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名解简单题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述题精华版-很全1
第一章绪论二、名词解释5、临床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具体知识和技术运用于医学临床实践,解决医学领域特别是精神疾病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名词解释p12)6、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的科学,主要是在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的防治领域中起作用。
(名词解释p13)7、健康心理学:它着重研究在促进和保持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鉴定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病因学和诊断学问题以改进医疗制度和制定保健政策有关的问题。
(名词解释p14)4、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个案调查法、心理测验和行为评定量表法(p8-10)10、人格:是一个人在过去的全部生活经历中逐渐形成起来的一整套相对稳定的思想模式、行为类型、情绪反应方式以及价值观念、态度和信念体系等。
(名词解释p17)11、行为:是指机体外现的活动、动作、运动、反应或行动;习惯:是指无需经过特殊训练,只是由于经常重复而形成的对于实现某种自动化动作的需要或倾向。
(名词解释p18)12、动机冲突:是指人们在有目的行为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动机。
(名词解释p18)14、医源性疾病:就是一些医护人员出言不慎而给病人不良暗示造成的。
(名词解释p19)36.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而产生出来的一门交叉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它研究医学中的心理行为问题,既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37.医学模式是人们从总体上认识健康和疾病以及相互转化的哲学观点,包括健康观、疾病观、诊断观、治疗观等,影响着某一时期整个医学工作的思维及行为方式,从而使医学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习惯化了的风格和特征。
38.生物医学模式是指建立在经典的西方医学基础之上尤其是细菌论基础之上的医学模式,重视疾病的生物学因素,并用该理论来解释、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以及制定健康保健制度。
39.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指建立在系统论和整体观之上的医学模式,它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无论是致病、治病,还是预防及康复等方面都应将人视为一个整体,要综合考虑生物的、心理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医学心理学考试题答案
医学心理学考试题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题:1.医学心理学就是医学和心理学结合的交叉学科,它研究心理变量与身心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化解医学领域中的有关身心健康和疾病的心理犯罪行为问题。
2.医学模式是指医学的一种主导思想,它是某一时代的各种医学思想的集中反映,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
3.观察法就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观测和分析,研究其中的心理犯罪行为规律的方法。
4.调查法就是通过邵力子、出访、座谈或问卷等方式赢得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的方法。
5.实验法就是对某一变量展开系统的操作方式,从而研究这种操作方式对于心理、犯罪行为或生理过程的影响规律的方法。
二.填空题1.医学,心理学2.交叉学科,基础学科,应用学科3.1879,冯特,心理实验室4.生物-心理-社会5.恩格尔,生物6.实验室试验,现场试验7.8.邵力子,问卷三.选择题:1.b2.e3.e4.e5.a6.b7.a四.简答题:1.生物心理社会医模式对身心健康和疾病就是怎样重新认识的?(1)人或病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通过神经系统保持全身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活动的统一。
(2)人同时存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心、身就是互相联系的。
(3)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人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
(4)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的功能活动中有能动的作用。
2.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相关学科。
学科性质:(1)交叉学科(2)基础学科(3)应用领域学科相关学科:(1)神经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2)心理生理学(3)临床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4)心身医学与心理生理医学(5)行为医学(6)心理健康心理学(7)康复心理学和缺陷心理学(8)护理心理学(9)变态心理学13.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有哪些?(1)研究心理犯罪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身心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2)研究心身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3)研究心理行为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康复以及健康保持过程中的作用规律;(4)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行为变化及干预方法;(5)研究如何将心理犯罪行为科学知识和技术应用于医学其它各方面。
医学心理学名解-1
★1.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与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并研究如何防制心理危险因素导致疾病及利用心理保护因素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潜意识(Subconscious):亦称无意识,特指那些被压抑而摒弃于意识领域之外的,不能为人意识到也不被社会规范所容的原始冲动、本能、欲望等,尤以性本能为主,但它可以在不自觉中支配和影响人的某些行为。
3.本我(id):指追求“享乐原则”,由生物性的本能冲动支配行为的我,主要是性本能和攻击破坏性的欲望本能。
“本我”是无意识的,因而不为个人所觉察,也不为别人所发现。
4.自我(ego):遵循“现实原则”,它既存在于意识领域,也存在于潜意识领域。
“自我”的动力来自“本我”,既要满足本能冲动与欲望,又要考虑外界现实环境,以保护个体安全。
5.实验法:在控制的情况下,有系统的控制自变量,观察和记录因变量的变化,从而验证预见性假设的过程。
其最大特点在于可人为地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引出所要研究的某种心理现象,以得到关于这一现象发生和作用的规律。
6.观察法:观察法是通过一段时间内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观察和记录分析,研究其中的心理行为规律,一般在自然条件下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7.心理现象(mental phenomena):个体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能切身体会到的一种最熟悉的现象。
包括心理过程,人格,心理特性。
8.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
具体而言,就是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时间内,人类大脑反应客观世界的过程。
9.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它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平衡,是人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10.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心理学名解问答大全
名词解释题:1.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
2.医学模式是指医学的一种主导思想,它是某一时代的各种医学思想的集中反映,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
3.观察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观察和分析,研究其中的心理行为规律的方法。
4.调查法是通过晤谈、访问、座谈或问卷等方式获得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的方法。
5.实验法是对某一变量进行系统的操作,从而研究这种操作对于心理、行为或生理过程的影响规律的方法。
1.感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在人脑的反映;或者说是机体的感觉器官对环境变化(刺激)的反应。
2.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及其外部相互关系在人脑的反映;或者说是感觉器官与脑对刺激作出解释、分析和整合。
3.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敏感程度。
4.感觉的适应:感觉性可由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发生改变的现象。
5.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的事物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回忆)。
6.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7.想象:它也是一种思维活动,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8.注意:是心理活动对某种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9.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在内心中所产生的体验和伴随的心身变化。
10.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11.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2.需要:是反映有机体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某些要求,在这个意义上,需要也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13.动机:是一种驱使人满足需要、达到目标的内部动力。
14.挫折:是指动机受阻导致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
15.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6.气质:是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名解:1.医学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与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并研究如何预防、控制心理危险因素导致的疾病及利用心理保护因素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心理现象:是个体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能切身体会到的一种最熟悉的现象。
7. 注意缺陷拌多动性障碍(ADHD):是一种学龄儿童多见的心理障碍,是以注意集中困难、多动、冲动和学习困难为特征的一类综合征,属于破坏性行为障碍,男多于女。
8.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应,是借助语言和言语来实现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活动。
15. 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是通过一定策略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变化。
16.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心理所具有的正常、积极的状态和与环境保持良好心理适应的能力。
17.社会适应:人与社会的互动中,个体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期望,或改变环境达到人与环境之间平衡的过程。
18:应激:通常是指机体所感受到的周围的压力。
医学心理学将其定义为:个体在事件或环境刺激下,察觉自身的平衡状态和负荷能力受到威胁时,出现的心理和生理的应对过程。
19:心理障碍:是指个体无法按社会规范或适宜的方式来适应日常生活要求,而表现出的心理异常或行为偏离。
20.神经症:为一组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所致的疾病,表现为精神性/躯体性或性格缺陷的症状。
21.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患,是介于躯体疾病和神经症之间的一类疾病,其发病、发展、转归与防治都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22.患者角色:是指与医疗卫生系统发生关系的那些有疾病行为、求医行为和治疗行为的社会人群。
23.医患关系:是人际关系在医疗情境中的一种具体化形式,是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际作用过程。
24.社区心理卫生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功能是保护居民心理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医学心理学题库(附答案)
医学心理学题库(附答案)第一章:绪论选择题:1。
以下哪位学者不是心理生物学派的代表人物:A. 塞里 C。
坎农 D。
沃尔夫2.WHO 关于健康的定义,以下哪项正确:A。
躯体上没有疾病 B. 躯体和心理上的完好状态 C。
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3。
以下列出了各位学者及其提出的理论,其中哪项是不相对应的:A。
弗洛伊德的心理防御机制 C。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 D.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填空题:1。
试述两位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认知学派的代表人物。
2. 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包括:_____________,后期理论包括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等。
名词解释:1. 健康 2. 医学心理学答案:选择题: 1-3。
BDB填空题:1。
华生、斯金纳,贝克.2. 潜意识、梦的解释、泛性论,本能学说、人格理论.名词解释:1。
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和虚弱,还应是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2。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心理因素在人的健康和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的规律,以及应用这些规律来维护健康和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
第二章:认知心理选择题:1。
关于感觉的特性,以下哪项不正确: A。
整体性 B.发展性 C。
感受性 D。
适应性2。
先吃糖,后吃西瓜,会觉得西瓜不甜,这是因为感觉具有()?A. 感受性 B.适应性 C.对比性 D。
补偿性3. 夕阳下雪地被染成红色,但人对雪地的知觉仍然保持白色,这是因为人的知觉具有:A. 整体性 B。
组织性 C。
理解性 D.恒常性4. 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中的非条件刺激为: A. 灯光 B.踏板 C。
食物 D。
铃声5. 关于记忆的基本过程,以下哪项错误: A. 遗忘 B。
再认 C。
识记 D.保持填空题:1. 瞬时记忆保持的时间为_____________。
2。
在没有相应事物作用下产生的不真实感觉称为_____________。
2024年4月《医学心理学》全国自考试题含解析
2024年4月《医学心理学》全国自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小王生病了,医生提出两种方案,一种是吃药,一种是开刀,小王虽然都不想要,但最后还是决定保守治疗吃药,请问小王的动机冲突属于______。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以上皆非2、小王在得知自己胃癌晚期后,积极配合治疗,希望能够通过配合治疗延长生存时间,好多陪陪自己的女儿和妻子,此时小王所处的阶段是______。
A.否认期B.愤怒期C.妥协期D.抑郁期3、下列心理应激中可能会给个体健康带来消极影响的是______。
A.生活日复一日,毫无变化B.主动看紧张刺激的侦探片或恐怖片C.主动参加一些冒险活动D.在不同的部门间展开竞赛活动4、小李和女朋友分手了,心情非常痛苦,到处说女朋友没有眼光,看不出他是潜力股,这种应激情况下的心理防御机制是______。
A.合理化B.妥协D.抵消5、战士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一往无前时所表现的情绪状态是______。
A.应激B.激情C.心境D.亢奋6、人们认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情感是______。
A.美感B.道德感C.理智感D.求知感7、遇事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构思不同凡俗的人,是具备了创造力的______。
A.独特性B.流畅性C.复杂性D.变通性8、龟兔赛跑的故事中,兔子半途而废,乌龟坚定不移,始终如一,体现了性格的______。
A.意志特征B.情绪特征C.理智特征D.态度特征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认知过程的是______。
B.思维C.想象D.知觉10、青少年期经常被称之为狂风暴雨期,这主要是指这个时期的个体______。
A.身体发育很快,迅速成熟B.认知全面和均衡发展C.情绪体验敏感而不稳定D.人格、世界观趋于成熟11、沟通时不受时空限制,还有机会修正内容,便于保留,沟通的准确性和持久性都较高,这种沟通形式是______。
A.前言语沟通B.非言语沟通C.口头沟通D.书面沟通12、心身疾病的患者,出现了严重的抑郁情绪,并已维持了很长时间,认知能力很差,此时可优先选择的治疗方式是______。
医学心理学简答题集锦
医学心理学简答题集锦1.简述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种类(P11-14)根据所使用的手段,可分为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和实验法(根据其实施方式可分为实验室内实验和实验室外实验);根据所研究的对象多少,可分为个案法和抽样法;根据所研究问题的事件性质分为纵向研究(包括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和横向研究。
其中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有目的地直接观察和记录个体或团体的行为活动,了解事实、发现问题的方法。
(包括主观观察法与客观观察法、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日常观察法与临床观察法)。
调查法是通过晤谈、访问、座谈或问卷等方式获得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
根据调查方式不同可分为会谈法、座谈法和问卷法。
2.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和联系(P20)(无英文)相互关系感觉知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反映事物的整体侧重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事物的外在联系区别为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结果为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的结果是最简单的认知过程是较复杂的认知过程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化联系由于事物的个别属性和整体不可分,所以感觉和知觉也不可分没有纯粹的感觉,也没有纯粹的知觉,一般合称感知3.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P21)①知觉的选择性: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外来的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
知觉的选择性可以使人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到重要刺激排除次要刺激的干扰,从而更有效地感知外界事物适用外界事物。
②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加工过程,知觉的整体性提高了人们知觉事物的能力。
③知觉的理解性: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言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组织加工的过程。
知觉的理解性与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密切相关,其可以帮助知觉对象从知觉背景中分离出来。
④知觉的恒常性:是指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不变。
知觉的恒常性是以经验,知识,对比为基础的。
医学心理学简答题(详细)
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和联系相互关系感觉知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反映事物的整体区别为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结果为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的结果不依赖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受个人知识经验的影响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化,感觉越清晰,越丰富,知觉就越完整,越正确联系由于事物的个别属性和整体不可分,所以感觉和知觉也不可分没有纯粹的感觉,也没有纯粹的知觉,一般合称感知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相互关系情绪情感情境性、短暂性、冲动性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区别表现为外显性表现为内隐性多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多与人的社会需要想联系人和动物都有,发生较早人所独有,发生较晚联系情绪依赖于情感,人的各种情绪表现受已经形成的情感特点制约。
另一方面,情感也依赖于情绪,人的情感总是在各种不断变化着的情绪中得到体现、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内在本质。
人格的特点①独特性与共同性:是由于每个人的遗传素质不同,社会生活环境不同,个体形成的人格千差万别,我们称之为人格的独特性,但在一定的群体环境和自然环境因素作用下人与人间心理上也存在一定共同性。
②社会性与生物性:人格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人格必然会反映出一个人所处生活环境中的社会文化特点,体现个人的社会文化程度和其角色行为。
③稳定性与可塑性:由各种心理特征构成的人格结构是比较稳定的,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长期的,一贯性的。
人格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现实的多样性和多变性而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只是这种变化是比较缓慢的。
④整体性:人格是由多种心理特征组成的,这些心理特征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组成人体复杂的人格结构体系,它使人的内心世界,个体动机与外显行为之间保持和谐一致。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①生理的需要:个体生存必不可少的需要,它具有自我和种族保存意义,生理需要在人类各种需要中占据优势。
②安全的需要:当生理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满足后,随之产生了安全的需要,它包括生命安全,财产安全以及心理上的安全,以免威胁,孤独和他人的侵犯。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注:标※的表示出到的几率小;老师保证“心理学基本理论”章节仅考蓝色字体的名解1.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医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交叉学科,它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
※健康(health):人们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
※心理生理学(psychological physiology):研究心理活动和各种行为引起某些生理变化的机制的学科。
其自变量是心理行为活动,因变量是生理变化过程。
※生理心理学(physiological psychology):研究生理活动尤其是脑神经活动导致心理功能变化及其机制的学科。
其自变量是生理活动,因变量是心理功能的变化。
2.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指医学的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其既能影响医学工作的思维、行为方式,使之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也能影响医学工作的结果。
※生物医学模式(biological medical model):在一定时期内,医学界采用自然科学的“实证加推理”的认识论、方法论认识疾病和健康,故医疗活动带有明显的生物科学属性,称之为生物医学模式。
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它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完整的连续体,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心理行为及社会各因素的综合作用。
4.心理现象(psychological phenomenon):个体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两类。
5.感觉(sensation):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感受性(sensitivity):又称感觉的敏锐程度,是感受器对刺激的感受能力,可用感觉阈限衡量,两者间成反比。
医学心理学历年真题 名解 问答集锦
12级临床医学心理学考试说明(12临二11)【考试题型和名解问答】选择60分,60个,名解三个12分,两个问答,每个各7分,一道论述,14分[微笑]名解:心身医学,标准化测验,心理治疗[微笑]问答:1.医学心理学研究的任务2.异常心理判断标准[微笑]论述:结合本专业,说明应激和健康或疾病的联系[微笑]【关于名解问答】①这也是一门要通宵吐血的科目②在温医广为流传的《名词解释和问答题集锦》的命中率比较低。
名词解释除了今年命中了一个,以前还好;但是问答题基本上就只有命中一道。
③关于问答题基本上都是绪论一道(不要小视绪论!!),然后一道干预(但是今年12级没有),然后一道其他。
④绪论的问答题需要掌握的历年考过的有: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医学心理学的;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医学模式转变的背景(以上具体请参考我们班分享的《大三下课程历年真题整理》)【关于作业本】①《医学心理学纲要与习题集》主编: 姜乾金》今年12级选择题很多上面都是有的,10级学长学姐也说过80%的题目出自上面,但是11级的说这个不是题库,所以每年的情况可能会有点一样。
不过不管是不是题库都是值得一做的,图书馆有借,不过数量有限,借不到的可以去复印店打印,那边也有。
这作业本上面的编排跟我们教材有点不一样,大家自己到时候再对应一下。
②《医学心理学精品课程习题》这份建议期末做,编排有点乱,而且多数是以前的期末试卷是比较综合的,不是按章节排的。
【老师的话】【心理考试】刚刚打了个电话给心理老师【那个湖南的老师】问了下几个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1.简答题。
她说具体题目大家具体看分值,比如知觉的特性,4,5分的话,就直接写4个标题就好了,不用和我们的资料上那样举例,你可以用自己的话再补充说明一下,不用每个点都名词解释一般地过来,当然,分值高的话,一定要多写点…2.论述题,注意分段,不能写一团,注意先提及文本内容,再使用心理原理,常用的干预方法要掌握,常用的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对象的发展如何促进也要掌握…如果题目有结合实际,那一定要举例子,3.选择题,就算考到老书内容也不要慌,可以排除法,而且也不会都是老版教材…那次是意外3.心理第二章心理学基础一般不出大题(注:但是考过一次马洛斯层次需要理论)大三下课程历年真题整理——MADE BY 临二11班11级医学心理学【名解】1.标准化心理测验,2.情绪与情感,3.异常心理;2.【简答】1.举例说明医学心理学具体研究方法,2.在应激领域中生活事件可被分为哪几大类;【大题】1.针对哪些人群分别实施三层干预措施,其目标分别为?2.试述心理治疗和心里咨询的差异。
医学心理学复习题
精神病学与医学心理复习试题一、名词解释1、知觉2、强迫观念3、心理评估4、心身疾病5、人格障碍6、心理咨询7、妄想8、心境障碍9、系统脱敏疗法10、潜意识11、错觉12、自知力二、简答和论述题1、抑郁发作的临床表现2、躁狂发作的临床表现3、广泛性焦虑的临床表现4、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5、强迫症的临床表现6、影响精神分裂症预后的因素7、如何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8、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特征三、单项选择题1、关于幻觉的定义为A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受 B对客观事物的胡思乱想C缺乏相应客观刺激时的感知体验D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感知体验2、关于自知力以下哪项正确A自知力就是指病感 B自知力是对精神疾病的认知和判断能力C神经症患者都有自知力 D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都没有自知力3、关于虚构,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虚构的内容固定不变B虚构的内容经常改变C虚构是病理性谎言 D虚构就是错构4、遗忘综合征是A一种选择性或局限性认知功能障碍 B一种广泛性认知障碍C一种半侧脑认知功能障碍 D一种严重思维障碍5、意识障碍的重要标志是A反应迟钝 B情感淡漠 C定向力障碍 D记忆力障碍6、慢性脑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是A人格障碍 B情绪障碍 C智能障碍 D意识障碍7、最常见的幻觉A幻听 B幻视 C幻触 D幻味8、违拗症多见于A抑郁症 B神经衰弱 C恐惧症 D精神分裂症9、诊断精神障碍最好的办法是A实验室检查 B心理测验 C既往史资料 D精神症状的检查10、精神分裂症最多见于的幻觉是A视幻觉 B听幻觉 C触幻觉 D嗅幻觉11、精神分裂症的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A情绪低落 B情绪不稳 C情感高涨 D情感不协调12、心境障碍一般具有以下特点A发作一次,加重一次,残留阴性症状 B一次发作,永不缓解C反复发作,从无缓解期 D反复发作,大多数能缓解13、关于躁狂症的临床表现,你认为哪项说法正确A躁狂症患者没有幻觉、妄想、思维散漫B躁狂症患者都有幻觉、妄想、思维散漫C部分躁狂症患者有精神症状,但随情感症状的好转而消失D部分躁狂症患者有精神症状,且不随情感症状的好转而消失14、锂盐中毒的早期表现是A发热 B震颤、共济失调 C厌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D癫痫大发作15、抑郁发作睡眠障碍特点是A入睡困难 B睡眠过多 C早醒 D易惊醒16、抑郁发作的生物学特征一般不包括A情绪呈昼重夜轻的节律改变 B早醒 C焦虑不安 D食欲性减退17、关于神经症额病因,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A精神因素是主要的 B内在的素质因素是次要的 C已发现有可疑的器质性改变D外在的精神刺激因素与内在的素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8、一下哪种疾病科出现意识障碍A神经衰弱 B强迫症 C疑病症 D癔症20、神经症的诊断标准中,其病程标准是(除惊恐障碍外)A符合症状标准至少3个月 B符合症状标准至少1个月C符合症状标准至少6个月 D符合症状标准至少12个月21、在CCMD-3中,关于广泛性焦虑症的病期要求是A至少6个月 B至少个月 C至少1个月 D至少1年22、当抑郁和焦虑严重程度主次分不清时,应优先考虑A抑郁的诊断 B焦虑的诊断 C抑郁和焦虑同时诊断 D其他诊断23、关于强迫症的描述哪项不对A强迫观念 B强迫意向 C强迫行为 D病前癔症性格多见24、恐惧症中最常见的是A场所恐惧症 B社交恐惧症 C单一恐惧症 D强迫性恐惧症25、恐惧症首选的疗法是A抗焦虑药物治疗 B抗抑郁药物治疗 C认知治疗 D行为治疗26、癔症治疗的最有效的方法是A行为治疗 B镇静治疗 C抗精神病药物 D暗示治疗27、关于癔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癔症又称歇斯底里 B一般有相应的器质性病变基础C一般认为癔症的预后较好 D起病常与心理应激有关28、有关失眠症诊断标准,以下哪项正确A每周失眠2次,持续1个月以上 B每周失眠3次,持续1个月以上C每周失眠3次,持续2个月以上 D每周失眠2次,持续2个月以上29、神经性厌食患者的性格特征多为A敏感多疑,自尊心强 B暗示性强 C爱表现自己,行为夸张、做作、渴望被别人注意 D拘谨、刻板,带有强迫的特点及完美主义倾向30、一患者表现有意过分地限制饮食,有时出现发作性暴食,暴食后自行诱发呕吐,体重明显减轻,伴情绪焦虑、抑郁,该患者最适宜的诊断为A神经性厌食 B神经性厌食合并神经性贪食 C抑郁症 D神经性贪食31、下列哪项不属于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A动物的心理发育 B病人的焦虑 C人际关系紧张 D人的不良行为E人群心理健康水平32、饮酒后感到“烦闷解除”,逐渐形成了饮酒的嗜好,这属于A惩罚 B消退 C负强化 D正强化 E巩固33、健康是指A身体处于量好状态 B身体和道德品质处于良好状态C身体和心理处于良好状态 D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处于良好状态E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处于良好状态34、情绪可通过哪些系统的生理反应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影响A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B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C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免疫系统 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35、有一中年男性,在中外合资企业担任部门经理,近几个月来,他在公众场合讲话常常出现心跳加速,手脚冰冷,语无伦次的现象。
《医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四)
《医学心理学》试卷考试日期:20xx年1月23日考试时间100分钟专业:_______学号:_______ 姓名:______ 得分:_____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9小题,每小题1分,共19分)1.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是()A.条件反射B.感知觉C.遗传D.环境和教育2.把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称为()A.感觉B.知觉C.幻觉D.意识3.下列关于疼痛的描述哪项正确?()A.愉快、兴奋时痛阈降低B.焦虑、依赖的人比孤僻、死板者对疼痛的敏感性低C.性格外向比性格内向的人更易产生疼痛行为和表现D.黄种人比黑种人更能耐受疼痛4.创造性问题解决过程中,灵感出现于下列哪一阶段?()A.准备阶段B.酝酿阶段C.豁朗阶段D.社会性需要5.交往属于哪一种需要?()A.物质性需要B.生理性需要C.生物性需要D.社会性需要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社交需要属于下列哪一层次?()A.归属和爱的需要B.尊重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安全的需要7.意志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A.认识过程B.情绪过程C.意志过程D.努力过程8.关于性格、气质和能力的表述,以下选项正确的是()A.性格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B.气质是个人的稳定的态度体系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C.性格对气质的影响表现为性格可以影响气质特征的形成和发展速度D.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受性格特征的制约9.下列关于人格形成的决定因素表述正确的是()A.人格形成的决定因素中包括共同经验B.遗传决定了一个人的心理素质C.每个人独特的经验是人格形成的最关键因素D.遗传潜能对人格的形成起最重要的作用10.下列哪项是儿童最重要的心理需要?()A.喂奶B.温暖C.音乐D.爱抚11.关于心身疾病的特征,以下哪项不符合?()A.发病与情绪障碍有关B.发病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C.常常有家族史D.病程持续迁延12.以下哪种性格特征与冠心病危险密切相关?()A.A型性格B.B型性格C.AB型性格D.O型性格13.关于心理测验信度的特点,以下哪项不符合?()A.稳定性B.重复性C.正确性D.可靠性14.智力缺陷的IQ范围是()A.89以下B.79以下C.69以下D.59以下15.关于“询者中心疗法“是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所创立的?()A.马斯洛B.罗杰斯C.埃里斯D.弗洛伊德16.被称为现代心理治疗中的“第三种势力”的治疗为()A.精神分析疗法B.人本主义疗法C.行为主义疗法D.认知行为疗法17.依赖性增强属于哪种心理问题?()A.焦虑B.退化C.失助D.孤独18.关于病人的义务,以下哪项不符合?()A.遵守医嘱B.协助医院随访C.参与医疗活动D.及时就医19.关于心理护理的目标,以下哪项不符合?()A.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B.消除不良的情绪反应C.提高病人的适应能力D.改变病人的人格特点1.在人类的疾病谱中,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为躯体疾病,二为______________,三为___________________。
心理学名解、问答题(2)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1、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研究心理行为变量与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的一门学科。
2、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指医学的一种主导思想,它是某一时代的各种医学思想的集中反映,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从总体上认识健康和疾病及相互转化的哲学观念,它影响着医学工作的思维及行为方式,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果。
有生物医学模式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等。
3、意识(conscious):是心理活动与现实联系的那部分,代表着能被自我感知到的心理活动。
4、潜意识(unconscious):不能被人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
它包括人的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活动和被压抑的愿望、被意识遗忘的童年经历等。
5、前意识(preconscious):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主要包括目前未被注意到或不在意识之中,但通过自己集中注意或经过他人的提醒又能被带到意识的区域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6、自我(ego):大部分位于意识中,小部分位于潜意识。
自我是人格结构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自我的发育及功能决定着个体心理健康水平,遵循“现实原则”,调节和控制本我的活动。
7、本我(Id):指原始的代表人们生物性的本能冲动,存在于潜意识的深处,是真正的无意识,主要包括性本能和破坏欲等,有要求即刻被满足的冲动倾向,遵循“快乐原则”。
8、超我(superego):指道德化的自我,大部分位于意识中,它能对个体的动机行为进行监督管制,使人格达到社会要求的完善程度,遵循“至善原则”。
9、经典条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al reflex):指某一中性环境刺激(铃声、气味、语言等)通过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结合的强化过程,最终成为条件刺激,从而也能引起原本只有无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行为反应。
10、操作条件反射(operant conditional reflex):当某一行为反应 R (如压杠杆行为或回避行为)出现时总能一次次获得某种积极的结果 S (食物刺激或撤消电击),则个体逐渐学会对这种行为反应 R 的操作,这就是操作条件作用,即借助工具操作的学习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9小题,每小题1分,共19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体现“天人合一”、“天人相应”观点的医学模式是( )A、神灵主义医学模式B、自然哲学医学模式C、生物医学模式D、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测量法D、个案法3、红、橙、黄等色彩通常被称为暖色,体现了感觉的( )A、发展性特征B、对比性特性C、联觉特性D、补偿性特性4、通过言语指导,人们可以更好的分辨图形中的动物形状,言语指导增强了知觉的( )A、选择性特征B、理解性特征C、对比性特征D、恒常性特征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按内容分类的记忆形式的是( )A、感觉记忆B、情绪记忆C、形象记忆D、逻辑记忆6、“人逢喜事精神爽”描述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B、应激C、激情D、惊恐7、下列关于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詹姆斯的理论中,认为环境引起的内脏活动产生了情绪B、在兰格的理论中,认为情绪是由内脏活动产生的C、在詹姆斯的理论中,认为“我们悲伤了才哭,生气了才打,害怕了才发抖”D、在兰格的理论中,认为“血管运动的混乱,血管宽度的改变”等是激情产生的`原因8、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写下《一颗失而复得的心》一书,并且对现代心理卫生运动作出直接贡献的是( )A、比尔斯B、皮内尔C、詹姆斯D、罗杰斯9、3岁的儿童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此时脑重已经达到( )A、800gB、1000gC、1300gD、1500g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心理应激源的是( )A、提升过快B、吸烟C、工作负担重D、工作职责不清11、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发作多与儿童对母亲的强烈依赖有关的心身疾病是( )A、头痛B、溃疡C、支气管哮喘D、类风湿性关节炎12、下列各项中,与心身疾病的诊断无关的是( )A、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特殊检查明确器质性改变B、疾病的发生有相平行的心理社会因素C、排除神经症和精神疾病D、由某种躯体疾病引发心理障碍13、下列影响心理测验的被试者因素中,不包括( )A、应试动机B、施测条件C、认知能力D、生理状态14、罗夏墨迹图测验主要用于评估( )A、智力B、精神症状C、人格D、行为15、系统脱敏疗法的理论依据是( )A、内脏反应学习B、操作条件反射学说C、示范作用D、经典条件反射学说16、在医患沟通中,更真切有效的方式是( )A、非言语沟通方式B、言语沟通方式C、适当身体接触D、保持目光接触17、“主动一被动”型医患关系模式的原型是( )A、父母—儿童B、成人—成人C、父母—婴儿D、儿童—儿童18、心理护理要强调针对性,就是要求心理护理必须做到( )A、整体化B、个体化C、特殊化D、人文化19、在慢性病患者中,比较常见的行为是( )A、患者角色行为缺如B、患者角色行为冲突C、患者角色行为减退D、患者角色行为强化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名解1、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
2、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
3、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它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4、思维:人脑间接地概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人的思维是借助概念、表象和动作,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认识事物的一般的和本质的特征和规律性联系的心理过程。
5、意志: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6、性格: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它是一个人的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
7、气质: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
8、认知过程: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9、常模:指某种测验在某种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量数,即可比较的标准,目前大多数标准化测验采用的标准分常模。
10、性心理障碍:是指一组以性对象歪曲和性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心理障碍,又称性变态。
11.病人角色:又称病人身份,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是处于患病状态中同时有求医的要求和医疗行为的社会角色。
12.心理评估:是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所作出的鉴定。
13.应对:又称应付。
由于应对可以被直接理解成是个体解决生活事件和减轻事件对自身影响的各种策略,故又称为应对策略。
14.心理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行为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朝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
15.人格障碍: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的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
16.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紧张,恐惧情绪为主,伴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不安等为特征的神经症。
医学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
2、医学模式:是指一定时期内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总体认识,并成为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
3、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
4、个案法:是对某现象的个例进行详细深入的调查研究的一种方法。
四、简答题1、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①心、身统一的观点②社会对个体影响的观点③认知评价的观点④主动适应与调节的观点⑤情绪因素作用过的观点⑥个性特征作用的观点2、心理的实质①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功能②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③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五、论述题西方近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有构造主义心理学、功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完形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皮亚杰学派、认知心理学。
其中,行为主义心理学是1913年产生于美国的一个学派,创始人华生提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应是人的意识,而应是人和动物的行为或对现实的顺应。
他把刺激反应作为解释行为的公式。
否认遗传和本能,导致了他的环境决定论。
精神分析产生于1900年,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
他主张把无意识作为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主要对象,并提出人格结构的理论、人的性欲理论等。
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创本质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和马斯洛,他们主张心理学必须说明人的本质,研究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他们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只研究行为,也反对精神分析并自称为心理学的“第三阵营”。
第二章感觉和知觉一、名词解释1、感觉: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
3、感觉的相互作用:指一种感觉在其他感觉的影响下发生感受性的变化。
4、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5、知觉的整体性: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有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6、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医学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医学心理学试卷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1.记忆2.情绪3.心身疾病4.信度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32分)1.森林中遇见老虎和在公园中见到老虎,心理反应不同,这是因为()。
A.心境不同B.环境不同C.动机不同D.认识不同2.影响心理发展水平的因素为()。
A.脑的绝对重量B.脑与体重的比值C.躯体的健康水平D.躯干与四肢的比例3.生命现象的重要标志为()。
A.感应性B.信号性反应C.新陈代谢D.觅食反应4.想象是属于心理现象中的()。
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人格特征5.性格是属于心理现象中的()。
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人格特征6.思维属心理现象中的()。
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人格特征7.适应是指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受器官引起感受性发生()。
A.提高B.降低C.不变D.改变8.人的知觉的选择性不依赖于()。
A.对象与背景的差别B.主体的教育水平C.对象的组合D.对象的运动9.义务感是一种()。
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情操10.从情感范畴来看,廉洁奉公是一种()。
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情操1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一种()。
A.情操B.情感C.激情D.心境12.学习效率最高的情绪状态是()。
A.宁静心境B.中等焦虑C.高度焦虑D.低度焦虑13.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材料的干扰称为()。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前后抑制D.相互抑制14.有目的行动是意志行动的()。
A.前提B.核心C.基础D.方向15.克服困难的行动是意志行动的()。
A.前提B.核心C.基础D.方向16.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
A.前提B.核心C.基础D.方向17.老年人心理卫生保健中不包括()。
A.确立生存意义B.适度锻炼运动C.加强学习能力D.加强人际交往18.文化性应激源不包括()。
A.语言B.生活方式C.风俗习惯D.结婚或离婚19.急性心理应激反应症状可能和那种疾病混淆?()A.甲亢B.糖尿病C.肺结核D.胃溃疡20.血管迷走反应的特点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心理学》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医学心理学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
2.医学模式指医学的一种主导思想,它是某一时代的各种医学思想的集中反映,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它影响着医学工作的思维及行为方式,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果。
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它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的、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4.主观观察法个人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传统上称为内省法。
5.纵向研究对同一批对象在一定时期内作连续追踪研究,从而探讨某一问题的发展规律。
6.前瞻性研究纵向研究的一种,是以现在为起点追踪到将来的研究方法。
7.回顾性研究纵向研究的一种,是以现在为结果,回朔到过去的研究方法。
二、论述题1.举例说明医学心理学的性质。
①交叉学科。
医学心理学与许多现有的医学院校课程,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各有关课程有交叉联系。
②基础学科。
医学心理学揭示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心理活动和生物活动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预防的作用规律。
③应用学科。
医学心理学将心理行为科学的系统知识,包括理论和技术,结合医学实践,应用到医学的各个部门,包括医院、疗养院等。
2.简述医学模式转变的动因。
①死亡谱的结构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②约有半数死亡直接或间接与包括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有关,而这些行为与心理社会因素直接有关。
③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对人的内部适应能力包括保持心理的健全和情绪的平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④人们意识到心理活动的操作和调节对维持健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⑤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其中也包括要求心理上的舒适和健全。
3.简述新的医学模式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
①人或病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②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心、身是互相联系的。
③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人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
④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的功能活动中有能动的作用。
4.简述医学心理学研究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或影响医学心理学研究结果的因素。
)①研究目标不明确②方法运用不当③主观因素的影响5.举例说明医学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①观察法。
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观察和分析,研究其中的心理行为规律②调查法。
通过晤谈、访问、座谈或问卷等方式获得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
③心理测验法。
以心理测验作为心理或行为变量的主要定量手段。
④实验法。
对某一变量进行系统的操作,从而研究这种操作对于心理、行为或生理过程的影响规律。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一、名词解释1.感觉感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在人脑的反映。
物体的大小、颜色、声音、气味等个别属性,直接作用于人的眼、耳、鼻等感觉器官而产生感觉。
2.知觉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及其外部相互关系在人脑的反映。
任何事物的整体,都是由许多个别属性,按一定关系综合构成的。
例如香蕉就是由它特殊的外形、特有的表皮、味道、果肉等多种特征综合构成。
3.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回忆)。
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信息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
4.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5.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6.知觉的选择性人们周围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但在一定时间里,人们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7.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都是由不同属性的各个部分组成的,人们在知觉它时却能依据以往的经验把它组织成一个整体,知觉的这种特性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8.知觉的理解性人们知觉事物时总是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释它、理解它,并用词把它标志出来,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9.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改变以后,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10.感受性感受性就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敏感程度。
11.遗忘识记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称为遗忘。
12.识记是个体获取经验,记住事物的过程,也就是外界信息输入大脑并进行编码的过程。
13.保持是对识记的进一步巩固,也就是把输入的信息牢固地贮存在脑子里。
保持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14.情绪和情感的概念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出现的态度的反映。
情感则是情绪的高级形式,侧重对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出现的态度的反映。
15.心境是一种带有某种倾向性的、微弱而持续的基础情绪状态。
16.激情是一种猛烈、短暂、爆发的情绪状态。
常常是由于某种有重大意义的事件突然来临时而产生的暴怒、狂喜、悲绝等。
17.道德感道德感是衡量人的行为是否符合人的道德需要和道德观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18.动机是由需要所推动的、达到一定目的的行为动力,具有激发、调节、维持和停止行为的作用。
19.双趋冲突即两个目标对个体具有相同的吸引力,引起同样强度的动机。
但由于受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无法同时实现,二者必择其一。
20.双避冲突指一个人同时受到两种事物的威胁,产生同等强度的逃避动机,但迫于情势,必须接受其中一个,才能避开另一个。
21.趋避冲突指一个人对同一事物同时产生两种动机,即向往得到它,同时又想拒绝和避开它。
22.挫折动机受到干扰阻滞、被迫暂时放弃或完全受阻所导致的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
23.A型行为美国心脏病学家Friedman(1965)在研究冠心病时,把具有以下特征的行为类型称为A 型行为类型:①时间的紧迫感;②争强好胜和敌意等。
24.C型行为类型是指导容易导致肿瘤的一种行为模式。
其特征有:①童年时期遭受过挫折、经历坎坷;②性格克制、压抑情绪、压抑愤怒;③焦虑、抑郁;④谦虚、谨慎、过分合作、调和行为等。
25.个性或称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6.个性心理结构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调节系统27.特质是对个体行为具有决定作用的、一般的、现实焦点的个性基本单元。
28.气质是指一个人生来具有的典型,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的总和。
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指心理过程的速度、强度、指向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29.性格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30.社会化是指特定的社会背景与文化生活环境中,个体适应该社会的人格特征、行为模式的过程。
社会化的因素一般可分为家庭、学校和社会文化信息三个主要因素。
二、论述题1.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哪些?主要有:①定势;②动机;③迁移;④功能固着;⑤个性(个性中智慧因素、自信心、灵活性、创造精神、毅力等)除了这些心理因素之外,感知材料的呈现与组织形式;原型启发与联想也会影响问题解决。
2.情绪的内容⑴情绪的内部体验⑵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语调表情⑶情绪的生理反应3.情绪的认知生理学说该学说通过实验说明:①情景刺激、认知因素和生理唤起三者相互作用可引起特定的情绪反应;②认知因素在其中起着认知标签(cognitive labeling)的重要作用;生理反应对情绪体验不一定是必须的,但能根据个体对情景的认知起到始动作用(Leukel,1979)。
4.情绪调节调整行为目标,因为情绪与需要的是否满足密切相关。
改变认知评价方式,因为认知因素决定个体情绪的性质和强度。
改变或转换环境,因为情绪常由环境刺激引起。
心理防卫或应对,可以减轻或消除其对心身的不利影响。
咨询和求助,等等。
5. 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临床病人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认为需要是发展的;在前种需要获得满足的基础上才产生后层次的需要。
6.影响挫折程度的因素有多方面。
首先是动机是否重要。
其次,个体的抱负水平(期望值)和个人的容忍力有关。
第三,每个人承受挫折的能力。
7.个性形成的影响因素遗传素质是个性发展的自然前提条件。
一般认为气质、能力和性格三者中以气质受遗传素质的影响最明显。
生活环境是形成个性差异的社会基础。
环境影响着个性形成的过程和行为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在环境因素中,家庭尤其是父母行为对早期儿童个性的形成影响极大。
教育(包括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在健全个性的形成中起着积极和主导的作用。
个人的实践活动,特别是各人的主观努力程度与个性的形成分不开。
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一、名词解释1.行为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正常和病态行为包括外显行为及其伴随的心身反应型式,都可通过学习过程而形成。
这样,学习就成为支配行为和影响心身健康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行为学习各环节的干预,可以用于矫正问题行为,进而治疗和预防疾病。
2.强化:某些环境刺激对行为反应产生促进作用的过程称为强化。
3.泛化:作为反复强化的一种结果,某些与条件刺激相近的环境刺激也可引起条件反射,这称为泛化4.消退:非条件刺激长期不与条件刺激结合亦即取消强化,条件反射可逐渐消失,这被称为消退。
或者行为的结果是原有的积极刺激减少,从而使行为反应逐渐减弱,即R→S (积极)↓→R(减弱)的关系5.正强化:行为的结果是积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该行为逐渐增强,即R→S(积极)↑→R(促进)的关系,这称为正强化6.负强化行为的结果是消极刺激减少,从而使该行为逐渐加强,即R→S(消极)↓→R(促进),这属于负强化7.惩罚行为的结果是消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行为反应逐渐减弱,即R→S(消极)↑→R(减弱)的关系,这属于惩罚8.经典条件反射指某一中性环境刺激(铃声、气味、语言等)通过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结合的强化过程,最终成为条件刺激,从而也能引起原本只有无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行为反应。
9.操作条件反射当某一行为反应R(如压杠杆行为或回避行为)出现时总能一次次获得某种积极的结果S (食物刺激或撤消电击),则个体逐渐学会对这种行为反应R的操作,这就是操作条件反射10.示范作用是另一种类型的行为学习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人可以通过对—个具体模型(mode1)的行为活动的观察和模仿,学会这一种新的行为类型,而不强调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
11.认知行为学习理论与传统的行为学习理论不同,认知行为学习理论强调认知等个体因素在环境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的作用,即S→O →R的关系。
12.潜意识精神分析论认为,潜意识就是不能被人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
它包括人的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活动和被压抑的愿望、被意识遗忘的童年经历等。
13.心理防御机制又称自我防御机制精神分析理论认为,自我防御机制(ego defense mechanism)是自我为了对抗来自本能的冲动及其所诱发的焦虑,保护自身不受潜意识冲突困扰,而形成的一些无意识的、自动起作用的心理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