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复习整理

合集下载

22-23年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复习题目

22-23年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复习题目

方法论:思考一:谈谈学习本门课程对你写硕士论文有何帮助?思考二:结合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系统理论的认识。

思考三:你认为矛盾与和谐是什么关系?思考四:你觉得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有规律有可寻吗?为什么?历史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为什么?思考五: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体性研究方法对我们认识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与理论指导意义?思考六:举例说明社会科学研究中事实描述与价值评价的关系。

思考七:如何看待世界历史的现实本质和发展趋势?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大纲一、如何在理论与实践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以文化自信为主题,选取适当案例进行深入分析;1、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真理性、科学性,因而我们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都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1)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因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的先进性,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极具综合性,是社会科学发展史上一种科学而完备的方法论。

(2)正确对待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坚持辩证法以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进行正确的评价与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展自身。

(3)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科学本性。

并且当代社会实践和现实为开放性提供了现实基础。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工作者应有的精神状态。

2、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坚定文化自信,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最本质的作用力。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统一起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

(1)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能够焕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生命力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结合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那些有意义有价值的内容与形式被传承下来。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复习整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复习整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复习整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大纲1.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革命变革(一)研究社会历史必须研究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条件,并根据这种物质生活条件说明政治、法律、美学、哲学、宗教等观点,即用社会存在去解释社会意识,而不是相反。

(二)XXX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深刻批判了唯心主义对于社会历史的主观臆断。

社会认识的出发点应当是现实的、有生命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

(三)XXX深刻分析了旧唯物主义者为什么在对自然的认识中尚能坚持唯物主义,而在社会历史领域陷入了唯心主义。

全部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和功能定位(一)基本内容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包括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研究方法等,构成了一个科学的和开放的方法论体系。

(二)功用定位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可以为各门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根本原则和合理途径,增进科学的学科系统和话语系统构建,从而有利于人们在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下处置社会历史问题研究。

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根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坚持认识论的实践标准,历史观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观的人民利益标准,反对任何形式的主观主义。

(二)主体性原则从人自身的求真、求善、求美等内在要求出发,全面认识和评价社会历史客体,特别要揭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地伟大作用,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地根本原则。

(三)整体性原则正确认识天然与社会的关系、小我与社会的关系,整体的把握社会的总体运动和结构。

特别要着力揭示生产方式在社会系统演变中的决定感化,保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备考材料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备考材料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备考材料二、社会科学的科学性在哪里?1.社会科学的科学性在哪里?(1)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关于“社会”的“科学”研究方法。

(2)如何理解社会?理解社会的几个维度?(3)如何理解科学?理解科学的几个维度?(4)社会科学的科学性问题?(5)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答:(1)方法就是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活动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以至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

在科学的探索活动中,研究方法为人们提供规范、原则、程序等,最终影响甚至决定着主体对客体把握的深度、深度和正确程度。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社会科学研究的是“社会”,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一种经验的研究方法,它通过对经验事实的分析来探究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释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我们周围的社会世界,预测社会发展、变迁的趋势。

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它和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狭义的自然界相区别的一个最根本的特点在于它是有人参与的,, 总是和人及其活动联系在一起的。

而人及其活动又总是纷繁复杂, 变化万千的, 说明各种社会现象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某种不可重复的个性。

这使得有的学者只承认自然科学的真理性, 而对社会科学的科学性真理性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

因此,人们在探讨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特点及其主导方法时, 有必要认真地阐明。

同自然界一样, 社会的发展是有客观规律可循的;同自然科学一样, 社会科学也都是具有科学性、真理性的。

(2)所谓社会,就是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它包括以下意思:第一,社会是人与人之间联系在一起的群居生活共同体。

第二,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三,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社会的本质。

第四,社会是人们之间的交往即社会交往和相互作用的产物。

理解社会可以从几下维度展开,从而形成不同的学科:研究社会中权力的分配(政治学),研究文化(人类学),研究资源配置及其经济行为(经济学),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学)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资料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资料2

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及基本原则。

答: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具体包括: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知和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研究方法。

构成一个科学而开放的方法论体系,涉及如何正确处理:主体与客体、系统与要素、矛盾与过程、个人与群众、认知与评价、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对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基本的原则和合理途径,并选择和运用恰当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按人类社会本来面目认识和理解人和社会,以理论体系创新和研究方法更新不断达到对人类社会本来面目的真理性认识,认识论上,坚持实践标准;历史观上,坚持生产力标准;价值观上坚持人民利益标准。

2.主体性原则:从人追求真善美的内在要求出发,在真理性认识、公正性评价和审美追求的统一中认识与理解人类社会及其活动,强调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3.整体性原则:认为人类社会是复杂的有机体系统,期间各种现象是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因而主张把对社会历史的研究纳入自然-社会统一的大系统中,在更宏大的背景下,考察人类社会的运动,把个人与社会,部分与整体,要素与系统有机结合起来。

4.具体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把社会历史现象,无论是人物还是事件,都放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放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中,放在与其相关的其他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联系中去认识去理解、去评价。

特别是在阶级社会中,要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

5.发展性原则:认为人类社会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矛盾运动过程,其中,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而各项社会改革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与途径。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要点

1、试论述马克思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研究方法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2、试比较分析马克思与鲍德里亚关于生产与消费关系的思想。

答:第一、马克思的消费思想: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

消费从两方面生产着生产:(l)因为只是在消费中产品才成为现实的产品;因此,产品不同于单纯的自然对象,它在消费中才证实自己是产品,才成为产品。

(2)因为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因而创造出生产的观念上的内在动机,后者是生产的前提。

消费创造出生产的动力;它也创造出在生产中作为决定目的东西而发生作用的对象。

与此相应,就生产方面来说:(1)它为消费提供材料、对象。

消费而无对象,不成其为消费;因而,生产在这方面创造出、生产出消费。

(2)但是,生产为消费创造的不只是对象。

它也给予消费以消费的规定性、消费的性质,使消费得以完成。

正如消费使产品得以完成其为产品一样,生产使消费得以完成。

首先,对象不是一般的对象,而是一定的对象,是必须用一定的而又是由生产本身所媒介的方式来消费的。

因此,不仅消费的对象,而且消费的方式,不仅客体方面,而且主体方面,都是生产所生产的。

所以,生产创造消费者。

(3)生产不仅为需要提供材料,而且它也为材料提供需要。

在消费脱离了它最初的自然粗陋状态和直接状态之后,——如果停留在这种状态,那也是生产停滞在自然粗陋状态的结果,——消费本身作为动力是靠对象作媒介的。

消费对于对象所感到的需要,是对于对象的知觉所创造的。

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任何其他产品也都是这样。

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

第二、鲍德里亚的消费思想:鲍德里亚认为,把当今社会界定为一种“消费社会”,对于后现代主义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他指出,当需求生产(消费者生产)成为社会的中心任务时,后现代就从现代那里分离出来了。

因此“消费社会”概念是“隐含着理解后现代性和后现代主义的关键线索”。

消费社会既被看作一种公认的全新社会状况,它的生活方式支配了所有的社会成员;同时也被看作一种主导性的文化符号的关键,这种消费文化为广告、传媒所造就的符号世界所操控,它带来的后现代变化在于所有的东西都变成一个相同的消费类别,包括意义、真理和知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生政治课程)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生政治课程)复习重点

马克思复习重点导论:1. 什么是社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分是什么?(P3)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社会观认为,社会是以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以肯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为主体而建立的相互交往和运动发展的社会关系体系。

自然科学以自然现象为探讨对象,以探寻自然规律为目标,以实证性探讨方法为手段,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等诸多学科,在人类相识、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社会科学是在近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它以社会现象为探讨对象,力求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社会生活作出科学的说明与合理的评价。

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教化学等学科,在相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2. 什么是方法(P4)?什么是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今日我们所说的方法,就是主体依据客体发展规律的相识而为自己规定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活动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以至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

在科学的探究活动中,探讨方法为人们供应规范、原则、程序等,最终影响甚至确定着主体把握客体的广度、深度和正确程度。

人文主义: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特性的关怀,留意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见自由同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

科学主义的主要思想可概括为:认定真正的科学学问只有一种,即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是最权威的世界观,也是人类最重要的学问,其高于一切其他类的对生活的诠释。

3. 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有哪些基本原则?(P8-10)第一,客观性原则。

依据人类社会的原来面目相识和理解人类历史,以理论体系不断的自我更新和探讨方法不断的自我改进,科学揭示社会历史在运动和发展过程中“自己构成自己的道路”,坚持相识论的实践标准,反对任何一种形式的主观主义。

其次,主体性原则。

要留意从主体的维度去视察社会客体;留意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答案.pdf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答案.pdf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范围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革命变革马克思主义主张,研究社会历史必须研究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并根据这种物质生活条件说明政治、法律、美学、哲学、宗教等观点,即用社会存在去解释社会意识,这样,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创立了。

唯物史观为研究社会历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在社会历史研究中实现了革命性的革命。

第一,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近代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创立了实践的、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第二,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积极成果,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马克思在这个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奠定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第四,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法国复辟时期历史理论的积极成果。

马克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因此。

2.什么是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特点是什么社会科学是在近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它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力求揭示社会生活的发展规律,对社会生活作出科学说明和合理评价。

具有以下特点:1复杂性,社会科学所研究的社会事物或社会历史现象一般都是非常复杂的;2依赖性,任何一门社会科学往往涉及众多自然科学领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状态;3主观性,对社会事物的认识和评价要受到众多主观因素影响,因而很容易带有强烈的民族性和阶级性;4难验证性,社会事物一般有较长的运行周期,且在时间上具有不可逆性,难以进行重复性实验,因而难以验证。

3.如何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真理性、科学性,因而我们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都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首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的先进性。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要点 (自动保存的)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要点 (自动保存的)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思考题导论1.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与特点。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

主要研究对象是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既研究社会科学一般研究方法中的各种方法的特点、操作程序、作用及其限度,又研究这些方法之间怎样发生有序联系和整体作用。

社会科学方法论特征:1)遵循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具有自身特点2)仅涉及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方法3)社会科学方法是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描述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方法论4)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轮逐渐趋同,但强调主体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本内容与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

在此基础上,社会科学方法论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贯彻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几点:1. 客观性原则。

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

2. 主体性原则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

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3. 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待人个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的精神,注意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4. 具体性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5. 发展性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而不是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合理性发现合理性3.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具有独特的价值,为人类认识作出了重要贡献。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复习之大纲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复习之大纲

大纲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后人对马克思的研究)一、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五次论战(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过程中与反对者的论战(二)、列宁与伯恩施坦修正主义者的论战(三)、列宁同考茨基的论战(四)、战后科学主义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论战(五)、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反思中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探索二、论战的原因: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四种解读(一)、以恩解马(二)、以苏解马(三)、以西解马(四)、以中解马三、不同解读的原因: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五种研究方法(一)文本研究(二)思想史研究(三)认识论研究(四)价值观研究(五)跨学科研究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1、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2、什么是实践?3、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指导作用(五)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指导作用)(六)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方法论)4、真理的检验标准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内容提要:(一)社会系统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2、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二)社会形态论------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统一性与多样性、必然性与选择性、前进性与曲折性)(基本矛盾、阶级斗争、革命改革、科技)1、社会形态的内涵2、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马克思的五形态论)(三)社会有机体论------社会发展动力论社会发展的动力(四)研究社会系统的重要原则(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辩证法的总特征、核心、三大规律(一)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分析方法1、什么是矛盾?----区分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2、辩证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3、矛盾的普遍性4、社会的基本矛盾(共性)案例(二)社会矛盾的特殊性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三)利益分析和阶级阶层分析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一)连续性与非连续性(二)前进性与曲折性(三)统一性与多样性、(四)必然性与选择性、(五)研究社会历史过程的若干重要方法(历史主义的方法、科学预见的方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一)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1、“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2、物质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3、人的存在状态是社会发展的尺度(二)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1、社会是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条件;2、“虚假共同体”与“真实共同体”;3、“自由人联合体”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共同体(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两种对立的观点;2、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制约性、真理最初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3、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4、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一)真理与价值1、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定义、特性、标准)2、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定义、特性、标准)3、价值评价标准及功能(二)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1、社会认知的特点(三)社会评价及其标准1、社会进步的评价2、社会生产力是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3、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视野(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1、哲学视野中的“世界历史”2、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3、世界历史的两重性(二)经济全球化及其内在矛盾1、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新阶段2、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含义和特点3、经济全球化的内在矛盾(三)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1、以世界眼光观照当代社会发展2、正确理解全球化与民族化的关系3、正确理解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4、正确看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一、问卷调查法1、问卷的基本结构2、问卷设计基本原则3、从多个不同角度来考虑问卷的设计工作4、问卷设计主要步骤5、问卷设计具体方法6、问卷设计的常见错误7、问卷法的优缺点二、观察法1、科学的观察则必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2、观察的类型3、参与观察案例4、参与观察的主要问题5、观察的步骤6、观察的优点和缺点三、实验法1、实验法的基本原理2、实验的主要组成部分3、实验的基本程序4、简单实验设计的几种模式5、实验法的优缺点6、实验法案例四、文献研究法1文献的类别及来源2文献法的优点3文献法的缺点4文献法的案例五、实证研究法六、定量分析法七、定性分析法1定量方法的特点2定量分析的优缺点3定性分析的特点4定性分析的优缺点5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案例(民主、国体与政体关系、民主的真实性与虚伪性)八、个案研究法1个案调查的特点:2个案调查的优点:3个案调查的缺点:4个案调查的案例:九、统计分析法1统计分析法的特点2统计分析法的步骤和原则3统计分析法的案例十、探索性研究法十一、归纳与演绎1归纳法的特点及案例2归纳法的局限性:3演绎法的特点及案例:4演绎法的局限性:5假设检验法是归纳和演绎的结合法十二、模拟法经济学学术论文撰写与经济学研究方法学术研究与学术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学术论文的界定、价值与类型选择适合自己的论文类型高度重视研究与论文撰写的方法论学术论文的特点与应避免的问题狠抓学术论文撰写的核心环节第一专题社会科学研究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一、人类认识社会的主要方式二、社会科学是否可能?三、社会科学的对象与性质四、社会科学的特点与功能四、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范式第二专题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总论)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境遇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取向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四、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五、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与进路第三专题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一、科学研究方法的三个层次1、方法论2、研究方式3、具体方法与技术二、社会科学研究的三大范式1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社会事实范式)2解释主义研究范式(社会定义范式)3批判理论研究范式(社会行为范式)第四专题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体系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包括:◇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研究方法浅析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构1、浅析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构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试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统一的原理分析后现代主义思想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考试整理版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考试整理版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考试整理版一、为什么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答:1、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论的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

2、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只是一个数学上或者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的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新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进步。

强烈的问题意思首先表现在善于提出问题。

3、社会实践丰富多彩,社会问题错综复杂,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十分宽广。

有社会担当意识、有历史责任意思的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十分重视那些事关国家、民族命运。

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真呢更大问题、关键问题和前沿问题。

二、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答:1、理论是否正确,在理论范围内不能解决。

2、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作为检验理论是非的时间标准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我们应当辩证的加以理解。

所谓确定性就是只能以时间的结果论是非,而不能以本本论是非,不能以圣人论是非,不能以权威论是非,不能呢个以长官意志论是非,不能以自我感觉论是非。

所谓不确定性,是说任何时间都是具体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不可能完全证实一切认识,而这种证实所达到的程度或边界也是相对的,因而不是一劳永逸的。

4、在社会科学研讨中。

要把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起来。

凡是实践证明正确的认识就要毫不动摇的加以保持;凡是被实践证明错误的认识,就要坚决及时的加以纠正;凡是尚未被证实或证伪的工具,就要在实践中继续研讨和探索。

既要防止主观盲目性,又要防止思想僵化。

三、研讨社会体系的重要原则1、整体性原则:整体不即是全部的总和。

XXX在研讨社会征象时深刻揭示了体系的整体性。

由于社会体系各个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造成了彼此活动的限制、彼此属性的挑选和某些功能的协同,由此而形成社会体系的新质态——体系整体机能。

2、结构性原则:结果是系统中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法论》复习资料导论⼀、社会科学和社会科学⽅法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进程(⼆)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作⽤(三)社会科学⽅法论的性质和特点1.⽅法:2.⽅法论:是关于⽅法的理论,以形形⾊⾊的⽅法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关于⽅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则,为⼈们正确认识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向。

依据其层次⾼低的不同可分为:哲学⽅法论、科学⽅法论、技术⽅法论3.社会科学⽅法论:是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法的理论,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法的概括和总结,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化的分裂会使受过⾼等教育的⼈再也⽆法在同⼀⽔平上共同就任何重⼤的社会问题开展认真的讨论。

由于⼤多数知识分⼦都只了解⼀种⽂化,因⽽会使我们对现代社会作出错误的解释, 对过去进⾏不适当的描述, 对未来作出错误的估计。

”——[英]斯诺:《对科学的傲慢与偏见》, 陈恒六、刘兵译, 四川⼈民出版社,1987 年版。

译者序, 第5 - 6 页。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法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命变⾰1.马克思主义之前的社会思想理论,都有⼀定地位作⽤,但因狭⼩⽣产规模+剥削阶级的偏见,导致其在不能在总体上给社会历史以科学说明,即便是在⾃然观上唯物主义,⼀旦踏⼊社会历史领域,马上就变成历史唯⼼主义。

2.19世纪中,马恩适应⽆产阶级解放⽃争的需要,吸收⼈类数千年的思想认识成果,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盾运动,并科学总结了⽆产阶级⽃争的实践经验,创⽴了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主张,研究社会历史必须研究社会赖以⽣存的物质⽣活条件,并据此说明政治、法律、哲学和宗教观点,即⽤社会存在解释社会意识,⽽不是相反。

这样,唯⼼主义就从它的最后避难所——社会历史领域被驱逐出去。

达尔⽂:⾃然界的规律——马克思:社会历史的规律。

4.马克思从实践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深刻批判了历史唯⼼主义,认为⼈们的社会认识视野应该“从天上回到⼈间”,聚焦于现实⽣活。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期末整理(整理版)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期末整理(整理版)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和注意事项《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题2015-2016(2):1、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发展逻辑?(笔记)社会科学方法:是人们分析和把握社会现象及其内在规律的规则和程序。

它是以世界观为基础,涉及研究的设计、概念、定义、范畴、抽样逻辑、实验方法、调查研究、实地考察、数据分析、基本分析、指标分类、阐释模式、社会统计方法等。

基础研究: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追求新的科学发现,做出新的科学预见,提出新范畴、新观点、创立新原理、新学说,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完善自身提供理论支撑的方法论。

同时基础研究是应用研究的理论根基和重要生长点。

从学科性质角度出发,社会科学是指以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及由此行为产生的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以探讨社会现象的本质与规律为主要任务,因而具有追求统一性、一致性、简单性、必然性等特征。

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经济地理学、教育学等。

而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用世界观去指导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是方法论。

因此社会科学方法论就是人们从一定的社会科学学科角度出发,对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做的系统分析或解释的科学的方法体系。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发展演变逻辑为:形而上学——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包括:实践的、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剩余价值论,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进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初步形成(实证主义方法论)孔德在《实证主义概论》中把“实证”定义为:现实的而非幻想的,有用的而非无用的,可靠的而非可疑的,确切的而非含糊的,肯定的而非否定的。

第二阶段:反实证主义 20世纪70年代以后,实证主义方法论受到了极大的怀疑和挑战,反实证主义出现,它所受到的抨击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社会学没有能够取得有效的发现或定律性的经验概括;(2)由于社会行动是由基于人的主观性、反思性和创造性之上的情境诠释构成的,因此社会中不存在决定论的定律;(3)社会世界犹如一部书,我们在不同时间以不同方式去读它,我们处于一个话语分析的世界;(4)社会中只存在着有历史意义的特殊事件,而不可能找到适用于任何时间和地点的一般规律;(5)人们对社会学所使用的各种方法和原理,尤其是因果性的概括也提出了批评。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资料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资料 第四章
一、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世界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 1、以英国为首的欧洲资本主义文明中心对其他 文明中心的侵蚀、扩张以及英国霸权地位和单一 中心的确立。 2、资本主义中心由英国向美国转移。 3、两极对立的冷战格局结束,世界出现了多极 化趋势,形成了参与全球发展过程的活动主体多 极化的局面。
第二,世界历史时代是世界各个民族和国家普 遍交往的时代,普遍交往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 的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孤立状态,使一切国家的 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使每一个国家 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 在物质生产、经济交往的基础上,又进而带动 和促进了政治的和文化的交往,这就使各个国 家和民族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发 生互动关系。
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一,世界历史不是一个历史编撰学的概 念,而是一个哲学历史观的概念。这是马克思 与黑格尔共同的理解,而不同的是,黑格尔把 世界历史等同整个人类历史,而马克思则认为 世界历史是指人类历史发展的特定阶段,就是 各个国家和民族进入全面的相互交往、相互依 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时代,是整个世界 结合成为一个经济、政治、文化有机联系的系 统整体的历史事实和时代特征。这即是说,世 界历史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人类的物质生 产实践和交往实践的普遍化、世界化发展的产 物。
第四,世界历史是由资产阶级开辟的,世界历 史的形成过程,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世 界扩张的过程。这是一个先进生产方式取代落 后生产方式的过程,既具有必然性,也具有历 史进步性,同时又是一个与奴隶贩卖、建立殖 民地联系在一起的残酷而血腥的过程。
大英帝国是一个以英国为中 心的全球帝国,在20世纪初 的鼎盛时期,全世界有大约 4~5亿人,也就是当时全球人 口的约四分之一,都是该帝 国的子民,其领土面积则有 约3367万平方公里,是世界陆 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到20 世纪中期,尤其是第二次世 界大战结束之后,随着全球 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与英国 日渐式微的国力,大英帝国 逐渐瓦解。今天,英国和它 的大部分前殖民地国家组成 了一个国际性的组织英联邦, 但是与大英帝国不同的是, 英国再也无法在政治、外交、 经济等各个方面直接影响英 联邦的其他成员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题

导论1.什么是社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是什么?社会:微观上,社会强调同伴的意味,并且延伸到为了共同利益而形成联盟。

宏观上,社会是由长期合作的社会成员,通过发展组织关系形成团体,在人类社会中进而形成机构、国家等组织形式。

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个体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

以下以人类社会为例,其中形成社会的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共同文化以及传统习俗。

社会关系包括个体之间的关系、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个体与国家的关系。

一般还包括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群体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这里群体的范畴,小到民间组织,大到国家政党。

这里的国家在实质上是一方领土之社会,即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就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个人与世界的关系就是个人与全社会之间的关系。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社会科学是相对于自然科学而言的,在当代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自然科学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寻自然规律为目标,以实证性研究方法为手段,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等诸多学科,在人类认识、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人文科学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而逐渐形成,它以广泛的人文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等为主干学科,目的在于帮助人类理解和把握自身。

社会科学是在近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它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力求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社会生活做出科学的说明与合理的评价。

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在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2.什么是方法?什么是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方法:今天我们所说的方法,就是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活动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以至于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

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强调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方面的根本区别,否认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题库》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题库》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2018年)一、名词解释:(20选5)1.方法论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

一定的方法论体现着一定的世界观、科学观、技术观。

依据理论体系的不同层次而分出不同层次的方法论,如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

2.社会科学方法论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3. 科学主义用自然科学的眼光看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主张在自然科学的规范和方法论系统中构建人文社会研究方式和体系。

4. 人文主义强调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的根本区别,否认运用自然科学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5. 整体主义认为社会整体决定社会个体,主张从整体出发解释社会现象。

6. 结构功能主义主张借鉴现代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行为和社会系统,揭示人类社会系统与生物、物理系统相同的结构与机制。

7.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社会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

8.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指的是生产资料归谁占有、由谁支配,决定着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结合方式,通过人对物的关系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着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9. 思想上层建筑又称社会意识形态,是由政治、经济、法律、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观点所构成的社会意识形式。

10. 人口系统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

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区域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状况等因素。

人口因素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

没有人口的生产,就没有社会的延续和发展,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社会发展水平就要受到制约。

人口增减、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等也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作用与影响。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1、人文科学:指一些以人的内心活动、精神世界以及作为人的精神世界的客观表达的文化传统及其辩证关系为研究内容、以广泛的人文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体系,它是以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存意义为学术研究主题的学科,它所研究的是一个精神与意义的世界,目的在于帮助人类理解和把握自身。

2、社会科学: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如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史学、文艺学、伦理学、美学等。

它的任务是研究并阐明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3、方法论: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体系或系统,它以各种各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

方法论会对一系列具体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系统总结并最终提出较为一般性的原则。

4、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与总结,并且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客观性原则: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

尽管我们永远不可能把握纯而又纯的社会客体,但是,客观性的要求却是绝对必须的。

5、客观性原则: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

尽管我们永远不可能把握纯而又纯的社会客体,但是,客观性的要求却是绝对必须的。

6、主体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7、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实质上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人个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的精神。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

8、具体性原则: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研究生马克思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试题整理

研究生马克思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试题整理

研究生马克思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试题整理马原试题整理一、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性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在以下方面:第一.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琴纳与牛痘)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第二.认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生与发展。

(解密秘鲁魔鬼花园)实践提出新问题.锻炼人的认识能力.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认识不断发展。

第三.实践出真知.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源与流的关系(丰子恺画羊、小孩被开水烫、电老虎)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人的认识是否正确.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只能由实践来检验。

第五.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科学研究最终目的在于应用)总结:认识依赖于实践:从实践中产生、随实践发展、为实践服务、受实践检验;同时.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理论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阻碍作用。

二、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二者相互区别.是认识的两种形式。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各个方面的认识。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的特点。

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本质、内部联系、全体和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的特点。

另一方面:二者相互统一.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首先.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离开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只能解决对现象的认识的问题.理性认识才能解决对本质的认识的问题。

再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世界上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 往往感性之中有理性;世界上也没有纯粹的理性认识.往往理性之中有感性。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要点1、如何理解什么是科学?(1)科学:英文science,本意是知识、学问。

(2)古意的科学=科+学,科是指分门别类,学是学问、知识,科学就是分门别类的有实际用途的知识和学问。

(3)1888年,达尔文给出科学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

他指出了科学的内涵:事实与规律。

(4)*科学就是知识,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固有规律的知识;*科学不是一般零散的知识,它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科学是人类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类自身规律性的认识活动;*科学不断发现未知事实,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的动态过程。

(5)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具体有形的实在对象,研究方法是实验和逻辑方法,研究旨趣具有确定性和统一性。

总之,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2、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何丕包?P3-5(1)本体论差异自然科学:物质和自然世界,具体有形的实在对象社会科学:人和社会世界,研究对象具有自为性(2)方法论差异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探究事物“原因”,主张实验和逻辑的研究方法,主要运用观察方法、实验方法、定量分析方法等实证主义方法论范式。

社会科学:社会科学重在探索事物“意义”,实证主义方法论、诠释主义方法论、批判理性方法论等多元范式共同存在。

(3)认识论差异自然科学:探讨典型现象,研究“是什么”的问题,反映自然世界普遍性规律,而不作“应当如何”的判断,探讨结果具有确定性和统一性。

社会科学:研究人类社会的反馈机制,研究“为什么”的问题,认识关于人类社会的知识,帮助人们理解和解释世界。

价值本位、主客一体、虚实结合的突出特征。

它是一个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庞大知识体系。

(4)内驱动力差异社会科学方法论和自然科学方法论都有内在驱动力。

社会科学方法论带有更多价值取向成份,渗透更多人为因素,体现了更大的主体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大纲1.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革命变革(一)研究社会历史必须研究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条件,并根据这种物质生活条件说明政治、法律、美学、哲学、宗教等观点,即用社会存在去解释社会意识,而不是相反。

(二)马克思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深刻批判了唯心主义对于社会历史的主观臆断。

社会认识的出发点应当是现实的、有生命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

(三)马克思深刻分析了旧唯物主义者为什么在对自然的认识中尚能坚持唯物主义,而在社会历史领域陷入了唯心主义。

全部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和功能定位(一)基本内容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包括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研究方法等,构成了一个科学的和开放的方法论体系。

(二)功能定位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可以为各门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基本原则和合理途径,促进科学的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构建,从而有利于人们在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下从事社会历史问题研究。

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坚持认识论的实践标准,历史观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观的人民利益标准,反对任何形式的主观主义。

(二)主体性原则从人自身的求真、求善、求美等内在要求出发,全面认识和评价社会历史客体,特别要揭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地伟大作用,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地根本原则。

(三)整体性原则正确认识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整体的把握社会的总体运动和结构。

特别要着力揭示生产方式在社会系统演变中的决定作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

(四)具体性原则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坚持具体的看问题,反对抽象地看问题。

分析任何社会问题,都要放在一定的历史范畴之内,从其内在性质、空间范围、时间特性等方面具体的考察研究,从与其他事物的各种联系中获得对于社会事件的了解和掌握。

(五)发展性原则坚持发展地看问题,反对静止地看问题。

以对现实的把握为基点,去回溯社会发展的历史、展望社会发展的未来。

4.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一)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理论研究,归根结底是对问题的研究。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

(二)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形成科学理论。

我党90多年的奋斗史,就是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历史使命,不断前进的历史。

5.“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强烈的问题意识,首先表现在善于提出问题。

如果问题本身没有意义,甚至是一个伪命题,那么,之后的研究都会变得没有什么价值。

(二)社会问题错综复杂,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十分宽广。

社会科学工作者,要重视研究事关国家、民族命运,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问题,这对于有效推动我们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6.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一)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他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符合它们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

(二)研究问题不能从概念、定义或者想象出发,而应当从实际出发。

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来成分。

(三)教条主义满足于书本,从本本出发,把书本上的个别论断绝对化,当作公式,到处去套,不去研究客观事物本身。

必须要防止和克服教条主义。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

7.研究社会系统的重要原则(一)整体性原则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

系统的整体性能是由社会系统各个部分相作用而在整体上涌现的,为个别组成部分或它们的总和所不具备。

因此,社会科学研究必须重视对社会的整体研究,阐明各种社会要素之间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做到统筹兼顾,总揽全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

(二)结构性原则结构是系统中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

社会系统的性质和功能不但取决于要素的性质和功能,而且取决于要素之间的结构。

社会科学研究必须重视对社会结构的研究,通过优化结构的设计促进社会整体的发展。

(三)层次性原则层次是指在系统中不同的组成部分依次隶属的等级关系。

系统由若干子系统组成。

系统与子系统的划分具有相对性,子系统也可以看作是由更低层次上若干较小的子系统所组成的系统。

社会科学研究既要重视研究社会系统各个层次的共同规律,又要重视它们的特殊规律,在共同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中研究系统。

(四)开放性原则系统具有开放性,即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通过这种交换,使系统维持和更新自身的结构,从而实现无序到有序演化,开放导致有序,封闭导致无序。

社会科学研究必须把每一个系统同他的环境联系起来加以考察,使自己有开阔的研究视野。

8.经济社会形态和技术社会形态(一)经济社会形态经济社会形态是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为标准对社会形态作出的划分。

在社会形态中处于特殊的重要地位,一方面,生产关系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又对社会上层建筑具有决定作用。

马克思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五种依次演进的经济社会形态。

经济社会形态的划分,为研究社会形态的类型和发展规律,提供了最重要的依据和线索。

(二)技术社会形态技术社会形态是以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对社会形态的划分。

人类社会依次经历了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电子时代等技术社会形态。

各个历史阶段依次递进,每一阶段都是不可逾越的。

(三)两种社会形态的划分相辅相成,全面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性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中国共产党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都是以两种社会形态理论为基础所作出的科学结论。

9.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唯物主义历史观从社会生产实践出发,把人类社会理解为复杂的大系统。

(一)生产力系统生产力系统是在生产实践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社会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

包括实体性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渗透性要素(科学技术)、运筹性要素(劳动的分工、协作、管理)。

在生产实践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二)生产关系系统生产实践是一种社会性活动。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民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的关系。

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基础,决定人民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的关系。

(三)上层建筑系统建筑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各种制度、设施和意识形态的总和,构成社会的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系统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两个部分。

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政治上层建筑以思想上层建筑为指导,思想上层建筑受到政治上层建筑的影响和制约。

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政权是核心力量。

(四)人口系统人口系统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

包括:人口数量、质量、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区域分布等因素。

人口因素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

没有人口的生产,就没有社会的延续和发展。

(五)自然环境系统是指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的各种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的总体,如:大气、水、日光等。

主要由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两大类要素构成。

10.利益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主要的方法论之一利益分析方法要求人们科学分析各个社会主体思想行为背后的利益动因,分析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利益关联,分析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倾向、利益关切和利益诉求,分析不同社会利益集团(群体)的形成过程、力量对比、变化趋势;科学研究建立和完善利益问题解决机制,有效解决各种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

11.阶级分析法与阶层分析法的异同(一)同1、都是研究社会矛盾的重要方法。

2、都是利益分析方法在阶级分析以及阶层分析中的具体运用。

(二)异1、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基本方法,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通过分析各阶级的经济、社会地位以及变动趋势,分析各阶级由其阶级利益决定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思想倾向,以及力量变化的趋势。

目的是为了揭示阶级斗争的客观规律。

2、阶层是指同一阶级内部按照不同的经济地位和相关标准化分成的社会群体。

同一社会阶层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利益驱动。

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由于利益诉求、利益驱动的不同,因而会产生阶级之间的矛盾。

阶层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各阶层的利益矛盾、经济地位、思想状况、政治主张以及力量变化趋势,目的是为了寻求有效化解各阶层之间利益矛盾与利益冲突的途径和方法。

12.利益分析方法的哲学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覆盖社会各个领域的矛盾,在社会生活中无不表现为具体的利益矛盾。

分析研究各种利益矛盾,探求解决各种利益矛盾的途径,成为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

13.社会历史过程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一)主题选择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就是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

(二)人们只有把握客观规律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

当人们没有认识必然性的时候,必然性是盲目的、外在于人的;当人们认识并把握了必然性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必然性来为自己的目的服务。

(三)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统一性,主题选择性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和多样性。

社会历史过程作为客观规律性与主题选择性的统一,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14.研究社会历史过程必须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一)历史是人类社会自身的客观进程,逻辑则是对这一进程和历史顺序的认识和把握。

社会历史过程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社会历史进程在人类思维中的再现。

因此,二者具有统一性。

(二)由于历史常常是跳跃式地和曲折地前进的,因而,逻辑对于历史的反映不是机械的反映,而是在科学抽象基础上对历史进程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

逻辑反映历史又高于历史,只有上升到逻辑的高度才能真正把握历史的本质和规律。

(三)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观点,既要反对把历史碎片化、否认历史发展规律的错误倾向,又要反对从逻辑出发剪裁历史,用逻辑统一历史、说明历史的错误倾向。

15.何谓历史主义的方法(一)认识社会历史,离不开现代人的眼光。

但是,在认识既往的社会历史时,必须从特定的历史时代、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出发,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过程中加以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