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纺织品测试标准、项目、原理、要求及应对

合集下载

浅谈生态纺织品检测问题分析及对策

浅谈生态纺织品检测问题分析及对策

浅谈生态纺织品检测问题分析及对策作者:陈嘉杰来源:《纺织报告》 2018年第4期2018 年1 月,国际环保纺织协会发布了最新版Oeko-Tex Standard 100 生态纺织品检测标准和限量值要求。

新标准经过3 个月的过渡期后于2018 年4 月1 日起正式生效。

新标准参考了国际上现行的各种法律法规,通过新增考察物质并严格控制限量值,对纺织品中有害化学残留监管达到了进一步的加严。

生态纺织品无论是生产还是使用,都体现了生态环保的理念,为了进一步保护人体健康,减少对环境的危害,需要加强检测工作。

1 常用生态纺织品检测技术1.1 色谱分析技术色谱分析技术分为高效液相色谱法与气相色谱质谱法两种:第一,高效液相色谱法。

这种检测方法以前运用较多,不仅速度快、灵敏度高,还可以减少样品的用量,提升分离效能,但是相关仪器造价高,维护成本高,耗费的时间较长。

第二,气相色谱法。

其检测时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在分析速度、灵敏度、应用范围等方面优势比较明显,但是无法获得定性分析结果。

随着该检测技术的发展,在鉴定与分离等方面能力越来越强,逐步实现了定性与定量对数据的分析,在生态纺织品检测中应用日益增多。

1.2 原子光谱分析技术原子光谱分析技术在生态纺织品检测中应用很多,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构成。

第一,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原子发射光谱法。

其为等离子体放电式,能够有效检测生态纺织品主要元素与痕量元素,不仅检测时间较短,效率也很快,但不能测定结构与形态。

第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在生态纺织品检测中运用这种方法时,能够定量分析重金属离子。

1.3 分子光谱技术分子光谱技术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历史,检测技术也非常成熟,将其应用到生态纺织品检测中时,主要检测内容有六价铬与游离甲醛等含量[1]。

红外光谱法是一种重要的分子光谱检测技术,不仅分辨率高,还可以实现快速扫描,在很多方面都能够应用,操作也很便捷。

纺织品常规检测项目及方法简介

纺织品常规检测项目及方法简介

纺织品常规检测项目及标准简介随着世界各地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纺织品的要求不再只是颜色和款式的新颖,而是更多的倾向于质量与性能的提高。

很多国家都对纺织品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而检测机构也应运而生。

对纺织品的检测通常分为质量与性能的检测和对纺织品物理、化学性能的检测,下面简单的来介绍一些最常规的检测内容和方法。

1、纺织品尺寸稳定性的测试方法导致纺织产生变形的因素通常有:拉伸变形、压缩变形、剪切变形、折皱变形、起拱变形、洗可穿性、热收缩、湿收缩等。

我们主要进行的是收缩变形的测试。

有三种测试材料收缩性的方法:汽蒸收缩试验、缩水率收缩试验和干热熨烫收缩率测定。

(1)汽蒸收缩实验织物在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熨烫,多数服装加工厂采用蒸汽熨烫,织物由于加热和润湿的作用将会收缩。

原理:织物在不受压力的情况下,经蒸汽作用,测量汽蒸前后织物的经、纬向尺寸变化,计算出经、纬向平均汽蒸收缩率。

方法:先让蒸汽以70g/min的速度通过蒸汽圆筒至少1min,使其预热。

然后再将调湿后的试样分别平放在每一层的支架上,立即放入圆筒内,保持30s。

然后移出试样,冷却30s,再将其放入圆筒,如此反复3次。

经过3次循环后将试样放在一光滑平面上冷却,经调湿处理后测量其经、纬向尺寸的变化。

(2)缩水率试验缩水率表示材料浸水或洗涤干燥后,在长度和宽度方向的收缩情况。

测试方法较多,按处理条件和操作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浸渍法和机械处理法。

浸渍法又有温水浸渍法、沸水浸渍法、碱液浸渍法以及浸透浸渍法。

采用浸渍法时,纺织品所受到的作用是静态的,可以消除织造和染整加工中所产生的形变,使织物达到接近稳定的状态。

而机械处理法一般采用的是家用洗衣机,选择一定的条件进行测试。

这时纺织品收到的作用是动态的,它虽然能达到消除加工中产生变形的目的,但由于机械处理作用比较强烈,多数会使纺织品产生新的变形。

以下主要介绍浸渍法。

原理:从样品上截取试样,经调湿处理后在规定条件下测量其标记尺寸,然后经过温水或皂液的静态浸渍、干燥,再次测量原标记的尺寸,计算其尺寸变化率。

浅谈生态纺织品检测问题分析及对策

浅谈生态纺织品检测问题分析及对策

浅谈生态纺织品检测问题分析及对策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健康意识的提高,生态纺织品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

由于生态纺织品的特殊性,检测问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从问题分析和对策两个方面探讨生态纺织品检测的一些挑战和解决方法。

生态纺织品的检测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检测标准不统一。

目前,国内外对生态纺织品的标准和检测方法存在差异,这给企业的出口业务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生态纺织品的定义和要求也不一样,导致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难以确定哪些物质是符合标准的。

3. 检测成本高昂。

由于生态纺织品的特殊性,检测过程中需要采用一些高精度的仪器和设备,这导致检测成本较高。

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建立自己的检测实验室是一笔巨大的投资,难以承受。

针对以上问题,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对策:1. 加强国内外标准的协调与统一。

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应该进行对接与统一,以减少对企业的不必要约束。

政府和行业协会可以制定一些统一的检测准则,为企业提供指导。

2. 加大对检测技术的研发力度。

政府和企业可以加大对生态纺织品检测技术的研发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共同攻克一些关键技术难题。

可以鼓励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仪器,提升检测水平。

3. 建立检测共享平台。

政府可以组织建立一个生态纺织品检测共享平台,鼓励各个企业将自己的检测设备和技术共享出来,以降低中小企业的检测成本。

可以引进第三方检测机构,为企业提供可靠的检测服务。

4. 加强培训和宣传。

政府和行业协会可以开展生态纺织品检测技术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认识,加强对检测标准的理解和遵守。

生态纺织品检测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亟待解决的难题。

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应加强合作,共同努力攻克这些问题,推动生态纺织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纺织品检测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

生态纺织品检测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

生态纺织品检测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摘要: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资源消耗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已经超出了环境的承载能力。

当前,各行各业都应该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保证生产质量和产品品质的同时,尽量减少能耗,以免对环境造成过大破坏。

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对纺织品的使用量和需求量非常大,作为一种主要的生活用品,纺织品生产过程应该融入生态环保的理念,促进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中,生态纺织品检测工作十分关键,应重点提升检测技术。

随着各种技术相继研发,人们更要全面认识检测工作中的种种问题,并找出解决对策,提升纺织品检测质量,助力行业发展。

关键词:生态纺织品;检测问题;应对策略引言经济发展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社会各阶层都认识到,资源消耗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必须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纳入所有部门,即减少能源消耗,同时确保纺织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更大需求,主要是作为必需品。

将环境保护纳入这一领域可以促进绿色纺织品的发展,从而改进这些产品的测试技术。

目前,绿色纺织品开始在纺织业中扩散,各种技术正在不断发展。

然而,检查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加以研究,以提高纺织品的环境测试质量,并防止纺织业对生产等部门造成环境风险。

1生态纺织品及其相关质量检测的意义绿色纺织品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人们经常使用的家用服装和工艺品中使用了各种各样的绿色纺织品。

但是,由于原料的生产和使用方式,一些生态纺织品可能会对自然环境和人民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例如,国际环境保护组织协会对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100多种绿色纺织品进行了专门分析和研究,为这些纺织品制定了检测标准和限值,并颁布了更详细的检测法规这将有助于有效控制留在纺织品表面的化学品,尽量减少绿色纺织品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风险,生产更能满足服装和手工艺品需求的纺织品,同时促进经济发展。

2生态纺织品检测问题分析2.1环保意识以及观念较为淡薄中国的纺织品分类是以纤维原料、加工工艺和组织结构为基础的。

浅谈生态纺织品检测问题分析及对策

浅谈生态纺织品检测问题分析及对策

浅谈生态纺织品检测问题分析及对策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生态纺织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而对于生态纺织品的检测问题,不仅需要保证其环保安全和质量可靠,也需要针对产品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检测方法和方案设计。

本文将针对生态纺织品检测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产品检测标准制定不规范目前,生态纺织品的检测标准还相对较少,而且各国之间的标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给生态纺织品的检测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

针对此问题,国家对生态纺织品的检测标准和方法进行了相关的规范制定,但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完善的实施和不断跟进。

2、检测设备仪器落后相较于其它行业,纺织行业的检测设备和仪器还相对较落后,因而很难进行全面、精准的检测分析。

对于生态纺织品的检测,则更需要高精度、高效的设备和仪器辅助检测。

因此,需要加强对纺织行业检测体系的升级,引进和发展适用于生态纺织品检测的高新技术设备。

3、检测人员专业能力不足生态纺织品的检测工作需要高质量、高标准的技术人员来完成,但对于检测理论和技术要求较高,目前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并不充足。

而且,对于纺织行业的研发和技术提升也缺乏足够的关注,导致人才几乎无法跟上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步伐。

二、解决对策1、完善生态纺织品检测标准制定工作完善生态纺织品检测标准及方法的制定,不仅有利于产品质量监管,也有利于提高生态纺织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同时,各个国家和地区可以将各自的制定标准进行交流,共同推进技术和标准的提升。

引进和推广适用于生态纺织品、检测精度高、速度快、方便实用的检测设备和仪器,同时通过金融机构的支持加大投入,逐渐推进检测设备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的检测精度和效率。

3、增加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完善的生态纺织品技术培训机制,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其专业技能,推动技术研究和知识产权保护,不断提升行业技术水平。

4、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纺织行业协会应该充分发挥其在行业协调、标准制定和专业培训等方面的作用,建立完善的检测体系和标准规范,积极促进纺织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质量提升。

纺织服装面料安全性检测—生态纺织品的技术要求

纺织服装面料安全性检测—生态纺织品的技术要求
试样用GB/T 3922中 规定的酸性汗液进行萃取,萃取液用用四乙 基硼酸钠为衍生化试剂,进行衍生化反应。然后加入正己烷进行萃 取,取正已烷相,进行纯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 行定性、外标法定量分析。
7.含氯酚的检测 五氯苯酚(PcP)是纺织品、皮革制品和木材、浆料采用的传统的防霉、防腐剂,GB/T 1885中
GB/T 18885(修订版)禁用24种芳香胺,限定值20mg/kg。 检测原理:试样中偶氮染料在柠檬酸盐缓冲溶液(pH=6)介质中,用连二亚硫酸钠还原分解,以 产生可能存在的违禁芳香胺。用适当的溶液分配柱提取水溶液中的芳香胺,浓缩后用合适的有 机溶剂定容。用配有质量选择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GC/MSD)进行测定,必要时选用另外一种 或多种方法对异构体进行确认。用高压液相色谱/二级管陈列检测器(HPLC/DAD)或气相色谱/ 质织品标准及检测方法的谱仪进行定量。
9.增塑剂的检测 在纺织品中主要出现在经过聚氯酯(PV)或聚氯乙烯涂层整理的产品及一些聚氯乙烯塑料制成
的服装饰件,如纽扣等。这类增塑剂已经被确定为环境荷尔蒙,儿童接触或吸吮后,容易进入 体内,会影响儿童的正常发育,造成危害。
GB/T 20388—2006《纺织品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
取代表性样品,将其剪碎至5mm X 5mm以下,混匀,精确称 取1.0g, 置于100mL具塞锥形瓶中,加入三氯甲烷于超声波发生器 中提取,萃取液供GC/MS测定。外标法定量。
GB/T18885- 2005规定, 棉花和其他天然纤维不得含有超过0.05mg / kg的杀虫剂(共有77种)。
GB/T 1841. 2一2006 《纺织品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取50g代表性的织物试样,剪成5mm X 5mm以下的碎片,混合, 从混合样中称取5. 09,放入滤纸筒中,然后置于索氏提取器里, 加入100mL石油醚进行回流,提取6小时, 冷却后;将提取液于 40C水浴中旋转浓缩至近干。用石油醚定容至5.0mL。供GC/MS 测定,外标法定量。

浅谈生态纺织品检测问题分析及对策

浅谈生态纺织品检测问题分析及对策

浅谈生态纺织品检测问题分析及对策生态纺织品指的是以符合环保标准的原材料为基础,采用环保技术和过程进行生产的纺织品。

这类纺织品在市场上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和追求,因为它们不仅对环境友好,而且产品质量更高。

在生态纺织品领域,检测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如果产品没有经过严格的检测,就很难确认其是否真的符合生态纺织品的标准。

生态纺织品的检测问题在于确定产品的原材料是否符合环保标准。

正宗的生态纺织品应该使用无污染原材料,如有机棉、天然染料等。

在检测过程中,需要检测原材料的来源和质量,以确保产品没有使用任何有害化学物质或农药。

生态纺织品的检测问题还包括生产过程中的环保要求。

生态纺织品的生产过程应遵循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在节能减排、减少废水废气排放等方面要求严格。

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检测,确保生产厂家符合环保要求,并且没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生态纺织品的检测问题还包括产品的功能性和质量问题。

生态纺织品应具有优异的功能性能,如抗菌、防晒、透气等。

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对产品的功能性进行测试,以确保产品的性能符合技术规范和标准。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解决生态纺织品的检测问题:加强对供应链的管理。

建立健全的供应链管理体系,确保生态纺织品的原材料来源可追溯,杜绝使用污染原材料。

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管。

加强对生态纺织品生产企业的监管,确保其生产过程符合环保要求,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加强产品质量监测。

建立专门的生态纺织品检测机构,对产品进行全面的功能性和质量测试,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法规要求。

还可以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消费者对生态纺织品的认知和了解,让消费者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生态纺织品。

生态纺织品的检测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在供应链管理、生产过程监管和产品质量监测等方面加强管理和监测,以确保生态纺织品质量和环保标准的符合。

只有建立起完善的检测体系,才能更好地促进生态纺织品的发展和推广。

第十章 生态纺织品检测的相关技术和测试方法标准

第十章 生态纺织品检测的相关技术和测试方法标准

第十章生态纺织品检测的相关技术和测试方法标准第一节生态纺织品检测技术的发展一、检测方法研究和标准化发展现状至目前为止,在列入生态纺织品监控检测范围的项目中,除了《日用品分析纺织日用品上使用某些偶氮染料的检测》、《皮革检验皮革中某些偶氮染料的测定》、《日用品分析聚酯纤维上使用某些偶氮染料的检测》这三个用于检测禁用偶氮染料的专用检测方法之外,只有pH值、甲醛含量以及色牢度等少数几个项目的测定方法有现成的国际标准或国际通行的国外标准可以采用,大多数项目的检测主要参照采用了欧盟标准、德国标准、英国标准或借用其他相关的测试方法标冶,有的则根本没有可以参照的测试方法标准而采用了相互约定一致的内部测试方法或某些标准的草案。

可见,目前在生态纺织品认定检测方面,测试方法的标准化程度还是很低的。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1)测试方法研究及其标准化的步伐远跟不上立法的发展速度和市场的变化;(2)各国在立法以及对立法含义的认识上的差异给测试方法及其标准化的研究带来了不少障碍;(3)除了样品的预处理之外,有些项目测试的技术内容、技术条件和分析步骤有不少现成的相关测试方法标准可以参照采用而不必制订专门的标准;(4)部分项目的测试可以采用通用的测试技术,而不必拘泥于具体的测试仪器和技术条件;(5)有些项目的测试技术尚在不断发展之中,标准化的时机尚不成熟;(6)对某些项目的测试方法,因不同的国家、公司或实验室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要求而暂时无法统一并使之标准化。

尽管如此,不同的国家或买家都会根据本国的法规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要求,井基于自己对生态环保产品的认识确定所采用的测试方法。

因此,在少数情况下,同一检测项目会因为进口国或买家的不同而必须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或标准。

同样地,同一测试结果也可能因为进口国或买家的不同而面临两种完全不同的境遇:或被接受或被拒绝。

这种情况在实际操作中并不鲜见。

二、适用于生态纺织品检测的通用技术1.GC—MSD和GC—ECD技术及其应用气相色谱(GC)分析作为一种通用的有机化合物的仪器分析技术已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无论是在仪器的系列化设计开发制造技术还是在智能化软件开发以及应用技术开发方面都已经相当成熟,并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 主要成份为聚氯乙烯(PVC)的部件:不得含有DINP 3岁以下儿童玩具禁止使用DEHP和DINP
Allergenic disperse/Carcinogenic Dyes 致敏性分散染料/致癌染料
GB/T 17592.1,.2,.3 GB/T 17592.1 非涤LFGB 82.02.2, 涤:LFGB 82.02.4, 皮:LFGB 82.02.3
Formaldehyde 甲醛
0571-87206570 gxh@
Formaldehyde 甲醛
甲醛是什么? 挥发性化合物 在室温下有刺激气味的一种气体 导致皮肤敏感 溶解在水中形成福尔马林溶液
4,4'-二氨基二苯醚 4,4'-二氨基二苯硫醚
邻甲苯胺 2,4-二氨基甲苯 2,4,5-三甲基苯胺 对氨基偶氮苯 邻甲氧基苯胺 2,4-二甲基苯胺 2,6-二甲基苯胺
CAS No. 92-67-1 92-87-5 95-69-2 91-59-8 97-56-3 99-55-8 106-47-8 615-05-4 101-77-9 91-94-1 119-90-4 119-93-7
Azo Dyes 偶氮染料
来源 现今使用 的染料大约有65%是偶氮类染料 化学结构上拥有一个氮氮双键(-N=N-)
某些偶氮染料当暴露于某些化学环境或接触到某些酶时,会 释放出有害的芳香胺
Azo Dyes 偶氮染料
危害 纺织品服装使用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之后,在与人体 的长期接触中,染料可能被皮肤吸收,在体内通过代谢 作用而使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发生变化,成为 人体病变的诱发因素,具有潜在的致癌致敏性。
纺织品中的软性塑料材料的: I类产品中的DEHP+DBP+BBP+DINP+DIDP+DNOP+DIBP≤ 0.1% 对于II、III、IV类产品中的DEHP+DBP+BBP+ DIBP≤ 0.1% 可塑性材料中:DEHP+ DBP + BBP ≤ 0.1% 意图放入口中的部件:DEHP + DBP + BBP ≤ 0.1%;DINP + DIDP + DNOP ≤
适用于各年龄人群并可被放入口中的所有玩具或儿童护理品:DEHP + DBP + BBP ≤ 0.1%;DINP + DIDP + DNOP ≤ 0.1%
国际 日本
Oeko-Tex Standard 100 《生态纺织品通用及特殊技术
要求》
ST2002《玩具安全 2002》 《日本食品卫生法实施条例》
BBP、DINP、DIDP、DNOP≤ 0.1%
GB 24613-2009
《玩具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限制邻苯二甲酸酯在食品容器和医院包装材料的使用上;涂层材料:
适用于 14 岁以下儿童的所有玩具或儿童护理品:DEHP+ DBP + BBP ≤ 0.1%
GB-T 18885-2009 《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
CPSIA(H.R.4040)
所有玩具或儿童护理品:DEHP 、DBP 、BBP ≤ 0.1%
适用于3岁以下儿童并且可被放入口中的所有玩具或儿童护理品:DEHP、 DBP、BBP、DINP、DIDP、DNOP≤ 0.1%
玩具或儿童护理品中的乙烯基部件:DEHP 、 DBP 、 BBP ≤ 0.1% HPA(Phthalate) 危险产品法案(邻苯二甲酸盐) 可放入4 岁以下儿童口中的玩具或儿童用品中的乙烯基部件:DEHP、DBP、
锡),阻燃整理,防腐处理(PCP)等 辅料装饰工艺:塑料、橡胶(phthalates);金属附件(镍)
测试项目-有机
Organic:
Azo dyes 偶氮染料 Formaldehyde 甲醛 Allergenic disperse/Carcinogenic Dyes 致敏性分散染料/致癌染料 Phthalates 邻苯二甲酸盐 PCP & Other phenols 五氯苯酚及其他苯酚 Organotins 有机锡化合物 PAHs 多环芳烃 Dimethylfumarate (DMFu) 富马酸二甲酯 COC 含氯有机载体 SCCPs (Short Chain Clorinated Paraffins) 短链氯化石蜡 Alkyl phenols 烷基酚 Solvents (VOCs / VOSs) 溶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Pesticides 农药残留量 PFOS/PFOA 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 /全氟辛酸 Flame Retardant 阻燃剂
838-88-0
120-71-8
101-14-4
101-80-4 139-65-1 95-53-4 95-80-7 137-17-7 60-09-3 90-04-0 95-68-1 87-62-7
Azo Dyes 偶氮染料
注意事项
1)分色测试 2)容易fail的: ① 深色:蓝色,黑色,红色,橘色,橄榄色,紫罗兰色和棕色 ② 植绒,涂层印花 3)测试方法: ① Non-polyester非涤: EN 14362-1 ② Polyester涤纶: EN 14362-2 ③ Leather真皮: ISO 17234-1:2010 Remark: 请在测试委托书上面注明测试项目的具体成分
CHEMICAL TESTS 化学测试
0571-87206570 gxh@
生态纺织品
检测目的 • 使用时不对人体造成危害 • 不对环境造成有害影响
0571-87206570 gxh@
有害物质来源
纺织品制造中引入的有害物质
天然纤维的种植或养殖:重金属、杀虫剂和农药残留 合成(人造)纤维制造:残留单体或溶剂 加工、煮练、漂白:酸碱、洗涤剂、漂白剂等残留 漂染、印花等工艺:染料、重金属、着色助剂(有机氯载体)等 后整理、加工过程:防皱、免烫处理(甲醛)、抗微生物整理(有机
dioctyl phthalate
85-68-7 28553-12-0
117-84-0 26761-40-0
Phthalates 邻苯二甲酸盐
欧盟 美国 加拿大 中国
2005/84/EC
适用于 14 岁以下儿童的所有玩具或儿童护理品:DEHP+ DBP + BBP ≤ 0.1%
适用于各年龄人群并可被放入口中的所有玩具或儿童护理品:DEHP + DBP + BBP ≤ 0.1%;DINP + DIDP + DNOP ≤ 0.1%
4,4'-Methylene-Bis(2-Chloroaniline)
4,4'-Oxydianiline 4,4'-Thiodianiline
O-Toluidine 2,4-Diaminotoluene 2,4,5-Trimethylaniline 4-(Phenylazo)aniline
O-Anisidine 2,4-Dimethyl aniline 2,6-Dimethyl aniline
呼吸道刺激 致癌 导致皮肤敏感,刺激粘膜细胞
High Risk Materials: 高风险材料
Test Item
Formaldehyde
Plastics
natural fibres
synthetic fibres
Coating/ Printing
Leather
Metal parts
Phthalates 邻苯二甲酸盐
生态纺织品检测
杭州瑞旭产品技术有限公司
Tel: 0571-87206570 Email:gxh@
纺织品测试项目
COMPOSITION & OTHER CHEMICAL ANALYTICAL TESTS 成分及其他化学分析测试
CONSTRUCTION ANALYSIS 组织分析
主要应用 皮革行业
在树脂整理革中找到 纺织行业
交联剂 (用于羊毛保护) 提高色牢度和防皱处理 防缩处理
Formaldehyde 甲醛
Why is formaldehyde a concern in the textile industry? 为什么甲醛在纺织品工业的应用受到关注?
甲醛会在体温下从衣服中释放 与皮肤直接接触时被皮肤吸收 在较小空间吸入(只有在高浓度情况下) 影响健康:
0571-87206570 gxh@
Phthalates 邻苯二甲酸盐
来源
用于PVC & PU 塑性 聚氯乙烯及聚氯乙烯印花柔软剂 塑胶稳定剂(纺织品印花)
危害
Bio-cumulative 生物累积 Endocrine disruptor 內分泌干扰物 Carcinogen listed 致癌 Risks to human health and environment 危及环境及人体健康
人类受偶氮染料影响的主要途径 Dermal absorption 皮肤吸收 Oral ingestion 口中摄取 Inhalation 吸入
Azo Dyes 偶氮染料
Substance 4-Aminobiphenyl
Benzidine 4-Chloro-O-Toluidine
2-Naphthylamine O-Aminoazotoluene 2-Amino-4-nitrotoluene
物质 4-氨基联苯
联苯胺 4-氯邻甲苯胺
2-萘胺 邻氨基偶氮甲苯 2-氨基-4-硝基甲苯
4-氯苯胺 2,4-二氨基苯甲醚 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 3,3'-二氯联苯胺 3,3'-二甲氧基联苯胺 3,3'-二甲基联苯胺
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
2-甲氧基-5-甲基苯胺
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