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纺织品检测

合集下载

国内生态纺织品检测技术的相关进展研究

国内生态纺织品检测技术的相关进展研究

2018 年 中国棉花加工 第 2 期
31
管理与经营
出 相 应 的 修 订 版 。 从 颁 布 这 个 标 准 开 始 ,Oeko— TexStandard 100 就变成了全球范围内判断纺织品生 态性能的一个基准,权威性高,适用范围非常广泛。 它第一次引用了生态纺织品这个概念,以限制和消 除纺织品的最终产品中的有害化学物品为主要目 标,重点关注产品所具有的生态安全性。它采取黄 色、绿色这两种色彩的生态标签,将生态纺织品与非 生态纺织品区别开来。而且还将纺织品按照影响人 体健康的程度划分成了婴儿类、与皮肤直接接触类、 装饰品类以及与皮肤无直接接触类。
关键词:国内;生态纺织品;检测技术;进展
近年来,国内服装行业生产制造生态纺织品的 能 力 持 续 增 强 ,逐 渐 在 国 际 市 场 中 占 据 了 一 定 份 额。但是不少国家和地区纷纷借助贸易壁垒,限制 从我国进口生态纺织品,以保护本国的纺织企业。 这种贸易壁垒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内此类企业的 健康发展,对国内服装产业造成了较大的竞争挑战 和生存压力。为此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深入地研 究国际市场中关于生态纺织品的技术进展和他国相 关的法律法规,更好地提升生态纺织品的规范化和 标准化,打造系统化的纺织品生态安全检测机制,为 国内纺织品行业有效地应对诸多挑战和壁垒提供有 力支撑。
如今全世界制定的生态纺织品标准达到了 10 余种,然而最具有权威性、使用范围最广泛、影响最 大的生态纺织品标准是由奥地利纺织研究院于 1991 年设计和制定的 Oeko—TexStandard 100,后经 国际纺织品生态学检测与研究协会修订后予以颁布 实施。该标准先后推出了 1995 年版、1997 年版、 1999 年版、2002 年版,2003 年后基本上每年都会推

中国生态纺织品检测技术标准化进展[论文]

中国生态纺织品检测技术标准化进展[论文]

中国生态纺织品检测技术标准化的进展摘要:回顾我国在生态纺织产品检测技术方面的发展史,参照国际通用标准,发掘出我国检测标准中的不足,对2006年我国发布的生态纺织产品的国家标准制定的依据和相关技术要点的变更进行了阐述。

具体有纺织品上的偶氮燃料、重金属、农药残留量、致敏性分散燃料、含氯苯酚、致癌燃料、有机锡化物、有机载体残留量等11种物质的检测的国家标准。

关键词:生态纺织产品检测技术标准化一、中国生态纺织品检测技术标准化的发展历程实际上,在生态纺织品的检查技术方面,世界各国的进展前后不一,而且普片进展缓慢。

实际上,有些著名检测机构在10年前已经对生态纺织品检查技术展开了研究,并且有从事相关检查业务。

但是由于不同实验室所用的检查方法和技术条件不同,造成同一产品在不同实验室进行检查后有不同的检查结果。

这对生态纺织品的生产、进出口贸易和零售贸易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中国对以上现象给予了极大关注。

1995年,德国颁布偶氮染料禁令,偶氮染料可能还原出致癌物质芳香胺。

同年,中国的国家标准管理部门就纺织品上偶氮染料的检测方法和相关的技术标准进行了立项研究。

1998年,出台三个纺织品上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方法。

这是全球首个检测纺织品上禁用偶氮染料的国家方法,方法的出台,在时间上早于德国。

同期,还发布了纺织品上重金属和甲醛的检测标准。

三个标准方法加上之前已有的测量纺织品的水萃取液ph值的标准,就形成了中国生态纺织技术检测标准的雏形2002年,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国际纺织贸易领域也把更多目光投向了纺织品的生态安全问题。

于是纺织工业研究所全力对生态纺织产品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发现原有的几项标准和国际标准在技术条件和测试方法上都有不同,两种方法测出的结果可能不同。

这涉及到了市场准入“门槛”,会严重影响双向贸易。

因此,必须对和国际有差异的检查方法和标准进行修改,使之和国际接轨。

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发布和修订多条生态纺织品的检测方法和标准,这些标准涵盖目前国际服装贸易对纺织品生态安全的要求。

浅谈生态纺织品检测问题分析及对策

浅谈生态纺织品检测问题分析及对策

浅谈生态纺织品检测问题分析及对策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生态纺织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而对于生态纺织品的检测问题,不仅需要保证其环保安全和质量可靠,也需要针对产品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检测方法和方案设计。

本文将针对生态纺织品检测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产品检测标准制定不规范目前,生态纺织品的检测标准还相对较少,而且各国之间的标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给生态纺织品的检测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

针对此问题,国家对生态纺织品的检测标准和方法进行了相关的规范制定,但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完善的实施和不断跟进。

2、检测设备仪器落后相较于其它行业,纺织行业的检测设备和仪器还相对较落后,因而很难进行全面、精准的检测分析。

对于生态纺织品的检测,则更需要高精度、高效的设备和仪器辅助检测。

因此,需要加强对纺织行业检测体系的升级,引进和发展适用于生态纺织品检测的高新技术设备。

3、检测人员专业能力不足生态纺织品的检测工作需要高质量、高标准的技术人员来完成,但对于检测理论和技术要求较高,目前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并不充足。

而且,对于纺织行业的研发和技术提升也缺乏足够的关注,导致人才几乎无法跟上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步伐。

二、解决对策1、完善生态纺织品检测标准制定工作完善生态纺织品检测标准及方法的制定,不仅有利于产品质量监管,也有利于提高生态纺织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同时,各个国家和地区可以将各自的制定标准进行交流,共同推进技术和标准的提升。

引进和推广适用于生态纺织品、检测精度高、速度快、方便实用的检测设备和仪器,同时通过金融机构的支持加大投入,逐渐推进检测设备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的检测精度和效率。

3、增加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完善的生态纺织品技术培训机制,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其专业技能,推动技术研究和知识产权保护,不断提升行业技术水平。

4、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纺织行业协会应该充分发挥其在行业协调、标准制定和专业培训等方面的作用,建立完善的检测体系和标准规范,积极促进纺织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质量提升。

生态纺织品的检测(ecological textiles)

生态纺织品的检测(ecological textiles)

生态纺织品的检测一、生态纺织品(ecological textiles)生态纺织品是指从原料的选择到生产、销售、使用和废弃处理整个过程中,对环境或人体健康无害的纺织品,又称环保纺织品或绿色纺织品。

它必须符合四个基本前提:⑴ 资源可再生和可重复利用;⑵ 生产过程对环境无污染;⑶ 在穿着和使用过程中对人体没有危害;⑷ 废弃后能在环境中自然降解,不污染环境,即具有“可回收、低污染、省能源”等特点的纺织品。

狭义的生态纺织品是指在现有的科学知识下,经过测试不含有会损害人类健康的物质,且具有相应标志的纺织品。

目前生态纺织品的检测主要是针对狭义上的有关内容。

二、检测对象有关的生态纺织品(和皮革制品)检测对象包括:l服装、睡袋、床上用品、毛巾、发饰、假发、帽子、尿片及其它卫生用品;l鞋袜、颈挂式钱袋、手套、表带、手袋、钱包/皮夹子、行李箱、座椅套;l纺织品或皮革制成的玩具,包括纺织制品和皮革服装上的玩具;l最终将为消费者使用的纤维和织物。

不属生态纺织品检测范围的有:l土工布、防水油毡基布等工程用纺织品l造纸毛毯、帘子布、过滤布、绝缘纺织品等工业用纺织品l无土栽培基布等农业用纺织品l防毒、防辐射、耐高温、阻燃等特种防护用纺织品l渔网、缆绳、登山用绳索等绳网类产品l麻袋、邮包等包装用纺织品l医用纱布、绷带等医疗用纺织品l装饰挂件、工艺品等小物件装饰用纺织品l广告灯箱布、遮阳布等室外装饰用纺织品l东方手工纺织制品除外l部分回用纤维制成的纺织品三、测试项目根据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Oeko-Tex 标准100,生态纺织品必须测试的项目有:pH值、禁用染料、甲醛、重金属、氯苯酚、色牢度、农药残留、有机氯载体、PVC增塑剂、有机锡、挥发性物质、气味等。

所涉及的化学物质有100多。

目前实际检测最多的主要是前五项内容。

1在后道加工中必须进行湿处理的产品,其pH值允许在4.0-10.5之间;产品分类为Ⅳ的皮革、涂层或层压(复合)产品,其pH值允许在3.5-9.0之间。

浅谈生态纺织品检测问题分析及对策

浅谈生态纺织品检测问题分析及对策

浅谈生态纺织品检测问题分析及对策生态纺织品指的是以符合环保标准的原材料为基础,采用环保技术和过程进行生产的纺织品。

这类纺织品在市场上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和追求,因为它们不仅对环境友好,而且产品质量更高。

在生态纺织品领域,检测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如果产品没有经过严格的检测,就很难确认其是否真的符合生态纺织品的标准。

生态纺织品的检测问题在于确定产品的原材料是否符合环保标准。

正宗的生态纺织品应该使用无污染原材料,如有机棉、天然染料等。

在检测过程中,需要检测原材料的来源和质量,以确保产品没有使用任何有害化学物质或农药。

生态纺织品的检测问题还包括生产过程中的环保要求。

生态纺织品的生产过程应遵循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在节能减排、减少废水废气排放等方面要求严格。

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检测,确保生产厂家符合环保要求,并且没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生态纺织品的检测问题还包括产品的功能性和质量问题。

生态纺织品应具有优异的功能性能,如抗菌、防晒、透气等。

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对产品的功能性进行测试,以确保产品的性能符合技术规范和标准。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解决生态纺织品的检测问题:加强对供应链的管理。

建立健全的供应链管理体系,确保生态纺织品的原材料来源可追溯,杜绝使用污染原材料。

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管。

加强对生态纺织品生产企业的监管,确保其生产过程符合环保要求,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加强产品质量监测。

建立专门的生态纺织品检测机构,对产品进行全面的功能性和质量测试,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法规要求。

还可以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消费者对生态纺织品的认知和了解,让消费者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生态纺织品。

生态纺织品的检测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在供应链管理、生产过程监管和产品质量监测等方面加强管理和监测,以确保生态纺织品质量和环保标准的符合。

只有建立起完善的检测体系,才能更好地促进生态纺织品的发展和推广。

浅谈生态纺织品检测问题分析及对策

浅谈生态纺织品检测问题分析及对策

浅谈生态纺织品检测问题分析及对策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生态纺织品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

生态纺织品以其对环境友好、对个人健康无害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随之而来的是生态纺织品的质量检测问题。

目前,生态纺织品的质量检测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检测标准不统一、检测技术不完善等。

本文将对生态纺织品检测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检测标准不统一目前,生态纺织品的检测标准尚未得到统一,各地区、各行业制定的检测标准不一致。

这导致了生态纺织品的质量检测结果难以互认,给生态纺织品的检测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2.检测技术不完善传统的纺织品检测技术主要以化学分析为主,存在着对环境的影响、操作复杂、检测时间长等问题。

而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的检测技术如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也逐渐应用到了纺织品的检测中。

这些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了生态纺织品的检测技术不够完善。

3.监管不到位当前对生态纺织品的监管不够到位,一些利益相关方为了谋取暴利,可能会采用不合格的原材料和工艺生产纺织品。

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对生态纺织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

二、生态纺织品检测问题的对策2.推广新型的检测技术传统的纺织品检测技术存在着一些问题,科技的进步可以为纺织品的检测提供更加便捷和精准的方法。

需要加大对新型检测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使其成为生态纺织品检测的主流技术。

4.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为了保障生态纺织品检测工作的质量和准确性,需要提高纺织品检测人员的素质。

加强对纺织品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技能和职业操守,使其能够胜任生态纺织品检测工作。

5.加强宣传教育在推广生态纺织品的也需要加强对生态纺织品检测的宣传教育工作。

让消费者了解生态纺织品的质量检测情况,提高其对生态纺织品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通过上述对策的实施,相信生态纺织品的检测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为生态纺织品的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希望有关部门和企业能够共同努力,为生态纺织品的质量检测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生态纺织品标准及检测

生态纺织品标准及检测

生态纺织品标准及检测生态纺织品标准及检测近几年,在世界“绿色消费”浪潮的冲击下,世界各国都积极开发和生产有益于人体健康、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品,对于纺织工业则要求生产生态纺织品。

生态纺织品不仅要求纺织品本身无毒无害,与人体接触无刺激,同时要求其生产加工工艺如印染、整理等过程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染料及印染助剂应具有安全性和好的生物降解性。

1 生态纺织品的基本概念生产、消费、处理三方面都满足生态性的纺织品可称为生态纺织品。

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无害或少害,有利于资源保护和再生;从生产、使用、到处理的整个过程带给环境的负荷都很小的纺织品;从对人类健康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出发,生态纺织品应达到:消费者产着实对健康无害或少害,生产过程对劳动者无害或少害,生产及处置对无害或少害,生产对地球资源无耗或少耗[1]。

生态纺织品的狭义含义:采用对环境无害或少害的原料,合理利用这些原料生产的对人体健康无害的纺织品。

2 生态纺织品的标志与标准许多国家对纺织品所含的有毒有害物质作了限量规定,出现了10多种绿色纺织品的标准和标志,代表性的有:Oko-Tex Standard 100(生态纺织品标准100)、M.S.T(通过了有害物质测试的纺织品)、Eco-Tex(国际生态协议)、M.U.T(无环境污染方法制造纺织品商标)、GUW (生态友好装饰织物协会印记),这些标志对纺织品所含的'有害物质做了明确限制,综合检测项目多达30个[2] 。

2.1生态纺织品标准制定依据生态纺织品的标准Oeko-Tex Standard 100是1992年由l5个国家组成的国际环保纺织协会颁布的。

从颁布起,就成为国际上判定纺织品生态性能的基准,具有广泛性和权威性。

制定Oeko-Tex Standard 100的理论基础是纺织生态学。

纺织生态学从纺织的生产、使用和废弃的动态过程考察纺织生产与纺织品的生态性能,分为:生产生态学、人类健康生态学和处理生态学。

浅谈生态纺织品检测问题分析及对策

浅谈生态纺织品检测问题分析及对策

浅谈生态纺织品检测问题分析及对策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生态纺织品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这也给生态纺织品的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国内生态纺织品市场目前存在着一些检测问题,这不仅影响了生态纺织品的市场发展,还对消费者的权益造成了损害。

本文将对生态纺织品检测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生态纺织品检测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检测标准不统一:目前生态纺织品的检测标准缺乏统一,各个生态纺织品生产企业使用的检测试剂不一致,导致不同机构对同一批次的生态纺织品的检测结果存在差异。

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还降低了消费者对生态纺织品的信任度。

2. 检测手段不完善:目前生态纺织品的检测手段主要依赖于化学分析方法,但这种方法需要在实验室中进行,费用高昂且检测时间较长,无法满足企业快速出货的需求。

化学分析方法对于某些特殊属性的检测存在困难,如抗菌性、防蚊性等,导致这些特殊属性的纺织品无法得到有效的检测和验证。

3. 诚信问题:由于目前市场上存在一些不良企业,它们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会使用一些不符合标准的原材料和工艺,从而生产出低质量的生态纺织品。

这些企业可能会通过欺骗检测机构、采购原材料来获取检测报告,从而误导消费者。

这种不诚信行为严重损害了整个生态纺织品行业的信誉和形象。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建立统一的检测标准:相关主管部门应制定统一的生态纺织品检测标准,明确指导生态纺织品生产企业的检测工作,并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进行处罚和整改。

2. 推广先进的检测手段:相关机构应加大对生态纺织品检测技术的研发力度,推广先进的快速检测手段,如纳米技术、光谱技术等,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度,为企业提供快速的检测服务。

3. 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对生态纺织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强对生态纺织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进行处罚和整改,并公开曝光不诚信企业,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4. 提升消费者教育:加强对消费者的生态纺织品知识普及和教育,提高消费者的辨识能力和选择意识,让消费者能够更加理性地选择生态纺织品,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我国生态纺织品检测
摘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态纺织品的生产技术相对落后,而检测技术也处于初级阶段。

本文主要对当前生态纺织品的主要检测项目进行分析,并提出我国提高生态纺织品检测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生态纺织品检测对策
生产、消费及处理三方面都与生态相符的纺织品,即生态纺织品。

生态纺织品强调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无害,环境污染程度小,满足资源保护的再生需要。

以人类健康及生活环境角度为出发点,生态纺织品应符合以下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对劳动者健康产生危害;在穿着过程中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在处置时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

1、生态纺织品的检测项目
1.1甲醛
甲醛在纺织物中的应用,主要作为反应剂,提高印染助剂在纺织物中的持久性。

但是甲醛会对皮肤、眼睛等产生强烈刺激,并引发呼吸道皮炎、鼻炎、眼结膜炎、支气管炎等,严重者甚至引发癌症。

1.2ph值
在纺织物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化学药剂没有清洗干净的现象,而自来水或水质较差的深井水中含有碳酸氢钠,烘干之后,纺织物中将带有碱性。

由于人类的皮肤表层有酸性物质,为了避免病毒入侵,纺织物中的ph值应该处于中性到弱酸性状态,对人体皮肤较为有益。

一般性纺织品的ph值标准约在4.8-7.5,羊毛织物的ph
值标准约4.0-7.5。

1.3重金属
纺织物中的重金属主要由于天然纤维可吸收土壤空气中的重金属,或者使用各种助剂、金属铬合染料等。

在一些防霉、抗菌、防臭的纺织物中,应用cu、gr、hg等处理方式,也会带来较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可能在纺织物中残留as、cd、cu、co、cr、hg、ni、pd、zn等物质。

一旦人体吸收大量的重金属,则会在肝、肾、大脑或骨骼中存蓄,极大危害人体健康。

1.4含氯有机物
载体染色工艺在聚醋纤维纯纺和混纺中常常使用。

通过这种载体染色,利于染料的分散,并在常压沸染环境下,对聚醋纤维进行染色。

有些如二氯甲苯、三氯苯等高效、廉价的含氯芳香族化合物,对环境产生一定危害,并可能对人体致畸或诱发癌症。

因此,含氯苯已经列入了最新生态纺织品标准的检测项目中。

1.5多氧联苯
在纺织物中,经常出现多氯联苯衍生物残留过量现象,并有些检测中将其纳入杀虫剂中。

实际上,多氯联苯并不是杀虫剂,而是一种阻燃剂和静电剂,在纺织物中存在。

多氯联苯对人体产生危害,如造成肠胃不适、皮肤着色等,甚至诱发癌症。

1.6致癌物质
一些禁用的燃料,很可能从染色纺织品中转移到人体的皮肤上,并在一定环境下促成还原反应,释放各种芳香胺,诱发癌症。

这些
致癌物会透过人体的皮肤进入身体内,再经过新陈代谢,使细胞中的脱氧核糖核酸发生变化,引发人体病变,形成过敏或者癌症。

一般纺织物中的芳香胺应控制在30mg/kg范围内。

1.7杀虫剂
在天然植物纤维中,以棉花为例,种植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农药,如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落叶剂等。

在棉花的生长过程中,由于大量农药的喷洒,其中一部分可能被纤维吸收。

虽然目前在纺织品加工过程中,会消除被吸收的农药,但是仍有一部分残留,清除不彻底。

由于农药的残留,可能对人体产生不同的毒性,并与纺织物上的残留量成正比例关系,其中一些可能对人体吸收,产生较大影响。

如果产品中不含有天然纤维,则无需对该项进行检测。

1.8染色牢度
在生态纺织品中,一般采取4种染色牢固度指标,作为检测项目。

这些色牢度与纺织品或人体穿着等相关,分别为耐磨性、汗渍、水渍、唾液与汗渍。

尤其在婴幼儿衣服中,由于婴幼儿可能通过唾液或者汗渍将燃料吸入体内,因此对唾液和汗渍的色牢度要求最高,也最为重要。

1.9特殊气味
如果纺织品中的气味特别浓烈,那一定有化学药剂或其他有害成分的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但是针对各种服装的要求不同,对特殊气味的微量存留要求也有所不同。

2 完善生态纺织品检测的策略
2.1建立健全检测标准体系
若想提高我国纺织产品的标准与质量,必须结合我国实际状况,制定相关质量标准体系。

以日本为例,他们不认可欧美标准,所有进入日本市场的生态纺织品,一律严格遵守日本本土标准。

以当前生态纺织品的发展状况来看,尚没有统一、规范的国际标准或者得到国际认可的标准程序等,所有生态纺织品的检测都倾向区域性。

因此,我国应以国际先进水平要求自己,加强研究相关标准,并通过标准的制定,最终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态纺织品检测标准,并成为国际推广范例。

因此,若想实现这一目标,我国还需付出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不断完善自主标准,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通用权威标准
这种标准的制定需要相当庞大的技术与资金力量支持,应注意避免侵权现象,而对于已经被认可的国际生态纺织品标准,也应虚心接纳并遵循。

(2)区域性标准
如羊绒制品、麻织物等,在我国占有绝对的资源优势,而国外基本相关标准基本空白,可由我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标准。

先行制定的标准具有较大优势,可实现中国检测标准与品牌效应,奠定垄断利润的良好基础。

2.2加大检测仪器的研制
为了配合各项检测标准体系的顺利落实与实施,必须有相应的检
测仪器支持。

一方面,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仪器。

在纺织仪器的制造企业中,应紧跟生态纺织品检测的发展步伐,对比国际相关标准,不断研发新型生态纺织仪器,并形成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加强技术引进与合作。

这是一种全新合作方式,我们既不需要完全引进,也不需要从零做起。

对已经具备的成果,应大胆创新、积极应用,成为权威性仪器。

实际上,自主研发仪器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与国际地位,国际上的纺织品检测技术中,并不多见高、精、尖设备,这个我国技术水平发展提供了广泛空间。

同时我国也不再需要完全引进检测设备,避免国外检测机构的垄断,给我国发展带来不利。

2.3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目前,很多境外检验机构正在跃跃欲试进入中国生态纺织品检验市场。

我国也鼓励一些具备良好条件、资信的产品质检机构进入国内,与国际化知名的检验机构加强合作,通过合作,不断提升我国生态纺织品检测的质量理念及先进技术,快速提升人才素质,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2.4培养高素质检测人才
一方面,积极从外部引入检测人才,提高纺织品检测队伍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在内部完善激励政策,鼓励在职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不断完善技术水平,并成为行业带头人。

尤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国家更需要一批懂计算机、懂外语,了解检测法规、国际标准以及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敏民.时代呼唤全生态纺织品标准[j].丝绸.2009(4)
[2]王建平、郑宇英、吴岚.中国生态纺织品检测技术标准化的最新进展(一)[j].印染.2007(18)
[3]陈芳萍.欧美中国生态纺织品技术法规与标准比较研究[j].湖南大学:法律·国际经济法.2008
[4]王柏忠.生态纺织品对印染生产技术的影响[j].丝绸.2007(10)
[5]蔡锦安、刘丽琴、阮文红、欧阳钢锋、朱芳.apme-gc/ms检测生态纺织品中持续性有机污染物[j].分析化学.2009(z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