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科常用穴位

合集下载

『穴位疗法』点穴疗法大全

『穴位疗法』点穴疗法大全

『穴位疗法』点穴疗法大全肺经:天府:鼻尖触手臂处。

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

补肾。

治高血压、哮喘。

孔最:腕横纹上七寸。

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对感冒汗不出可起到发汗的作用。

治急性咳鏉、急性咽喉痛列缺:合谷相对食指下的凹陷处。

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外感风寒引起的偏头痛。

头项寻列缺经渠:铙骨头叫铙骨茎突,顶着它往外推。

治疗咳鏉的要穴,不管是虚寒引起的还是肺热引起的。

太渊:用大指关节往下咯它,或者来回挫搓。

(在大拇指下)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

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鱼际:治疗咳鏉,喘促,心中烦热,小儿疳积。

少商:大拇指甲外侧,治疗咽喉痛的要穴,用三棱针轻轻点刺挤出一滴血来,就会感到嗓子轻松了。

大肠经:功效:1.有效防止皮肤病,刮痧大肠经可治痘疹和湿疹。

2.可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火气去掉。

3.有很强的通便效果。

推二、三间到商阳通便。

商阳:食指指甲内侧,调节便秘,要用指甲掐它。

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

温溜:在合谷之上。

有补阳气的作用,体质虚寒的人可以艾灸。

也可用刮痧法泄火。

按揉此穴可治痘初起。

曲池:曲手臂时肘横纹的端点处。

降血压,治皮肤病,通便。

是一个排毒的穴位,要经常柔一揉。

肩隃:手臂伸直肩膀凹陷处。

是人体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位,防止进风寒,睡觉时穿上短袖。

迎香:鼻翼旁。

通鼻窍的功效,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

经常按摩点揉。

胃经:功效:胃为后天之本,四白:在眼袋下。

治眼袋,黑眼圈,给眼供血。

敲打胃经可美容。

天枢:肚脐旁开两寸,治疗大肠功能不好,腹泻便秘双向调节。

梁丘:膝盖上两寸最敏感的位置。

点按治急性胃痛。

足三里:膝眼下三寸旁开一横指。

是一个非常好的强壮穴,长寿穴。

治疗慢性胃痛,增强免疫力,补益人体虚弱。

也是一个胃肠的消气穴。

小贴士:肠胃先揉左腿,肝胆经先从右边揉。

上巨墟:足三里下三横指。

治疗大肠疾患。

下巨墟:再往下三横指。

治疗小肠疾患,小腹痛。

丰隆:外踝尖上八寸旁开一指。

常用穴位定位-

常用穴位定位-

常用穴位定位-(1)上肢腧穴:1尺泽Chi z e【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配伍】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

【主治】配太渊,经渠治咳嗽,气喘;配孔最治咳血,潮热;配曲池治肘臂挛痛。

【刺灸】直刺0 • 8 一 1. 2寸;或点刺出血。

2孔最 K o ngzu i【定位】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配伍】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肘臂挛病,痔疾。

【主治】配肺俞尺泽治咳嗽,气喘;配鱼际治咳血。

【刺灸】直刺0 • 5 一 l寸。

3列缺 L i eq u e【定位】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配伍】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

【主治】配合谷治伤风头痛项强;配肺俞治咳嗽气喘。

【刺灸】向上斜刺 0. 3— 0. 5寸。

4.少商 Sh a osh a ng【定位】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 1寸。

【配伍】咽喉肿痛,咳嗽,鼻衄,发热,昏迷,癫狂。

【主治】三棱针点刺出血,配合谷治咽喉肿痛;配中冲治昏迷,发热。

【刺灸】浅刺0. 1寸,或点刺出血。

5.神门 Sh e nm e【定位】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心病,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癫狂痫,胸胁痛。

【配伍】配内关、心俞治心痛;配内关、三阳交治健忘、失眠。

【刺灸】直刺0. 3— 0。

5寸。

6.合谷【定位】手背部第 2掌骨桡侧缘的中点。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衄、鼻炎、鼻窦炎、牙痛、咽喉肿痛、牙关紧闭、面部肿痛、口眼歪邪、半身不遂、腮腺炎、手指痉挛、臂痛、恶寒、发热、无汗、多汗、咳嗽、胃痛、腹痛、便秘、痢疾、闭经、滞产、小儿惊风、荨麻疹、疥疮、高血压、昏厥。

7曲池【定位】屈时,在肘横纹桡侧端稍外方凹陷中。

8 种名穴解读

8 种名穴解读

8 种名穴解读:
以下是8种名穴的解读:
1.涌泉穴:为肾经的井穴,比喻脉气从足底出来的情况。

取穴方法有两种:一是足底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联机的
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点上;二是卷足,在足前部凹陷处取穴。

主治休克、高血压、精神分裂症、晕厥、下肢瘫痪等病症。

2.太溪穴:为足少阴肾经的原穴,经气从涌泉出来后,到这里已汇聚成大溪,所以称此名。

取穴时,足内侧,内踝后方,
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取穴。

此穴位慢性咽喉炎、足底痛、眩晕、失眠、牙痛等病症。

3.章门穴:为足厥阴肝经经穴,乃脾募穴;八会穴(脏会),足厥阴、少阳经交会穴。

4.巨阙穴:心经募穴,调节心脏功能找巨阙。

属任脉,心之募穴。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

5.京门穴:别名气府、气俞。

属足少阳胆经,肾之募穴。

在侧腰部,章门后1.8寸,当第十二肋骨游离端的下方。


穴为肾之募穴,主治水道不利,为益肾利水之要穴,水液出入之门户,故名。

6.日月穴:胆经募穴:胆囊守护神为日月。

日月穴位于乳头直下,前正中线旁开4寸,第7肋间隙中。

现代常用于治
疗胆囊炎、肝炎、肋间神经痛等病症。

7.期门穴:属足厥阴肝经。

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四寸。

8.丘墟穴:属足少阳胆经。

在足外侧部,当外踝前下缘的凹陷处取穴。

穴位按摩用于改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舒适度的效果

穴位按摩用于改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舒适度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
[ ]张海涛 , 1 刘朝 中, 丛春 , P rl e缝合 器与 B o eag血 管 黄 等. ec s o om rn 封阻器对股动脉穿刺点 的止血效应 : 与人 工压迫法 比较 [ ] 中 J. 国组织工程研 究与l 临床康复 ,0 8,2 4)7 77 0 20 1 ( :2 -3 . [ ]刘 学英 , 2 李翠香 , 张芳 , 弹力绷带 与普通绷带包扎股动脉穿刺 等. 处对术后并发症及舒 适度影 响 的研 究 [ ] 全 科护理 ,0 8 1 J. 2 0 ,0
医护理帮助减轻痛苦 , 进术后恢 复。 促 1 对 象 与 方 法
尽量使全身放松 , 穿刺侧肢体 制动。对 照组按 P I C 术后 常规 护理 。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 , 在平 卧制 动期 间 , 分别 由 日班 、 中班 、 夜班 护士专人 负责穴位 按摩护 理 , 4小 时穴位按 摩 每
1 , 问可 根 据 患 者 睡 眠 情 况 调 整 按 摩 时 间 。 次 夜
1 2 1 选 取穴位 ..
11 对象 . 20 0 8年 9月 一 20 - 0 9年 4月 在 我 院 经 股 动 脉 穿
大椎 ( 位于脊柱 正 中线第 7颈椎 棘突下
凹陷) 命 门( 、 位于脊 柱正 中线第 2腰椎 棘突 下凹陷 ) 腰 俞 、
发 生出血并发症 。实验组 采用 弹力 绷带加压包扎 , 由于弹力 大, 固定牢 固使覆盖 的纱 布能够贴 紧皮肤 彻底 止血 , 即使 进
穴位按摩用于改善冠状动脉 介入手术 患者舒 适度的效 果
李 静, 张 丽, 金璐琛
206 ) 002 ( 上海 中医药 大学 附属 普 陀 医院 , 海 上
行床上活动也不易造成纱布松动移位 , 保证 了加压包扎 的有

心点穴位置、作用及正确刺激方法

心点穴位置、作用及正确刺激方法

心点穴位置、作用及正确刺激方法
心点穴是心经的起点,与心脏有密切的联系,通过刺激心点穴,可以调节心脏的功能,改善心脏的供血,缓解心脏的缺氧,防止心脏的损伤,从而达到抢救的目的。

主要用于治疗荨麻疹、急性脑梗、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血管破裂等疾患的抢救。

心点穴位置
心点穴在手指中指靠指尖第一节指横缝的中点处,左右两手各一个,共两穴。

心点穴作用
心点穴是心经的起点,与心脏有密切的联系,通过刺激心点穴,可以调节心脏的功能,改善心脏的供血,缓解心脏的缺氧,防止心脏的损伤,从而达到抢救的目的。

地心点穴正确刺激
一般来说,有两种方法,一是掐法,二是针灸法。

1、掐法。

就是用单手或双手指端甲缘重按于心点穴的部位,操作时手指垂直,用力按压,用的力度由轻到重,以不刺破皮肤为度。

不能边抠边动以免掐破皮肤。

掐后常给予按揉以缓和刺激,减轻局部的疼痛,每次掐法的次数在5—6次,不宜反复长时间的应用掐法。

2、针灸法
就是用细针或三棱针刺入心点穴,深度约0.1—0.2厘米,用泻法或补泻法,每次留针10—5分钟,每日1—2次。

针灸法一定要找专业的医生操作。

心点穴只是一种应急的方法,不能代替正规的医疗,如出现心脑
血管疾病症状,还是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血栓预防的穴位按压方法

血栓预防的穴位按压方法

血栓预防的穴位按压方法血栓是指血液中凝固因子异常活跃,导致血液凝结成块的情况。

血栓形成后,会造成血液流动障碍,阻塞血管,严重时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为了预防血栓的发生,穴位按压被广泛认可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穴位按压方法,供大家参考。

1. 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颈椎下方,两侧颈椎大约2寸处。

按压风池穴可以促进颈部血液循环,缓解颈部肌肉疲劳,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找准风池穴后,用拇指施加适度力量,按压10-15秒钟,然后松开,每日按压数次。

2. 巨虚穴巨虚穴位于腿部内侧,当大腿与小腿相连处的凹陷处。

按摩巨虚穴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增加血液流速,防止血栓形成。

使用拇指对巨虚穴点位进行按压,每次按压15-20秒,每日数次。

3. 内关穴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上3寸的处所,两腕各有一个。

内关穴是人体双侧最重要的穴位之一,经常按压内关穴可以改善手指血液循环,防止手部血栓的产生。

用拇指指腹施加适度压力,按压10-15秒钟,每天多次进行。

4. 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足底第一骨间隙处,即大拇趾与第二趾之间的凹陷处。

按摩太冲穴能够促进足底的血液循环,防止下肢血栓的产生。

用拇指按压太冲穴,施加适度力量,每次按压10-15秒钟,每日多次进行。

5. 三阴交穴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距膝盖内侧凹陷处约四横指。

按摩三阴交穴可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

用拇指指腹按压三阴交穴,每次按压约15-20秒钟,每天多次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按压穴位时应遵循以下原则:施加适度力量,不可过度用力或用力过轻;每次按压时间应保持在10-20秒钟,可适当增减按压时间;每日按压次数应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调整,一般建议多次进行。

通过按压以上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的发生。

然而,穴位按压作为一种辅助预防方法,不能完全替代其他常规预防措施,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

因此,在预防血栓的过程中,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将更加有效。

总结起来,血栓预防的穴位按压方法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需要长期坚持,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资料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资料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1.急性腰椎痛穴位:人中。

特点:开通闭塞,清热祛风。

用针:2寸针,在腰椎痛部位的对侧向迎香穴水平运针。

方法:站立位,进针1.5寸,轻轻用针刺激,直至患者感到疼痛。

边捻针边让患者弯腰,至最大幅度时再回到直立位,同时向相反方向运针。

反复操作2—3次,疼痛很快就会消失。

按:本人不同意这种所谓穴性的说法,穴位不像中药一样有寒热温凉偏性及以偏治偏达到治病目的,穴位主治跟腧穴不同分布、机体功能状态、施用工具甚至医师功夫水平等等关系很大。

个人认为以药性定穴性是歧途!本人常用手背部腰痛一、二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立竿见影,两穴同用效更大。

2.急性视神经炎穴位:光明。

特点:清肝明目,消肿镇痛。

治疗眼睛发痒疼痛、白内障、夜盲症、青盲及偏头痛。

用针方法:采用2寸针,直刺1.5寸,提插捻转,轻运针以导气,留针15—20分钟。

3.急性咽炎有两种治法:(1)耳背静脉放血,在耳背选取最明显的静脉,用指端搓揉以引气,拇食指固定该处,用三棱针点刺,放出几滴血即可。

按:耳尖放血亦极效,配少商商阳点刺出血效更佳。

(2)穴位针刺额中穴,在印堂和神庭的中点。

采用1.5寸针,刺向印堂。

进针3/4寸,提插20秒钟,患者平卧留针30分钟。

按:本法疗效确彰,有人以此法治疗白喉极效!4.急性结膜炎用针方法:患侧耳尖,用三棱针刺耳尖,挤出3—5滴血即可。

5.闭经穴位:上窷。

用针方法:用1.5寸针,直刺入骶后孔。

尽可能确定行经的时间,如果不能,建议选择女性感觉不舒服或感觉心情不好的日子。

患者站立,双脚微分,双肘支于桌上,以使耻骨和下腹部不受任何挤压,进针前医生应按压患者腹部5—8次,按下时要缓,放开时要快,这样可以对子宫产生有效刺激。

进针1寸,顺时针捻转至最大幅度,留针,直至患者感到子宫收缩,反复操作3次。

两侧穴位都要针刺。

注意月经后25天再进行治疗。

按:与后面22痛经的治疗互参,二者操作有何异同之处?另长强治疗闭经亦极效,二者应都是针对继发性者,原发性闭经难治。

穴位介入-神经阻滞术

穴位介入-神经阻滞术

穴位介入-神经阻滞术在世界精神科疾病学术会上,提出最新的分型治疗头痛、三叉神经痛的诊疗规范,其中“穴位介入-神经阻滞术”以独特的治疗方式,以及彻底的病根治疗,获得了诸多医学名家所推崇,从此“穴位介入-神经阻滞术”成为医学界公认的最佳头痛、三叉神经痛疗法。

病理早在1938年Wolff血管说以来,学术界对于头痛病因解释各执一词,但已知许多血管性物质和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组织胺、儿茶酚胺、前列腺素、神经肽(包括P物质、神经激肽A、降钙素基因相关肽、β-内啡肽)等都可能与血管的异常舒缩有关,或称为血管壁致痛物质。

还有部分相关性较小因素如血小板功能异常,聚集性增高,释放5-羟色胺(5-HT)。

在近几年最新研究得出,头痛是由血栓烷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在局部平衡所致。

TXA2是强烈的血管收缩剂和血小板聚集剂,PGI2是强力的血管扩张剂和一直血小板聚集剂,偏头痛前驱期是PGI2相对减少而TXA2相对增加引起,头痛期则是PGI2相对增加而TXA2相对减少引起。

三叉神经痛是在脱髓鞘局部的相邻纤维之间产生短路(又称伪突触形成),轻微的触觉刺激即可通过此“短路”传入中枢,而中枢传出的冲动亦可再通过“短路”转变成传入冲动,如此很快叠加,达到阀值以上强度,遂产生三叉神经痛的发作。

三叉神经分为三支,发作时也有可能在不同的区域部位。

辩证治疗本病治疗需针对具体的病症和病因,主要以止痛为要,止痛的同时须将病根彻底清除,避免再次发作,所以在治疗上必须采用分型配合治疗,方能达到最高疗效。

穴位介入术—无论是头痛还是三叉神经痛患者,首先要选择性的通过X线、CT、电生理研究、葡萄糖耐量试验、脑电图、TCD、ECT等检查,准确定位疼痛部位和对应穴位,“穴位介入术”直接针对病痛部位进行穴位治疗,逐渐缓解病痛感,患者得以身心放松。

神经阻滞术—通过对神经元作用,直达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大脑活动最终达到血管性物质和神经递质稳定,彻底祛除致痛因子,达到康复的目的。

国际针灸标准穴位

国际针灸标准穴位

国际针灸标准穴位
国际针灸标准穴位是指国际针灸学会所确定的一组针灸穴位,用于指导针灸治疗。

以下是国际针灸学会认可的常用标准穴位:
1. 神阙穴 (CV6):位于腹部正中线下脐一横指,有调经、益精
等作用。

2. 大椎穴 (GB20):位于颈部后方、头颈交界处,有舒缓颈项痛、头痛的作用。

3. 关元穴 (CV4):位于下腹正中线,离肚脐上下三横指,有益气、补精等作用。

4. 曲池穴 (LI11):位于手臂外侧纹端,肘关节外缘靠内1横指
凹陷处,有清热、解毒等作用。

5. 内关穴(PC6):位于手臂内侧纹端,腕掌侧横纹上两横指处,有镇静安神、调理心脏等作用。

6. 足三里穴 (ST36):位于胫骨前外侧约2横指下,有调理胃肠、增强免疫等作用。

7. 太冲穴 (LR3):位于足背骨第1、2骨之间,有疏肝、舒经
等作用。

8. 神门穴 (GV20):位于头顶最高点,连线两耳尖,有舒神、
开窍等作用。

9. 崑岡穴(GB30):位于臀部外侧突起的凹陷处,有舒经活络、缓解髋关节疼痛等作用。

10. 三阴交穴 (SP6):位于小腿内侧骨隆突上3横指处,有调理脾肾、活血化瘀等作用。

这些标准穴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但具体选用哪些穴位还要根据具体病情和个体需要进行判断和调整。

《经络腧穴学》重点腧穴及特定穴定位及部分操作

《经络腧穴学》重点腧穴及特定穴定位及部分操作

《经络腧穴学》重点腧穴及特定穴定位及部分操作经络腧穴学是中医学中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它主要研究人体经络系统中的重要腧穴及其特定的定位和操作方法。

经络腧穴学在中医临床医学中被广泛应用,尤其在针灸疗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重点的腧穴及其特定定位和部分操作。

1.风池穴(GB20):位于颈部的两侧,枕骨与斜方肌之间,是治疗头痛、眩晕、颈椎病等疾病的重要腧穴。

操作时,可以用手指或针刺浅插,适度用力按压,每次约5分钟。

2.四白穴(SI3):位于手背侧腕关节横纹的尺侧,是治疗头痛、颈肩痛等疾病的重要腧穴。

操作时,可以用手指或针刺浅插,适度用力按压,每次约5分钟。

3.内关穴(PC6):位于前臂掌侧,正中腕横纹的上1.5寸,是治疗心脏病、胃痛、呕吐等疾病的重要腧穴。

操作时,可以用手指或针刺浅插,适度用力按压,每次约5分钟。

4.合谷穴(LI4):位于手背第1、2掌骨之间,掌指关节褶处,是治疗头痛、感冒、高血压等疾病的重要腧穴。

操作时,可以用手指或针刺浅插,适度用力按压,每次约5分钟。

5.足三里穴(ST36):位于小腿前外侧髌骨下方,腓骨与胫骨之间,是治疗脾胃病、虚弱等疾病的重要腧穴。

操作时,可以用手指或针刺浅插,适度用力按压,每次约5分钟。

6.气海穴(CV6):位于腹中线下脐4寸,是治疗脘腹痛、腹泻等疾病的重要腧穴。

操作时,可以用手指或针刺浅插,适度用力按压,每次约5分钟。

以上只是经络腧穴学中的一些重要腧穴及其特定定位和部分操作方法的介绍,实际上还有很多腧穴需要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

在临床应用中,根据具体病症选择合适的腧穴进行治疗,同时结合个人体质和具体疾病情况进行操作,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十四经腧穴及常用奇穴

十四经腧穴及常用奇穴
下腹部腧穴治下焦病:中极治膀胱病, 关元、气海治肝、肾、大肠及妇科病, 且治回阳救逆治虚证。
上腹部腧穴治中焦病:中脘治脾胃病。
胸部腧穴治上焦病:咳喘,胸痛,噎膈; 膻中兼治乳病;天突兼利咽喉。
颈部颏部腧穴治局部疾病:廉泉治舌咽 病;承浆治口腔病。
4.操作要点 腹部腧穴妊娠禁针; 膻中平刺; 天突向胸骨后方斜刺; 廉泉向舌根斜刺。
操作: 向上斜刺0.5 ~ 0.8寸。
太渊
定位:在腕掌侧横 纹桡侧,桡动脉 搏动。
取法:腕横纹分为 三等分,桡侧1/3 中点为穴。
作用:清宣肺气,复脉通络。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
痛, 无脉症,手腕痛。
应用: 肺系病—咽喉肿痛、咳嗽、气喘配列 缺、合谷。 外经病—手腕痛配阳溪。 无脉症配内关。
取法:两手虎口垂直交叉, 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 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 为穴。
作用:祛风宣肺,通络止痛。
主治: 咳嗽,气喘,咽喉痛,半身不遂,口眼歪
斜,偏头痛,颈项强痛,牙痛。 应用:
肺 系 病——伤风咳嗽配合谷、风门、风池。咽 喉痛、咳嗽配照海。
头项疾病——头痛,颈项强痛配后溪。口眼歪斜 配地仓。
一、督脉
经脉循行
体内:起于小腹内, 出会阴,支脉入络 脑。
体表:从会阴沿骶、 腰、背、项正中上 头顶,下前额,经 鼻柱,止于上唇内。
腧穴
本经共28穴:长强、腰俞、腰阳关、 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 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 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 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 龈交。
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孕,中风脱证,虚劳 羸瘦。 应用:中风脱证配神阙隔盐灸;虚劳羸瘦配足三里、脾 俞、大肠俞;月经不调(冲任不固)配三阴交、 血海;阳萎、遗精配大赫、肾俞、次髎;泄痢不 止、五更泄(肾阳虚衰)配太溪、肾俞。 操作:直刺1~1.5寸。孕妇慎针灸。

国际针灸标准穴位

国际针灸标准穴位

国际针灸标准穴位
国际针灸标准穴位主要是指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A-Z 国际针灸穴位标准》。

这些标准穴位是经过多次国际会议和研究,由各国专家共同商讨得出的共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国际针灸标准穴位:
1. 人中(Renzhong):位于人的鼻唇沟的中点处,用于治疗鼻炎、鼻塞等疾病。

2. 大椎(Dazhui):位于颈椎棘突的最低点上,用于治疗颈椎病、肩颈痛等疾病。

3. 三阴交(Sanyinjiao):位于小腿内侧,脚踝骨的上3寸处,用于调节月经不调、不孕等妇科疾病。

4. 华佗点(Huatuodian):位于手臂外侧,肘横纹的尺寸侧端,用于治疗肘关节炎、肩周炎等疾病。

5. 曲池(Quchi):位于手臂外侧,肘横纹的尺侧端,用于缓解肩颈痛、胸痛等疼痛症状。

此外,还有一些常用的穴位如足三里(Zusanli)、合谷(Hegu)、风池(Fengchi)等也被包括在国际针灸标准穴位中。

需要注意的是,正确的找穴位置和针插深度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实践,不建议非专业人士随意进行针灸操作。

“穴位介入-经络疏通疗法”

“穴位介入-经络疏通疗法”
中期气血瘀滞,法当活血通络
当面瘫两周后,病机常转归为静脉痹阻、气滞血瘀。患者面部麻木不仁,面肌痿弱无力, 甲皱微循环弯曲度增高,部分管腔狭小或痉挛,血液粘稠度增高,舌紫黯或有瘀点,脉细涩。 治疗宜侧重祛瘀,佐以通络牵正。
病久虚中挟实,重在养血通络
面瘫日久(病程2月以上),正虚邪实,患者除具面歪主证外,还出现动辄乏力,胃纳不 佳,自汗耳鸣等气血不足之证。治疗宜补益气血,疏通经络。
穴位介入术
取穴:①承浆—>颊车—>下关—>头维。②承浆—>地仓—>颧髎—>瞳子髎—>太阳—> 头维。③对侧迎香—>人中—>迎香—>承泣—>瞳子髎—>太阳—>头维。④对侧地仓—>承浆 —>颊车—>翳风—>风池。⑤对侧承泣—>迎香—>人中—>迎香—>>翳髎—>颧髎—>下关—> 翳风—>风池。
操作:用拇指沿患侧5条(①、②、③、④、⑤)穴位方向线用直推和旋转推发交替治 疗,速度不宜快,用力要以患者能耐受为准。共5分钟,上述方法重复操作一次。
治疗原理
初起风邪客络,治宜祛风解毒
面瘫在春秋之季多见,乃因感受风寒邪毒,上犯头面,致使经络阻痹、气血郁滞。除可 见面肌不收、口眼歪斜、头晕耳鸣等常见症状外,部分患者尚可出现典型的耳后疱疹、皮损 红赤、疼痛剧烈。该病发生发展较快,符合“善行而变数”的特性,故于病起初,治当祛风 解毒为主,佐以通络牵正。
“穴位介入-经络疏通疗法”
疗法背景
“穴位介入-经络疏通疗法”属于综合型疗法, 既突出中医特色又使中西医方法有机的 结合,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践,在较系统整理中医脑病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文献, 总结近年来中西医对于神经内科常见疾病诊治的有关经验的基础上,吸收现代医学技术和研 究成果,结合超过上万例临床研究,骑士医院专家组提出 “穴位介入-经络疏通疗法”。中 医治疗面瘫有一定的优势,再结合西医,内服外治结合,效果显著。

耿恩广:全身最重要的74个穴位讲解(附图)

耿恩广:全身最重要的74个穴位讲解(附图)

耿恩广:全身最重要的74个穴位讲解(附图)1938年生,河北省唐山市东矿区前金庄人。

退休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教授,经络腧穴教研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针灸学会常委,腧穴分会秘书长、主任委员。

耿恩广以口述讲课的形式,在全身360余穴中选讲了74穴,介绍了这些穴位的功效主治及具体操作方法,是他几十年临床积累下来的精华。

一、尺泽1.急性胃肠炎:在尺泽附近的静脉放血。

方法:暴露肘窝静脉,用碘酒消毒,再用酒精脱碘后,令患者掌心向上握拳,医者用掌由患者腕部向肘推3~5次,最后一次手要停在距静脉三横指处。

捏紧前臂,使静脉怒张,另一手持三棱针对准静脉,缓慢刺入,以穿透管壁为限,再缓慢出针、血即流出,腹痛、恶心立止,操作完毕,患者屈肘止血。

2.膝关节病:直刺,有适当针感时,边捻针边叫患者活动膝关节;也可针完起针后叫患者活动膝关节。

二、孔最1.外感时可发汗(用远红外线照射该穴7~8分钟),或针刺捻转使周身微热。

2.鼻衄:直刺~寸,针感酸胀至鼻衄止。

三、列缺1.阴茎、睾丸、尿道病:弹拨或用针斜刺,使针感向肘方向传导。

2.慢性咽炎:配照海穴(针列缺时,针斜向肘,使局部酸胀,针照海要直刺~寸,使局部酸胀、每隔5分钟捻针1次)四、太渊1.膈肌痉挛(呃逆):避开动脉直刺~寸,使局部酸胀。

2.脉管堵塞:针法同上。

五、鱼际1.支气管哮喘:用1寸针向掌心方向刺入~寸,使局部酸胀,哮喘会迅速平复,肺部哮鸣音消失,体表压痛消失。

2.岔气:针法同上。

六、少商1.咽喉肿痛:三棱针点刺放血。

方法:消毒穴位,医者用拇指由患者的大鱼际向指端推3~5次,最后一次停在指关节处,捏紧拇指,另一手持三棱针对准穴位快速刺入,针孔要大,挤出血10~15滴,使血由暗红变淡为宜。

2.外感身疼无汗:用寸针刺该穴,捻转使局部刺痛。

3.中风急救:配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双手均刺,强刺激,或点刺放血。

七、合谷1.冷嗽:受寒后咳嗽日久不愈,胸闷憋气,咽喉不爽,针之用补法:即得气后拇指向前用力,操作5分钟,可迅速理气宽胸。

隔姜灸关元穴治疗心脏介入术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

隔姜灸关元穴治疗心脏介入术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
心脏 介入术 后要 求患者 多饮 水 , 以 利造影 剂的排泄 … 1 , 尿潴 留是较 常见的 并发症之一 ,因此协 助患者顺 利排尿是 心脏介入术后护理 的重要 内容 。笔者 自 常规护理 , 如术前训 练其卧床排尿 , 术后 护士及时询 问患者关元 穴治疗 处皮肤的 发生尿潴留予听流水声 、热敷及按摩 膀 感觉 , 注意避免 灼伤皮肤 。 胱区 、 温水 冲洗会 阴及尿道 口等 。 隔姜 灸
女1 唰 , 年龄4 9 — 7 6 ( 6 1 . 0  ̄ 9 . 2 ) 岁。 其 中稳
3 . 2 统计分析
计学意义。
采用S P S S 1 7 . 0 统计学软
件 ,计数 资料行x 2 检验 , P < 0 . 0 5 差异有统
3 . 3 治疗结引起尿潴 留。 尿潴 留一般起病 操作促使排尿的护理方法 , 如听流水声 、
两组患者均接受本科心脏介入 治疗

3 O・ ( 总1 5 6)
广西中医药 2 0 1 3 年6 月第 3 6 卷第 3 期
效果 , 现介 绍如下。
1 临床 资料
拢的宽度并画标记 。用量好 的棉签杆 长
能 自行 排尿 为显 效 ; 3 0 — 9 0 mi n 腹胀 、 尿 急症状消失 , 能 自行 排尿为有效 ; 9 0 a r i n 后症状无缓解 , 不能 自行排尿 , 需导尿为
无效 。
灸关元穴, 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 隔姜灸关元穴组总有效率为9 3 . 3 %, 对照组3 0 例总有效率为 6 6 . 7 %, 两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O . 0 5 ) 。结论 : 隔姜灸关元穴治疗心脏介入术后尿潴 留疗效显著 , 可减少 尿路感染及患者痛苦 , 且操作方法简便 , 患者易于接受,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值得推广。 关键词 尿潴留; 隔姜灸; 关元穴; 心脏介入术 中图分类号 : R 2 4 5 . 8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3 _ 0 7 l 9 ( 2 0 1 3 ) 0 3 — 0 0 3 0 — 0 2

指压关元穴解除肝癌介入治疗后尿潴留

指压关元穴解除肝癌介入治疗后尿潴留

指压关元穴解除肝癌介入治疗后尿潴留
程云; 李玲
【期刊名称】《《护理研究》》
【年(卷),期】2010(024)009
【总页数】1页(P845)
【作者】程云; 李玲
【作者单位】214062 苏州大学附属无锡第四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肝癌介入病人治疗后病人常因强迫体位而发生尿潴留,传统方法是留置导尿管解除尿潴留,这样增加了感染机会,也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近2年来,我科使用指压按摩关元穴法解除肿瘤介入病人治疗后发生的尿潴留,效果较好。

现介绍如下。

1 方法病人仍保持介入术后所需仰卧位,操作者立右侧,操作者右手四指并拢横放在脐下,找到脐下正中四指处的关元穴,操作者用右手拇指指腹垂直按压此穴位,顺时针方向按摩,由轻到重然后慢慢用力向下按压膀胱,同时以左手按压膀胱底部,以病人能忍受为度,可重复。

2 优点
操作简单,避免痛苦,减少并发症,降低费用,便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病人及家属乐于接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重要的是能有效地解除尿潴留的发生。

按这4个“化栓穴位”,可能有助于清理血管,不懂得用有点可惜!

按这4个“化栓穴位”,可能有助于清理血管,不懂得用有点可惜!

按这4个“化栓穴位”,可能有助于清理血管,不懂得用有点可惜!血管堵塞统称为血栓,血管受到堵塞,不能将身体所需营养物质运输到需要地方。

每个人都有患血栓的几率,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各个机能的下降。

导致血管中的弹性也会慢慢衰退。

要清楚了解熟知身体中的很多穴位,能够有利于血管的通化。

人体这4个”穴位“,如果使用得当,或许有助于通血管,化血栓!按这4个“化栓穴位”,可能有助于清理血管,不懂得用有点可惜!1.劳宫穴位于手掌心,但手指握住的时候,中指指尖所对象的位置就是劳宫穴的具体位置。

劳宫穴主要运用于行气作用。

经常用大拇指揉按能够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速度。

加快身体新陈代谢,有利于心脏肌肉的锻炼。

加强心脏功能。

而且在睡前经常按揉,还能够起到促进睡眠的作用。

经常按摩对于脑血栓的预防有着很好的作用。

2.内关穴伸开手臂,掌心朝上。

握紧拳头,抬起手腕,可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

就在离手腕距离,两个手指宽的两条筋中间。

内关穴是心脏主管人体血液循环的中枢。

经常按揉内关穴,能够有效的起到保护心脏功能。

促进血管内的血液流动,减少血管堵塞的机率,还可改善胸闷,心悸,失眠等症状。

而且在突发心脏病的时候如果不能及时送往医院,可以先让病人平躺,在这期间配合按揉内关穴,能够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3.涌泉穴于脚底脚前掌前1/3。

搬起脚趾时的凹陷处位置。

脚底有很多的穴位和经络,经常按摩能够促进脚部和下肢的血液循环速度,是血管内的血流速度加快。

有效的缓解血栓的形成,h还能缓解疲劳,改善睡眠。

而且经常按摩涌泉穴,还能够起到补肾的功效,对于缓解高血压和头痛有着很好的作用。

4.太冲穴于脚背,第一二根脚趾骨的连接部位中。

经常按摩这个地方呢,缓解下肢萎缩的作用。

现在经常按揉这个部位能够减少血管堵塞的几率预防血栓的生成。

又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缓解高血压的发生。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虽然平常按摩这些穴位,能够对于身体有所缓解和预防疾病,有着养生保健的作用,但不意味着,能够完全治愈疾病。

常用88穴位

常用88穴位

常用88穴位一、手太阴肺经1.鱼际(Yújì)荥穴【定位】第1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主治】①咳嗽,咳血;②咽干,咽喉肿痛,失音;③小儿疳积2.太渊(Tàiyuān)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定位】在掌后腕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

【主治】①咳嗽,气喘;②无脉症;③腕臂痛。

3.列缺(Lìeqūe)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疾患4.尺泽(Chizã)合穴【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等肺疾;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

二、手阳明大肠经5.合谷(Hãgǔ,)原穴【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又名虎口。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诸痛症;③热病,无汗,多汗;④经闭,滞产。

6.曲池(Qūchí)合穴【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①手臂痹痛,上肢不遂;②热病,高血压,癫狂;③腹痛,吐泻;④五官疼痛;⑤瘾疹,湿疹,瘰疬7.肩髃(Jiānyú)【定位】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

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①肩臂挛痛,上肢不遂;②瘾疹。

8. 迎香(Yíngxiāng, LI 20)【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主治】①鼻塞,鼽衄;②口歪;③胆道蛔虫症三、足阳明胃经9. 缺盆(Qūepãn, ST 12)【定位】在锁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旁开4寸【主治】①咳嗽,气喘;②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瘰疬10. 天枢(Tiānshū,)大肠募穴【定位】脐中旁开2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疗中风病常用穴位 组方与定位
长春市中医院 介入科

孙立群
目 录
壹 中风病常用选穴组方 贰 颈椎病常用选穴组方 叁 腰椎间盘突常用选穴组方 肆 呃逆选穴组方
中风病选穴:
中经络:治法调神导气、疏通经络以督脉、手厥阴、 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水沟、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 配穴:肝阳暴亢—太冲、太溪

中风病选穴:
中脏腑 治法:醒脑开窍、启闭固脱。以督脉及手厥阴经穴 为主。 主穴:水沟、百会、内关 配穴:闭证---十二井穴、合谷、太冲
脱证---关元、气海、神阙
穴位定位
水沟:位于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中三 分之一的交点。
内关: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 寸。
三阴交:该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上 缘三指宽,在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 中。
太冲属足厥阴肝经。位于足背,第1、第2跖骨间,跖 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波动处。
太溪:其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 凹陷处,也就是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丰隆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八寸,条口穴外一寸, 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风池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 于耳垂平齐。简单取穴正坐,举臂抬肘,肘约与肩同 高,屈肘向头,双手置于耳后,掌心向内,指尖朝上, 四指轻扶头(耳上)两侧。大拇指指腹位置的穴位即 是。
穴位定位
肩髃:此腧穴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 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 处。 手三里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 线上,肘横纹下2寸。 合谷: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 骨桡侧的中点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 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 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穴位定位
环跳:侧卧屈股,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骨裂孔的连线 上,当外1/3与中1/3的交点处。 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 的凹陷中。 风市:大腿外侧中线上,腘横纹水平线上7寸,腹外侧肌 与股二头肌之间,直立垂手时,中指尖所点处是穴。 完骨:触摸耳垂后面,有称为“乳突”的凸骨,从此骨下方 沿后缘,触摸上方的骨头,有一浅凹。一压,即有震动感, 这就是此穴。 天柱: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也就是斜方肌外侧凹处, 后发际正中旁开约2厘米左右即是此穴。
穴位定位
颊车: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耳下 大约一横指处,咀嚼时肌肉隆起时出现 的凹陷处。 地仓:别名会维、胃维。属足阳明胃经。 阳蹻、手足阳明之会。在面部,当尺泽 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简单取穴:屈 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与肱骨 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内庭: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 凹陷处。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 鼻与解溪连线上。 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 下1.5寸。
风痰阻络---丰隆、风池 痰热腑实---曲池、内庭、丰隆 气虚血瘀---足三里、气海 阴虚风动---太溪、风池 口角歪斜---颊车、地仓 上肢不遂---肩髃、手三里、合谷 下肢不遂---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 足三里、解溪 头晕---风池、完骨、天柱
中风病选穴:
足内翻---丘墟透照海 便秘----天枢、丰隆、支沟 复视---风池、天柱、精明、球后 尿失禁、尿潴留---中极、曲骨、关元
穴位定位
极泉: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之一, 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 陷处,微屈肘取穴。属手太阴肺经。别 名鬼受、鬼堂。合(水)穴。
委中: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膝后,腘横 纹的中点,在腘窝正中。
穴位定位
简易取穴:膝眼和外踝 连线中点,胫骨前缘外 侧1.5寸,大约是两指的 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 平齐,这个地方就是丰 隆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