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护相关规定

合集下载

2023年劳动保护法规定

2023年劳动保护法规定

2023年劳动保护法规定引言2023年劳动保护法是根据劳动保护的重要性和劳动关系的不断变化,经过广泛讨论和多次修改而制定的。

本法的目的是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促进公平就业和健康工作环境。

本文将概述2023年劳动保护法的主要规定。

劳动合同1. 劳动合同必须以书面形式订立,并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2. 劳动合同必须包括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薪酬标准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规定。

3. 劳动合同的解除应当符合法律和合同的规定,双方应当提前通知对方并达成一致。

工资和福利1. 劳动者的工资应当按时支付,并且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2. 劳动者的工资应当透明,用工单位应当提供工资明细和支付凭证。

3. 劳动者享有法定的休假、年假和带薪病假等福利。

劳动时间和休息1. 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每周四十小时,超过部分应当支付加班费。

2. 劳动者每天工作时间应当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每天至少连续休息十二小时。

3. 劳动者在休息日和法定假日应当休息,并享受相应的休假补助或加班费。

劳动安全和卫生1. 用工单位应当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设施。

2. 用工单位应当制定和实施职业病防治措施,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3. 劳动者有权拒绝危及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工作任务或环境。

劳动争议解决1. 劳动争议应当优先通过协商解决。

2. 在协商解决不成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机构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 劳动争议的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

结论2023年劳动保护法旨在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和维护,促进良好的劳动关系和工作环境。

各用工单位应当熟悉并遵守该法的规定,为员工提供合法、公正和安全的工作条件。

同时,劳动者也要了解自己的权益,并及时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中国现行法律法规条例中关于劳动保护的规定

中国现行法律法规条例中关于劳动保护的规定

中国现行法律法规条例中关于劳动保护的规定劳动保护是保障劳动者权益和维护劳动关系稳定的重要手段。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劳动保护,并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条例来规定劳动者的权益和劳动关系的规范。

下面将从工时制度、劳动安全、工资保障以及社会保险等方面介绍中国现行法律法规条例中关于劳动保护的规定。

一、工时制度中国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劳动者的工时制度,以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休息权益。

《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

同时,法律规定了法定休假制度,劳动者每周应当享受至少一天的休息日。

此外,在特殊行业和特殊岗位上工作的劳动者,还有更详细的工时规定。

二、劳动安全为维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国法律法规对劳动安全提出了严格要求。

《安全生产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设备,并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劳动安全事故的发生。

此外,根据不同行业和岗位的特点,还有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规范来指导劳动者的操作行为,确保劳动过程中的安全。

三、工资保障工资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体现,中国法律法规倡导按劳分配的原则,保障劳动者的工资待遇。

《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权按照劳动合同约定获得工资报酬,并且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完整的工资,不得降低其工资,也不得拖欠或者延迟支付工资。

此外,法律还规定了加班加点工资的计算和支付等相关细则,以确保劳动者的工资权益。

四、社会保险为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权益,中国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

根据《社会保险法》,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同时,劳动者也需要按照相关规定缴纳个人的社会保险费。

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使劳动者在遭遇意外事故或退休时具备了一定的保障和福利。

总结而言,中国现行法律法规条例中关于劳动保护的规定十分重要和全面。

工时制度、劳动安全、工资保障以及社会保险等方面的规定,为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

劳动法中的劳动保护规定

劳动法中的劳动保护规定

劳动法中的劳动保护规定劳动保护是劳动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目的是保障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平衡,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劳动保护规定涵盖了各个方面,例如劳动时间、工资报酬、工作条件、劳动安全等。

本文将分别就这些方面进行论述。

劳动时间是劳动保护的核心之一。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每个工作日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一周的工作时间总数不得超过40小时。

对于加班工作,劳动法规定了相关的加班补偿措施,雇主必须支付劳动者加班工作的加班费。

另外,劳动法还规定了法定休假。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每工作满一年,享有带薪年假。

年假的天数根据劳动者工作年限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最少不得少于5天。

此外,劳动者还享有法定的婚假、丧假、产假等特殊假期。

劳动保护规定还涉及到工资报酬方面的保护。

劳动者有权获得与其工作量和质量相适应的报酬。

劳动法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并规定雇主必须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此外,劳动法还规定了加班工资、年终奖等奖励制度,以确保劳动者获得公正合理的报酬。

工作条件也是劳动保护的重要内容。

劳动法规定了优良的工作条件,要求雇主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

雇主必须采取合理措施,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和工伤事故的发生。

劳动法还规定了有关劳动防护用品和设备的使用、维护等具体要求。

此外,劳动法还对劳动安全提出了保护要求。

雇主必须制定并实施劳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提供必要的劳动安全教育和培训,并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和装备。

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有权拒绝执行违法违规操作,并且可以要求雇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总结来说,劳动法中的劳动保护规定涵盖了劳动时间、工资报酬、工作条件、劳动安全等方面。

这些规定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营造公平、平等的劳动关系,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雇主应严格遵守这些规定,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安全保障。

劳动保护的落实不仅有利于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也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了解劳动法中的劳动保护与劳动条件规定

了解劳动法中的劳动保护与劳动条件规定

了解劳动法中的劳动保护与劳动条件规定劳动法作为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体系,在其中涵盖了劳动保护与劳动条件的规定。

了解劳动法中的劳动保护与劳动条件规定,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自身权利与义务,同时也能够在工作环境中获得更多的保障和福利。

本文将详细介绍劳动保护与劳动条件在劳动法中的相关规定。

一、劳动保护1. 劳动保护的概念与意义劳动保护是指雇主对劳动者的生命、身体和健康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确保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

劳动保护是劳动法中的重要原则之一,旨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 劳动保护的具体规定劳动法对劳动保护做出了一系列规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劳动安全保护:根据劳动法,雇主有责任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

这包括提供个人防护用品、消防设施和逃生通道等,确保工作环境安全。

(2)劳动卫生保护:雇主应当提供卫生合格的工作场所,保证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严禁在劳动过程中使用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并提供必要的职业卫生防护设备。

(3)工伤保险与社会保障:劳动法规定雇主应当为劳动者购买工伤保险,以补偿因工作原因造成的意外伤害。

此外,劳动法还规定劳动者享有社会保障的权利,包括退休金、医疗保险等。

3. 劳动保护的重要性与实施劳动保护对劳动者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能够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和身体安全,还能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在实施劳动保护时,雇主应当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制度和责任制度,并对劳动者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教育。

二、劳动条件规定1. 劳动条件的概念与分类劳动条件是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享有的各种待遇和福利,包括工资待遇、工时安排、休假制度、社会福利等。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条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工资待遇:劳动法规定雇主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相应的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和津贴等。

(2)工时安排:劳动法规定工作时间不得超过每日八小时,每周四十四小时。

劳动保护制度与措施

劳动保护制度与措施

劳动保护制度与措施一、引言劳动保护制度与措施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和谐发展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劳动保护制度与措施的相关内容。

二、劳动保护制度1. 劳动合同制度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基础,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合同应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资待遇、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内容。

2. 劳动时间制度劳动时间是劳动者用于工作的时间,应合理安排。

根据国家法律规定,一般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超过部分应按照加班工资进行支付。

3. 劳动报酬制度劳动报酬是劳动者获得的经济回报,应根据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质量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并按时支付。

4. 劳动保险制度劳动保险是为了保障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或患病时能够获得相应的医疗和经济补偿。

劳动保险包括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

5. 劳动纠纷处理制度劳动纠纷处理制度是为了解决劳动关系中可能出现的争议和纠纷。

劳动纠纷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等方式进行解决,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劳动保护措施1. 劳动安全措施劳动安全措施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企业应制定和实施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2. 职业健康措施职业健康措施是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工作中不受职业病和其他职业健康问题的侵害。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职业健康检查和防护设施。

3. 劳动环境措施劳动环境措施是为了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企业应关注劳动环境的改善,包括空气质量、噪音控制、温度调节等方面。

4. 劳动权益保障措施劳动权益保障措施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防止各种形式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保障劳动者的平等就业和公正评价。

5. 劳动教育培训措施劳动教育培训措施是为了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劳动法中的劳动保护与安全规定

劳动法中的劳动保护与安全规定

劳动法中的劳动保护与安全规定劳动保护与安全是劳动法中的重要内容,旨在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工作环境安全合规。

劳动保护与安全规定的出台与积极应对工作中的潜在风险、减少职业伤害紧密相关。

本文将以劳动法中的劳动保护与安全规定为主线,介绍劳动法的法律依据、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用人单位的责任。

一、法律依据劳动保护与安全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及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度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职业危害,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劳动和职业防护条件,监护、告知劳动者有关安全生产和预防事故的要求。

”该法第四十一条也规定了劳动者有权拒绝违法违规的劳动安排。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则要求用人单位为员工提供安全、无害的工作条件,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设施,并向员工教育和培训相关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

此外,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度根据地区特点与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了劳动保护与安全的规定。

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在劳动保护与安全方面享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

1. 权利:(1)享有安全、无害的工作环境,包括工作场所的卫生和安全设施的配备;(2)获得必要的劳动防护设施,如安全帽、防护眼镜、耳塞等;(3)获得相关的劳动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自身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4)拒绝违法违规的劳动安排,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2. 义务:(1)遵守劳动保护与安全的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和保养劳动防护设施;(2)参与劳动安全培训和教育,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和能力;(3)及时报告和反映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提出改进建议;(4)遵守用人单位的管理制度,配合用人单位进行安全生产管理。

三、用人单位的责任用人单位在劳动安全与保护方面承担重要的责任。

1. 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用人单位有责任提供安全、无害的工作环境,保证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劳动保护、防护管理规定

劳动保护、防护管理规定

劳动保护、防护管理规定
劳动保护、防护管理是指为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预防和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制定出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劳动保护、防护管理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卫生规定:规定了工作场所的基本安全和卫生条件,包括建筑结构、设备设施的安全性标准,防火、防爆、防毒等措施的要求,清洁卫生、通风、照明等条件的要求。

2. 劳动者的个人防护装备规定:要求雇主根据不同工作环境和岗位的特点,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服等,确保劳动者的人身安全。

3. 工作时间和休假规定:规定了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保证劳动者的休息和休假权益,避免长时间的工作导致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

4. 劳动者的劳动保护权益规定:包括对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如工资支付、福利待遇、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保障措施,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5. 工伤事故防治规定:规定了工伤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包括事故预防、应急救援、事故调查及善后处理等,旨在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并保护受伤劳动者的权益。

以上是劳动保护、防护管理规定的一些方面,具体规定会因国家、地区和行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劳动保护、防护管理的实
施是确保劳动者合法权益和保障其身体健康的重要举措,也是企业合规经营的基本要求。

中国劳动法对于劳动保护的规定

中国劳动法对于劳动保护的规定

中国劳动法对于劳动保护的规定一、劳动法及其作用中国劳动法是维护劳动者权益、规范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自1984年实施以来,在保护劳动者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法对于劳动保护进行了全面规定,旨在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二、工时和休息制度1. 标准工时:根据《中国劳动法》,单位不得安排超过每日8小时、每周40小时的工作时间。

其中,推行综合计算工时制度的单位可以根据国家规定适当延长工作时间,但必须确保员工参加正常工作不超过每日12小时。

2. 加班和休息:加班需要与单位协商,并且按照一定比例支付高于标准工资的加班费。

同时,员工有权享受带薪年假、婚假、陪产假等各类休假,并可享受带薪年休假。

三、合同与福利保障1. 劳动合同:根据《中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员工之间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合同内容应当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时等基本信息,员工在合同到期前三十日提前续签约定的,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

2. 薪酬福利:用人单位必须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此外,用人单位还要提供职业病防护和安全生产条件,并承担相应责任。

四、女性劳动者的特殊保护劳动法对女性劳动者有一些特别规定,旨在保障她们的身心健康以及家庭权益。

例如,《中国劳动法》规定,在孕妇休假和产假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女性员工其正常工资收入,并保留其原岗位或者安排其他适当岗位。

五、未成年人劳动保护对于未成年人的劳动保护,《中国劳动法》特别关注其身心发展需求和受教育权益。

根据法律规定,雇主不得利用未成年员工从事加班、夜班等危害身心健康的工作,并应当提供必要的教育和培训。

六、劳动争议解决倘若因工作产生劳动争议,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或者仲裁等方式予以解决。

根据《中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自己的权益要求,并且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处理。

七、对劳动法违规行为的处罚为保护劳动者权益,中国劳动法还设立了对违规行为的处罚机制。

劳动法中的劳动保护规定

劳动法中的劳动保护规定

劳动法中的劳动保护规定劳动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劳动者的权益保护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劳动法中设立了一系列劳动保护规定。

本文将从劳动时间、休息休假、工资保障等方面详细介绍劳动法中的劳动保护规定。

一、劳动时间的规定根据劳动法的规定,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0小时。

同时,法律规定了加班工作的时限和限制。

雇主应当保证劳动者不得安排超过规定工作时间的加班工作,对于需要安排加班工作的情况,应当与劳动者协商并支付相应的加班工资。

二、休息休假的规定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休息权益,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益。

根据法律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达到4小时以上但不满8小时的,有权享受1小时的休息时间;每日工作时间达到8小时的,有权享受1至2小时的休息时间。

此外,劳动者每周至少应有一天休息,即法定休假日。

对于连续工作满一年的劳动者,雇主还应当安排带薪年休假,年休假的天数根据劳动者的工龄确定。

三、工资保障的规定工资是劳动者劳动的衡量单位,保障劳动者的工资权益是劳动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有权按时足额领取工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此外,法律还规定了工资支付的时间和方式:一般情况下,工资应当按月支付,并且以货币形式支付。

四、特殊劳动者的保护规定劳动法中还特别关注了一些特殊劳动者的保护规定,如女职工、未成年劳动者、残疾劳动者等。

根据法律规定,雇主不得歧视女职工,女职工在怀孕、产假、哺乳期等特殊时期,享有法定的休息和福利待遇;对于未成年劳动者,雇主必须遵守严格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限制;对于残疾劳动者,雇主应当提供适当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确保其权益不受损害。

综上所述,劳动法中的劳动保护规定对劳动者的权益保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当加强对劳动法的学习和宣传,建立健全劳动保护的法律机制,共同创造公平、和谐的劳动环境。

希望通过对劳动法中劳动保护规定的遵守和执行,劳动者能够获得合理的工作安排、合法的收入待遇,从而提高劳动者的福利水平和幸福感。

我国宪法对劳动保护有哪些规定条款

我国宪法对劳动保护有哪些规定条款

1、我国宪法对劳动保护有哪些规定条款?答:宪法第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

第4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

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第48条规定: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

2、对未成年工有什么特殊保护?答:国务院颁发的《装卸、搬运劳动作业条件的规定》中规定,未经劳动部门批准,不得招用未满16岁的工人。

对未满18岁的未成年工不得安排其从事严重有毒有害的作业,禁止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及特别繁重的体力劳动。

一般情况下,对未成年工实行缩短工作时间,禁止安排他们做夜班工作及加班加点工作。

3、什么是劳动保护?它的任务是什么?答:为保护职工在生产劳动中的安全与健康,在法律制度上、组织管理上、技术上和教育上所采取的综合保护措施,叫做劳动保护。

其内容包括三部分:安全技术、工业卫生和劳动保护法规、制度。

它的任务是:研究并解决生产中的不安全不卫生因素的转化工作。

改善劳动过程中的不安全、不卫生状况,防止职工伤亡事故,预防职业中毒和职业病。

4、什么是安全技术?它与生产技术有什么联系?答:为防止伤亡事故、减轻劳动强度、创造良好的劳动条件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与组织管理措施,即研究解决生产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危害及其控制措施,称为安全技术。

安全与生产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没有安全技术做保障条件,生产就无法顺利进行;没有生产活动,也就不存在安全问题。

因此,搞好安全与搞好生产是一致的,案例技术问题也是生产技术问题,只有二者同步发展,才能保障生产安全、高效地进行。

5、什么是三结合的劳动保护管理体制?答:三结合的劳动保护管理体制,是指我国目前实行的国家监察、行政管理、群众监督的劳动保护管理体制。

国家监察是指国家授权有关部门(劳动部门)对劳动过程中不安全卫生条件依法实行监察。

员工劳动保护规定

员工劳动保护规定

员工劳动保护规定1. 引言在一个健康、公平和和谐的劳动环境中,员工劳动保护规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规定旨在保护员工的权益,确保他们的安全和福祉,并提供适当的劳动条件。

本文将介绍一系列员工劳动保护规定,涵盖劳动合同、工作时间、休假、薪酬、安全保障以及福利待遇等方面。

2.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雇佣关系的重要文件。

雇佣双方应在劳动合同中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合同内容应包括职位、工资、工作时间、福利待遇、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等。

同时,合同还应明确约定终止合同的条件和程序。

3. 工作时间员工的工作时间应符合法定标准,并遵守相关劳动法规。

一般而言,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超过时应支付加班费。

另外,员工应享有合理的休息时间,例如每天的午餐休息和每周的双休日。

4. 休假制度员工应享有带薪年假和病假。

带薪年假应根据员工的工作年限和公司政策进行计算。

病假允许员工因疾病或健康问题而请假,同时要求员工提供医疗证明。

此外,员工还可以根据公司政策享受特殊假期,如婚假、产假和丧假等。

5. 薪酬保障员工的薪酬应当合理,体现员工的工作价值和贡献。

公司应按时支付员工工资,并保证工资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此外,公司还应提供完善的薪酬制度,包括奖金、津贴和福利待遇等。

6. 安全保障雇主有责任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并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为此,公司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例如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具和培训、制定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等。

员工应积极遵守公司的安全规定,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7. 福利待遇除了薪酬之外,公司还应提供各种福利待遇,以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满意度。

这些福利可以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员工培训、职业发展机会等。

公司也可以根据员工的需求和表现,提供额外的福利和奖励。

8. 法律责任如果雇主违反员工劳动保护规定,员工有权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并寻求法律援助。

同时,雇主应该清楚违反劳动保护规定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赔偿。

劳动法对劳动者的安全保护有哪些规定

劳动法对劳动者的安全保护有哪些规定

劳动法对劳动者的安全保护有哪些规定劳动法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关于劳动者的安全保护。

劳动法对劳动者的安全保护有一系列的规定,旨在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预防事故的发生,并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下面将详细介绍劳动法对劳动者的安全保护所涉及的规定。

一、工作环境的安全保护1. 提供安全设施和条件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安全设施和工作条件,确保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免受危害。

具体来说,用人单位应配备保护性设备和工具,并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比如防护服、安全帽、耳塞等。

此外,用人单位还应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包括通风良好、无毒害物质污染、减少噪音等。

2. 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为了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组织劳动者进行安全生产的教育和培训。

培训内容应包括安全操作规程、事故预防措施、紧急救援知识等。

此外,用人单位还应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演练,提高劳动者在危险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3.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安全,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

制度应包括事故隐患排查、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等方面。

此外,用人单位还应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对安全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

二、劳动保护的政策措施1. 劳动保护法律体系的建立劳动法通过建立一系列劳动保护法律,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保障。

例如,劳动合同法规定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权责关系;劳动争议处理法规定了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和方式;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对职业病预防和职业病劳动者的赔偿责任等。

2. 经济补偿和福利保障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工资,并按时支付;同时也规定了加班费、年休假、带薪病假等劳动者的福利保障。

此外,对于因工伤或职业病造成的劳动能力丧失,用人单位也需要支付一定的经济补偿。

3. 劳动保护监督和执法为了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劳动法规定,政府机关和工会组织应当加强对劳动保护工作的监督和执法。

劳动法中的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规定

劳动法中的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规定

劳动法中的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规定劳动法作为一部专门规范劳动关系的法律,其中包含了一系列有关劳动者权益保护和职业安全的规定。

本文将从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两个方面分析劳动法中的相关规定。

一、劳动保护规定劳动保护是指采取措施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在工作过程中享有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

劳动法中提出了许多劳动保护的规定,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 工作时间和休假:劳动法规定了工作时间和休假的具体要求。

根据劳动法,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

此外,劳动者还享有法定的带薪年假、婚假、产假、丧假等休假权益。

2. 劳动报酬:劳动法明确规定了劳动者的工资、加班工资等劳动报酬应当按时支付,并且不得低于法定最低工资标准。

此外,劳动法还规定了福利待遇、社会保险等与劳动者收入相关的保护规定。

3. 劳动合同:劳动法要求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合同,并且规定了合同中必须包含的内容。

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需要遵守法定程序,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4. 劳动条件和环境:劳动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必须提供符合安全和卫生标准的劳动条件和环境,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用人单位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保障劳动者的人身安全。

二、职业安全规定职业安全是指保护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不受伤害和危险威胁,确保其生命和健康的规定和措施。

劳动法中对职业安全提出了明确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生产:劳动法要求用人单位采取措施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为劳动者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这包括隐患排查、事故预防、应急救援等方面的要求。

2. 劳动防护:劳动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适当的劳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服等。

用人单位还需定期进行防护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有效性。

3. 职业危害防护:劳动法要求用人单位对劳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这既包括物理因素如噪音、尘埃等的防护,也包括化学物质的防护等。

劳动法对劳动保护的措施与规定

劳动法对劳动保护的措施与规定

劳动法对劳动保护的措施与规定劳动保护是指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提高劳动环境的安全性、健康性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和技术手段。

劳动法作为一项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规定,对劳动保护的措施与规定进行了具体的规定与要求。

一、工资保护在劳动法中,工资保护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核心内容之一。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并且不得拖欠或者恶意扣减工资。

同时规定了对违反工资支付规定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以保障劳动者的工资权益。

二、劳动时间与休息休假劳动法对劳动时间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规定了正常工作时间的长度以及加班、夜班、倒班工作时间的计算和补偿方式。

同时,劳动法也规定了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益,如年假、婚假、产假、哺乳假等。

保障劳动者的合法休息休假权益,既有助于劳动者身心健康,也是对劳动者权益的一种保护。

三、劳动安全与职业健康劳动法对劳动安全与职业健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用人单位必须提供安全的劳动环境和条件,保障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和职业健康。

同时规定了劳动者应当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以及对于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处罚措施。

此外,用人单位也应当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和设备,确保他们的职业健康。

四、女性劳动者保护劳动法对女性劳动者的保护措施也作出了明确规定。

法律规定,女性劳动者在怀孕、生育和哺乳期间,有权享受产假、哺乳假和其他相关的特殊保护措施。

此外,劳动法还禁止用人单位在招聘、录用、聘用和解雇等劳动者过程中进行性别歧视,保护女性劳动者的就业权益。

五、劳动合同保护劳动法强调了劳动合同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性。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签订劳动合同,并明确约定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资待遇、劳动条件、劳动保护等内容。

同时,劳动法还规定了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和程序,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性。

总结起来,劳动法对劳动保护的措施与规定十分严格和具体。

劳动的劳动保护规定

劳动的劳动保护规定

劳动的劳动保护规定在现代社会中,劳动保护是保障劳动者权益和提高工作环境安全的重要举措。

劳动保护规定是指政府或相关机构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旨在确保劳动者享有基本的劳动权益和良好的工作条件。

本文将详细分析劳动的劳动保护规定,并探讨其对个体工人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基础,也是劳动保护的重要法律文书。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雇主和劳动者应当在就业前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

劳动合同应包含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薪资待遇、社会保险等关键信息。

这样一来,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享有合法权益保障,雇主也有明确的劳动管理依据。

二、工时和休假规定工时和休假是劳动者争取合法权益的关键要素。

根据劳动保护规定,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4小时,双休日和法定节假日可以享受休息。

此外,劳动者在连续工作一定时间后,还有权享受带薪年休假。

这些规定确保了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三、劳动保险和社会福利劳动保护规定还包含了劳动保险和社会福利方面的规定。

劳动保险是一种为劳动者提供经济保障的制度,包括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

所有用人单位都应按照规定为劳动者办理相应的劳动保险,以减轻劳动者因工作而引发的风险和压力。

此外,社会福利也是劳动保护的重要内容,包括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补助等,为劳动者提供福利保障和退休安排。

四、安全生产和劳动条件劳动保护规定重视安全生产和劳动条件的改善。

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提供安全设施和保障,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

同时,劳动条件方面的规定也包括了工作场所的环境卫生、工作设备的安全可靠、劳动者的必要培训等内容。

这些规定旨在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五、劳动纠纷解决劳动保护规定还涉及劳动纠纷的解决机制。

在劳动关系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纠纷和冲突,如工资争议、合同违约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劳动保护规定规定了劳动争议解决的程序和机构,如劳动仲裁、劳动监察和法院诉讼等。

了解劳动法律中的劳动保护与劳动条件规定

了解劳动法律中的劳动保护与劳动条件规定

了解劳动法律中的劳动保护与劳动条件规定劳动法律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和建立良好的劳动关系而设立的一系列法律法规。

在劳动法律中,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规定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就劳动保护与劳动条件规定展开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相关法律法规。

一、劳动保护劳动保护是劳动法律中的重要内容,旨在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劳动保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根据劳动法律规定,每个劳动者应当享有合理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每日8小时,每周40小时。

在特殊情况下,劳动者可以加班,但加班时间不得超过每日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此外,劳动者还有权享受休息日和法定假日。

2. 工资和福利劳动者应当按时获得工资,并且应当根据其工作的性质和工作量获得相应的工资水平。

此外,劳动者还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

雇主有义务按照法律规定为劳动者缴纳相应的社会保险费。

3. 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是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

雇主有义务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保障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雇主还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预防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劳动者也有权拒绝危险作业,以保护自己的安全。

二、劳动条件规定劳动条件规定是劳动法律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旨在规定劳动关系中的相互权利和义务。

劳动条件规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用工合同用工合同是雇主和劳动者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法律文件。

用工合同应明确约定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资待遇等重要条款。

合同签订后,双方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2. 工作岗位和职责雇主有责任将劳动者分配到适合其能力和专业背景的工作岗位上,并明确劳动者的职责范围。

劳动者有权要求雇主按照合理的要求分配工作。

3. 劳动争议解决劳动关系中可能产生争议,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或仲裁等方式解决。

劳动法律规定了劳动争议解决的程序和方式,以确保争议能够公正、合法地得到解决。

事业单位劳动保护规定

事业单位劳动保护规定

事业单位劳动保护规定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劳动保护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事业单位作为员工就业的重要渠道,需要确保员工的劳动权益和安全。

为了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事业单位普遍制定了劳动保护规定。

本文将探讨事业单位劳动保护规定的相关内容。

一、劳动合同事业单位劳动保护规定首先关注的是劳动合同的签订与执行。

劳动合同是事业单位与员工之间约定的法律文件,规定了员工的工作内容、工资待遇、工作时间、休假等各项权益。

根据《劳动法》的要求,事业单位劳动合同应当明确规定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假、社会保险等内容,并保障员工在合同期间的权益不受侵犯。

二、工作时间与休假事业单位劳动保护规定也非常关注员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合理的工作时间安排有利于员工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事业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工作时间制度,并确保员工在工作时间内不超过合法的劳动时间限制。

另外,员工的休假权益也是事业单位劳动保护规定的重要内容。

员工有享受带薪年休假、婚假、病假、产假等各项合法休假权益。

事业单位应当在规定内为员工提供休假,确保员工在劳动过程中得到适当的休息和调整。

三、职业安全与健康事业单位劳动保护规定也非常注重员工的职业安全与健康问题。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事业单位应当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保障员工在工作中的安全。

例如,在劳动保护规定中,事业单位可以规定员工必须佩戴防护用品,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等措施,确保员工的职业健康。

四、保障待遇与权益事业单位劳动保护规定还包括了保障员工待遇和权益的内容。

员工的工资、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权益是事业单位应当保障的重点。

劳动保护规定可以明确规定员工的工资标准,以及各项福利待遇的发放与享受条件,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

此外,事业单位还可以在劳动保护规定中定义员工的晋升与职称评定的程序和条件,保障员工的职业发展权益。

五、违反规定的处理措施事业单位劳动保护规定中应当明确违反规定的处理措施。

员工如果在工作中违反了相关规定,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规定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以确保员工的行为符合规范。

劳动保护、防护管理规定模版

劳动保护、防护管理规定模版

劳动保护、防护管理规定模版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规定的目的是确保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和健康,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适用于所有从事劳动工作的单位和个人。

二、劳动保护责任1.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工作岗位的特点和劳动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劳动防护措施,并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工具和装备。

2.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和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劳动保护管理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力。

4.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参加劳动保护培训和应急演练,并定期组织相关的安全生产知识考试。

三、劳动防护措施1.劳动者应当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耳塞等,确保劳动者的人身安全。

2.劳动者在进行高风险工作时,应当配备安全带,并将其正确使用,以防止意外坠落。

3.劳动者参与化学实验或接触危险化学品时,应当佩戴防护服、防毒面具等。

4.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如护栏、防护网等,确保他们的安全。

四、劳动保护设施的维护和检修1.用人单位应当定期检查和维护劳动保护设施,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发现劳动保护设施存在缺陷或损坏时,应当及时修复或更换,确保其正常使用。

3.用人单位应当组织专业机构对劳动保护设施进行定期的检测和检验,确保其满足安全要求。

五、劳动卫生管理1.用人单位应当制定和执行劳动卫生管理制度,定期进行环境监测,防止污染和职业病危害。

2.用人单位应当提供劳动者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保障他们的健康。

3.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制度,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岗位进行评估和控制。

六、事故应急处理1.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制定应急处理措施,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应急演练。

2.发生事故时,应迅速组织救援和抢救工作,保护受伤人员的生命安全。

3.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和备案。

劳动法中的劳动保护和劳动安全规定

劳动法中的劳动保护和劳动安全规定

劳动法中的劳动保护和劳动安全规定劳动保护和劳动安全是劳动法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旨在保障员工的权益和安全。

劳动法对于劳动保护和劳动安全的规定十分详细和严谨,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通过对劳动法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分析,探讨劳动保护和劳动安全在劳动法中的具体要求。

一、劳动保护的规定1. 劳动时间和休假制度根据劳动法的规定,雇主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劳动时间和休假制度的规定,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以及休息休假。

劳动法规定每周工作不超过48小时,以确保员工的身心健康。

2. 工资和福利待遇劳动法规定,雇主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并提供合理的福利待遇,包括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

同时,劳动者还享有带薪休假、婚丧假、产假等特殊待遇。

3. 劳动合同劳动法对劳动合同的规定要求雇主和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且合同内容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劳动合同的签订可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保护。

4. 职业安全和职业危害防护劳动法要求雇主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和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雇主应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并为员工配备必要的劳动安全防护设备。

同时,劳动者有义务按照规定正确使用和保养安全设备,并参与相关的职业安全培训。

二、劳动安全的规定1. 生产安全根据劳动法的规定,雇主应当制定并实施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保证员工在工作中的安全。

雇主还应组织进行相关的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 工伤保险劳动法规定,雇主应当投保工伤保险,为员工提供工伤保障。

工伤保险可以在员工遭受工伤时,获得相应的医疗费用、伤残补偿和生活抚养费等。

这项规定有效保护了员工的权益,使他们能够在工伤发生时获得合理的赔偿。

3. 职业病防治劳动法要求雇主应当采取措施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并提供必要的职业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

员工在工作中出现职业病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享受相应的治疗和赔偿。

4. 责任追究劳动法规定,雇主对于发生工伤事故或者职业病的法律责任应当加以承担。

2024年劳动保护、防护管理规定

2024年劳动保护、防护管理规定

2024年劳动保护、防护管理规定
应当积极落实劳动者权益保护,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健康安全。

雇主应当依法履行劳动保护和防护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保障员工的劳动安全和健康。

雇主要制定并落实劳动保护和防护措施,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和装备,保障员工的劳动条件和环境安全。

雇主在劳动者作业岗位上应当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进行相关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雇主还应加强对特殊岗位人员的关心和保护,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设备和培训,确保他们的劳动安全。

劳动保护和防护管理规定还应规定雇主要组织定期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处理发现的安全隐患和问题,确保员工的劳动条件和环境安全。

同时,雇主还应建立健全事故应急预案和救援机制,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在劳动保护和防护管理规定中应明确规定雇主要加强对职业病防护和控制,开展职业病危害评价和防治工作,为员工提供相应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和设备,减少职业病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雇主还应定期组织职业健康监测,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能力。

综上所述,2024年劳动保护、防护管理规定的核心目标是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健康安全,雇主要履行相应的责任,建立健全的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和设备,保障员工的劳动条件和环境安全,有效防止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第 1 页共 1 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劳动保护的相关规定一、判断题1. 劳动者标准工作日的工作时间是每天工作 8 小时,每周工作 48 小时。

【答案】错误【解析】标准工作日是指由国家法律统一规定的,在一般情况下,劳动者从事工作或劳动的时间。

《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决定》第三条规定:“职工每日工作日 8 小时,每周工作 40 小时。

”2.夜班工作时间是指从本日的 22 时到次日的 7时从事工作或劳动时间。

【答案】错误【解析】夜班工作的时间是指从本日的 22 时到次日的 6 时从事工作或劳动时间。

3.我国将最低就业年龄定为 18 周岁。

【答案】错误【解析】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我国将最低就业年龄定为 16 周岁。

4.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

【答案】正确【解析】《劳动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

5. 生产经营单位按照保障安全生产要求,用于排查治理,配备劳动防护用品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等费用可以不作为生产成本。

【答案】错误【解析】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按照保障安全生产要求,用于隐患排查治理。

配备劳动防护用品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等费用,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

6.劳动保护宣传费用属于广义的劳动保护费支出。

【答案】正确【解析】广义的劳动保护费支出还包括劳动保护宣传费用。

7.调解是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

【答案】错误【解析】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8.仲裁是劳动争议案件处理必经的法律程序。

【答案】正确【解析】仲裁是劳动争议案件处理必经的法律程序: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栽委员会申请仲裁。

9.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 2 年。

【答案】错误【解析】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 1 年。

10.用人单位无理阻挠劳动行政部门及其劳动监察人员行使监督检查权,或者打击报复举报人员的,处以一万元以上罚款。

【答案】错误【解析】用人单位无理阻挠劳动行政部门及其劳动监察人员行使监督检查权,或者打击报复举报人员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二、单选题1.煤矿井下作业实行()工作制。

A.三班 8小时 B.四班 6 小时C.二班 12 小时 D.标准工作日【答案】 B【解析】煤矿井下作业实行四班 6 小时工作制。

2.实行三班制的企业,从事夜班工作的劳动者,其日工作时间比标准工作日缩短()小时。

A. 1 小时B. 2 小时C. 0.5 小时D. 1.5 小时【答案】 A【解析】实行三班制的企业,从事夜班工作的劳动者,其日工作时间比标准工作日缩短 l 小时。

3.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工资报酬。

A. 100 %B.150 %C. 200 %D. 300 %【答案】C【解析】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4.用人单位在下列哪一个节日期间可以不安排劳动者休假()。

A.元旦 B.春节 C.劳动节 D.元宵节【答案】D【解析】我国《劳动法》第四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l)元旦;(2)春节;(3)国际劳动节;(4)国庆节;(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5.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

A.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O %的工资报酬B.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 300 %的工资报酬C.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 %的工资报酬D.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 %的工资报酬【答案】D【解析】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l)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 %的工资报酬;(2)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 %的工资报酬;(3)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 %的工资报酬。

6. 缩短工作日不适用于()工作。

A. 有毒有害B. 矿山C. 高山 D.突击性【答案】D【解析】从事矿山、高山、有毒有害、特别繁重体力劳动的劳动者7.室内工作地点温度高于摄氏()的,应当采取降温措施;低于()的,应当设置取暖设备。

A. 30 ℃; 5 ℃B. 32 ℃; 10 ℃C. 35 ℃; 15 ℃D. 40 ℃; 0 ℃【答案】 B【解析】室内工作地点温度高于 32 ℃的,应当采取降温措施;低于 10 ℃的,应当设置取暖设备。

8 .()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甲县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A.甲县劳动局 B.甲县安监局C.甲县人民政府 D. 甲县公安局【答案】C【解析】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甲县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9.根据劳动法规定,禁止招用不满 16 周岁未成年人的用人单位是()。

A. 某大型歌舞团B. 北京某小型杂技团C.某劳动强度较低的企业 D. 国家体操队【答案】 C【解析】我国劳动法第十五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10.下列关于对女职工在哺乳期期的保护说法错误的是()。

A.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B. 每月从事夜班工作不得超过三次C. 用人单位应当在每班劳动时间内给予其两次哺乳时间D. 哺乳时间算作劳动时间【答案】 B【解析】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一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期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用人单位应当在每班劳动时间内给予其两次哺乳时间。

哺乳时间和在本单位内哺乳往返途中的时间,算作劳动时间。

11.下列关于职业病环境下的劳动保护措施,说法错误的是()。

A. 用人单位应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B. 用人单位应当在控制生产成本的前提下,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C.用人单位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D.用人单位应安排专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日常监测【答案】 B【解析】职业病环境下的劳动保护措施包括:用人单位应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用人单位应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用人单位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用人单位应安排专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日常监测。

12.下列属于劳动保护费用支出的是()。

A.企业购置新设备 B.企业引进一条高科技生产线C.企业为职工购买端午节礼品D. 企业在高温天气为职工免费提供清凉饮料【答案】 D【解析】劳动保护费支出系指确因工作需要在规定范围和标准内的劳动保护用品、安全防护用品支出,清凉饮料、解毒剂等防暑降温用品及应由劳动保护费开支的保健食品、特殊工种保健津贴待遇等费用,职业病预防检查费等。

13.劳动者对下列费用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可以不发出支付令的是()。

A.劳动报酬B.工伤医疗费C.经济补偿金 D上下班交通费【答案】 D【解析】劳动者可以申请支付令:因支付拖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事项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的,劳动者可以持调解协议书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14.甲在 A 县某企业工作,后与企业因劳动报酬发生纠纷,甲与企业均不愿调解,甲可以向()申请仲裁。

A. 甲县劳动局 B.甲县仲裁委C.甲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D.甲县司法局【答案】C【解析】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 1 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15.甲与 A 企业于 2010 年 3 月 1 日建立劳动关系,从 2010 年 8 月 1 日起, A 企业在甲不知情的情况下停止为其交纳社保费用。

甲在 2010 年 10 月 1 日才得知该事,并 2010 年 10 月 8 日向 A 企业进行交涉,后双方协商调解不成,甲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时效截止日期为()。

A. 2011 年 3 月 1 日B. 2011 年 8 月 1 日C. 2011 年10月 l 日D. 2011 年 10 月 8 日【答案】C【解析】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 1 年。

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16. 下列不属于仲裁时效中断的法定情形是()。

A. 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B. 当事人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C. 一方当事人下落不明D. 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答案】C【解析】仲裁时效的中断,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

17.下列不属于用人单位违反对女职工及未成年保护规定的法律责任是()。

A.责令改正 B.罚款 C.经济赔偿 D. 吊销营业执照【答案】 D【解析】用人单位违反对女职工及未成年工的保护规定,侵害其合法权益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对女职工或者未成年工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18.下列不属于劳动争议解决的必经程序的是()。

A.协商 B.调解 C.仲裁 D.诉讼【答案】B【解析】调解不是劳动争议解决的必经程序,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三、多选题1.缩短工作日主要适用于()工作。

A.有毒有害 B. 矿山 C. 高山 D. 特别繁重体力劳动 E 突击性【答案】 ABCD【解析】从事矿山、高山、有毒有害、特别繁重体力劳动的劳动者。

2.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 200 %的工资报酬B.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 150 %的工资报酬C.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 %的工资报酬D. 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O %的工资报酬E. 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 300 %的工资报酬【答案】 BCE【解析】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l)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 150 %的工资报酬;(2)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 %的工资报酬;(3)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 300 %的工资报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