。系
(2)特点:①规律是

高二政治必修4教师用书课件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高二政治必修4教师用书课件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返回
解析:题设要求(yāoqiú)从实现人生价值 的主观因素回答问题,C项是客观条件; A项割裂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关系;D项否定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
是人的价值,都是在人的劳动中创造的。
可以说,劳动是价值创造的源泉之一。
物有自身的属性和功能,但它一般不会
第十一页,共48页。
返回
再来看奉献。人不仅要为自己劳 动,更要为他人和社会做奉献,人的 真正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劳动和奉献是统一的。奉献要以 劳动为基础,没有劳动就无所谓奉献, 奉献体现在劳动中。劳动与奉献相结 合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途径。人生 返回
活态度。用公益的思维去生活,你会惊
喜地发现生活处处皆公益。”这表明
()
第三十七页,共48页。
返回
[解析] 本题考查实现人生价值的相关
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理论知识认识事
物的能力。用公益的思维去生活,使公益
成为(chéngwéi)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正确
的价值取向,灾难时候伸援手、发现生活
处处皆公益,都是在这一正确价值观指引
返回
[识记·探究层级]
1.劳动着的人是价幸值福(j的iàzhí) 存 在方人式只(fā有ng在sh劳ì) 动中,才能创造
自由全面发展
(chuàngzào) 。劳动是人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劳人动生是价值
幸福人生
创造(chuàngzào)人类美好生活、促进
返回
第八页,共48页。
台湾《中国时报》的记者张平宜,目睹 大凉山麻风村被遗弃的病人的现状后,她决 定亲手改变这个(zhège)群体后代的命运。为 了筹款,她写文章、做演讲,甚至在圣诞夜 的街头卖蜡烛。十余载的奔波与操劳,张平 宜在大凉山当地建立了国内麻风村第一所正 规学校,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2012年被 评为感动中国人物。

高二政治必修4教师用书课件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

高二政治必修4教师用书课件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

第十五页,共42页。
返回
解析: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故A说 法(shuōfǎ)错误,C正确。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哲学的任务 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故D说法(shuōfǎ) 错误。 答案:C
第十六页,共42页。
返回
[识记·探究层级]
1.哲学的本义
(1)在古希腊文和英文中,哲学的本义是 爱智或慧(zhì追hu求ì) 。之学,即爱智之学。
第三十六页,共42页。
返回
1.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
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
学社会科学。”这说明
()
A.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huódòng)
B.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
C.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D.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返回
第五页,共42页。
返回
第六页,共42页。
返回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rén men)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4.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rén men)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 5.哲学是指导人们(rén men)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从而为生活(shēn指gh导uó)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

3.哲学的任务
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shēnghuó)的路途上点起前
行的明灯,指导认人识们(正rèn确s地hi)改世界造(gǎiz和ào)世界

第十八页,共42页。
返回
在工作和生活中,人们往往会采用座右铭的 方式激励或提醒自己。例如:用“纸上得来终觉 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来勉励自己要积极实践(shíjiàn), 亲力亲为;用“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来提醒自己 要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用“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 书迟”告诫自己时不待人。

高二政治必修4课件教师用书112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高二政治必修4课件教师用书112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括和总结,并随着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哲学为 系
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
指导
第二十二页,共43页。
返回
2.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体现在
()
①哲学是科学的科学 ②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综合 ③随
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哲学往往也会变换自身的内容(nèiróng)和
形式
④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相互依赖:具体科学是哲学的 基础,具体科学的
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 方法论的 。指导
第十八页,共43页。
返回
两小儿辩日的故事妇孺皆知,孔子(kǒnɡ zǐ)作为当 时的哲学家而“不能决”,其根本原因在于当时 人们对宇宙知之太少。孔子(kǒnɡ zǐ)的哲学思想发展也 受到限制。
士非常
第三十五页,共43页。
返回
重视科学理论体系的构建(ɡòu jiàn),不断探索着中国特色的建筑与 城市理论的发展之路。他吸取中国文化、哲学的精华,融贯多学科 的研究成果,创造性地提出“广义建筑学”理论,并出版了15万字同 名专著,将建筑从单纯的“房子”概念走向“聚落”的概念。该书出版 后,引起了中国建筑界的广泛关注,被推荐为“一本建筑师的必读 书”。
第二十七页,共43页。
返回
第二十八页,共43页。
返回
第二十九页,共43页。
返回
[考查(kǎochá)点一 哲学的内涵]
[例1] (2009·上海高考)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
观。以下属于哲学层面的意识现象的是
()
A.民间的“实惠”思想
B.《老子》的思想
C.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思想
D.《本草纲目》的思想

高二政治选修4知识点配套课件10

高二政治选修4知识点配套课件10

目 复合 联言 又……”“不但……

关 判断 判断 而且……”“虽
然……但是……”等

只有组成 它的各个 联言支都 是真的

如果有一 个联言支 是假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归纳·重点跨越区
要求选言支中
相容选 “或者……或
至少有一个是 选言支全假
言判断 者……”
本 复选
真的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合言
如果有两个或
开 关
断断
揭示的事物 “当且仅 情况之间的
充要条件 当…… 条件关系能
才……” 否成立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归纳·重点跨越区
五、完全归纳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
某类的全
前提不同
某类的部分对象

部对象



未超出前提
超出了前

结论范围不同


的范围
提的范围
开 关
结论与前提
必然的
或然的
简例 主项(S) 谓项(P)
本 学 案 栏 目
全称肯 定判断
所有 S 是 P(SAP)
所有的商 品都是有 价值的
周延
不周延
开 关
全称否
所有的迷 所有 S 不 信都不是 周延
周延
定判断 是 P(SEP)
科学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归纳·重点跨越区
特称肯
有的 S
有些中学生 不周延 不周延
定判断 是 P(SZP) 是共青团员
本 学
特称否
有的 S 不
有些中学生 不周延 周延
定判断 是 P(SOP) 不是球迷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重点知识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重点知识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重点知识(一)1、矛盾既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两点论、两分法)。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1)二者相互联结。

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2)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处理好次要矛盾。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重点知识(二)一、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主要矛盾的关键词: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核心问题、主线、主题、第一要务、重中之重、突破口、着力点、纲举目张。

矛盾的主次的方面:抓主流,抓本质,总的来着,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断性质,优势,利弊,得失,好坏,优势,防微杜渐,主体,总体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二、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性质: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的方法论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僵化保守的思想,和静止的观点,客服因循守,安于现状的不良习惯。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2013学年高二(政治)必修4课件(教师用书):4.0综合探究及单元归纳 看-

2013学年高二(政治)必修4课件(教师用书):4.0综合探究及单元归纳 看-

2. 人生价值实现的基本途径 有价值的人生才是快乐幸福的人生。人生的价值有多 种实现途径,无论哪种途径,都离不开劳动 ,离不开 对他人、对社会的奉献 。
3. 个人和社会是统一的 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 ,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 人的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 能的手段。
4.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人生是短暂的,人生的价值却是永恒的。我们应该 抓住人生的“三天”,不忘昨天,奋斗今天,创造明天,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同理想,铸就无愧于时代的辉煌。
答案:(1)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 会的责任和贡献。“感动中国”人物凭借其对社会的贡 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2)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 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 作用。“感动中国”人物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 规律,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感动中国”人 物能够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的价值标准,把 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的价值追求。
(4) 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 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感动中国”人物 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了平凡 的业绩,实现了人生价值。
[单元归纳——知识体系构建]
1.树立崇高理想 (1)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也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 动力。 (2)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 。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
(3)一个人有了崇高的理想,就有了坚定正确的方向, 就能够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人类的幸福结合起来, 从而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