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歌谣1、上古歌谣的存在形式是诗、乐、舞、音。
(单选)2、神话的起源有宗教和劳动两种。
3、福州可分为创世、英雄、自然与传奇神话。
创世神话分为自然宇宙神话和人类来源两种。
4、简述神话特征。
5、简述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诗经》311篇,现存完好的305篇。
6、《诗经》收录了从西汉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诗歌。
7、删诗说(解释)是有《诗经》编订的一种说法,最早由司马迁提出。
他认为,《诗》原有3千多篇。
孔子读后删掉其中的绝大部分,只保留了311篇,其中保完好的只305篇。
8、《诗经》分为“风”“雅”“颂”三是根据“音乐的不同”(重要)9、《诗经》中属于“史诗”的五篇作品在《大雅》中,它们是《生民》《》《绵》《皇矣》《大明》。
10、释“楚辞”。
“楚辞”是屈原开创的一种诗体。
11、屈原的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
12、《九歌》包括13、《九章》包括14、论结合作品论述《离骚》的艺术特色。
先秦文学(历史、诸子)诗歌之外作品16、《尚书》是我国最早一部历史文集(尚=上)17、《春秋》是我国最早的一总编年体史书。
18、《左传》有哪些名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古文》《春秋内传》)19、《左氏春秋》属编年体史书。
20、简述《左传》的文学色彩。
21、《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又称《春秋外传》。
22、先秦诸子散文的三个阶段:A从春秋至战国初[语录体:《老子》《墨子》《论语》。
B战国中期[《孟子》《庄子》]C战国后期[《荀子》《韩非子》]23、《战国策》24、《论语》属语录体散文。
25、简述《庄子》一书的文学色彩。
26、荀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最后一位大家,也是其集大成者。
27、(单选)秦代唯一值得一提的作家是李斯《谏逐客书》。
汉代诗歌28、乐府(释)29《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30、简述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
(168)汉散文31、汉代最负盛名的作家是贾谊。
汉史传文*32《史记》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
【密训-考前30天】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它记事简括,以微言大义暗寓褒贬表达思想主张。
★★★★ 3. 《春秋》的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明。
4. 名词解释:《国语》《国语》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国别史。主要记载周、鲁等诸侯国的史实,以
记言为主。其整体风貌是质朴平实。 《左传》的
5. 《左传》的辞令艺术:(1)《左传》的外交辞令理富文美;(2)能够深入对方内心,把握其心理; 叙事、写人
驳的机会。
《庄子》、 《孟子》等 诸子散文
★★★
(2)善于以典型事例、引喻譬义和寓言说理。 13. 《庄子》的寓言的文学色彩:
(1)故事:异彩纷呈的故事,如庄周梦蝶,庖丁解牛,螳臂当车,西施病心,蛮触之争。 (2)想象:奇幻谲诡的想象,如鲲鹏的变化以及形体的巨大。 (3)文风:空灵飘忽的文风,寓言多奇幻飘逸,而不按常理连缀。“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忽
主张行“王道”,施“仁政”,是对孔子思想正统的承袭和发展。(3)成就:被称为“亚圣”,
与孔子并称“孔孟”。
12. 《孟子》的文学特点:
(1)雄辩色彩较强,而且不是简单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而是具有独到特点。
1)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善于设置圈套,使对方心悦诚服;
2)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进入圈套,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
言辞端正委婉,不卑不亢,道理充分,分寸恰当,使对方不能不折服;(3)能够引经据典,言辞 和辞令艺术
婉转伶俐。 ★★★★
6. 《左传》的写人艺术。(1)人物形象性格鲜明。(2)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3)把人
物置入矛盾冲突的环境中塑造。(4)不仅能写出人物某一方面突出的性格特点,而且注意刻画人
1 / 12
物性格的多个侧面,有的甚至能写出性格的发展。
00538(全国本科)《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精讲版

带你一起背考点
【名词解释】
赋、比、兴 宋代朱熹认为,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春秋》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简括地记录了鲁国及周王朝、其他诸侯国的历史事件,语言 准确而简明。叙事特点:微言大义。 《吕氏春秋》 1.秦相吕不韦组织其门客集体编撰的,成书于秦统一中国之前,向来被视为杂家著作,而以道、儒、法、阴 阳家的思想成分更多些。 2.文章比较短小,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不求华丽。最大的文学成就,是创作了近 300 则丰富多彩的寓言 故事。 “建安风骨” 建安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此时期作家众多,诗作丰富,在中国诗歌史上第 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 “建安风骨”是指汉末魏初诗歌创作的时代风格,形成了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的风尚。 左思风力 西晋左思的诗歌创作继承了建安风骨,被钟嵘《诗品》誉为“左思风力”。左思的诗引用历史典故以抒时愤, 刚健有力。 玄言诗 玄言诗是东晋的诗歌流派,发端自魏正始时代,盛行于东晋。内容特点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 理的表述。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淡乎寡味。代表作家是孙绰、许询。 宫体诗 宫体诗是一种以写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的重声遣性质,注重对写实技巧的追求,构形常常惟妙惟肖。 《水经注》 郦道元《水经注》约成书于北魏,是为《水经》所作的注释,共 40 卷。它不仅是地理著作,也是系统而完整 的学术著作,书中根据水道流程记述了河流两岸的名胜古迹、风物景象以及神话历史传说故事等,是一部描绘山 水风光的优秀散文著作。
3
(2)浅近自然、不假雕饰而富于表现力 (3)情思与景物、情境的融合 嵇康诗歌的特色 钟嵘的《诗品》评价其诗风“过为峻切,讦直露才”。 (1)创造了一个诗化了的人生理想境界。 (2)有一种峻切之语。 (3)清远之意境、隽秀之语言,别具一格。 太康诗歌艺术形式的特点 “缛旨星稠,繁文绮合”。 (1)追求文字华美与辞藻华丽。 (2)追求新的技巧,注意俳偶。 (3)描写更加细腻。 左思《咏史》诗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1.《咏史》八首是左思的代表作,这八首诗主要反映了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最能表现左思气 概的是《咏史》其五。 2.借古人之事,抒个人怀抱,名为咏史,实是咏怀。诗笔力矫健,情调高亢,气势充沛,具有积极浪漫主义 的特色。《诗品》称之为“左思风力”,《诗品》又说他“文典以怨”。 简述庾信诗歌的艺术特色 (1)庾信诗风体现了南方清绮诗风与北方贞刚诗风的融合。(2)庾信的诗歌创作可以依 42 岁留魏为界,分 为前后两期:①前期多绮艳之作,辞藻华丽,用典徘偶均自然工巧。②后期诗歌格调苍劲,技巧精工,集南北诗 歌之大成。 李商隐无题诗朦胧美的主要体现 (1)在感情方面的怅惘哀伤(2)在表现方面的迷离恍惚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想象,跟人的劳动宗教有关1.“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百兽率舞。
”出自《尚书·尧典》2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出自《诗大序》。
3 神话的基本特性之一是幻想的4 神话产生比较通行的两种解释:劳动说宗教说5试论中国神话主要特征:⑴不管想象多离奇,始终以人生为主题。
⑵集体创作,流传中不断完善成型⑶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
⑷浓烈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塑造了形象。
第二章《诗经》:内容,特点1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简述《诗经》文学成就。
⑴抒情和写实的统一⑵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⑶形式(四言句式)和语言方面(双声叠韵,词汇丰富)的特点。
2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比其音律,疑问与天子。
”是《汉书·食货志》关于采诗说的论述。
3 汉代“四家诗”指齐鲁韩毛。
4 汉代“四家诗”种属于古文经学的是毛诗。
5 《王风·黍离》是《诗经》中以深沉忧伤的笔调,写家国沦丧的悲哀的诗篇。
6 《诗经》分类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
7 周人最著名的史诗,是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8 论述《诗经》中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情爱诗:歌唱爱情婚姻;反映与之相关社会问题的诗。
社会政治诗:下层人抨击政治;官吏对政治不满;生活郁闷忧伤;称颂执政者第三章先秦散文:历史散文:有文采地记事诸子散文:通过刻画讲道理寓意1 经师伏生所传,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定的《尚书》文本是《今文尚文》。
2 经过孔子的修订过的编年史是《春秋》。
3 《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
4 “《春秋》三传”指《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5 简述《左传》及其作者,论述其的文学特色。
解释春秋的,编年史,作者左丘明。
⑴剪裁、历史事件故事情节化。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整理一、先秦时期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含了来自不同国家的305篇诗歌,以叙述周朝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为主题。
2.楚辞:楚辞是先秦时期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表达了爱国之情和个人感情。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离骚》和《九章》。
3.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古代中国历史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史书和编年体的文章。
二、汉代文学1.《汉乐府》:乐府是指汉代时期的各院的乐章,包括了歌谣、民歌、舞曲等多种形式,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2.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是汉初的一位重要文学家,他的作品《长门赋》被誉为中国古代最早的辞章之一三、魏晋南北朝文学1.《曹操集》: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观沧海》等被收录在《曹操集》中。
四、唐代文学1.《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之一,收录了唐代各个时期的优秀诗歌。
2.杜甫: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反映社会现实和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为特点,被誉为“诗史”。
五、宋代文学1.宋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种诗歌形式,其风华绝代,以唯美、细腻、婉约的风格著称。
2.苏轼:苏轼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文学家,他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被誉为“文学宗师”。
六、元明清文学1.《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描写唐三藏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神话小说。
2.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四部长篇小说。
以上只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的一部分知识点整理,古代文学发展演变的历程非常复杂和庞大,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代文学,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人们的思想感情,对于研究中国文化和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1

《中国古代文学史1》一一、基本知识.1.上古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载于《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题为(《弹歌》)。
2. 上古歌谣:“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出自《礼记·郊特牲》,题为(《蜡辞》)。
3. 上古歌谣:“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周易·贲卦》六四)4. 中国古代四大神话都保存在(《淮南子》)这部书里。
5. 写出一则中国古代关于宇宙起源的神话名称(“盘古开天地”)6. 写出一则中国古代关于人类自身起源的神话名称(“女娲补天”)。
7. 写出一则中国古代关于洪水神话名称(“大禹治水”)。
8.保存神话资料最多, 神话学价值最高的古代文献是(《山海经》)。
9.《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或称(诗三百)。
10. 《诗经》的篇数共有( 305 )篇。
十五《国风》计( 160 )篇。
11.《大雅·大明》描写了历史上武王灭商的(“牧野之站”)和(“师尚父”)的活动。
12.《大雅·生民》描写了周人始祖( 后稷 )神异的出生。
13. 诗三百”演变至汉代随着经学的兴起,被尊称为“诗经”。
14. 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今天所见《诗经》是(毛诗)。
15. 《诗经》五篇史诗是:《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16、被誉为我国编年体史书之祖的文献是(《春秋》)。
17. 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是(《尚书》)。
18.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
19. 列举两个以上孟子散文《齐桓晋文之事》中使用的著名比喻(“挟泰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
20. 先秦散文名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21、“楚辞”是(战国后期)由楚国大夫屈原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22. 名句:“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屈原的(《招魂》)。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名词解释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
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又分大雅和小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2、赋、比、兴:赋:《诗经》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最大就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也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带比喻性质的一种手法。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有进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
如:《关雎》用'雎鸟'的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
3、历史散文:古代的散文是伴随着史官词而出现的,他们记载国家在咸和君主的言行,在其中体现了一定的历史、政治和哲学观点,其记述由简到繁,由质朴无华到略具文采。
现在人看到的就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编。
4、《春秋》:本是周朝各国史书的通称,我们今天见到的《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
书中按年代记载了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二十四年的重大事件。
相传孔子曾对它加以修订,后来被儒家当作经书。
《春秋》记事简略,不带有文学色彩,在记事的用语和行文中,体现出鲜明的思想倾向。
5、《国语》:是一部按国别记载的史书,约成书于战国初年,是战国早期人根据各国史料编订,以记言为主,书中记载的史实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外交、军事等活动。
其思想倾向于儒家。
书中既尊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
6、《左传》:《左传》是先秦时期的一部历史着作,原名《左氏春秋》,作者是左丘明,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此外还附录了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韩、魏、赵三家灭智氏的史实。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编先秦文学(考试比重25%)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尚书尧典》: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原始歌舞是初民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庆祝、祭典活动本身。
《周易》的筮辞可以看到原始歌谣的影像。
原始歌舞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
《蜡词》是冬令蜡祭时的祝词。
神话:关于神的故事。
基本特征:想象或幻想。
远古人类对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说明。
反映远古人类解释征服自然的愿望。
神话是人类没有能力符合实际的解释自然社会现象的产物。
神话与传说的区别:神话产生比传说早,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神话具有明显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有人间的行为准则。
神话的产生:劳动起源说、宗教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神话伴随初民的劳动生活产生。
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万物有灵的观念。
原始宗教意识的产生。
我国神话:女娲、羿、鲧、禹、黄帝我国神话的特征:1.围绕人的生存这个主题。
2.其中的英雄人物斗志激扬、本领神异,有英雄气魄。
对人生积极进取、昂扬向上。
3.情感浓烈,形象鲜明,想象力厚实。
4.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
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开创为人生的主题,成为我国文学发展主流。
神话富于情感、形象、想象的特征也影响后世文学并成为后世文学的题材源泉。
第二章《诗经》《诗经》: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原本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后尊为“经”。
2.收录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
3.包孕《国风》《小雅》《大雅》《颂》《诗经》的收集和编定:采诗、献诗、孔子删诗汉代学者的“采诗”说法: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班固《汉书食货志》)献诗:瞽献曲,史献书。
(《国语周语上》)最早提出“孔子删诗”的说法是司马迁。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诗经》分类:风、雅、颂最早明确在分类意义上指谓《诗经》的风、雅、颂是战国末期的荀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1、今天我们见到的《论语》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照其它本子形成的。
2、在思想内容上,《战国策》的特点有:极其重士、崇尚实利、崇尚权便
3、出自先秦诸子散文的寓言故事有:揠苗助长、涸辙之鲋、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4、楚辞《九歌》包括:《湘君》、《大司命》、《河伯》
5、汉赋作品中,属于骚体的有:《吊屈原赋》、《士不遇赋》、《服鸟赋》、《长杨赋》、《刺世疾邪赋》
6、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家
7、最早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方法的是:孟子
8、提出“通天下者一气”观点的先秦思想家是:庄子
9、荀子曾游学稷下10、《归田赋》抒情小赋的先驱晚
11、枚乘《七发》在汉赋发展史上的意义是:
转折性作品、结构格局上为大赋奠定了基础、后世有许多模仿性作品
12、被唐人称做“通儒之文”的作家是:董仲舒、刘向13、“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古弹歌》记载在:《吴越春秋》
14、葛天氏,操牛尾,歌八阕”记载于:《吕氏春秋》
15、“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这句歌谣见于:《周易》
16、原始抒情诗《候人歌》,一般认为产生于:大禹时代17、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的作家是庾信
18、《诗经》“风、雅、颂”中,“颂”的本意是:舞容
19、《诗经》作品中,与“野合”的原始婚俗有关的是:《野有蔓草》
20、《诗经》作品中,《桑柔》不属于婚恋题材。
21、据文献记载,我国有典有册的历史起于:殷商时期22、“若网在钢,有条而不紊”的比喻出自《尚书》中的:《盘庚》
23、《春秋》的记事止于:鲁哀公十四年
24、《左传》的记事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25、将神话形象西王母改造为雍容文雅的女性形象的作品是:《穆天子传》2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中的:《子罕》
27、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家
28、最早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方法的是:孟子
29、为古代议论文基本样式奠定了基础的是:《荀子》30、被清人喻为“后世弹词之祖”的作品是:《成相》
31、据文献记载,“楚辞”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
32、“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出自于《九歌》
33、“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屈原的:《招魂》34、宋玉的《九辩》保存在:《楚辞章句》
35、汉大赋的特征是:主客问答、铺陈状物、喻本相间
36、西汉作品《士不遇赋》的作者是:董仲舒
37、指出“赋家之心,包括宇宙”说法的是:司马相如38、刘宋时期山水诗的代表人物有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
39、扬雄《太玄赋》属于:骚体赋
40、西汉时被认为作赋是“童子雕重”小技、“壮夫不为”的作家是扬雄
41、周诸子中,对儒家经典传授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是:荀子42、认为当时局势可谓“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的西汉政论文是:《陈政事疏》
43、西汉文景之际,被称为“智囊”的是:晁错
44、被刘勰喻为“辞刚而义变,文移之首也”的西汉文章是:《移书太常博士》
45、被明代张溥称为“司马迁、杨恽之徒”的两汉之际的作家是:冯衍
46、《遗黄琼书》的作者是:李固
47、司马迁为继父业为太史令,是在汉武帝:元封三年
48、“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这句话出自《史记》的:《太史公自序》
49、《吴越春秋》的作者是:赵晔
50、陈子昂的贡献是:更加自觉地批判齐梁文风、提倡“风骨”、“兴寄” 、《感遇》三十八首开新的诗风、古文创作在文学史上有地位
51、《行行重行行》一诗最早收录于:《文选》52、我国古代第一首有案可查的文人五言诗是:班固《咏史》
53、下列作家中,不属于“建安七子”的是杨修
54、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除了“三曹”、“七子”外,还有缪袭
55、参与了《汉书》一书写作的人物是:班彪、班昭、马续56、《蒿里行》被后人喻为“诗史”
57、唐代擅长七言绝句的作家有王昌龄、李白、杜牧
58、“文章当从三易”提出者是沈约
59、被曹丕评为“体气高妙”的作家是:孔融60、“新亭对泣”的故事属于轶事小说
61、“兴高而采烈”、“师心以谴论”,指的作家是:嵇康
62、“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两句出自《与陈伯之书》
63、《洛阳伽蓝记》的作者是杨衒之
64、郭璞的代表作是:《游仙诗》65、扬雄指责汉武帝“游观侈糜,穷妙极丽”的作品是:《羽猎赋》
66、曹植诗歌中,被称为“辘轳体”的作品是:《赠白马王彪》
67、初唐四杰的贡献是:反对绮靡文风、开拓了赋体骈文的境界、开启盛唐之音
68、“徐庾体”指的是宫体诗69、“一洗《玉台》之陋,顿开沈宋之风”的南朝诗人是阴铿
70、西晋“善为哀诔之文”的作家是:潘岳
71、较详细地记载后羿射日神话的古代文献是:《淮南子》
72、被钟嵘称为“太康之英”的西晋作家是:陆机73、南朝各种民歌的代表作是《西洲曲》
74、艺术上代表南北朝小说最高水平的是《搜神记》
75、“李寄斩蛇”的故事属于志怪小说
76、魏晋之际,开创我国五言古体抒情古诗体例的作家是:阮籍77、鲁迅说“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指的是《世说新语》
78、“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出自《文心雕龙》
79、“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这两句诗的作者是薛道衡
80、隋朝有“斗酒学士”之称的诗人是王绩81、初唐时有“秤量天下”之称的诗人是上官婉儿
82、沈宋对文学发展的贡献主要在律诗
83、为初唐“五律之冠”的诗人是杜审言
84、有“孤篇压倒全唐”美誉的作品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5、被陆游称为“全诗信伟豪,笔力追李杜”的盛唐诗人是岑参86、盛唐边塞诗人最富于浪漫主义特色的是岑参
87、宫体诗以萧纲、萧绎等为代表、内容以色情为主、格调不高
88、“子美之后,定当推为巨擘”的诗人是刘长卿
89、李煜的词具有:强烈的抒情性、擅用白描手法、语言自然精炼、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90、被称作“诗囚”的诗人是孟郊
91、“有如黄河鱼,出膏以自煮”,指的是孟郊
92、提出“先立言而后体物”的古文家是刘禹锡
93、白居易将《长恨歌》编在感伤诗
94、晚唐最有成就的骈文作家是李商隐
95、《唐风集》的作者是杜荀鹤96、《笠泽丛书》的作者是陆龟蒙
97、“唐三百年中,不愧直言敢谏者”,指的是刘贲
98、属于“竟陵八友”的作家是:谢朓、沈约
99、词滥觞于六朝,正式形成于中唐时期100、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词名家的文学家是温庭筠101、李白不特别擅长的是七律
102《诗经》作品中,与周宣王北伐相关的有《出车》、《六月》、《采芑》
103、在《诗经》反映战争的诗歌中,具有爱国思想的有《采薇》、《载驰》、《无衣》
104、出自《战国策》的寓言有画蛇添足、鹬蚌相争、南辕北辙
105、被唐人称做“通儒之文”的作家是:董仲舒、刘向106、魏晋时期,“改造文章的祖师”是指:曹操
107、汉乐府诗的特点是:生动的故事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朴实凝练
108、《孔雀东南飞》艺术上的特点是:
五言体、整个故事基本由对话组成、浪漫主义的结尾方式、古今第一长诗
109、西晋作家中,属于贾谧“二十四友”的是:潘岳、左思、陆机110、唐代通俗诗派的开创者是王梵志
111、兰亭宴集的参加者有:王羲之、孙绰
112、比较完整着记载女娲神话的是《淮南子》、《风俗通》
113、宫体诗始于南朝梁代的萧纲
114、《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玉台新咏》
115、后人以“笔姿轻俊,能转能藏”评价:曹丕的作品116、被称作“五言长城”的诗人是刘长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