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介绍
音韵学概述
第三、用音韵知识查阅古代的工具书。
笫四、解读古代文献;如通假字、破读、同 源词等。
二、古今语音的变化
1、语音是变化的。 A 、古韵文普通话不押韵。如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广韵》都属“灰韵”。 李白《越女词》:“长干吴儿女,眉目厌新月;屐
3、古韵分部的历史沿革
宋代吴棫(福建人,生活年代与朱熹相近) 是对《诗经》语音进行研究的第一人。他分 古韵为九部。
明代,陈第著有《读诗拙言》、《毛诗古音 考》、《屈宋古音义》等书,以考求《诗经》 和《楚辞》的古音。力排“叶音说”,首次 提出了古音不同于今音的历史观点。
顾炎武:《音学五书》,古韵十部 江永:《古韵标准》,古韵十三部 段玉裁:《六书音均表》,古韵十七部 戴 震:《声类表》,二十五部 孔广森:《诗声类》,分十八部 王念孙:《古韵谱》,二十一部。 江有诰:《音学十书》,二十一部。 章炳麟:《成均图》,二十三部。 黄 侃:《音略》,二十八部。 王力:古音三十部。
第三节 上古音说略
上古没有韵书,人们对上古音的研究是从韵 文在后代读起来不和谐引起的。也就是说上 古音的研究是从韵部开始的,声母的研究起 步较晚。
清末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中提出“古 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揭开了古声 母研究的序幕。
钱大昕(1728年 - 1804年)中国清代史学家、 语言学家。字晓徵,一字辛楣,号竹汀。江 苏嘉定(今上海嘉定)人。对于音韵学和训诂 学很有创见。他研究古声母,证明了上古声 纽没有轻唇音和舌上音。 主要著作: 《恒言录》《潛研堂文集》 《十驾斋养新录》 《二十二史考异》
音韵学训诂学
音韵学及训诂学基础一、音韵学基础(一)什么是音韵学1、音韵学①定义汉语音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语音系统及古今音变规律的一门科学。
②音韵学和语音学的区别二者都是研究语音的,但又是两门不同的学科,因为他们的研究对象不同:语音学研究人类发音的生理基础和物理基础,适用于各个民族的语言。
音韵学则是研究汉语语音系统而且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汉字读音及其变化的,只适用于汉语。
2、音韵学包括的内容汉语语音演变史的分期:一、上古音(先秦两汉);二、中古音(魏晋至唐宋);三、近古音(元明清);四、现代音。
①古音学以先秦两汉诗歌韵文而且是以诗经用韵味主要依据,并结合形声字来研究上古时期的语音系统。
②今音学以《切韵》、《广韵》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代的语音系统。
③等韵学是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为研究对象的,系统研究汉语语音结构的学科。
④北音学以元《中原音韵》等韵书为研究材料,研究近代语音的学科。
(二)音韵学的基础知识1、声母及其相关概念①声母一个音节中居于前面的辅音因素。
声母音韵学中叫做声、声纽、声类等。
②字母:指称声母的代表字就是字母。
③守温三十字母,三十六字母相传唐末释守温参照梵文字母,根据汉语的实际语音发明了三十字母。
后来到了宋代又将三十字母增加为三十六字母:唇音——(重唇音)帮、滂、並、明、(轻唇音)非、敷、奉、微,舌音——(舌头音)端、透、定、泥、(舌上音)知、彻、澄、娘,牙音——见、溪、群、疑,齿音——(齿头音)精、清、从、心、邪、(正齿音)照、穿、床、审、禅,1喉音——影、晓、匣、喻,半舌音——来半齿音——日2、韵母及其相关知识①韵母汉语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音素。
韵母包括韵头、韵腹、韵尾。
②韵是指从韵头算起的部分,不包括韵头。
③韵书分韵编排的字典,供写作韵文的人检索韵字使用的。
我国最早的韵书是魏李登的《声类》,已失传;现存最早的韵书是隋陆法言的《切韵》,现存残卷;现存最早最完整的韵书是宋陈彭年的《广韵》。
音韵常识及诗词格律
音韵常识及诗词格律一音韵学概述1、音韵学音韵学,也叫“声韵学”、“汉语音韵学”,是研究汉语语音古今变化和发展的一门学科。
音韵学的研究对象是古音,古人今天研究古音,只能根据汉字在各自时期的各自读音来研究汉语语音在不同时期的特点,由此了解语音的历史变化与发展。
2、古音韵的历史分期1.上古时期先秦两汉的语音(以诗经为代表)2.中古时期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陆发言《切韵》音系为代表),现仅存陆发言的残本和北宋陈彭年等编纂的《广韵》3.近古时期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元·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为代表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源头)4.现代时期现代语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为代表)3、古今语音研究的异同:1.共同点:都是以语音为研究对象,且古代的语音是现代语音的源头,对语音的分析都要从结构构成入手。
2.不同点:a.目的不同,现代的语音研究是为了审音、正音、规范语音等;古代音韵的研究是为了解决阅读古书的问题,如古音通假、古书的读音、假借、诗词格律等。
b.研究材料不同,现代有活着的口语材料,古代只有间接的材料,如韵书、韵文、注音等书面材料,这些材料是间接的c.研究方法不同,现代以平面描写为主,古代则更注重纵向表述,古今对比等。
4、音韵学功能1.为了深入了解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2.便于掌握语音演变规律,使语音更加规范化3.利用音韵知识进行方言调查、推广普通话4.可用音韵知识查阅古代的工具书,如《广韵》、《佩文韵府》、《经籍纂诂》、《助字弁略》、《说文通训定声》、《经传释词》等工具书多用音韵编排5.为解读古代文献中的语音问题;如通假字的问题、破读的问题、探讨同源词、古汉语虚词中的通用假借等。
5、可供查阅的音韵书籍1.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2.王力《汉语音韵学》3.唐作藩《音韵学教程》4.陈复华《汉语音韵学基础》5.史存直《汉语语音史纲要》6.任铭善《汉语语音史要略》6、关于声母方面的术语1.字母,即声母的代表字。
又称为“声”、“纽”、“声纽”、“音纽”“声类”等名称,所谓“声类”,归纳反切上字的类别就是“声类”;所谓“纽”,即枢纽、关键,古人认为声母是汉字字音的关键和中心。
音韵学课件
• “缔结”’的“缔”一字,过去有di和ti两读, • di的读音符合语音的历史演变规律。
• “缔”在《广韵》里属于去声齐韵。齐韵中 的“缔”字有很多同音字,如“弟、第、递、 逮、棣”等,既然它的同音字读di,它也应 该“dì”,这是符合一般规律的。 “机械”的“械”字,xì è、jì è,方言gàì ,在 某些方言中,现在的字典中采取了xì è。 古反切“械”为胡介切,古为“匣”母字, 匣母字在今音齐撮两呼的前面都已变为x了, 所以“械”字当读为xì è。将“械”读成jiè或 gài可能是受偏旁“戒”的影响。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第一章思考练习
• 1、什么是音韵学? • 2、什么是语音学? • 3、什么是今音学? • 4、什么是古音学? • 5、音韵学有那些功用?
第二章、音韵学对汉语 声母的分析
• • • • • 第一节、概说 第二节、关于声母的名称 第三节、对于声母的分析 第四节、《广韵》声母及声类 第五节、古今声母的演变
章太炎:
3 、音韵学与语音学
语音学
研究人类发音的生理基础和物 理基础。 语音学是对人类的发音进行客 观的描写,着重分析人类语音 的生理现象和物理现象,讲述 发音器官的作用,分析各种语 音的构成。正是由于这个缘故, 所以语音学又可以称为普通语 音学。它的作用在于训练人们 发音、听音、辨音和记音的基 本技能。而利用科学实验的方 法进行分析研究的语音学,叫 实验语音学。
梅县
j、q、x 普通话
• 原来普通话的j、q、x来自于古音的两个声母系统,一是g、k、 h,一是z、c、s当他们和开口呼和合口呼相拼时还是g、k、h, z、c、s,当他们和齐齿呼和撮口呼时就变成了j、q、x。
四、音韵学是建立汉 语史的前提
音韵学概说
(2)声带是否颤动 按发音时声带是否颤动,可以把普通话里的 声母分为清音和浊音两类。 在音韵学里,又有“全清”、“次清”, “全浊”、“次浊”的说法。 •
• (1)“全清”是指不送气不带音的塞音、塞擦 音:b\d\g\j\z\zh. • (2)“次清”是指送气不带音的塞音和塞擦音: p\t\k\q\c\ch • (3)“全浊”是指带音的塞音、塞擦音. • (4)“次浊”是指鼻音、边音、半元音m\n\l。 • (5)“清” 是指不带音的擦音:f\s\x\h\sh • (6)“浊” 是指带音的擦音:r
二、音韵学的研究对象 “语言”的三要素分别是“语音”、“词汇”和“语 法”;因此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这三个方面。 研究“语音”的就叫“语音学”、研究“词汇”的就叫 “词汇学”和研究“语法”的就叫“语法学”。 就语言三要素的研究对象而言,不但可以以所有语 言的三要素作为研究对象,还可以以某种具体的语言作 为研究对象。这就是“普通语言学”与“专语语言学” 的区别。 那么以“汉语”为研究对象的学问就叫作“汉语语 言学”。由于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流传时间最长 的一种语言,也是唯一一种不间断流传至今的语言。由 于时间跨度比较长,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将“汉语” 的研究分为“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两个部分。
(3)气流的强弱 按发音时呼出气流的强弱,可以把普通话声 母中的塞音、塞擦音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两类。 (注意:在普通话中擦音没有送气和不送气之分 在传统音韵学当中有的分,有的不分)。 在普通话中发送气音时,口腔呼出的气流比较 强。 送气音共有p、t、k、q、ch、c六个。 发不送气音时,口腔呼出的气流比较弱。不送 气音共有b、d、g、j、zh、z六个。
二、为什么要学习音韵学? 学习音韵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读懂古书, 准确释义。如:形声字:盼、扮、忙、捧等。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存”,即“在”,活着的意思。两者都是从才 得声,两者之间音近义通,故能相互解释。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 兰诗》课本注成“贴着地面跑”,是不对的。古 无舌上音,“地”在上古与“着”同音,“傍地 走”,即“傍着走”,并排着跑。 “胡瞻尔庭有县鹑兮?”《诗经· 魏风· 伐檀》 书中注释为“鹌鹑”,“鹑”在上古与“雕”音 近义通,即为雕,古无舌上音,ch 即 d。
音韵学基础
▪ …………
▪ 《广韵》反映的语音系统早于三十六字母。 因而,两者的系统有所不同。现在我们谈 中古汉语的声母系统一般指《广韵》的声 母系统而言。
▪ 我们能知道《广韵》所分的调类、韵部, 却不能从表面上看出它的声母系统,《广 韵》的声母系统是隐含于各韵部的反切之 中。
▪ 首先对《广韵》作整理声母工作的是清代 音韵学家陈澧,他用系联法分析了《广韵》 的声类和韵类,在系联反切上字时,创立 了三个条件。
音粞”。 等等
以上注音存在不足,于是东汉产生反切注音 方法,,一直使用到清末。是一种作用和 影响很大的注音方法。
▪ 反切:是一种注音方法,用两个汉字注出另一 个汉字的读音。方法是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 母和声调。
▪ 古代字书中一般称“某某反”、“某某切”。
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使用注音字母。注音 字母的形体是按照汉字的偏旁改造而成,如ㄅㄆ ㄇㄈ等,它1913年由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才 由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推行。
1958年正式推行汉语拼音方案。
音韵学基础知识
一、音韵学的概念
一般把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演变规 律的学科称为音韵学,也叫声韵学。
传统音韵学又分为三个部分:古音学、今音学、 等韵学。
古音学以先秦、两汉的诗歌、韵文,特别是《诗 经》用韵为主要对象,是研究上古时期汉语语音 系统的。 (先秦两汉:前11世纪——3世纪前)
今音学以《切韵》(陆法言)、《广韵》 》(陈彭年) 韵书为对象,是研究中古时期汉语语音系统的 (魏晋至隋唐五代:4——12世纪)
▪ 古代诗歌以平声和仄声对举,形成一种音 乐美。
一、中古韵母系统
中古时期(六朝到唐宋)的语音,以《切 韵》、《广韵》音系为代表。
音韵学介绍
音韵学介绍一、什么是音韵学?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像现代汉语语音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样。
所谓声、韵、调系统,简单地说,就是指某个历史时期汉语声、韵、调的种类及声母、韵母的配合规律。
以现代普通话为例,它有22 个声母,38 个韵母,4 个调类。
其声母和韵母的配合不是任意的,而有一定的规律,如j、q、x三个声母只能和齐齿呼与撮口呼的韵母相拼,而不能与开口呼与合口呼的韵母相拼。
在研究方法上,传统音韵学主要使用的是系联法、类推法、统计法和比较法。
在标音问题上,由于古代没有现代化的标音工具,古人表示汉字声、韵的工具还是汉字,所以传统音韵学研究古音时还得借助某些习用的汉字作为标音工具,只是对古音进行构拟时才使用国际音标或其他注音符号,但这已是清代以后的事。
与传统音韵学不同,语音学是十九世纪兴起的一门研究人类语言声音的科学,它主要研究语音的系统(声音的成分和结构)、变化及发展规律,并教会人们如何去分析研究语音的系统和变化,如何发现语音的变化规律,同时训练人们发音、听音、记音、审音的技术。
语音学一般分为普通语音学、历史语音学、描写语音学和实验语音学等。
普通语音学研究人类语音中各种声音的构成,音与音的结合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变化,以至声调、语调、轻重音等现象。
历史语音学研究某一语言各个历史阶段的语音系统及其发展规律。
描写语音学研究某种语言在一定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特殊现象。
实验语音学则是通过实验仪器分析语音的物理现象和生理现象。
在研究方法上,语音学主要是通过描写、实验、分析、归纳、历史比较等方法揭示语音的性质、系统及其发展规律,它所使用的标音工具主要是国际音标。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汉语音韵学是我国研究汉语历史语音的一门传统学问,而语音学是研究各种语言的语音及语音各个方面的一门现代科学。
汉语音韵学相当于语音学中的一个部门,可以称为汉语历史语音学,二者在研究对象、分类、方法及标音工具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绝不能将它们混为一谈。
音韵学介绍
音韵学介绍一、什么是音韵学?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像现代汉语语音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样。
所谓声、韵、调系统,简单地说,就是指某个历史时期汉语声、韵、调的种类及声母、韵母的配合规律。
以现代普通话为例,它有22个声母,38个韵母,4个调类。
其声母和韵母的配合不是任意的,而有一定的规律,如j、q、x三个声母只能和齐齿呼与撮口呼的韵母相拼,而不能与开口呼与合口呼的韵母相拼。
在研究方法上,传统音韵学主要使用的是系联法、类推法、统计法和比较法。
在标音问题上,由于古代没有现代化的标音工具,古人表示汉字声、韵的工具还是汉字,所以传统音韵学研究古音时还得借助某些习用的汉字作为标音工具,只是对古音进行构拟时才使用国际音标或其他注音符号,但这已是清代以后的事。
与传统音韵学不同,语音学是十九世纪兴起的一门研究人类语言声音的科学,它主要研究语音的系统(声音的成分和结构)、变化及发展规律,并教会人们如何去分析研究语音的系统和变化,如何发现语音的变化规律,同时训练人们发音、听音、记音、审音的技术。
语音学一般分为普通语音学、历史语音学、描写语音学和实验语音学等。
普通语音学研究人类语音中各种声音的构成,音与音的结合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变化,以至声调、语调、轻重音等现象。
历史语音学研究某一语言各个历史阶段的语音系统及其发展规律。
描写语音学研究某种语言在一定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特殊现象。
实验语音学则是通过实验仪器分析语音的物理现象和生理现象。
在研究方法上,语音学主要是通过描写、实验、分析、归纳、历史比较等方法揭示语音的性质、系统及其发展规律,它所使用的标音工具主要是国际音标。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汉语音韵学是我国研究汉语历史语音的一门传统学问,而语音学是研究各种语言的语音及语音各个方面的一门现代科学。
汉语音韵学相当于语音学中的一个部门,可以称为汉语历史语音学,二者在研究对象、分类、方法及标音工具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绝不能将它们混为一谈。
音韵学入门
音韵学入门什么是音韵学•音韵学是我国一门传统的学问,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和它们的演变规律的科学。
•每种语言都包括语音、语法、词汇三部分,它们之间互相联系,又各成系统,在历史上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
•用普通话读唐诗,会发现有些诗的韵脚和平仄不顺口了,读《诗》时遇到不押韵处更多,这是因为古代的读音到现在已经发生了变化。
•古人很早就发现了这一点,它们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这些语音变化的现象,解释变化的原因,寻找变化的规律,这样就逐渐建立起“音韵学”这门学科。
•传统的音韵学包括“今音学”、“古音学”、“等韵学”三个部门。
•大致说来,“今音学”所研究的是中古时期(主要是隋唐时代)的音韵系统;•“古音学”研究的是上古时期(主要指先秦两汉时代)的音韵系统。
“等韵学”是分析汉语发音原理、发音方法的一门学问,近似现代语音学。
语音史的分期与音韵学的分支•语音史分期音韵学分支•上古音———古音学•中古音———今音学等韵学•近古音———北音学(古代语音学)•现代音为啥要学音韵学?•以往音韵学是“小学”的一个部门,学习的目的是为了“通经”(读懂古书)。
•今天学习音韵学,除了能够帮助我们欣赏古代的韵文、接受文化遗产之外,还有更重大的意义,那就是为了建立汉语的历史,寻找汉语语音内部发展的规律,从而指导当前的推广普通话、汉语规范化和方言调查的工作。
•要了解某种语言的现状,只有从它的历史上去进行研究才能清楚和深入。
•现代汉语里一些字,普通话读音完全相同,到一些方言里却全然不同:“吸汲砌”、“接节洁”等字,现代各方言区(特别是江浙、福建、广东)读音很不同。
•“资雌思”、“之蚩诗”两类字,在普通话里读音完全不同,可是在很多方言里却完全一样(广州、夏门、上海、武汉、成都)•汉语规范化工作也有许多问题要从历史上找根据,否则很多问题难以解决。
•普通话为什么要“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元周德清《中原音韵》(1324年)是一部描写近代北方话语音系统的著作。
音韵学简述
述汉语音韵学是研究汉语语音系统的科学。
它包括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等学科。
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音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研究方法上,传统音韵学主要使用的是系联法、类推法、统计法和比较法。
音韵学和语音学不同:语音学是对语音的客观描写,有时还利用各种实验方法,来征明语音的生理现象和物理现象;音韵学则是把语音作为一个系统来观察,它研究各种语音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语音学既然把语音当作生理现象或物理现象来研究,因此有所谓普通语音学,讲述发音器官的作用、各种语音的构成,那是适用于全人类的,只是每一个民族的具体语言还有自己的一些语音特点罢了。
至于音韵学,则不可能有“普通音韵学”,因为音韵总是属于一种具体语言的,它具有很显著的民族特点,甲语言的语音系统决不可能跟乙语言的语音系统相同。
但是,音韵学又是跟语音学有密切关系的。
不能想象,一个人不懂发音的道理而能把音韵学研究好。
因此,我们又可以说,语音学是音韵学的基础。
汉语音韵学已经有了一千多年的传统,它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和术语。
我们应该用现代的语音学的理论和术语去说明它。
我们不能抛开古代的理论和术语不管,因为我们必须把音韵学这份文化遗产继承下来。
编辑本段概念辨析概述汉语音韵学和汉语史、汉语方言学、训诂学、考古学、校勘学、中国古典文学、古代历史、古代文献学以音韵学及古籍整理等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但也有很大区别。
音韵学vs语音学音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像现代汉语语音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样。
所谓声、韵、调系统,简单地说,就是指某个历史时期汉语声、韵、调的种类及声母、韵母的配合规律。
以现代普通话为例,它有 22 个声母, 38 个韵母, 4 个调类。
其声母和韵母的配合不是任意的,而有一定的规律,如j、q、x三个声母只能和齐齿呼与撮口呼的韵母相拼,而不能与开口呼与合口呼的韵母相拼。
音韵学讲义
音韵学讲义音韵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语音的组织和规律。
在语言学中,音韵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它关注的是人类语言中的音素、音节、音变、声调等各个方面。
本篇文章将对音韵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理论体系以及应用进行探讨。
一、音韵学的基本概念1.音素音素是语言中最小的语音单位,是区分意义的基本单位。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音素系统,比如英语中有辅音和元音两种音素,而汉语中则有声母、韵母、声调三种音素。
2.音节音节是由一个或多个音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的音高和音长的语音单位。
在汉语中,一个音节通常由一个声母和一个韵母组成。
3.音变音变是指语音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变化。
比如在英语中,/t/发音在词尾时通常会变成/d/,如“cat”[kt]和“cat’s”[kts],这就是一个音变。
4.声调声调是语言中的一种音高变化,用于区分意义。
汉语中有四个声调,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不同的声调可以改变一个字的意义,如“ma”可以表示“妈”、“马”、“麻”、“骂”等不同的意思。
二、音韵学的研究方法1.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音韵学研究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实验,可以探究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过程,以及语音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2.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音韵学研究中另一个重要的方法。
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语言群体的语音进行调查,可以发现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以及语音变化的规律。
3.对比分析对比分析是音韵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法。
通过对不同语言、不同方言之间的语音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以及语音变化的规律。
三、音韵学的理论体系1.音位论音位论是音韵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语音中的音素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的。
在音位论中,语音是由一系列音位组成的,这些音位可以通过一定的规则组合成为不同的音节和单词。
2.音变论音变论是音韵学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语音中的音素不是静态的,而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
在音变论中,语音变化是由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比如语音环境、语音习惯等。
音韵学名词解释整理
音韵学名词解释整理,否则无分韵学,又称为声韵学,是研究汉字声旁的科学。
它从音节、母音、声母、韵母、辅音、定调、声调、韵律、音变等方面进行研究,涉及汉语的发展历史、文法构成、语言的表达形式和其他特征。
韵母,也称为声调音母,是一种单元,又称为声旁,标示汉字读音中母音部分的内容。
每个韵母由声母和母音组成,构成拼音中的音节。
声母,是构成汉语读音的基本要素。
如果认为韵母是表示汉字元音的字符,那么声母就是表示声调的字符。
声母共有23个,分别是b、p、m、f、d、t、n、l、g、k、h、j、q、x、zh、ch、sh、r、z、c、s、y、w。
音节,是拼音中音母、韵母等单元的组合。
音节是汉语语音系统的基本单位,是拼音文字表达汉语音韵的最小单位。
由声母和韵母组成,按声调分为平声和仄声两种。
母音,是一种语音特征,可以独立成音,且有它自身的音质结构,不了DB的变化。
汉语母音共有10个,分别是a、e、i、o、 u、ü、ï、üe、yu、er,其中üe和ü被称为半元音,ü后面可以出现i或y。
定调,是汉语发音教学中较客观表达汉语发音规律的一种方法。
它按音高将汉语九种声调分为“上声、去声、入声、留声”四调,分别用“整、副、会、开”表示。
当发语音时,要以定调为准,说时先决定定调,再改变声调来说出它们的正确发音。
声调,又称时调,是汉语发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按音高变化的等级化表示语言音位的一种规则措施。
汉语有四级声调,分别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可以用数字1、2、3、4来表示。
韵律,又称音律或诗律,是指汉语语音中所按照一定律则提出的声韵规则。
韵律是汉语语音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多数汉字中发音有所依据,规律而且有好记性。
音变,是汉语语音中的一种规律现象,指汉字的读音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过程。
音变可以长期变化,也可以短期变化。
音变可以通过音位变化、结构变化、发音变化等方式体现。
音韵学资料
音韵学资料(一)概述一、音韵结构二、声母1、36字母2、五音、七音、九音传统音韵学有“五音、七音、九音”之名,是从声母发音部位来分类的旧名称。
所谓“五音”,就是指“唇、舌、齿、牙、喉”五个发音部位,加上“半舌音、半齿音”,就是所谓“七音”,再将唇音分为重唇音、轻唇音,将舌音分为舌头音、舌上音,将齿音分为齿头音、。
古人缺乏科学的语音学理论,声母发音部位很难得到准确的表述与解释,“五音、七音、九音”之说难免有含混不清和不合理的地方,甚至用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和音乐中的音阶“宫、商、角、徵、羽”来比附发音部位。
3、清浊传统音韵学“清、浊”的概念也有指韵方面的,但主要是从声母的发音方法来作分辨的。
清浊的区别主要在于声带的颤动与否,发音时声带颤动的就是浊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就是清音。
传统音韵学上,声母“清、浊”的概念也不是单一的,一般说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韵镜》以“清”与“次清”相对,以“浊”与“清浊(次浊)”相对,则狭义的“清”是指“全清”,“浊”是指“全浊”。
而广义的“清”是包括“全清、次清”的,广义的“浊”是包括“全浊、次浊”的。
三、韵母1、“韵”及有关概念韵母:韵母由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组成。
韵:韵腹、韵尾、声调韵目:古代韵书中韵的标目,是韵的代表字,也就是韵的名称。
韵类:在传统音韵学中,“声类”是反切上类的分类,“韵类”就是反切下字的分类。
反切下字代表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
“韵类”是关于韵的最小的概念。
韵部:声调不同,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即韵基相同)的,是同一个韵部。
韵摄:“摄”是有关韵的最大的概念。
等韵学家把《广韵》206韵中韵尾相同、韵腹接近的韵归为一类,称为韵摄,把206韵归并为16摄。
从音理上看,同韵摄的各韵主要元音应相近,音节结构有共同之处,尤其是有辅音韵尾时韵尾应相同。
2、两呼和四呼一般认为,明代以前只有开、合两呼。
凡韵头是[u]或者以[u]作为主要元音的叫做“合口呼”,反之,凡韵头不是[u]或者以[u]作为主要元音的就叫做“开口呼”。
音韵学三十六字母
音韵学三十六字母
摘要:
一、音韵学简介
二、三十六字母的概念与历史
三、三十六字母的具体内容
四、三十六字母在现代汉语中的演变与应用
五、总结
正文:
音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音韵的一门学科,它对于了解古代汉语的发音、语言的演变以及汉字的构造具有重要意义。
在音韵学的研究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三十六字母,它对于汉语音韵的研究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三十六字母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的音韵学家们总结出了三十六字母,作为描述古代汉语发音的基本单位。
这三十六字母包括了五个声调,即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和无声,每个声调又包括六个母音和十个辅音。
这三十六字母是古代汉语音韵的最小单位,通过它们的组合,可以构成古代汉语的所有音节。
三十六字母的具体内容如下:
平声:帮滂并明端透定泥见溪群疑影晓匣
上声:滂透定泥影晓匣
去声:滂并明端透定泥见溪群疑
入声:帮滂并明端透定泥见溪群疑
无声:安公谷各顾
随着历史的发展,尤其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形成,三十六字母在现代汉语中的演变与应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代汉语的音节构造已经不再依赖三十六字母,而是通过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来构成。
然而,三十六字母仍然在音韵学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为我们了解古代汉语的发音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总的来说,三十六字母是音韵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对于研究古代汉语的发音、语言的演变以及汉字的构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音韵学入门-第一、第二章
2、音韵学是研究方言、学习普通话的必备知 识
方言的调查离不开音韵学的指导。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写的《方言调 查字表》,采用的就是中古音系,目的在于 古今对照,说明今音特点的历史根据和演变 规律。
今音学是研究中古时期(隋唐时代)汉语声、 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
古音学是研究上古时期(先秦两汉)汉语声、 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
等韵学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汉语韵母及声 韵配合规律的一门学问,它通过韵图的形式 展示某一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
后来又有“北音学”分支。
(二)音韵学的功用
1、音韵学是建立汉语史的前提 要建立汉语语音史,首先必须研究出汉语各
这些分类和定名大致都是一致的,也有不同 之处,如《韵镜》、《梦溪笔谈》、《经史 正音切韵指南》和《音切谱》都将声母分为 全清、次清、全浊和次浊四类;《四声等 子》、《切韵指掌图》分为五类,原因是将 全浊声母分成了全浊和半浊半清(指浊擦音 “邪”、“禅” )两类;《音学辨微》则分 为七类,它是将全清声母分为最清和又次清 两类,将全浊声母又分为最浊和又次浊两类, 将次浊声母又分为次浊和浊两类。
第二章
音韵学对汉语语音结构的分析和归纳
第一节 音韵学对汉语声母的分析
(一)关于声母的名称 1、声纽 2、字母 3、声类
唐守温三十字母
唇音 舌音
牙音 齿音
喉音
不、芳、並、明。 端、透、定、泥是舌头音。 知、彻、澄、日是舌上音。 见、溪、群、来、疑等字是也。 精、清、从是齿头音。 审、穿、禅、照是正齿音。 心、邪、晓是喉中音,清。 匣、喻、影亦是喉中音,浊。
汉语音韵学常识
汉语音韵学常识2008-08-17 15:09一,音韵学概述1,音韵学的基本内容是我国一门传统的学问,它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和它们的历史演变规律的科学。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也叫声韵学,在普通语言学里叫历史语音学,它是研究汉语史上的语音情况和它的发展的学科。
英文名为:Chinese historical phonetics。
汉语语音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上古音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以《诗经》音系为代表。
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古音学。
中古音指六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今音学。
近古音指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中原音韵》为代表。
研究《中原音韵》所反映的北方话音系,是北音学。
现代音指现代的语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为代表。
音韵学家把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等韵学。
他们以“等”的观念来分析汉语发音原理和方法,以韵图的形式展示汉语语音系统和韵书中的反切。
研究内容包括韵图的编撰,等韵学的原理等。
传统的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和北音学,是音韵学研究的内容。
2,音韵学的基本概念(1)声母又叫字母,声纽,纽,声,声类。
字母是声母的代表字,唐朝和尚守温制定了三十字母,宋代学者又增加了六个,补成了三十六个字母。
(2)五音,七音音韵学上按照声母的发音部位把声母分唇,舌,齿,牙,喉五类,又加上半舌音,半齿音为七音。
(3)反切是一种传统的标音方法,较之譬况,读若,直音是较为科学的标音法。
反切的产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云:“孙叔言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
”(孙炎,字叔然,名炎)陆德明《经典释文》也说:“孙炎始为反语,魏朝以降渐繁。
”事实上,孙炎以前已有人使用反切了,如东汉服虔注《汉书》“惴,音章瑞反”。
孙炎对反切进行了整理,并编成了〖尔雅音义〗。
反切是两字配合起来切出一个汉字的读音,分反切上字,反切下字和被切字。
汉语音韵学常识
汉语音韵学常识一,音韵学概述1,音韵学的基本内容是我国一门传统的学问,它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和它们的历史演变规律的科学。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也叫声韵学,在普通语言学里叫历史语音学,它是研究汉语史上的语音情况和它的发展的学科。
英文名为:Chinese historical phonetics。
汉语语音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上古音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以《诗经》音系为代表。
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古音学。
中古音指六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今音学。
近古音指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中原音韵》为代表。
研究《中原音韵》所反映的北方话音系,是北音学。
现代音指现代的语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为代表。
音韵学家把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等韵学。
他们以“等”的观念来分析汉语发音原理和方法,以韵图的形式展示汉语语音系统和韵书中的反切。
研究内容包括韵图的编撰,等韵学的原理等。
传统的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和北音学,是音韵学研究的内容。
2,音韵学的基本概念(1)声母又叫字母,声纽,纽,声,声类。
字母是声母的代表字,唐朝和尚守温制定了三十字母,宋代学者又增加了六个,补成了三十六个字母。
(2)五音,七音音韵学上按照声母的发音部位把声母分唇,舌,齿,牙,喉五类,又加上半舌音,半齿音为七音。
(3)反切是一种传统的标音方法,较之譬况,读若,直音是较为科学的标音法。
反切的产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云:“孙叔言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
”(孙炎,字叔然,名炎)陆德明《经典释文》也说:“孙炎始为反语,魏朝以降渐繁。
”事实上,孙炎以前已有人使用反切了,如东汉服虔注《汉书》“惴,音章瑞反”。
孙炎对反切进行了整理,并编成了〖尔雅音义〗。
反切是两字配合起来切出一个汉字的读音,分反切上字,反切下字和被切字。
黄侃在《音略》中云:“反切之理,上字定其声理,不论其为何韵,下字定其韵律,不论其为何声。
音韵学常识
第一节音韵学概述一、音韵学的内容(1)什么音韵学音韵学,也叫“声韵学”、“汉语音韵学”,是中国传统语言学的一个门类,是研究汉语语音古今沿革的一门学科,它对各时期汉语音系进行音类的分析和音值的构拟。
(2)音韵学的研究对象。
古人己经作古,今天研究古音,只能根据汉字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读音来研究汉语语音不同时期的特点,进而了解语音的历史变化。
(3)古音韵的历史分期:大致可为四个时期:a、上古时期先秦两汉的语音,以《诗经》音系为代表,称为古音学。
b、中古时期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陆发言的《切韵》音系为代表,陆书只存残卷,现存北宋陈彭年等编的《广韵》保存了它的原貌,称为今音学。
c、近古时期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元·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为代表,它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源头。
d、现代时期现代语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为代表。
在宋元时期,有些音韵学者以图表的形式分析韵书中的反切,展示汉语语音系统,形成一门学科,称为等韵学。
如《韵镜》、《七音略》等。
(4)古今语音研究的异同:共同点,都是以语音为研究对象,且古代的语音是现代语音的源头,对语音的分析都要从结构构成入手。
不同点,一是目的不同,现代的语音研究是为了审音、正音、规范语音等;古代音韵的研究是为了解决阅读古书的问题,如古音通假、古书的读音、假借、诗词格律等。
二是研究材料不同,现代有活着的口语材料,古代只有间接的材料,如韵书、韵文、注音等书面材料,这些材料是间接的。
三是研究方法不同,现代以平面描写为主,古代则更注重纵向表述,古今对比等。
(5)音韵学的功用笫一、为了深入了解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例如:“家、见、间、解”等字在有些方言中读“g”声母,古代的四声与现代汉语四声为何不同?第二、便于掌握语音演变规律,使语音更加规范化;例如:异读词审音问题,缔(di)(ti)二音,《广韵》属霁韵,与弟、第、递同,故读(di);械(xie)(gai)二音,《广韵》胡介切,属于匣母,齐齿呼,应读细音;疾有阳平、去声二音,《广韵》秦悉切,属于全浊从母,入声当读阳平;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正是根据古今音变规律进行审读的。
音韵学知识
音韵学知识一.音韻學概述1,音韻學的基本內容是我國一門傳統的學問,它是研究漢語各個時期的語音系統和它們的歷史演變規律的科學。
根據[中國大百科全書]的定義:也叫聲韻學,在普通語言學裡叫歷史語音學,它是研究漢語史上的語音情況和它的發展的學科。
英文名為:Chinese historical phonetics。
漢語語音的發展歷史可以分為四個時期:上古音指先秦兩漢時期的語音,以《詩經》音系為代表。
研究這一時期的語音狀況的學科為古音學。
中古音指六朝至唐宋時期的語音,以《切韻》音系為代表,研究這一時期的語音狀況的學科為今音學。
近古音指元明清時期的語音,以《中原音韻》為代表。
研究《中原音韻》所反映的北方話音系,是北音學。
現代音指現代的語音,以現代普通話音系為代表。
音韻學家把宋元以來的等韻圖作為研究對象的學科稱為等韻學。
他們以「等」的觀念來分析漢語發音原理和方法,以韻圖的形式展示漢語語音系統和韻書中的反切。
研究內容包括韻圖的編撰,等韻學的原理等。
傳統的古音學,今音學,等韻學和北音學,是音韻學研究的內容。
2,音韻學的基本概念(1)聲母又叫字母,聲紐,紐,聲,聲類。
字母是聲母的代表字,唐朝和尚守溫制定了三十字母,宋代學者又增加了六個,補成了三十六個字母。
(2)五音,七音音韻學上按照聲母的發音部位把聲母分唇,舌,齒,牙,喉五類,又加上半舌音,半齒音為七音。
(3)反切是一種傳統的標音方法,較之譬況,讀若,直音是較為科學的標音法。
反切的產生,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音辭篇》云:「孫叔言創爾雅音義,是漢末人獨知反語,至於魏世,此事大行。
」(孫炎,字叔然,名炎)陸德明《經典釋文》也說:「孫炎始為反語,魏朝以降漸繁。
」事實上,孫炎以前已有人使用反切了,如東漢服虔注《漢書》「惴,音章瑞反」。
孫炎對反切進行了整理,並編成了【爾雅音義】。
反切是兩字配合起來切出一個漢字的讀音,分反切上字,反切下字和被切字。
黃侃在《音略》中云:「反切之理,上字定其聲理,不論其為何韻,下字定其韻律,不論其為何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韵学介绍一、什么是音韵学?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像现代汉语语音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样。
所谓声、韵、调系统,简单地说,就是指某个历史时期汉语声、韵、调的种类及声母、韵母的配合规律。
以现代普通话为例,它有22 个声母,38 个韵母,4 个调类。
其声母和韵母的配合不是任意的,而有一定的规律,如j、q、x三个声母只能和齐齿呼与撮口呼的韵母相拼,而不能与开口呼与合口呼的韵母相拼。
在研究方法上,传统音韵学主要使用的是系联法、类推法、统计法和比较法。
在标音问题上,由于古代没有现代化的标音工具,古人表示汉字声、韵的工具还是汉字,所以传统音韵学研究古音时还得借助某些习用的汉字作为标音工具,只是对古音进行构拟时才使用国际音标或其他注音符号,但这已是清代以后的事。
与传统音韵学不同,语音学是十九世纪兴起的一门研究人类语言声音的科学,它主要研究语音的系统(声音的成分和结构)、变化及发展规律,并教会人们如何去分析研究语音的系统和变化,如何发现语音的变化规律,同时训练人们发音、听音、记音、审音的技术。
语音学一般分为普通语音学、历史语音学、描写语音学和实验语音学等。
普通语音学研究人类语音中各种声音的构成,音与音的结合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变化,以至声调、语调、轻重音等现象。
历史语音学研究某一语言各个历史阶段的语音系统及其发展规律。
描写语音学研究某种语言在一定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特殊现象。
实验语音学则是通过实验仪器分析语音的物理现象和生理现象。
在研究方法上,语音学主要是通过描写、实验、分析、归纳、历史比较等方法揭示语音的性质、系统及其发展规律,它所使用的标音工具主要是国际音标。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汉语音韵学是我国研究汉语历史语音的一门传统学问,而语音学是研究各种语言的语音及语音各个方面的一门现代科学。
汉语音韵学相当于语音学中的一个部门,可以称为汉语历史语音学,二者在研究对象、分类、方法及标音工具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绝不能将它们混为一谈。
自从语音学知识传入到我国后,研究汉语声韵系统、分析汉语声韵调的特点、探求古音的发展规律以及对古音进行构拟等,都需要使用语音学知识,因此,语音学又可说是研究汉语音韵的基础和工具。
二、音韵学的功用汉语音韵学和汉字学、训诂学、语法学、考古学、校勘学、方言学、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及古籍整理等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这里我们着重从四个方面谈谈汉语音韵学的功用。
一、汉语音韵学是建立汉语史的前提要研究汉语语音,指出汉语语音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指导汉语的学习和使用,以保证汉语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就不能不建立汉语语音史。
要建立汉语语音史,首先必须研究出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例如先秦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隋唐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元明清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等等。
只有把这些不同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的面貌弄清楚,并探寻出其间的联系和发展规律,才谈得上汉语语音史的建立,而要知道汉语各个时期声、韵、调的状况,就得依靠音韵学的研究。
二、音韵学是进行方言研究的必备知识汉语方言学是研究汉语各地方性口语的一门科学。
要对方言进行深入的研究,不能不牵涉到方言的历史,只有从历史的角度找出方言特点的根据,才能弄清方音的来龙去脉,才能对方音的特点及其演变规律作出合乎科学的解释;因此,要从事方音研究,就必须具备一定的音韵知识。
三、音韵学是训诂学的工具训诂学是研究我国古代语言文字意义的一门传统学问。
与训诂学关系密切的学科有音韵学、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文献学等,其中音韵学与训诂学的关系最为重要,是训诂学的得力工具,因为训释词义,往往需要通过语音说明问题。
凡是有成就的训诂名家,无一不精通音韵学知识或本身就是音韵学大家,如清人戴震、王念孙、王引之、段玉裁,今人杨树达、杨伯峻、周祖谟等。
四、音韵学是学习和研究古代诗歌声律的基础中国古代诗歌很讲究节奏和押韵,富于音乐感。
特别是唐代的格律诗,为了极尽诗句乐感的抑扬顿挫、曲折变化之妙,有意将平上去入四声分成平仄两类,规定了严格的交替格律。
因此,如果没有一定的音韵学修养,对古代诗歌就无法做到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欣赏。
三、学习音韵学的方法音韵学比较难学,这和音韵学的学科特点有很大的关系。
音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
语音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是不断变化的,加之古代也没有一套科学的记音工具,是用汉字拼合去标注语音和分析语音,因而给我们今天的学习带来了很多困难。
但是只要有决心,有毅力,并且方法正确,坚持练习,就一定可以掌握这门比较陌生的学问。
首先,要真正弄懂音韵学的名词术语,牢记基本概念,并且要背诵一些重要的材料,这是学好音韵学的基础。
其次,要建立“历史”的观念,要认识到古今音是不同的,并把握住语音的演变规律,正象明代陈第在《毛诗古音考》中指出的那样,“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
”学习音韵学,不仅要知道上古有多少声母韵母、中古有多少声母韵母等,更重要的是要清楚从上古到中古、从中古到现代的演变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汉语语音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最后,学习音韵学要注重实践,除了要认真做一些音韵学作业外,还应将学的音韵学知识与方言调查、训诂、校勘、诗词格律等科研与创作活动联系起来,学以致用,这样既起到了巩固音韵学知识的作用,又可以从中感受到音韵学这门知识的实用价值。
四、音韵学的基本内容及学习要点传统音韵学分为三个部门,即今音学、古音学和等韵学。
今音学是研究中古时期(隋唐时代)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古音学是研究上古时期(先秦两汉)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等韵学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汉语韵母及声韵配合规律的一门学问,它通过韵图的形式展示某一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
等韵图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声、韵配合表。
到了元代以后,在传统音韵学三个部门之外,又兴起了一个新的部门“北音学”,北音学旨在研究元明清时代以北方中原话为基础的语音系统。
在学习中古音、近代音、和上古音之前,需要掌握一些音韵学的基本概念,这些概念主要有声纽、字母、声类、五音、七音、清浊、等呼、韵类、韵母、韵部、摄等。
声纽、字母、声类都是关于声母的概念,五音、七音是关于声母发音部位的概念,清浊是关于声母发音方法的概念,等呼、韵类、韵母都是关于韵母的概念,韵部是对韵母的归纳,摄则是对韵部的归纳。
(一)中古音中古音是指隋唐时期汉语的语音系统。
研究中古音的材料主要有两项,一项是《广韵》,一项是反映《广韵》韵音系统的等韵图。
韵书是将同韵字编排在一起供写作韵文者查检的字典。
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韵书是隋陆法言所撰的《切韵》。
《切韵》成书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全书分韵有193个之多。
到了唐代,《切韵》被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韵书,其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因此,为《切韵》增字作注的人很多。
到了北宋初年,陈彭年、丘雍等人奉皇帝的诏令据《切韵》及唐人的增订本对《切韵》进行了修订。
修订本于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完成,于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改名为《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
这是第一部官修性质的韵书,是《切韵》最重要的增订本。
《广韵》分206韵,收有26194字。
《广韵》撰成后,一直流传到今天,《切韵》及唐人的增订本则在宋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失传,直到清代末年才陆续在敦煌石室、新疆吐鲁番及故宫等地被发现,且大多数都是一些残卷。
《广韵》虽非《切韵》,但由于其未改变《切韵》的音系,所以在完整的《切韵》未出现之前,它就成了研究中古音最重要的材料。
《广韵》是一部韵书,它并没有直接展示中古的声母和韵母,但它所收的每个字都是用反切注音的,中古的各类声母和韵母自然就都包含在这些反切上下字中。
所以通过对这些反切上下字进行研究,就可以得到中古的声母和韵母。
清人陈澧第一个找到了通过《广韵》反切上下字求得《广韵》声母和韵母的方法——系联法,系联法的基本依据就是反切的原理,即反切上字与别切字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及声调相同。
陈澧在《切韵考》一书中通过系联将《广韵》452个切上字归纳为40个声类,将1195个切下字归纳为311个韵类。
后来的学者又使用系联法对《广韵》的反切上下字进行了进一步的系联,并对系联结果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最终研究出了《广韵》的声母和韵母。
有人将《广韵》的声母确定为35个,韵母确定为142个。
《广韵》的声调有四个,分别为平、上、去、入。
《广韵》的列韵本身清楚的表明了这一点。
为了直接展示中古音的声韵面貌,古人在撰写韵书之外又专门编制了一种等韵书,这种等韵书大体上相当于现在的声韵配合表。
《韵镜》就是其中最早并且是最重要的一种,可看作是《广韵》的姊妹篇,它与《广韵》互为补充,互相参证,是考察中古音的另一重要材料。
《韵镜》以七音为经,通过“清、次清、浊、清浊”等术语将七音中所含的声母区分开来;以206韵为纬,通过四个格子将韵中所含的韵母区分开来。
在声、韵交叉处便是音节代表字。
这样就将中古汉语的声韵调(韵本身包含声调)及其配合规律展示出来。
《韵镜》将中古声母确定为38个,韵母确定为139个。
在《广韵》和《韵镜》之后,还出现了几种和《广韵》同属一个语音系统的韵书和韵图,其中颁行于北宋的《集韵》和南宋刘渊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以及南宋郑樵的《七音略》比较重要。
《集韵》是《广韵》的增修本,由皇帝诏令修订,修订的宗旨是“务求该广”,共收字53525个,比《广韵》多出一倍多;《新刊礼部韵略》将《广韵》注明同用的邻韵进行了合并,使206韵变成了107韵。
在此以前,金人平水书籍(官名)王文郁著《平水韵略》,根据同样的原则将《广韵》合并为106韵,此后出现的各种诗韵,分韵都是106韵,简称“平水韵”。
唐诗的用韵和平水韵是一致的。
《七音略》是一部等韵书,在性质上与《韵镜》相同,基本上反映的是《广韵》的声韵系统,在体例上与《韵镜》大同小异。
中古音的知识除以上所介绍者外,还涉及到近体诗的用韵和平仄。
近体诗用韵的特点是要合于“平水韵”,或者说要符合《广韵》独用、同用的规定,要使用平声韵,并且要一韵到底,不许中途换韵。
清代所编的诗韵常见的有张书玉等人的《佩文韵府》、周兆基的《佩文诗韵释要》、汤文潞的《诗韵合璧》、余春亭的《诗韵集成》和汪幕杜的《诗韵合璧》等。
近体诗平仄的特点是一句之中平仄相间,一联之间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押韵句末字用平声,非押韵句末字用仄声。
所谓相间、相对和相粘都是以节拍为单位的。
律诗的节拍除句末一字外均由两个字所构成。
中古音是学习音韵学的基础,学习中古音首先要掌握研究系联反切上下字的系联法,这是研究中古音的基本方法;其次要熟悉《韵镜》或《七音略》的体例,再其次要比较熟练的掌握36字母、《广韵》的声母、韵部、韵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