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杆同步电子齿轮比计算方法
求电子齿轮比档

求电子齿轮比1、已知:电机额定转速2000rpm螺距5MM减速比100反馈解析数160000p/rev2、求请问怎么求电子齿轮比??还需要哪些条件?3、解:1)求电子齿轮比,一定要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实际就是计数器计数频率上限;2)如果知道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先计算:反馈脉冲频率反馈脉冲频率=电机速度×编码器解析度=额定转速2000/60 ×1600003)可计算出,电机额定转速时的电子齿轮比:电子齿轮比=反馈脉冲频率/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4)上述计算的编码器安装在电机轴上,所以电子齿轮比与螺距5MM 减速比100 没有关系;但是与指令脉冲当量有关系,与工件移动速度有关系;2、求如果需要脉冲当量假设脉冲当量0.001MM 。
电子比求出后。
3、解1)如果知道电机转速,就等于知道电子齿轮比;2)这时可以计算出该电子齿轮比下的脉冲当量工件移动速度=电机转速/60÷减速比100 ×螺距5MM脉冲当量=工件移动速度÷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工件移动速度÷编码器反馈解析数/电子齿轮比3)如果先知道脉冲当量,然后再计算出电子齿轮比,或者再计算出电机的转速:工件移动速度=脉冲当量 × 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电机转速/60=工件移动速度÷螺距5MM ×减速比100电子齿轮比=电机速度/60×编码器解析度÷ 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2、求先假设工件速度为50mm/min 输入脉冲频率应该是多少?3、解电机转速/60=工件移动速度÷螺距5MM ×减速比100设定电子齿轮比=反馈脉冲频率/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电机速度×编码器解析度÷ 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那么输入脉冲频率=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2、求假设工件要移动距离是100MM。
要输入的脉冲数又是多少?3、解1)这个问题,可先确定脉冲当量,输入的脉冲数=移动距离/脉冲当量;设定电子齿轮比=电机速度/60×编码器反馈解析数/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编码器反馈解析数÷( 螺距5MM/ 脉冲当量÷减速比100 )2) 这个问题,可先确定工件移动的速度、电机的转速、电子齿轮比,最后计算出脉冲当量,输入的脉冲数=移动距离/脉冲当量;电机转速/60=工件移动速度÷螺距5MM ×减速比100设定电子齿轮比=反馈脉冲频率/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电机速度×编码器解析度÷ 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脉冲当量=工件移动速度÷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工件移动速度÷编码器反馈解析数/电子齿轮比输入的脉冲数=移动距离/脉冲当量1、通过以上回帖,大家要明白,伺服电机的速度是在额定转速下任一速度上可以运行的;2、当电机速度确定后,一定要设定电子齿轮比,防止反馈脉冲频率过高,位置环计数器失灵;3、工艺现场,一般需要给定工件移动的速度,或者需要一个准确整小数单位的例如0.1、0.01、0.001……这样的脉冲当量,然后设定电子齿轮比;4、电子齿轮比绝不是为了调速,而是保证在任一个电机速度下,位置环计数器都能可靠工作;5、如果电机速度高于设定值,计数器就会出现计数不稳、出错的可能,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脉冲丢失或者增多的问题,这种情况因负载轻重变化,随时可能发生;6、所以为了保证位置环计数可靠,建议将PLC脉冲频率减半处理,这样伺服速度增高到设定速度的2倍时,位置环计数器也能安全计数!1、我们一般说的“PLC发脉冲额定频率”,是个错误的说法;2、所谓指令脉冲数,是操作者根据目标位置、脉冲当量计算出的脉冲数;3、在位置计数环里,操作者只要设定这个指令脉冲数即可,没有谁发射指令脉冲,你永远看不到实际的指令脉冲波形,因为压根就没有指令脉冲;4、在位置计数环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反馈脉冲波形的输入,它只是位置环计数器接收到的实际计数脉冲;5、所谓的PLC发射指令脉冲频率,实际是位置环计数器计数脉冲频率的上限;6、说通俗点儿,就是说电机转得快时,编码器反馈脉冲频率高于这个上限时,就无法正常计数,就会出错,可能将反馈脉冲计少了,相当于指令脉冲增多了!7、位置环是个计数器,输入指令脉冲数作为被减数,接受反馈脉冲作为计数脉冲,计数器输出的脉冲差就是实际位置对应的指令脉冲数;8、这是伺服控制的最基本原理,最初这个位置环计数器可以用PLC的计数器完成,所以伺服控制总是离不开PLC 的缘故;9、常用伺服电机,靠变频器变频调速,所以是一个交流变频系统,它可以完成加、减速,按照需要给定速度,实现速度闭环控制!10,同时可以实现电机的电流控制,即转矩控制!最近在看阿水的CT变频器资料,CT变频器有个特点,不管编码器线数如何,都计数到最高,65536,相当于16进制x10000, 如果编码器是1024,4倍频是4096,那么,计数器计数是,16,32,64,。
伺服驱动器的电子齿轮比的设置方法

伺服驱动器的电子齿轮比的设置方法上一节我们讲述了伺服电机编码器的分辨率与线数、位数的关系,今天我们说下伺服驱动器电子齿轮比的设置方法,电子齿轮比是干什么用的,我们通过使用伺服电机的电子齿轮,行程比例变更,可以设定每个脉冲的移动量。
下面我们通过位移量和旋转角度的电子齿轮比的设定来举例说明。
1位移量位移量通过电子带动丝杆或同步带的旋转量转换,如下图:伺服电机带丝杆为了提高输出转矩,在电机和丝杆机械部分还需要通过减速机或者齿轮大小来连接,常见的就是一些减速机(蜗轮蜗杆、行星式减速机)或者设置不同大小的齿轮通常是小轮带着大轮旋转实现减速。
以下图为例子,伺服电机编码器的分辨率是1000线通过4倍频就是4000p/r,减速机部分的减速比n=1/2,丝杆导程或者螺纹距Pb=10mm,现在要求将每个脉冲的移动量设定为10um也就是通常说的1丝。
机械丝杆那么电子齿轮比是如何计算的呢,首先我们看下在没有使用电子齿轮比情况下1个脉冲对应的移动量是1/8丝,没有达到我们的要求,因此需要放大量来提高使之到达1丝,这个放大量就是电子齿轮比数值就是相应提高8倍,也就是未使用电子齿轮比情况下移动量的倒数。
使用电子齿轮比8/1时,1个脉冲对应的位移量就是1丝。
电子齿轮比还有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套公式:电子齿轮比计算公式其中,N、M是电子齿轮比的分子分母,△p是1个脉冲移动量,Pt是编码器分辨率,n是减速比,Pb是丝杠的导程(螺纹距)。
2角度量旋转台角度量就是类似上面的传导装置,旋转台一圈就是Pb等于360°,减速比或者同步带轮比n是8/64,伺服电机编码器分辨率是17位转换成脉冲量Pt就是131072p/r,现在要求将每个脉冲的旋转量设定△p 为0.01°。
和上面移动量分析一样,在没有使用电子齿轮比的时候,1个脉冲对应的旋转角度是1125/32768(0.01°),没有达到我们的要求,需要一个扩大倍数就是它的倒数32768/1125来扩大它后,也就是当设定电子齿轮比是32768/1125时,1个脉冲对用的角度就是0.01°。
齿轮比计算公式

齿轮比计算公式
齿轮比计算公式是一种用于计算齿轮传动比的数学公式。
它可以用来学习和设计齿轮传动系统,以及检查和优化已有的传动系统。
齿轮比是相关齿轮传动系统的重要参数,它可以描述齿轮传动系统的特性,如传动比、转速比和功率比。
齿轮比计算公式包括三个参数:齿轮比(R),齿轮数(N1和N2)和齿宽(B1和B2)。
这三个参数用于计算齿轮传动比(G),它表示两个齿轮之间的旋转比例。
公式可以表示为:
G = (N1 / N2) * (B1 / B2)
其中,N1和N2分别表示输入齿轮和输出齿轮的齿数,B1和B2分别表示输入齿轮和输出齿轮的齿宽。
使用齿轮比计算公式可以计算齿轮传动比,并用于设计和优化齿轮传动系统。
它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加清晰地了解齿轮传动系统的表现,并有效地进行调整。
齿轮比计算公式是一种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更深入地理解齿轮传动系统,并有效地设计和优化齿轮传动系统。
齿轮比计算公式也可以用于检查已有的齿轮传动系统,可以通过测量
齿轮比来检查系统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从而可以保证齿轮传动系统的高效运行。
齿轮比计算公式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可以用于设计、优化和检查齿轮传动系统。
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更深入地理解齿轮传动系统,并有效地设计和优化齿轮传动系统。
电子齿轮比设定方法

电子齿轮比:如丝杠导程为5mm,电机与丝杠直连,那么,电机转一圈负载移动5mm。
若要求精度为0.001mm,那么电机要5000个脉冲才转一圈;若要求精度为0.002mm,那么电机要2500个脉冲才转一圈;等等。
电子齿轮比的分子是电机编码器分辨率,分母为电机旋转一圈所需要的脉冲数。
电子齿轮比是通过更改电子齿轮比的分倍频,来实现不同的脉冲当量。
伺服系统的精度是编码器的线数决定,但这个仅仅是伺服电机的精度。
在实际运用中,连接不同的机械结构,如滚珠丝杠,蜗轮蜗杆副,螺距、齿数等参数不同,移动最小单位量所需的电机转动量是不同的。
电子齿轮比是匹配电机脉冲数与机械最小移动量的举个例子:车床用10mm丝杠,那么电机转一圈机械移动10mm,每移动0.001mm就需要电机旋转1/10000圈而如果连接5mm丝杠,且直径编程的话,每0.001的移动量就需要1/5000转这个是电子齿轮的作用。
电子齿轮就电机编码器反馈脉冲与指令脉冲的一个比值电子齿轮功能是指可将相当于指令控制器输入指令1脉冲的工件移动量设定为任意值的功能,分为电子齿轮(分子)Pn 202、电子齿轮(分母)Pn 203两部分参数。
在无减速比条件下设定时,根据当前电机的编码器规格把相对应的编码器脉冲数13位:2048P/R 16位:16384P/R 17位:32768P/R乘以分频比4后,写入Pn 202。
将负载轴旋转一圈的脉冲数写入Pn 203。
例如:电机的编码器规格为16位时,把16384*4=65535写入电子齿轮(分子)Pn 202想要36000个脉冲转一圈的话,在电子齿轮(分母)Pn 203中写入36000伺服电机每转一圈的脉冲数是由编码器的位数和电子齿轮比决定的.例如编码器是13位,电子齿轮比是4,那么脉冲数=2的13次方/4=2048伺服电机编码器脉冲数是2的n次方,以2的16次方来说,就是65536,即电机每转一圈就会产生65536个脉冲,反过来说,如果齿轮比是1/1,就是发送65536个脉冲给伺服器,电机就会转一圈,要使伺服电机转X圈,就得发送65536*X个脉冲,如果要电机转的圈数很多,脉冲数将会很大,所以要设一个合适的齿轮比,使PLC发送的脉冲数不会很大,又能满足精度要求.(下面的话比较容易理解,请注意)一般最好设置2的整数次方,比如256,那么意思是PLC发送一个脉冲,就相当于给伺服器发送了256个脉冲,要使电机转一圈,只需要发65536/256=256个脉冲就行了,要使电机转X圈,只需要发送256*X个脉冲.。
电子齿轮比计算公式

想要学习PLC的朋友的第一件事就是控制伺服电机。
要控制伺服电机,您必须联系电子齿轮比的概念。
这是从初学者到初学者的门槛。
许多人被困在这里,无法进门。
尽管您可以通过其他人的文章或介绍来大致设置电子齿轮比,但这始终毫无意义。
因此,今天我将详细介绍与电子齿轮比相关的概念和设置方法,以供大家解决难题。
1,齿轮比我相信每个人都熟悉齿轮。
通常,齿轮成对出现。
两个齿轮的模数相同,但齿数不同。
这样,旋转后会形成速度差。
通常,产生这种速度差的方法称为齿轮比:干货:电子齿轮比的超详细计算方法在上图中,大齿轮和小齿轮的齿数比为2:1,因此速比为1:2。
小轮旋转两次,大轮旋转一圈。
如果电动机驱动小轮,小轮作为驱动轮,大轮作为从动轮,则减速比为1:2。
2,电子齿轮比在物理上理解了齿轮比之后,就更容易理解电子齿轮比了,因为电动机的控制是上位计算机发送的脉冲,电动机的旋转由编码器测量。
但是,上位机发送的脉冲数与伺服电机旋转时测得的脉冲数不是一一对应的,它们之间存在一个比率,称为“比率”。
干货:电子齿轮比的超详细计算方法更改干货:电子齿轮比的超详细计算方法第一种情况:伺服电机直接与丝杠连接干货:电子齿轮比的超详细计算方法此时,减速比为1:1,螺丝螺距设置为5mm,伺服电机编码器的分辨率为131072。
当我们希望上位机发送脉冲时,丝杠移动0.001mm,螺丝移动5mm,上位机需要发送5000个脉冲,电机旋转一次,编码器采集的值为131072,则电子齿轮比为:干货:电子齿轮比的超详细计算方法由于分子和分母同时被最大公约数8除,因此电子齿轮的分子为16384,分母为625。
当然,也可以直接将分子写为131072,将分母写为5000在第二种情况下,伺服电机和丝杠通过减速机构连接干货:电子齿轮比的超详细计算方法假设减速比为2:3,伺服电机旋转3次,丝杠旋转2圈,则应计算减速比,以使每5000个脉冲达到5 mm。
当丝杠旋转一圈(5毫米)时,电动机旋转1.5圈(3/2 = 1.5),编码器收集的实际值为131072 * 3/2,则电子齿轮比为干货:电子齿轮比的超详细计算方法因此分子是24576,分母是625,这是电子齿轮比的算法。
电子齿轮比计算方法

电机单向转动一周(或指令长度)所需脉冲数 电机单向转动一周者(或指令长度)所移动的距离(以微米为单位)
齿轮齿条电子齿轮比 10.00 指令行走长度 指令对应发送脉冲数 10000 2500 光电编码器线数 4 倍频 2 电机转圈数 1 齿轮转圈数 30 齿轮齿数 2 齿轮模数 3.14 圆周率 齿轮转一周齿条行程 188.50 1/9 电子齿轮比 (1位) 7/66 电子齿轮比 (2位) 73/688 电子齿轮比 (3位)
MM 个 线 倍 圈 圈 MM
MM 个 线 倍 圈 圈 齿 M MM
(或指令长度)所需脉冲数 长度)所移动的距离(以微米为单位)
丝杆螺母电子齿轮比 10 指令行走长度 指令对应发送脉1 电机转圈数 1 丝杆转圈数 6.00 丝杆导程 1 2/3 电子齿轮比 (1位) 1 2/3 电子齿轮比 (2位) 1 2/3 电子齿轮比 (3位)
电子齿轮比计算公式

电子齿轮比计算公式:已知编码器分辨率131072,脉冲频率200Khz要使转速达到3000r/min求电子齿轮比。
脉冲接口的最大频率是200KHZ,对应最大转速3000转每分,这样的设定能使定位模块发挥伺服的最高速。
代入以下公式:马达转速(3000rpm)/60=脉冲频率(200000Hz)*(分子/分母)/伺服分辨率(131072)约分下来电子齿轮分子4096,电子齿轮分母125。
这样的设置结果4000个脉冲转一圈,200Khz的频率对应3000RPM的转速。
将伺服马达编码器的分辨率设为分子,马达转一圈所需的脉冲数设为分母。
如果再装减速器的话,PLC原来所发脉冲数再乘以减比。
举个例子:伺服马达编码器的分辨率131072,我设计为PLC每发一个脉冲伺服马达转0.5度,那么伺服马达转一圈(360。
)需要720个脉冲。
电子齿轮就设为131072/720化简分数后为8192/45这样PLC 每次发720个脉冲伺服马达转一圈。
如果还想接个减速器,举个例子接个减比为5比1的减速器时,原来电子齿轮所设分数不变,PLC原来所发脉冲数再乘以5(720*5=3600),即现在伺服马达转一圈PLC发3600个脉冲就可以了。
简单的说,比如说电子齿轮比是1(系统默认),脉冲当量是1mm(就是物体在你发1个脉冲时运行的距离,注意是控制脉冲,就是你PLC发给伺服放大器的脉冲),当你把电子齿轮比改为2时,对应的脉冲当量就变成2mm。
可把所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电动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
分为直流和交流伺服电动机两大类,其主要特点是,当信号电压为零时无自转现象,转速随着转矩的增加而匀速下降。
伺服电机旋转时,速度表现重于精度表现时候,希望将电机速度性能完全表现出来;而对于旋转分辨率要求较低的时。
已知编码器分辨率131072脉冲频率200Khz要使转速达到3000r/min求电子齿轮比。
脉冲接口的最大频率是200KHZ,对应最大转速3000转每分,这样的设定能使定位模块发挥伺服的最高速。
电子齿轮计算公式

指令脉冲当量(电机转1圈脉冲量)电子齿轮计算公式如下:脉冲量*分子/分母=分辨率。
额定转速(电机转1分钟脉冲量)电子齿轮计算公式如下:脉冲量*分子/分母=电机转速/60秒*分辨率。
指令脉冲当量带减速比(电机转1圈脉冲量)电子齿轮计算公式如下:脉冲量*分子/分母=分辨率*m/n。
M减速比分子;n减速比分母。
额定转速带减速比(电机转1分钟脉冲量)电子齿轮计算公式如下:脉冲量*分子/分母=电机转速/60秒*分辨率*m/n。
M减速比分子;n减速比分母。
例1:1)上位机发出脉冲能力为200Kp/S,200×1000/s,200×1000×60/min;2)电机额定转速为3000R/ min,3000/60s;3)伺服电机编码器分辨率是131072;4)丝杆螺距是10mm;求:1、电机额定转速运行时的电子齿轮比?根据公式:脉冲量*分子/分母=电机转速/60秒*分辨率。
200*1000*分子/分母=3000/60*131072200000*分子/分母=50*131072200000*分子/分母=6553600分子/分母=6553600/200000分子/分母=32.7682、如果电子齿轮比是1,伺服电机的转速?1.如果电子齿轮比是1:12.上位机发出的1个脉冲=编码器输出检测反馈的1个脉冲:3.上位机发出脉冲能力时发出的脉冲频率=200×1000/s;4.伺服电机的转速是=200×1000/s×60/131072= 91.55 r/min3、生产时,设定指令脉冲当量,确定电子齿轮比?1.丝杆螺距是10mm,2.要求上位机每发一个指令脉冲,工件移动0.001mm,即指令脉冲当量为0.001mm,也可以说指令脉冲单位为0.001mm:3.如果伺服转一周,丝杆转一周,减速比是1:14.丝杆转一周,上位机应该发出的指令脉冲为10mm/0.001mm=10000(个);5.伺服转一周,编码器检测反馈脉冲为131072(个);6.根据公式:脉冲量*分子/分母=分辨率。
电子齿轮比计算

电子齿轮比计算
滚珠丝杆进给量:滚珠丝杆旋转一圈,滑台前进的距离;
一个脉冲进给10微米,则滚珠丝杆旋转一周需要:10mm/10μm=1000 脉冲;
1000*电子齿轮比*减速比=编码器一圈反馈的脉冲;
即:1000*电子齿轮比/2=131072 电子齿轮比=131072*2/1000
当控制器发出的脉冲100KHZ时,电机转速:(100*1000*(32768/125)/2)/131072=100R/S 即6000R/MIN,大于电机的额定转速3000R/MIN;故不能发出100KHZ的脉冲;
脉冲频率(一秒钟发的脉冲数)*电子齿轮比*减速比=电机转速(一秒的转数)*编码器的分辨率
通过电子齿轮比,电机转速,以及编码器分辨率可以求出上位控制器发脉冲的频率(f);。
电子齿轮比(CMXCDV)的计算及其意义

电子齿轮比(CMXCDV)的计算及其意义电子齿轮比(CMX/CDV)的计算及其意义刘志斌 2011.03.21已知:1)上位机发出脉冲能力为200Kp/S,200×1000/s,200×1000×60/min;2)电机额定转速为3000R/ min,3000/60s;3)伺服电机编码器分辨率是131072;4)丝杆螺距是10mm;求:1、电机额定转速运行时的电子齿轮比?2、如果电子齿轮比是1,伺服电机的转速?3、生产时,设定指令脉冲当量,确定电子齿轮比?解:1、当上位机满额发出脉冲时,伺服恰好额定速度运行:1)电机额定转速为3000r/ min,3000r/60s=50r/s;2) 伺服电机编码器分辨率是131072;3)电机额定转速时编码器输出检测反馈脉冲频率是131072×50r/s;;4)上位机发出脉冲能力时发出的脉冲频率=200×1000/s;5)当上位机满额发出脉冲时,伺服恰好额定速度运行,这时的电子齿轮比:电子齿轮比=反馈脉冲频率/上位机满额发出脉冲频率=(131072×50r/s)/ 200×1000/s=6553600/200000=3.27682、如果电子齿轮比是1:1)上位机发出的1个脉冲=编码器输出检测反馈的1个脉冲:2)上位机发出脉冲能力时发出的脉冲频率=200×1000/s;3)伺服电机的转速是=200×1000/s×60/131072= 91.55 r/min3、如果丝杆螺距是10mm,1)要求上位机每发一个指令脉冲,工件移动0.001mm,即指令脉冲当量为0.001mm,也可以说指令脉冲单位为0.001mm:2)如果伺服转一周,丝杆转一周,减速比是1;3)丝杆转一周,上位机应该发出的指令脉冲为10mm/0.001mm=10000(个);4)伺服转一周,编码器检测反馈脉冲为131072(个);5)电子齿轮比=编码器检测反馈脉冲/上位机发出的指令脉冲=131072/10000=13.7012;反馈脉冲:伺服电机编码器的解析度,伺服本身的脉冲。
齿轮比计算公式

齿轮比计算公式
齿轮比计算是一种重要的机械工程知识,它可以用来帮助设计者更好地计算机械系统中传动系统的各种参数。
它也可以用来优化传动系统性能和降低功耗。
本文将讨论齿轮比计算的基本原理,计算公式以及计算流程。
首先,什么是齿轮比计算?齿轮比计算是指计算齿轮传动系统中齿轮直径比以及齿轮转速比的过程。
这两个参数决定了传动系统的性能和功耗,因此,准确的计算齿轮比是优化传动效率和性能的关键。
齿轮比计算的基本原理如下:
齿轮比计算的基本原理是:由输入轴和输出轴上的齿轮的齿轮数,来确定传动系统中的齿轮比。
齿轮比定义为:输出轴上的齿轮数除以输入轴上的齿轮数。
例如,当输入轴上有10齿,而输出轴上有20齿,则齿轮比定义为20/10,即2倍。
其次,齿轮比计算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根据齿轮比原理,当齿轮直径比确定时,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齿轮转速比:
齿轮转速比=输出轴转速/输入轴转速
例如,当输入轴的转速为1000rpm,而输出轴的转速为2000rpm,则齿轮转速比定义为2000/1000,即2倍。
最后,齿轮比计算的计算流程是什么?齿轮比计算的计算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取齿轮比输入数据:输入轴和输出轴上的齿轮的齿轮数和齿轮直径,以及各轴的转速。
2.据齿轮比计算公式,计算齿轮直径比。
3.据齿轮比计算公式,计算齿轮转速比。
4.据齿轮比计算的结果,优化传动系统的性能和功耗。
以上就是关于齿轮比计算的基本原理,计算公式以及计算流程的介绍。
齿轮比计算是机械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准确地计算传动系统中的参数,优化性能和降低功耗,实现最优的设计效果。
电子齿轮比计算方法

这种简单的电子齿轮设定方法为“将伺服马达编码器的分辨率设为分子,马达转一圈所需的脉冲数设为分母”
如果再装减速器的话,PLC原来所发脉冲数再乘以减比。
以三菱MR-J2-S举个例子:
伺服马达编码器的分辨率131072,我设计为PLC每发一个脉冲伺服马达转0.5度,那么伺服马达转一圈(360。
)需要720个脉冲,
电子齿轮就设为 131072 / 720 化简分数后为8192 / 45 这样PLC每次发720个脉冲伺服马达转一圈
如果还想接个减速器,举个例子接个减比为5比1的减速器时,原来电子齿轮所设分数不变,PLC原来所发脉冲数再乘以5(720*5=3600),即现在伺服马达转一圈PLC发3600个脉冲就可以了。
电子齿轮比的计算

电子齿轮比是伺服中经常要用到的,初学者对这个参数的设置有时会不解,先介绍两个伺服电子齿轮设置方面的2个小例子,供大家参考下。
例子1:已知伺服马达的编码器的分辨率是131072 P/R,额定转速为3000r/min,上位机发送脉冲的能力为200Kpulse/s,要想达到额定转速,那么电子齿轮比至少应该设为多少?计算如下图所示根据上图中的算法,可以算出电子齿轮比CMX/CDV的值例子2:已知伺服马达的分辨率是131072 P/R,滚珠丝杠的进给量为 Pb =8mm。
(1) 计算反馈脉冲的当量(一个脉冲走多少)?△Lo=(2) 要求指令脉冲当量为0.1um/p ,电子齿轮比应为多少?电子齿轮比=(3) 电机的额定速度为3000rpm,脉冲频率应为多少?Fc=解答:(1) 计算反馈脉冲的当量(一个脉冲走多少)?△Lo= 8mm/131072(2) 要求指令脉冲当量为0.1um/p ,电子齿轮比应为多少?△Lo×电子齿轮比×1000=0.1(3) 电机的额定速度为3000rpm,脉冲频率应为多少?Fc×电子齿轮比=3000/60×131072电子齿轮比与脉冲当量相关计算1、什么是机械减速比(m/n)答:机械减速比的定义是减速器输入转速与输出转速的比值,也等于从动轮齿数与主动轮齿数的比值。
在数控机床上为电机轴转速与丝杠转速之比。
2、什么是电子齿轮比答:电子齿轮比就是对伺服接受到上位机的脉冲频率进行放大或者缩小,其中一个参数为分子,一个为分母。
如分子大于分母就是放大,如分子小于分母就是缩小。
例如:上位机输入频率100HZ,电子齿轮比分子设为1,分母设为2,那么伺服实际运行速度按照50HZ的脉冲来进行。
上位机输入频率100HZ,电子齿轮比分子设为2,分母设为1,那么伺服实际运行速度按照200HZ的脉冲来进行3、怎样计算电子齿轮比(B/A)明白几个概念:编码器分辨率(F):伺服电机轴旋转一圈所需脉冲数。
求电子齿轮比档教材

求电子齿轮比1、已知:电机额定转速2000rpm螺距5MM减速比100反馈解析数160000p/rev2、求请问怎么求电子齿轮比??还需要哪些条件?3、解:1)求电子齿轮比,一定要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实际就是计数器计数频率上限;2)如果知道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先计算:反馈脉冲频率反馈脉冲频率=电机速度×编码器解析度=额定转速2000/60 ×1600003)可计算出,电机额定转速时的电子齿轮比:电子齿轮比=反馈脉冲频率/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4)上述计算的编码器安装在电机轴上,所以电子齿轮比与螺距5MM 减速比100 没有关系;但是与指令脉冲当量有关系,与工件移动速度有关系;2、求如果需要脉冲当量假设脉冲当量0.001MM 。
电子比求出后。
3、解1)如果知道电机转速,就等于知道电子齿轮比;2)这时可以计算出该电子齿轮比下的脉冲当量工件移动速度=电机转速/60÷减速比100 ×螺距5MM脉冲当量=工件移动速度÷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工件移动速度÷编码器反馈解析数/电子齿轮比3)如果先知道脉冲当量,然后再计算出电子齿轮比,或者再计算出电机的转速:工件移动速度=脉冲当量 × 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电机转速/60=工件移动速度÷螺距5MM ×减速比100电子齿轮比=电机速度/60×编码器解析度÷ 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2、求先假设工件速度为50mm/min 输入脉冲频率应该是多少?3、解电机转速/60=工件移动速度÷螺距5MM ×减速比100设定电子齿轮比=反馈脉冲频率/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电机速度×编码器解析度÷ 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那么输入脉冲频率=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2、求假设工件要移动距离是100MM。
要输入的脉冲数又是多少?3、解1)这个问题,可先确定脉冲当量,输入的脉冲数=移动距离/脉冲当量;设定电子齿轮比=电机速度/60×编码器反馈解析数/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编码器反馈解析数÷( 螺距5MM/ 脉冲当量÷减速比100 )2) 这个问题,可先确定工件移动的速度、电机的转速、电子齿轮比,最后计算出脉冲当量,输入的脉冲数=移动距离/脉冲当量;电机转速/60=工件移动速度÷螺距5MM ×减速比100设定电子齿轮比=反馈脉冲频率/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电机速度×编码器解析度÷ 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脉冲当量=工件移动速度÷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工件移动速度÷编码器反馈解析数/电子齿轮比输入的脉冲数=移动距离/脉冲当量1、通过以上回帖,大家要明白,伺服电机的速度是在额定转速下任一速度上可以运行的;2、当电机速度确定后,一定要设定电子齿轮比,防止反馈脉冲频率过高,位置环计数器失灵;3、工艺现场,一般需要给定工件移动的速度,或者需要一个准确整小数单位的例如0.1、0.01、0.001……这样的脉冲当量,然后设定电子齿轮比;4、电子齿轮比绝不是为了调速,而是保证在任一个电机速度下,位置环计数器都能可靠工作;5、如果电机速度高于设定值,计数器就会出现计数不稳、出错的可能,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脉冲丢失或者增多的问题,这种情况因负载轻重变化,随时可能发生;6、所以为了保证位置环计数可靠,建议将PLC脉冲频率减半处理,这样伺服速度增高到设定速度的2倍时,位置环计数器也能安全计数!1、我们一般说的“PLC发脉冲额定频率”,是个错误的说法;2、所谓指令脉冲数,是操作者根据目标位置、脉冲当量计算出的脉冲数;3、在位置计数环里,操作者只要设定这个指令脉冲数即可,没有谁发射指令脉冲,你永远看不到实际的指令脉冲波形,因为压根就没有指令脉冲;4、在位置计数环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反馈脉冲波形的输入,它只是位置环计数器接收到的实际计数脉冲;5、所谓的PLC发射指令脉冲频率,实际是位置环计数器计数脉冲频率的上限;6、说通俗点儿,就是说电机转得快时,编码器反馈脉冲频率高于这个上限时,就无法正常计数,就会出错,可能将反馈脉冲计少了,相当于指令脉冲增多了!7、位置环是个计数器,输入指令脉冲数作为被减数,接受反馈脉冲作为计数脉冲,计数器输出的脉冲差就是实际位置对应的指令脉冲数;8、这是伺服控制的最基本原理,最初这个位置环计数器可以用PLC的计数器完成,所以伺服控制总是离不开PLC 的缘故;9、常用伺服电机,靠变频器变频调速,所以是一个交流变频系统,它可以完成加、减速,按照需要给定速度,实现速度闭环控制!10,同时可以实现电机的电流控制,即转矩控制!最近在看阿水的CT变频器资料,CT变频器有个特点,不管编码器线数如何,都计数到最高,65536,相当于16进制x10000, 如果编码器是1024,4倍频是4096,那么,计数器计数是,16,32,64,。
电子齿轮比

电子齿轮比默认分类2008-11-10 11:25:26 阅读489 评论2字号:大中小电子齿轮比:如丝杠导程为5mm,电机与丝杠直连,那么,电机转一圈负载移动5mm。
若要求精度为0.001mm,那么电机要5000个脉冲才转一圈;若要求精度为0.002mm,那么电机要2500个脉冲才转一圈;等等。
电子齿轮比的分子是电机编码器分辨率,分母为电机旋转一圈所需要的脉冲数。
电子齿轮比是通过更改电子齿轮比的分倍频,来实现不同的脉冲当量。
伺服系统的精度是编码器的线数决定,但这个仅仅是伺服电机的精度。
在实际运用中,连接不同的机械结构,如滚珠丝杠,蜗轮蜗杆副,螺距、齿数等参数不同,移动最小单位量所需的电机转动量是不同的。
电子齿轮比是匹配电机脉冲数与机械最小移动量的举个例子:车床用10mm丝杠,那么电机转一圈机械移动10mm,每移动0.001mm就需要电机旋转1/10000圈而如果连接5mm丝杠,且直径编程的话,每0.001的移动量就需要1/5000转这个是电子齿轮的作用。
电子齿轮就电机编码器反馈脉冲与指令脉冲的一个比值电子齿轮功能是指可将相当于指令控制器输入指令1脉冲的工件移动量设定为任意值的功能,分为电子齿轮(分子)Pn 202、电子齿轮(分母)Pn 203两部分参数。
在无减速比条件下设定时,根据当前电机的编码器规格把相对应的编码器脉冲数13位:2048P/R 16位:16384P/R 17位:32768P/R 乘以分频比4后,写入Pn 202。
将负载轴旋转一圈的脉冲数写入Pn 203。
例如:电机的编码器规格为16位时,把16384*4=65535写入电子齿轮(分子)Pn 202 想要36000个脉冲转一圈的话,在电子齿轮(分母)Pn 203中写入36000 伺服电机每转一圈的脉冲数是由编码器的位数和电子齿轮比决定的.例如编码器是13位,电子齿轮比是4,那么脉冲数=2的13次方/4=2048伺服电机编码器脉冲数是2的n次方,以2的16次方来说,就是65536,即电机每转一圈就会产生65536个脉冲,反过来说,如果齿轮比是1/1,就是发送65536个脉冲给伺服器,电机就会转一圈,要使伺服电机转X圈,就得发送65536*X个脉冲,如果要电机转的圈数很多,脉冲数将会很大,所以要设一个合适的齿轮比,使PLC发送的脉冲数不会很大,又能满足精度要求.(下面的话比较容易理解,请注意)一般最好设置2的整数次方,比如256,那么意思是PLC发送一个脉冲,就相当于给伺服器发送了256个脉冲,要使电机转一圈,只需要发65536/256=256个脉冲就行了,要使电机转X圈,只需要发送256*X个脉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