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节 生物碱的理化性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e Me N
Me Me N Me
Me Me N
Me
Me
Me Me N C4H9(t)
PKa=4.39
PKa=5.15
PKa=4.81
PKa=2.93
空间效应:由于东莨菪碱的环氧位阻,阻 碍质子靠近氮原子,使碱性减弱
CH3 N O
莨菪碱(pka9.65)
CH3 N
H CH2OH
OCO C H
H CH2OH
OH NH2
去甲基麻黄碱(pKa9.00) (羟基的吸电诱导效应)
CH2 CH CH3
NH2
苯异丙胺(pKa9.80) (无羟基的吸电作用)
比较可卡因、托哌可卡因的 碱性强弱
可卡因
比较石蒜碱、二氢石蒜碱的碱性强弱
石蒜碱
比较碱性强弱
CH3
NH
N
CH3
pka 9.15 pka 9.47
NH
pka 7.18
R
+
HX
N OH-
OH-
A
+
N
X-
+
B
HOH
小檗碱(以季胺盐形式存在)
pKa11.5
O
O
N OH
OMe
OMe
醇胺型小檗碱
O
O
N + OH -
OMe
OMe
季胺盐型小檗碱
中文名称:小檗碱 英文名称:
和季铵碱的碱性相当的其它结构
1、含氮杂缩醛的生物碱 (条件:N原子非处于桥头):
易与酸作用形成亚胺盐,故碱性强。
pKa 12.9
10.0
7.50
2、具有叔烯胺结构的生物碱
质子加在-碳上形成稳定的亚胺盐
➢ 若为仲烯胺,因其共轭酸极不稳定,故碱性较弱。
➢ 若为叔烯胺(条件:①N原子非处于桥头;②除 了吡啶等芳胺;③除了单独的吡咯环),因其共轭 酸稳定(亚胺盐),故碱性强。
NCC
H+ OH-
H
+
NCC
H
-R NCC
OCO C
H
东莨菪碱 (环氧位阻pka6.2源自文库)
pKa 12.9
10.0
7.50
6、分子内氢键
形成分子内氢键,使碱性增强。
N OH
Et
N
H
N
COOMe
H MeO
O
和钩藤碱 PKa=6.32
H N
H
异和钩藤碱 PKa=5.20
Et
H COOMe
MeO
小结
掌握:
➢ 生物碱碱性强弱的大致规律是什么?
(参与了共轭的)单纯吡咯环 碱性最弱
N
孤电子对留在未杂化的P轨道上,孤 电子对不仅参与了共轭,而且构成了六 电子体系的多体系,孤对电子被牢牢地 束缚在分子轨道中,使其难于接受质子, 故碱性最弱,pka约为0.4。
N原子处于桥头的烯胺
当烯胺的氮原子处于稠环的桥头位 置时,N原子不易质子化
而且到受烯胺双键的吸电子诱导效 应和P-π共轭效应影响,碱性更低。
如新士的宁,pka约为3.8
③ 酰胺型(碱性很弱)
.. N CO
R
酰胺结构
MeO
NHCOCH3
MeO
秋水仙碱
OMe O
pKa1.84
OMe
O
O
Me
O
N
Me N
N
O
胡椒碱 (pKa=1.42)
ON
N
Me
咖啡因 ( pKa=1.22)
5、空间效应
当与共轭效应并存时
取代苯胺氮原子由于附近较小基团的空间 效应,只产生妨碍P-π共轭作用,而使碱性 增强。 若引入大的基团,不仅产生妨碍P-π共轭 作用,更使质子难于接近氮原子,而使碱性 减弱。
一、胍基(最强碱)
胍 pKa 13.4
H+
胍基成为最强碱的原因
胍基极易接受质子生成亚胺盐
共振稳定:对胍基而言,P-π共轭 使胍基体系产生共振效应,使亚胺 盐更趋于稳定
二、季铵碱和 [与它碱性相当的其它结构]
季胺盐
伯胺 R NH 2
仲胺 R NH R
1。 叔胺 R N R
R
R+
季铵(盐或碱) R N R
N原子处于桥头的氮杂缩醛生物碱的碱性
H+
N C OR
H
OH-
O
N
OH
NC H
+ ROH OR
N OR
阿替生 PKa=12.9
阿马林
PKa=8.15
二乙酰阿马林 PKa=4.9
pKa 12.9
10.0
7.50
关于(氮原子处于桥头的)氮杂缩 醛生物碱的碱性:
➢ 若氮原子处在桥头,则易质子化生 成亚胺盐的作用消失,并且由于受 到吸电子基团(缩醛)的吸电子诱 导效应影响而使得碱性降低。
一、胍基
强
二、季铵碱和[与它碱性相当的其它结构]
三、SP3杂化的脂肪胺
[(环胺>有机胺(叔胺>仲胺>伯胺)]
碱
四、SP2杂化的亚胺(除吡啶等芳杂环类) 性
五、以吡啶为代表的芳杂环类及其它
六、酰胺
七、吡咯
弱
判断生物碱的碱性强弱,要看生成的生 物碱盐是否稳定。碱性强,则不易解离。
生物碱盐:普通盐、亚胺盐(稳定)、 季胺盐(OH-)
第四节 生物碱的理化性质 五、生物碱的碱性
碱性是生物碱重要的化学性质
曾用作结构测定,目前已被波谱 法代替
现在主要用作结构修饰、化学转 化以及合成
碱性的产生
1、 碱性的产生(N原子的碱性)
N原子序数(N=7),可知N原 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 1S22S22P3,只有最外层的电子能 参加化学反应,称为价电子。N 原子的价电子是:2S22P3
H+
如:N-甲基-2甲基二氢吡咯:pKa11.94
3、氮原子在空间上靠近羰基的生物 碱
氮的孤对电子与羰基碳形成新的碳 氮键 质子与羰基上的氧形成醇羟 基,醇羟基同季胺盐形式,故碱性强。
三、SP3杂化的脂肪胺
氮原子价电子排布: 2S2 2Px1 2Py1 2Pz1
N原子经SP3杂化后, 形成了四个杂化轨道, 其中S轨道上的电子成 份较少(1/5),则电 子受原子核约束力小, 使得氮给出电子的能 力强,故脂肪胺(链 状及氮杂环)的碱性 较强,pKa为10.0左 右
MeO OMe
H N
N H H
OMe OMe
吐根碱
ΔPKa=0.89
N N
金雀花碱 ΔPKa=8.1
4、共轭效应
P-π共轭效应: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 (杂化后位于P轨道上)与双键π键 上的π电子产生的共轭效应
P-π共轭使氮原子周围电子云密度降 低,碱性减弱(除了胍基)。
P-π共轭的三种形式:
2-甲基-甲基吡咯 (SP3 pKa10.26)
N
异喹啉(SP2 pKa5.4)
RC N
氰类(SP 中性 )
2、诱导效应
N原子中的孤对电子未参加成键作用, 因此电子云密集于N原子周围,呈碱 性。
若生物碱分子中的N原子上电子云密 度增加,则碱性增强。
使N原子电子云密度增加的基团(供 电子诱导效应):供电基——烷基
➢ 苯胺型
➢ 烯胺型
➢ 酰胺型
① 苯胺型
MeHNCOO
N1 N2 Me Me
PKa1=1.76 PKa2=7.88
②烯胺型 (以吡啶为代表的芳杂环和吡咯)
(未参与共轭的)
以吡啶环代表的芳杂环:
N
杂化情况与亚胺相同,也为SP2杂化。亚 胺使孤对电子未参与共轭
但因吡啶是芳香环,电子发生了平均 化,极性降低,氮上电子云密度减少,其 pka约为5.0左右,以吡啶为代表的芳杂 环均有此平均化效应,故碱性较低,
➢ 影响生物碱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各因 素是如何影响的?
生物碱在水中的碱性强弱顺序比较
一、胍基
强
二、季铵碱和(氮杂缩醛、部分叔烯胺等)
三、SP3杂化的脂肪胺
[(环胺>有机胺(叔胺>仲胺>伯胺)]
碱
四、 SP2杂化的亚胺(除吡啶等芳杂环类) 性
五、以吡啶为代表的芳杂环类及其它
六、酰胺类
七、吡咯类
弱
指出O以H O下化O H合物中的生物碱,OH 并OH说明其碱性:
由于Pka是ka的负对数,因此,呈反比关 系。当Pka越大,说明ka越小,共轭酸越 难解离,则酸性越弱,碱性越强。
pka = -lgKa = -lg
[ N:] [H+] [ N:H+]
pka越大,碱性越强
< 2(极弱碱) 2-7(弱碱) 7-12(中强碱) > 12(强碱)
生物碱在水中的碱性强弱顺序比较
N原子有5个价电子,利用其中3 个电子与其它含单电子原子形成 共用电子对,以达到价电子为8 电子的稳定结构。除此之外,N 原子周围还有一对不参与共用的 孤对电子。
路易斯酸碱理论:碱是电子对的给予 体,酸是电子对的接受体。路易斯碱 是指具有未共用电子对(孤对电子) 的分子。
酸碱质子理论:碱是质子的接受 体,酸是质子的给予体。
经SP3杂化后
Et
Et
N H
pKa 11.29
N H
pKa 10.98
SP3杂化后的碱性:环状胺 > 链状胺
仲、叔 伯、仲、叔
四、SP2杂化的亚胺 (除了吡啶)
氮原子价电子排布: 2S2 2Px1 2Py1 2Pz1
N原子经SP2杂化后, 形成了三个杂化轨道, 其中S轨道上的电子 成份较SP2杂化时要 大(1/4),则电子 受原子核约束较大, 使得氮给出电子的能 力较弱,故亚胺的碱 性较脂肪胺弱, pKa9.0左右
使N原子电子云密度减小的基团(吸 电子诱导效应):吸电基——含氧基 团(酰基、醚氧、羟基)与含双键基
比较碱性强弱
(CH3)2NH > CH3NH2 > NH3 10.7 10.6 9.75
比较碱性强弱
CH CH CH3
OH NHCH3 麻黄碱(pKa9.58) (甲基供电诱导效应)
CH CH CH3
6、形成分子内氢键:使碱性增强。
J
H
OH O CH3 OH
HO OH
OH
HO
OH
O
IO
OH OH
碱性的影响因素及如何影响?
1、氮原子的杂化度:碱性强弱顺序是 sp3>sp2>sp
2、诱导效应:供电子诱导效应(烷基) 使碱性增强;吸电子诱导效应(双键 或含氧基团)使碱性减弱。
3、诱导-场效应:当分子中同时含有两 个N原子时,当两者之间的碳链距离长 并且空间距离较远时,则第一个N原子 质子化后产生的强吸电基团,对第二 个N原子碱性影响(使碱性降低)较小。
经SP2杂化后
五、受各种效应影响的其它结构
六种效应
1、氮原子的杂化度 2、诱导效应 3、诱导—场效应 4、共轭效应 5、空间效应 6、分子内氢键形成
1、氮原子的杂化度
生物碱分子中,氮原子的碱性 随杂化度升高而增强,即碱性 sp3>sp2>sp
NH
四氢异喹啉(SP3 pKa9.5)
CH3 CH3
碱性强弱的表示方法
生物碱的碱性强弱不仅取决于生物碱本 身接受质子的能力,同时也取决于溶剂 释放质子的能力。因此要比较各种生物 碱的强度,必须固定溶剂,一般以水 (作为酸)为溶剂来比较各种生物碱接 受质子的能力。
N原子碱性强弱用酸式离解指数Pka来表 示。
当ka越大,说明共轭酸越容易解离,酸性 越强
4、共轭效应:P-π使碱性降低(除胍基)。
5、空间效应:
➢ 当与共轭效应并存时,取代苯胺氮原子由 于附近较小基团的空间效应,只产生妨碍 P-π共轭作用,而使碱性增强;若引入大 的基团,则产生空间位阻,不仅产生妨碍 P-π共轭作用,更使质子难于接近氮原子, 而使碱性降低。
➢ 若空间位阻使环系易质子化,则碱性增强。 如阿替生。
HO HO
OH O
A
C H3 HO C H3
OH
O
OH O
B
CO 2H
O H
O OH
CH 2O H
Gl u A Gl u A
H
D
Gl u O
E
HO
N + OH-
OC H3
c
OC H3
OH OH
O
OH
OH
O C
O
F
OH
OH OH
OH
G
HO
O
OH O
HO
N CH3
H C H2O H OCOCH
O O OH
➢ 如二乙酰阿马林上酯基的吸电子作 用强于羟基,使碱性更弱。
3、诱导—场效应
生物碱分子中同时含有两个氮原子时,一 旦第一个氮原子质子化后会产生一个强的 吸电基团+NHR2 , 它对第二个氮原子产 生两种碱性降低的效应:诱导效应和(静 电)场效应。
诱导效应随碳链增长而降低,碱性降低小。
场效应通过空间直接作用,空间直线距离 远,场效应则弱,减性降低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