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离骚》分析楚辞的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课文《离骚》艺术鉴赏

课文《离骚》艺术鉴赏

课文《离骚》艺术鉴赏《》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宗国愿为之效力而不可得的悲痛心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

一、文化背景。

《离骚》的形式来源于楚国人民的口头创作,诗人又将其加以改造,构成长篇,使之包含了丰富的内容。

它的语言精炼,吸收了楚国的不少方言,造句颇有特色。

从构思上说,诗中写了两个世界:现实世界和由天界、神灵、往古人物以及人格化了的日、月、风、雷、鸾风、鸟雀所组成的超现实世界。

这超现实的虚幻世界是对现实世界表现上的一个补充。

诗人设想的天界是在高空和传说中的神山昆仑之上,这是与从原始社会开始形成的一般意识和原型神话相一致的,所以显得十分自然,比起后世作品中通过死、梦、成仙到另一个世界的处理办法更具有神话的色彩,而没有宗教迷信的味道,形成了这首长诗内部结构上的大开大阖。

诗中所写片断的情节只是作为情感的载体,用以外化思想的斗争与情绪变化。

然而这些情节却十分有效地避免了长篇抒易流于空泛的弊病。

二、创新价值。

《离骚》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诗人鲜明的个性光辉,这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

《离骚》在语言形式上,突破了《》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句和十字句,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

统篇隔句句尾用“兮”字,句中则往往配以“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也有全句不用虚字的。

这种新的表现形式,为《诗经》以后兴起的骚体文学奠定了基础。

三、艺术价值。

《离骚》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奇珍,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以他全部生命的热情打上了鲜明的个性烙印。

这标志了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一个新时代。

他立身处世的方式,也被后世正直的文人引为仿效的榜样。

中国古代文学中讲究文采,注意华美的流派,最终都可以溯源于屈原。

在诗歌形式上,屈原打破了《诗经》那种以整齐的四言句为主、简短朴素的体制,创造出句式可长可短、篇幅宏大、内涵丰富复杂的“骚体诗”,这也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分析《离骚》的艺术特点

分析《离骚》的艺术特点

分析《离骚》的艺术特点分析《离骚》的艺术特点《离骚》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浪漫主义抒情诗,诗中无论是主人公形象的塑造,还是一些事物特征的描绘,诗人都大量采用夸张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离骚》的形式来源于楚国人民的口头创作,诗人又将之加以改造,构成长篇,使之包含了丰富的内容。

它的语言精炼,吸收了楚国的不少方言,造句颇有特色。

比、兴手法的运用,在《离骚》中是非常多见的,如他以香草比喻诗人品质的高洁,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以驾车马比喻治理国家等。

中国古代文学中讲究文采,注意华美的流派,最终都可以溯源于屈原。

在诗歌形式上,屈原打破了《诗经》那种以整齐的四言句为主、简短朴素的体制,创造出句式可长可短、篇幅宏大、内涵丰富复杂的“骚体诗”,这也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比兴艺术创作手法,在《诗经》中已经得到了确立,但是,这一重要的艺术手法不仅在《离骚》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而且还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离骚》的比兴都是虚构、想象之辞,是诗人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组成部分,是对传统比兴的发展;《离骚》的比兴,不只是以具体的事物比具体的事物,而且以具体的事物比抽象的事物,内涵极为丰富复杂;而且一系列的比兴,相互联缀,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构成一种诗的艺术境界,有机地表现出全诗的内容,因而给人以整体的美的享受。

特别是诗人创造的“香草美人”意象,已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艺术传统。

值得特别研讨的,是屈原首创的“两性喻”和“芳草喻”以及《离骚》的比德艺术。

下面就结合作品进行论述。

一、两性喻历史意识是属于理性的、刚性的东西,当诗人带着他的历史意识返回现实世界的时候,必须使之与情感的、柔性的东西相搭配,相融合,以期创造一种刚柔和济、情理互通的美学机制。

于是出现了《离骚》中的“两性喻”: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斋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日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楚辞的艺术特色

楚辞的艺术特色

楚辞的艺术特色楚辞的艺术特色与成就14《楚辞》的含义与体例特点篇一:楚辞的艺术特色《楚辞》(周凤岗)《楚辞》的含义与体例特点《楚辞》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诗歌的文学体制,即指战国后期以楚国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吸取楚地方言声韵和民歌形式而制作的一种富有楚国地方特色的新体诗。

一是指书,即指将战国时期楚人诗作和汉代人用楚辞体写的辞赋整理而成的总集。

文学史上所称的“楚辞”,主要是指屈原、宋玉的作品,后人的摹拟之作,并不能算作真正的楚辞,但可称为楚辞体作品。

《楚辞》的定名较晚,班固《汉书·艺文志》称其为“赋”,其实辞和赋不能混为一谈。

“楚辞”是一种真正的诗,主要起抒情作用。

“汉赋”是一种“半文半诗”的作品,采用叙事形式进行咏物说理,严格地说应当是一种“有韵的散文”,无论是文法形式,组织结构,还是押韵规律,两者都是不相同的。

将这种新体诗称为“楚辞”者是两汉末文学家刘向。

楚辞体新诗是由屈原创造的,但这与以《诗经》为代表的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地的民间文化有密切关系,如果没有这些文化的影响启迪,屈原也不可能创造出如此成熟的楚辞体新诗来的。

富有地方色彩是“楚辞”的一个最大特点。

宋代黄伯思对这一特点作了很好的注解,他说:“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东观余论·翼骚序》)古代楚地范围较广,也是一个动态概念。

楚人自称是高阳帝颛顼之后代,火神祝融之子孙。

从传说中的住地看,祝融之前的祖先都住在我国的南部,其后裔则住在长江以北、黄河以南一带。

祝融后裔有六族八姓,在商代后期,只剩芊楚一族流动于南方。

至周代,楚曾为周之属国,在周衰败时,楚始壮大,并不断扩张而为一个强大的国家,楚庄王时曾为各国霸主。

其版图最大之时,东起于海,西起四川,北起河南,南至湖南。

为战国时其它六国版图之 总和。

屈原的生平与时代屈原,名平,字原。

祖籍湖北省秭归县,战国时属楚地。

约生于公元前340~前278年,享年62岁。

《离骚(节选)》(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离骚(节选)》(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1.2 《离骚(节选)》(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1.2 《离骚(节选)》教学设计①《离骚(节选)》中,诗人自叙其身世、遭遇,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坚守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并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

学习时不妨结合《屈原列传》,把握诗歌中“香草美人”的象征意义,体味诗人的情志。

②诵读时,要注意诗中繁复的意象、回旋复沓的表达、独特的节奏韵律,感受其中澎湃激荡的情感。

1.了解屈原的《离骚》及他的政治理想,把握“楚辞体”的特点。

2.理解并把握诗中的关键语句,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3.鉴赏比喻、对偶、象征等手法,概括艺术特色;4.分析、理解诗人的政治抱负,感悟并学习诗人坚持真理、热爱祖国、不死不渝的精神。

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情景导入屈原是诗歌王国里的一颗巨星,远在众星之前,他出现在中国诗歌史上,成为无数后继者仰慕的典范。

他的不朽之作——《离骚》,震古烁今,千百年来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是中国诗歌史上乃至世界诗史上最为激动人心且具有“永久的魅力”的篇章。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屈原,来领略《离骚》的美吧!环节一:知人论世1.了解屈原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拓展:古人的名、字、号①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

是在幼年的时候是由父母来命名的。

②字是名的解释和补充。

男子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在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

③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

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为自己取号。

屈原在艺术上的成就屈原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诗人。

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他创立了“楚辞”文体,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楚辞是谁写的

楚辞是谁写的

楚辞是谁写的“楚辞”指楚地的歌辞,宋朝黄伯思《翼骚序》记载:“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

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后经屈原的改造与创作,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文体。

《楚辞》则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是我国第二部诗歌总集。

由西汉末年的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汇编成集,定名为《楚辞》,其中首篇为屈原的《离骚》。

《楚辞》的艺术特色(1)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形式及句式较《诗经》更为自由且富于变化,能更有效地塑造艺术形象和抒发复杂、激烈的感情。

(2)突出地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

这种浪漫精神主要表现为感情的热烈奔放,对理想的追求,以及想象的奇幻。

(3)其象征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重大影响。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

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

《离骚》首创“香草美人”的隐喻手法,其形式以六、七言杂句为主,句中句尾常用兮字,采用楚地方言人诗形象生动,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屈原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而对自己遭到的不公正待遇充满哀怨、愤满之情。

《离骚》节选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背绳墨以追曲兮,竟周容以为度。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离骚》的独特韵律及艺术风格解读

《离骚》的独特韵律及艺术风格解读

离骚的独特韵律及艺术风格解读《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极富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作品,它由屈原所创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楚辞诗歌的巅峰之作。

本文将对《离骚》所体现的独特韵律以及艺术风格进行深入解读。

1. 独特韵律1.1 骚体抒情《离骚》属于楚辞的一种,与其他传统乐府民歌形式存在明显区别。

它采用了自由而流畅的抒情手法,通过借取神话传说和历史事件来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意蕴。

这种抒情方式在韵文结构上呈现出明显变化和独特前后呼应的特点。

1.2 夸张华美《离骚》在语言表达上追求豪放、雄壮、华美,并运用大量视觉、听觉等感官形象以及比喻与夸张手法。

这样独特的艺术表达使得整篇诗具有强烈的意境感和感染力,令人形象深刻。

2. 艺术风格2.1 深厚的哲学思考《离骚》反映了作者屈原对人生、命运和政治现实等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和探索。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如关于自我解放、追求成就和个人价值的思考以及对人性善恶、社会道义、权力困境等方面的论述。

2.2 悲壮与抒情并存《离骚》具有既悲壮又抒情的艺术风格。

它通过表达作者内心矛盾而又坚定的情感,展示了他对家国沦亡与自身命运不幸之间无奈与绝望的反思。

同时,也表达了屈原对美好事物和理想境遇向往的渴望。

2.3 经典诗歌形式与修辞手法结合《离骚》在艺术形式上巧妙地结合了中国古代诗歌传统和楚辞文化特色,凭借其独特构思和华丽修辞而成为后世文人崇拜的经典之作。

诗中运用了对仗、错字、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整篇诗歌言简意赅却又寓意深厚。

总结《离骚》以其独特的韵律和艺术风格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它通过自由而流畅的抒情形式以及豪放、雄壮的语言表达,展现了屈原对个人命运和政治现实的思考,同时带来了悲壮与抒情并存的感觉。

其经典诗歌形式和修辞手法也使其成为中华文化传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离骚的艺术特色简答题

离骚的艺术特色简答题

离骚的艺术特色简答题【引言】《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创作于战国时期。

屈原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出身贵族,曾任楚国左徒的要职,为楚国政治改革建言献策。

然而,由于朝堂之上奸臣当道,屈原的政治理想未能实现,最终被排挤至江南,抱石自沉。

屈原的遭遇激发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才华,尤其是《离骚》,成为中国古代辞赋的瑰宝。

【《离骚》的艺术特色】1.形式独特:《离骚》是楚辞体的开创者,标志着我国古代诗歌形式的又一新发展。

楚辞体的特点是句式灵活,韵律自由,强调情感的表达。

这种形式既能充分发挥屈原的文学才华,也为后世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空间。

2.内容丰富:《离骚》抒发了屈原的个人情感,展现了其忧国忧民的胸怀。

在诗中,屈原通过自述身世,表达了对楚国的忠诚和对政治黑暗的抗议。

同时,诗中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诸多现象,如世道浇漓、道德沦丧等。

3.手法高超:屈原在《离骚》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象征、比喻、夸张等。

这些手法既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使诗篇具有了深刻的内涵。

4.思想深刻:屈原在《离骚》中表达了对人生、道德、政治等方面的深刻思考。

他倡导道德至上,主张政治清明,呼吁国家团结。

这些思想至今仍具有较高的价值。

【《离骚》的可读性与实用性】1.情感共鸣:读者可从《离骚》中体验到屈原的忧国忧民之心。

面对国家政治的黑暗,屈原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政治信仰和道德追求。

这种精神品质令人感慨万千,激发读者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而奋斗。

2.文学鉴赏:《离骚》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读者可通过学习其辞藻、构思和表达手法,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诗中丰富的意象和寓意也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3.人生启示:屈原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道德品质为我们树立了楷模。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学习屈原的精神,坚定信仰,砥砺前行,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

【结论】《离骚》作为屈原的巅峰之作,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它不仅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楚辞的文学特点以及文学地位

楚辞的文学特点以及文学地位
特点
楚辞以楚地民间歌谣为基础,运用了 丰富的神话传说和奇特的想象,采用 了华丽的辞藻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 作者深沉的思想和情感。
楚辞的历史背景
战国时期
楚辞产生于战国时期,这是一个社会 变革、思想活跃的时期,各国之间的 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为楚辞的形成提 供了有利条件。
楚文化
楚国是南方的一个大国,拥有独特的 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这些文化因素 为楚辞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 感。
屈原的影响
屈原是楚辞的代表人物,他的创作实 践和思想成果对楚辞的发展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使得楚辞成为一种具有独 特魅力的文学体裁。
楚辞的文学地位
1 2 3
开拓了新的诗歌境界
楚辞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为中国古 代诗歌开拓了新的境界,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丰富了文学表现手法
楚辞中运用了丰富的神话传说、奇特的想象和华 丽的辞藻等表现手法,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注 入了新的活力。
楚辞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 ,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01
楚辞的浪漫主义风格为后世文学提供了重要的创作思路和艺术 借鉴。
02
楚辞中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成为了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素
材。
楚辞在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
03
响,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香草美人的象征
楚辞中常用香草美人来象征美好的品质和纯洁的爱情,如 兰、芷、蕙等香草,以及宓妃、佚女等美人形象。
恶草丑类的反衬
楚辞中也运用恶草丑类来反衬美好的品质和丑恶的行径, 如萧艾、茅棘等恶草,以及谗谄蔽明、邪曲害公等丑类形 象。
服饰器物的寓意
楚辞中通过描绘人物的服饰器物来寓意其身份和品质,如 峨冠博带、长剑陆离等形象,寓意着高洁的品质和崇高的 理想。

根据《离骚》分析楚辞的艺术特色

根据《离骚》分析楚辞的艺术特色

离骚》是一篇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作品。

它发展了我国古代人民口头创作——神话的浪漫主义,成为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

《离骚》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由于理想的崇高,人格的峻洁,感情的强烈,这个形象就远远地超出于流俗和现实之上。

《离骚》又自始至终贯串着诗人以理想改造现实的顽强斗争精神,当残酷的现实终于使理想破灭时,他更表示了以身殉理想的坚决意志。

这些都表现了《离骚》这首长诗的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

同时,《离骚》又大量地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这突出地表现在诗人驰骋想象,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编织幻想的境界。

如关于神游一段的描写,诗人朝发苍梧,夕至县圃,他以望舒、飞廉、鸾皇、凤鸟、飘风、云霓为侍从仪仗,上叩天阍,下求佚女,想象丰富奇特,境界仿佛迷离,场面宏伟壮丽,有力地表现了诗人追求理想的精神。

此外,诗人也常常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

如关于诗人品格的描写:“熙木根以结苣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丽丽。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惟昭质其犹未亏。

”诗人以花草冠佩象征品德,已富有优美的想象,而这种集中的夸张的描写,就把诗人的品格刻划得异常的崇高,具有了浪漫主义的特质。

《离骚》的另一艺术特色是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

它“依诗取兴,引类比喻”,继承了《诗经》的比兴传统,而又进一步发展了它。

《诗经》的比兴大都比较单纯,用以起兴和比喻的事物还是独立存在的客体;《离骚》的比兴却与所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具有象征的性质。

如上述以香草象征诗人的高洁便是。

其次,《诗经》中的比兴往往只是一首诗中的片断,《离骚》则在长篇巨制中以系统的一个接一个的比兴表现了它的内容。

如诗人自比为女子,由此出发,他以男女关系比君臣关系;以众女妒美比群小嫉贤;以求媒比求通楚王的人;以婚约比君臣遇合。

其他方面亦多用比喻,如以驾车马比治理国家,以规矩绳墨比国家法度等。

比兴手法的运用,使全诗显得生动形象,丰富多采。

《离骚》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离骚》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离骚》艺术地表现了屈原如下思想:第一,大一统思想。

希望由楚国完成统一中国的伟业。

《离骚》在谈自己的美政理想时,反复提到那些具有一统地位、曾在一定程度上统一中国并有所作为的君主--尧、舜、禹、汤、周文、周武等,歌颂他们的一统业绩、政治措施、治国方法,希望楚王能效法他们。

如“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先王之踵武”。

第二,德政思想。

诗人认为有德者在位,无德者失国。

如:“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

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第三,打破贵贱等级和“世卿世禄”制,举贤授能,明修法度。

例如:“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

(注:其中的傅说、吕望、宁戚等皆是地位低下而有才能的人。

)艺术特色:一方面,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采取铺张描叙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

例如:““启《九辨》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

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

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

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

”另一方面,诗中又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意识品性、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离骚》艺术特点

《离骚》艺术特点

《离骚》艺术特点《离骚》艺术特点我们在指出《离骚》的浪漫主义手法的时候,还要明白,屈原的浪漫主义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

它揭露了现实的黑暗和污浊,揭示了真、善、美与假、恶、丑之间的斗争,并且展示了光明战胜黑暗,真、善、美战胜假、恶、丑的前景,因此没有粉饰现实,而是激起人们向往光明,向往美好,唤起人们对黑暗现实的反叛情绪。

因此,《离骚》的浪漫主义是积极的,健康的,培养了我国人民高尚纯洁的品格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三、《离骚》在艺术上的第三个成就就是发展了比兴的艺术传统,使之达到新的高度。

比和兴在《诗经》的民歌中得到很好运用,但《诗经》中的比和兴往往是单纯的,质朴的,很多情况下比和兴都能很清楚地分开。

《离骚》不同了,它的比兴更复杂、更广泛,王逸《离骚经序》说:“《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

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虽然在具体认识《离骚》的比兴内容上还可商榷,但是他已指出《离骚》比兴手法的复杂广泛。

我们很难指出《离骚》里哪些是兴,即使是比,诗中也没有给我们以某物比某物的明示。

朱熹在《楚辞集释》的《离骚经序》的注中说:“《诗》之兴多而比、赋少,《骚》则兴少而比、赋多。

”但他在《离骚经》的注文中,说了不少“赋也”、“比也”、“比而赋也”、“赋而比也”之类的话,却没有提到哪儿是兴。

《离骚》中确乎难找到明确的兴。

而朱熹说到的一些比,后世也有不同的看法。

例如他在“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下注云:“比也。

……言己种莳众香,修行仁义,以自洁饰,朝夕不倦也。

” 我们现在大多不同意朱熹把种植众香看成是“修行仁义”的比喻,而认为是比喻对人才的培养延揽。

这说明《离骚》的比兴确比《诗经》的复杂得多。

其实《离骚》的比兴已不是《诗经》里的分而言之的比和兴,它已作为一个统一的名词而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分析屈原的代表作品《离骚》的思想内容、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

分析屈原的代表作品《离骚》的思想内容、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

分析屈原的代表作品《离骚》的思想内容、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肖旭这是这一章的关键问题。

因为通过全面了解《离骚》的情况,我们基本上可以把握住屈原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起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作用。

下面先讲《离骚》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意义。

《离骚》是一首自叙性的长篇政治抒情诗。

长诗篇幅宏伟,想象奇特,内容丰富。

诗人围绕着他对理想的追求,反映了中国统一之前革新与反革新的激烈大斗争,预示了楚国革新失败后日趋危亡的前景。

屈原从塑造自我形象的角度,以抒情诗的形式,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再现了历史转折时期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反映了深广的历史内容。

《离骚》一诗具有史诗的深度,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从两方面概括《离骚》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意义。

一、表现了诗人的崇高政治思想和为祖国献身的伟大精神。

屈原是一个有进步思想的诗人,他生活在“七雄并峙”的战国后期,这时出现了统一中国非秦即楚的趋势。

从根本上看,屈原的政治主张和理想,就是通过政治革新,振兴楚国,富强楚国,并进而使楚国统一全中国。

具体说来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的所谓“美政”。

“举贤授能”实际就是打破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就是官位由世卿的子孙后代来拢断的制度。

不分亲疏贵贱地选用贤能来治理国家,这在当时是一种进步的开明的政治主张,也符合当时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另外,“循绳墨而不颇”即修明法度,也是屈原实现“美政”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要求包括君主在内的上层统治者,要遵循法度规则办事,反对他们骄奢淫逸,胡作非为,以此来改造楚国的黑暗现实。

屈原这种“举贤授能”、“修明法度”的主张,是他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规律,是针对战国分争的时局和楚国的内部形势而提出的,也是抑制旧贵族保守势力,使楚国富强的正确措施。

屈原用简明的语言提出鳞明的政治主张,而且这两句诗每句都以“而”字分为前后两章。

从形式上看两层的字数略有参差、错落有致;在内容上后一层是前一层的补充与强调。

“授能”补充“举贤”,即运用贤人发挥其作用,必须把权力交给他。

古代文学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古代文学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1、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一、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

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覆。

二、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有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三、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2、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一、“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

屈原向往“前圣”治国君明臣贤、君臣和谐的境界,提出“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的具体治国方略。

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贵族大臣群起而攻,迫害屈原,但屈原仁不放弃他的政治理想而苦苦追求,《离骚》写他上天入地,寻求出路,就是他追求理想实现的形象描绘。

批判精神在于他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理想的同时,也直接揭批黑暗、指斥奸佞。

3、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

《离骚》前半回顾往事,追忆身世、理想和遭遇,基本是写实,但那些比兴手法铺叙夸饰自己的美好品质的诗句,已具有奇异想象的特色;后半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则更是火一样的浓烈激情、忠贞深沉的爱国情感,通过奔腾飘逸、上天入地的想象淋漓尽致地喷发出来。

二、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高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想象,具有象征意味,表现了这篇抒情长诗的精神实质。

三、比兴手法的拓展。

它把《诗经》片段的比兴发展成为长篇诗歌中比兴的连续使用,还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中著名的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传统,影响深远。

四、结构特点。

全诗都围绕着,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来谋篇布局的。

前半部分回顾历史,实写,后半部分对理想之实现的探索,虚写。

五、形式和语言特色。

《楚辞》的艺术特色

《楚辞》的艺术特色

2018年1月社科纵横Jan ,2018总第33卷第1期SOCIAL SCIENCES REVIEW VOL.33NO.1《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的诗歌总集,它开创了诗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

《楚辞》的代表人物是屈原。

屈原(前340—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诗人。

《史记》载:“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彊志,明于治乱,嫻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1](P2481)后因楚王听信奸谗,屈原遭谗放逐,行吟泽畔,悲愤绝望,“于是怀石遂自沉汨罗以死。

”[1](P2490)屈原创造了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表现了他的政治理想及志洁行芳,丰富了华夏文化。

毛泽东于1961年秋写了《七绝·屈原》[2](P203):“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

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刻画了屈原坚贞不渝、义无反顾、以死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指出了楚辞的战斗作用。

古往今来,屈学论著,汗牛充栋。

本文仅就其艺术性作一探讨。

一、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浪漫主义是《楚辞》最显著的艺术特色。

《离骚》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驷玉虬以乘鹥兮,溘埃风余上征。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亷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时暖暖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诗人以传奇式的想象,遨游天地,自由驰骋,构建了一个神秘、奇丽的仙境,表现了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

“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

凤皇翼其承旂兮,高翱翔之翼翼。

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

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

离骚艺术手法分析

离骚艺术手法分析

离骚艺术手法分析《离骚》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诗人鲜明的个性光辉,这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

《离骚》的创作,既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

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采取铺张描叙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

诗中又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意识品性、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所谓“《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王逸《楚辞章句》),说的就是这一艺术特色。

而且其中的比喻,并不仅仅停留在个别事物的类比上,还体现于整个形象体系的构思中,因而又含有整体上的象征意义。

一、《离骚》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离骚》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爱国激情,具有崇高政治理想和高洁人格的伟大诗人的塑像。

正是这样,诗人屈原本身,就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个伟大的艺术形象,成为不朽的爱国诗人的典型,因而对后世发生无限的感召力。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伟大诗人,其作品在中国文学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在屈原出现以前,中国的诗歌还基本上属于民歌的时代,只有当屈原出现以后,中国文学史上才开始出现诗人,出现了集中反映诗人个性的诗篇。

二、《离骚》是一篇积极浪漫主义作品。

它吸取和发展了我国古代人民口头创作——古代神话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它的特点不是按照事物本来样子去描写现实,而是更多地表现作者由于受现实的刺激而迸发出来的激情,对理想的强烈的追求和反抗现实的叛逆精神。

按照篇章结构,前半部分是着重对诗人自己生活经历和遭遇的描写。

《楚辞》的艺术特色

《楚辞》的艺术特色

《楚辞》的艺术特色《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千古第一辞章。

它以其鲜活的形象、深入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作风而备受推崇。

本文将探讨《楚辞》的艺术特色,从创作主题、意象运用、表达方式和艺术风格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创作主题是《楚辞》的重要艺术特色之一。

《楚辞》以爱情、离别、悲痛等主题为主线,多情的美人、忠贞的爱情以及对士人与境遇的思考成为作品中的主要内容。

其中《离骚》是《楚辞》中的代表作之一,其以楚国国君屈原为主人公,表达了作者在政治危机和外敌侵略下的辗转困惑和忠诚坚持。

而《九歌》则描绘了一幅女子思念远行的心情,既富有婉转动人的词赋,也兼具深入人心的思想内涵。

其次,《楚辞》运用丰富多样的意象,凸显了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山川、河流、花草、鸟兽等,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相融合,给作品注入了强烈的生动感和情感色彩。

例如《离骚》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悲风何时尽,铭思愁自长”等句,以形象鲜明、意境深远的表达方式,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三,《楚辞》的表达方式独具一格,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作品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例如借景抒情、对仗、拟人、排比等,使作品更具诗意和音乐感。

这种表达方式既突出了情感的张力,也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

例如《离骚》中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的借景抒情,将主人公内心的苦闷与自然景观相结合,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最后,《楚辞》的艺术风格也是其独特之处。

它以自由奔放、豪放不羁为特征,不拘泥于古典的格律要求,注重音乐性和韵律感。

同时,《楚辞》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欲望,富有戏剧性和叙事性。

这种风格既突出了作品的个性,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特有的文化氛围。

总之,《楚辞》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它以丰富多样的创作主题、意象运用和表达方式,展示了古代楚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和艺术追求。

同时,其自由奔放、豪放不羁的艺术风格也给后世文学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离骚》之《楚辞》里的香草美人、神灵仙子以及王者荣耀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离骚》之《楚辞》里的香草美人、神灵仙子以及王者荣耀

文本总结
《离骚》的文学特色
1、艺术形式:现实内容与浪漫主义相互结合。 《离骚》以大胆的想象、夸张和象征等手法,生动而曲地反映 了楚国的现实斗争,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深广忧愤和精神上 的追求。 古代士大夫的精神品格
2、语言特色。(地域文学——楚辞的普遍特点) • 以六字句为基本句式,加上虚字“兮”,参差变化,舒展自如; • 双句押韵,节奏铿锵而活泼变化,抒情淋漓畅,声情并茂; • 间以楚地方言,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香草美人
感遇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九 歌
《楚辞·九歌》
荆楚之地的神仙合辑
《楚辞·九歌》
《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 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赛以 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 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 《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 以讽谏。
相关记载:
楚怀王梦见神女。 宋玉《高唐赋》《神女赋》 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序》
《楚辞·九歌》
《九歌》是组诗,共十一篇 《东皇太一》 天神 《云中君》 云神 《湘君》《湘夫人》 湘水之神 《大司命》 主管寿夭之神 《少司命》 主管子嗣之神 《东君》 太阳神 《河伯》 黄河之神 《山鬼》 山神、精灵 《国殇》 祭祀为国捐躯的将士 《礼魂》 是送神曲

屈原楚辞意象的艺术特色

屈原楚辞意象的艺术特色

屈原楚辞意象的艺术特色屈原所处的黑暗的现实政治环境、郁郁不得志的人生经历、独特的审美感受以及他对比兴手法的创造性应用使楚辞意象具有区别于其他作品的特有的艺术特色。

(一)屈原楚辞意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楚辞所采用的意象大胆、新奇、充满幻想。

诗人驾龙御凤,驰骋想象,上天入地,这些新颖的意象,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九歌》作为一组祭祀性的祭歌,描写了一系列缠绵悱恻人神相恋的浪漫故事。

《山鬼》就写了巫山女神与心上人幽会,再次等待心上人,而心上人迟迟未来女神情绪的变化。

情感刻画细腻,千回百折,真实生动。

楚辞中饱含着屈原强烈的情感,不同于《诗经》的含蓄凝练,在楚辞中屈原往往直抒其爱憎,作者一腔愤懑之情,在文章中呼之欲出,表达这些淋漓尽致的情感的意象,独特而鲜明,隐含着作者的“情”与“志”,具有浪漫气息。

他用隐的方式,将自己之志隐与意象之中,楚辞中典型意象承载着屈原的一腔热情,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

含有强烈情感的意象,使楚辞的浪漫气息更加浓厚。

楚辞中的意象选用了大量的神话素材。

这些大胆、优美的神话意象本身就具有浪漫色彩。

诗人借神话人物来比照自己,抒发不平之气,张扬英雄气概。

以鲧的意象为例。

“曰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离骚》这里诗人借鲧这以人物意象,寄托了自己的悲愤不平,以及身死不忘报国的忠贞。

作者运用这些神话意象创造了一个富有奇特魅力的诗歌意境。

作者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借楚辞抒发自己的忧郁之情,表情酣畅淋漓,意象奇特、大胆,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

(二)象征手法的创造性运用楚辞中的意象不单单是其本身的含义,它们往往具有象征性的多重含义。

“余既兹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亦何伤兮,哀众芳之污秽。

《离骚》前四句讲个人修德,后四句讲用人。

他以种植香草比喻培养人才。

这里的兰、蕙、留夷、揭车、杜蘅、芳芷均为芳草。

香草在屈原的笔下是人才的象征,是高尚美德的象征。

浅析《离骚(节选)》的艺术特色

浅析《离骚(节选)》的艺术特色

浅析《离骚(节选)》的艺术特色《离骚》是屈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生的一个缩影,也是我国诗歌史上首次文人独立创作的最宏伟的第一部长篇政治抒情诗。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诗人以高超的艺术技巧,形象鲜明地表现了自己的理想和高尚品质。

课文虽节选了24句,但我们仍然能从中感受到极高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艺术特色及成就可以概括为“四美”:一、理想美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有着宏伟的抱负,诗人开篇就从远古颛顼帝说起,自述出生于寅年寅月寅日,这是包含特殊文化内涵的吉宜时日,加上他出生时气度非凡,又获嘉名,显示诗人与楚国同姓宗亲的血缘关系,既表现了诗人对祖先的崇拜,又表现他贵族出身的优越感和责任感,全诗自始至终贯穿着要在楚国实现“美政”的理想。

他耿耿于怀的,不是个人的得失,而是楚国的前途。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乘骐骥以驰骋兮”表现出诗人十分焦虑,两个“恐”字既担心时光飞逝,自己为国家做不成事情,又担心楚王因循守旧,政治不能革新,耽误了楚国的前途,使楚国不能迅速振兴。

二、形象美《离骚》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主人公热爱祖国、同情人民,为实现“美政”胸怀大志、顽强斗争、一往无前。

但是在腐败的楚国,他陷于孤立:君王怀疑他,小人陷害他。

但他绝不妥协,反而抒发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强理想、追求光明的强烈愿望。

他既注重内美修洁,又注重外表修饰。

“奇服”“纫秋兰以为佩”既是屈原追求外美的表现,亦是洁身自好的象征。

屈原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正直、善良、忠诚、公正无私、坚持真理、热爱祖国这些美德和情操,才是高尚的、美好的人,反之就是卑鄙丑恶的小人。

他的这些美学理想在《离骚》里具体表现为赋予抒情主人公美名、美德、美政理想,并以美人、美物等来象征明志。

如:美名——肇锡余以嘉名;美德——纷吾既有此内美兮;美人——恐美人之迟暮;美物——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三、风格美《离骚》是一篇积极浪漫主义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骚》是一篇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作品。

它发展了我国古代人民口头创作——神话的浪漫主义,成为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

《离骚》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由于理想的崇高,人格的峻洁,感情的强烈,这个形象就远远地超出于流俗和现实之上。

《离骚》又自始至终贯串着诗人以理想改造现实的顽强斗争精神,当残酷的现实终于使理想破灭时,他更表示了以身殉理想的坚决意志。

这些都表现了《离骚》这首长诗的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

同时,《离骚》又大量地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这突出地表现在诗人驰骋想象,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编织幻想的境界。

如关于神游一段的描写,诗人朝发苍梧,夕至县圃,他以望舒、飞廉、鸾皇、凤鸟、飘风、云霓为侍从仪仗,上叩天阍,下求佚女,想象丰富奇特,境界仿佛迷离,场面宏伟壮丽,有力地表现了诗人追求理想的精神。

此外,诗人也常常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

如关于诗人品格的描写:“熙木根以结苣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丽丽。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惟昭质其犹未亏。

”诗人以花草冠佩象征品德,已富有优美的想象,而这种集中的夸张的描写,就把诗人的品格刻划得异常的崇高,具有了浪漫主义的特质。

《离骚》的另一艺术特色是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

它“依诗取兴,引类比喻”,继承了《诗经》的比兴传统,而又进一步发展了它。

《诗经》的比兴大都比较单纯,用以起兴和比喻的事物还是独立存在的客体;《离骚》的比兴却与所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具有象征的性质。

如上述以香草象征诗人的高洁便是。

其次,《诗经》中的比兴往往只是一首诗中的片断,《离骚》则在长篇巨制中以系统的一个接一个的比兴表现了它的内容。

如诗人自比为女子,由此出发,他以男女关系比君臣关系;以众女妒美比群小嫉贤;以求媒比求通楚王的人;以婚约比君臣遇合。

其他方面亦多用比喻,如以驾车马比治理国家,以规矩绳墨比国家法度等。

比兴手法的运用,使全诗显得生动形象,丰富多采。

抒情诗一般篇幅短小,没有故事情节。

《离骚》不只篇幅宏伟,而且由于前一部分是在诗人大半生历史发展的广阔背景上展开抒情,后一部分又编造了女须劝告、陈辞重华、灵氛占卜、巫咸降神、神游天上等一系列幻境,便使它具有了故事情节的成分。

这种内容和结构上的特点,就是波澜起伏,百转千回,看看似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转眼却又出现一个新的境界。

这样就把诗人长期的斗争经历和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离骚》的形式来自民间,但在诗人手中有了很大发展。

他一面采用民歌的形式,一面又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把诗句加长,构成巨篇,既有利于包纳丰富的内容,又有力地表现了奔腾澎湃的感情。

《离骚》基本上是四句为一章,字数不等,亦多偶句,形成了错落中见整齐,整齐中又富有变化的特点。

《离骚》的语言十分精炼,并大量地吸收了楚国的方言,虚字也运用得十分灵活,又常以状词冠于句首,造句也颇有特点。

此外,《离骚》除了诗人内心独白外,还设为主客问答,又有大段的铺张描写,绘声绘色,对后来辞赋有很大影响。

所有这些也都表现了《离骚》的艺术特点与成就。

浅论《离骚》的艺术特色【摘要】:本文认为《离骚》有几个方面的艺术特色,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比兴手法的拓宽,结构语言方面的特点,但《离骚》狂放和奇艳的艺术特色最为突出。

其狂放的艺术特色是与楚民族"剽轻"的性格特征和屈原悲剧性的人生际遇分不开的。

其奇艳的艺术特色除受当时的时代风气影响外,还与屈原对荆楚秀丽山川和楚地重繁饰的巫教的艺术体验有关。

【关键词】:《离骚》浓烈的激情奇幻的想象独立不屈比兴结构语言狂放奇艳【正文快照】:章MagnificentWriting二○一一年第十期61《离骚》是屈原自述生平的长篇政治抒情诗,他的情感和思想都熔铸在其中,因此,评价《离骚》与评价屈原是不能分开的。

《离骚》中,屈原的峻洁人格与他的“美政”思想、爱国思想、嫉恶如仇的批判精神,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质,纠结一处《离骚》的艺术特点1 、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

《离骚》所表现的社会内容,所抒发的思想情感,直接根源于现实生活,而艺术表现则是想象自由驰骋,完全摆脱了现实生活的逻辑而进入想象的境界,奇幻神异。

《离骚》前半回顾往事,追忆身世、理想和遭际,基本是实写,但像“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这样的诗句,以比兴手法铺叙夸饰自己的美好品质,已具奇异想象的特色;后半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则更是把他火一样浓烈的激情、忠贞深沉的爱国情感,通过奔腾飘逸、上天入地的想象淋漓尽致地喷发出来:“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强烈的抒情与奇幻的想象结合,更深沉地展示了他的心路历程。

2 、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抒情诗,高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形象。

诗作写屈原身世高贵而出生奇异,具有非凡的才能,美好的品质,高尚的志趣,雄伟的志向和高远的理想。

不仅如此,抒情主人公的光辉人格还体现在他追求理想坚贞不屈的思想行为中。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离骚》塑造这样一个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具有象征的意味,表现了这篇抒情长诗的精神实质。

3 、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

《诗经》开创的比兴手法,为屈原所继承并作出了极大的拓展。

《离骚》不仅运用了较《诗经》更加丰富的喻象,也不仅把片段的比兴发展为长诗中的连续应用,而且发展出喻象、喻体合一浑融的艺术手法。

如“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一句,把培植香草和栽培贤能完全融为一体,具有象征的意义。

这种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中“香草美人”的托喻传统,影响深远。

4 、结构、语言方面的特点。

《离骚》全诗围绕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谋篇布局,极尽开阖抑扬的变化。

诗分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主要是实写,回顾历史;后一部分是虚写,表现对理想的探索。

一虚一实,回环往复,抒情写志通彻淋漓。

后半部分多重奇幻境界的描述,又使诗歌跌宕起伏,意境层进层新,情感得以尽情挥洒。

在形式和语言方面,屈原创造了一种句式长短不一、韵散相间的新的文学形式;同时他也创构了长篇巨制。

《离骚》后半的主客问答形式,对后来汉赋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离骚》的语言丰富多姿,双声、叠韵比比皆是,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兮”、“些”、“羌”、“只”等词语也增强了楚辞的地方特色。

离骚》的艺术特色是:①273句,2400余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

②塑造了诗人伟大爱国者的主体形象。

③融铸神话传说,驰聘想象,创造出神奇瑰丽的境界以表现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④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香草美人,寄托遥深关键字:《离骚》的艺术特点|《离骚》的抒情主人公|坚贞高洁|奋发自励、苏世独立的人格|屈原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对时间的珍视|屈原的傲岸的人格|不屈的斗争精神|民族精神|《离骚》的意象|美人|比喻君王|自喻|自拟弃妇|以夫妇喻君臣|阴阳五行观念|香草|品德和人格的高洁|《离骚》的香草美人意象|象征比喻系统|上下求索|《离骚》的远逝|壮丽的场景|屈原形象的一种折射|周流求女|求女不遂|对明君贤臣的向往|楚国地方文化|《九歌》|巫术祭歌|“人神恋爱”|香草|追求爱情的象征|宗教的诸种情境|“求女” |形式|“骚体”|长短不一|楚地民歌|采用“兮”字|《越人歌》|《九歌》|楚歌的形式特点|主张联齐抗秦|悲剧性的一生|“楚辞”|西汉武帝之时|楚国地方特色|楚地民歌|楚地方言|形象性和生动性|浓郁的地方色彩《离骚》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的光辉形象: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从这些香草和装饰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奋发自励、苏世独立的人格。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则是其人格的外在显现。

探求的热情和功业未就的焦虑,发而为对有限时间的珍视,“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恶劣的政治环境,使屈原陷入极端艰难的处境之中,但他却以生命的挚诚来捍卫自己的理想:“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正是在这强烈自信和无所畏惧的精神的鼓舞下,屈原才能对楚王及腐败的佞臣集团展开尖锐的批判:“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唯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屈原的形象在《离骚》中十分突出,他那傲岸的人格和不屈的斗争精神,激励了后世无数的文人,并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象征。

《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两类意象:美人、香草。

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前者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后者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可以说,屈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自拟弃妇而抒情的,所以全诗在情感上哀婉缠绵,如泣如诉。

以夫妇喻君臣不仅形象生动,深契当时的情境,而且也符合中国传统的思维习惯,早在西周春秋时代发展起来的阴阳五行观念里,就把君和夫、臣和妇放在同样的位置,这一观念可能影响了屈原的创作。

《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

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

《离骚》对自己的上下求索有出色的描写。

第一次远逝历经多处神界,最后受阻于帝阍。

第二次远逝,由于目睹故国而不忍离去。

对这两个情节的理解,一般根据“灵氛”所言“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认为象征屈原试图离开楚国另寻可以实现自己理想之处,但由于对宗国的留恋而终于不能成行。

这两次远逝中都有十分壮丽的场景,试看这一段的描写: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