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管理机制探索——以滨海新区为例

合集下载

城市公共空间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城市公共空间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城市公共空间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城市公共空间管理是指对城市的公共空间进行规划、建设、维护和管理的过程,旨在提供优质的公共空间供市民使用,并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公共空间不够充分利用、秩序管理不够到位、安全隐患存在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

公共空间不够充分利用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应该注重公共空间的设置和布局,使之在面积和位置上能够满足市民的需求。

在建设过程中,还应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将其作为公共空间的延伸,如地下商业街、地下停车场等,以提高公共空间的利用率。

公共空间秩序管理不够到位是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

在公共空间内,存在一些市民的不文明行为,如乱扔垃圾、大声喧哗等,这些行为不仅会影响公共空间的整体形象,也会影响其他市民的正常使用。

对此,应该加强对公共空间的日常巡查和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制止不文明行为的发生,并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

公共空间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些公共场所的电线杂乱、灯光暗淡等,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应该及时检修和改进。

一些公共空间的设施设备老化、维护不及时,也会对市民的安全造成威胁,应该加强维护和管理,保障市民的人身安全。

公共空间还存在一些不合理设置的问题。

一些公共空间的座椅设置不够合理,不能满足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需求;一些公共空间的绿化设计不够美观,没有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一些公共空间的音响设备设置不适当,噪音扰民等。

针对这些问题,应该注重市民的需求,充分考虑各类人群的特殊需求,进行合理的设置和布局。

基于低碳生态的市政工程规划——以滨海新区北塘区域规划为例

基于低碳生态的市政工程规划——以滨海新区北塘区域规划为例

2北塘地 区实现低碳生态市政规划所采取
的措 施
第 一 , 色 能源 规 划 。 及 到 城 市 能 源 绿 涉 开 源 节流 和 生 态 分 布 , 究 开 发新 能 源 , 研 优 化 能 源结 构 , 约现 存 能 源 , 高 能源 利 用 节 提 率 ; 设 与 绿 色 建 筑 相 结 合 的生 态 式 能 源 建 分布系统 。 展绿色能源 , 掘太阳能、 发 挖 生 物 质能 源 、 电 、 热 、 能 等 “ 色 能 源 ” 风 地 氢 绿 的 巨大潜 力 , 成 多样 化 的能 源 结 构 , 形 保障 能 源 安 全 。 塘 地 区 利 用 建 筑 形 式 大 部 分 北 为地 密 度 建筑 的 特 点 , 因地 制 宜 的提 出 了 使 用 地 缘热 泵 、 中 能源 中心 等 节 能措 施 , 集 管 道施 工 中采 用 节 能 管 件 等措 施 。 第二 , 色 交 通 规 划 。 谓 绿 色 交 通 , 绿 所 广 义上 是 指 采 用 低 污 染 , 合都 市 环 境 的 适 运 输 工 具 , 完成 社 会 经 济 活 动 的一 种 交 来 通 概 念 。 交 通 方 式 来看 , 色 交通 体 系主 从 绿 要 包 括 步行 交 通 、 自行车 交 通 、 规 公共 交 常 通 和 轨 道交 通 。 交 通 工具 上 看 , 色 交通 从 绿 工具 包 括各 种 低 污 染 车辆 , 双 能 源汽 车 、 如 天 然 气 汽车 、 电动 汽 车 、 轨 电车 、 轨 、 有 轻 地 铁等 。 色 交通 是 一 个全 新 的理 念 , 与解 绿 它 决 环 境 污 染 问题 的可 持 续 性 发 展 概念 一 脉 相 承 , 本 质 是 建 立 维 持 城 市 可 持 续 发 展 其 的 交通 体 系 , 以最 小 的 能 源消 耗 、 少 的污 最 染物 排 放 来 满 足 人 们 的 日常 出 行 需 要 , 即 通 达 、 序 、 全 、 适 、 能 耗 、 污染 。 有 安 舒 低 低 为 了 实 现 绿 色 交 通 的 目标 , 对 传 统 应

商业街区街道空间尺度的研究——以滨海新区响螺湾商务区为例

商业街区街道空间尺度的研究——以滨海新区响螺湾商务区为例

商业街区街道空间尺度的研究——以滨海新区响螺湾商务天津泰达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艾奕康(天津)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摘要:街道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空间,本文通过研究相关案例,针对滨海新区响螺湾商务区的街道空间的现状问题,提出提升策略。

通过对响螺湾商务区街道空间尺度的研究,对今后的商务区街道空间的规划与设计可以提供一定的规划指导意见。

关键字:商业街区街道空间尺度开放空间1研究背景在以道路为骨架进行规划设计的城市当中,依托道路而产生的街道空间,成为城市中的极为重要的公共空间。

街道空间的活力程度,开始作为衡量这个地区活力程度的依据。

影响街道空间活力程度的各因素当中,尺度与规划设计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

对商业街区街道空间尺度的研究,将为今后的规划设计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指导。

响螺湾商务区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并作为滨海新区CBD启动区。

随着极地海洋馆、彩带岛公园、浙商大厦、五矿大厦等公共设施投入使用,响螺湾商务区正成为海河南岸新的城市活力地区,因此本次研究对响螺湾商务区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街道空间正如前文所述,街道空间是城市当中依托道路而产生的空间,并有着公共性的特点。

街道空间,不仅承担着作为通行空间的交通需求,更是人们进行城市公共活动的空间载体。

街道空间的界定应由道路两侧的建筑决定,只有道路而没有建筑立面的围合,也无法形成街道空间。

因此,街道空间是以两侧的建筑立面为界,沿着道路延伸的城市空间。

由于车行道路对本次研究的影响较小,遂将本文中的街道空间简化为特指道路侧石至建筑立面之间的空间。

街道空间的构成应包含如下几个部分:①慢行空间,指提供人们慢行方式出行的街道空间,慢行出行方式包括公交车、自行车、步行;②开放空间,指提供人们游憩、休闲、商业等活动的街道公共空间,包括步行街区、街角广场等;③绿色空间,指街道中由植物、种植池构成的区域和界面,包括道路绿化、行道树、沿街绿化等;④停车空间,指提供停车空间与服务的街道空间,包括地面停车场、临时停车位等;⑤街道家具,指街道中所有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公交站点、自行车租赁点、贩售亭、灯具、座椅、果皮箱等。

城市公共空间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城市公共空间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城市公共空间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城市公共空间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乱停乱放、垃圾乱扔、交通堵塞、乱涂乱画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城市环境和市民生活质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

应该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市民的公共空间意识和文明素质。

政府可以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活动等方式,向市民普及公共空间管理的重要性和规章制度,引导市民自觉遵守规则,共同维护公共空间的良好环境。

可以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惩罚一些不文明行为。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巡查力度,对违反规定的个人或单位进行处罚,例如对乱涂乱画者进行清洗、罚款等处罚措施,以起到警示作用。

还可以增加公共设施和服务,提升公共空间的使用效率。

政府可以加大投入,增加垃圾桶、自行车停车点、长椅等公共设施的设置,为市民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降低不文明行为的发生频率。

可以加强社区管理,引入第三方力量共同维护公共空间的有序管理。

政府可以与社区居民联合起来,成立志愿者队伍,定期进行公共空间的清洁、整修工作,增强市民对公共空间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共同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还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公共空间管理的效能。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智能监控系统,对公共空间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不文明行为。

可以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公共空间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还要加强城市规划和设计,提高公共空间的质量。

政府在城市规划中应注重公共空间的设置,合理布局设施,提高空间的舒适度和可使用性。

还可以鼓励市民参与城市规划和设计,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以确保公共空间的质量满足市民需求。

城市公共空间管理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市民共同努力。

政府要加大执法力度和投入,加强宣传引导,同时增加公共设施和服务的供给,引入社区力量共同参与管理,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管理效能。

市民要增强公共空间意识,自觉遵守规则,共同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只有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城市公共空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公共空间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城市公共空间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城市公共空间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其管理直接关系到广大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当今社会,城市公共空间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环境卫生不达标、交通秩序混乱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有必要对城市公共空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以促进城市公共空间的良好管理和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一、城市公共空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 环境卫生问题突出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垃圾满地、污水横流、污染严重等情况屡见不鲜。

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卫生问题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品质,也影响城市形象和旅游环境。

2. 交通秩序混乱城市公共空间的交通秩序混乱也是一个严重问题。

行人和车辆混行,交通事故频发,不文明的交通行为屡禺不绝,给城市公共空间带来了安全隐患和秩序混乱的困扰。

3. 设施老化破损许多城市公共空间的设施存在老化破损的问题,例如路面破损、绿化带缺少维护、健身设施损坏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城市公共空间的美观度,也影响了居民日常的休闲活动。

4. 治安问题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治安问题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焦点。

一些城市公共空间存在扒窃、抢劫等治安问题,给居民带来了安全威胁,也影响了公共空间的正常秩序。

以上问题凸显了城市公共空间管理的困难和挑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城市公共空间管理问题的对策探讨1. 强化环境卫生管理针对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卫生问题,可以加强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工作,加大环境卫生监管和执法力度,倡导居民自觉维护环境卫生,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推动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2. 加强交通秩序管理为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的交通秩序管理,可以设置交通指示牌、优化交通路线,提升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质量,引导市民绿色出行,减少私家车辆的使用,减轻交通压力,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3. 加大设施维护力度城市公共空间的设施老化破损问题需要增加维护力度。

城市公共空间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城市公共空间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城市公共空间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公共空间管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公园、广场、街道等各种场所。

城市公共空间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公共空间资源不足、管理措施滞后、环境卫生不佳等,这些问题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

一、城市公共空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 公共空间资源不足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土地资源的匮乏,城市公共空间资源变得越来越紧缺。

许多城市的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面积有限,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区域更为明显。

城市公共空间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空间浪费的问题,也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功能和形象。

2. 管理措施滞后城市公共空间管理的体制建设滞后、管理手段单一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公共空间管理水平的提高。

管理部门在公共空间管理中缺乏足够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不能理性运用管理手段和方法,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反复发生。

对于城市垃圾处理、环境卫生等问题的管理上存在诸多不足,使得城市公共空间管理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3. 环境卫生不佳城市公共空间中存在大量环境卫生问题,如乱倒垃圾、乱涂乱画等现象屡见不鲜。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也对居民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

环境卫生不佳还容易导致传染病的传播,给城市的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隐患。

二、城市公共空间管理的对策探讨1. 加大公共空间资源的投入针对公共空间资源紧缺的问题,需要加大对公共空间资源的投入。

城市管理部门应该加大对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的建设力度,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质量和数量,使之能够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

2. 完善城市公共空间管理体制完善城市公共空间管理的体制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是解决城市公共空间管理问题的重要途径。

要改革城市公共空间管理的体制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加强与基层社区的互动,引导居民自觉遵守管理制度。

3.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加强对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卫生的管理,是保障城市公共空间整洁的关键。

012.基于公众需求视角下的城市滨水空间规划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海河外滩地区为例

012.基于公众需求视角下的城市滨水空间规划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海河外滩地区为例

基于公众需求视角下的城市滨水空间规划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海河外滩地区为例邢燕,王滨,边青青摘要:在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中更多地体现近水亲水色彩,更好地从多方面满足社会公众需求,是提高城市规划水平、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实现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建设要求所要面对的重要现实课题。

本文在对城市滨水空间及其规划设计进行基础分析和现实考察的基础上,以天津滨海新区海河外滩地区规划设计为例,从满足公众需求这一视角切入,探讨了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理念和方法。

关键词:滨水空间规划设计公众需求亲水活动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城市规划建设的不断推进,多地陆续对城市滨水空间(如上海黄浦江沿岸、成都府南河沿线等)加大了开发、改造和再利用的工作力度,在重塑城市空间、改善城市面貌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城市滨水空间已成为诸多城市着力打造的重点景观区域,许多已成为所在城市的重要名片。

但从满足社会公众需求的角度看,仍然需要我们在客观分析规划设计现状的基础上,探究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的新理念,并以此指导工作实践。

1.城市滨水空间的概念及其发展阶段1.1 城市滨水空间的概念滨水空间是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它既是陆地的边沿,又是水体的边缘,海洋、湖泊和河流等都可以形成滨水空间。

由于相邻水体的不同,滨水空间的功能和形态也不尽相同,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内陆沿河地区的城市滨水空间。

一般而言,城市滨水空间的范围包括 200-300 米的相应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对人的影响距离约为1500 米,大致相当于15-30分钟的步行距离。

1.2 城市滨水空间的发展阶段城市滨水空间作为自然地貌与人工设计建造相结合的特定空间,大多兼具一定的历史价值和人文气息,其开发利用先后经历了形成、繁荣、衰退和复兴四个阶段。

(1)形成阶段基于满足居民饮水、农业灌溉及发展畜牧业的需要,世界上许多早期的城市大都位于河流之畔,相应的滨水空间呈现自发的良性发展态势。

天津滨海新区调研报告

天津滨海新区调研报告

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情况调研报告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面积2270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0 万人。

最近,******组织人员,专程赴天津滨海新区学习考察综合配套改革情况,现报告如下。

一、滨海新区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的主要突破总体上看,目前滨海新区还处于前期开发建设阶段,典型特点是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较大、增长速度较快(2009 年,天津滨海新区实现生产总值3810 亿元,同比增长23.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02 亿元,同比增长49.2%,平均1 平方公里投资超过1 亿元)。

2008 年以来,滨海新区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加大政策突破力度,在一些领域形成亮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金融改革创新取得较大突破。

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取得较大突破。

、金融改革创新取得较大突破一是大力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

出台了一系列一是吸引股权投资基金的优惠政策。

比如,在个人所得税方面,规定有限合伙企业中的自然人合伙人(股权投资基金企业大多为有限合伙制,并且自然合伙人比例较高),只需缴纳20%的所得税,而非最高达到45%的累进税;在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方面,规定基金管理公司自开业年度起,实行营业税“两免— 1 —三减半”,自获利年度起,实行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

推动设立了总规模各为200 亿元的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和船舶产业投资基金,集聚了221 家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企业和114 支创业风险投资企业,成为我国股权投资基金相对集中的城市。

二是加快资本市场建设。

先后成立了天津股权交易所、二滨海国际股权交易所、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排放权交易所等交易平台。

其中,渤海商品交易所目前已上市原油、煤炭、热卷板等交易品种,日成交额超过30 亿元。

排放权交易目前已发展了40 多家会员单位和近10 家战略合作伙伴,先后开展了二氧化硫排放指标交易、碳中和综合服务等。

三是积极三开展金融综合经营。

成立了金融控股平台“泰达国际金融控股集团”,实行集团综合经营和二级公司法人分业经营模式。

多中心组团型城市空间结构塑造_以天津滨海地区为例

多中心组团型城市空间结构塑造_以天津滨海地区为例

一、引言2009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报告显示,我国2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数量达到41个,100万~200万人口的大城市数量超过80个。

2000年以来,全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35个百分点,2010年末达到49.68%。

根据城镇化“S”形曲线发展的普遍规律可以预见,未来15年,我国仍将处于高速城市化阶段,届时我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70%左右,进入稳步发展阶段。

在这种背景下,研究高速发展的特大城市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将对地区政策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到区域整体发展进程。

2006年,国务院出台《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发[2006]20号文),滨海新区被确定为带动区域发展的新增长极、全国经济的第三个发展引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同年,国务院批复《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将天津市定位为北方经济中心。

此后,一批国家级重大项目迅速投放到天津,其中计划投资额超过10亿元的项目达68项。

以航空航天产业为例,2006年后天津迅速成为国家航空航天重要基地之一(见表1)。

可以说,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作为国家战略被提出后,产业格局、城市形态和人口构成等方苏萌吴昊天徐芃多中心组团型城市空间结构塑造———以天津滨海地区为例表12006年后天津航空航天产业主要集聚项目时间节点事件投资方2007年5月空客A320天津总装线开工欧洲空中客车公司2007年10月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开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2008年5月航天器制造及应用产业基地项目开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2008年10月中国直升机产业基地开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2008年12月无人机项目开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2009年9月空中客车亚洲物流中心落户欧洲空中客车公司2010年7月中国航空产业基金成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建设银行图12006年后突破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项目选址及高铁站布局图2滨海地区在天津的位置图3滨海新区四片区划分及城市中心布局图4日内瓦、苏黎世、温哥华的城市规模与尺度5-a现状城市建成区5-b构建连通的生态走廊5-c分片区组团式发展5-d建立城市中心和公共交通支撑体系图5滨海地区组团型城市和生态网络示意。

滨海新区新交通模式研究

滨海新区新交通模式研究
成 为绝 大多 数东 京 市 民 的首选 . 有
但 对 小 汽 车 的拥 有 和 使 用 却 不 加 任何 限制 . 已大 大 超 出 路 网及 环 境 的承受 能力 第 二类 是 小 汽车与 发 达 的轨 道 交 通 同步 协 调 发 展 的 城
市. 如英 国伦 敦 、 国 巴黎 、 法 日本 东
新 都 市 主 义 .发 挥 交 通 先 导 的作 跨 度 已超 出 一 般 城 市 出行 的 空 间 促 进 了 城 市 发 展 与 城 市 交 通 的协
维普资讯
盛:王 盎
汽车 一定 的发展 空 间 国 内外相 关 城市 与地 区的 经验 证 明 . 动 化发 机 展 水 平 与 城 市 交 通 模 式 具 有 密 切 的关 系 按照滨 海新 区经济 发展 目 根据 国外 城市 经验 . 在这 种 经 济 水 平 下 私人 轿 车 的 发 展 存 在 着 巨大 的需求 空 间 。但 是 . 以发 展 小 汽 车 为 主导 的 交 通 模 式 显 然 与 滨 海 新 区发 展 成 为 “ 态 宜 居 城 市 ” 目 生 的 标 不协 调 。 因此 . 交 通 规 划 上必 在
维普资讯
范小 勇




交通模 式理 论及 最新 进展
有率 和 使用 率 都很 高 . 是 已经越 但 国家如 泰 国 . 虽然 人 均 小 汽 车拥 有
水平 与发 达 国家相 比还 相 差 不少 .
调 英 国伦 敦采 取 设 置 公交 车道 、 创造 优 先 区 域 、 鼓励 停 车换 乘 和 中 心 区拥 挤 收 费等 措施 . 成 了一 套 形
交通 模 式 反 映 了交 通 要素 、 交 来越 受 到 能源 短缺 的影 响 : 展 中 发

天津市滨海新区图书馆研究

天津市滨海新区图书馆研究

天津市滨海新区图书馆研究图书馆-独树一帜在全国天津高铁站对面,市人民政府投资建造了一所全开放的图书馆。

这个图书馆采用预约制,被正式命名为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

天津滨海新区文化中心图书馆是由原塘沽图书馆、汉沽图书馆、大港图书馆、塘沽少儿图书馆、汉沽少儿图书馆经过体制整合形成的大型总分馆制图书馆。

天津市滨海新区图书馆是在天津市滨海新区旧公共图书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天津市滨海新区的旧公共图书馆具有六十年的历史,整体的建筑风格采用上世纪中式建筑,而随着天津市滨海新区的不断发展,旧的公共图书馆无法承担起天津滨海新区文化中心的责任,也不能成为旅游支点。

相比较旧公共图书馆,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建筑独树一帜,风格独特。

它立刻成为了互联网的宠儿,引得很多人慕名而来。

成为各大网红争相打卡拍照的圣地。

很少有像它这样能在国内引起如此轰动的图书馆。

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由荷兰建筑设计事务所与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分院合作设计。

天津市滨海新区图书馆的总建筑面积为33700平方米,设计立意“滨海之眼”和“书山有路勤为径”。

建筑层数为地上6层,建筑主体高度为29.6米,设计总藏书量达120万册,读者有1200个。

天津市滨海新区图书馆属于滨海新区文化的一部分。

天津滨海图书馆中方项目负责人赵春水总建筑师介绍:“在滨海文化中心城市设计阶段,我们的愿景是将图书馆的公共性发挥到最大限度,将其作为不同功能区域开放、流动的载体,同时连接室内与室外,连接公园与长廊,成为滨海文化中心公共空间系统的一个延伸。

”从图书馆内部看,里面的透明玻璃幕墙保证了面向城市公园的全景体验,而背后的球体空间“滨海之眼”宛如一只“眼睛”观察着我们所在的城市,既为图书馆公共空间塑造了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空间焦点,同时也表现出天津滨海新区世界级的文化抱负。

正像“眼睛”的功能一样,图书馆成为人们探究世界,世界认知滨海的新窗口。

从图书馆外部看,由于城市设计的调整,眼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几个问题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几个问题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地几个问题张春福一、新区内行政壁垒问题在计划经济时期,塘沽地区地不协调主要表现为“条块”分割.在该地区,中央部委企业,市属企业可以用“林立”二字形容,中央部委驻塘沽单位就达20多家,其资产与创利水平在全国也是赫赫有名地,但依赖于这些企业地工人及其家庭却一直生活在生产性地区,也就是说直到20世纪90年代塘沽地区也不见规模城市地模样,企业大,财政小地特征一直困扰着塘沽地区地城市化进程.在改革开放阶段,塘沽地盐碱滩上相继建成了颇具规模地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创造了举世瞩目地奇迹.而且两区道路及工业厂房设施都具有高水平、高标准地特征,尤其是开发区在10平方公里土地上高水平、高标准地建成了高档次城市系统.与此同时,两区与塘沽区在不到50平方公里地地区上形成了行政割据.在各种资源地使用上、在市场运作上、在对外竞争上均按三区各自地行政方式去运转,造成了塘沽地区——滨海新区核心区在资源整合上、整体空间发展与布局上不能优化.比如:开发区土地资源短缺,却向塘沽地界之西征地.保税区地香港免税精品城建在物流云集而无商业氛围地保税区内.塘沽区在京山线西紧邻天津开发区搞了个自己地开发区.滨海新区要大发展,针对体制上既有计划体制遗留地条块分割,又有改革年代在新区地面上地“区”级行政割据,首先是要削除行政壁垒,统一市场与管理.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对于滨海新区行政体制建设有两种意见,其一,是维持现行地松散管理,既滨海委协调下地三区一港众多国有大企业并存地现状.其二,是建立具有一级行政权力地管理机构.笔者认为,一借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地机遇,二借行政体制改革地大潮,创建一个滨海新区全新政府实有必要.理由有三条:1.可实地操作核心区先行实验政策.参照改革过程中经济特区和浦东开发区地经验,获取相应地行政体制改革和财税政策,从而获得新区资本市场运作地基础,城市自主地高水平发展地基本条件.2.可加速新城市建设.浦东建设速度之快在于新区成立后不久增设副省级区委、区政府强势运作,因为新区规划布局地落实如果没有统一地地方法规必定贻误,这值得天津滨海新区借鉴.3.有利于协调地区内复杂地利益关系,紧密一港三区及驻塘沽大企业地实质性合作.作为一级政府,要通盘考虑当地地社会保障与就业,以及对外来农民工地政策,这就为“前方”产业升级,“后方”安居乐业有了一个强有力地依靠.除此,驻塘沽大企业与开发区地大企业寻觅相互配套地小企业有了一个运输半径最短、信息最及时准确、决策最为集中地同地化联动地良性环境.二、再发展地基本问题滨海新区再发展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产业升级问题,二是城市规划建设问题.产业升级.在滨海新区,无论是老牌国企还是外资企业,或是塘沽地三次产业都面临着产业升级问题.多生产型少研发型、多属地同质性少异地引领性,这种状况,既不能支持新区本身再发展,也不能永立在环渤海中心地位上.站在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新区再发展地实质是产业升级,非以此不能带动环渤海,辐射三北.产业升级说到底是企业自身地决策,但在政策牵引上、信息指导上、环境提供上、公共服务上、公共资源整合上政府应责无旁贷地为升级服务.据天一证券网2005年6月22日《中国经济三足鼎立》提供地数据,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为1.6万亿元,仅相当于珠三角地二分之一稍强,长三角地二分之一弱,这与确立地龙头地位有关,这就是广东——深圳,上海——浦东确立了两个三角地区地中心地位,这其中又与产业占据高端有直接关系.在滨海新区,制造业如何加强研发动力,物流业如何拓展国际采购环节以延长供应链,现代服务业如何借鉴与依托北京地实力做强,港口、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如何保障新区需求,怎样引导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以解决就业问题,这些理所应当摆在新区发展地谋划之中.在产业升级地指导中,应避免上海传统产业中品牌遗失与技术停滞地失误,也要避免珠三角一带对外来工低工资支付引来民工荒地不和谐,更要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地老路.城市规划建设问题.据悉,在滨海委直接领导下,新区已成立了“新城建设领导小组”.这里讨论地不是城建地规划与落实,而是城市建设地理念.首先,应确定城市于滨海新区地意义.不可想象,在一个年工业产值3000多亿元地出口加工区,货物吞吐量2亿多吨地港口,以年30%增速发展着地保税区,在有着众多大型企业地地区,却没有与之相适应地城市服务系统会是怎样地发展.其次,滨海新城建设在理念上既要克服计划经济时期地大生产小生活地观念,也要克服三区一港自我封闭服务地观念,要站在为环渤海区域经济服务地高度打好城市牌.这里有必要指出,天津开发区10平方公里地城市系统可作为新城建设经验与指挥中枢,但不可作为城市依托,关键一条是没有拓展空间.若能容纳各阶层人士地居住,满足滨海新区人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休闲娱乐、商务、消费等各种需求,就要利用好塘沽地城市体系,走内涵式地建设道路.再次,新城建设应有十年后扩张,百年后持续地眼光,要体察民生意愿.新区民生民居自然形成由西向东箭头形,这就是依海河依京山线由西向东成矩形,临海一带成弧形,这本是一个符合现代城市发展地格局,只需规划部门再结合创意和开发价值针对不同区域功能去合理布局,以达到适宜人居地目标.三、体制创新问题体制创新对一个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地新区来讲恐怕是从开发建设时就要同步进行地大事,当年地深圳是如此,以后地浦东也是如此.作为滨海新区,这样地创新可归结为行政体制与经济体制两大方面.1.行政体制方面.(1>新城建设与民意对接地体制.这个体制是从规划到建设始终面向民众地体制,它应该向民众透明、公开,以真正体现民生民本.这个体制可作为新区政府体制创新、紧密政府民众关系地突破口.其民为城市发展之本,其民意又为城市建设起参谋、监督作用,用民意、赢民心其意义不可低估.(2>政府管理体制.新区政府体制要努力从习惯于行政命令,单一行政控制,单纯与省市中央行政机构对接地思路上解脱出来,利用经济机遇,率先创新能反应市场经济需要地政府组织机构.要综合利用开发区、保税区、塘沽海洋高新区在审批和监管服务工程所取得地经验,按市场监管,公共利益保证两个方向设置全新地机构,以应对新区高效运行地市场经济.2.经济体制方面.(1>物流体制.它地创新意义于新区是不言而喻地,它地创新首先解决地是行业管理问题.由于新区内物流企业基本上是国际物流,又由于随天津港近十余年迅速扩张带来了物流企业数量膨胀,使行业管理问题凸显.创新物流行业管理体制应当让其从企业中产生代表而再生协会,一方面沟通政府对企业地政策信息,另一方面沟通企业对政府地要求,在自律基础上法制化、自主化地去有效运营.(2>税收体制.税收体制创新不是将统一于全国地税制改了,而是首先如何将几家地税并行局面在新区呈现有分有合,这样才利于新区功能区、航运与物流中心地税源之涵养.还有物流企业在税种上能否助其鉴定是流转税还是所得税,总之,以流转额课税于物流业不公平,使本来微利地物流业又加大了纳税成本.如果承认这一点又无法改变现行税收政策,那么在新区发展中能否有其他(如返税>措施相配合呢?(3>金融体制.随着汇丰银行落户泰达,渤海银行总部设立于泰达,标志着新区金融市场开辟之决心.在我国资本市场运作中主要是筹资者地失误,在间接金融市场运作中主要是贷款者地失信.前者地结果是股市问题大,股民歉收.后者地结果是不良资产多,银行拒贷.这就造成投资渠道狭窄,信用度低.为更好地运用股票、债券(含地方发展建设债券>市场,为充足贷款给中小企业以支持,就应创新新区监管制度和地方金融法规并严格执行,打造以信用为基础地金融体制.在全局上激活新区地多种要素,产生我们期盼地新区腾飞地动力.(4>人事与社会保障体制.要抓紧制定吸纳人才与社会公共利益地生活保障、生命保障、子女教育保障地地方政策.这样地地方政策创新地要点在于:(1>站在竞争政策界面思考制定.(2>开放吸纳人才地边界不在于学历学位,而在于能干还是不能干.高学历+专业经验+工作业绩是人事部门考虑地人才方向.(3>率先进行户籍制度改革.(4>发挥塘沽城区教育网络与医疗网络地作用,率先出台具有平等公民意义地义务教育与卫生健康防疫制度.之所以将人才与劳动人口地保障合并议论,一是这方面新区新政应当大有可为,二是我们地滨海新区地发展不仅需要各类精英,也需要各类生产流通一线地劳动者,惟有如此,才能完成近期50平方公里地新城建设以及其后大发展地任务.(张春福,现在中共天津市塘沽区委党校任职>。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与管理研究分析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与管理研究分析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与管理研究分析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城市公共空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社交和休闲的场所,更是城市形象和品质的重要体现。

城市公共空间的合理设计与有效管理,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交往、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义与类型城市公共空间,简单来说,是指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供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场所。

它包括街道、广场、公园、滨水区、步行街等多种形式。

街道是城市中最常见的公共空间,它不仅承担着交通功能,也是人们行走、购物、交流的重要场所。

广场通常是城市的中心节点,具有聚集人群、举办活动的功能。

公园为人们提供了亲近自然、休闲娱乐的空间。

滨水区凭借其独特的水景资源,成为城市中极具魅力的公共空间。

步行街则为人们创造了一个无车干扰、舒适的购物和休闲环境。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1、以人为本设计应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和行为习惯,提供舒适、安全、便捷的空间。

比如,合理设置座椅、遮阳设施,确保行人的通行空间宽敞无障碍。

2、多样性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包括儿童、老人、残疾人等。

提供多种活动空间,如运动场地、文化展示区等。

3、可达性公共空间应易于到达,与城市的交通系统紧密相连,让人们能够方便地进入和使用。

4、生态性注重保护和利用自然环境,增加绿色植被,减少对生态的破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5、文化性融入当地的历史文化元素,展现城市的特色和个性,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要素1、空间布局合理规划空间的大小、形状和比例,形成有层次、有节奏的空间序列。

2、景观设计通过植物配置、水景营造、小品设置等手段,打造美观宜人的景观环境。

3、设施配备提供完善的公共设施,如垃圾桶、路灯、指示牌等,同时要考虑设施的美观性和实用性。

4、材质选择选用合适的地面材质、建筑材料等,既要保证质量和耐久性,又要符合整体的设计风格。

四、城市公共空间的管理1、维护与保养定期对公共空间的设施、景观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良好的状态。

天津滨海新区公共空间规划管理机制研究

天津滨海新区公共空间规划管理机制研究

天津滨海新区公共空间规划管理机制研究
王哲;杨旸
【期刊名称】《规划师》
【年(卷),期】2017(033)007
【摘要】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实体空间的精华,是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和环境质量的关键.天津滨海新区汲取国内外城市规划建设的实际经验,探索搭建"规划设计—管理审批—专项评估"三位一体的全新城市公共空间体系.文章在总述该体系的基础上,对滨海新区公共空间规划层级体系、审批管理体系和可持续性专项评估机制等子系统进行了详细阐述.
【总页数】5页(P44-48)
【作者】王哲;杨旸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1
【相关文献】
1.现行规划管理体制下的社区规划编制方法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的实践为例 [J], 刘伟;杨瑞;李硕;田嘉
2.天津滨海新区循环经济动力机制研究 [J], 王洪军
3.建立和完善区域技术创新合作机制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 [J], 寇小萱
4.基于天津滨海新区视角下的人民币回流机制研究 [J], 课题组
5.天津滨海新区沿海都市型农业战略定位与创新机制研究 [J], 郭素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两种尺度的区域城市设计——以天津滨海新区核心区总体城市设计为例

两种尺度的区域城市设计——以天津滨海新区核心区总体城市设计为例

两种尺度的区域城市设计——以天津滨海新区核心区总体城市设计为例程宇光【摘要】本文从新都市主义理论最具代表性的“区域城市”理论入手,探讨两种尺度下的城市设计方法:即兼顾整体宏观构架和微观人性尺度。

既建立城市功能、交通、生态等方面的良好网络秩序,同时回归城市设计的本源,将城市理想蓝图转化为能够被使用者切身感受的城市生活场所。

同时,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城市——天津滨海新区核心区为例,从整体空间结构、街道公共空间、建筑空间组合、生态开放空间等方面进行城市设计探索,以建立城市宏观尺度空间秩序和人性尺度的生活秩序。

【关键词】区域城市;总体城市设计;新都市主义1.项目背景——演变中的区域城市自2005年,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已纳入国家战略以来,其经济飞速发展、龙头带动,引领全市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

从400年前的渔盐小镇到近代工业港口重镇,再到以现代制造业、国际航运物流和研发转化为主导功能的国家级新区,滨海新区就此脱胎换骨,向着国际一流的现代都市迈进。

城市的结构在总体规划和空间战略的部署下,逐渐形成了多中心、多组团、网络化城市区域的布局模式。

其中,多中心、网络化是滨海新区不同于中心城区的单中心、集中式布局的最显著特征,也是从传统城镇向现代化区域城市转变的最明显的空间特征。

经过“十大战役”的建设,符合国际最新潮流的“一城、多组团、网络化”的区域城市架构已初步形成,交通、轨道、基础设施等区域网络逐步构建。

其中的“一城”是整个空间结构的核心,也是本次总体城市设计的范围。

滨海核心区190平方公里,包含中心商务区、开发区生活区、塘沽老城区、港口区等多个分区。

与天津中心城区内生型的建成区不同,滨海核心区是一个政策导向的快速建设过程中的城市新区,同时也包含了一定的现状。

因此,涉及到于家堡金融区为代表规划新建地区、开发区生活区为代表的相对成熟建成区、塘沽老城等有待更新的旧社区、以及港口工业区、外围村镇郊区等。

这些地区处于不同发展水平与建设阶段,空间形态差别较大,开发策略不尽相同,需要从区域角度进行总体控制。

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基本思路与特点分析_张霁星

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基本思路与特点分析_张霁星

备受瞩目的天津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深化改革于2013年9月26日正式启动。

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深化改革主要包括:撤销“塘汉大”工委、管委会建制,确定行政区统领,功能区支撑,街镇整合提升的整体方案;在区级层面体制、街镇层面体制和功能区层面体制的基本框架;“两步走”与做好“七件事”的具体步骤。

一个时期以来,制约滨海新区发展与效率的所谓“区管区”的行政关系最终得到理顺,新的行政架构初步呈现。

这次以理顺行政关系、重新调整经济与社会发展布局结构、建立新的“扁平化”与“大部门体制”为特点的新区行政管理体制“再改革”,是在2009年11月9日开始的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大框架下继续完善与理顺关系的深化改革。

这次滨海新区的深化改革,为以后其他园区新区的发展提供了独具特色的另一种样本。

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高新产业园区,到今天的滨海新区,这种在老的行政区域内建新区,然后新区又带动和辐射老行政区发展,再到新区统合大面积的老行政区,直至一个全新面貌的滨海新区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个模式在全国是独具特色、独一无二的。

因此,对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思路、特点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天津滨海新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与步骤滨海新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的指导思想是:把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有机结合起来,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简政放权;坚持统一、协调、精简、高效、廉洁的原则,减少管理层级,理顺层级关系;按照“大部门”、“扁平化”、强基层的思路,规范机构设置,明确机构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和工作效率。

1.滨海新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与框架这次滨海新区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撤销“塘汉大”工委、管委会建制,行政区统领,功能区支撑,街镇整合提升。

所谓行政区统领,就是滨海新区区委区政府真正体现区级行政职能,不再通过塘、汉、大工委、管委会,实现对新区所辖的全部行政区域和各个功能区的直接管理。

新区新城的逻辑丨天津滨海新区的生长:从“以港兴城”到“港城互动”

新区新城的逻辑丨天津滨海新区的生长:从“以港兴城”到“港城互动”

新区新城的逻辑丨天津滨海新区的生长:从“以港兴城”到“港城互动”文|余婷婷(方塘智库文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许伟明(方塘智库文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港城相长,荣衰共济。

城市可以为港口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以及广阔的空间,港口发展也将进一步改善城市的产业结构并推进城市经济增长,最终带动整个区域乃至全社会的繁荣兴旺,历史反复验证了“港城互动”这一定律。

港口作为货物运输的出入口,天然地聚集了物流、资金流、客流,通常为富庶繁荣之地。

以港兴城,从纽约、阿姆斯特丹到香港、上海,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涌现过众多耀眼的港口城市。

天津也不例外,天津自古因漕运而兴,为京畿门户。

而天津港的每一次变迁,都推动着天津城市重心的转移。

作为世界第四大港口,天津港是京津冀乃至三北地区的重要出海口。

近30余年里,天津港与天津滨海新区,在一片盐碱滩涂上写下了一坐港口与一座新城协奏的篇章。

|天津港的黄金时代已来,港城互动于此而荣|滨海新区被寄予更多的希冀:京津冀乃至北方的外贸门户,在参与全球经济分工中发挥引领作用,甚至是中国北方地区进行全球资产配置的窗口。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国内经济转型、调整的背景中,港城互动的模式,也面临着提质扩容。

过去的十年,滨海新区获得巨大的发展,也是天津港发展的黄金时代,更是港城互动逐渐发展的一个阶段。

中国有大量的港口正处在转型发展的阶段,尤其是北方,港口和城市的如何互动,一直困扰着学界和地方主政者。

因而,方塘智库从港城互动的维度来审视滨海新区的十年,同样对多数的沿海城市的港城互动具有样本价值启发。

天津向海而生,也因海而兴,港口是其重要的战略资源。

历史上,天津港曾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变迁,每一次都推动着天津城市发展重心的转移。

|浸润着19世纪末,海港之城模样的天津五大道|天津历史学家罗澍伟介绍,早在19世纪末期,天津紫竹林海港的年外贸总值已占全国贸易总值十分之一以上,成北方最大贸易港口。

港口贸易的兴盛,促进了天津城市的发展,甚至一跃成为辐射三北地区,与上海、广州抗衡的经济中心、航运中心,以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激荡之地。

城市CBD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新探析_以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金融区为例

城市CBD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新探析_以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金融区为例

城市CBD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新探析——以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金融区为例刘岿威摘要:城市CBD是一个复杂有序的巨系统,由于CBD开发强度、建设标准较高且规模庞大,各种功能错综复杂,所以在CBD的建设规划时会涌现出许多新的思想和理念来协调解决CBD各种功能间的关系。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CBD规划体系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其编制的是否科学合理,关系日后CBD建设和应用是否高效方便。

在CBD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现行的规划标准与规划理念形成冲突的情况。

本文通过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金融区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实践经验,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多项指标进行了许多新的探索和研究,针对编制过程中遇到的如:绿地率、建筑退线、转弯半径、停车等许多具体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并在地下空间方面提出了创新性控制要求,为合理有序的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提供了规划依据。

希望本文能在今后我国其他城市的CBD规划中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CBD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于家堡金融区1.背景随着经济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城市的规模不断膨胀,功能越来越复杂,许多大城市都需要一个功能核心中枢来集中高效地处理各种事务,城市CBD的概念应运而生应,它高度集中了一个城市的经济、科技、文化、商业等多种功能。

城市CBD都处在城市交通最便利的核心地段,人流、车流、物流巨大,建筑密度非常高,一般都以超高层建筑为主,基础设施十分完善。

但随着兴建CBD的城市越来越多,在CBD的规划和建设中凸显出了许多新的问题。

如果城市规划不能做到科学合理,很可能会给CBD带来如交通拥堵,高密度建筑与城市景观的冲突,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高地价的矛盾,城市防灾压力增加等一系列问题。

由于城市规划编制的相关规范是针对整个区域的,许多指标并不能很好的适应CBD建设的需求,如何处理好规范指标与CBD建设要求的关系,是CBD建设的一个难题。

2.城市CBD规划遇到的问题2.1规划新理念难以导入城市CBD的规划往往是一个城市最受关注的规划项目,当地政府会邀请国内外知名的设计团队来为CBD的规划发展出谋划策,许多方案应用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规划思想和理念。

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的滨海盐碱地景观生态化设计研究

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的滨海盐碱地景观生态化设计研究

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的滨海盐碱地景观生态化设计研究摘要:天津滨海盐碱地是中国滨海盐碱地代表之一,很长时间内此地被称为“绿色生命禁区”。

为提高整个滨海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目前建设了著名的生态保护圈。

关键词:滨海盐碱地;景观修复及规划;实例1.1滨海盐碱地区域概况盐碱土中盐分主要来自海水,除海水影响外,土壤蒸腾、填海造田、填海造陆工程、砍伐森林、围湖产盐等都能造成土壤盐碱化。

此外气候因素(气候干旱、半干旱),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矿化度大都能对土壤盐碱化造成影响。

滨海盐碱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较为恶劣,生态因子作用复杂并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造成了滨海盐碱区域的植物生态环境的特殊性。

1.2盐碱地的生态修复生态修复要恢复的内容,首先是恢复此地域的生态功能,也就是恢复一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健全;其次恢复它的生态结构,即恢复一个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再次恢复它的生态可持续性,一方面是生态系统的抵抗能力,另外一反面是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最终还要考虑它的地域性、历史及文化性、景观性能等。

1.3天津滨海新区海岸带景观的生态化建设天津滨海盐碱地是中国滨海盐碱地代表之一,其核心区域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33平方公里,建区前是塘沽盐场的卤化池,渤海湾的滨海淤泥质滩涂地区,年均降水量不足500毫米,蒸发量1900毫米,约为降水量的4倍,且降水月份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8%~80%。

年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3.9℃,地下水矿物化程度高,土壤含盐量高,1M土体平均含盐量为4.73%最高达7%以上,为NaCl形滨海盐碱土,土壤粘重,通气透水不良,原生滩涂上几乎无植被,经过多年的自然脱盐过程,生长着极少数的盐生植物如盐地碱蓬、碱蓬、中亚滨藜等,但尚未形成群落,盐尘现象较为严重,直接填垫客土极易发生次生盐渍化,很长时间内此地被称为“绿色生命禁区”。

为提高整个滨海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构建生态园林绿地系统,促进环境和经济的稳步发展,构建生态园林项目根据开发区的发展规划和城市特点,建设了著名的生态保护圈。

从城市空间视角探究城市治理问题及对策

从城市空间视角探究城市治理问题及对策

从城市空间视角探究城市治理问题及对策城市治理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空间的发展和利用也变得愈加重要。

从城市空间的角度出发,可以深入探究城市治理问题以及制定相应对策。

一、城市空间发展的困境城市空间是城市管理的重要领域。

城市空间的规划、开发和利用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发展。

然而,在城市空间的发展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境。

首先,城市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

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城市与自然环境的更加紧张的关系。

大量的工业和建筑活动导致了城市环境的恶化和失衡,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和健康。

其次,城市发展的不平衡也是一个难题。

城市规划和利用不当导致了城市空间的不均衡发展。

大量工业项目的集中建设和贫困人口的拥挤,不仅影响了城市环境的整洁和整体形象,还使得城市社会和经济的成长受到了影响。

最后,城市空间的利用缺乏规范化。

当前,城市空间扩张的速度过快,规模过大,缺少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导致了大量无序建筑和土地浪费,不仅浪费了城市资源和环境,还浪费了社会和经济资源。

二、城市治理的对策城市空间的覆盖面广大,市民每天都身处其中。

因此,规划出高效的城市治理对策显得非常重要。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对城市空间的规划和利用。

城市空间是城市治理的关键领域。

我们应该通过制定出合理和科学的城市空间规划,来对城市发展的方向和路径进行规范。

同时,加强对城市空间的监察和管理,使城市发展更加合理化、有序化和节约型。

其次,我们应该注重城市空间的环境和资源的保护。

城市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我们应该建立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从源头上控制城市污染。

同时,鼓励和支持新能源和环保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城市空间开发和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

最后,我们应该加强城市空间的公开和参与。

公众参与是城市治理的重要环节。

建立公开透明的城市空间管理机制,鼓励市民参与城市治理和城市发展,使市民的权利和责任得到平衡和发扬光大。

特别是通过加强对市民的培训和教育,增强市民的意识,增强市民的主体性和责任感,更好地推进城市治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公共空间管理机制探索——以滨海新区为例
发表时间:2018-07-16T15:36:06.77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6期作者:范杰
[导读] 摘要: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主要的活动场所,是城市实体空间的精华所在,着重体现城市的建设水平和环境,同时也是城市文化的宣传载体。

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 300072
摘要: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主要的活动场所,是城市实体空间的精华所在,着重体现城市的建设水平和环境,同时也是城市文化的宣传载体。

因此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天津滨海新区的城市公共空间管理进行简单的探讨,并对其管理机制的运行和完善提出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管理;依法;体系建立
1城市规划相关法规体系
城市规划作为当地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在每个国家都有不相同的起因和相应的立法授权的方式,但相同的是规划行政权力都来自于立法授权。

1.1城市规划相关法规体系
城市规划相关的法规体系是规划行政的依据,包括下列内容:
1、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实施性行政法规
3、地方城市规划法规
4、城市规划行政规章
5、城市规划相关法规法律
6、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
7、城市规划文本
1.2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城市设计的相关法律地位以及成果表现
控制性详细规划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上位规划的基础上,来更好的控制开发用地的性质、建设开发强度和公共空间,来作为行政管理的相关依据。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不同,因为它不仅仅需要有空间使用功能、还融入了工厂技术相关内容以及还要考虑空间环境如何更好的进行艺术处理。

我们的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往往由于规划、建筑设计等等工程之间短缺相应的衔接环节,致使城市内部空间环境产生了某些不良的东西,这就需要由城市设计来做。

但是城市设计本身又不具备相对应的法律效力,这就造成在贯彻落实的时候会产生一些困难。

1.3滨海新区城市规划管理实施体制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对于项目设计、以及后期的建设就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开发商为了保障开发项目的经济效益,需要切实的数据资料作为投资的重要依据,如果没有对公共空间建设的明确要求,政府很难做到强制实施,因此,《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可以作为开发商投资决策的唯一的依据。

2因地制宜合理且灵活的组织模式
2.1加强多部门合作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新版将旧版中的“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当地居民的意见”这一规定进行了更改和拓展,拓展了参与决策城市规划的组织和部门,使得决策更公开透明,通过专家组的指导,也使决策和规划更具有科学性,其中也具体规定了“专家组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应该在什么阶段、什么内容上落实,进而从程序上、制度上和确保了城市规划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在滨海新区,要以政府为主导逐步形成多元化管理监督模式,在对我们的城市发展监管中协调各方面利益,疏通各个环节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推进形成公平、公正、合理的城市建设环境。

故而努力完善并将公共空间的相关设计构思付诸于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存在价值。

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对城市来说是一项集合了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系统工作,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各个方面的内容。

2.2合理且可行的管理组织模式
城市公共空间运作管理的组织模式,是将与城市公共空间有关的规划纳入到城市规划大的建设管理当中来。

它的组织与运作方式方法同样具有灵活性,凡是有助于公共空间在建设中变成现实的,就可以有多种组合模式的存在。

由于管理主体不同,我们大体上可以将城市公共空间管理组织模式分为三类:政府组织模式、第三方组织模式和多方组织模式。

对于不同要求的地区,城市公共空间管理组织的模式会相对不同,各有特色。

通常,对于必须严格要求的城市中心区、古建筑保护区等,必须由政府面负责对于城市公共空间实行严格全面的控制与引导;而对于那些以发展为主导目标的开发区域,可以较灵活的采用公私结合或者第三方组织的模式等等。

3如何健全城市公共空间管理机制
城市公共空间的管理组织,对于城市和各项目都要有针对性组织管理方法的同时,也要具备对公共空间进行管理的组织方法,这样才能形成良性且积极的管理大环境。

3.1完善关于城市公共空间管理的法律条文
法律法规是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权利保障和制度基础,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但随着全体市民对城市公共空间关注度的提高,立法对于公共空间成了不可回避的问题。

第一、国内国外拟定了关于城市和建筑的各种法律和执行标准,去实现公共空间规划与管治。

第二、我国目前在城市规划法规中存在那些问题。

1)城市规划法缺少对市民利益的相关维护。

2)法规中对公共空间建设资金投入缺少保护机制。

第三、我国《城市规划法》相关条文的修正建议
1)要进一步明确城市建设中对于如何维护市民利益的条例
2)空间权力制度设想
3.2强化市民参与机制,实现城市公共空间利益最大化
市民参与是有效维护社会公平来保证公共利益不受到侵害,并有助于协调各种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新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就完善了这部分内容。

第一、我国市民参与城市规划的现状情况
我国现阶段运用的市民参与的方式,大部分是在编制过程中方案的公示和方案评价。

第二、市民参与在公共空间建设各阶段的操作体现
1)设计前期:进行充分的现场调研,全面了解各阶层市民意见
2)公共空间规划设计成果审查阶段:公开专家论证过程
3)规划批准后:公开方案
4)后期实施阶段:政务公开,媒体舆论
3.3明确责权体系,利用公共投资调节杠杆,平衡各方利益
新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要求城市规划增加关注社会公平和全面保障市民利益,着重协调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合理安排和人民群众生活密不可分的公共服务、公共设施、住房建设以及交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第一、估计投资多元化、平衡多方利益
第二、管理权责明确
3.4引入设计管理奖励机制
对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有着很强的综合效益追求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体系,一方面需要从行政层面和法律层面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同样要引进奖励机制,达到能引导那些能反应大众利益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和开发,而开发商在此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失或者为此而在市场竞争中受到的不利情况得到适当的补偿或者奖励,帮助其在建设市场中的地位。

欧洲等国家在这方面有些先进的经验可以借鉴:
第一、容积率奖励法:
第二、发展权转移法(TDR)
第三、减免税赋
4建立“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体系综合管理机制”
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体系运行状况基本上是由这个城市整体的管理机制所决定的。

因此,在整体构建中就必须引入与城市公共空间相关的管理机制。

必须将每个层面的公共空间规划体系都要载入相对应层面的规划编制当中,并要在前期调查、资料分析、整合设计、后期实施和管理阶段实施监督,还有公共政策的倾斜、政府财政杠杆的调节作用、相关技术规范的整合以及决策管理的吐故纳新。

第一层面:详细规划与管理。

第二层面:奖励政策与管理。

第三层面:城市设计与管理。

当代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体系建设过程是多元的、多方参与的、动态渐进的、整体协调的。

我们只有做到从分析到决策,从全局道细节,从管理部门、设计部门、开发部门到市民参与等,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从而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公众参与及舆论等手段,才能保证健康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上文中对城市公共空间管理机制的探索,可以进一步提升城市空间质量、增强城市活力。

城市公共空间管理机制的制定,为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参考,只有进一步完善和纠正该体系的内容和运行机制,才能保证城市公共空间实现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规划师、设计师以及建设者们不断的对其进行探索与实践,为其更好的应用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金炜.杭州钱江新城中央商务区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管控研究[D].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2010(06)
[2]任芳.快速城市化时期我国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刍议[D].天津大学,2007(06)
[3]程富花.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公共空间运行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6(06)
作者简介:
范杰,女,生于1984年2月,本科,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注册城乡规划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