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简述《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古代文学】简述《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古代⽂学】简述《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离骚》是屈原充满爱国激情的抒忧发愤之作。

全诗的思想内容主要有三点:⼀是表达了诗⼈
政治⾰新的要求和对“举贤授能”、“修明法度”的美政理想的追求;⼆是表达了诗⼈热爱国家关⼼
民⽣疾苦的强烈爱国激情;三是展⽰了诗⼈坚持正义、反对奸邪的⾼尚情操和九死未悔的⽃争
精神。

《离骚》的艺术成就突出地表现在以下⼏⽅⾯:
其⼀,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公屈原的⾃我形象。

其⼆,继承发展了《诗经》的⽐、兴⼿法,
将喻体和本体⽔乳交融,创造出了优美、奇丽、新颖、灿烂的艺术境界,甚⾄出现了由⼀系列
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组成的象征体系。

其三,⼤量运⽤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想象丰富,构思
奇特,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

其四,⼤量运⽤了楚国的地名、物称、⽅⾔、⼝语等,使全
诗具有鲜明浓郁的地⽅和民族特⾊。

其五,突破了《诗经》以四⾔为主的格式,汲取南地楚歌
的韵调和句式,采⽤散⽂化的长句,以六⾔为主,长短相间,灵活多变,创造出⼀种⽐较⾃由
灵活的新诗体,扩⼤了诗歌的表现⼒。

在结构形式上,它把《诗经》整齐短⼩的重章迭句扩⼤
为长篇巨制,幻想与现实交织,抒情与叙事结合,⼤⽓磅礴,完美⽣动地反映了丰富复杂地社
会⽣活。

《离骚》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离骚》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诗人从自叙身世、帝高阳之苗裔兮: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朕皇考曰伯庸: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zōu兮:摄提那年正当孟陬啊,唯庚寅吾以降: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皇览揆kuí余初度兮: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肇锡余以嘉名: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名余曰正则兮: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字余曰灵均: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

(开头八句,叙述说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祥瑞和美好的名字,表现出高度的庄重自爱。

)品德、又重之以修能: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

扈江离与辟兮: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纫秋兰以为佩: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

汩余若将不及兮: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恐年岁之不吾与: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理想春与秋其代序:四季更相代替变化有常。

惟草木之零落兮:我想到草木已由盛而衰,恐美人之迟暮:害怕君王逐渐衰老。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利用盛时扬弃秽政,何不改乎此度(也):为何还不改变这些法度?乘骐骥以驰骋兮: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来吾道夫先路(也):来呀,让我在前引导开路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荃quán不察余之中情兮:你不深入了解我的忠心,反信谗而齌jì怒:反而听信谗言对我发怒。

余固知謇謇jiǎn之为患兮:我早知道忠言直谏有祸,忍而不能舍也:却不会因此而忍耐不进谏。

,斥责了楚王昏庸指九天以为正兮:上指苍天请他给我作证,夫唯灵修之故也:一切都为了楚王你的缘故。

曰黄昏以为期兮:分明约好了在黄昏(结婚)。

(此句为衍句)羌中道而改路:为什么中途又改变了主意?初既与余成言兮:你以前既然和我有成约,后悔遁而有他:现另有打算又追悔当初。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我并不难于与你别离啊,伤灵修之数化:只是伤心你的反反复复。

、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余既滋兰之九兮:我已经栽培了很多春兰,又树蕙之百亩:又种植香草秋蕙一大片。

浅析《离骚》的艺术特色

浅析《离骚》的艺术特色

浅析《离骚》的艺术特色
《离骚》是中国古代的一篇长篇抒情诗,是屈原在流放之际所创作的。

它的艺术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描述技巧上的多样性:《离骚》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比喻、拟人等手法,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感受,使得这首诗富有感情色彩。

2. 朴实的意象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屈原以朴实的意象表现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他审美上的追求颇具个性,与传统的“雅”而“俗”之对立关系相对。

3. 语言形式上的新奇和独特:《离骚》中采用了古诗文中较少见的法律与神话题材和体裁结构的形式创新。

这使得这篇长篇抒情诗在诗歌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4. 离奇、独特和高妙的思想倾向:《离骚》以"心灵的内敛与
思想的开阔"的抒发为主题,强调人的自由与尊严,体现了屈
原独立思考的心理状态。

5. 丰富的哲学思想内涵:《离骚》不仅是一首情感抒发的诗歌,更具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内涵。

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人性和社会的理解和思考。

其思想内涵深刻,意义深远,极具观赏和思考的价值。

总的来说,《离骚》是中国古代的一篇富有艺术特色的长篇抒情诗,它通过用丰富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浓厚的个性特征,创新
的体裁结构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得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重要的影响。

离骚知识点归纳总结

离骚知识点归纳总结

离骚知识点归纳总结《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一颗耀眼明珠。

诗人屈原在《离骚》中抒发了自己的抒情思想,描绘了一个充满了诗意和抒情气息的世界。

《离骚》创作于战国时期,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下面是对《离骚》的一些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离骚》的背景《离骚》的创作背景是在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后期,社会动荡不安,各国争霸不休,人民生活困苦。

屈原身处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之中,他对现实充满了不满和悲愤,因此他在《离骚》中表现出了强烈的抒情情感。

二、《离骚》的艺术特色《离骚》在艺术上有着许多突出的特色。

首先,它的写景手法非常巧妙,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在描绘上而言,内容更丰富多彩。

《离骚》的情感强烈,屈原用了大量的比喻和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具有抒情性,更能深深地触动读者的内心。

三、《离骚》的主题《离骚》的主题是以屈原自己的人生遭遇和内心感受为中心展开的,表现了作者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不甘,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悲愁。

也反映了古代知识分子对社会的审视和关注。

四、《离骚》的价值《离骚》不仅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更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杰出代表,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的许多思想和艺术手法都为后人所借鉴和发扬。

五、《离骚》的影响《离骚》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古代,它在当今依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无论是文学界、历史界还是哲学界,都对《离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它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六、《离骚》的诗歌形式《离骚》采用的是楚辞的韵文形式,这是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具有较为严格的格律规范。

这种形式要求韵律和平仄的运用非常严格,屈原在《离骚》中运用了丰富的韵律手法。

七、《离骚》的文学价值《离骚》通过艺术手法的丰富运用,成功地将作者自己丰富的情感表现出来,使得《离骚》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于后人学习和传承中国古典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离骚》的主旨和艺术特点

《离骚》的主旨和艺术特点

先 代 的圣 贤 学 习 , 取 历 代 君 王 荒 淫 误 国 的教 训 , 要 只 图 眼 吸 不 前 的享 乐 . 而不 顾 严 重 的后 果 。 “ 《 如 启 九辩 》 《 歌 》 , 康 与 九 兮 夏 娱 以 自纵 ” 以及 引 后 数 句 , 举 了 夏 启 、 等 由 于 “ 娱 自忘 ” , 列 羿 康
而遭 到 “ 陨 ” 命 运 , 颠 的 向楚 王 提 出 了警 告 。 对那 些 误 国的 奸 他 佞 小人 也 是 充 满 了仇 恨 :椒专 佞 以 慢 帽 兮 ,极 何 芳 之 能祗 。 君 昏 臣佞 使 得 楚 国处 境 又 ” 岌 岌 可 危 对 宗 国命 运 的担 忧 , 而 为 一 种 严 正 的批 判 精 神 , 发 这是《 骚》 离 中非 常 值 得 珍 视 的 地 方 。 在 《 骚》 , 原感 慨 道 :既 莫 足 与 为 美 政 兮 , 将从 彭 离 中 屈 “ 吾 咸 之 所 居 ” 示 将 用 生命 来 殉 自己 的 “ 政 ” 想 。他 的 “ 表 美 理 美 政 ” 想在 一 首抒 情 诗 中 当然 不 能 全 部 表 明 , 我 们 从 《 骚 》 理 但 离 中 仍能 约 略 知 道 一 些 主 要 内 容 。 就 是 明 君 贤 臣 共 兴楚 国 。 这 首 先, 国君 应 该 具 有 高 尚 的 品 德 , 能 享 有 国家 。《 骚 》 :皇 才 离 云 “ 天无 私 阿兮 , 民 德 焉错 铺 。 夫 唯 圣 哲 以茂 行 兮 , 览 苟得 用 此 下 土 。其次 , ” 应该 选 贤任 能 , 罢黜 奸 佞 。 中 称 赞 商 汤夏 禹 “ 贤 诗 举 而授能兮 。 绳墨 而不颇 ”并列举 了傅说 、 循 , 吕望 、 戚 、 里 宁 百 奚 、 尹 等 身处 贱 位 却 得 遇 明 君 的 事 例 , 以讽 谏 楚 王 。 外 , 伊 借 另 《 骚 》 评 现 实 道 :固 时俗 之工 巧 兮 , 离 批 “ 俪规 矩 而 改 错 。 背绳 墨 以追 曲兮 . 周 容 以度 。 所 谓 “ 矩 ”“ 墨 ” 竞 ” 规 、绳 显示 了屈 原 对 制 度 法 令 的重 视 , 明法 度 也 是 其 “ 政 ” 内 容 之 一 。 总 之 , 修 美 的 相 对 于楚 国 的现 实 而 言 , 原 的 “ 政 ” 想 更 加 进 步 , 符合 历 屈 美 理 并 史 的发 展 趋 向。 当然 , 原 念 念 不 忘 君 臣的 “ 美 必合 ” 和谐 屈 两 、 共 济 , 与他 自己 的身 世 之 感 有 关 。 史 记 ・ 原 贾 生 列 传 》 : 还 《 屈 说 “ 平 正 道 直行 , 忠 尽 智 以事 其 君 , 人 间 之 , 谓 穷 矣 。信 屈 竭 谗 可 而 见 疑 , 而被 谤 , 无 怨 乎 ? ” 王 的 不 信 任 和 佞 臣 的 离 间 , 忠 能 楚 导 致 君 臣乘 违 , 功 不 成 , 是 屈 原 悲 惨 人 生 的症 结 所 在 。所 事 这 以, 他在 诗 中反 复 地 咏叹 明君 贤 臣 , 际 上 也 是 对 楚 国现 实 政 实 治 的尖 锐 批 判 , 是 对 自己不 幸 身 世 的 深 切 哀 叹 , 中饱 含 着 更 其

《离骚》的艺术特点及意义探析

《离骚》的艺术特点及意义探析

离骚的艺术特点及意义探析《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辞章作品,诗人屈原所创作。

本文将通过分析离骚的艺术特点和探讨其意义,来揭示这部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1. 离骚的艺术特点1.1 抒发内心情感《离骚》以抒发作者内心灵感、思想与情感为主要目标。

诗中充满了对自身经历以及社会现实的痛苦描写,通过表达个人情绪来传递共情与共鸣。

1.2 借物言志离骚中大量使用比喻、象征手法,以自然景物、神话传说等进行借代,将个人遭遇与社会现实相联系。

这种手法使得诗歌更具深度和广泛性,并增强了读者对其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1.3 雄浑豪放的语言风格离骚善用修辞手法,以雄浑豪放、奔放激昂的语言风格表达作者内心真挚的情感和对命运的抗争。

这种独特的风格使得诗歌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2. 离骚的意义探析2.1 文学史地位《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重要的神秘主义诗篇之一,代表了屈原时代中国文化和思想的高度成就。

这部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反响,也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古代辞章之冠。

2.2 对人类精神追求的启示通过抒发内心情感与对社会现实的痛苦揭示,离骚体现了诗人对自由、公正、平等等普世价值观念的追求。

它提醒我们关注人类精神层面,并呼吁我们在困境中坚持追求真理与美善。

2.3 开创个体情感抒发范例离骚开创了个体情感抒发范例,让个体生命经历获得更广阔丰富的意义。

这种情感抒发方式超越了单纯寻求诗歌的形式美,而是更加关注人的内心体验,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结论《离骚》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深远的意义成为古代中国文学中不可忽视的经典之作。

通过抒发个体情感、借物言志以及雄浑豪放的语言风格,它满足了人类对情感表达和思考的需求,同时也启示了我们对自由、公正、美善等普世价值的追求。

它在文学史上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刻影响。

离骚的写作特点

离骚的写作特点

离骚的写作特点《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巨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的源头”。

其作者屈原被后人尊为楚国诗人、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

《离骚》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智慧,其写作特点具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使用迂回写法《离骚》的写作风格比较复杂,采用了许多迂回写法。

例如,屈原并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通过一系列类比、隐喻、比喻、双关语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这种迂回的写法,使得《离骚》的意境更为深远,令人思考后发而人看。

二、语言雄浑、豪迈《离骚》的语言艺术表现出极其雄浑、豪迈的特点。

尤其是在描写屈原的忧伤、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反对暴政的思想时,用词犀利,情感强烈,使人热血沸腾,感动不已。

三、独具匠心的格律韵律《离骚》不仅在内容上表现出超凡脱俗的才情,而且在格律韵律上也独具匠心。

它用严格的格律韵律来形成奇妙的音调美感,传达出屈原的思想感情,使人感受到屈原的孤独、忧愁、热爱和反抗精神。

四、具有鲜明的意境《离骚》的意境鲜明,从开头到结束,贯穿着一个主题,突出了作者对两岸之民的关切和对祖国的热爱。

在显露出矛盾、折磨和感慨的同时,又表达出一股不屈不挠的精神,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令读者回味无穷。

五、富有启示性和引导性《离骚》不仅是一篇文学名著,更是一本思想启蒙书,有着极强的启示性和引导性。

它让我们深刻认识人生的苦痛和社会的现实,体味到忠诚、热爱、勇敢、所托非人的民族意志。

总之,《离骚》的写作特点可以概括为:迂回写法、豪迈式的语言、独特的格律韵律、鲜明的意境,以及富有启示性和引导性。

这种瑰丽的文学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生命力。

《离骚》的独特韵律及艺术风格解读

《离骚》的独特韵律及艺术风格解读

离骚的独特韵律及艺术风格解读《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极富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作品,它由屈原所创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楚辞诗歌的巅峰之作。

本文将对《离骚》所体现的独特韵律以及艺术风格进行深入解读。

1. 独特韵律1.1 骚体抒情《离骚》属于楚辞的一种,与其他传统乐府民歌形式存在明显区别。

它采用了自由而流畅的抒情手法,通过借取神话传说和历史事件来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意蕴。

这种抒情方式在韵文结构上呈现出明显变化和独特前后呼应的特点。

1.2 夸张华美《离骚》在语言表达上追求豪放、雄壮、华美,并运用大量视觉、听觉等感官形象以及比喻与夸张手法。

这样独特的艺术表达使得整篇诗具有强烈的意境感和感染力,令人形象深刻。

2. 艺术风格2.1 深厚的哲学思考《离骚》反映了作者屈原对人生、命运和政治现实等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和探索。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如关于自我解放、追求成就和个人价值的思考以及对人性善恶、社会道义、权力困境等方面的论述。

2.2 悲壮与抒情并存《离骚》具有既悲壮又抒情的艺术风格。

它通过表达作者内心矛盾而又坚定的情感,展示了他对家国沦亡与自身命运不幸之间无奈与绝望的反思。

同时,也表达了屈原对美好事物和理想境遇向往的渴望。

2.3 经典诗歌形式与修辞手法结合《离骚》在艺术形式上巧妙地结合了中国古代诗歌传统和楚辞文化特色,凭借其独特构思和华丽修辞而成为后世文人崇拜的经典之作。

诗中运用了对仗、错字、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整篇诗歌言简意赅却又寓意深厚。

总结《离骚》以其独特的韵律和艺术风格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它通过自由而流畅的抒情形式以及豪放、雄壮的语言表达,展现了屈原对个人命运和政治现实的思考,同时带来了悲壮与抒情并存的感觉。

其经典诗歌形式和修辞手法也使其成为中华文化传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离骚的艺术特色简答题

离骚的艺术特色简答题

离骚的艺术特色简答题【引言】《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创作于战国时期。

屈原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出身贵族,曾任楚国左徒的要职,为楚国政治改革建言献策。

然而,由于朝堂之上奸臣当道,屈原的政治理想未能实现,最终被排挤至江南,抱石自沉。

屈原的遭遇激发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才华,尤其是《离骚》,成为中国古代辞赋的瑰宝。

【《离骚》的艺术特色】1.形式独特:《离骚》是楚辞体的开创者,标志着我国古代诗歌形式的又一新发展。

楚辞体的特点是句式灵活,韵律自由,强调情感的表达。

这种形式既能充分发挥屈原的文学才华,也为后世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空间。

2.内容丰富:《离骚》抒发了屈原的个人情感,展现了其忧国忧民的胸怀。

在诗中,屈原通过自述身世,表达了对楚国的忠诚和对政治黑暗的抗议。

同时,诗中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诸多现象,如世道浇漓、道德沦丧等。

3.手法高超:屈原在《离骚》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象征、比喻、夸张等。

这些手法既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使诗篇具有了深刻的内涵。

4.思想深刻:屈原在《离骚》中表达了对人生、道德、政治等方面的深刻思考。

他倡导道德至上,主张政治清明,呼吁国家团结。

这些思想至今仍具有较高的价值。

【《离骚》的可读性与实用性】1.情感共鸣:读者可从《离骚》中体验到屈原的忧国忧民之心。

面对国家政治的黑暗,屈原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政治信仰和道德追求。

这种精神品质令人感慨万千,激发读者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而奋斗。

2.文学鉴赏:《离骚》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读者可通过学习其辞藻、构思和表达手法,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诗中丰富的意象和寓意也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3.人生启示:屈原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道德品质为我们树立了楷模。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学习屈原的精神,坚定信仰,砥砺前行,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

【结论】《离骚》作为屈原的巅峰之作,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它不仅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离骚的艺术特色简答题

离骚的艺术特色简答题

离骚的艺术特色简答题
摘要:
一、离骚的背景及作者简介
二、离骚的艺术特色
1.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
2.丰富的想象力与神奇瑰丽的境界
3.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
4.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句式参差,通篇隔句句尾用兮
正文:
《离骚》是屈原创作的一部长篇抒情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深沉的思考为主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离骚》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

《离骚》展现了作者屈原崇高的爱国主义理想和对美好未来的热切追求,他坚信自己的理想是正义的,即使遭受打击和排挤,也始终不改初心,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其次,离骚的想象力丰富,具有神奇瑰丽的境界。

屈原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比喻,如日神羲和、月神望舒、风伯飞廉、雷师丰隆等,这些神话形象的运用使得诗歌充满了神秘色彩,令人陶醉。

再次,离骚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

屈原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兴手法,如以香草比喻诗人品质的高洁,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以驾车马比
喻治理国家等,这些比兴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的形象更加生动,寓意更加深刻。

最后,离骚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

屈原在诗中突破了四言诗的传统形式,采用了句式参差、通篇隔句句尾用兮的形式,这种新的诗歌形式使得诗歌更加自由、奔放,具有更强的表现力。

离骚的艺术特色分析

离骚的艺术特色分析

离骚的艺术特色分析一、《离骚》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二、《离骚》是一篇积极浪漫主义作品。

它吸取和发展了我国古代人民口头创作——古代神话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它的特点不是按照事物本来样子去描写现实,而是更多地表现作者由于受现实的刺激而迸发出来的激情,对理想的强烈的追求和反抗现实的叛逆精神。

按照篇章结构,前半部分是着重对诗人自己生活经历和遭遇的描写。

我们可以看到四组矛盾对立的形式。

第一组,“内美”、“修能”与“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的光阴流逝的矛盾,展示出他热切的人生追求。

第二组,三后、尧舜的“纯粹”、“耿介”,与桀、纣“猖披”美丑善恶的矛盾,表现出他的政治理想。

而诗人的人生追求、政治愿望和“恐皇舆之败绩”、“及前王之踵武”的政治目的与“党人之偷乐”、“路幽昧以险隘”的宫廷政治环境,又形成深一层次的第三组矛盾。

通过这个对立,烘托出诗人不顾自身,“忽奔走以先后”,为了国家命运汲汲奔碌的一片赤诚之心、热情之望,再和“荃不察”、“反信谗而齌怒”的遭际,构成更深一层的矛盾。

在层层矛盾冲突结构的递进中,这一矛盾表现得更为尖锐、深刻。

我们看,诗人把自己生活经历和感情升华为一种善与恶、美与丑、光明与黑暗的不可调和的斗争,并用了一些新奇的比喻,夸饰的描写,表现出善与美的崇高,恶与丑的卑鄙龌龊,表现了光明与黑暗的势不两立,从而把一个时代的面貌整个地呈现出来,启迪人们的认识,给人以正确的爱憎,激励人的向善向美心灵。

在《离骚》的后半部分,诗人更是完全采用幻想的形式、虚构的境界,写出了深刻的内心世界。

诗中用上天下地的描写,希望和失望的回旋反复,尽情地吐露心中苦闷,表现诗人周围环境的黑暗和冰冷,表现诗人卓绝的苦斗精神。

在这一部分,还特地从神话传说中吸取丰富形象,通过自己奔敖不羁的想象把这些组织在一起,构成了层出不穷的生动情节和美丽画面。

即用神话性的想象,来表现一个苦闷人灵魂上天入地对真理的追求。

分析《离骚》的艺术特点

分析《离骚》的艺术特点

分析《离骚》的艺术特点分析《离骚》的艺术特点《离骚》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浪漫主义抒情诗,诗中无论是主人公形象的塑造,还是一些事物特征的描绘,诗人都大量采用夸张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离骚》的形式来源于楚国人民的口头创作,诗人又将之加以改造,构成长篇,使之包含了丰富的内容。

它的语言精炼,吸收了楚国的不少方言,造句颇有特色。

比、兴手法的运用,在《离骚》中是非常多见的,如他以香草比喻诗人品质的高洁,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以驾车马比喻治理国家等。

中国古代文学中讲究文采,注意华美的流派,最终都可以溯源于屈原。

在诗歌形式上,屈原打破了《诗经》那种以整齐的四言句为主、简短朴素的体制,创造出句式可长可短、篇幅宏大、内涵丰富复杂的“骚体诗”,这也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比兴艺术创作手法,在《诗经》中已经得到了确立,但是,这一重要的艺术手法不仅在《离骚》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而且还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离骚》的比兴都是虚构、想象之辞,是诗人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组成部分,是对传统比兴的发展;《离骚》的比兴,不只是以具体的事物比具体的事物,而且以具体的事物比抽象的事物,内涵极为丰富复杂;而且一系列的比兴,相互联缀,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构成一种诗的艺术境界,有机地表现出全诗的内容,因而给人以整体的美的享受。

特别是诗人创造的“香草美人”意象,已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艺术传统。

值得特别研讨的,是屈原首创的“两性喻”和“芳草喻”以及《离骚》的比德艺术。

下面就结合作品进行论述。

一、两性喻历史意识是属于理性的、刚性的东西,当诗人带着他的历史意识返回现实世界的时候,必须使之与情感的、柔性的东西相搭配,相融合,以期创造一种刚柔和济、情理互通的美学机制。

于是出现了《离骚》中的“两性喻”: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斋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日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中国文学史--《离骚》简述题

中国文学史--《离骚》简述题

中国文学史--《离骚》简述题1.简述《离骚》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征。

答:《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

“离骚”二字,司马迁认为是遭遇忧患的意思,他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离骚》者,犹离忧也。

”班固在《离骚赞序》里也说:“离,犹遭也,骚,忧也。

”而王逸则解释为离别的忧愁。

《离骚》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从开头到“岂余心之可惩”,写其“美政”理想和坚贞情操:后一部分极其幻漫诡奇,表现其苦闷、彷徨一般认为,《离骚》的主旨是爱国和忠君,主要内容是其美政理想和身世之感,“美政”主要指明君贤臣共兴楚国,屈原主张两美必合,还与他自己的身世之感有关,即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离骚》的艺术魅力主要表现在:首先,塑造了一个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的光辉形象,他那傲岸的人格和不屈的斗争精神,激励了后世无数的文人,并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象征。

其次,香草美人的象征和意象。

这是屈原的创造,又与楚国地方文化紧密相关。

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前者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后者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可以说,屈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自拟弃妇而抒情的,所以全诗在情感上哀婉缠绵,如泣如诉,以夫妇喻君臣不仅形象生动,深契当时的情境,而且也符合中国传统的思维习惯。

《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

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

还有,《离骚》中的比兴开始将物与我、情与景融合起来,从而使物具有象征的性质,情具有更具体的寄托。

再次,在诗歌形式和语言上的创新。

《离骚》学习借鉴了楚歌的形式特点,还吸收了当时新体散文的笔法.从而增强了诗句的容量和表现力,此外还吸收了大量的楚地方言,尤其是对“兮”等语助词的多种方式的使用,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性和音乐美.使《离骚》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

《离骚》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离骚》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离骚》艺术地表现了屈原如下思想:第一,大一统思想。

希望由楚国完成统一中国的伟业。

《离骚》在谈自己的美政理想时,反复提到那些具有一统地位、曾在一定程度上统一中国并有所作为的君主--尧、舜、禹、汤、周文、周武等,歌颂他们的一统业绩、政治措施、治国方法,希望楚王能效法他们。

如“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先王之踵武”。

第二,德政思想。

诗人认为有德者在位,无德者失国。

如:“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

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第三,打破贵贱等级和“世卿世禄”制,举贤授能,明修法度。

例如:“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

(注:其中的傅说、吕望、宁戚等皆是地位低下而有才能的人。

)艺术特色:一方面,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采取铺张描叙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

例如:““启《九辨》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

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

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

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

”另一方面,诗中又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意识品性、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分析屈原的代表作品《离骚》的思想内容、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

分析屈原的代表作品《离骚》的思想内容、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

分析屈原的代表作品《离骚》的思想内容、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肖旭这是这一章的关键问题。

因为通过全面了解《离骚》的情况,我们基本上可以把握住屈原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起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作用。

下面先讲《离骚》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意义。

《离骚》是一首自叙性的长篇政治抒情诗。

长诗篇幅宏伟,想象奇特,内容丰富。

诗人围绕着他对理想的追求,反映了中国统一之前革新与反革新的激烈大斗争,预示了楚国革新失败后日趋危亡的前景。

屈原从塑造自我形象的角度,以抒情诗的形式,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再现了历史转折时期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反映了深广的历史内容。

《离骚》一诗具有史诗的深度,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从两方面概括《离骚》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意义。

一、表现了诗人的崇高政治思想和为祖国献身的伟大精神。

屈原是一个有进步思想的诗人,他生活在“七雄并峙”的战国后期,这时出现了统一中国非秦即楚的趋势。

从根本上看,屈原的政治主张和理想,就是通过政治革新,振兴楚国,富强楚国,并进而使楚国统一全中国。

具体说来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的所谓“美政”。

“举贤授能”实际就是打破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就是官位由世卿的子孙后代来拢断的制度。

不分亲疏贵贱地选用贤能来治理国家,这在当时是一种进步的开明的政治主张,也符合当时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另外,“循绳墨而不颇”即修明法度,也是屈原实现“美政”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要求包括君主在内的上层统治者,要遵循法度规则办事,反对他们骄奢淫逸,胡作非为,以此来改造楚国的黑暗现实。

屈原这种“举贤授能”、“修明法度”的主张,是他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规律,是针对战国分争的时局和楚国的内部形势而提出的,也是抑制旧贵族保守势力,使楚国富强的正确措施。

屈原用简明的语言提出鳞明的政治主张,而且这两句诗每句都以“而”字分为前后两章。

从形式上看两层的字数略有参差、错落有致;在内容上后一层是前一层的补充与强调。

“授能”补充“举贤”,即运用贤人发挥其作用,必须把权力交给他。

《离骚》的艺术特色

《离骚》的艺术特色

《离骚》的艺术特色《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卓越的辞章,被誉为文言诗的骄傲。

它是先秦时期辞章的代表之作,为后世文人创作辞章提供了极高的艺术标准。

《离骚》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形式美的追求:《离骚》采用了辞章这一独特的文学形式,辞章是一种旋律鲜明、韵律优美的文学体裁。

在辞章中,作者主张以音乐性的语言表达内心的痛苦和哀怨,通过音韵、节奏的协调来追求具有感染力的美感。

《离骚》在形式上注重对偶、韵律的运用,以达到表达情感的目的。

作者层层叠叠的对偶和押韵使得整篇辞章富有节奏感,具有较高的整体美。

二、情感的深邃与独特:《离骚》是作者屈原在流亡途中对自我的反省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的产物。

作品中流露出了作者对国家危机的忧虑、对自身命运的悲叹以及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作品通过极富个性的话语,独特的形象叙事,表达了作者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和深切体验。

《离骚》中所展现的复杂情感和思想厚重度,使得它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独树一帜。

三、形象描绘的生动与富有感染力:《离骚》中的形象描写颇具艺术力量。

作者通过独特的想象和表现手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象,这些形象充满力量和生命力,能够与读者产生共鸣。

例如,作品中的屈子形象、骚情形象、楚国形象等,都给人以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这些形象的刻画不仅使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而且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知到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四、哲思的深刻与启迪人心:《离骚》中蕴含着丰富的哲思。

作品中既有对命运的思考,又有对人生的感悟,更有对政治与社会的反思。

《离骚》并非单纯的抒情之作,更是作为哲学与政治的结合,它透过屈原对自身遭遇的描写和表达,揭示了人生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同时,作品中也对当时政治状况持批评态度,对社会作出了深刻的反思。

这些哲思使得《离骚》成为了一部既具有艺术性又具有启迪人心的作品。

总的来说,《离骚》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辞章的独特魅力。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不仅为后世文人提供了美学的范例,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离骚》的艺术特点

《离骚》的艺术特点

《离骚》《离骚》是一篇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作品。

它发展了我国古代人民口头创作——神话的浪漫主义,成为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

《离骚》是屈原自述生平的长篇政治抒情诗,他的情感和思想都熔铸在其中。

因此,评价《离骚》与评价屈原是不能分开的。

《离骚》中,屈原的峻洁人格与他的“美政”思想、爱国思想、嫉恶如仇的批判精神,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质息息相关。

因此,《离骚》也为后世士人的传颂名篇。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之一,它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离骚》所表现的社会内容,所抒发的思想情感,直接根源于现实生活,而艺术表现则是想象自由驰骋,完全摆脱了现实生活的逻辑而进入想象的境界,奇幻神异。

《离骚》前半回顾往事,追忆身世、理想和遭际,基本是实写,但像“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这样的诗句,以比兴手法铺叙夸饰自己的美好品质,已具奇异想象的特色;后半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则更是把他火一样浓烈的激情、忠贞深沉的爱国情感,通过奔腾飘逸、上天入地的想象淋漓尽致地喷发出来:“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强烈的抒情与奇幻的想象结合,更深沉地展示了他的心路历程。

2、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抒情诗,高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形象。

诗作写屈原身世高贵而出生奇异,具有非凡的才能,美好的品质,高尚的志趣,雄伟的志向和高远的理想。

不仅如此,抒情主人公的光辉人格还体现在他追求理想坚贞不屈的思想行为中。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离骚》塑造这样一个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具有象征的意味,表现了这篇抒情长诗的精神实质。

3、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

离骚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离骚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离骚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离骚》这首诗,简直可以说是屈原给大家送上的一份情感满满的“心灵鸡汤”。

要说它的主要内容,哎呀,你要是看了,肯定能感受到那种激动人心的力量。

屈原,那个古代的愤青,怀才不遇,心里满是抱负,但又总是碰壁。

你想啊,他一心想为国家做点事,结果不仅被小人排挤,还被无情放逐,心里那种无奈与悲愤,简直是“哎,谁能理解我的苦”啊。

整首《离骚》讲的是屈原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他对自己理想的坚持,以及那种“身心俱疲”的孤独感。

诗一开始,屈原就把自己比作“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

你看,他像一个被时代抛弃的智者,拿着自己珍贵的理想和信念,像蕙草和茞草一样试图去拯救这个世界。

但问题是,国家,人民迷失,屈原这个“好心人”再怎么努力,都像是石沉大海。

那种无力感,你能感受到吧?就像你每天给朋友发消息,结果石沉大海,谁理你?不过,别以为屈原就这么消沉下去了,他的诗中充满了不屈不挠的斗志。

他不仅自豪自己是“天之骄子”,还敢说自己是“天命所归”,给人一种信念满满的感觉。

哎呀,这个时候,咱们不禁要问了,屈原心里到底是咋想的?是不是觉得自己是“老天爷的宠儿”,注定要拯救国家的?可是,现实又给了他一巴掌。

再怎么奋力挣扎,始终改变不了他身边的腐化,那个“权臣”的坏种子,成了社会的主流。

而屈原,却像一个小丑,孤独地和自己的理想对抗。

这首诗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屈原的情感真是丰富得不行。

他在诗中直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心情,恨不得大声喊出来:“我对这片土地的爱,谁能理解?”尤其是那段“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简直是愤怒到极点啊!他就是想告诉大家,“这片土地本是我深爱的地方,可为什么我为它拼了命,反而受到了背叛呢?”除了这种情感深沉的表达,屈原在诗里还展示了他的聪明才智。

他的语言简直比武器还锋利,每一个字都是一把刀,扎得人心里痒痒的。

他用极具表现力的比喻和象征,比如把理想比作“乘风破浪”的船,把腐化的社会比作“黑暗的深渊”,而他自己,仿佛一只“鲲鹏”,试图冲破乌云,飞向理想的天空。

《离骚》艺术赏析

《离骚》艺术赏析

《离骚》艺术赏析《离骚》艺术赏析《离骚》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诗人鲜明的个性光辉。

一、文化背景。

《离骚》的形式来源于楚国人民的口头创作,诗人又将其加以改造,构成长篇,使之包含了丰富的内容。

它的语言精炼,吸收了楚国的不少方言,造句颇有特色。

从构思上说,诗中写了两个世界:现实世界和由天界、神灵、往古人物以及人格化了的日、月、风、雷、鸾风、鸟雀所组成的超现实世界。

这超现实的虚幻世界是对现实世界表现上的一个补充。

诗人设想的天界是在高空和传说中的神山昆仑之上,这是与从原始社会开始形成的一般意识和原型神话相一致的,所以显得十分自然,比起后世文学作品中通过死、梦、成仙到另一个世界的处理办法更具有神话的色彩,而没有宗教迷信的味道,形成了这首长诗内部结构上的大开大阖。

诗中所写片断的情节只是作为情感的载体,用以外化思想的斗争与情绪变化。

然而这些情节却十分有效地避免了长篇抒情诗易流于空泛的弊病。

二、创新价值。

《离骚》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诗人鲜明的个性光辉,这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

《离骚》在语言形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句和十字句,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

统篇隔句句尾用“兮”字,句中则往往配以“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也有全句不用虚字的。

这种新的诗歌表现形式,为《诗经》以后兴起的骚体文学奠定了基础。

三、艺术价值。

《离骚》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奇珍,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以他全部生命的热情打上了鲜明的个性烙印。

这标志了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一个新时代。

他立身处世的方式,也被后世正直的文人引为仿效的榜样。

中国古代文学中讲究文采,注意华美的流派,最终都可以溯源于屈原。

在诗歌形式上,屈原打破了《诗经》那种以整齐的四言句为主、简短朴素的体制,创造出句式可长可短、篇幅宏大、内涵丰富复杂的“骚体诗”,这也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骚》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
《离骚》(《离骚》篇名的意义,司马迁引淮南王说:“离骚者,犹离忧也。

”班固解为遭忧,王逸解为别愁,二说虽不同,但都可以讲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也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诗人写作《离骚》时已经度过了大半生。

他为了实现政治理想,不断遭到腐朽的贵族集团的排挤和打击,这时已经再被放逐,到了救国无路的地步;而楚国也由一个颇有希望的国家,被弄到了濒临危亡的绝境。

诗人瞻前顾后,感慨万分,他把坚持奋斗而不能实现爱国理想的沉痛感情,熔成了这篇激动人心的诗歌。

《离骚》对诗人的理想有清楚的完整的表现。

在七雄纷争、各国存亡处于紧要关头的战国时代,诗人的理想就是把祖国推上富强的道路,甚至由它来统一中国。

他列举历史上兴国的圣君和乱亡的昏君,希望楚王以“遵道得路”的尧舜为榜样,以“捷径窘步”的桀纣为戒鉴,把楚国建设成为强大的国家。

不仅如此。

处于当时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大变革时期,诗人为了真正达到这一目的,还突破了贵族阶级的局限,反映了新兴阶级的政治要求,提出了革新政治的主张:“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所谓“举贤而授能”,即不分贵贱选用贤能来治理国家;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即修明法度,严格按法度办事。

这是与维护贵族特权的世袭制度和“背法度而心治”的原则针锋相对的。

可以说,祖国的富强是诗人理想的目标,进行政治革新则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

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与追求进步政治的精神紧紧结合在一起的。

这既说明了诗人思想的进步性,也说明了他的爱国理想的深刻性与人民性。

《离骚》的基本内容就是表现诗人对实现这一崇高理想的热烈追求和不懈的斗争。

全诗可分为前后两部分。

从篇首到“岂余心之可惩”为前一部分;从“女须之婵缓兮”到篇末为后一部分。

前一部分是诗人对已往历史的回溯。

他叙述了家世出身、生辰名字,以及辅助楚王进行政治改革的斗争。

诗人从早年起就汲汲自修,锻炼品质和才能,并决心把这一切献给祖国的富强事业。

他对楚王说:“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但是诗人这一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愿望,却因为触犯了贵族集团的利益,招来了重重的迫害和打击。

贵族群小向他围攻,极尽诬蔑诽谤之能事;楚王听信谗言,不仅不信任他,
反而放逐了他;他为实现理想而苦心培植的人才也变质了。

当诗人回顾到这些,想到自己的理想遭到破坏,祖国的命运岌岌可危,便抑止不住满腔愤怒的感情,向腐朽反动势力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他痛斥贵族群小“竞进以贪婪”,“兴心而嫉妒”,“面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

指出他们蝇营狗苟,把祖国引向危亡的绝境:“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他怨恨楚王的昏庸,不辨忠邪:“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齐怒。

”他还大胆地指责楚王反复无常:“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对人才的变质,诗人也表示了深深的惋叹:“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但是诗人并没有被这种沉重的感情压倒,也决不向反动势力屈服,他宁肯承担迫害,也不变志从俗:“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他深信自己的正确,要永远坚持自己的道路,忠于理想:“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离骚》后一部分是描写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诗人被腐朽的贵族集团排斥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之外,他苦闷彷徨地面对着未来,究竟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呢?首先,女须劝他不要“博謇好修”,应该明哲保身。

但诗人通过向重华陈辞,分析了往古兴亡的历史,证明了自己态度的正确,否定了这种消极逃避的道路。

于是,追求实现理想的强烈愿望,使他升腾到了天上。

他去叩帝阍,阍者却闭门不理;他又下求佚女以通天帝,也终无所遇。

这天上实际是人间的象征,说明再度争取楚王的信任也是不可能的。

接着诗人去找灵氛占卜,巫咸降神,请他们指示出路。

灵氛劝他去国远游,另寻施展抱负的处所,巫咸则劝他暂留楚国,等待时机。

诗人感到时不待人,留在黑暗的楚国也不会有什么希望,于是决心出走。

但是这一行动又与他的爱国感情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正当他升腾远逝的时候,却看见了祖国的大地:“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

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他终于留下来了。

诗人通过这一系列虚构的境界,否定了与他爱国感情和实现理想的愿望背道而驰的各种道路,最后决心一死以殉自己的理想:“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这是诗人当时所可能选择的一条道路,以死来坚持理想、反抗黑暗的政治现实的道路。

《离骚》通过诗人一生不懈的斗争和身殉理想的坚贞行动,表现了诗人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祖国的战斗精神;表现了与祖国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主义
感情;也表现了他的热爱进步、憎恶黑暗的光辉峻洁的人格。

同时通过诗人战斗的历程和悲剧的结局,反映了楚国政治舞台上进步与反动两种势力的尖锐斗争,暴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腐朽和反动势力的嚣张跋扈。

它虽是一首抒情诗,却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现实内容;它虽是一首浪漫主义作品,却具有深刻的现实性。

不愧为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诗篇。

《离骚》在艺术上也有极高的造诣和独特的风格。

《离骚》是一篇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作品。

它发展了我国古代人民口头创作--神话的浪漫主义,成为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

《离骚》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由于理想的崇高,人格的峻洁,感情的强烈,这个形象就远远地超出于流俗和现实之上。

《离骚》又自始至终贯串着诗人以理想改造现实的顽强斗争精神,当残酷的现实终于使理想破灭时,他更表示了以身殉理想的坚决意志。

这些都表现了《离骚》这首长诗的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

同时,《离骚》又大量地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这突出地表现在诗人驰骋想象,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编织幻想的境界。

如关于神游一段的描写,诗人朝发苍梧,夕至县圃,他以望舒、飞廉、鸾皇、凤鸟、飘风、云霓为侍从仪仗,上叩天阍,下求佚女,想象丰富奇特,境界仿佛迷离,场面宏伟壮丽,有力地表现了诗人追求理想的精神。

此外,诗人也常常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

如关于诗人品格的描写:“熙木根以结苣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丽丽。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惟昭质其犹未亏。

”诗人以花草冠佩象征品德,已富有优美的想象,而这种集中的夸张的描写,就把诗人的品格刻画得异常的崇高,具有了浪漫主义的特质。

《离骚》的另一艺术特色是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

它“依诗取兴,引类比喻”,继承了《诗经》的比兴传统,而又进一步发展了它。

《诗经》的比兴大都比较单纯,用以起兴和比喻的事物还是独立存在的客体;《离骚》的比兴却与所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具有象征的性质。

如上述以香草象征诗人的高洁便是。

其次,《诗经》中的比兴往往只是一首诗中的片断,《离骚》则在长篇巨制中以系统的一个接一个的比兴表现了它的内容。

如诗人自比为女子,由此出发,他以男女关系比君臣关系;以众女妒美比群小嫉贤;以求媒比求通楚王的人;以婚约比君臣遇合。

其他方面亦多用比喻,如以驾车马比治理国家,以规矩绳墨比国家法度等。

比兴手法的运
用,使全诗显得生动形象,丰富多彩。

抒情诗一般篇幅短小,没有故事情节。

《离骚》不只篇幅宏伟,而且由于前一部分是在诗人大半生历史发展的广阔背景上展开抒情,后一部分又编造了女须劝告、陈辞重华、灵氛占卜、巫咸降神、神游天上等一系列幻境,便使它具有了故事情节的成分。

这种内容和结构上的特点,就是波澜起伏,百转千回,看看似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转眼却又出现一个新的境界。

这样就把诗人长期的斗争经历和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离骚》的形式来自民间,但在诗人手中有了很大发展。

他一面采用民歌的形式,一面又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把诗句加长,构成巨篇,既有利于包纳丰富的内容,又有力地表现了奔腾澎湃的感情。

《离骚》基本上是四句为一章,字数不等,亦多偶句,形成了错落中见整齐,整齐中又富有变化的特点。

《离骚》的语言十分精炼,并大量地吸收了楚国的方言,虚字也运用得十分灵活,又常以状词冠于句首,造句也颇有特点。

此外,《离骚》除了诗人内心独白外,还设为主客问答,又有大段的铺张描写,绘声绘色,对后来辞赋有很大影响。

所有这些也都表现了《离骚》的艺术特点与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