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2018海淀期末文言文分析精校版
高三语文2018海淀期末作文记叙文优秀文精校版
![高三语文2018海淀期末作文记叙文优秀文精校版](https://img.taocdn.com/s3/m/8132cba3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2f.png)
记叙文优秀作文【题目】今年二十五岁的毕成,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几乎每一天都这样度过:清晨闹铃一响,立即打开手机,听60秒的外语课程;早饭时间,边吃边听20分钟的有声“经典名著”;午休时候,抓紧时间在线学习《如何成为写作高手》;晚饭后打开直播,听知名答主的创业经验分享,然后进入梦乡……这样的毕成十年以后会什么样呢?请你展开想象,以“十年后的毕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故事完整,描写合理。
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例文1十年后的毕成“欢迎各位选手参加本届‘全才大赛’,有请……”随着潮水般的掌声涌起,我,毕成,昂首挺胸地来到了赛场上。
此刻,我百感交集。
曾经十年前,在工作之余只会打打游戏、泡泡商店的我,被人一语惊醒一一“活到老,学到老,生活应该更有意义”经过十年的坚持,我终于来到了这里。
掌声渐弱,我清晰地感知到知识充盈着我的脑海。
胸有成竹。
第一模块的选择题抢答,涉及英语、写作、名著、创业等等,被我轻而易举地拿下,问答环节来了……“请问,如果你在地铁忽然遇到一个美国人,他忽然说……”,那么,他现在遇到了什么情况?哇!这句话我在60秒课程中听到过,我得仔细想想是什么意思。
当时就大概听了一下,可是字面上的意思说不通啊!含含混混地答完,在台下的人地窃窃私语中,我迎来了下一道题。
“请问,《红楼梦》中黛玉为什么要把用过的帕子赠给宝玉?”啊?这还能有啥?我当时听见还纳闷呢,莫不是手边没东西了,只好送这个?……台下一阵哄笑。
可我确实完整地听过《红楼梦》啊!当时还被边吃饭边听名著的自己感动得无以复加呢……看来我还是学得不够多啊……好不容易熬过了接下来的几个题,却迎来了“实践演练”,即24小时创作一篇短篇小说。
我佯装自信满满地走到了节目组安排的“创作者之家”坐下,提笔。
开篇要引人入胜,好;情节要充满意外,好;结尾要余韵悠长、引人遐思……可是,谁来告诉我,到底写什么呢?笔尖悬停于空档的白纸上。
白纸上只有一条模糊的阴影。
就在两个小时过后,我开始盘算怎么神不知鬼不觉地逃离这里。
高三语文2018海淀期末微写作分析精校版
![高三语文2018海淀期末微写作分析精校版](https://img.taocdn.com/s3/m/f6dad593102de2bd9705886a.png)
微写作【评分类别】一类文:8—10分二类文:5—7分三类文:1—4分第一题【解题】1. 解说并分析“有时候一个作家就是统治人物的暴君”这句话。
分析作者塑造悲剧人物的必然性、必要性,理解其悲剧效果及悲剧意义。
所谓“暴君”,从人物坎坷命运、悲苦结局上看,作者这样安排,确实有些残忍,是“暴君”。
但人物的坎坷命运、悲苦结局,又是人物性格、时代、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的必然结果,它不以作者的意志为转移。
如包法利夫人、祥林嫂,她们是“非死不可”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作者又不是“暴君”。
2. 从甄英莲、孙兰花、桑提亚哥中选一形象,对作者操控作品中的人物命运进行举例解证。
【存在问题】(1)叙述作品情节,未能表现作者对人物的绝对的操控权。
(2)理解肤浅,未能分析出作者这样创作的价值意义。
(3)对这句话的解说分析较弱,笔力大都放在了举例解证上。
【评分例文】示例1:我认为“有时候一个作家就是统治人物的暴君”指作家可以操控笔下人物的命运,乃至创作出让读者不愿看到、不忍卒读的命运。
这种命运,正是一部好的作品中,不可缺少的。
《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穷困潦倒,连马诺林都被迫离开了他。
可是,不把桑提亚哥置于这种困境中,就无从体现出他历经磨难而“磨而不磷”的品格,无以体现老人“可以被打败,却不能被杀死”的硬汉精神。
甚至,连老人出海数天终于捕到了大马林鱼,载回白骨的剧情,也无从设计。
只有做一个“破碎美好”的暴君,才能孕育出动人的“悲剧美”。
(9-10分)示例2:“有时候一个作家就是统治人物的暴君”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作家在创作时,为了突显出自己作品的主题,为了更好地表现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他可以对主人公命运任意操控,使其经历,突显其性格。
比如《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出海八十四天没有捕到一条鱼,这悲惨的命运正是作者刻意的安排,由此突出桑提亚哥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小说的主题“硬汉精神”。
连续八十四天的漂流捕鱼,始终未曾放弃,这样的情节,令一个坚韧的,绝不轻言放弃的老人形象在读者心中树立起来,达到了作者的目的。
2018最新试题资料-2018年海淀区高三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带答案)
![2018最新试题资料-2018年海淀区高三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d2413aa300a6c30c229fe5.png)
2018年海淀区高三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带答案)9题。
古之所谓无私者,其取舍进退无择于亲疏远迩,惟其宜可焉。
其下之视上也,亦惟视其举黜之当否,不以亲疏远迩疑乎其上之人。
故上之人行志择谊,坦乎其无忧于下也;下之人克己慎行,确乎其无惑于上也。
是故为君不劳,而为臣甚易见一善焉,可得详而举也;见一不善焉,可得明而去也。
及道之衰,上下交疑,于是乎举仇、举子之事①,载之传中而称美之,而谓之忠。
见一善焉,若亲与迩,不敢举也;见一不善焉,若疏与远,不敢去也。
众之所同好焉,矫而黜之乃也;众之所同恶焉,激而举之乃忠也。
于是乎有违心之行,有怫志之言,有内愧之名。
若然者,俗所谓良有司也。
呜呼!今之君天下者,不亦劳乎!为有司者,不亦难乎!为人向道者,不亦勤乎!是故端居而念焉,非君人者之过也;则曰有司焉,则非有司之过也;则曰今举天下人焉,则非今举天下人之过也。
盖其渐有因,其本有根,生于私其亲,成于私其身。
以己之不直,而谓人皆然。
其植之也固久,其除之也实难,非百年必世②,不可得而化也,非知命不惑,不可得而改也。
已矣乎,其终能复古乎!若高阳齐生③者,其起④予者乎?齐生之兄,为时名相,出藩于南,朝之硕臣皆其旧交。
齐生举进士,有司用是连枉齐生,齐生不以云,乃曰“我之未至也,有司其枉我哉?我将利吾器而俟其时耳。
”抱负其业,东归于家。
吾观于人,有不得志则非其上者众矣,亦莫计其身之短长也。
若齐生者,既至矣,而曰“我未也”,不以闵于有司,其不亦鲜乎哉!吾用是知齐生后日诚良有司也,能复古者也,无私者也,知命不惑者也。
(韩愈《送高阳齐啤下第序》)[注]①举仇、举子之事指《吕氏春秋》记载的祁黄羊向晋平推荐仇人解狐做南阳县令,推荐儿子午做国家廷尉的事。
②世三十年。
齐生指齐嗥,其兄齐映曾为当朝宰相。
起启发。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学生版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4f9f3adf9ec3d5bbfd0a74b1.png)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学生版2018东城期末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
自伯升【1】之败,光武不敢显其悲戚,每独居,辄不御酒肉,枕席有涕泣处。
异独叩头宽譬哀情。
光武止之曰:‚卿勿妄言。
‛异复因间.进说曰:‚天下同苦王氏,思汉久矣。
今更始诸将从横暴虐,所至虏掠,百姓失望,无所依戴。
今公专命方面,施行恩德。
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人久饥渴,易为.充饱。
宜急分遣官属,徇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
‛光武纳之。
至邯郸,遣异乘传抚循属县,录囚徒,存鳏寡,亡命自诣者除其罪,阴条二千石长吏同心及不附者上之。
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
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
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
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时,赤眉、延岑暴乱三辅,郡县大姓各拥兵众,大司徒邓禹不能定,乃遣异代禹讨之。
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具剑。
敕异曰:‚三辅遭王莽、更始之乱,重以.赤眉、延岑之酷,元元涂炭,无所依诉。
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
诸将非不健斗,然好虏掠。
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
‛异顿首受命,引而西,所至皆布威信。
异与赤眉遇于华阴,相拒六十余日,战数十合,降其将刘始、王宣等五千余人。
夏,遣诸将上陇,为隗嚣所败,乃诏异军栒邑。
未及至,隗嚣乘胜使其将王元、行巡将二万余人下陇,因分遣巡取栒邑。
异即驰兵,欲先据之。
诸将皆曰:‚虏兵盛而.新乘胜,不可与争,宜止军便地,徐思方略。
‛异曰:‚虏兵临境,忸忕小利,遂欲深入。
若得栒邑,三辅动摇,是吾忧也。
夫‘攻者不足,守者有余’。
今先据城,以逸待劳,非所以争也。
‛潜往闭城,偃旗鼓。
行巡不知,驰赴之。
异乘其不意,卒.击鼓建旗而出。
巡军惊乱奔走,追击数十里,大破之。
于是北地诸豪长,悉畔.隗嚣降。
2018年高考北京卷文言文3篇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2018年高考北京卷文言文3篇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2fb71d2687c24028915fc34a.png)
2018年高考北京卷文言文3篇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8—12题。
(共19分)(1)积微(指积累微小事情的功效),月不胜(shèng,胜过,超过。
唐·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
凡人好傲慢(轻视)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从事,致力)之,如是(像这样)则常不胜夫(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或“那”)敦比(治理,注重从事)于小事者矣。
是何也?则小事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至也数(副词,屡次,用作形容词,频繁),其悬(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日(日子)也博(多),其为积(积累的功效)也大。
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少),其为积也小。
故善日(善待每一天,珍惜每一天)者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善时者霸(名词用作动词,称霸),补漏者(出了漏洞才去补救的人)危,大荒者(严重荒废时日的人)亡。
故王者敬日(敬重每一天,重视每一天),霸者敬时(敬重每一个季度,重视每一个季度),仅存之国危而后戚(忧愁,悲伤。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言之,貌若甚戚者。
”——他说这番话时,脸上好像很忧伤的样子)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祸害,灾祸与失败。
班固《汉书·苏武传》:“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别人的死活,而你却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反而想要使汉皇帝和匈奴单于二主相斗,旁观两国的灾祸和损失!)不可胜(禁得住,受得了。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沛公刘邦不能承受酒力,无法前来辞行)悔也。
霸者之善(指好事)著(显著,明显)焉,可以时(用季度)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记。
2018最新试题资料-2018届北京市各区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8最新试题资料-2018届北京市各区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68423e240740be1e650e9a6c.png)
2018届北京市各区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5 c -15题默先生传宋王向议先生刚直任气,好议论,取当世是非辨明。
游梁、宋间,不得意。
去居颍,其徒从者百人。
居三年,与其徒谋,又去颍。
弟子任意对曰“先生无复念去也,弟子从先生久矣,亦各厌行役。
先生舍颍为居庐,少有生计。
主人贤,遇先生不浅薄,今又去之,弟子未见先生止处也。
先生岂薄颍邪?”议先生曰“,吾语尔!吾行年三十,立节循名,被服①先王,究穷《六经》。
顽钝晚成,所得无几。
校其所见,未为完人。
岂敢自忘,冀用于世?予所厌苦,正谓不容。
予行世间,波混流同。
予誉不至,予毁日隆。
《诗》不云乎,‘谗人罔极’。
主人明恕,故未见疑。
谗一日效,我终颠危。
智者利身,远害全德,不如亟行,以适异国。
”语已,任意对曰“先生无言也。
意辈弟子尝窃论先生乐取怨憎,为人所难,不知不乐也。
今定不乐,先生知所以取之乎?先生聪明才能,过人远甚,而刺口论世事,立是立非,其间不容毫发。
又以议名,此人之怨府也。
先生忧之是也,其去未是。
意有三事为先生计,先生幸听意,不必行;不听,先生虽去绝海,未见先生安也。
”议先生强舌不语,下视任意,目不转移时,卒问任意,对曰”人之肺肝,安得可视。
闻善于彼,阳誉阴非,反背复憎,诋笑纵横。
得其细过,声张口播,缘饰②百端,得败行破。
自然是人,贱彼善我。
意策之三,此为最上者也。
先生能用之乎?”议先生曰“不能,尔试言其次者。
”对曰“捐弃骨肉,佯狂而去,令世人不复顾忌。
此策之次者,先生能用之乎?”议先生曰“不能,尔试言其又次者。
”对曰“先生之行己③,世人所不逮也!曾未得称高世,而诋诃锋起,几不得与妄庸人伍者,良以口祸也。
先生能不好议而好默,是非不及口而。
2018高三语文海淀一模阅卷答案解析
![2018高三语文海淀一模阅卷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fe9509810a6f524ccbf8586.png)
加强传统文化意识;保护本土植物多样性
考场实例:文化意义:①保护北京本土植物的多样性有利于保护北京文化的多样性。②北京本土植物在四合院的种植中有文化内涵,保护本土植物有利于防止文化断链,促进文化传承。③有助于现代人铭记历史,与历史对话。
②先生终于有了参加会试的机会(1分);先生原先就心怀天下,并且以前的想法终于可以实践(1分),这正是国家所需要的(2分);先生一人发出倡议,追随者就会越来越多(1分),大家一起就会共同扭转天下的形势,所以作者说他是真遇。
三、古代诗歌
17.杜甫的诗歌体现了“民胞物与”的思想,即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所有的物都是我的朋友。请结合本诗和下面诗句加以分析。(6分)
典型问题(不给分)
丢分原因
要点①
⑴使人们感受到自然带来的清凉/有利于科学文化技术的进步,为科学文化研究提供原料,具有实用价值/美化城市环境,增加文化氛围
⑵本土植物与历史故事相关,保护他们有历史文化意义;本土植物与饮食、医药相关,保护它们有饮食文化意义;本土植物被赋予很多象征意义,保护它们有民间文化意义。
(2)描述性表达:过眼云烟、云淡风轻、不足挂齿
两处依据:
①鲁迅先生对自己的译作原稿被用来包油条时说的话——表明鲁迅先生对于人们的不了解、不尊重的态度并不在意,淡然处之
②雕像太高而形成阴影——从作者角度揣测鲁迅先生并不愿意别人抬高自己
③鲁迅先生对自己后事的意见——表明鲁迅先生并不看重后人的敬仰怀念,态度超脱
惋惜、不满(1分)
第⑪段
指风声、树声等自然之声埋没、盖住了公园里的世俗之声(1分)
2018海淀一模文言文阅卷分析
![2018海淀一模文言文阅卷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1c7d842caaedd3383c4d367.png)
2 “信达雅”中的“达”的部分不到位,语句翻译后
不通顺,句子翻译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3 文言翻译方法掌握不佳,不能做到“逐词理解,全
句整合”。
4 前后文关注不够,不能从语境前后文中去理解要翻 译的句子,不能从句子中去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中庸》曰:“博学之,审问之。”《书》曰: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使宋儒而果贤也,有 不审问者乎?有肯自用者乎?若一闻异己者而即 怒,乌乎贤?
②其长才秀民,又多苟且涉猎,而Fra bibliotek肯冒不韪以深造。
参考译文:那些才能优秀之人,又多浮泛粗浅地
读书,不愿意冒着犯错误被指责的风险去深入研 究。 “长才秀民、冒不韪、深造”三个要点各1分。 意思相近即可。
②其长才秀民,又多苟且涉猎,而不肯冒不 韪以深造。
1、“长才秀民” 能翻译出“优秀”的意思的即可; 2、“又多苟且涉猎”翻译出大意即可,如果采分点
4 前后文关注不够,不能从语境前后文中去理解要翻 译的句子,不能从句子中去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今天下有二病焉,庸庸者习常隶旧,犹且
不暇,何能别有发明?其长才秀民,又多苟且
涉猎,而不肯冒不韪以深造。凡此者,皆非尊 宋儒也 (遵之者贵,悖之者贱)
优秀示例:
优秀示例:
优秀示例:
第14题简答题:
作者的朋友尹似村写信来责怪他违背宋儒的
律,而不是宋儒”
答题表述不规范:如用反问句“又怎么确定
我的解释就是错误的呢?”
优秀示例:
优秀示例:
优秀示例:
一点思考和建议: “把文言当文章去读”:整体把握、 前后勾连,加强随文解义的能力训练
“文言文的语言特征”:共时、历时
“论说性文言文的一些特征”
文言文阅卷小组 白庆记 鄂玉玲 杨淑芳 杨薇
2018届北京市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8届北京市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76b525b9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c9.png)
2018 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2018 东城期末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3 分。
阅读下边的文言文,达成9—14 题。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
自伯升【1】之败,光武不敢显其悲戚,每独居,辄不御酒肉,枕席有涕零处。
异独叩首宽譬哀情。
光武止之曰:“卿勿妄语。
”异复因间进说曰:“天下同苦王氏,思汉久矣。
今更始诸将从横残酷,所至劫掠,百姓绝望,无所依戴。
今公专命方面,实行恩惠。
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人久饥渴,易为充饱。
宜急分遣官属,徇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
”光武纳之。
至邯郸,遣异乘传抚循属县,录囚犯,存鳏寡,流亡自诣者除其罪,阴条二千石长吏齐心及不附者上之。
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遇,辄引车避道。
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齐整。
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样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
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时,赤眉、延岑暴乱三辅,郡县大姓各拥兵众,大司徒邓禹不可以定,乃遣异代禹讨之。
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具剑。
敕异曰:“三辅遭王莽、更始之乱,重以赤眉、延岑之酷,元元涂炭,无所依诉。
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
诸将非不健斗,然好劫掠。
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
”异顿首授命,引而西,所至皆布威望。
异与赤眉遇于华阴,相拒六十余日,战数十合,降其将刘始、王宣等五千余人。
夏,遣诸将上陇,为隗嚣所败,乃诏异军栒邑。
未及至,隗嚣乘胜使其将王元、行巡将二万余人下陇,因分遣巡取栒邑。
异即驰兵,欲先据之。
诸将皆曰:“虏兵盛而新乘胜,不行与争,宜止军便地,徐思方略。
”异曰:“虏兵临境,忸忕小利,遂欲深入。
若得栒邑,三辅摇动,是吾忧也。
夫‘攻者不足,守者有余’。
今先据城,用逸待劳,非所以争也。
”潜往闭城,偃旗鼓。
行巡不知,驰赴之。
异乘其不意,卒敲鼓建旗而出。
巡军惊乱奔忙,追击数十里,大破之。
于是北地诸豪长,悉畔隗嚣降。
2018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11750c55270722192ef735.png)
2018届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2018.1.17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734字)目前,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还未正式运行就新发现6颗脉冲星。
中国科学家在北京发布了它取得的首批成果。
“中国天眼”是中国“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基于选址方法、索网主动反射面、柔性索结合并联机器人的馈源支撑这三项中国自主创新技术,它突破了射电望远镜工程的极限。
在未来可预见的二三十年内,它将是我们这个星球最先进、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人类迄今已发现2500余颗脉冲星。
但在“中国天眼”问世前,中国望远镜从未捕捉到新的脉冲星。
事实证明,重大的科学突破离不开科研仪器的进步。
世界各国相继认识到大科学装置在国家创新能力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中国也在不断兴建重器。
包括“中国天眼”在内,仅中国科学院目前运行和在建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就有23个。
2013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 - 2030年)》对能源、生命、天文等7个科学领域进行了系统【甲】bùshǔ。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认为,“中国天眼”调试进展超过预期、打破了大型同类设备调试周期的国际惯例,并有系统的科学产出,这得益于【乙】卓有成效的早期科学规划和人才储备。
从最初不到5人的研究小组扩大到上百人团队,“中国天眼”凭借国内100多家参建单位的力量,由跟踪模仿发展到集成创新。
发布会当日,人们自发为“中国天眼”之父,项目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先生默哀。
2017年9月15日,在“中国天眼”落成近一周年之际,曾为之奔波奋斗的南先生【丙】溘然长逝。
当年他毅然舍弃高薪,回国就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
1993年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外国科学家们提出要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以接受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
南先生跟同事们说:“咱们也建一个吧!”从那时起,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2018海淀高三语文期末试题
![2018海淀高三语文期末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353728b6d1f34693daef3ef0.png)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2018.5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最近,一款名为“旅行青蛙”的游戏在网络上走红。
游戏主角是一只青蛙,它独自吃饭,读书,外出旅行。
玩家能做的,就是在庭院里采摘三叶草“赚钱”,为它准备餐食,给它整理出发的行囊,然后发现它一声不响地离开,再等它悄无声息....地归来。
没有激烈炫目..的画面,没有复杂的操作流程,游戏设置朴素到寡淡,却让很多人投入其中,原因在于这款游戏对现实生活的深刻隐喻引发了人们强烈的共鸣。
“养蛙”,“养娃”,相近的读音,让人联想到相似的生活场景。
傍晚归家,我们总会看到餐桌上摆好了父母早已准备好的可口饭菜;离开家乡,日益年迈的父母除了惦念,能做的也只是帮助我们整理行囊,多备些衣物吃食,将家的温暖尽力延续得久一点儿。
这份长情的付出,是游戏内外并无二致....的父母深情。
只不过,这份深情常常被一种“空巢”的孤独覆盖。
前一晚,“蛙儿子”还在桌前吃饭、床上读书,第二天一早,房间里却已不见踪影。
更多时间,是玩家一人面对空荡荡的房间,等待它的归来。
玩家只能凭借它从远方寄来的一张张照片去想象“蛙儿子”过得怎样,现在何方。
那份独自思念的寂寥,那份不知归期的守候,让我们隐约体会到了父母“空巢”之后的苦楚与不易,却也难说我们真正懂得了那些一别数载、难得团聚的“空巢老人”的复杂心情。
毕竟,游戏带来的体验与现实相比,还是浅薄了些。
反观这只青蛙,何尝不是另一种“空巢”角色?独自吃饭,独自远行,独自生活,这只蛙的日常状态,也是背井离乡、独自于远方拼搏的“空巢青年”的现实写照。
他们每天随着人流上班、回家,日常饮食常靠外卖速食解决,更多的时间里形单影只,独自排解内心的孤独。
偶尔给父母打一个电话,想一吐心中的落寞和艰难,但电话接通的瞬间,心又变得坚强起来,于是在寒暄..问候中,多说新成绩,少说不容易,就像游戏里青蛙寄回的照片,不时展现各种美景,让我们愉悦和安心。
2018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文言文汇编(含答案译文)
![2018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文言文汇编(含答案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56a4b62a763231126edb1189.png)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有度国无常强,无常弱。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荆【1】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庄王之氓.社稷也,而荆以亡。
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桓公之氓社稷也,而齐以.亡。
燕襄王以河为境,以蓟为国,残齐,平中山,有燕者重,无燕者轻;襄王之氓社稷也,而燕以亡。
魏安釐王攻燕救赵,取地河东;攻韩拔管,胜于淇下;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安釐王死而魏以亡。
故有荆庄、齐桓,则荆、齐可以霸;有燕襄、魏安釐,则燕、魏可以强。
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
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
故审得失有法度之制者,加以群臣之上,则主不可欺以诈伪;审得失有权衡之称者,以听远事,则主不可欺以天下之轻重。
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
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也。
故忠臣危死于非罪,奸邪之臣安利于无功。
此亡之.本也。
若是,则.群臣废法而行私重,轻公法矣。
数至能人之门,不一至主之廷;百虑私家之便,不一图主之国。
属数虽多,非所以尊君也;百官虽具,非所以任国也。
故臣【2】曰:亡国之廷无人焉。
廷无人者,非朝廷之衰也;家务.相益,不务厚国;大臣务相.尊,而不务尊君;小臣奉禄养交,不以官为事。
此其所以然者,由主之不上断于法,而信.下为之也。
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
能者不可弊,败者不可饰,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则君臣之间明辨而易治,故主仇【3】法则可也。
故曰: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上智捷举中事,必以先王之.法为比。
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谬,一民之轨,莫如法。
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练习试题(海淀二模) 精品
![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练习试题(海淀二模)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4765e01467ec102de2bd895e.png)
北京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将学校、班级、姓名填写清楚。
2.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其它小题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北京海淀区第二学期期末练习)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脾.胃杏脯.困窘.孝悌.之义提纲挈.领A.pǐpǔjiǒng dìqièB.pípǔjǔn tìqìC.pǐfǔjǔn dìqìD.pífǔjiǒng tìqiè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简捷推祟信口雌黄小人喻于利B.坐谈蜡染骨梗在喉一言以蔽之C.连锁捍卫张慌失措桃李不言,下自成溪D.彩排度假既往不究学而不厌,晦人不倦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是()成功文章的,是以最的方式表达要说的话,以便读者能够地理解作者努力表达的思想。
如果你的思想混乱不清,那么你笔下的文章也必定是混乱不清的。
A.精髓清楚精确B.精粹清爽准确C.精粹清爽精确D.精髓清楚准确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富人比穷人更讲信用”这个观点曾经在经济学界风行一时....,而今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博士却认为“穷人比富人更讲信用”。
B.常言道“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这也从某一个侧面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规律,所以他做事不求完美,不求圆满,知道适可而止。
C.晚年的姚雪垠先生因为眼疾,只能述而不作....,由他的研究生记录下他口述的内容,最终完了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创作。
D.毛泽东主席生前使用过十多种不同的印章,这些印章多系名家雕刻;它们风格多样、各具特色、异彩纷呈....,令观赏者赞不绝口。
2018高三语文海淀一模文言文分析
![2018高三语文海淀一模文言文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6e95d7afab069dc51220102.png)
评阅示例:
2分
①吴纯甫先生与作者谈论天下事的见解, 常令作者先惊而后有感触。作者认为用先生 所说的来理国政(1分),如同给饥渴的人以 食浆,认为先生大有才学,不同于虚名之士, 是真遇。 ②先生为人正直,与那些做官为了 高官厚禄而整日俯首帖耳,不发言的假遇大 臣不同,是心系天下(1分)、淡泊名利而有 勇气直言进谏的人,是为真遇。
挥功用(1分),成为领头之“倡者”,想必 可以获得追随者(1分)。作者认为只要先生 有可贵的真才实学,无论何时遇,都有机会 利用才学,发扬天下。
评阅示例: 4分
作者认为吴纯甫44岁时参加会试能真正施展他 的价值和才华(1分)。吴纯甫对天下事有深刻见 解(1分)。言行真诚,能够直言争辩,倡导朝廷 正气,改变时风不振的现状(2分),使天下成为 俗世。
数量 B)/2 简式:得分C=(A-B)/2
评阅示例: 1分 夫谔谔/非幸也然天下之事/彼不为而此为之/ 倡者/一人/随者/十人则固当有声气之同者 【(3-2)/2=1】 2分 夫谔谔/非幸也然/天下之事/彼不为/而此为 之/倡者一人/随者十人/则固当有声气之同者 【(4-1)/2=2】 3分 夫谔谔非幸也/然天下之事/彼不为而此为之/ 倡者一人/随者十人/则固当有声气之同者
评阅示例: 2分
因为吴纯甫对天下之事分析透彻,以往 没机会施展才华。现在有机会了(1分),按 照他从前说的那样去做事(1分),那么就像 饥渴的人收到饮食,可以去施展自己的抱负, 可以称为真遇。而朝廷有人生而显贵,却碌 碌无为,唯唯诺诺,不能称为真遇。
评阅示例: 3分
先生说的有人听,有人乐意相信,如同 饥渴之时而喝水吃饭一样。和俗人有庄重的 样子,和正人君子相互讨论,有人追随他(1 分),可以让世人有无穷的幸福(2分),他 有实权而不是虚名, 所以作者认为其为真遇。
高中语文海淀2018高三期末记叙文分析
![高中语文海淀2018高三期末记叙文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40015bc0c22590102029d85.png)
即使符合题意,立意亦有高下——
坚持就是胜利 有付出才有回报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廉价成功学对身心的戕害 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 等一等自己的灵魂 人生不宜如此精确 光鲜的成功外表与空虚的内心世界 忙碌造就肤浅,全面导致平庸。
……
故事,故事,故事——
想法与能力 转化与呈现 出发点与落脚点 关联度与粘合度 想象力与创造力 叙事与描写 主干与枝叶 场景设置
关于“题意”的理解与追问——
依据所供材料,推断预判一个人未来的走势及结局。 一个“无缝衔接”的人生运作方式,10年后会造就怎样的人生?是走向成 功,还是沦为平庸?是不食人间烟火,还有走向平凡而丰盈的人生?…… 走向成功的因素:自律,勤奋,持之以恒,对成功的渴望…… 沦为平庸的因素:忙碌,无暇反思,碎片化学习,深陷虚拟网络世界,缺 乏生活直接体验……
今年二十五岁的毕成,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几乎每一天都 这样度过:清晨闹铃一响,立即打开手机,听60秒的外语课 程:早饭时间,边吃边听20分钟的有声“经典名著”;午休 时间,抓紧时间在线学习《如何成为写作高手》;晚饭后打 开直播,听知名答主的创业分享,然后进入梦乡……
这样的毕成十年以后会什么样呢?请展开想象,以 “十年后的毕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 故事完整,描写合理。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期末记叙文讲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今年二十五岁的毕成,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几乎每一天都 这样度过:清晨闹铃一响,立即打开手机,听60秒的外语课 程:早饭时间,边吃边听20分钟的有声“经典名著”;午休 时间,抓紧时间在线学习《如何成为写作高手》;晚饭后打 开直播,听知名答主的创业分享,然后进入梦乡……
这样的毕成十年以后会什么样呢?请展开想象,以 “十年后的毕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 故事完整,描写合理。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历真题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历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349d0aeb4431b90d6d85c787.png)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试卷2018. 5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水蒸气拾人牙惠 昵<n i)称 B. 发详地一脉相承 麻痹<b i) C. 快捷键 情有独衷 阴霾<m d i ) D. 元宵节 形迹可疑 滂<p a ng )沱2. 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句子和词语,语意和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 针对众多作家指责百度文库侵权的问题,百度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将百度文库中文学作品附带的大部分 回报给版权方。
② 对学生的教育,如果在生活上“怀里抱着走”,在课业上“鞭子赶着走”,那么将 ________________ 无穷,很难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人才。
③ 每次会议,闫书记都鼓励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他常说:人民的事业需要我们讲真话, A. 效益 祸害 附和 B .收益 祸害 C.收益 贻害 附和 D.效益 贻害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长期以来,一些商业电视广告“打造优等生”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蛊惑之词 不绝于耳,对一些家长的教育观念产生了负面影响。
B. 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加了给予老年人生活关照和精神慰藉的内容,这对那 些虐待老人的不肖子孙起到了震慑作用。
C. 中华文理学院中文系孔立远教授博览群书、学养深厚、才气横溢,他的诗文犹如天马行 空,令他的学生十分佩服。
D. 肖仁福的小说《权规则》是一本表现权利背景下各色人等心态的作品,对官场上尔虞我 诈现象的讽刺批判入木三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京剧是融唱、念、做、打于一体的戏剧表演艺术,表现了中国传统的戏剧美学理想,它 是人类共同的宝贵文化遗产。
B. 畜牧局下发通知,要排查并打击在饲料原料和产品中添加有害物质及在畜禽饲养、贩运 过程中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
C. 甲状腺减低症简称“甲减”,发病率高达 5%但在人群中知晓率却很低,多数人不但 没听说过这种病,甚至还很不了解这种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题: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6分)今来令吴中,令简政清,了不见其繁,而其中常若有不自得之意。
参考答案:现在来吴县担任县令,政令简明、政治清平,全然不见他处理政务的繁忙,但是他心中常常好像并不快乐。
评分标准:“令吴中”“令简政清”“了”“繁”“其中”和“不自得”,翻译正确,各1分。
评分细则:“令吴中”可译为:担任吴中县令;掌管吴中;为吴中长官;管理吴中;做吴中的地方官……“令简政清”可译为:政令清简;命令简洁,为政清廉……“了”可译为:全然;完全;一点儿都……“繁”可译为:(他的)繁忙(繁乱);(政务的)繁琐(繁杂)……“其中”可译为:他心中;在心里;这之中;在这样的为官生活中……“不自得”可译为:不得意;不自在的意味(感觉);不快乐……评阅示例:6分如今兄长来吴地为地方官(1分),命令简要,政治清明(1分),完全(1分)不见其中繁杂之处(1分),但在这之中(1分)常常能看到他不自在的意味(1分)。
5分如今(中郎)在吴中做县令(1分),政令简单而又清平(1分),全然(1分)不见他的繁忙(1分),但那其中也经常像是有不快乐的感觉(1分)。
现在(中郎)在吴中做地方官(1分),政令简单,政事清明(1分),看不出他有什么繁杂的公务(1分),但(中郎)内心(1分)却常常有不快乐、不满足的心思(1分)。
1分),条令少,政治清肃(1分),完全(1分)看不见事情的繁多(1分)1分)经常像有不能自得其乐的感觉(1分)。
4分如今中郎来掌管吴地(1分),政令简明、清晰(1分),清清楚楚而不见其繁杂(1分),但其中经常好像有不舒适不快乐的情感(1分)。
如今来管理吴中(1分),政令简单(1分),工作不忙不觉得繁琐(1分),时常还感到有些不顺心(1分)。
现在中郎来管理吴中(1分),政令简洁,政治清明(1分),完全(1分)没有看见为官治理的繁琐(1分),但中郎在其中常常好像有不自得的想法。
3分现在来到我兄长这里,政令规范,政事清闲,几乎看不见业务的繁重(1分)。
然而这之中(1分)常常好像又不高兴,自己不愿意(1分)的意思。
2分如今来到令吴这里,令生活简朴政事清闲(1分),从不见其繁琐(1分),但其中却常有不自得的情感。
1分现在来到令吴这里,令简为官清廉,但却不知道其中的复杂,时间久了便会有不想做下去的意愿。
试题:13.阅读第一段和注释②,用自己的话回答“子瞻怀子由之意”的“意”所包含的内容。
(4分)参考答案:苏轼与苏辙从小“未尝一日相舍”的兄弟情深(1分);长大及游宦四方后,希望团聚、重享“夜雨听萧瑟”(1分)的闲居之乐(1分);宦途多年,兄弟没能相聚的遗憾(1分)。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得1分。
评分细则:“苏轼与苏辙从小‘未尝一日相舍’的兄弟情深”可表述为以下内容:对曾经二人一日不相舍的读书生活的怀念;小时候一起读书的美好时光的怀念;少时一起读书的相伴之情;因儿时一起读书,一日不曾相舍产生的思念;……“长大及游宦四方后,希望团聚、重享‘夜雨听萧瑟’”可表述为以下内容:希望团聚(相聚);重享“夜雨听萧瑟”的快乐;不可(能)听雨的惋惜之情;游宦四方不得相见的思念;……“闲居之乐”可表述为以下内容:对相约退隐(过上退隐的生活)的向往(期盼,等待……);相约退隐,过闲居生活;……“宦途多年,兄弟没能相聚的遗憾”可表述为以下内容:子瞻在余杭、胶西、淮阳等地任职,不能相见的悲伤;兄弟二人七年无法相见的悲痛;多年不得见的无奈、苦痛;……评阅示例:4分“意”包含了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1分),对兄弟二人可以早日相聚的盼望之情(1分),对二人宦游四方的感慨和无奈(1分),同时也有兄弟二人之间深厚的家人感情、兄弟情,还有盼望相约共享闲居之乐的意味(1分)。
“意”包含①苏轼在颠沛流离之时仍想与苏辙相聚,兄弟之间真挚的感情(1分)。
②幼时读书未曾相分相离一日,表达了对过往生活的追念(1分)。
③壮年时相约一同早退出官场闲居听雨(1分),却未能实现而多年不曾相见,包含了想要兄弟团聚,倍感孤独、落寞之意(1分),想要闲居隐逸之意。
苏二兄弟和“我”三兄弟怀念儿时在一起的快乐时光(1分)。
在宦游四散之时,比起妻儿更怀念兄弟,风雨夜思念倍增(1分)。
希望罢官闲居,兄弟重聚(1分)。
宦游他地,最终也不能再相聚的遗憾(1分)。
3分①散于四方多年,兄弟不能相见的想念与怀念(1分)。
②对其颠沛流离,未能与家人团圆的同情与望其早日归家的期盼之情。
③希望他能闲居在家享乐的美好愿望(1分)。
④对兄弟二人不能相见的悲伤和离愁(1分)。
“意”包含了兄弟二人自小产生的亲切、浓厚的手足之情(1分);兄弟二人互相思念的感情(1分);兄弟二人因种种而多年无法相见的急迫与悲痛之情(1分)。
不能相见的思念之意(1分),对曾经二人一日不相舍的读书时光的怀念(1分),相约早退、闲居之乐的向往之意(1分)。
兄弟二人因仕途的变化而不得相见的怀念之情(1分)。
兄弟二人从小一同读书形影不离,有深厚的感情(1分)。
二人将仕时相约及早退隐闲居,但最终不得实现。
苏轼几经波折,不断外贬,苏辙留于中原,不能相见之苦(1分)。
2分同归隐、同早退于仕途,一起享闲居的乐趣(1分);让兄弟二人能够一起生活、聚首(1分),增进兄弟情义。
“意”所包含的内容,一是兄弟之情,二是从小在一起学习的情意(1分),三是奔波于不同的地方,却还是牵挂彼此的相思之意(1分),四是志同道合,所以彼此牵挂的对同道中人的相思情意。
是兄弟间自幼读书的情感(1分),是两人宦游四方而不得相见的伤感(1分)与独自一人的凄凉,是雨夜思亲的凄凉孤寂,也是兄弟之间不能再见面的无奈不舍,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知个性不适合入仕途而早退闲居的豁达,与对兄弟仍在仕途不愿退出的无奈、感慨。
苏辙从小和子瞻一起读书,长大后宦游四方,相约早退,享受闲居之乐(1分),后来子瞻四处漂泊,七年不得相见。
(1分)1分子瞻对子由的思念、牵挂的心情,为官四十余年,对子由很是想念(1分)。
还有子瞻羡慕子由可以隐居山林、潇洒生活,自己却要在官场挣扎,颠沛流离,体会世路风波之苦。
“意”所包含的内容:想要相约早退,退出朝堂,不关心朝政的事,去做闲居的事,隐居山林之中,享受自然的乐趣。
(1分)苏辙小的时候随子瞻读书,没离开过一天。
壮年时,在许多地方做官,读了许多诗,当读到“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时,深有感触,便与子瞻相约早日退隐,但子瞻却与他告别继续为官,从此七年未见。
(1分)0分作者借“子瞻怀子由”抒发了自己对兄长袁中道的思念。
(0分)试题:14. 文章结尾说袁氏三兄弟的“听雨之乐”不待老年就可实现。
根据文意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5分)参考答案:袁氏兄弟间的情感不亚于苏氏兄弟;袁氏三兄弟的天伦之乐胜过二苏;作者(袁中道)没有仕途之累;两位兄弟不是功名之人;对苏轼兄弟的覆辙有所鉴戒。
评分标准:每点1分。
意思对即可。
评分细则:“袁氏兄弟间的情感不亚于苏氏兄弟”可表述为以下内容:三人兄弟感情更好(深);兄弟相亲相爱,不亚于子瞻与子由;……“袁氏三兄弟的天伦之乐胜过二苏”可表述为以下内容:三人之乐胜过两苏;(我们兄弟之间)且多一番既有兄又有弟的乐趣;……“作者(袁中道)没有仕途之累”可表述为以下内容:作者没有仕途之累;“我”可以免于功名;我不希望做官;作者认为自己不是做官的料;……“两位兄弟不是功名之人”可表述为以下内容:兄弟二人不是功名之人;兄弟道根深,世缘浅;兄弟二人没有功名之品;袁中郎性格与山林相宜(做官不快乐);……“对苏轼兄弟的覆辙有所鉴戒”可表述为以下内容:不能重蹈苏氏兄弟的覆辙,有所警戒;不能重蹈覆辙;有子瞻、子由之事引以为戒;吸取苏氏之教训;少而学陶潜,早于子瞻“学之于老”;……说明:如表述为“我们兄弟三人都不适合做官(三人均非功名之品……)”之类,归入要点三或者要点四其中一点,不重复赋分。
评阅示例:5分兄弟三人之间相爱,不亚于子瞻、子由(1分),甚至尤胜他们兄弟之间的快乐(1分),本身三人道根深,世缘浅,适合一起归隐于山林(1分)。
见识过子瞻的覆辙(1分),明白兄弟间情谊的重要,不会错失“听雨”的机会。
况自己本身无功名(1分),兄长心与山林相宜。
首先,作者兄弟相爱不亚于子瞻、子由(1分),且多一份既有兄又有弟的乐趣(1分),其次作者自己并不在乎功名(1分),且他的两位兄弟也不是赢取功名的人(1分)。
最后,作者体会到了兄弟分离之痛,有前车之鉴(1分),欲在年少时便学陶潜。
作者兄弟三人相爱不亚于苏氏兄弟(1分),且三人之间的乐趣多于苏氏二人(1分);作者及其兄弟不爱功名的牵绊,因为我没有求取功名的品格(1分),中郎的性格适合隐居,他也有隐居之意(1分);并且鉴于子瞻、子由难以相见的悲剧(1分),作者兄弟想要“少而归隐”。
4分作者兄弟三人,相爱不亚于两苏(1分),并且三人之乐,胜过两人(1分)。
兄弟三人“道根深,世缘浅”,都不适合功名,定会早归山林(1分)。
作者哥哥很想念兄弟,名堂曰“听雨”,又取鉴于苏轼(1分),希望年轻的时候就退隐山林,与兄弟一同“听雨”。
袁氏兄弟三人的感情十分深厚(1分);作者无缘于功名(1分),而他的两个兄弟也不是做官的料“终亦非功名之品”(1分);作者的兄长性情“内宽外激”“心和迹孤”,十分适合在山林隐居,且在官场生活中不是很快乐,有隐逸之心;不愿重蹈覆辙于苏轼的经历(1分)。
3分袁氏三兄弟的情深不亚于子瞻、子由(1分),三兄弟之间的乐趣更多(1分),并且兄弟三人都不是做官的料(1分),不会因仕途而分居四海,难以相见,想要学习的年龄时间也不冲突,所以不待老年便可相聚享“听雨之乐”。
袁氏三兄弟互相关爱的情感不亚于子瞻对子由的情感(1分)。
袁氏是三个亲兄弟而子瞻没有兄长,子由没有弟弟,快乐比袁氏三兄弟要浅(1分)。
两位哥哥没有功名之品,生性孤傲,与山林相宜(1分)。
袁氏三兄弟比子瞻学习的时间早。
他们三人兄弟感情甚好(1分),都想与兄弟相聚,且我可以免于功名(1分),不像子瞻、子由宦游四海不得相聚,且用子瞻、子由之事引以为戒,不步他们的后尘(1分),所以三人听雨之乐不待老即可实现。
2分作者借子由、子瞻二人兄弟分离一事引发哲思,认为袁氏三兄弟,自己可早退仕途,另外二兄弟与世俗缘分浅,不适合走仕途,兄长内心宽和,平和,却有些孤独,适合在山林隐居(1分)。
三人可早日在山林共享听雨之乐(1分)。
袁氏三兄弟中,袁宏道在官场上不自得,从而有归山林闲居之意;袁中道自己不觊觎官场名利(1分),并且他性格宽厚平和孤傲,适合闲居山林;作者认为自己诸位兄弟都不是世俗慕名取利之人(1分),而根在自然和山林之中;向往这种生活;他们可同归山林,不在仕途中起浮,有听雨之乐。
首先袁氏兄弟亲情浓厚,不亚于苏轼与苏辙(1分);同时,三人都不看重功名,喜爱山林之乐(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