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常用50个穴位
护士必须掌握的穴位
护士必须掌握的穴位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一:手太阴肺经1:列缺定位:前臂栳侧缘,栳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栳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主治:头痛,项强/咳喘/咽喉肿痛/口眼呙斜、齿痛、手腕无力2:少商定位:手拇指末节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主治:咽喉肿痛、咳嗽、鼻衄、发热、昏迷、癫狂二:手阳明大肠经3:合谷定位: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栳侧的中点处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齿痛、耳聋、面肿、咽喉肿痛、口眼呙斜、热病无汗、痄腮4:曲池定位: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主治: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瘰疬、瘾疹、上肢不遂、腹痛吐泻、热病、癫狂5:迎香定位: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主治:鼻塞、鼻衄、口呙、面痒三:足阳明胃经6:颊车定位: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
按之凹陷处主治:口呙齿痛、颊肿、口噤不语7:下关定位: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锁形成的凹陷处主治:耳聋、耳鸣、聤耳齿痛、口噤、口眼呙斜8:关门定位: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2寸主治:腹胀、腹痛、肠鸣泄泻、水肿9:天枢定位:腹中部、距脐中旁开2寸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月经不调、癥瘕10:足三里定位: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主治:胃痛、腹胀、呕吐、曀膈、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腰腿酸痛、水肿、癫狂、虚劳赢瘦四:足太阴脾经11:三阴交定位:小腿内侧,当足内髁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主治: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下、遗精、阳痿、遗尿、疝气、、足萎、脚气、不寐12:阴陵泉定位: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主治:腹胀、水肿、黄疸、尿储留、尿失禁、膝痛13:血海定位:屈膝、在大腿内侧、髌骨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主治:月经不调、崩漏、经闭、瘾疹、湿疹、股内侧痛五:足太阳膀胱经:14:肺俞定位: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咳嗽、气喘、吐血、骨蒸、潮热、盗汗15:肾俞定位: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遗精、阳痿、遗尿、月经不调、白带、肾虚腰痛、目昏、耳鸣、耳聋、水肿16:委中定位;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之间主治:腰痛、髋关节活动不利、腘筋挛急、下肢萎痹、腹痛、吐泻、丹毒17:承山定位: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主治:腰痛、腿痛转筋、痔疾、便秘、脚气六:足少阴肾经18:涌泉定位: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部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1/3与后2/3交点上主治:头痛目眩、头昏、咽痛、失音、大便难、小便不利、小儿惊风、足心热痛、癫疾七:手厥阴心包经19:内关定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与栳侧婉屈肌腱之间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癫狂、痫证、热病、肘臂挛痛八:手少阳三焦经20:外关定位: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和栳骨之间主治:热病、头痛、耳鸣、耳聋、目赤肿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九:足少阳胆经21:风池定位: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凹陷处主治:头项强痛、目赤痛、鼻衄、耳鸣、癫22:环跳定位:股外侧部、侧卧曲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主治:风湿背痛下肢瘫痪、腰胯痛、膝胫痛23:阳陵泉定位: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主治:下肢痹痛、脚气、口苦、呕吐胁痛十:任脉24:中极定位: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主治:遗尿、遗精、阳痿、疝气、尿闭崩漏、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产后恶露不止、25:关元定位: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主治:遗尿、遗精、小便频数、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孕、产后恶露不止、虚劳赢瘦、中风脱证26:气海定位: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主治:小腹痛、遗尿、遗精、疝气、泄泻、崩漏、月经不调、阴挺、不孕、产后恶露不止中风脱证27:中脘定位: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主治胃痛、腹胀、肠鸣、呕吐、泄泻、痢疾、黄疸、脾胃虚弱28:膻中穴,定位: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中点主治:气喘、壹膈十一:督脉29:大椎定位: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头项强痛、热病、癫痫、骨蒸盗汗、咳嗽、气喘、疟疾30:百会定位: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主治:头痛、目眩、鼻塞、耳鸣、中风失语、癫狂、脱肛、阴挺31:上星定位:头部、当前发际直上1寸主治:头痛、目痛、鼻衄、疟疾、癫狂、热病十二:经外奇脉32:定喘定位: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主治:哮喘、荨麻疹、咳嗽、落枕、肩背痛33:十宣定位:仰掌、十指微曲、在手十指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共10穴主治:指麻、咽痛、昏厥、热病、惊风34:太阳定位:眉后凹陷处主治:发热、头痛、惊风、目赤痛35:人中定位:在唇沟(人中沟)上1/3主治:昏迷、休克、抽搐、腰痛十三:手少阴心经36:神门定位: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栳侧凹陷处主治:心痛、心烦、怔忡、惊悸、善忘、不寐、狂癫痴呆、胁痛、掌中热耳穴:1:交感定位:耳轮下脚的末端与耳轮交界处。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1.急性腰椎痛穴位:人中。
特点:开通闭塞,清热祛风。
用针:2寸针,在腰椎痛部位的对侧向迎香穴水平运针。
方法:站立位,进针寸,轻轻用针刺激,直至患者感到疼痛。
边捻针边让患者弯腰,至最大幅度时再回到直立位,同时向相反方向运针。
反复操作2—3次,疼痛很快就会消失。
按:本人不同意这种所谓穴性的说法,穴位不像中药一样有寒热温凉偏性及以偏治偏达到治病目的,穴位主治跟腧穴不同分布、机体功能状态、施用工具甚至医师功夫水平等等关系很大。
个人认为以药性定穴性是歧途!本人常用手背部腰痛一、二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立竿见影,两穴同用效更大。
2.急性视神经炎穴位:光明。
特点:清肝明目,消肿镇痛。
治疗眼睛发痒疼痛、白内障、夜盲症、青盲及偏头痛。
用针方法:采用2寸针,直刺寸,提插捻转,轻运针以导气,留针15—20分钟。
3.急性咽炎有两种治法:(1)耳背静脉放血,在耳背选取最明显的静脉,用指端搓揉以引气,拇食指固定该处,用三棱针点刺,放出几滴血即可。
按:耳尖放血亦极效,配少商商阳点刺出血效更佳。
(2)穴位针刺额中穴,在印堂和神庭的中点。
采用寸针,刺向印堂。
进针3/4寸,提插20秒钟,患者平卧留针30分钟。
按:本法疗效确彰,有人以此法治疗白喉极效!4.急性结膜炎用针方法:患侧耳尖,用三棱针刺耳尖,挤出3—5滴血即可。
5.闭经穴位:上窷。
用针方法:用寸针,直刺入骶后孔。
尽可能确定行经的时间,如果不能,建议选择女性感觉不舒服或感觉心情不好的日子。
患者站立,双脚微分,双肘支于桌上,以使耻骨和下腹部不受任何挤压,进针前医生应按压患者腹部5—8次,按下时要缓,放开时要快,这样可以对子宫产生有效刺激。
进针1寸,顺时针捻转至最大幅度,留针,直至患者感到子宫收缩,反复操作3次。
两侧穴位都要针刺。
注意月经后25天再进行治疗。
按:与后面22痛经的治疗互参,二者操作有何异同之处另长强治疗闭经亦极效,二者应都是针对继发性者,原发性闭经难治。
护士常用个穴位
一、护土常用50个针灸穴位:(二)少冲:定位:在小指桡侧,距指甲角一分许。
主治:心悸,心痛,胸胁痛,中风昏迷,热病。
操作:三棱针点刺出血。
(三)中冲:定位:在中指尖端中央。
主治:心痛,心烦,中风昏迷,热病。
操作:三棱针点刺出血。
(四)后溪:定位:手握拳、小指横纹头尽处。
主治:头项强痛,目赤,疟疾,热病,手指挛急。
操作:握拳,直刺0.5—1.5寸或艾条灸。
(五)中渚定位:手背四,五掌骨间,后一寸凹陷处。
主治:头痛,目赤,耳鸣,咽喉肿痛,手指不能屈伸。
操作:轻握拳,直刺0.3-0.5寸;艾条灸。
(六)合谷:定位;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中央的桡侧。
主治:头痛,外感,高热,无汗,齿痛,咽喉肿痛,便秘,痢疾。
操作:直刺0.6—1寸,艾条灸。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七)阳溪定位:在腕关节桡侧,拇指向上翘起,手背横纹凹陷处,合谷后1.5寸。
主治:齿痛,咽喉肿痛,头痛,目赤肿痛,耳鸣。
操作:直刺0.3—0.5寸,艾条灸。
(八)大陵:定位:前臂,掌面腕横纹中央,两筋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胸胁痛,手腕痛。
操作。
直刺0.3—0.5寸,艾条灸。
(九)神门:定位:在腕横纹上,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
主治:心痛,心烦,失眠,惊悸,掌中热。
操作:直刺0,3—0,5寸,艾条灸。
(十)列缺:定位: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也可以两手虎口交叉,食指尖所至的凹陷处。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偏正头痛,齿痛,操作:斜刺0.4—0。
6寸艾条灸。
(十一)内关:定位:前臂掌面腕横纹上二寸,两筋之间。
主治:胃痛,呕吐,心痛,心悸,热病。
操作:直刺0.5—1寸,艾条灸。
(十二)间使:定位:在腕横纹上三寸,两肌腱之间。
主治:烦燥,胃痛,呕吐,心痛,心悸,热病。
操作:直刺0。
5—1寸,艾条灸。
(十三)外关:定位:在前臂背侧面,腕横纹上二寸的桡,尺骨之间。
主治:热病,头痛,颊肿,胁痛,耳鸣。
操作:直刺0.5—1寸,艾条灸。
中医护理操作中常用穴位(73页)
消化不良找胃经
经络穴位歌诀
• • • • • • • • • • • • S T意为胃足阳,四十五穴记细详,起于目下承泣穴,从头至足厉兑向。 头面神志皮肤病,气血痰热及胃肠,承泣眼球眶缘间,四白眶孔隙中现, 巨髎鼻旁直瞳子,地仓瞳下平口角,大迎肌前动脉陷,颊车咬肌隆起陷, 下关下颌切迹前,头维四五旁神庭,人迎喉旁动脉动,水突迎舍两穴中, 气舍胸锁两头间,缺盆锁骨上窝显,气户锁下正中行,相去中线四寸平, 库房屋翳膺窗接,相隔一肋乳中停,乳根乳下一肋处,胸部六穴记分明, 不容承满与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脐旁二寸行,外陵大巨水道穴, 归来气冲五穴平,共去中行二寸匀,每穴相隔皆寸一,髀关髂下臀横纹, 伏兔膝上六寸是,阴市髌底上三寸,梁丘市下一寸记,犊鼻膝膑陷中取, 膝下三寸足三里,再下三寸上巨虚,膝下八寸条口举,条下一寸下巨虚, 条口向外一横指,却是丰隆穴当记,解溪正当足背上,冲阳高骨动脉处, 皆在趾拇肌腱间,陷谷跖骨结合前,内庭次指趾蹼缘,历兑二指甲角外。
头面疾病找大肠
经络穴位歌诀
• L I阳明手大肠,商阳迎香二十畅,可治头面五官,眼鼻口 齿热肤肠。 • 商阳食指桡侧边,二间掌指本节前,三间节后陷中取,合 谷虎口岐骨商, • 阳溪腕上肌腱陷,偏历腕后三寸安,温溜腕后去五寸,池 下四寸下廉乡, • 池前三寸上廉中,池前二寸三里逢,曲池尺泽髁中间,肘 髎肱边池上一, • 池上三寸乃五里,臂臑肘上七寸量,适当三角肌下缘,肩 髃肩端举臂取, • 巨骨肩尖骨缝间,天鼎扶下一寸取,扶突喉旁肌中陷,禾 髎鼻外平水沟, • 迎香鼻唇沟中上,鼻翼外缘正中间。
少商穴 取穴: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 0.1寸(指寸)处。 功能:解表清热,通利咽喉,苏厥开 窍。 主治:咽喉肿痛、咳嗽、气喘、鼻衄 ;发热、中暑呕吐、心下满;中风昏 迷、癫狂、小儿惊风;手指麻木。 护理操作:按摩、点刺放血等。
护士常用的20个针灸穴位
阳陵泉 定位:在腓骨小头的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膝肿痛、下肢麻木、呕吐、 胁肋痛、黄疸。 操作:直刺1—2寸或透阴陵泉;艾 条灸。
悬 钟 定位:在外踝高点上三 寸,腓骨后缘与腓骨和短 肌腱之间凹陷处。 主治:颈项强、胸腹胀 满、胁痛、半身不遂。 操作:直刺0.6—1.2寸; 艾条灸。
足 厥 阴 肝 经
足 阳 明 胃 经
足三里 定位:在犊鼻下三寸,距胫骨前 嵴约一横指处。 主治:胃痛、腹胀、呕吐、泄泻、 便秘、痢疾、消化不良。 操作:直刺1—2寸;艾条灸。
阑尾穴 定位:足三里下二寸左右,按压敏 感处。 主治:肠痈腹痛。 操作:直刺1—1.5寸久留针;艾条 灸。
足 太 阴 脾 经
三阴交 定位:在内踝高点上三寸胫骨 后缘。 主治:失眠、小便不利、肠鸣腹 胀、泄泻、水肿、难产。 操作:直刺0.5—1寸;艾条灸。 注意事项:孕妇禁针。
护士常用20个 针灸穴位
骨 度 法
指 量 法
手 太 阴指甲角一分许。 主治:咽喉肿痛,中风昏迷,咳嗽、气喘。 操作:三棱针点刺放血。
列 缺 穴 定位: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也可以两手虎 口交叉,在食指尖所至的凹陷处。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偏正头痛、齿痛。 操作:斜刺0.4—0.6寸;艾条灸。
白衣天使,这 个圣洁的称呼使我 们深感骄傲。救死 扶伤,守护生命是 我们的天职。我们 选择了这一职业, 今后就要义无返顾 地走下去。
足 少 阳 胆 经
风 池 定位:在枕骨粗隆直下的凹陷处 与乳突之间,在斜方肌与胸锁乳突 肌上端之间定位。 主治:头痛、颈项强痛、肩背痛、 热病。 操作:针尖向对侧眼眶内下缘刺 进0.6—1.2寸。 环 跳 定位:侧卧屈膝在股骨大转子 最高点的后上方处。 主治:遍身风疹、下肢痿、痹、 腰胯痛,膝不得伸。 操作:直刺1.5—3寸;艾条灸。
常用病例施灸取穴参考表(完整版)
过敏性鼻炎 迎春、印堂、合谷、内关
气短倦息、懒言自汗:风门、肺俞; 腰膝酸软:命门、肾俞; 消瘦讷呆:脾俞、足三里。
用法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 每日1次,7次1疗程。 温和灸:每穴灸15-30分钟, 每日1-2次,5次1疗程。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 每日1次,7次1疗程。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 每日1次,10次1疗程,灸至胎位转正 为止。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 每日1次,10次1疗程。
科
失眠症 百会、神门、安眠、三阴交
头晕脑胀:风池、印堂; 心烦多梦:心俞、肾俞; 急燥焦虑:太冲、阳陵泉; 顽固失眠:涌泉、华佗夹背; 体质虚弱:关元; 易惊醒:足窍阳。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 每日1次,睡前施灸,5-7次1疗程。
风湿性 关节炎
大椎、足三里、阴陵泉、阿是穴
血沉快:隔俞、阳陵泉; 急性期:至阳、灵台、督脉上压痛点; 肩关节痛:肩禺、肩髎; 肘关节痛:曲池、手三里、少海; 腕关节痛:阳池、合谷、外关; 髋关节痛:环跳、风市。
发热头痛:曲池、外关; 张嘴疼痛:下关、合谷。
发热:曲池、合谷; 久咳:肺俞; 体弱;足三里
呕吐:内关; 肠鸣;公孙,丰隆; 腹痛:中脘、梁丘。
高热:曲池、大椎; 痰多;列缺、丰隆; 牙关紧闭:颊车、下关; 角弓反张:风池、身柱。
小儿麻痹症
上肢瘫痪:肩髃、曲池、外关; 下肢瘫痪:环跳、阳陵泉、绝骨。
曲池、合谷
迎风泪,清稀:肝俞、肾俞; 泪枯浊热感;合谷、行间、隐白。
头晕头胀:风池、童子髎、攒竹; 气血不足;脾俞、足三里、神门; 腰膝酸软:肝俞、肾俞、太溪。
口苦咽干:外关、行间; 胁痛:阳陵泉、丘墟。
恶心呕吐:丰隆、中脘; 神疲乏力:肾俞、足三里。
护理人员应掌握常用穴位
护理人员需掌握常用穴位常用奇穴1.四神聪: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4穴。
主治:①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等神志病症;②目疾。
2.鱼腰: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正中。
主治:眉棱骨痛.眼睑下垂.目赤肿痛.等眼部病症。
3.印堂:在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
主治:①痴呆.痫证.失眠.健忘等神志病症;②头痛.眩晕;③鼻渊.鼻血丑。
④小儿惊风,产后血晕.子痫。
4.太阳: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
主治:①头痛;②目疾;③面瘫。
5.上迎香:在面部,当鼻翼软骨与鼻骨的交界处,近鼻唇沟上端处。
主治:鼻渊.鼻部疮疖。
6.内迎香:在鼻孔内,当鼻翼软骨与鼻甲交界的粘膜上。
主治:①目赤肿痛.热病,中暑;②鼻疾,喉痹;③眩晕。
7.定喘:在背上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0.5寸。
主治:①哮喘,咳嗽;②肩背痛,落枕.8.腰眼: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
主治:①腰痛;②月经不调,带下;③虚劳。
9.四鏠:在第2至第5指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央,一手4穴,左右共8穴。
主治:①小儿疳积;②百日咳。
10.十宣: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左右共10穴。
主治:①昏迷;②癫痫;③高热,咽喉肿痛;④手指麻木。
手太阴肺经11.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主治: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症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12.列缺: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7寸处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症②头痛、齿痛、颈强、口眼歪斜等头部疾患。
手阳明大肠经13.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症,热证无汗或多汗③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症14.手三里: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的中点上,肘横纹下2寸处主治①手臂无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症②腹痛,腹泻③齿痛,颊肿15.曲池:曲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主治: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症②热病③高血压④癫狂⑤腹痛、吐泻等胃肠病症⑥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症⑦瘾疹、湿疹、瘰疠等皮、外科疾患16.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主治:①鼻塞、鼻炄、口歪等局部病症②胆道蛔虫症足阳明胃经17.地仓: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主治:口角歪斜、流涎、三叉神经痛等面局部病症18.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约 1横指,按之凹陷处,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主治:齿痛、牙关不利、颊肿、口角歪斜等局部病症19.下关:在耳屏前,下颌骨踝状突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50个常用穴位
50个常用穴位一、头面部常用穴位百会[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主治]头痛、眩晕、高血压、脱肛等。
太阳[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1寸凹陷处。
[主治]头痛、偏头痛、眼疾、面瘫。
阳白[位置]前额,目直视瞳孔正中直上,眉上1寸。
[主治]面瘫、头痛、眼疾。
攒竹[位置]前额眉毛内侧端。
[主治]头痛、眼疾、眉棱骨痛、面瘫。
睛明[位置]闭目,在目内眦角上方0.1寸处。
[主治]眼科各种病症、面瘫。
风池[位置]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与乳突平齐。
[主治]感冒、头痛、头晕、项强颈痛、眼疾、高血压病。
风府[位置]后正中发际直上1寸。
[主治]眩晕、项强颈痛、中风不语、癔病、咽喉肿痛等。
迎香[位置]鼻翼旁0.5寸。
[主治]鼻炎、鼻塞、口歪。
印堂[位置]两眉头线之中点。
[主治]头痛、眩晕、鼻疾、皮疾、高血压。
人中[位置]人中沟上1/3与下2/3的交界处。
[主治]昏迷、癫狂、口眼歪斜、腰脊痛。
神庭[位置]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头痛、目眩、眼疾、鼻话、癫狂。
头维[位置]额角发际上0.5寸。
[主治]头痛、目眩、眼疾。
二、胸腹部常用穴位膻中[位置]两乳之间,胸骨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
[主治]支气管炎、哮喘、胸痛、肋间神经痛、冠心病。
中脘[位置]腹部,前正中线,脐上4寸处。
[主治]胃痛、胃溃疡、慢性胃炎、呕吐、呃逆等。
天枢[位置]腹部,肚脐旁开2寸。
[主治]急慢性胃炎、肠炎、痢话、便秘等。
气海[位置]腹部,前正中线,脐下1.5寸。
[主治]腹胀、腹痛,气虚体弱。
关元[位置]腹部,前正中线,脐下3寸。
[主治]腹痛、腹疾、尿路感染、月经不调、性功奶障碍。
大横[位置]脐中旁开4寸。
[主治]腹泻、便秘、腹痛。
三、腰前部常用穴位大椎[位置]在背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
[主治]发热、中暑、疟疾、精神分裂症、呼吸道疾病、颈痛部疼痛。
肩井[位置]肩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处。
[主治]肩背部疼痛、中风等。
风门[位置]痛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护士常用穴位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太渊
定位:腕横纹桡侧端,桡动脉 桡侧凹陷中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胸 痛、咽喉痛;
少商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定位: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 旁0.1寸。
主治: ①咽喉肿痛、咳嗽、气 喘、鼻衄;②发热、中暑呕吐、 心下满;③中风昏迷、癫狂、 小儿惊风;④手指麻木
曲池
定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 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主治:鼻衄、牙痛、咽喉肿痛、 前臂痛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肩髃
定位:在肩峰前下方,当肩 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凹陷处; 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 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 一个凹窝中即为此穴。
主治: ①肩臂挛痛、上肢不 遂等肩、上肢病证;②瘾疹。
主治:咳嗽、哮喘、眩 晕、精神病、消化不良、 下肢麻痹(除痰要穴)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阴陵泉
定位: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 下方凹陷处。
主治: ①腹胀、腹泻、水肿、黄 疸、小便不利等脾不运化水湿病 证;②膝痛。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血海
定位:髌骨内上缘2寸
主治:1.调经,治月经不调,痛 经等; 2.凉血止痒,治荨麻疹、丹毒、 湿疹等皮肤病; 3.局部治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 病痛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下关
定位: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 突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 形成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张 口即闭,宜闭口取穴。
护士常用50个穴位
一、护土常用50个针灸穴位:(一)少商:定位:在拇指挠侧,距指甲角一分许.主治,咽喉肿痛,中风昏迷,咳嗽,气喘。
操作:三棱针点刺放血。
(二)少冲:定位:在小指桡侧,距指甲角一分许。
主治:心悸,心痛,胸胁痛,中风昏迷,热病。
操作:三棱针点刺出血。
(三)中冲:定位:在中指尖端中央。
主治:心痛,心烦,中风昏迷,热病。
操作:三棱针点刺出血。
(四)后溪:定位:手握拳、小指横纹头尽处。
主治:头项强痛,目赤,疟疾,热病,手指挛急。
操作:握拳,直刺0.5—1.5寸或艾条灸。
(五)中渚定位:手背四,五掌骨间,后一寸凹陷处。
主治:头痛,目赤,耳鸣,咽喉肿痛,手指不能屈伸。
操作:轻握拳,直刺0.3-0.5寸;艾条灸。
(六)合谷:定位;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中央的桡侧。
主治:头痛,外感,高热,无汗,齿痛,咽喉肿痛,便秘,痢疾。
操作:直刺0.6—1寸,艾条灸。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七)阳溪定位:在腕关节桡侧,拇指向上翘起,手背横纹凹陷处,合谷后1.5寸。
主治:齿痛,咽喉肿痛,头痛,目赤肿痛,耳鸣。
操作:直刺0.3—0.5寸,艾条灸。
(八)大陵:定位:前臂,掌面腕横纹中央,两筋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胸胁痛,手腕痛。
操作。
直刺0.3—0.5寸,艾条灸。
(九)神门:定位:在腕横纹上,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
主治:心痛,心烦,失眠,惊悸,掌中热。
操作:直刺0,3—0,5寸,艾条灸。
(十)列缺:定位: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也可以两手虎口交叉,食指尖所至的凹陷处。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偏正头痛,齿痛,操作:斜刺0.4—0。
6寸艾条灸。
(十一)内关:定位:前臂掌面腕横纹上二寸,两筋之间。
主治:胃痛,呕吐,心痛,心悸,热病。
操作:直刺0.5—1寸,艾条灸。
(十二)间使:定位:在腕横纹上三寸,两肌腱之间。
主治:烦燥,胃痛,呕吐,心痛,心悸,热病。
操作:直刺0。
5—1寸,艾条灸。
(十三)外关:定位:在前臂背侧面,腕横纹上二寸的桡,尺骨之间。
护士常用的50个穴位PPT课件
②腹痛,急性吐泻; ③小便不利,遗尿; ④丹毒。 【操作】直刺l~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 针刺不宜过快、过强、过深,以免损伤血管和神经。 可灸。
5
承山(Chéngshān,BL 57)
14
环跳(Huántiào,GB 30) 足少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侧卧屈股,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 处。
【主治】①腰胯疼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等腰腿疾患; ②风疹。
【操作】直刺2~3寸。可灸。
15
阳陵泉(Yánglíngquán,GB 34) 合穴;胆之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
【定位】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 约在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中点。
【主治】①腰腿拘急、疼痛; ②痔疾,便秘,脱肛; ③小儿惊风。 ④痛经。
【操作】直刺1~2寸。不宜做过强的刺激, 以免引起腓肠肌痉挛。可艾条灸。
6
昆仑(Kūnlún,BL 60) 经穴
【定位】在外踝后方,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①后头痛、项痛、腰骶疼痛、足踝肿痛等痛证;
1
神门(Shénmén,HT 7) 输穴;原穴
【定位】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心痛心烦、惊悸怔仲、失眠健忘、痴呆、癫狂痫等心与神志病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②高血压; ③胸胁痛。 【操作】直刺0.3~0.5寸;艾条灸。
2
后溪(Hòuxī,SI 3) 输穴;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
【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①心痛、胸闷、心动过速或过缓等心疾:
②胃痛、呕吐、呃逆等胃腑病证; ③中风; ④失眠、郁证、癫狂痫等神志病证; ⑤眩晕症,如晕车、晕船、耳源性眩晕; ⑥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护理临床常用穴位
护理临床常用穴位百会:头顶正中心,两眉中间向发际联线与两耳尖联线中点。
主治:头痛、头晕、痴呆、中风、失眠、健忘、癫狂痫症、疮病、耳鸣、胃、肾下垂、脱肛。
上星:从两眉头中间向上到额上的头发边再上一寸。
主治:目病、鼻渊、鼻1«、热病、疟疾、头痛、癫痫。
风池:从脖后面正中入头发边内1寸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感冒、头晕、头痛、眼、耳鼻疾病,颈项强痛、中风。
太阳:从眉梢和外眼角的中间,向后一横指处。
主治:头痛、眼病、面瘫,牙痛。
人中:在鼻唇沟(人中沟)上1/3处.主治:昏迷、休克、抽搐、腰痛、疮病、鼻佃、面瘫。
郑车:下颌角,在牙齿咬紧时凸起一块肌肉(咬肌)用手捏切有凹陷酸捕感.主治:牙痛,牙关紧闭,面瘫.下关:闭嘴,在耳屏前约一横指颗弓下的凹窝内。
主治:牙痛,三叉神经痛,牙关紧闭,下颌关节痛、耳聋、耳鸣。
合谷:拇、食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拇指尖到达处。
主治:止痛要穴,退热,感冒、消炎、疮病、经闭、滞产。
曲池:屈肘成直角,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课连线中点。
主治:偏瘫、高热、高血压、皮肤搔痒、腹痛腹泻、咽痛、齿痛.目赤肿痛.疹。
内关: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楼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呕吐、胃痛、失眠、高血压、呃逆.中风.眩晕症。
外关:腕关节背面中央直上2寸,尺、楼骨之间,与内关相对处。
主治:头痛、偏瘫、发热、目赤肿痛、耳聋耳鸣、胁肋痛、上肢痿痹。
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槎侧,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曲池穴下2寸处主治:手臂无力、麻木、腹痛、腹泻、齿痛颊肿。
十宣:十个手指尖端正中,(距指甲一约0.1寸)主治:中风、热病昏迷足三里:外膝眼直下3寸,胫骨外侧,距胫骨约一横指.主治:强壮穴,骨痛,呕吐,便秘,失眠.、胃肠疾病、下肢痿痹、癫狂、乳痈、肠痈。
丰隆:外踝上8寸,足三里穴下5寸、胫骨前崎外2横指处主治:治痰要穴,头痛眩晕、癫狂、咳嗽痰多、饮症、水肿、下肢痿痹、腹胀、便秘。
中医护理常用腧穴定位--护理部
[定位]中指尖端的中央。 [主治]昏迷、舌强不语、热病、心痛、中暑、小儿夜啼
手少阳三焦经
本经起于无名指尺侧端,沿手背 第4、5掌骨间上行,循上肢外侧中间 ,至肩部,向上进入锁骨上窝,分布 于胸中,络心包,穿膈肌,属上、中 、下焦。胸中支脉从胸部向上,出于 锁骨上窝,上颈,联系耳后,沿耳后 直上,出于耳上方,再弯曲下行至面 颊,到达目眶下;耳部支脉从耳后进 入耳中,出走耳前,与前脉交叉与面 颊部,到达目外眦。手少阳三焦经左 右各23穴,主治侧头、耳、目、咽喉 、胸胁、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 病证。
手阳明大肠经
合谷
[定位]第1、2掌骨之间,约平第2掌骨中点处。 [主治]
便秘、经闭、滞产等
迎香
[定位]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当鼻唇沟中。 [主治]鼻塞、口、胆道蛔虫症等。
手阳明大肠经
曲池
[定位]屈肘,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上肢不遂、手臂痹痛、高血压、热病、癫狂、咽喉肿痛、齿痛、腹痛、吐
简便取穴法
十二经脉常用腧穴
1.手太阴肺经 2.手阳明大肠经 3.足阳明胃经 4.足太阴脾经 5.手少阴心经 6.手太阳小肠经
7.足太阳膀胱经 8.足少阴肾经 9.手厥阴心包经 10.手少阳三焦经 11.足少阳胆经 12.足厥阴肝经
手太阴肺经
本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沿着胃 的上口,通过膈肌,属于肺脏,从肺系 横行至胸部外上方,向下循上肢内侧前 缘,沿鱼际,止于拇指桡侧端;支脉从 腕后分出,止于食指桡侧端。手太阴肺 经左右各11穴,主治肺系疾患以及经脉 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手太阴肺经
孔最
[定位]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失音、肘臂挛痛
中医医院护士必须掌握的50个穴位
中医医院护士必须掌握的50个穴位
52上巨虚: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阑尾炎,胃肠炎,泄泻,痢疾,疝气,便秘,消化不良。
53阴陵泉: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腹胀,淋证,水肿,泻泄,遗精,膝痛。
54血海:屈膝,在大腿内侧,髌骨内侧上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简便取穴法:屈膝呈直角,医生用左手掌心按在患者右膝髌骨上食指至小指向上伸直,拇指成45度斜置,当拇指尖所指处定穴)。
主治:月经不调,崩漏,痛经,带下,小便淋涩不畅,荨麻疹等病证。
55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肝胆疾病,胁肋痛,下肢痿痹,坐骨神经痛。
56脉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咳嗽,哮喘,胸闷,咯血,潮热盗汗,感冒,背部疼痛。
57心俞: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胸痛,心悸,失眠,健忘,癫,狂,癔症,胸背疼痛等病证。
58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遗精,早泄,不孕,月经不调,白带,腰背酸痛,耳鸣,耳聋,小便不利等病症。
59至阴: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主治:头痛,鼻炎,胎位不正,难产等病症。
中医护理之常用穴位
中医护理之常用穴位桓台县中医院王东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道下的护理工作。
自古以来,中医治病多以个体行医为主,所以医和护常不分家,没有专职的护士。
比如医生到病人家里出诊,除了诊断处方,往往还要兼任行针施炙、配药熬药、观察护理等工作。
病人上门求诊,也往往这样。
当然,病者的家属,有时遵照医嘱,在就医后也常如法迸行护理。
从这一角度看,家属有时更多地担任着护士的角色。
临床常用穴位:合谷:【标准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取法】拇、食两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当虎口与第1、2掌骨结合部连线的中点;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第一骨间背侧肌、拇收肌。
皮肤由桡神经支的指背侧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有桡神经浅支及其分支和背静脉网桡侧部。
针经上述结构以后,再入第1骨间背侧肌,在手背静脉网和掌深动脉内侧达拇收肌。
以上二肌由尺神经支配。
【特异性】大肠之原穴。
【功用】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
【主治病症】为头颈部外科手术针刺麻醉的主要穴位。
1.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头痛,咽炎,扁桃体炎;2.五官科系统疾病:鼻炎,牙痛,耳聋,耳鸣;3.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癔病,癫痫,精神病,中风偏瘫,小儿惊厥;4.运动系统疾病:腰扭伤,落枕,腕关节痛;5.妇产科系统疾病:痛经,闭经,催产;6.其它:呃逆。
【刺灸法】刺法:1.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肘、肩、面部;2.透劳宫或后溪时,出现手掌酸麻并向指端放散。
3.针刺时针尖不宜偏向腕侧,以免刺破手背静脉网和掌深动脉而引起出血。
本穴提插幅度不宜过大,以免伤及血管引起血肿。
孕妇禁针。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
该穴为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由此穴的主治疾病即可看出本穴的治病效果非同一般。
这里顺便提及一下该穴指压的小窍门:指压时应朝小指方向用力,而并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压,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此穴道的疗效。
护士常用50穴位
护士常用50个穴位手册近年来,针灸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也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并且操作简便,花费少,易接受。
针灸作用于骨折的机理为:1.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2.活血化瘀,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3影响骨中矿物元素的含量;4促进局部软组织的修复;5调节内分泌6促进骨细胞的分化与增殖,促进成骨细胞的增生与激活目录一、护士常用50个针灸穴位 (2)1.尺泽 (2)2.列缺 (2)3.少商 (2)4.合谷 (2)5.手三里 (3)6.曲池 (3)7.肩髃 (3)8.迎香 (3)9.下关 (3)10.天枢 (3)11.足三里 (3)12.丰隆 (3)13.三阴交 (3)14.阴陵泉 (4)15.血海 (4)16.神门 (4)17.后溪..............................................................................(4)18.肾俞 (4)19.委中 (4)20.承山 (4)21.昆仑 (4)22.照海 (4)23.内关 (4)24.大陵 (5)25.中冲 (5)26.外关 (5)27.支沟 (5)28.风池 (5)29.环跳 (5)30.阳陵泉 (5)31.悬钟 (5)32.太冲 (5)33.命门 (5)34.大椎 (6)35.百会 (6)36.水沟 (6)37.关元 (6)38.气海 (6)39.神阙 (6)40.中脘 (6)41.膻中 (6)42.少冲 (6)43.间使 (7)44.中渚 (7)45.阑尾穴 (7)46.胆囊穴 (7)47.风市穴 (7)48.下脘穴 (7)49.定喘穴 (7)50.阳溪穴 (7)二、常见病证的治疗 (7)1.感冒 (7)2.咳嗽 (7)3.哮喘 (7)4.呕吐 (7)5.泄泻 (7)6.心悸 (7)7.不寐 (7)8.中风 (7)9.中暑 (7)10.昏厥 (8)11.头痛 (8)12.胃脘痛 (8)13.腰痛 (8)14.尿闭 (8)15.痛经 (8)16.落枕 (8)17.风疹 (8)18.鼻衄..............................................................................(8)19.咽喉肿痛 (8)20.牙痛 (8)21.痹证 (8)22.肠痛 (8)一、护士常用50个针灸穴位1.尺泽(chǐzé,LU 5)合穴【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护士常用穴位
十二经脉穴位解剖位置取穴方法图示主治尺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仰掌并微曲肘的取穴姿势,尺泽穴位于人体的手臂肘部,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即是此穴咳嗽、咯血气喘。
列缺人体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也可两手虎口交叉,在食指尖所至的凹处两手虎口交叉,在食指尖所至的凹处头痛、咳嗽、咽喉肿痛。
少商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距指甲一分许)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或侧掌,微握掌,拇指上翘,手拇指爪甲桡侧缘和基底部各作一线,相交处取穴。
咽喉肿痛、中风、昏迷。
太渊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或仰掌,当掌后第一横纹上,用手摸有脉搏跳动处的桡侧凹陷者中即是。
咳嗽、腕臂痛、咽喉肿痛。
商阳在食指桡侧,距指甲根角0.1寸处在食指桡侧,距指甲根角0.1寸处咽喉肿痛、昏迷。
合谷在第一、二掌骨之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处在第一、二掌骨之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处头痛、牙痛、口眼莴斜。
一、常用50个腧穴手太阴肺经阳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在阳溪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在前臂背面桡侧,在阳溪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齿痛、半身不遂、腰背痛。
曲池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屈肘,于尺泽与肱骨曲池定位曲池定位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取穴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屈肘,于尺泽与肱骨曲池定位曲池定位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取穴风疹、热痛、癫狂。
肩髃在锁骨肩峰下缘,当上臂向前外方平拳时呈现前面凹陷处在锁骨肩峰下缘,当上臂向前外方平拳时呈现前面凹陷处肩背痛、瘰疬、劲项拘急。
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鼻寒、鼻衄,口歪、头痛。
地仓口角外侧,上直瞳孔口角外侧,上直瞳孔口角歪斜、流涎、眼睑目动。
天枢腹中部、距脐中2寸腹中部、距脐中2寸腹胀、绕脐痛、泄泻、便秘。
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土常用50个针灸穴位:(一)少商:定位:在拇指挠侧,距指甲角一分许. 主治,咽喉肿痛,中风昏迷,咳嗽,气喘。
操作:三棱针点刺放血。
(二)少冲:定位:在小指桡侧,距指甲角一分许。
主治:心悸,心痛,胸胁痛,中风昏迷,热病。
操作:三棱针点刺出血。
(三)中冲:定位:在中指尖端中央。
主治:心痛,心烦,中风昏迷,热病。
操作:三棱针点刺出血。
(四)后溪:定位:手握拳、小指横纹头尽处。
主治:头项强痛,目赤,疟疾,热病,手指挛急。
操作:握拳,直刺0. 5—1. 5寸或艾条灸。
(五)中渚定位:手背四,五掌骨间,后一寸凹陷处。
主治:头痛,目赤,耳鸣,咽喉肿痛,手指不能屈伸。
操作:轻握拳,直刺 0.3-0.5寸;艾条灸。
(六)合谷:定位;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中央的桡侧。
主治:头痛,外感,高热,无汗,齿痛,咽喉肿痛,便秘,痢疾。
操作:直刺0. 6—1寸,艾条灸。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七)阳溪定位:在腕关节桡侧,拇指向上翘起,手背横纹凹陷 主治:齿痛,咽喉肿痛,头痛,目赤肿痛,(八)大陵:定位:前臂,掌面腕横纹中央,两筋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胸胁痛,(九)神门: 定位:在腕横纹上,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
作:直刺0, 3— 0, 5寸,艾条灸。
(十)列缺:定位: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 5寸; 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偏正头痛,齿痛, (十一一)内关: 定位:前臂掌面腕横纹上二寸,两筋之间。
直刺0. 5— 1寸,艾条灸。
(十二)间使: 定位:在腕横纹上三寸,两肌腱之间。
主治:烦燥,胃痛,呕吐,心痛,心悸,热病。
(十三)外关:定位:在前臂背侧面,腕横纹上二寸的桡,尺骨之间。
耳鸣。
操作:直刺0. 5— 1寸,艾条灸。
耳鸣。
手腕痛。
处,合谷后1 . 5寸。
操作:直刺0. 3—0. 5寸,艾条灸。
操作。
直刺0. 3— 0. 5寸,艾条灸。
主治:心痛,心烦,失眠,惊悸,掌中热。
也可以两手虎口交叉, 食指尖所至的凹陷处。
操作:斜刺0. 4—0。
6寸艾条灸。
主治:胃痛,呕吐,心痛,心悸,热病。
操作:操作:直刺0。
5—1寸,艾条灸。
主治:热病,头痛,颊肿,胁痛,(十四)支沟:定位:外关上一寸。
主治:暴暗,耳鸣,胸胁痛,呕吐,便秘,热病。
操作:直刺0.5—1寸;艾条灸。
(十五)手三里:定位:侧拳屈肘在阳溪与曲池的联线上,曲池下二寸。
主治:齿痛,颊颌肿,腹痛吐泻。
操作:直刺0.8—1寸,艾条灸。
(十六)曲池:定位:屈肘在肘窝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之间。
主治,咽喉肿痛,风疹,腹痛吐泻,痢疾,发热。
操作:直刺1 一1.5寸;艾条灸。
(十七)尺泽:定位:在肘窝横纹桡侧,微屈肘凹陷中;主治:咳嗽,咳血,气喘,咽喉肿痛,胸胁胀满。
操作:直刺0. 6—1寸或刺出血,艾条灸。
(十八)肩髃:定位:在锁骨肩峰端下缘,当上臂向前外方平举时呈现凹陷处。
主治:肩臂痛,上肢不遂,风热瘾疹。
操作:直刺1 . 5寸,艾条灸。
(十九)太冲:定位: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的凹陷处。
主治:崩漏,小便不利,小儿惊风,抽搐,头痛。
操作:直刺0. 6—1寸,艾条灸。
(二十)照海:定位:在内踝正下缘的凹陷处。
主治:小便频数,失眠,咽喉干痛。
操作:直刺0. 4—0. 6寸,艾条灸。
(二^一)昆仑:定位:在外踝高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头痛,项强,目眩,鼻衄,腰痛,难产,胎盘不下。
操作:直刺0. 6 —0. 8寸;艾条灸。
注意事项:孕妇禁针。
(二十二)三阴交:定位:在内踝高点上三寸,胫骨后缘。
主治:失眠,小便不利,肠鸣腹胀,泄泻,水肿,难产。
操作:直刺0. 5—1寸,艾条灸。
注意事项:孕妇禁针。
(二十三)悬钟:定位:在外踝高点上三寸,当腓骨后缘与腓骨长,短肌腱之间凹陷处。
腹胀满,胁痛,半身不遂。
操作,直刺0. 6 —1. 2寸,艾条灸。
(二十四)丰隆:定位:髌骨下缘和外踝联线中点,距胫骨前嵴外侧二横指处。
咽喉肿痛,大便困难。
操作:直刺1 —1. 5寸,艾条灸。
(二十五)承山;定位:在腓肠肌两侧肌腹下方,伸小腿时,肌腹出现人字纹处。
痔疾,便秘。
操作:直刺1 一1. 5寸;艾条灸。
(二十六)足三里定位;在犊鼻下三寸,距胫骨前嵴约一横指处。
主治:胃痛,腹胀,呕吐,泄泻,便秘,痢疾,消化不良。
(二十七)兰尾穴:主治:颈项强,胸主治:胸痛,哮喘,痰多,主治:腰痛,腿痛转筋, 操作,直刺1 —2寸;艾条灸。
定位:足三里下二寸左右,按压敏感处。
操作:直刺1 — 1. 5寸久留针;艾条灸。
(二十八)阳陵泉: 定位:在腓骨小头的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膝肿痛,下肢麻木,呕吐,胁肋痛,黄疸。
灸。
(二十九)胆囊穴定位:在阳陵泉下二:寸左右,按压敏感处。
直刺1— 1.5寸(三十)阴陵泉:操作;直刺I ―― 2寸或透阴陵泉;艾条 主治:胆结石,胆囊炎,胆道蛔虫。
操作;操作;直刺1 — 1. 5寸;艾条灸。
0. 6 — 1寸;三棱针点刺出血。
(三十四)环跳:定位:侧卧屈膝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的后上方处。
膝不得伸。
操作;直刺1 . 5—3寸;艾条灸。
(三十五)关元:定位;在前正中线上,脐下三寸。
主治;小便频数,尿闭,崩漏,小腹痛,中风脱证。
意事项:针前排尿、防伤膀胱。
(三十六)气海:定位:在前正中线上,脐下 1 . 5寸。
主治:产后出血,尿闭,腹痛,泄泻,中风脱证。
(三十七)神厥:定位:在脐窝正中。
(三十八)下脘:定位:在前正中线上,脐上二寸。
主治:胃痛,腹胀、痢疾,肠鸣,呕吐,脾胃虚弱。
(三十九)天枢:定位:在脐中旁开二寸。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肠痈、泄泻、痢疾。
(四十)中脘:定位;在前正中线上,脐上四寸。
主治:月经简便定位法:患者直立垂操作:直刺1 — 1. 5寸;艾条灸。
主治:遍身风疹,下肢痿、痹,腰胯痛,操作;直刺0. 5— 1寸,艾条灸。
注操作,直刺0. 5— 1寸,艾条灸。
间接灸或隔盐、隔姜灸。
操作:直刺0. 5— 1寸,艾条灸。
(三十二)血海:定位:在髌骨内上缘上寸。
简便定位法:层膝成直角,术者用左手掌心按定位:在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处。
主治:腹胀,小便不利,小便失禁,水肿,黄疸。
(三土一 )委中:定位;在蝈窝横纹中央。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
操作:直刺注意事项:不可过深,避开掴动、静脉,胫神经。
主治:肠痈腹痛。
在病员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 45度斜置,拇指尖下处。
痛,崩漏,风疹,湿疹,丹毒。
操作:直刺1 — 1. 5寸;艾条灸。
(三十三)风市:定位:大腿外侧当股外肌与股二头肌之间,蝈横纹水平线上七寸。
手时,中指尖所指之处。
主治;遍身瘙痒,下肢痿、痹,麻木,半身不遂。
主治:中风脱证,肠鸣,腹痛,泄痢不止。
操作:主治;同下脘穴。
操作:直刺1——1. 5寸;艾条灸。
操作;直刺1 —1. 5寸;艾条灸。
(四十一)膻中:定位;在胸骨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正当两乳之间。
主治:气喘,噎膈,胸痛。
操作;沿皮刺或向左右横刺0. 8 —1. 2寸。
(四十二)命门:定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
主治;脊强、腰痛、泄泻。
操作:直刺1 一-1 . 5寸;艾条灸。
(四十三)肾俞:定位:命门旁开1. 5寸。
主治:遗尿,水肿,肾虚腰痛。
操作:直刺1 —1 . 5寸或向脊柱侧针刺;拔罐;艾条灸。
(四十四)大椎:定位: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主治:感冒,咳嗽,气喘,骨蒸潮热,项强。
操作:直剌I——1. 2寸;艾条灸。
(四十五)定喘:定位:在大椎穴旁开五分。
主治:哮喘,咳嗽,风疹,颈项强痛。
操作:向脊柱侧斜刺0. 5—1寸。
虚喘拔罐。
(四十六)风池:定位:在枕骨粗隆直下的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斜方肌与胸锁乳突肌上端之间定位。
主治:头痛,颈项强痛,肩背痛,热病。
操作:针尖向对侧眼眶内下缘刺进0. 6—1 . 2寸。
(四十七)迎香:定位: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 5寸,鼻唇沟中。
主治:鼻塞,鼻衄,面痒,浮肿。
操作:向上斜刺0. 3 —0. 5寸。
(四十八)水沟:定位:在人中沟上1/3与下2/ 3交接处。
主治:小儿凉风,中风昏迷,牙关紧闭,昏厥。
操作:针尖稍向上斜刺0. 3—0. 5寸,或指尖按压。
(四十九)下关:定位:在耳屏前约一横指,颧弓与颌切迹所形成的陷窝处,闭口取穴。
主治:耳鸣、齿痛,牙关开合不利,操作:直刺0. 5 —1寸;艾条灸。
(五十)百会:定位:距后发际上七寸,当两耳尖联线之中点定穴。
主治:中风脱证.头痛,头晕。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操作;沿皮刺0. 5 一0. 8寸;艾条灸。
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