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土地资源概况
(2020年编辑)最新最全福建省情资料
省花——水仙花
水仙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素有“凌波仙子”美誉,漳州盛产水仙花,水仙花也是漳州市花。
省树——榕树
福建自古以来就是榕树的主要栽培地,有2000多年栽培历史,省会福州有“榕城”之美称。
省石——寿山石
寿山石矿分布于福川北郊寿山村,寿山石雕斑斓晶莹,是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闽菜
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它由福州。闽南、闽西三路不同风格的地方菜组合而成。
长泰县云霄县南靖县平和县诏安县
泉州市
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晋江区南安县
石狮市惠安县安溪县德化县永春县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金门县)
三明市
三元区梅列县永安市清流县宁化县建宁县
泰宁县明溪县将乐县沙县尤溪县大田县
莆田市
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莆田县秀屿区仙游县
“八闽”的四大古都
福州、泉州、漳州、长汀
福建文化
福建方言
福建境内主要有闽语和客语两种方言,其中以闽语最响最大。
按语言特点,闽方言分为五种:
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是闽方言中使用人中最多、通行范围最广的一种超省界的方言。它通行于闽南、粤东地区和台湾省。
闽东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通行行福州为中心的闽江下游各县市和以福安为主的山区各县。
福建省情资料
福建地理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处东经115°50’~120°44’,北纬23°31’~28°19’。平面形状似一斜长方形,东西最大间距约480公里,南北纬度最大间距约530公里。东北邻浙江省,西北接江西省,西南连广东省,东临东海,东南隔台湾海峡与台海省相望。全省地跨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两个自然地理带,其中大部分属中亚热带。闽侯白沙,福州新店和连江黄岐半岛以南,戴云山和博平岭以东为南亚热带。全省土地面积为12.1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海域面积达13.6万平方公里。
福建省省情省貌——事业单位考试必备
福建省省情一、概况福建,简称闽,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处北纬23°30′~28°22′,东经15°50′~120°40′之间。
陆地东西宽约54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东北部与浙江省接壤,西北部和西部与江西省相邻,西南部与广东省交界,东濒台湾海峡,与台湾省隔海相望。
福建省陆地总面积12.37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
2000年末为3471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68%。
福建是以汉族为主、畲、回、苗、满、高山等多民族聚居的省份。
福建是著名侨乡和台胞祖籍地,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达800多万人,台湾同胞中80%祖籍福建。
省会城市是福州市。
其他城市还有厦门市、三明市、莆田市、泉州市、漳州市、永安市、石狮市、福清市等。
二、自然条件1.地形福建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地丘陵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90%以上。
闽西和闽中两大山带大体平行,闽西大山带以武夷山脉为主体,斜贯在闽、赣两省之间,长约530公里,平均海拔1000米。
武夷山市境内的黄岗山海拔2158米,是我国大陆东南部的最高峰。
闽中大山带被闽江和九龙江切割成三段,北段为鹫峰山脉,中段为戴云山脉,南段为博平岭。
闽中大山带东侧诸多东南走向的山丘分支延伸入海,形成多海湾和多半岛的曲折海岸线,构成福建海岸地貌的基本格局。
由于地质历史时期发生过多次海浸、海退,海湾内形成了沿海平原和多级不同海滨阶地与海蚀平台。
闽江口以北由于山地逼近海岸,平原窄小;闽江口以南不仅有较大面积的沿海平原,如福州平原、兴化平原、泉州平原和漳州平原,而且广泛分布海蚀红土台地。
闽东南沿海地带是福建省耕地集中分布区,也是福建省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
2.水文受地质构造、地形的影响,福建的水系以山地性外流河为主体,呈格子状和扇状分布。
除汀江流入广东境内外,其他大小河流大都发源于省内并在本省入海。
主要河流有闽江、九龙江、晋江和汀江等,其中闽江是省内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1/2,有福建的“母亲河”之称。
福建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必修
福建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必修福建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座省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福建的地理会考知识点主要包括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方面。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整理。
1.地理位置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东北部,北临浙江,西濒江西,东南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相望,总面积121,400平方公里。
2.自然地理福建地形复杂多样,主要分为山地、丘陵和平原。
其中,闽江、乌溪、建阳江等河流穿行其中。
福建境内山峦叠嶂,主要山脉有武夷山、五虎岭和南岭。
自然灾害方面,福建常年受台风和暴雨灾害影响。
3.地理特点(1)气候特点:福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干燥。
(2)植被资源:福建境内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2.68%,主要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针叶林、杂交林和灌木丛等。
(3)动植物资源:福建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动植物资源丰富。
其中,福建金丝猴、可爱多䳍、长尾鲈鱼等是福建的特有动物种类。
4.人文地理福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具有独特的人文地理特点。
(1)文化遗产:福建拥有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福建土楼、南靖土楼等,被誉为"福建文化三宝"。
(2)传统习俗:福建地区有许多独特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如元宵节放灯笼、五谷丰登节吃五谷杂粮饭等。
(3)经济发展:福建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省份之一,经济发达。
福建沿海地区拥有多个国际知名港口,如厦门港、福州港等。
(4)旅游资源:福建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拥有武夷山、鼓浪屿、土楼等众多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以上是福建地理会考的一些基本知识点,通过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福建的地理特点和人文风情。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福建地理概况
地理概况一、地理位置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位于北纬23°33′至28°20′、东经115°50′至120°40′之间。
平面形状似一斜长方形,东西最大间距约480千米,南北最大间距约530千米。
东北与省毗邻,西、西北与省接界,西南与省相连,东隔海峡与岛相望。
是东南沿海承“长”(长三角)接“珠”(珠三角),贯西通海的“十字路口”。
二、的政区全省总面积12.14万平方千米,共有9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9个地级市),85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26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45个县)。
省会市。
省现辖9个地级市、、、、、、、、,和1个平潭综合实验区。
平潭综合实验区三、地形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八山一水一分田”),平原主要在沿海地区(四大平原:平原、平原、兴化平原、平原),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横剖面呈马鞍状分布。
两列大山带(西部:武夷山脉,中部:戴云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与海岸平行。
扩展:地形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①人多地少,耕地不足②滨海平原有利发展高效优质种植业;③山地宜开展综合利用,发展立体农业④山区开发水能资源⑤沿海有利发展海洋事业(运输、渔业)四、水系水系密布,河流众多,多源于武夷山脉或戴云山脉,其中闽江、九龙江、汀江、四大水系最主要,水量丰沛,水力资源丰富,水力资源蕴藏量居华东地区首位。
河流流向大多都是自西北流向东南,最终流入海峡。
闽江:最大的河流,发源于武夷山脉,整个流域成一扇形,干支流垂直相交。
扩展:地形、河流与城镇的关系分布①沿河流沿岸②沿海原因①水陆交通便利②生活、生产水源充足③河谷盆地,农业发达、交通便利、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
①多处河流的下游,河流、海洋交通便利②滨海平原,农业发达、交通便利、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
五、的气温和降水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夏季多台风。
福建省情资料
福建省情资料福建地理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处东经115°50’~120°44’,北纬23°31’~28°19’。
平面形状似一斜长方形,东西最大间距约480公里,南北纬度最大间距约530公里。
东北邻浙江省,西北接江西省,西南连广东省,东临东海,东南隔台湾海峡与台海省相望。
全省地跨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两个自然地理带,其中大部分属中亚热带。
闽侯白沙,福州新店和连江黄岐半岛以南,戴云山和博平岭以东为南亚热带。
全省土地面积为12.1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
海域面积达13.6万平方公里。
陆地海岸线长达3324公里,居全国第二。
全省大小港湾125个,有沙埕港、三都澳、罗源湾、湄洲湾、厦门港和东山港等六大深水港湾。
沿海岛屿星罗棋布,有岛屿1500多个,海坛岛为全省第一大岛。
资源概况★福建省土地资源绝对量少,人均占有量低,全省土地总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1.29%;人均土地面积3.38公顷;不到全国人均土地面积的一半。
截止2004年,全省耕地面积为133.98万公顷(2040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 56亩。
★福建海域广阔,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海岸直线535公里,海洋资源丰富,有浅海619万亩,滩涂299万亩,水产品总量居全国第二位,人均占有量全国第一位。
★全省森林面积1亿多亩,森林覆盖率达63%,居全国首位。
四大平原漳州平原 566平方公里福州平原 489平方公里莆仙平原464平方公里泉州平原345平方公里两列大山带西列大山带以武夷山脉为主体的闽西大山脉主峰黄岗山位于武夷山市境内,海拔2158米,是中国东南部的最高峰。
中列大山带被闽江、九龙江截为三个部分。
闽江干流以北为鹫峰山脉,闽江与九龙江之间为戴云山脉,九龙江以南为博平峰。
两大河流闽江是福建省最大的河流,全长577公里,流域面积6.0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各一半。
九龙江为第二大河流,干流长258公里。
事业单位考试 福建省省情常识及常考题
福建省省情常识省情综述:自然环境一、地理位置: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位于北纬23°31′~28°18′,东经115°50′~120°43′之间。
北界浙江,西邻江西,西南与广东相接,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连东海、南海而通太平洋。
全省东西最大宽度约480公里,南北最大长度约530公里,土地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
就海上交通而言,福建是中国距离东南亚、西亚、东非和大洋洲较近的省份之一,历来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门户。
二、地貌山脉福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由西、中两列大山带构成福建地形的骨架。
两列大山带均呈东北-西南走向,与海岸平行。
蜿蜒于闽赣边界附近的西列大山带,由武夷山脉、杉岭山脉等组成,北接浙江仙霞岭,南连广东九连山,长约530多公里,平均海拔1000多米,是闽赣两省水系的分水岭。
山带北高南低,有不少1500米以上的山峰,主峰黄岗山,位于武夷山市境内,海拔2158米,是中国东南沿海诸省的最高峰。
山带中,有不少因断层陷落或古老河谷被抬升而形成的垭口,通称为“关”、“隘”、“口”,自古为福建与江西、浙江陆上的天然通道和军事要冲。
斜贯福建省中部的闽中大山带,被闽江、九龙江截为三部分。
闽江干流以北为鹫峰山脉;闽江与九龙江之间称戴云山脉;九龙江以南为博平岭。
山带中段的山势最高,山体最宽。
德化境内的戴云山主峰,海拔1856米,为闽中大山带最高峰。
原先的古海湾,由于河海的交互堆积,形成冲积、海积平原。
著名的福州平原、莆田平原、泉州平原、漳州平原,总面积1865平方公里,是福建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
三、地质与土壤福建位于华南褶皱系东部。
泥盆纪前处于地槽阶段,奥陶纪末开始转为准地台阶段,早侏罗世以来又进入濒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带阶段。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多种类型的沉积建造,多旋回的构造运动,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多期的变质作用,构成复杂的构造,它们主要呈北东向延伸。
其构造单元划分为:闽西北隆起带、闽西南坳陷带、闽东火山断坳带三个一级构造单元。
福建省土地资源概况
福建省土地资源概况土地资源・福建是全国土地面积较小的省份之一,土地总面积12.14 万平方千米,全省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 1.3%,居全国第23 位。
福建是一个多山的省份,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省海拔80米以上的丘陵和山地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9.3%,海拔80 米以下的平原台地占总面积的10%强。
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较大的有福州、漳州、泉州和兴化等四大平原。
1998 年底,全省有耕地1178.18 千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仅0.036 公顷。
粮食作物主要是稻谷,其次为甘薯。
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柑桔、烟草、油菜、花生、茶叶。
福建是中国主要产茶省之一,武夷岩茶是中国名茶,兼有绿茶清韵和红茶浓郁的特点,安溪铁观音、闽北水仙、福州茉莉花茶等名牌产品享誉海内外。
福建省还盛产龙眼、柑桔、荔枝、枇杷、柚子、菠萝、香蕉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全省土地资源呈现以下特点:(1)绝对量少,人均占有量低。
全省土地总面积12.14 万平方公里, 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1.29%;人均土地面积 3.38 公顷,不到全国人均土地面积的一半,是最少的省份之一。
(2)宜林地多,宜耕地少。
全省山地丘陵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0%,地形坡度较大,灌溉条件差,不利于开垦为耕地而适宜林木生长。
全省宜林地约占土地总面积的74%,宜耕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1%。
(3)耕地中高产田少,中低产田多。
根据农业部门的调查,全省高、中、低产田占现有耕地的比例分别为17%、38%和45%,中低产田合计占全省耕地的83%。
(4)沿海港湾众多、滩涂广阔,开发利用潜力大。
福建海域宽阔,海岸线长,沿海港湾有125 个,港湾内侧大多分布着浅海滩涂,主要分布在三都澳、兴化湾、罗源湾等18 个港湾,据适宜性评价, 可围垦滩涂资源约有 4.27 万公顷。
(5)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的地域差异显著。
闽东南地区(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五市)土地总面积约占全省的34%而耕地面积占全省的47.06%;闽西北地区土地总面积约占全省的66%而林地面积占全省的76.1%。
(完整word版)福建省土地资源概况
福建省土地资源概况土地资源·福建是全国土地面积较小的省份之一,土地总面积12.14万平方千米,全省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3%,居全国第23位。
福建是一个多山的省份,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省海拔80米以上的丘陵和山地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9.3%,海拔80米以下的平原台地占总面积的10%强。
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较大的有福州、漳州、泉州和兴化等四大平原。
1998年底,全省有耕地1178.18千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仅0.036公顷。
粮食作物主要是稻谷,其次为甘薯。
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柑桔、烟草、油菜、花生、茶叶。
福建是中国主要产茶省之一,武夷岩茶是中国名茶,兼有绿茶清韵和红茶浓郁的特点,安溪铁观音、闽北水仙、福州茉莉花茶等名牌产品享誉海内外。
福建省还盛产龙眼、柑桔、荔枝、枇杷、柚子、菠萝、香蕉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全省土地资源呈现以下特点:(1)绝对量少,人均占有量低。
全省土地总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29%;人均土地面积3.38公顷,不到全国人均土地面积的一半,是最少的省份之一。
(2)宜林地多,宜耕地少。
全省山地丘陵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0%,地形坡度较大,灌溉条件差,不利于开垦为耕地而适宜林木生长。
全省宜林地约占土地总面积的74%,宜耕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1%。
(3)耕地中高产田少,中低产田多。
根据农业部门的调查,全省高、中、低产田占现有耕地的比例分别为17%、38%和45%,中低产田合计占全省耕地的83%。
(4)沿海港湾众多、滩涂广阔,开发利用潜力大。
福建海域宽阔,海岸线长,沿海港湾有125个,港湾内侧大多分布着浅海滩涂,主要分布在三都澳、兴化湾、罗源湾等18个港湾,据适宜性评价,可围垦滩涂资源约有4.27万公顷。
(5)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的地域差异显著。
闽东南地区(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五市)土地总面积约占全省的34%,而耕地面积占全省的47.06%;闽西北地区土地总面积约占全省的66%,而林地面积占全省的76.1%。
关于福建的知识
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南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陆地总面积12.4万平方千米。
福建省位于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
福建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依山傍海”态势,境内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0%;地跨闽江、晋江、九龙江、汀江四大水系,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截至2021年底,福建省下辖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龙岩、三明、南平、宁德9个地级市,共有11个县级市,42个县,31个市辖区。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福建省常住人口为4187万人。
2021年,福建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810.36亿元,比上年增长8.0%。
福建鞋子制造业很厉害,一个是莆田鞋,另一个是晋江鞋。
福建拥有数量众多的土楼建筑群,尤其以永定土楼最为著名。
这些土楼是独特的圆形或方形建筑,具有防御功能和独特的民居风格。
福建漳州的天一总局是中国最早的民间邮局之一,创办于1880年,比清朝的邮政局还要早16年。
福建省省情常识(补充版)
福建省省情常识、省情综述:自然环境一、地理位置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位于北纬2331†~2818†,东经11550†~12043†之间。
北界浙江,西邻江西,西南与广东相接,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连东海、南海而通太平洋。
全省东西最大宽度约480公里,南北最大长度约530公里,土地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
就海上交通而言,福建是中国距离东南亚、西亚、东非和大洋洲较近的省份之一,历来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门户。
二、地貌山脉福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由西、中两列大山带构成福建地形的骨架。
两列大山带均呈东北-西南走向,与海岸平行。
蜿蜒于闽赣边界附近的西列大山带,由武夷山脉、杉岭山脉等组成,北接浙江仙霞岭,南连广东九连山,长约530多公里,平均海拔1000多米,是闽赣两省水系的分水岭。
山带北高南低,有不少1500米以上的山峰,主峰黄岗山,位于武夷山市境内,海拔2158米,是中国东南沿海诸省的最高峰。
山带中,有不少因断层陷落或古老河谷被抬升而形成的垭口,通称为“关”、“隘”、“口”,自古为福建与江西、浙江陆上的天然通道和军事要冲。
斜贯福建省中部的闽中大山带,被闽江、九龙江截为三部分。
闽江干流以北为鹫峰山脉;闽江与九龙江之间称戴云山脉;九龙江以南为博平岭。
山带中段的山势最高,山体最宽。
德化境内的戴云山主峰,海拔1856米,为闽中大山带最高峰。
原先的古海湾,由于河海的交互堆积,形成冲积、海积平原。
著名的福州平原、莆田平原、泉州平原、漳州平原,总面积1865平方公里,是福建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
三、地质与土壤福建位于华南褶皱系东部。
泥盆纪前处于地槽阶段,奥陶纪末开始转为准地台阶段,早侏罗世以来又进入濒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带阶段。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多种类型的沉积建造,多旋回的构造运动,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多期的变质作用,构成复杂的构造,它们主要呈北东向延伸。
其构造单元划分为:闽西北隆起带、闽西南坳陷带、闽东火山断坳带三个一级构造单元。
福建省省情的一些基本常识
福建省省情的一些基本常识福建省省情常识、省情综述:自然环境一、地理位置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位于北纬23。
31′~28。
18′,东经115。
50′~120。
43′之间。
北界浙江,西邻江西,西南与广东相接,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连东海、南海而通太平洋。
全省东西最大宽度约480公里,南北最大长度约530公里,土地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
就海上交通而言,福建是中国距离东南亚、西亚、东非和大洋洲较近的省份之一,历来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门户。
二、地貌山脉福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由西、中两列大山带构成福建地形的骨架。
两列大山带均呈东北-西南走向,与海岸平行。
蜿蜒于闽赣边界附近的西列大山带,由武夷山脉、杉岭山脉等组成,北接浙江仙霞岭,南连广东九连山,长约530多公里,平均海拔1000多米,是闽赣两省水系的分水岭。
山带北高南低,有不少1500米以上的山峰,主峰黄岗山,位于武夷山市境内,海拔2158米,是中国东南沿海诸省的最高峰。
山带中,有不少因断层陷落或古老河谷被抬升而形成的垭口,通称为“关”、“隘”、“口”,自古为福建与江西、浙江陆上的天然通道和军事要冲。
斜贯福建省中部的闽中大山带,被闽江、九龙江截为三部分。
闽江干流以北为鹫峰山脉;闽江与九龙江之间称戴云山脉;九龙江以南为博平岭。
山带中段的山势最高,山体最宽。
德化境内的戴云山主峰,海拔1856米,为闽中大山带最高峰。
原先的古海湾,由于河海的交互堆积,形成冲积、海积平原。
著名的福州平原、莆田平原、泉州平原、漳州平原,总面积1865平方公里,是福建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
三、地质与土壤福建位于华南褶皱系东部。
泥盆纪前处于地槽阶段,奥陶纪末开始转为准地台阶段,早侏罗世以来又进入濒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带阶段。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多种类型的沉积建造,多旋回的构造运动,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多期的变质作用,构成复杂的构造,它们主要呈北东向延伸。
其构造单元划分为:闽西北隆起带、闽西南坳陷带、闽东火山断坳带三个一级构造单元。
福建省省情省况
福建省省情省况1 福建省概况福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简称"闽",省会福州。
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相望。
北南最长为530千米,西东最宽为480千米。
福建省现9个地级市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龙岩、三明、南平、宁德,和1个平潭综合实验区。
全省大部分属中亚热带,闽东南部分地区属南亚热带。
土地总面积12.4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千米。
陆地海岸线长达3752千米,位居全国第二位;海岸线曲折率1∶7.01,居全国第一位。
森林覆盖率居全国首位。
福建的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九成陆地面积为丘陵地带,被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
全省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0%;这些山地多为森林所覆盖,使得福建的森林覆盖率达65.95%,居全国第一。
福建的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海岸曲折,陆地海岸线长达3751.5千米。
福建以侵蚀海岸为主,岛屿众多,岛屿星罗棋布,共有岛屿1500多个,海坛岛现为全省第一大岛。
而且由于福建位于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由海路可以到达南亚、西亚、东非,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和中国其他地方不同,福建沿海的文明是海洋文明而内地客家地区是农业文明。
依山傍海的特点也造就了福建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除了鼓浪屿,武夷山,泰宁,清源山,白水洋,太姥山等自然风光外,还有土楼、安平桥、三坊七巷等人文景观。
福建的民族组成比较单一,汉族占总人口的97.84%,畲族为最主要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1%,还有少量回族、满族等,其它民族人口多为近现代迁居而来,比重极小。
福建汉族内部语言文化高度多元,分化成多个族群。
2 历史沿革福建历史悠久,原始社会就有人类活动,属于古越族的一支,被称为"东越"。
战国时期,越国为楚兵所败;越国一些王族南逃至福建和浙江南部,其后裔与福建的闽族人融合,成为"闽越人"。
中国地理-福建省的地理气候和资源
中国地理-福建省的地理⽓候和资源福建简称“闽”,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东省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
南北最长为530千⽶,东西最宽为480千⽶。
福建省现辖福州、厦门、莆⽥、泉州、漳州、龙岩、三明、南平、宁德9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平潭县)。
省会为福州。
福建的地理特点是“依⼭傍海”,九成陆地⾯积为⼭地丘陵地带,被称为“⼋⼭⼀⽔⼀分⽥”。
福建的森林覆盖率达65.95%,居全国第⼀。
福建的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位,海岸曲折,陆地海岸线长达3751.5千⽶。
福建以侵蚀海岸为主,岛屿众多,星罗棋布,共有岛屿1500多个,海坛岛为全省第⼀⼤岛。
⽽且由于福建位于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由海路可以到达南亚、西亚、东⾮,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和中国其他地⽅不同,福建沿海地区是海洋⽂明,⽽内陆客家地区是农业⽂明。
依⼭傍海的特点也造就了福建丰富的旅游资源;⽽且除了海坛岛、⿎浪屿、武夷⼭、泰宁、清源⼭、⽩⽔洋、太姥⼭等⾃然风光外,还有⼟楼、安平桥、三坊七巷等⼈⽂景观。
⼀:⾏政区划福建省辖9个地级市(含1个副省级市),1个综合实验区,共包括29个市辖区,12个县级市,44个县(含⾦门县),10个⾮正式区划的市辖开发区、⾼新区、国家级新区。
地级市:福州市(省会)、厦门市(副省级市)、泉州市、漳州市、莆⽥市、宁德市、龙岩市、三明市、南平市⾮正式⾏政区划:综合实验区:平潭综合实验区福建⾏政区划说明:1、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辖平潭县,其⾏政区域与平潭县重合,⾏政管理⽅⾯与1个副省级城市和8个地级市并列。
平潭县正式⾏政区划仍⾪属福州市,实际由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管辖。
2、福建省的⾦门、马祖地区,具体包括⾦门群岛(⾦门县)、马祖列岛(连江县马祖乡)、乌丘屿(莆⽥市秀屿区湄洲镇乌丘村)等区域,实际由台湾当局管辖,并分别于⾦门岛设⽴“福建省政府”,其⾏政区划分别为:⾦门县、“连江县”(限马祖地区)、“乌丘乡(乌丘村)”(由⾦门县代管),⼀般通称为“⾦马地区”。
福建地理环境报告
福建地理环境报告福建是一个海洋省份,位于亚洲大陆东部边缘,东西长约1600公里,南北宽约200公里。
福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总的特点是气候温和,降水充沛。
全省大部属暖温带湿润型季风气候体系。
年平均气温17.7℃-19.6℃,年降水量6200-8200毫米。
陆地总面积31665.8平方公里。
福建地理位置较为特殊,它地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中的东南沿海,是我国台湾海峡西岸最重要通道之一、中国四大沿海经济发展区之一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
全省地势北高南低,属东南多山的地形特点之一;西与西北低处相对,属东部山地丘陵盆地地形的一部分;东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接(闽台海域);南与中部平原地区接壤(台湾、闽江、九龙江);东北与西部山区连接(三山四岭)。
全省平均海拔460米左右。
地形大体呈东西高、南北低之势。
一、地形地貌福建地貌以山地为主,兼有盆地、平原、丘陵等。
山地主要分布在福建全省,地形大体呈东西高、南北低之势,地势最高峰为武夷山,海拔1350米。
福建南部沿海岛屿地势西高东低,主要山脉有武夷山、福鼎山、玉环山、屏南山、泰宁山脉、福安山脉。
这些山脉由北向南逐渐斜伸入沿海平缓冲积平原地区。
这些平缓的冲积平原地区成为福建省主要农业区及工业发展地区。
全省地势大体由北向南逐渐倾斜开来;但由于地形西高东低特点不同,也出现了垂直差异。
福建中部和南部多山地丘陵和台地平原地带;东部和西部多山地丘陵和台地平原地带;东北西部和中部多平原和沿海冲积平原地区。
东南沿海的地形特点与福建省地形特点相同;都有东南多山和沿海多平原地带在地形中占据重要位置及分布等特点。
福建省东南和西部山区丘陵地带的山地主要有:闽江支流龙岩溪(长525公里)和九龙江(长225公里)以及闽江中游的沙溪上河(长188公里);东南沿海平原地带主要包括:泉州平原、三明平原和厦门平原等。
福建东部和北部海岸海岸线漫长,岸线曲折起伏;南部沿海沿岸岛屿分布较为密集,海岸与海岛海岸线交错成网。
福建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研究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福建农村土地资源概况 • 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因素 • 福建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优化策略 • 实证分析 • 研究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农村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农村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土地 资源的利用和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开展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案例二
总结词
漳州市龙海区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较为复杂,需要加强管理和规划。
详细描述
漳州市龙海区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村土地资源利用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土地流 转不规范,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其次,土地承包经营权不明确,需要完善相关 法律法规。此外,还存在土地利用规划不合理、环境污染等问题。
案例三
总结词
加强农村社区建设
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 平,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
05
实证分析
案例一
总结词
福州市仓山区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复杂,存在多种问题和挑战。
详细描述
福州市仓山区是一个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但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土地利用 规划不合理,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其次,土地流转不规范,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和土地纠纷 。此外,还存在土地承包经营权不明确、土地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和专家咨询 等方法,对福建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问题及原因进行 深入剖析,并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出优化农村土地资 源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福建省基本概况与主要文旅资源
木兰溪
• 木兰溪,中国福建省东部独流入海河流,发源于 仙游县西苑乡黄坑村,横贯莆田市中、南部,自 西北向东流经莆田市的仙游县、城厢区、荔城区、 涵江区等地区,至三江口注入兴化湾入台湾海峡。 干流全长105公里,流域面积1732平方公里,为福 建省八大河流之一,天然落差784米。
• 流域内有著名的南北洋平原(兴化平原)和仙游 东西乡平原,是莆田市内主要的人口聚居区。流 域内木兰溪沿岸水利设施众多,为流域生产生产 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电力支持。同时木兰溪及其 支流、入海口湾是市内重要的水运航道。因此被 称为莆田人民的母亲河。
• 180处
考点解析【熟悉】 ➢ 旅游资源
六大精品文化 • 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闽越文化、朱子文化、海丝文化
地域文化
• 茶文化等
宗教文化
• 泉州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
五大地方剧种
• 闽剧、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芗剧
考点解析【熟悉】 ➢ 文化艺术
名人名家
• 北宋柳永是第一位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 取得卓著地位的闽中作家
地域差异明显。 6、夏季多台风。
点有温平福 ?何分均建
特布气年
①全省各地年平均气温 多在16—22℃之间
②气温分布基本上从 东南向西北递减
③山地气温较低。
福建省的气温分布和原因: ①气温分布:
从东南沿海D向西北山区A递 减(受纬度、地形影响);等温 线的走向大致与山脉平行(纬 度因素叠加地形、海洋影响)。
考点解析【了解】
➢ 自然资源
海洋资源 水资源 森林资源
• 极为丰富。有闽东、闽中、闽南、闽外和 浅滩5大渔场。贝、藻、鱼、虾种类数量 前列。
• 闽江为全省最大河流。 • 水力资源蕴藏量居华东地区首位。
福建省核心作物概况
福建省作物报告一、省区作物概况及面积分布1.1省区概况:福建简称“ 闽”,省会福州市。
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
全省陆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874万(2016年末)。
总耕地面积1854.8万亩,仅占土地面积10%,人均耕地0.61亩,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被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
全省耕地面积中,水田1459万亩,旱地34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405万亩,占耕地的77.8%。
虽然人均耕地少,但土地资源丰富,特别是山地面积大,占土地总面积85%左右,利用山地发展农牧业生产潜力大,大部分海拔500米属于低海拔区,有利于发展茶果等多年生经济作物。
在周朝为七闽地,春秋以后为闽越地。
秦南平百越,置闽中郡。
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海岸曲折,陆地海岸线长达3751.5千米。
著名景点有:鼓浪屿、武夷山、泰宁、太姥山等。
1.2各区域概况及作物分布福州近郊主要种植3类作物,第1类是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作物,第2类是大棚、露地蔬菜为主如莴苣、西红柿、甜椒等,第3类是经济作物,桃李奈、茉莉花、甘蔗等。
宁德寿宁县以茶叶和水稻为主,有部分蔬菜;福鼎也类似,白茶、太子参、水稻等均有种植;屏南县主要以水稻和反季节蔬菜为主,蔬菜主要是上半年水稻收割后种植,以花菜、小番茄为主。
古田县以果树和水稻为主,果树有桃李奈和柑橘;福安市以茶叶和水稻为主,有部分葡萄;蕉城区和霞浦县蔬菜较多,近年来蜜柚也发展有一定规模。
厦门在福建属于面积较小的市,但蔬菜面积大,种类多,是中国八大蔬菜生产基地之一。
以工业化旅游业为主,农机需求少,客户数量有限,可由漳州多家经销商辐射本区域。
漳州为福建省最大的农药市场,年销售占福建省总销量的1/3左右(主要是本身市场大且全年都在用药,很多大客户辐射的面积大,如厦门、泉州、龙岩等),种植作物较多,淡旺季不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土地资源概况土地资源·福建是全国土地面积较小的省份之一,土地总面积12.14万平方千米,全省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3%,居全国第23位。
福建是一个多山的省份,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省海拔80米以上的丘陵和山地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9.3%,海拔80米以下的平原台地占总面积的10%强。
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较大的有福州、漳州、泉州和兴化等四大平原。
1998年底,全省有耕地1178.18千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仅0.036公顷。
粮食作物主要是稻谷,其次为甘薯。
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柑桔、烟草、油菜、花生、茶叶。
福建是中国主要产茶省之一,武夷岩茶是中国名茶,兼有绿茶清韵和红茶浓郁的特点,安溪铁观音、闽北水仙、福州茉莉花茶等名牌产品享誉海内外。
福建省还盛产龙眼、柑桔、荔枝、枇杷、柚子、菠萝、香蕉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全省土地资源呈现以下特点:(1)绝对量少,人均占有量低。
全省土地总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29%;人均土地面积3.38公顷,不到全国人均土地面积的一半,是最少的省份之一。
(2)宜林地多,宜耕地少。
全省山地丘陵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0%,地形坡度较大,灌溉条件差,不利于开垦为耕地而适宜林木生长。
全省宜林地约占土地总面积的74%,宜耕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1%。
(3)耕地中高产田少,中低产田多。
根据农业部门的调查,全省高、中、低产田占现有耕地的比例分别为17%、38%和45%,中低产田合计占全省耕地的83%。
(4)沿海港湾众多、滩涂广阔,开发利用潜力大。
福建海域宽阔,海岸线长,沿海港湾有125个,港湾内侧大多分布着浅海滩涂,主要分布在三都澳、兴化湾、罗源湾等18个港湾,据适宜性评价,可围垦滩涂资源约有4.27万公顷。
(5)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的地域差异显著。
闽东南地区(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五市)土地总面积约占全省的34%,而耕地面积占全省的47.06%;闽西北地区土地总面积约占全省的66%,而林地面积占全省的76.1%。
福建省土地资源概况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山地丘陵占了全省土地面积80%以上。
福建耕地类型比较复杂,有水田与旱田之分,水田又有洋地、山垄田和山排田之分,旱地有坡耕地、梯地之分。
耕地大部分以水田为主,占80.8%,旱地仅占19.2%,且主要是种植粮食作物和大田经济作物。
福建耕地面积变化幅度较大,建国以来逐年减少,并有继续减少的趋势。
1952年全省耕地面积1468.13千公顷,人均耕地1.75亩,而到2005年末,全省耕地面积为1129.02千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48亩,是全国人均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3]。
而作为成沿海经济圈的重要增长极,并且拥有水陆两利的交通优势,加之矿产丰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水利资源充足,使得福建省优势更为突出,在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对自身的生态环境及资源合理利用提出更高的要求。
3 福建省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3.1 土地人均占有量低。
耕地质量差。
2005年福建省拥有人口3535万人,全省人均耕地面积0.048hm2,低于0.075hm2/人的全国平均水平。
而重福建省地貌类型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山地占幅员面积的75.8%,坡耕地也占有较大比例,由于坡耕地具有地块零碎的特点,在其上进行农业耕作活动加重了耕地的土壤侵蚀过程,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特殊的地形条件使得福建省的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相对全国而言并不占优势,由于自身城市化的要求,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大量的新增建设用地,城市周围的农用地往往成为城市新增建设用地的主要来源。
今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全市的建设用地数量还会不断地增加,必须制定相关措施,有力保障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实现自身的粮食安全,从而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博弈中实现双赢。
3.2 地质灾害多发,制约当地土地资源安全。
福建省是地质灾害多发频繁的省份城市。
由于地质面貌以山地丘陵为主,更处在沿海的多雨区,使得山地洪涝灾害、泥石流、地震灾害严重。
了自身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容易因不合理的盘山引水及坡改梯、梯改水田工程引起崩塌、滑坡等工程地质灾害。
脆弱的生态系统会加大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本,并且增加自身发展的不稳定性,地质灾害也会给社会造成严重损失,不利于福建省的可持续发展。
3.3 用地布局不合理,用地效益低。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市辖区绿地面积及建成区面积都稳步提高,但是耕地面积在不断地减少。
福建省人均耕地面积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必须认识到保护耕地的紧迫性。
不但如此,福建省建成区绿化率以及工业产值密度均低于全国水平,更低于许多发达地区,这说明福建省公共绿地面积过少,而且土地产出效益低,从某种程度而言,是因为大量工业用地挤占城市用地,使得用地效益高的第三产业用地无法进入造成的。
如何合理布局土地资源的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产业布局,为福建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应达到的目标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4 保障福建省土地资源安全的措施4.1 科学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综合性、长期性、战略性、强制性特征,是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利用管理的“龙头”,在我国土地管理事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保障我国土地资源安全的首要关键因素。
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资源安全中的指导作用,就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的过程中,科学制定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等各项规划强制性指标,实行自上而下逐级控制,从而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
并且运用先进技术,如GIS,对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的全部空间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同时运用计算机量算面积和制图,简化规划过程的复杂性,提高规划的效率,缩短编制规划的时间,减少规划的被动性,而且应建立对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系统,为实现土地利用的动态规划提供实时依据。
应科学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而为合理布局城市用地,优化产业布局提供有力依据[4]。
4.2 进行土地整理,走外延扩展与内涵挖潜并举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福建省由于自身的特殊地形,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应结合自身实际,有效实施土地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土地产出率,以2OO4年为例,土地整理增加的耕地面积794hm2,占耕地增加总量的19.55%。
在农地整理中通过实行沟、渠、林、田、路、村的综合规划和治理,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减少因陡坡耕种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增加农产品产量,从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城市土地整理也有利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价格,增加土地收益。
实施土地整理是实现福建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外延扩展和内涵挖潜作为增加土土地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而土地整理兼有上述两条途径所获得效益的有效措施,尤其在我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施建设占用耕地补偿平衡制度和保证粮食国家安全供应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土地整理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作为增加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一种满足当代人对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和区位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发展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利用,其关键在于土地利用的持续性[7]。
土地整理的诸多功能均聚焦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从而构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以及动力机制。
4.3 科学治理地质灾害,为自身发展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
对福建省的地质灾害,尤其是山地灾害,应该认真研究其形成机理与特点,做好山地灾害普查工作,完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并且应该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提高全民的整体防灾意识;并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治理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应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提高绿化覆盖率,在陡坡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实行退耕还林政策,并且实行坡改梯的耕种制度,减少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对于生态脆弱的三峡库区,鉴于库区人口压力和土地资源承载压力对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负担,应对其实施一定的生态补偿机制,并且对库区建立生态安全预警系统,实时监控库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和变化趋势,为库区的土地资源安全提供保障机制[5]。
在三峡库区提倡高效绿色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移民,加强三峡地区脆弱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生态安全性薄弱的地区实施生态的恢复每重建。
避免对当地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注意地表植被的保护,避免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避免诱发重大的生态灾难,有效保障土地资源安全[6]。
4.4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有序的土地要素市场。
土地要素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遵循市场规律配置土地资源,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保护耕地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福建省委、市政府按照建立和完善土地要素市场的要求,着眼于保护耕地、创新思路、完善机制,利用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使土地市场从隐形到有形,土地出让从暗箱操作到阳光交易,建立起规范、有序、公平、公正、透明的土地市场秩序,推动了土地要素市场的健康发育,进步加强了土地管理,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同时,要看到土地作为城市产业载体的价值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蓬勃发展的今天,土地不仅单纯作为一种资源而存在,它还是城市国有资产中最大的存量资产,土地使用权物权化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有助于增加政府部门收入,利于城市建设发展,并且理顺土地的产权关系,在制度上加以保障,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