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复习 地表形态的塑造共42页文档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梳理复习
④重熔再生(或高温熔化)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1. 褶皱山和断块山
褶皱 地质构造 背斜 判 断 3 岩层弯曲形 岩层上拱 态 岩层向下弯曲 向斜
断层
岩层破裂且发生明显位移
方 法 地
岩层新老关 中心老两翼新 系 未侵蚀地貌 山岭 谷地 水平位移:形成裂谷; 垂直位移:上升的岩体形成山 中心新两翼老
貌 侵蚀后地貌 类 及成因 型 易被侵蚀成谷地 坚硬不易被侵蚀 背斜顶部受张力,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
2
洲)
具有一定的 分选性
风 力 黄土高原、 堆积 沙丘
干旱的内陆及临近地 区
冰 川 冰 碛 地 貌 , 沉 积 物 大 小 不 有冰川分布的高山; 高 堆积 分杂乱堆积 纬度地区 滨海地带
海 浪 海滨沙滩 堆积 3.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①岩冷却凝固
②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外力作用)
③变质作用
①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②交通运输通道,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 ③提供丰富农副品
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河网密布耕地破碎聚落规模小(我国南方) 河流少耕地连片聚落规模大(我国北方)
7
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①河流中下游城市密集 ②平原低地聚落沿河成线状分布 ③山区河谷中聚落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地带
8
岭或高 地 , 如华山 、庐山 、泰山 . 下 降 的岩 体 形 成 谷地 或 低 地 , 如 汾河谷地、渭河平原
2. 板块运动与地貌
板块相对移动
边 界 类 对 地 貌 的 举例 型 影响
张裂
生 长 边 裂 谷 和 海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 界 洋
大 陆 板 块 与 大 陆 消 亡 边 巨 大 褶 皱 喜马拉雅山(亚欧板块与印度 碰 板块碰撞 撞 界 山系 洋板块碰撞) 阿尔卑斯山(亚欧板块与非洲 板块碰撞) 大 陆 板 块 与 大 洋 消 亡 边 海沟、 造山 安第斯山、马里亚纳海沟、亚 板块碰撞 界 带 洲东部岛弧
地理必修1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复习提纲
附主要考点答题模式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复习提纲前言知识1如何描述某区域地形特征(1)地形类型及分布;(2)海拔高度及地面起伏大小;(3)地势变化趋势;(4)典型地貌;(5)海岸线弯曲状况。
2、如何描述某地形区地形特征3、如何描述地势特征第一节:1、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地壳运动的类型(2)水平运动的概念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垂直运动的概念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1)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的区别(2)主要的外力作用与地貌(参考地图册19)3、河流中下游平原的成因(河流堆积作用)4、峡谷(如雅鲁藏布江峡谷、三峡等)的成因地壳抬升,地势高(内力作用);河流侵蚀下切(外力作用)。
5、岩石的类型6、地壳物质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判读)第二节:1、褶皱(1)褶皱的概念(2)背斜与向斜的区别(形态、岩层的新老关系、地貌三方面区别;背斜向斜的判断(3)背斜成山的原因;背斜成谷的原因(4)向斜成谷的原因;向斜成山的原因。
(5)山脉(如科迪勒拉山系、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系)的成因2、断层(1)断层的概念(2)渭河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经纬度位置要清楚)的成因(3)断块山(如华山、庐山、泰山)的成因(4)主要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及其分析3、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分布和延伸方向等方面的影响4、山区交通线的选取原则与原因第三节:1、河流地貌的类型2、运用河流侵蚀的知识,分析“V”型河谷的形成。
3、运用河流侵蚀的知识,分析“U”型河谷的形成。
4、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5、冲积扇-洪积扇其成因6、河漫滩平原的成因7、三角洲的成因8、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9、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10、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1、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参考地图册40)。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岩层隆起和凹陷 引起地势起伏和
海陆变迁。
典型的陷落地形:汾河谷地、渭河平 原、吐鲁番盆地、青海湖等。典型 的隆起地形:庐山、泰山、华山等典
型的块状山地。
狠抓基础
勤思善动
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变质作用 表 现 形 式
岩浆活动
对地表形 态的塑造
岩石在一定温度、 压力作用下发生变
质。
举例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承受静水压力
泉水、湖泊分布区;河谷发 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
育
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 的回避处
岩石不稳定,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
狠抓基础
勤思善动
2.板块运动与地貌
板块 运动
板块 运动 对地 貌的 影响 举例
张裂 (相离运动)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 的先堆积,颗粒
干旱的内陆及邻近地区
丘)和黄土堆积地貌
小的后堆积,具
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
有分选性
滨海地带
狠抓基础
勤思善动
外力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
狠抓基础
勤思善动
构造地貌的形成
狠抓基础
勤思善动
1.地质构造与地貌
背斜
向斜
一般形态
岩层向上拱起
岩层向下弯曲
岩层新老关系(主要依据) 常见地形
岩、页岩、 实、固结形成
石灰岩
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高温、高 板岩、大
压等条件下,成分、性质发生改变形成
理岩等
狠抓基础
勤思善动
狠抓基础
勤思善动
地形变化的动力
狠抓基础
勤思善动
1.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 物质组成、外部形态与内部构造 的各种自然作用。分为内力作用 与外力作用两类。
高中地理知识手册——自然地理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
地理知识手册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目录第一单元地球———————————————————3 第一讲地球地图———————————————————4第二讲宇宙中的地球—————————————————10第三讲地球运动———————————————————12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18 第一讲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19 第二讲大气的受热过程————————————————20 第三讲大气运动———————————————————23第四讲气候————————————————————28第五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5第六讲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36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40 第一讲陆地水————————————————————41第二讲海洋水———————————————————45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49 第一讲地球的内部圈层及板块构造学说——————————50第二讲板块构造学说—————————————————51第三讲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地质作用——————————53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56 第一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56第二讲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57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框架:第一讲 地球的内部圈层及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一、地球的外部圈层1.水圈的主体是海洋水,它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2.生物圈的特殊性:(1)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唯一不占有独立空间的圈层。
如图1。
(2)生物圈是最活跃的圈层。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概念 类型 传播速度 波动方向 通过介质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振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高考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
看比例尺:比例尺告诉我们缩小的程度和地质现象在图上能够表示出来的精确度。
(2)四角度分析应庐
乓总按照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方法,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从四个角度分析图内一般地质情况:
1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是向斜还是背斜,分析地层有无缺失,如上面例题为背斜,背
【例3] ® 1为澳大利亚某著名花岗岩景观图(岩石由表及里、层层风化剥离脱落),图2是岩石圈物 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次,
【解析】图1景观的形成是花岗岩由表及里、层层风化剥离脱落而成,属外力的风化作用。读图2分析可 知,甲是沉积岩、乙是侵入岩、丙是变质岩、丁是喷出岩;成条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及沉积作用, ②表示变质作用,③表示固结成岩,④表示上升冷却凝固。故形成图1景观的地质作用对应图2中的①。
原醯
依据
岩层封闭,
常有储油
构造”,
最上为燃 然气,中
为石油,
下为水
天然
拱〜
,稳定
且不
易储
水
发育,岩 石破碎易 开采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
承受静水压力
渺隙水易沿断层
'线出露;岩石破
碎易被侵蚀为洼
地,利于地表水、 汇集
岩石不稳定,易 诱发断裂活动破 坏工程;水库易
【技能方法练一练】
1.安第斯山脉是由哪两大板块相碰撞挤压而形成?
【答案】1.B 2. A
【例4】下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读图,回答(1)-(2)题。
(1)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o
谿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
B.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
高中地理复习塑造地表形态教案
高中地理复习-塑造地表形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表形态的分类及特点;(2)掌握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能够分析实际地形图,识别地表形态特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2)运用地形图分析法,提高学生分析地形的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地表形态的分类及特点;(2)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地形图的识别与分析。
2. 教学难点:(1)地表形态分类及特点的理解;(2)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具体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地表形态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表形态的多样性;2. 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地表形态的分类及特点;(3)教师通过实例分析,讲解地形图的识别与分析方法。
3. 课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地形图识别与分析练习题;(2)教师批改并进行讲解,指出错误和不足。
四、课后作业1. 复习地表形态的分类及特点;2. 分析家庭周边的地形图,描述地表形态特征;3. 思考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结合实例进行阐述。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评价学生对地表形态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表形态的成因;2.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地形模型和地形图,增强学生对地表形态的认识;3.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地形模型;2. 地形图;3. 多媒体课件;4. 实例资料。
八、教学步骤1. 展示地表形态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表形态的多样性;2. 讲解地表形态的分类及特点;3. 分析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4. 讲解地形图的识别与分析方法;5. 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地形图识别与分析练习题;6. 教师批改并进行讲解,指出错误和不足。
高三第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
生长边界
【技巧点拨】六大板块图的常考区域 (1)属于亚欧大陆的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却属于印度洋板块。 与阿拉伯半岛相邻的非洲板块朝北运动,与亚欧板块相互挤压 形成东西走向的阿尔卑斯山。 (2)南极洲板块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最北几乎达到了北回 归线,这意味着落基山脉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挤压碰 撞形成的,而安第斯山脉则是南极洲板块同美洲板块相互挤压 碰撞形成的。
有同学认为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山谷出口比干旱半干 旱地区更容易形成洪积(冲积)扇,这种说法对不对, 为什么? 不对。 因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岩石风化作用更显著, 山区有大量岩石松散堆积物,当山地降水较多时, 更利于洪积(冲积)扇的形成。
平原地形是外力沉积作用的结果,因此所有平原都 是特别平坦的。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
)
②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 ④水体既可能是湖也可能是海 C.①③④ B.河道较浅 D.主要由地下水补给 D.②③④ ( )
(2)下列关于图中辫状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解析: 第(1)题, 依据概念可知, ①说法不准确, D 项正确。 第(2)题,图中显示辫状河流主要分布在冲积扇的底部, 而此部位地势较低平,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故河 道较浅。辫状河流的形成主要是河流多次改道的结果。
青藏高原地形图
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
运动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 地表,使岩层发生水 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 凹陷 岩层运动 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方向
对地形的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 影响 脉 和平原等地貌 举例 东非大裂谷、喜马 拉雅山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 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
选择性必修一自然地理基础 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高二期末复习资料
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1.地表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不同的时期,往往以某一种作用为主。
2.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能。
5.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
6.不同的外力作用在不同的区域形成的地貌(1)大尺度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①气候因素:主要从气温与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A.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B.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如峰林是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发育最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②地质地貌因素:主要分析基岩和地形地势两个方面的影响。
A.石灰岩地区:由于岩石微溶于水,故外力作用往往表现为流水侵蚀、溶蚀作用。
B.地势较高的地区:往往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
C.地势较低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
D.地势差异较大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
③生物因素: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的影响。
A.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往往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B.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生物风化作用显著。
(2)小尺度区域地貌形态的外力作用7.几种外力作用规律的判断(1)沉积规律陆地上的沉积作用可分为风、流水、冰川和湖沼等沉积类型。
其中风力沉积和流水沉积是在碎屑颗粒的重力大于水流或风的搬运力时发生的,一般是颗粒大的、密度大的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沉积,使沉积物按照一定顺序形成有规律的带状分布;冰川的机械沉积多因冰体融化而发生,冰碛物大多没有分选,大小颗粒混杂。
如下图(2)沙丘坡面形态与风力的关系沙丘迎风坡凸而缓,背风坡凹而陡,多呈新月形。
(3)不同河段流水作用的差异①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如图中A。
②河流中游以流水搬运作用为主,如图中B。
③河流下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如图中C。
8.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岩浆上升未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为侵入岩。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课件高三全册地理课件
方法技巧
方法1 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12/10/2021
12/10/2021
例1 (2018广东肇庆八校联考,6—7)构造等高线是指在地质图上某一 岩层顶部海拔相同点的连线,可以直观地反映岩层的形态。下图为某区 域同一岩层构造等高线和地形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回答下面 两题。
12/10/2021
(1)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侵蚀方式主要有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不同河段或河流的不同 时期,河流侵蚀方式不同,地貌也不同。
12/10/2021
教师用书专用 知识拓展 以瀑布为例分析河流的三种侵蚀作用 瀑布是河流侵蚀作用的强烈表现之一,瀑布主要是由于河流对软硬不同 的岩石产生的差异侵蚀而形成的。瀑布发育的地区,上部较坚硬的岩石 不易遭受侵蚀,下部较松软的岩石容易遭受侵蚀,在河流侵蚀作用下,瀑 布逐渐形成。瀑布形成后,由于溯源侵蚀,瀑布逐渐向河流源头退缩;由 于侧蚀,瀑布逐渐加宽。 (2)河流堆积地貌 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冲积扇),以河谷谷口为顶点呈扇形。 河流中下游: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而宽广。 河流入海口:三角洲,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方法应用 依据景观图确定地貌类型➡调用相关外力作用知识➡结合 信息分析具体特征及成因
12/10/2021
解析 (1)首先由等高线数值,判断图示河流流向;再结合河流上下游位 置,确定等高线凸出特点;成因可从河流的外力作用角度分析。(2)由景 观图可判断为冲积扇;运用河流外力堆积作用知识,可分析成因。 答案 (1)AB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原因:上游段主要 受侵蚀作用影响;CD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原因:下游 段主要以河流的沉积作用为主。 (2)冲积扇(或洪积扇)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地势变得平坦开阔,流速降 低,河流携带的物质在山前(山麓)堆积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冷却凝固 B:外力作用
C:变质作用 D:重熔再生喷出型
1.要了解地壳内部物质——岩石的分类 2.要了解每一类岩石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三大类岩石之间,及其与岩浆间的相 互转化(重点) 4.从过程来看,把握转化的起点、终点,及 先后顺序并由此过程形成 “循环”的认识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岩浆岩喷出型
侵入型
冷却 凝固
沉积岩
变质作用
变质岩 岩浆
重熔再生
重熔再生
在岩沉变浆积质岩岩岩 岩 岩石浆———圈岩———物岩裸生质浆成露循沉沿的岩环岩岩石积过石石在程岩圈在外中的 一力三是薄 定作大哪变弱 的用类三地 温下质岩大带 度固岩石类侵 、结分岩入 压而别石或 力形是的喷 下成如相出 变何 互地 质形转表而成化,成冷的?却?凝固而成
岩石圈的物质循 环
岩石岩圈石物圈质物循质环循—环—对形地成貌当有今什的么盆影地响、?山系,流水、冰川、风成地貌
沙质海崖海浪堆积形成沙滩 沙漠地区风力堆积形成新月形沙丘
海浪侵蚀地貌
沟壑纵横的 黄土高原表
面形态
——流水侵 蚀作用造成
风力侵蚀 风蚀城堡、 风蚀柱、 风蚀蘑菇
流水侵蚀 --云贵高原
石柱
石笋
石钟乳
总结:
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 内力和外力是同时起作用的,它 们作用的结果也往往交织在一起。
岩石圈物质循环
板块的这种相对运动使地形发生了很大变化, 本地区由海洋变成了陆地。
2.(1)阿拉伯半岛属于什么板块?
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2)与阿拉伯半岛相邻的非洲板块朝什么方向 运动?
与阿拉伯半岛相邻的非洲板块朝西南方向 运动,与印度洋板块运动方向相反。 (3)红海是怎样形成的?
红海的形成是由于上述两大板块运动方向 相反,板块交界张裂扩张而形成的。
分类
内力 作用
外力 作用
能量来 源
地球内 部的热 能
太阳能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影响
地壳活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形成大陆与洋底、 山脉与盆地等, 奠定地表形态的 基本格局,使地 表高低不平
削低高山,填平 风化、侵蚀、 洼地,使地表起 搬运、堆积、 伏状况趋向于平
缓
● 风化作用
☆风化因素——温度、水、生物
高中地理复习 地表形态的塑造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 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
2、板块处于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
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活动比较 剧烈,多火山、地震。
阿尔卑斯山 喜马拉雅山
东
非
大
大
西
裂
洋
谷
安第斯山脉
1.(1)印度洋板块向什么方向运动?亚欧板块向 什么方向运动? 印度洋板块向东北方向运动,亚欧板块向西南 方向运动。 (2)上述两个板块的运动造成了什么结果? 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将其挤压、 抬升,形成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 (3)上述运动使地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练习1: 一、请根据下面地理信息,分析判断地壳
运动的基本形式。
1、 美洲大陆和欧洲、非洲之间的大西洋
每年加宽65厘米。
1.地壳的水平运 动
2.地壳的水平运
2、 位于阿拉伯半岛和非3.地洲壳动大的垂陆直之运 间的红
海每年以2—3厘米的速度动在加宽。
3、 珠穆郎玛峰平均每年上升1.27厘米。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 1、水平运动:
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 主,垂直运动为辅。
运动形式——岩层平行地表运动
运动结果——地表岩层弯曲变形
巨大的褶皱山脉
(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
地表岩层水平位移
绵长的断裂带
(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2、垂直运动:
运动形式——岩层垂直地表运动,即上升或下降
运动结果——岩层隆起或拗陷,引起地表的高低起伏或海陆变迁。
花岗岩风化作用
● 侵蚀作用
☆侵蚀因素——运动状态下的水、冰川、空 气(流水/冰川/风力)
海浪侵蚀
冰川运作用
☆搬运因素——风、流水、冰川等
☆搬运对象——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
☆搬运意义——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 量物质
● 堆积地貌
☆在搬运过程中,如果外力(搬运力)减弱 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堆积而成。
板块移动 对地貌影响 举例 边界类型
板 陆陆 块 相碰
形成巨大的 喜马拉雅山
山脉
阿尔卑斯山 消亡边界
碰 撞 陆海
相碰
大陆板块形成 岛弧和海岸山 脉,大洋板块 形成海沟
南美安第 斯山脉, 太平洋西 部岛屿
消亡边界
板块张裂
形成裂谷 和海洋
东非大裂 谷,大西 生长边界
洋和红海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地质构造有哪两种基本形式? 地质构造的两种基本形式是褶皱和断层。
背斜:良好的储油、 气构造;铁路隧道。
向斜:利于储藏地下 水,常形成自流盆地, 水库坝址选择点
气 油 水
断层:隧道、水库选址时,应避 开,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 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指导找矿、找水、工程建设
➢石油、天然气:储存在背斜构造中 ➢地下水:储存于向斜构造盆地中;
有断层的地方 ➢修建地下隧道:选择在背斜部位 ➢水库、工程建筑:避免建在断层带上 ➢采石:选择在背斜部位,工程难度小.成本低
内力作用形成地表形态的“粗毛坯”, 而外力作用就像一位雕塑师,不断地把 “粗毛坯”塑造成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是四种 主要的雕塑手法 。
地质作用的类型及地表形态的影响
2.褶皱有几种基本形态?分别会形成什么地貌? 褶皱有两种基本形态,一般来说,中间向上 隆起的叫背斜,中间向下凹陷的叫向斜。在 地貌上,背斜常成为山岭,向斜常成为谷地 或盆地。
想一想,背斜谷和向斜山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性比较 疏松,若裸露在地表,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地 区的岩石在褶皱作用下被挤压,比较坚硬,抗侵蚀 能力较强,反而成为山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