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地理必修3会考复习提纲

地理必修3会考复习提纲

地理必修Ⅲ复习提纲1.1 区域的基本含义1、区域的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联系、整体性。

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区域的产业结构: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

1.3 区域发展差异1、我国东、中、西部差异①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东部:沿海12省区;中部9个省区;西部10个省区②东部与中西部的发展差异:东部: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教育水平比较高,发展速度亦快于中西部。

对外开放时间早,程度高,第二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结构以轻型和轻重混合型为主。

中、西部: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总体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西部。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

工业结构西部以重型传统工业为主,中部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2、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1.4 区域经济联系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①意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②南水北调③西气东输④西电东送2、产业转移原因:①降低成本:原材料价格、工资和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导致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

②开拓市场③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影响: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差异。

同时也会带来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

2.1生态问题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

高中地理必修3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必修3复习提纲

必修三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区域2.区域的空间结构定义: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4.综合指标:人文发展指数5.区域三个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阶段指标比较: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差异;空间结构(内部差异、城市、交通、开放程度)P67。

6.蓬勃发展,城市化、工业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科技教育水平高化、对外开放程度、科技教育水平较低。

7.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主要是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植被、土壤)和农业生产上的差异,见地理会考指导P68,表3.1.2.8.劣势:基础设施落后,人才、资金、技术匮乏意义: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边疆安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9.10.资源跨区域调配意义:西电东送:分北线(火电,送往环渤海区),中线(水电,送往长三角),南线(水电,送:缩小地区差别,达到平衡。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危害:生态环境恶化,引发沙尘暴,影响大气质量,影响人类健康;农牧业生产力下降,造成经济损失。

13.种的基因库”。

湿地存在的问题:数量减少、质量下降。

治理成果:1,洪灾得到有效控制2,庞大的航运网3,水电火电核电结合,建立以电力工业为龙头,以高耗能工业为骨干的基础工业体系4,森林覆盖率提高,大量旅游设施5,人均收入达到全美平均水平。

要求:能够填注具体位置,详见书本P53图2-19美国农业出现的问题:掠夺式开发,造成土壤侵蚀、土壤肥力下降、土地退化、沙尘暴等;滥用农药化肥,造成土壤污染等16.德国鲁尔区鲁尔区的四大工业:采煤业、钢铁业(移铁就煤型)、化学、机械制造鲁尔区衰落的原因:1,廉价石油的竞争使得煤炭工业衰退2,世界性的钢铁危机使得钢铁工业衰退3,生产结构单一(鲁尔区以重工业为主)4,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工业衰退5,环境污染严重17.珠三角城市化进程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1,加速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2,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组成部分:硬件设备、地理数据、GIS软件、GIS人员、应用模型工作过程:数据的输入、存储、分析、输出应用领域:城市规划与管理、基础设施管理、土地利用与管理、生态环境管理术。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修3复习提纲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修3复习提纲

适用文档地理必修 3 复习纲要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地区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地区发展的影响【考试说明要求】1、认识地区的含义。

2、比较不一样地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别。

3、联合实例,比较不一样发展阶段地区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主要知识回首】1、地区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别的基础上,依据必定的指标和方法区分出来的。

2、有的地区界限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地区界限拥有过渡性质,如干湿情况。

地区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地区既是上一级地区的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区分为下一级地区,如东北平原又可区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3、事例剖析——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共性①都是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地区,雨热同期地地理地点位于北纬 30°邻近,我国东北纬 43— 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理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的中部环天气条件亚热带季风天气温带季风天气境土地条件①耕地多为水田;②土地①耕地多为旱地;②集中连片;差较为分别;③人均耕地面积小③人均耕地面积大异矿产资源条件矿产资源困穷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人耕种方式水田耕种业旱地耕种业类农主要粮主要栽种水稻,还有油菜、主要栽种玉米、小麦、大豆等作活业食作物棉花等作物物,动作物熟制一年两—三熟一年一熟差其余水家产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合发展畜牧业异工业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我国沿海航线的中点,长江入商业海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4、事例剖析——长江中下游平原不一样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开发初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浓密的水系成为交通的隔断,黏重的土壤使开垦困难,因此这一期间耕种业发展迟缓。

②跟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限制因素成为促使地区发展的有益因素,如水系供应了天然通道等,农业获取较快发展,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地、桑蚕和棉花产地。

③跟着工商业的发展,农业的地位在降落。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背诵提纲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背诵提纲

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基本考点】考点一区域的含义1.区域的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即区域占有一定的地理空间和地理位置,范围有大有小:有的区域界限明确,如行政区域界线;有的区域界限模糊,如自然区域界线。

2.区域的特征(1)层次性。

区域具有级别差异。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整体性。

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

(3)差异性。

任何一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性,不同的区域存在差异性。

(4)开放性。

任何一个区域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必须与其他区域发生各种联系,即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考点一遥感(RS)1.概念: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传感器:遥感的关键装置,在航空或航天器上接受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

3.主要环节:目标物→传感器→遥感地面系统→成果。

4.特点:精度高,质量高,效率高,且节省人力、财力。

5.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治监测等。

考点二全球定位系统(GPS)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2.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由24颗卫星组成,含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备用卫星。

定位需要至少4颗卫星;地面控制系统——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接收机。

3.特点:提供精密三维坐标(精度、纬度、高度)、速度、时间,具有全能性(海陆空)、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4.应用:由于可以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经度纬度)、高程(海拔)等,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和授时。

【VIP专享】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有答案)

【VIP专享】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有答案)

地理必修3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试说明要求:1、了解区域的含义。

2、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结合实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主要知识点: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如东北平原可以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其他水产业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工业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异商业我国沿海航线的中点,长江入海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相关案例】1、比较秦岭——淮河南北地区2、比较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4、区域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初级阶段、成长阶段、后期阶段。

5、案例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开垦困难,所以这一时期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②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制约因素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如水系提供了天然通道等,农业得到较快发展。

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地、桑蚕和棉花产地。

③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农业的地位在下降。

【相关案例】1、分析鲁尔区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2、美国五大湖工业区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考试说明要求:1、知道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3、知道全球定位系统的概念及其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4、知道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5、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

一、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异:①地理位置差异:长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矿产资源贫乏,松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对农业:长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

长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对商业:长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早期:长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农业社会: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长人口越来越稠密。

高中地理必修三 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必修三  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 区域的含义1. 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 区域特征:区域具有一定的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区域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整体性;差异性;层次性;可变性)二、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及区域发展的影响1.总体影响:地理环境差异,导致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差异3.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生产活动的差异农业: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

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工商业:长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温馨提示] 地理环境差异除了影响产业活动外,还对交通、建筑、文化等也有影响,如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运便利,松嫩平原缺少水运;松嫩平原民居墙体严实厚重,屋顶坡度小,长江三角洲则墙体轻薄,屋顶坡度大等。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一些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

(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

高中地理必修三的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必修三的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必修三的复习提纲第一章天文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开展的影响试剖析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天文环境的差异及其对区域开展的影响。

差异: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域的中部,为亚热带季习尚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势低平,土壤肥美〔水稻土〕;河网密集,湖泊众多;耕地破碎,多为水田,人均耕地少;矿产资源贫乏。

松嫩平原地处我国西南地域的中部,为温带季习尚候,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水热组合条件较差;地形开阔平整,黑土肥美;耕地集中连片,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多;石油资源丰厚。

影响:长江三角洲在良好水热条件基础上,开展水田耕作业,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一年两到三熟;河湖水面广,水产业兴旺;水运兴旺,商业贸易兴旺;依托兴旺的农业基础开展轻工业,运入矿产资源开展重工业,构成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限制,开展旱地耕作业,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一年一熟;松嫩平原西部草原散布广,适宜开展畜牧业,应用石油和周边地域的煤铁资源开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一、荒漠化:1、散布: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域;2、包括:沙漠化-西北;次生盐碱化-华北,灌溉农业区;石质荒漠化-云贵高原喀斯特别貌;白色荒漠化-南方地域丹霞地貌;二、盐碱化成因:1、气候干旱,蒸发旺盛;2、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地下水位上升,盐分富集地表,盐碱化严重;3、地势低洼,排水不畅;4、过量运用化肥;5、沿海地域海水倒灌;三、管理盐碱化:引淡淋盐;排灌结合,合理灌溉,滴灌喷灌;防止海水倒灌,营建红树林,建沿海堤坝;四、西北地域自然环境特征:1、天文位置和范围:位于温带,深居内陆,大兴安岭以西,昆仑-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中国西北;包括x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局部;2、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少;3、地形:东部为高原,西部盆地和山脉相间散布,三山夹盆地;4、河流:内流河为主,径流量少,平地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汛期,夏季断流;5、植被:稀少,以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五、天山北坡迎风坡:盛行西风带来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气遇天山北坡抬升构成地形雨;六、风沙活动〔沙尘暴〕缘由:气候干旱,地表水缺乏,河流欠发育,植被稀少,地表缺乏植被维护,土壤以疏松沙质堆积物为主,微风日数多且集中;风力大〔夏季西北风〕成因:离夏季风源头近;地形坦荡植被稀少,对风阻力小,风力大;七、荒漠化要素:1、自然要素:气候干旱,风沙活动频繁;2、人为要素〔决议要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应用不当、工矿树立不留意环保;八、荒漠化防治的措施有哪些:合理应用水源:推行节水农业、增加水井数量〔合理应用地下水〕、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防止过度引河流水灌溉〕;应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体系:生物措施-防护林;工程措施-沙坡头草方格沙障;调理农、林、牧用地关系: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还湿;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处置农牧区的动力效果:营建薪炭林、兴修沼气池、推行省柴灶;控制人口增长;第二章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维护一、森林的作用-大自然总调度室:环境效益--污染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生态效益--调理气候、动摇大气成分、修养水源、坚持水土、繁衍物种;二、热带雨林1、散布:南美洲的亚马逊;非洲的刚果盆地;亚洲的西北亚;2、雨林全球环境效应调理全球气候;促进全球水循环,调理全球水平衡;维持全球碳氧平衡;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地球之肺〞〝蓄水海绵〞〝基因宝库〞〝医学宝库〞3、雨林生态软弱性—土壤贫瘠〔砖红壤〕:生物循环旺盛,无机质和营养被植被吸收;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三、亚马孙开发缘由:基本缘由--人口增长和贫穷招致开展的需求;直接缘由--人类的开发;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树立;开拓大型牧场;四、巴西迁都缘由〔里约热内卢迁往巴西利亚〕: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气候愈加凉爽;巴西利亚位于疆土中央,便于管理,利于带动中西部地域经济开展;河流流经,水源充足;五、热带雨林的维护措施:1、鼓舞维护性的开发;2、增强雨林管理和维护,树立自然维护区;3、增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看法;4、设立国际基金,使外地从管理和维护中获益;5、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6、增强雨林缓冲区的树立,增加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时机。

高中地理必修三总结复习提纲汇总

高中地理必修三总结复习提纲汇总

必修三知识点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地区发展1 .地区观点:人们在地理差别的基础上,按必定的指标和方法区分出来的地球空间单位2 .地区的属性:必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界限、有明确的区位特点。

3.地区的特点:差别性(地区与同样级地区之间的差别),整体性(地区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层次性(东北平原是东北地域的一部分,又能够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可变性(行政区界限明确,干湿地域界限拥有过渡性)4.下边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说明地理环境差别对地区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共性①都是平原地域,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地理地理地点位于北纬 30°邻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北纬 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域的中部。

环境区中部,长江入海口差别天气条件亚热带季民风候区夏天高温多雨温带季民风候区,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拦,降水较少;暖和季节及生长久都较短。

土地条件①水稻土为主②耕地多为水田①黑土散布宽泛②多为旱地③土地较为分别④人均耕地少③集中连片④人均耕地面积多。

矿产资源条件矿产资源困穷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人类农耕种方式水田耕种业旱地耕种业活动业主要粮食作物主要栽种水稻,别的还有油菜、棉花主要栽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差别等作物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备注水家产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合发展畜牧业其余生工业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①轻工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四周地域的煤、铁等产活动业:依靠当地发达农业基础发展②重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商业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5.长江中下游平原因若干平原构成,水系密布,土质黏重,影响早期的农业生产,因为船的使用,浓密的水系反而促进了发展6.地区不一样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早期阶段—人地关系基本协调;成长阶段—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显然不协调;转型期—人地矛盾尖利;重生阶段—人地关系由紧张走向协调7.地理信息技术:指获得、管理、剖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含遥感(RS)、全世界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等8.遥感( RS):a原理:不一样的地面物质和地面物质的不一样状态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不一样。

高二必修三地理复习提纲

高二必修三地理复习提纲

高二必修三地理复习提纲: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异:①地理位置差异:长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矿产资源贫乏,松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对农业:长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

长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对商业:长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早期:长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农业社会: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长人口越来越稠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知识点: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化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3、案例分析——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书P2图1.1长江三角洲的地理条件和图1.2松嫩平原的地理条件)4、区域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后期阶段。

5、案例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地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开垦困难,所以这一时期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2)农业社会: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江中下游平原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江中下游平原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越来越稠密。

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3)工商业时期:①工商业的发展使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③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书P2思考题§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主要知识点:1、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摇杆(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2、遥感(RS)⑴遥感广泛应用于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检测、等领域。

⑵所谓遥感,是人们在航空器 (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 (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⑶遥感的主要环节: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收集→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目标物→_____传感器___(关键装置)→遥感地面系统→ 成果⑷遥感的特点:①监测范围大,获得信息量大;②获得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可以监测动态变化过程;③受地理条件限制少;④投入的人力、财力少,效益大。

3、全球定位系统⑴全球定位系统是指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简称GPS。

⑵全球定位系统包括三大部分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⑶用途:全球定位系统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⑷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4、地理信息系统⑴GIS,专门处理_地理空间___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⑵优点:①信息量大,使用方便;②功能强大;③动态监测(GIS与RS相结合)⑶GIS的简要程序:信息源→数据处理(建立空间模型和数据模型)→数据库(由若干图层组成)→空间分析→表达5、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书P13问题研究: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资料分析题)§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主要知识点: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荒漠化概念及主要表现:1、荒漠化是指发生在旱地、半旱地地区以及一些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主要表现在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2、荒漠化危害荒漠化的发展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到当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3.西北地区范围地形区范围: ___大兴安岭_____以西,_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________以北行政区划范围:____新疆__、__宁夏______、___甘肃北部____和__内蒙古____大部;4.地貌特点: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和中部(内蒙古境内)是辽阔坦荡的__高原_____;西部(新疆境内)是__高大的山系___和_巨大的内陆___相间分布。

5.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____干旱______⑴干旱成因:深居大陆内部,高原山地阻隔,水汽难以到达⑵景观特色——以草原、荒漠为主6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__气候异常______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7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⑴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⑵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8.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①___过度樵采_____ ②____过度放牧_____ ③__过度开垦________9.另一种荒漠化现象——次生盐渍化(1)绿洲:在有水源灌溉的荒漠地区。

(2)次生盐渍化形成:①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②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

10.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古代:西汉——人们利用祁连山冰雪融水兴修水利,发展屯田唐宋——塔里木盆地南缘过度开垦,大量破坏固沙植被,加上战争、瘟疫等原因导致荒漠化。

近代:清——内蒙古东南部,因为移民增多,农业对土壤的破坏力强于牧业现代:20世纪50年代人口激增,管理失误11、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防治内容:预防:____潜在的荒漠化威胁_____________;扭转:___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__;恢复:_____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__________。

(2)荒漠化的防治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___防__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3)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和治理重点:①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_有计划的回复荒漠植被__②治理重点:__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因地治宜地进行综合整治__。

(4)治理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采取生物措施(如防护林)和工程措施(如设置沙障工程)构筑防护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④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营造薪炭林、发展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⑤控制人口增长。

(6)我国治理措施和经验①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②治理荒漠化的典例——___沙坡头草方格防治__________③我国政府对西北地区的生态建没和荒漠化防治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书P27活动题△图2.1、图2.3、图2.8认真看看§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主要知识点:1、森林不仅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重要的环境资源,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2、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林和林地区。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原始森林,其中60%在巴西境内。

4、雨林生态具有性,一旦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于崩溃。

5、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是,开发活动的背景是当地发展中国家的和,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根本原因)。

6、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对热带雨林应该把放在第一位。

7、森林分布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地区。

它们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________________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8、热带雨林的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两侧,但在大陆相逢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

_____________、非洲刚果河流域和__________________是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

9、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①地球之肺:深刻的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②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③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

10、雨林生态的脆弱性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11、亚马孙开发计划① 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后,未开发,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②人口急剧增长,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坏③ 1970年,巴西政府又正式公布了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12、森林的重要作用和环保功效?△书P30、34活动题;△书P41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图2.17、图2.21、图2.28认真看看§3.1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主要知识点:1、能源可分为能源和能源两大类。

两类能源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2、分析思路(1)、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主要从区域资源状况、市场、交通等方面分析。

(2)、分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主要从图文材料中挖掘。

(3)、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从如何开发资源优势、能源和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延长产业链、科学技术、生态环境问题等方面入手。

3、案例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1)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能源基地建设①_____________,建设了、、、、、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②_________ _______,修建、、运煤干线③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5、三条产业链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6、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_____________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___________的升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