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及其产生的原因

合集下载

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达和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为大家所关注。

由于客观的竞争压力和主观的心里不成熟,无论是在校学习还是就业,都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各种挫折,产生种种不良的心理反映,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前程。

因此,分析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措施提高大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是摆在各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应引起教育界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1、大学生产生挫折心理的主要原因心理学认为,挫折是一个人在达到某种目标或满足某种需要的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到妨碍或干扰,致使目标不能实现或需要无法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

大学生挫折心理是指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因在学习、生活、情感、人际交往等方面受到阻碍,致使不能顺利实现目标或满足自身需要时所产生的消极情绪体验。

引起大学生产生挫折心理的具体原因包括客观和主观两大方面。

1.1客观因素客观因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实在在存在的。

环境的变化,从中学小圈子到大学大环境的变化,从依赖父母到独立生活,从填鸭式的课堂模式到自学,从成绩的佼佼者到同学中的普通一员……这需要较长时间的慢慢改变和适应。

如果自我调节不好,适应不了便会产生学业受挫、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的挫折心理体验。

再加上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流传“毕业即失业”的口号,而导致一部分大学生就读时忧心重重,倍感前迷惘,不知所措,逐渐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和方得过且过,不思进取。

对于贫困家庭的学生,读大学的费用是一份沉重的负担。

他们不得不节衣缩食,不得不放弃应有的娱乐活动,不得不为筹措学费而四处奔波,利用课余时间打工挣钱。

些学生就容易产生压抑、无奈、自卑、痛苦的心理挫折。

1.2主观因素个性不完善也是导致青少年挫折心理的重要原因。

青少年虽然朝气蓬勃,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勇于探索,富于创造性,但从社会成熟性来看,个性还不够完善。

如情绪不稳定,认识片面,自尊心与好胜心过强,理想浪漫,容易偏激,世界观不明晰,缺乏扎实的实践基础,耐力不强等。

挫折和产生挫折的原因

挫折和产生挫折的原因

挫折和产生挫折的原因挫折,是指个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干扰和障碍,致使目的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

这其中包含有挫折情境和挫折反应两层含义,前者是指阻碍目标实现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其中社会环境因素对人动机的阻碍,较自然环境因素影响更大更深远;后者是指由某种障碍和干扰使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愤怒、恐惧、焦虑不安等情绪反应。

个人受到挫折时,挫折情境和挫折反应总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造成挫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可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方面。

就客观原因来说,如环境条件差、饮食条件较差等等,都可能使人产生挫折。

环境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两类。

一般而言,由自然条件导致的挫折反应较轻,由社会条件导致的挫折反应较严重。

另一种容易导致挫折感的因素是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素质。

个人身高、容貌、经济状况、能力、社会地位、疾病以及某些生理缺陷(如口吃、色盲)所造成的限制、心理动机的种种冲突都可能使人产生挫折。

动机的冲突比个体生理条件所造成的挫折要更为明显和强烈。

我们常常会面对动机冲突,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多种的需要和动机,但并非都能得到,尤其是不可能同时得到。

因此,就会遇到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双趋冲突;遇事前怕狼后怕虎的双避冲突,以及类似"鸡肋在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趋避冲突等等。

一般而言,在动机冲突中,个体的重要动机受到阻碍时,所感受到的挫折就会强烈一些,而较为不重要的动机受到阻碍时,容易被克服或被别的动机满足所取代,只构成一种丧失的心理感受,形成的挫折要小得多。

但是,什么是重要动机,什么是次要动机,这与一个人的认识水平和评价很有关系。

就挫折的主观原因而言,在影响挫折的各种主观因素中以个人的抱负水平、挫折容忍力、个性特征、过去的经历与经验、受挫后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最为重要。

如果一个人的实际成就高于抱负水平,就会感到满足,产生成就感,实际成就愈是高于他的抱负水平,其成就感就愈强烈。

心理挫折产生的原因

心理挫折产生的原因

心理挫折产生的原因
心理挫折是指经历表层上所谓失败、失望与得不到想要的期望这样的打击而导
致的心理困境。

它不仅仅限于学习上的失误,也可以指发生在家庭、人际、学习
等其他方面的心理困惑。

首先,家庭的缺失是导致挫折的一个重要原因。

失去一个完整的家庭,或者家
长没有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关爱和关注,从而使孩子们无法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和标准,往往使他们在未来面对困难时形成怨恨、消极等不良心态,从而被打击出挫折来。

紧接着,不良的学习环境也是造成失败情绪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个有质量的学
习环境决不只是指冷漠的教学内容罢了,更要求教师的指导更加关注学生,应当轻轻润滑学生的心灵,给他们正确的引导,使学生们了解到成功的道路是曲折的,总有一步步慢慢积累的信心去迎接挑战。

此外,不良的人际交往也能引起心理挫折。

在社会环境中生活,往往会有各种
竞争、赶超等行为,如果没有足够的弹性去面对,容易使个人感到心理压力,本
身陷入紧张以及恐惧之中,最后内心里彻底崩溃。

总之,水到渠成,心理挫折将会永远存在。

但是在强烈的失望与挫折中,我们
亦可以让自己再站起来,勇敢的面对困难,要么成为更好的自己,要么让挫折变成动力也是可能的。

失败是一种力量,它会激发出更强大的能量,使人通过勤奋而取得成功。

大学生挫折及其应对

大学生挫折及其应对

大学生挫折及其应对“人生逆境十有八九”。

大学生活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可避免地遇到挫折,如专业不满意,学习不理想,身体不适,同学关系紧张,情感困扰,或者各种意外事件,当这些事件对大学生自己意义特别重大(主观上和客观上的)但不能应对时,就会对大学生的各方面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继而出现心理问题。

例如使大学生心理失衡,进而导致焦虑不安、退缩甚至攻击、轻生等。

一、挫折概述人的行为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达到一定的目的地。

如果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了障碍,有三种情况:改变行为,绕过障碍,达到目标;如果障碍不可逾越,可能改变目标,即改变行为的方向,达到改变后的目标;如果在障碍面前无路可走,不能达到目标的话,就会产生挫折感。

因此,挫折指人们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障碍无法克服,而又不能改变这个目标时产生的紧张情绪反应。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语中,“挫折”指挫败、阻挠、失意、失利、失败的意思。

挫折包括三方面:挫折情景、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

1、挫折情景:指人们的需要不能获得满足的内外障碍或干扰等情景因素,如考试不及格、竞选失利、失恋等等。

2、挫折认知:指人们对挫折情景的知觉、认识和评价。

挫折认知既可以是对实际遭遇的挫折情景的认知,也可以是对想象中可能出现的挫折情景的认知。

3、挫折反应:指人们伴随着挫折认知,对于自己的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反应,常见的有焦虑、紧张、愤怒、躲避或攻击等。

二、挫折理论1、挫折——攻击理论认为攻击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先决条件,同样,挫折的存在也总是要导致某些形式的攻击行为。

2、需要和紧张的心理系统理论著名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个体的需要若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从而失去平衡,产生失败的情绪体验,既挫折感。

3、社会文化理论这一理论强调文化和社会条件对个体挫折的产生及其反应的影响,重视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对人们的行为和人格特征的影响,认为挫折的产生是由于人们“向上意向”、“自我实现”受到压抑的缘故。

造成挫折的原因

造成挫折的原因

社会变迁
文化冲击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各种文化 相互交融,这可能会对个人的
价值观和信仰产生冲击。
传统价值观颠覆
社会的变迁可能使一些传统价 值观被颠覆,这会让一些人感
到无所适从和受挫。
适应能力不足
个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 ,有些人可能难以适应社会的 快速变化,从而产生挫折感。
04
心理因素
期望过高
失望
学习能力弱
有些人的学习能力可能相 对较弱,这使得他们在学 习新知识和技能时面临更 大的挑战。
缺乏自信
自我怀疑
有时候,人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这可能导致他们在面对困 难时缺乏自信,从而感到挫折。
害怕失败
有些人可能害怕失败,这种恐惧可能阻止他们尝试新事物,当这 种恐惧成为现实时,他们可能会感到很大的挫折。
自然灾害
洪水
洪水造成的破坏和损失,往往需要长时间才能恢复。
地震
地震造成的破坏和损失,往往令人无法承受。
干旱
干旱造成的农作物减产和饮水困难,会对农民和生活带来严重影 响。
交通问题
交通拥堵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浪 费时间和精力,让人感 到烦躁和焦虑。
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带来的伤害和 损失,让人感到心痛和 无助。
造成挫折的原因
2023-10-28
目录
• 个人因素 • 家庭因素 • 社会因素 • 心理因素 • 环境因素 • 结论与建议
01
个人因素
能力不足
01
02
03
缺乏技能
有时,个人可能因为缺乏 必要的技能或知识而无法 完成某项任务,从而遭受 挫折。
经验不足
当一个人在某个领域缺乏 经验时,可能会在尝试解 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 ,从而体验到挫折感。

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

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

引起挫折的原因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

概括起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客观外界的原因即客观的原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另一类是个体本身内在的原因即主观原因。

很多情况下,主客观的因素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发生作用的。

由于任何一个人的生活归根到底都是一种社会性的生活,因此,社会发展的自然文化环境、人际交互关系、文明规则和制度等都与每个人的生活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种情形在科学和经济高度发达、社会和生活的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尤为明显。

在某种意义上,现代社会在激发人们丰富多样的动机和目标的同时又增大了人们在一定阶段上处于逆境、产生挫折感的可能性。

1.挫折产生的外在因素(1)实质环境。

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常常使个人动机不能满足,目标不能达到。

个人的能力无法左右的自然因素,使人们实现目标的行为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

“人定胜天”是人们的美好理想,但至今我们还不能随意支配自然世界,我们的目标要受自然环境的限制。

例如,丰收在望的稻田,突然被风暴袭击,颗粒无收,给生活带来困难。

我国遭遇的2003年“非典(SARS)”事件,给许多人带来生命的威胁。

2007年底至2008年初中国南方经受了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雪灾,冻雨、暴雪、冰灾、高速公路封闭、大批旅客滞留、煤电油运输告急......本应喜气洋洋的日子里,灾区人们却承受着种种不便,许多游子不能及时与家人团聚。

人世间的生、老、病、死以及难以预测的天灾地变,都是我们无法抗拒的自然因素,成为产生挫折的自然原因。

(2)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因素造成的挫折比自然环境因素造成的挫折更多,并且引起的后果更严重。

因为自然环境因素造成的挫折使人想到“天有不测风云”“人难胜天”,是无可奈何的,心理也容易承受些。

而社会环境因素造成的挫折大多是人为的,使人感到可以不发生的却发生了,所以心理上往往难以承受,情绪反应容易特别强烈。

例如,创业中因有人嫉妒,被诽谤、诬告中伤;恋爱遭父母阻挠,硬被拆散;科研成功在即,却被人为地故意破坏等。

主题班会:直面挫折ppt

主题班会:直面挫折ppt

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因为 人们在追求目标或愿望时 总会遇到阻碍或干扰。
挫折是具有挑战性的,它 能够激发个体的潜能和创 造力,促使个体不断成长 和进步。
03
挫折的负面影响及原因
挫折的负面影响
情绪低落
面对挫折,人们往往会感到沮丧、失落、 无助等负面情绪。
自信心受挫
挫折容易使人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 疑,从而降低自信心。
行为退缩
面对挫折,有些人可能会选择逃避或放弃 ,缺乏继续前进的动力。
挫折产生的原因
目标过高
如果设定的目标过高,难以实现,就容易 产生挫折感。
缺乏支持
在面对挫折时,如果缺乏他人的支持和鼓 励,会更容易感到无助。
自身不足
有时候挫折是由于自身能力或经验不足所 导致的。
如何避免挫折
01
02
03
设定合理的目标
增强抗挫能力
认识挫折的不可避免性
让学生认识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是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
学会面对挫折
教育学生如何面对挫折,包括冷静分析、积极应对、寻求帮助等。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各种活动和课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在面对挫 折时能够更好地应对。
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
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育学生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轻易放弃,坚持到底。
主题班会:直面挫折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13
CONTENTS
• 引言 • 挫折的定义与类型 • 挫折的负面影响及原因 • 直面挫折,积极应对 • 增强心理素质,迎接挑战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介绍
挫折的定义
挫折是指个体在追求目标或愿望 时遇到阻碍、失败或失望的情绪 状态。它可以表现为个人或团体 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的困

造成挫折的原因

造成挫折的原因

2023-11-08contents •个人因素•环境因素•目标因素•心理因素•生理因素•方法因素•社交因素目录01个人因素自信心的缺失往往源于过往的失败经历,导致个体对自身能力不信任,从而在面对新的挑战时犹豫不决,甚至选择逃避。

缺乏自信的人容易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因为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建立在外部评价之上。

缺乏自信个体对结果的期望过高,一旦现实与期望产生较大落差,便会感到失落和挫折。

期望过高的人往往忽视过程中的努力和付出,而将焦点放在最终结果上,这使得他们在遭遇失败时难以接受现实。

期望过高当个体经历过大压力、过度疲劳或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时,往往感到精力不足,这使得他们在面对新的挑战时感到力不从心。

精力不足还可能影响个体的判断力和反应能力,导致在关键时刻表现不佳,从而带来挫折感。

精力不足02环境因素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等可能导致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困难和挫折。

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物理环境战争、社会动荡等人为灾害也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挫折,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心理健康。

物理环境的不利因素也可能导致人们的挫折感,例如陡峭的地形、险峻的路况等。

03困难环境0201社会不公现象如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可能导致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遭受不平等待遇,从而产生挫折感。

不良社会环境社会不公经济困境如失业、贫困等可能导致人们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从而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经济困境家庭问题如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等也可能给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带来挫折感。

家庭问题缺乏支持缺乏支持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如果缺乏他人的支持和帮助,人们可能会感到无助和沮丧,从而产生挫折感。

孤独感孤独感和缺乏支持也可能导致人们在面对挫折时感到更加沮丧和失落。

03目标因素当一个人设定的目标超过自身能力范围时,容易因为无法实现而遭受挫折。

缺乏合理评估有时候我们设定的目标忽略了实际情况,例如环境变化、资源限制等,导致目标难以达成。

忽略实际情况有些人设定目标时追求完美,一旦出现偏差或不足,就会感到沮丧和失望。

大学生挫折感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挫折感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挫折感产生的原因大学生处于一重要的心理和生理特殊阶段,梦想与现实矛盾体验比较丰富又还不够成熟,因此对于挫折感应该是个比较关注的问题。

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挫折产生的主要原因:外部原因有些挫折是由于非人为的环境因素造成的。

如一个急于想完成学业以便能负担家庭生活的大学生还必须苦读一二年才能毕业挣钱;身处异国的留学生由于远隔重洋而无法与思念至亲的亲人朋友等。

另一种外部挫折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遭受到人为因素所引起的。

例如,“文革”中受到陷害、长期蒙冤受屈的老干部;两个相爱至深的大学生,但因男方家庭是农村,遭到女方家庭反对等。

内部原因挫折的内因是指个人的生理、心理因素等带来的阻碍和限制,成为挫折的来源。

1.个体生理条件的限制她姓刘。

是大学二年级学生。

她在一年级时非常用功,成绩很好。

可到了大一下半学期就下降了。

由于她长得又黑又胖,其貌不扬,所以受到男生冷落。

为此刘某深感苦恼,后来就出现反常行为。

比如上课时对男老师傻傻地笑,说男老师喜欢她,可她配不上人家。

在大街上碰到男青年,她常把头一歪向地上吐唾沫并说那男的对她不怀好意。

上二年级后,她整日黯然神伤,总和别人比较容貌,以致更没有男生愿意接近她了。

这是一个怀春的少女由于容貌不美使恋爱屡受挫折,产生种种异常行为的案例。

该问题的实质在于刘某本身的看法不当。

当我们不能改变现实时应当尝试去改变对现实的态度。

当一个不美貌的姑娘能够真正接受自己,变得自信、自强、快乐时,她便形成了一种过人的人格魅力。

美丽的东西总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我们不能责备男士总是看好美貌的姑娘,而应当接受现实的自己,着手培养自己内在的气质。

一个拥有人格魅力和内在气质的女孩同样能吸引许多男士.即使不成为恋人,也能成为朋友。

那时便不会孤独,不会自卑。

要强调的是一个连自己都不能接受的人,怎能让别人喜欢自己呢?正如一个英语谚语所说:“Likeyourself,andotherswilltoo.”——喜欢你自己,别人也就会喜欢你。

挫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注意这些让你的人生更平坦

挫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注意这些让你的人生更平坦

挫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注意这些让你的人生更平坦人们产生的任何心理挫折,都与其当时所处的情境有关。

构成挫折情境的因素是非常多,关键是如果将挫折心理屈服。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挫折产生的原因,希望能帮到大家。

挫折产生的原因1、外在的客观因素构成心理挫折的外在的客观因素主要来自自然和社会两方面。

自然因素是指由于自然的或物理环境的限制,使个体的动机不能获得满足。

如任何人都不能实现长生不老、返老还童的愿望,大都难免遭到生离死别的境况和无法预料的天灾人祸的袭击。

以上是由自然发展规律和时空的限制而形成的心理挫折,对人类来说还不是主要的。

由于社会因素制约形成的心理挫折,才是具有重大影响的。

社会因素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受到的人为因素的限制,其中包括一切政治、经济、民族习惯、宗教信仰、社会风尚、道德法律、文化教育的种种约束等。

如学非所用,在工作岗位上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学习的课程与兴趣间的矛盾;家长和老师教育方法的不当等等。

凡此种种社会因素,不但对个人的动机构成挫折,而且挫折后对个体行为所发生的影响,也远比上述自然因素所产生的心理挫折要大。

2、内在的主观因素由内在主观因素引起的挫折包括两类:一类是由个人容貌、身材、体质、能力、知识的不足,使自己所要追求的目的不能达到而产生的心理挫折;另一类是由个人动机的冲突而引起的挫折。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同时存在若干动机,其中有些性质相似或相反而强度接近,使人难以取舍,便形成了动机的斗争。

如在同一时间内,某人既想去参加同学聚会,又想去看科技展览,但不可能两全其美。

这就是动机的矛盾斗争,又称动机冲突。

动机冲突的实质是需要之间的冲突。

大致有三种动机冲突形式。

双趋冲突,在两个目标都符合需要并有相同强度的动机中,个体因迫于情势不能两者兼得,从而在心理上产生难以取舍的冲突情境。

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双避冲突,两者同时违背需要,造成厌恶或威胁,产生同等强度的逃避动机,由于情势又不能同时避开,由此产生的难以抉择的斗争,为双避冲突。

第六节行为改造理论 挫折论

第六节行为改造理论  挫折论

挫折论:着重研究人们因挫折感而导致的心理自卫。

挫折理论挫折理论由美国的亚当斯提出。

挫折理论主要揭示人的动机行为受阻而未能满足需要时的心理状态,并由此而导致的行为表现,力求采取措施将消极性行为转化为积极性、建设性行为。

因此挫折理论主要研究使个人产生挫折感的原因、个人的表现和应对措施。

(1)挫折和挫折感挫折是指人类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指向目标的行为受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实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情绪状态。

常言道:“不如意事常八九”。

说的是,人在趋于目标的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原因,致使行为受阻,未能达到目标,即遭受挫折是常有的事。

挫折理论所注重的不是挫折而是挫折感,后者是行为主体对挫折的心理感受或称知觉。

挫折是客观存在的,但挫折感是主观的,即挫折的产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然而由此导致的挫折感及其对行为的影响却是因人因情景而异的。

挫折具有两重性,它可以是坏事,也可以是好事。

挫折一方面使人失望、痛苦;使某些人消极、颓废乃至一蹶不振。

另一方面,挫折又可以给人以教益,使人们变得聪明起来;使人发奋努力,在逆境中奋起。

可见挫折是坏事,但如能正确对待还能变成好事,过于平静的舒适生活,反而会在挫折发生时手足无措。

从这一点说,有挫折比无挫折更能锻炼人、培养人。

挫折的上述两重性是对立统一,共存于统一体之中,又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

其转化机制即心理自卫。

因挫折和挫折感而导致心理紧张,为消除或缓解心理紧张则会出现防卫性的心理反应,称为心理自卫。

心理学家本尼斯(W.G.Bennis)认为:“对一个管理者来说,心理概念中或许没有比心理自卫更重要的了。

”因此,挫折理论着重研究人因挫折感而导致的心理自卫。

(2)心理自卫及其机制:受挫后的行为表现一般说来,一个人遭受挫折后,在生理上、心理上均会产生种种反应,此时,个体会自觉不自觉地采取一种防卫性的对抗行为,以适应行为受挫后的新情况。

因为受挫折的人各有特点,所以其受挫折后因心理自卫而导致的行为表现也总有差异。

产生挫折的原因

产生挫折的原因

产生挫折的原因 我们将挫折原因概括为两个方面,即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一)客观原因 客观原因也叫外部原因,是指由于客观因素给人带来的阻碍和限制,使人的需要不能满足而引起的挫折。

它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1 自然因素。

包括各种由于非人为力量所造成的时空限制、天灾地变等因素。

如官兵在训练或施工中因意外导致受伤致残,家里遭受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破坏,亲人生老病死所招致的挫折,都属于自然因素。

2 社会因素。

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受到政治、经济、道德、宗教、习惯势力等因素的制约而造成的挫折,如军人入团、入党、考学、提干等愿望因为名额限制而不能实现等。

同自然因素相比,社会因素给官兵带来的阻碍或困难更复杂、更普遍、更广泛。

(二)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也称为内部原因,是指由于个人生理心理因素带来的阻碍和限制所产生的挫折。

1 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的挫折,是指因自身生理素质、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上的缺陷所带来的限制,导致需要不能满足或目标不能实现。

如,有一名战士很想考军校,当军官,但因染上肝炎病不能如愿;有些青年官兵找对象受了挫折,就嫌自己长得不够高大、不够英俊;训练搞不上去就怪罪自己体质太弱或脑袋太笨等。

2 心理因素。

个体因需求、动机、气质、性格等心理因素可导致活动失败、目标无法实现。

在心理因素中,与挫折密切相关的主要有三点:: (1)个性完善程度。

一个思想成熟、性格坚强、行为规范、社会适应能力强的人,做事成功率就高,动机实施也比较顺利。

反之则差。

如有的官兵由于个性方面的问题,不喜欢与人交往,或不会协调与战友之间的关系,因而造成人际关系障碍,得不到领导与战友的同情与支持,导致某些需要和愿望不能实现,从而产生挫折。

(2)动机冲突。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经常同时产生两个或多个动机。

假如这些并存的动机受条件限制无法同时获得满足,就产生难以抉择的心理矛盾。

如果这种心理矛盾持续得太久,太激烈,或者是由于一个动机得到满足,而其他动机受阻而产生挫折感。

挫折及其产生的原因

挫折及其产生的原因

挫折及其产生的原因挫折及其产生的原因挫折及其产生的原因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是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所产生的消极的情绪反应。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挫折这一概念包括三方面的涵义:其一,是指使需要不能获得满足的内外障碍或干扰等情境状态或情境条件,如考核不及格、比赛得不到名次、受到讽刺打击等等。

这就是造成挫折的情境因素,也称为挫折情境。

其二,是指对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称为挫折认知。

其三,是指伴随着挫折认知,对于自己的需要不能满足而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如愤怒、焦虑、紧张、躲避或攻击等等,称为挫折反应。

当挫折情境、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三者同时存在时,便构成心理挫折。

但如果缺少挫折情境,只有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这两个因素,也可以构成心理挫折。

这是因为,挫折认知既可以是对实际遭遇到的挫折情境的认知,也可以是对想像中可能出现的挫折情境的认知。

例如,一个人总是怀疑自己周围的战友议论自己,看不起自己,虽然事实并非如此,但他会因此而形成与战友关系上的挫折感,产生紧张、烦恼、焦虑不安等情绪反应。

还有另外一种现象。

例如,某同志在工作中受到讽刺、打击、嫉妒,但其本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情境因素的出现,或者虽然意识到了,但却不认为对自己有什么消极影响,反而认为这从反面证明了自己工作出色,并可以借此进一步锻炼自己的意志和才干。

其主观上感受为一种激励而不是挫折,结果就不会形成为心理挫折。

只有当主体将挫折情境感知为挫折时,才会产生挫折反应。

反之,即使没有出现实际的挫折情境,但主体认为某种挫折情境将可能出现,如考试将会不及格,或将会遭到某人报复等,由于对其可能的后果感到担心、焦虑、恐惧等,也会产生挫折感。

所以,在挫折情境、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这三个因素中,挫折认知是最重要的。

挫折情境与挫折反应没有直接的联系,它们的关系要通过挫折认知来确定。

挫折反应的性质及程度,主要取决于挫折认知。

挫折产生的外部因素

挫折产生的外部因素
经济条件较差
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可能导致孩子在物质生活方面遭受挫折,例如无法获得足够的玩具、学习用品等 。
父母文化水平较低
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可能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指导,使孩子在学习等方面面临困难。
家庭关系对挫折产生的影响
父母关系不和
父母关系不和或经常吵架,可能会让孩子 产生不安和恐惧,影响其心理健康和学业 表现。
03
分析挫折的外部因素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和文化环境对个体产生挫折 的影响。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和环境下人们对挫折的反应和行 为,从而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文化和环境。
应对挫折的策略和方法的重要性
应对挫折的策略和方法是帮助我们克服挫折、增强自信和提升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学习 和掌握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和困难。
VS
父母离异或分居
父母离异或分居可能给孩子带来情感上的 创伤,使其在家庭中感受不到完整的爱和 安全感。
家庭教育对挫折产生的影响
期望过高
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挫折感。
缺乏鼓励和支持
家长未能给予孩子足够的鼓励和支持,可能使孩子在面对困难时感到无助和沮丧。
05
应对挫折的方法和策略
积极面对挫折的态度
保持乐观
面对挫折时,应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困 难只是暂时的,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
自我激励
当遇到挫折时,可以通过自我激励来增强 信心和动力,如回忆过去的成功经历、想 象成功后的喜悦等。
有效沟通与心理疏导
寻求帮助
当遇到无法解决的挫折时,可以向朋友、家人或专业 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倾诉心声,获得支持和建议。
竞争压力
高度竞争的社会环境可能 导致人们难以实现自己的 目标,从而产生挫折感。

简要回答使人产生挫折心理必备的三个条件

简要回答使人产生挫折心理必备的三个条件

简要回答使人产生挫折心理必备的三个条件
挫折心理是指一种消极的情绪,它会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维,使人们感到灰心丧气。

要使
人产生挫折心理,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首先,人们必须有一定的期望。

期望是一种期待,它可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但如果期望
不能实现,就会产生挫折心理。

其次,人们必须有一定的能力。

能力是指人们能够实现期望的能力,如果能力不足,就会产生挫折心理。

最后,人们必须有一定的环境。

环境是指人们能够实现期望的外部条件,如果环境不允许,就会产生挫折心理。

总之,要使人产生挫折心理,必须具备期望、能力和环境三个条件。

如果这三个条件都具备,就会使人产生挫折心理,从而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维。

学习中遇挫折原因与解决

学习中遇挫折原因与解决

学习中遇挫折原因与解决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

这些挫折可能会让我们感到沮丧、失落,甚至想要放弃。

但如果我们能够深入了解挫折产生的原因,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那么它们就会成为我们成长和进步的阶梯。

首先,学习目标不明确是导致挫折的一个常见原因。

很多时候,我们在学习中只是盲目地跟随老师或家长的安排,没有真正思考自己为什么要学习,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这就使得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动力和方向,一旦遇到困难,很容易就会产生退缩的想法。

比如,有些同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没有真正对知识产生兴趣,当他们发现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却看不到明显的成绩提升时,就会感到挫折。

其次,学习方法不当也会引发挫折感。

不同的学科和知识内容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如果我们不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就会事倍功半。

例如,对于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如果只是死记硬背而不理解其内涵和逻辑关系,那么在考试时就很容易遗忘或混淆。

又比如,在做数学题时,如果不善于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只是一味地刷题,也很难提高解题能力。

再者,学习环境的不利因素也可能给我们带来挫折。

比如,一个嘈杂、混乱的学习环境会影响我们的注意力和学习效率。

又或者,身边的同学都不重视学习,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氛围,这也会对我们的学习心态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家庭环境的不稳定、家长对学习的过度压力或不支持等,都可能成为我们学习中的障碍。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心理压力过大。

在当今社会,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竞争和评价,来自家长、老师和自己的期望过高,很容易导致心理负担过重。

一旦在学习中遭遇挫折,就会产生强烈的自我怀疑和焦虑情绪,从而进一步影响学习效果。

那么,面对这些挫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明确学习目标是关键的第一步。

我们需要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然后将其与当前的学习任务相结合,制定出具体、可行的目标。

这样,我们在学习时就会有明确的动力和方向。

比如,如果我们对科学感兴趣,想要成为一名科学家,那么在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时,就会更有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讲 社会挫折

第三讲 社会挫折

(二)需要和紧张的心理系统理论
• 美国心理学家:温勒
• 认为个体在需要的压力下会产生紧张心理状态, 若需要得满足,紧张消除;个体的需要若得不到 满足,就会出现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产生失 败的情绪体验,即挫败感。
• 因此,他认为需要满足是避免挫折的重要条件。
简评:
• 这一观点符合实际,但个体的需要并非静止不变的, 它是无止境的。个体的需要不可能一一得到满足。 所以,这种企图通过满足需要来避免挫折的设想实 际上是无法实现的。
2、社会学习理论(班图拉):
——人的攻击行为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 “目睹攻击行为”的实验: 实验组、对照组儿童观看成人对充气娃娃的不同
玩法。后单独玩;
• 实验组儿童攻击行为比对照组多12倍以上,因此认为
攻击行为是(后天)习得的,与挫折关系不大。
简评:
• 从方法、技术方面讲,他的设计、指标科 学,但违反研究的伦理学原则,不利于儿 童的心理健康。
(三)妥协的心理自我防卫形式
1、自我安慰(合理化):
个体遭受挫折后,找出种种理由为自己辩解, 表现为“酸葡萄式”、“甜柠檬式”。
•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需要不可能全部获得满足, 进行自我安慰在某种条件下也不失为一种自我防 卫的办法。
2、自我整饰(掩饰)
• 把烦恼、苦闷埋藏在内心,以弥补失败所带来的自 尊心上的挫折。
• 生活中人们的需要不可能全部满足,当 主要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不愉快 的情绪反应。
(二)挫折产生的原因:
1……
社会条件:人际关系紧张,领导方式不妥, 经济待遇低,生活中的不幸……
生理:体力、外貌、生理缺陷…… 2、内部原因
(主观原因) 心理:能力差、意志薄弱、不合群、自卑…… ——最重要

挫折-侵犯理论..

挫折-侵犯理论..

阶级冲突论 其基本假设为,社会冲突本质上并不是多元化的群 体冲突,而是统治阶级和那些成为刑事司法目标 的穷人之间的阶级冲突。 文化冲突论 文化准则的冲突必然导致行为规范的冲突,在多元 化、分层化的社会里,人们如果不了解有关文化 集团的文化规范,也可能够产生社会冲突和法律 规范冲突,从而导致犯罪。
外界条件的限制和阻碍使个人的愿望得不到充分
满足
行动者自身能力不足
目标定位不当
行动者自身的心理素质
侵犯(亲社会侵犯、反社会侵犯、被认可的侵犯) 1、定义
多拉德、米勒:以伤害另一个生命机体为目的的一种反应
周晓红:任何形式的、以伤害他人为目标的行为 2、特征 蓄意伤害 身心伤害
多拉德米勒等?挫折1定义个体在使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或者干扰导致他的目标不能实现时所形成的一种情绪状态也就是某种动机或需要得不到满足时所产生的心理状态精品文档2产生挫折的原因?外界条件的限制和阻碍使个人的愿望得不到充分满足?行动者自身能力不足?目标定位不当?行动者自身的心理素质精品文档?侵犯亲社会侵犯反社会侵犯被认可的侵犯1定义多拉德米勒
青少年参与犯罪的亚文化群 1、犯罪亚文化 2、冲突亚文化 3、逃避亚文化
五、冲突理论
犯罪不是一种生物学、心理学现象,甚至 也非行为现象,而是司法当局通过对犯罪 者进行观察、评价和处理而规定的各种社 会行为---吴鹏森 群众冲突论 社会是由许多利益冲突的群体所组成,在 一定的条件下,这种利益冲突会导致社会 的紧张和对立,从而涉足法律领域。
双方角色扮演及社会判定标准
挫折-侵犯理论产生及修正
• • 挫折感诱发人们的愤怒和焦虑,因此会导致侵
犯行为
多拉德和米勒在《挫折与侵犯》中首次提出 “挫折——侵犯理论”

挫折产生的外部因素

挫折产生的外部因素

06
文化与信仰冲突
价值观差异与碰撞
传统与现代价值观
传统价值观强调集体、纪律和尊重长辈 ,而现代价值观更注重个人自由、平等 和独立,两种价值观的碰撞可能导致挫 折。
VS
东西方价值观
东方价值观强调和谐、礼仪和依赖,而西 方价值观更注重竞争、自我实现和独立, 两种价值观的冲突可能产生心理挫折。
民族与宗教矛盾
心理创伤
被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可能产生恐惧、自卑等 心理问题,长期的心理创伤容易产生挫折感

教育资源不均衡
要点一
地区差异
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和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导致一些 地区的学生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从而产生挫折感。
要点二
学校差异
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也存在差异,如师资力 量、教学设施等,一些学校的学生可能因此产生挫折感。
05
政治与法律因素
政治动荡与战争
战争破坏
战争和政治动荡会导致社会不稳定,使个人和家 庭面临生存危机,从而产生挫折感。
流离失所
战争和政治动荡可能导致人们流离失所,失去家 园和亲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创伤。
经济困境
政治动荡和战争通常会导致经济崩溃,使个人和 家庭陷入贫困和失业的困境,从而产生挫折感。
法律制度不完善
法律不公正
法律制度不完善可能导致法律执 行不公正,使一些人受到不公正
的待遇,从而产生挫折感。
司法效率低下
法律制度不完善可能导致司法效率 低下,案件长期拖延,使当事人受 到长期的煎熬和挫折。
维权困难
法律制度不完善可能导致维权困难 ,使一些人在受到侵害时难以维护 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产生挫折感 。
社会公平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义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挫折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挫折
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是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所产生的消极的情绪反应。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挫折这一概念包括三方面的涵义:
其一,是指使需要不能获得满足的内外障碍或干扰等情境状态或情境条件,如考核不及格、比赛得不到名次、受到讽刺打击等等。

这就是造成挫折的情境因素,也称为挫折情境。

其二,是指对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称为挫折认知。

其三,是指伴随着挫折认知,对于自己的需要不能满足而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如愤怒、焦虑、紧张、躲避或攻击等等,称为挫折反应。

当挫折情境、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三者同时存在时,便构成心理挫折。

但如果缺少挫折情境,只有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这两个因素,也可以构成心理挫折。

这是因为,挫折认知既可以是对实际遭遇到的挫折情境的认知,也可以是对想像中可能出现的挫折情境的认知。

例如,一个人总是怀疑自己周围的战友议论自己,看不起自己,虽然事实并非如此,但他会因此而形成与战友关系上的挫折感,产生紧张、烦恼、焦虑不安等情绪反应。

还有另外一种现象。

例如,某同志在工作中受到讽刺、打击、嫉妒,但其本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情境因素的出现,或者虽然意识到了,但却不认为对自己有什么消极影响,反而认为这从反面证明了自己工作出色,并可以借此进一步锻炼自己的意志和才干。

其主观上感受为一种激励而不是挫折,结果就不会形成为心理挫折。

只有当主体将挫折情境感知为挫折时,才会产生挫折反应。

反之,即使没有出现实际的挫折情境,但主体认为某种挫折情境将可能出现,如考试将会不及格,或将会遭到某人报复等,由于对其可能的后果感到担心、焦虑、恐惧等,也会产生挫折感。

所以,在挫折情境、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这三个因素中,挫折认知是最重要的。

挫折情境与挫折反应没有直接的联系,它们的关系要通过挫折认知来确定。

挫折反应的性质及程度,主要取决于挫折认知。

一般来说,挫折情境越严重,挫折反应就会越强烈;反之,挫折反应就越轻微。

但如果个体主观上将别人认为严重的挫折情境,认知、评价为不严重,他的挫折反应就会很微弱;反之,他如果将别人认为不严重的挫折情境,认知、评价为严重,则也会引起非常强烈的情绪反应。

二、产生挫折的原因
从以上所讲可以看出,挫折情境也就是产生挫折的原因。

这些原因有些是客观存在的,有些是由主观因素而产生的。

因此,我们将挫折原因概括为两个方面,即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一)客观原因
客观原因也叫外部原因,是指由于客观因素给人带来的阻碍和限制,使人的需要不能满足而引起的挫折。

它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1自然因素。

包括各种由于非人为力量所造成的时空限制、天灾地变等因素。

如官兵在训练或施工中因意外导致受伤致残,家里遭受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破坏,亲人生老病死所招致的挫折,都属于自然因素。

2社会因素。

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受到政治、经济、道德、宗教、习惯势力等因素的制约而造成的挫折,如军人入团、入党、考学、提干等愿望因为名额限制而不能实现等。

同自然因素相比,社会因素给官兵带来的阻碍或困难更复杂、更普遍、更广泛。

(二)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也称为内部原因,是指由于个人生理心理因素带来的阻碍和限制所产生的挫折。

1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的挫折,是指因自身生理素质、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上的缺陷所带来的限制,导致需要不能满足或目标不能实现。

如,有一名战士很想考军校,当军官,但因染上肝炎病不能如愿;有些青年官兵找对象受了挫折,就嫌自己长得不够高大、不够英俊;训练搞不上去就怪罪自己体质太弱或脑袋太笨等。

2心理因素。

个体因需求、动机、气质、性格等心理因素可导致活动失败、目标无法实现。

在心理因素中,与挫折密切相关的主要有三点::
(1)个性完善程度。

一个思想成熟、性格坚强、行为规范、社会适应能力强的人,做事成功率就高,动机实施也比较顺利。

反之则差。

如有的官兵由于个性方面的问题,不喜欢与人交往,或不会协调与战友之间的关系,因而造成人际关系障碍,得不到领导与战友的同情与支持,导致某些需要和愿望不能实现,从而产生挫折。

(2)动机冲突。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经常同时产生两个或多个动机。

假如这些并存的动机受条件限制无法同时获得满足,就产生难以抉择的心理矛盾。

如果这种心理矛盾持续得太久,太激烈,或者是由于一个动机得到满足,而其他动机受阻而产生挫折感。

(3)挫折容忍力。

即个体受到挫折时保持正常行为的能力。

它包括体质承受力和意志承受力等。

影响挫折容忍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种:①遗传及生理条件。

身体条件好比身体条件差的人容忍力要强。

②生活经历和文化修养。

生活经历丰富、文化修养高的人,比生活经历不足、文化修养低的人容忍力强。

③对困难或障碍知觉程度。

相同的挫折情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感觉,获得的情绪体验也有区别,因此受到的压力和打击也不同。

④性格特征。

性格开朗、意志坚强、有自信心的人,比性格孤僻、意志薄弱、自信心差的人对挫折的容忍力要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