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内容: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诗人从自叙身世、帝高阳之苗裔兮: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朕皇考曰伯庸: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zōu兮:摄提那年正当孟陬啊,唯庚寅吾以降: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皇览揆kuí余初度兮: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肇锡余以嘉名: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名余曰正则兮: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字余曰灵均: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

(开头八句,叙述说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祥瑞和美好的名字,表现出高度的庄重自爱。


品德、又重之以修能: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

扈江离与辟兮: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
纫秋兰以为佩: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

汩余若将不及兮: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
恐年岁之不吾与: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理想春与秋其代序:四季更相代替变化有常。

惟草木之零落兮:我想到草木已由盛而衰,
恐美人之迟暮:害怕君王逐渐衰老。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利用盛时扬弃秽政,
何不改乎此度(也):为何还不改变这些法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
来吾道夫先路(也):来呀,让我在前引导开路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荃quán不察余之中情兮:你不深入了解
我的忠心,
反信谗而齌jì怒:反而听信谗言对我发怒。

余固知謇謇jiǎn之为患兮:我早知道忠言直谏有祸,
忍而不能舍也:却不会因此而忍耐不进谏。

,斥责了楚王昏庸指九天以为正兮:上指苍天请他给我作证,夫唯灵修之故也:一切都为了楚王你的缘故。

曰黄昏以为期兮:分明约好了在黄昏(结婚)。

(此句为衍句)
羌中道而改路:为什么中途又改变了主意?
初既与余成言兮:你以前既然和我有成约,
后悔遁而有他:现另有打算又追悔当初。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我并不难于与你别离啊,
伤灵修之数化:只是伤心你的反反复复。

、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余既滋兰之九兮:我已经栽培了很多春兰,
又树蕙之百亩:又种植香草秋蕙一大片。

畦留夷与揭车兮:分垄培植了留夷和揭车,
杂杜衡与芳芷:还把杜衡芳芷套种其间。

冀枝叶之峻茂兮:我希望他们都枝繁叶茂,
愿竢sì时乎吾将刈:等待着我收获的那一天。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它们枯萎死绝有何伤害,
哀众芳之芜秽:使我痛心的是它们质变。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大家都拼命争着向上爬,
凭不厌乎求索:利欲熏心而又贪得无厌。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他们猜疑别人宽恕自已,
各兴心而嫉妒:他们勾心斗角相互妒忌。

忽驰骛以追逐兮:急于奔走钻营争权夺利,
非余心之所急:这些不是我追求的东西。

表现了诗人坚持“美
政”理想,(“美政”是屈原政治理想的内容。

即圣君贤相的政治。

他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改变楚国的政治和社会的现实,使楚国强大起来,即“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
而不颇”的思想。

举贤而授能兮:他们都能选拔贤者能人,
循绳墨而不颇:遵循一定准则不会走样。

)抨击黑暗现实,固时俗之工巧兮: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
偭规矩而改错: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背绳墨以追曲兮: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
竞周容以为度: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

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忳郁邑余侘傺兮: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

宁溘死以流亡兮: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
余不忍为此态也:媚俗取巧啊我坚决不干。

鸷鸟之不群兮: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
自前世而固然:原本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何方圜之能周兮:方与圆怎能够互相配合,
夫孰异道而相安:志向不同何以彼此相安。

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屈心而抑志兮:宁愿委屈心志压抑情感,
忍尤而攘诟:暂时忍受罪过,等待将来除去耻辱.
伏清白以死直兮: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
固前圣之所厚:本来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离骚》艺术
地表现了屈原如下思想:
第一,大一统思想。

希望由楚国完成统一中国的伟业。

《离骚》在谈自己的美政理想时,反复提到那些具有一统地位、曾在一定程度上统一中国并有所作为的君主--尧、舜、禹、汤、周文、周武等,歌颂他们的一统业绩、政治措施、治国方法,希望楚王能效法他们。

如“彼
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彼尧舜之耿介兮:唐尧虞舜多么光明
正直,既遵道而得路:他们沿着正道登上坦途。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汤禹俨而祗敬兮:商汤夏禹态度严肃恭敬,周论道而莫差:正确讲究道理还有文王。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先王之踵武”忽奔走以先后兮:前前后后我奔走照料啊,及前王之踵武:希望君王赶上先王脚步。

第二,德政思想。

诗人认为有德者在位,无德者失国。

如:“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

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皇天无私阿兮:上天对一切都公正无私,
览民德焉错辅:见有德的人就给予扶持。

夫维圣哲以茂行兮:只有古代圣王德行高尚,
苟得用此下土:才能够享有天下的土地。

第三,打破贵贱等级和“世卿世禄”制,举贤授能,明修法度。

例如:“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举贤而授能兮:他们都能选拔贤者能人,循绳墨而不颇:遵循一定准则不会走样。

;“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

说操筑于傅岩兮:傅说拿梼杌在傅岩筑墙,
武丁用而不疑:武丁毫不犹豫用他为相。

吕望之鼓刀兮:姜太公曾经摆弄过屠刀,
遭周文而得举:他被任用是遇到周文王。

宁戚之讴歌兮:宁戚喂牛敲着牛角歌唱,
齐桓闻以该辅:齐桓公听见后任为大夫(注:其中的傅说、吕望、宁戚等皆是地位低下而有才能的人。

)
《离骚》的艺术成就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一篇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

它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造诣和独特
的风格。

它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创文人鲜明个性的创作
楚辞出现以前,中国诗歌还基本上属于群性的创作,一般说来,它们内容比较单纯,句式和篇幅也比较短,特别由于是群众创作,因而还缺少全面反映诗人性格的作品。

何其芳在〈〈屈原和他的作品〉〉一文中曾评论说:“《诗经》中也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作品,不能说那些作品没有作者个性的闪耀,但像屈原这样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和热情以至整个生命在他的作品上打上了异常鲜明的个性的烙印的人,却还没有。

”屈原出现以后,中国文学史上才出现了伟大诗人的名字,出现了集中反映诗人全部思想感情和个性的诗篇。

屈原的〈〈离骚〉〉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通过这篇富有个性的诗篇,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爱国激情,具有崇高政治理想和峻洁人格的庄严而伟大的诗人形象。

(二)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离骚》是一篇积极浪漫主义作品。

它吸收和发展了古代人民口头创作——古代神话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它不是按照现实的本来样子去描写现实,而是更多的表现作者由于社会现实的刺激而迸发出来的激情,表现作者对理想的强烈追求和反抗现实的叛逆精神。

而屈原伟大作品《离骚》正具有这样一些显著特征。

离骚的前半部分,着重与诗人对于自己经历和遭遇的描写,但湿润在表现手法并不是完全实写的,而是把自己生活上的经历和感情升华为一种善与恶,美与丑,光明与黑暗的不可调和的斗争,以新奇的比喻,夸张的描写,表现善与美的崇高,恶与丑的卑鄙龌龊,表现了光明与黑暗的势不两立,从而把一个时代的面貌整个呈现出来,启发人的认识,给人以正确的爱憎,激励人的心灵。

在后半部分,诗人更完全采用幻想的形式,虚构的意境,写出了他的深刻的内心世界。

诗中用上天下地描写,希望和失望的回旋反复,尽情地吐露了诗人的郁闷,表现了湿润周围环境的黑暗和冰冷,表现了卓绝的苦斗精神。

在这一部分,诗人特地从神话传说中汲取丰富的形象,通过奔放不羁的想象把它们组织在一起,构成了层出不穷生动情节和美丽的画面。

(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
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采取铺张描叙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

)在诗人的笔端,曦和(日神)、望舒(月神)、飞廉(风伯)、丰隆(雷师)以及凤凰、飞龙都供他自由驱使;县圃崦嵫、咸池、天津、不周,都是他所到的地方,其想象之大胆、丰富,古今罕见。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运用这些古代神话传说是并不受原故事的拘束,而是通过一番自由想象把原有的神话结撰成新的情节,并使它服从于一个新的主题,成为诗人表达思想感情总的艺术构思的一部分。

这种表现手法,无疑使幻想更自由。

如诗歌最后一段,写他驾着鸾皇,风鸟,一路车马喧闹;当转道昆仑,行经流沙,指向四海时,突然驻足在楚国上空不忍离去,把全诗推向高潮,有力地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思想和情操。

这样的艺术效果,如果不借助于神话并把神话素材加以重新改造和构思,是很难达到的。

(三)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
我国古代诗歌在艺术构思和表现上的主要特点是所谓的“触物以起情”和“索物以言情”,总括起来就是借物抒情。

这一手法和特点,前人在研究《诗经》时已有所发现,把它概括为“比兴”。

屈原则对它作了重要发展。

首先,它开始把物与我,情与景开始糅合,交融起来,扩大了诗歌的意境和表现力。

因此,屈原作品中的比兴,不再是简单的以某物比某物,或触物以起兴,而更多的是把物的某些特质与人的思想感情,人格和理想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使物具有象征的
意味,使情具有更具体的附着和寄托。

在《离骚》中的比和兴,从形象本身看来,它是虚构,是想象,但从所表达的内容,思想感情来说,又完全是现实的。

这就开辟了后世的“寄情于景”,“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对我国古代文学,特别是诗歌创作有着极大影响。

(四)诗歌形式和语言
《离骚》的形式吸收和借鉴了南方楚地的民歌而成,但它有吸收了当时蓬勃发展着的新体散文的笔法,打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把诗句加长,结构扩大,既增加了内容含量,又增强了表现力。

(《离骚》在语言形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句和十字句,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统篇隔句句尾用“兮”字,句中则往往配以“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也有全句不用虚字的。

《离骚》中又多用对偶。

据统计,全篇对句在百句以上;并已出现了错综对,如“固时俗之工巧兮,□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在一句中,还往往以双声配双声,叠韵配叠韵,前者如“!?□郁邑而□傺兮”,后者如“聊逍遥以相羊”,等等。

这就形成了《离骚》的诗句在错落中见整齐,在整齐中又富于变化的特点,读来节奏谐和,音调抑扬,具有一种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

)它采用了大量的口语方言入诗,用得最普遍的“兮”,便是在当时民间诗歌,特别是楚地民歌中经常出现的口语,这一词语既增强了诗中咏叹的抒情气氛,又极大地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性和音
乐美。

比兴: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
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例子:比: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对偶,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诠释。

在词语中,它是一种修辞方法,两个字数相等、结
构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

在语文中,对偶的种类很多,分为单句对对偶、偶句对对偶,多句对对偶等。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余既滋兰之九兮:我已经栽培了很多春兰,
又树蕙之百亩:又种植香草秋蕙一大片。

畦留夷与揭车兮:分垄培植了留夷和揭车,
杂杜衡与芳芷:还把杜衡芳芷套种其间。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早晨我饮木兰上的露滴,
夕餐秋菊之落英:晚上我用菊花残瓣充饥。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制芰jì荷以为衣兮:我要把菱叶裁剪成上衣,
集芙蓉以为裳:我并用荷花把下裳织就。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饮余马于咸池兮:让我的马在咸池里饮水,
总余辔pèi乎扶桑:把马缰绳拴在扶桑树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