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天成:从高联到IMO金牌,超详细数学竞赛学习方法(三)
数学竞赛学习方法与技巧指南
数学竞赛学习方法与技巧指南数学竞赛是一项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活动。
然而,许多学生常常感到无从下手,对于数学竞赛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不甚了解。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有效的数学竞赛学习方法与技巧,帮助学生提升竞赛水平。
一、培养基本功数学竞赛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
首先需要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等。
这些基础知识是进行高级数学思维和解题的基石。
通过反复记忆和实践运用,可以巩固自己的基础知识。
其次,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技巧。
高效的计算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减少出错的可能性。
可以通过多做题目,尤其是口算和心算题,来提高自己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数学竞赛需要长期坚持和积累,因此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非常重要。
建议学生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数学竞赛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计划,固定时间进行数学竞赛的相关内容学习和练习。
另外,在安排学习时间时要注意间隔休息,避免长时间的连续学习造成疲劳。
适当的休息可以提高学习效果,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三、多进行思维训练数学竞赛注重思维的灵活运用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因此,多进行思维训练是提高竞赛水平的关键。
可以通过解决一些数学难题、参加数学竞赛训练班或者参加数学竞赛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培养和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思维训练中,可以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总结和归纳解题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解题技巧。
四、利用资源提高水平借助各种数学竞赛学习资源,可以更快地提高竞赛水平。
可以阅读相关数学竞赛的参考书籍、教材和习题集,了解不同类型的竞赛题目和解题方法。
同时,还可以参加数学竞赛的培训班或者网上课程,提升自己的数学竞赛技能。
此外,还可以参加数学竞赛讲座、研讨会等活动,与其他竞赛选手交流分享经验,互相激发学习的动力。
通过利用各种资源,可以给自己的数学竞赛学习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何天成:从高联到IMO金牌-超详细数学竞赛学习方法(一)
何天成:从高联到IMO金牌,超详细数学竞赛学习方法(一)本文作者何天成,第58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金牌获得者,华南师大附中2017届毕业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17级新生。
本文首发于数学新星网。
作者非常详细地阐述了从高联一试/二试,到参加CMO,国家集训队,走向IMO,各级竞赛的心路历程和学习方法,对于参加竞赛的同学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因为篇幅较长,故分为三篇分享给大家。
请看过的同学温故知新,没看过的同学一定要认真做好笔记,满满的干货~正文如下:2017年7月,我有幸作为中国国家队的一员参加了第 58 届国际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IMO ) ,并获得了一枚金牌。
回顾六年竞赛之路,我从开始的一个懵懂无知的新人,一路上经历了不少挫折,走了不少弯路,在跌跌撞撞中算是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学习竞赛的方法,最后的结局也是幸运的。
而正是这份幸运,让我觉得有责任把自己学习数学竞赛的经验与心得分享出来,希望后来者能吸取我的经验和教训,找到自己的不足,并更好地看清未来。
引言对于一场考试,我喜欢用以下 3 个参数来衡量最终的分数:最终分数=实力分 x 运气分 x 状态分。
其中实力,运气,状态均为非负实数。
这里,“实力”顾名思义,尽管不好量化,但是一般来说实力相差很大还是能看出来的。
“运气”主要代表“题目是否对路”,比如一个擅长几何的选手参加一场几何送分的考试,当然运气分较低;而参加一场几何难度他刚刚好能做出来的考试,运气分就比较高了。
当然,运气分是取决于考试本身的,可以认为主观上不能改变它,但是在集训队这样的多次考试中,平均下来,运气会比较稳定;并且,我们可以用比如“补短板”或者“狂刷一科”等方法改变运气分的波动大小。
另一方面的运气来自于改卷,即能不能得到预想中的分数,这一点理论上来说也是不能自己操纵的,但是可以通过加强书写等方法提升。
“状态”源于自身,常见的影响状态的因素有,比如考前一晚睡不着,考试很冻手、冻僵了,旁边的同学一直发出噪音等等。
高中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解题方法
高中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解题方法一、代数技巧代数是数学的基础,掌握代数技巧对于解决数学问题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代数技巧:1、合并同类项:将同类项合并为一个项,可以简化计算过程。
2、提取公因式:将公因式提取出来,可以简化计算过程。
3、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这两个公式在代数中非常常用,可以用来进行化简和展开。
4、分式的约分:将分式约分为最简形式,可以简化计算过程。
5、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互化:将根式转化为分数指数幂,或将分数指数幂转化为根式,可以用来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
二、几何技巧几何是数学中重要的分支之一,掌握几何技巧对于解决数学问题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几何技巧:1、三角形的内心、外心和垂心:掌握这些特殊点的性质和作法,可以用来解决一些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2、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可以用来解决一些与圆相关的问题。
3、立体几何中的空间向量:通过空间向量的运算,可以用来解决一些立体几何问题。
4、解析几何中的直线、圆和椭圆:掌握直线、圆和椭圆的性质和作法,可以用来解决一些解析几何问题。
三、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数学中重要的应用之一,掌握数据分析技巧对于解决实际问题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数据分析技巧:1、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掌握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可以用来评估数据的分布情况。
2、数据的可视化:通过图表等可视化工具,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数据和分析结果。
3、回归分析:通过回归分析,可以找出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数据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4、方差分析:通过方差分析,可以检验多个样本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5、时间序列分析: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数据变化趋势。
四、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数学中重要的应用之一,掌握数学建模技巧对于解决实际问题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数学建模技巧:1、建立数学模型:根据实际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可以是方程、不等式、图形等。
imo中的问题定理与方法
imo中的问题定理与方法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数学竞赛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的问题定理与方法涉及数论、几何、代数等多个数学领域,下面将介绍一些与之相关的参考内容。
数论问题是IMO中经常出现的类型之一。
对于数论问题,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定理和方法。
其中,费马小定理是一个重要的数论定理,它指出如果p是一个素数,a是一个整数,那么a的p次方与a模p同余。
孙子定理是另一个常用的定理,它用于求解一类同余方程。
此外,欧几里得算法、中国剩余定理、RSA加密算法等也是解决数论问题时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在几何问题中,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几何定理和公式。
例如,勾股定理是解决直角三角形问题的基本工具。
海伦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可以用来求解各种三角形的面积。
对于平面几何问题,学生需要掌握直线与圆的问题解决方法,如相交、切线、切点等问题。
代数问题在IMO中也是常见的。
学生需要掌握代数方程的解法,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韦达定理和柯西不等式等。
此外,排列组合与概率也是常见的代数问题类型。
学生需要了解排列组合的基本原理,如乘法原理、加法原理和排列组合计数等。
解决IMO问题的方法通常包括分析问题、归纳法、反证法等。
学生需要学会分析问题的关键点,提取问题的核心信息,并通过归纳法来总结经验和规律。
反证法在解决一些假设性问题时常用,通过推理和推导来证明问题的正确性。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还需要培养一些技巧和策略。
例如,合理利用图形信息,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几何图形或代数方程。
学会运用特殊值法或特殊构造法,通过假设一些特殊情况来辅助解题。
除了理论知识,对于参加IMO的学生来说,实践和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
解决数学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练习和思考。
参加国内的数学竞赛,如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亚洲太平洋地区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等,可以提高解题的技巧和水平。
总之,IMO中的问题定理与方法涉及到多个数学领域,如数论、几何、代数等。
数学竞赛学习方法漫谈何天成
数学竞赛学习方法漫谈何天成今年七月,我有幸作为中国国家队的一员参加了第58届国际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并获得了一枚金牌.回顾六年竞赛之路,我从开始的一个懵懂无知的新人,- ~路上经历了不少挫折,走了不少弯路,在跌跌撞撞中算是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学习竞赛的方法,最后的结局也是幸运的.而正是这份幸运,让我觉得有责任把自己学习数学竞赛的经验与心得分享出来,希望后来者能吸取我的经验和教训,找到自己的不足,并更好地看清未来.I. 引言对于一场考试,我喜欢用以下3个参数来衡量最终的分数:最终分数=实力分x运气分x状态分.其中实力,运气,状态均为非负实数.这里,实力顾名思义.尽管不好量化,但是一~般来说实力相差很大还是能看出来的.运气主要代表“题目是否对路”,比如一个擅长几何的选手参加一场几何送分的考试,当然运气分较低;而参加一场几何难度他刚刚好能做出来的考试,运气分就比较高了.当然,运气分是取决于考试本身的,可以认为主观上不能改变它,但是在集训队这样的多次考试中,平均下来,运气会比较稳定;并且,我们可以用比如“补短板”或者“狂刷一科”等方法改变运气分的波动大小.另一方面的运气来自于改卷,即能不能得到预想中的分数.这一点理论上来说也是不能自己操纵的,但是可以通过加强书写等方法提升.状态源于自身.常见的影响状态的因素有比如考前一晚睡不着,考试很冷手冻僵了,旁边的同学一直发出噪音等等.当然,也可能会有状态莫名超好的情兄,但是我们不能控制自己超常发挥,只能期望尽量发挥正常.总结下来,我们当然要“提升实力”,但同时也要注意一些很容易被忽略的地方提升运气和状态.这看似很难处理,但实际上还是有迹可循的.运气方面,一是之前说的“补短板”与“狂刷一科”,补短板是实力进阶的必经之路.我一直认为,一名真正优秀的的选手并不一定要做出很多人都做不出的超难题,但是一-定要做出有足够多人能做出的题.这就需要了解不同的方法,覆盖更多知识面,做真题.“狂刷一~科”是实力不够的情况下的赌博- .比如就想联赛做出俩题混一-等奖,然后狂刷代数与几何之类的.我对这种方法不予评价,但反正我自己的经历是,凡是赌博的情况都必输,实力不到说啥都没用,不如按部就班的来.读者可以自己考虑实力不够的时候的做法.第二点大概就是关于过程的书写.事实上,很多人对自己的过程非常有自信.如果你批改过其他人的过程,总会觉得“这啥意思啊?搞了半天都不知道想千啥”或者“这里一句话带过根本就不显然嘛”.一般来说,过程写不好有两种:如果你讲都讲不清楚,那么可能是语文学的不好,请回炉再造;如果跟别人讲思路的时候别人可以理解,但是过程写不好的话,可能是没有掌握好写过程的技巧.写过程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要准确,不能让老师误解你的意思;二是要通俗易懂,节省老师的时间,让老师能够比较容易get到你的过程的脉络.所以针对第一点,要学会过程的“数学化”表达:比如很多组合问题,直接表达就像写小说,如果可以换成集合或者图论的语言,又或者把它代数化表示,就简单很多了;另外,过程里的因果关系要清晰,至少要表达出“由什么推出什么”.这就需要多使用连词:因为(由于、注意到) 所以、若则所以从而、我们断言(证明) 事实上,以及右箭头“>”.就算连词使用不多样,至少要达到的要求是:老师知道你的每一个结论是由那些结论推出的.而第二点其实容易被忽视.我经常看到有些过程一路往下推,密密麻麻一大堆,又不知道他想干什么;语言又完全用的是集合的方法,全都是定义和运算,让人摸不着头脑.这时候,一旦出现一一些笔误,很有可能老师就“如释重负”地圈起来给0分了.这就像写一篇议论文,要是你一直举例子不立论,当然不会给高分.这就需要把证明的脉络清晰地刻画出来,常见的连词有:证明分为如下几步、下面证明一个引理(结论)、我们断言(证明)以下结论、我们只需证明如下结论即可证明此题.这样的好处是,如果你断言的关键步骤恰好是答案中的步骤,或者老师知道是对的,那么老师就大致知道你做出来,只需验证一下细节即可;就算你的证明出现了一些漏洞,老师也能知道你做出了什么,会更容易得到步骤分.当然,还有一个大大增加可读性的方法:画图.特别是组合题,很多组合题用代数语言表达很繁琐,不易找到重点,也容易出现笔误,那如何让老师知道你想做什么呢?那就是画图.如果要把一个图按照某种策略三染色,就画一个示意图,然后用ABC标顶点,看上去就清楚多了嘛;就算几何题是用复数算的,画个图,让老师不用自己找图,也不是什么难事吧?最后我谈谈骗分.时间快到了的时候还是做不出题目,想争取一些过程分的情况是常见的.但是我非常非常反对大家东扯西扯,然后说证毕-做不出来就做不出嘛,要承认自己就是在混分,至于能给几分就看你做了什么结论了;但总有一些人不会做就瞎搞一通然后证毕,这样的人多了,就加大了老师判卷子的难度,就会连累一些“好人”.反正我觉得,要是明知道是错的还写证毕,绝对是败人品的行为.状态方面,我觉得有两点:一是平时加强模拟考试模拟考试绝对不仅仅指的是做--套题那么简单!我觉得模拟考试要起到效果,必须完完全全地模拟真实的情况特别是4.5小时的考试,很多人只是开始两个小时上三板斧,然后消极怠工,这其实一点效果都没有.真实考试有4.5小时呢,要是平时这么模拟,真实考试的最后2个小时难道你就能继续保持极高的做题状态吗?二是,平时做题最好“认真对待”,两天的考试可以带着一些心理负担,这样真正考CMO这样的考试万一面对第- -天考试失利,就不会心理太崩盘.II. 各级竞赛联赛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是高中竞赛的第-步,但其实也是不确定性最大的一步.不同的省份有不同的联赛的备考攻略.如果你来自- -些超级联赛强省,比如上海、浙江等,那么你的一试水平一定要过硬,因为正常的年份很可能会出现很多人二试并列拼一试的情况;但如果是中等的省份,就拿广东举例吧,在大部分年份二试3题一试90分可以进省队,并且二试2题的话几乎进不了省队,所以其实只需要做“适当”的一试练习,然后把重点放在二试上注意,这里的“:c题”指的是最终得分.不同的省改卷严格程度不一,但是一般来说,被判错是少数,并且很有可能是自己的问题(有些人经常写伪证自己看不出来,或者写过程水平太差确实没法看,却自我感觉良好).所以在备考的过程中要训练自己的书写,要尽量写的严谨、工整,避免被判错;但至于最终结果要是还是被判错了,也没办法啊,尽力而为,问心无愧.由于联赛的考场很多,并且各地规则不一,请尽量熟悉自己将去到的考场与考试细则,并在考前做好充足的准备,避免出现考试之外的问题.笔者在参加联赛的过程中曾经遇到过以下问题(都是血的教训啊):考场偏僻,当天起的很早赶赴考场,很疲倦;考场空调直吹,极冷;教室很大,老师发卷不及时,导致开考5分钟才拿到卷子;考试要求换草稿纸(收一张给- -张);洗手间较少,要等很久等等.总之,在考试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联赛毕竟没几次,要按照高考的规格对待,提前踩点,准备充足的衣物、食物,避免因为考前准备不充足痛失好局.联赛与之后的比赛的最大的两点区别就是:时间短,对书写要求高.所以联赛的模拟更注重踏踏实实地掐表做,并认真写过程,最好让别人批改或者自己对着答案很仔细地检查笔误和写的不好的地方.部分因为时间原因没有做出的题目可以考试结束后再想,在考试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分数最大化”,该跳过的题就跳过.这样在真正的联赛中才不容易手忙脚乱.联赛有一个不太好的地方:答题的区域非常小.尤其是二试第一-题,要是想到了一个很复杂的方法,有可能要挖掉一大半第二题的空间才能写下.因此在模拟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这一点,千万千万不能写错!在考场上若是发现写了一大半的过程都是错的,修正思路很长,真是欲哭无.....不差这几分钟.要想好了再写,多花点时间写,表达尽量清楚.因为联赛时间紧,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快速写出合要求的过程.这也是需要平时训练的一很可能最后留给一-试最后一题的时间只有5分钟了,如果你快速读完题目后直接开始写,抓得分点,说不定最后能有10分.总之,模拟考试的最高境界就是“平时如考试,考试如平时”.平时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计时作答,做不出来的题也要写上已得到的结论,完全模拟考试的状态.同时,在一试二试都模拟完成之后,可以再回头做做因为时间不够没有完成的题目,从各方面思考“如何做到更好’ 总结新出现的题型与错误的原因,总结考试的时可能出现的错误的时间分配.1.一试先说一~试.我的一~试水平历来都不算好,但是也不算差,大概就是所谓的“90分”标准- 我个人认为90分应该是适当训练可以达到的,而且在训练得当的情况下,基本可以保证拿到这个分数.当然,我的训练其实不多, (因为前面说的弱省原因),但是也不算少.首先,如果你刚学高中竞赛,对一试的知识点掌握的还不透彻,那么大概还是需要把套路过一遍的这个过程有点像准备高考,但是要求更高.如果有教练当然极好,让教练帮着补补就好了;如果自学的话,大概需要做一些题.一试我能想到的问题大概是下面的这些东西.解析几何,其实来来回回方法就那么几种:设直线方程配合韦达定理,设点,设参数方程;还有稍高级的方法,比如几何法,曲线系,极坐标,极线方程,仿射变换,等等.当然,解析几何看着容易,做起来却没那么简单,需要很好地计算能力,也需要灵活变通,这就需要大量的练习了.做解析几何题的时候要注意:真正比赛的解析几何题目的答案一定不会太过于复杂.如果你在做题过程中发现比如求出的函数是无比困难的,很难求出最小值,那么可以考虑要么进行一些代换,因为这个表达式里面理论上来说肯定可以提取-一些局部,切勿暴力求导;也可以试图先猜出特殊点,看看能不能直接证明大小关系.如果求出的动点坐标所要满足的参数方程很复杂,无从下手,你可以尝试在原来的图形里猜出动点满足的条件大致是什么一无非就是直线或者二次曲线之类的嘛,那么比如把x,y坐标平方乘系数加加减减说不定就全部消掉了.当然,做解析多了之后,要总结经验,在花了一定时间做不下去,一定要赶紧止损,换个方法,说不定不费很大力气就做出来了.最后,要记住,验证平行坐标轴的情况.数列技术含量稍高,不过绝大多数数列问题都是可以用局部不等式或者裂项做出来的.少数有高级技巧,比如积分估计,三角函数换元之类的.个人觉得数列其实难度很难估测,有的题目确实有难度.当然,就联赛的真题来看,数列题目并没有很多模拟题那么难,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能着急的瞎放缩,要多变形一绝大部分的数列都是用代数变形后裂项做出的.大题里面可能还有一道求导的题目或者其他题目.这一类题目个人觉得没啥技巧,简而言之,练.代数的硬功夫是很重要的,这在之后做更难的代数题中会有用.立体几何.立体几何对于自学的同学来说往往会比较头疼因为答案的做辅助线方法有时候真的很匪夷所思.那就不这么麻烦吧!立体几何有一个万金油方法算!由于近年都出的是填空题,所以其实很多细节都可以不用处理(这是权宜之计,我推荐大家多学其他方法,保不准就出大题了...但如果想短。
高中数学联赛怎么学才能拿一等奖
基础不是很强(有些知识还没学到),做题都感觉不是很行(做竞赛书比如奥数教程A组还马马虎虎,但做到最后几题就不行了,做奥林匹克小丛书就直接爆了),1试差不多40-60分,上海,关键是明年,一年内怎么提高,还有啊,有人说做精编啊,有没有用啊
回答
原来是老乡啊……湖北黄冈太远了,估计请不来……奥数教程是奥数书里面比较容易的,小丛书……这套你要是能全都懂就去IMO了……
回答
一开始是有一些困难,这个时候尽量坚持,就是坚持,同样类型的题目连续做10道20道,感觉慢慢会来的(手熟就是有感觉了)。很多竞赛题是很难,一遍不容易记住,所以多看看同类型的题,不就变成多看几遍了吗?手熟了,以后就方便多了,心里也不会害怕了。
题典的话,一星对应高考压轴,二星介于一试二试之间,三星大概是二试题,四星就难得不得了了。但是题典有好几个人编,各部分难度不同。数论部分的二星题就已经相当难了,有一些达到了组合部分的四星题难度。
听上去你现在高二,那么就做精编吧,据说外地的冬令营、集训队学生都是精编斗士,我没有做很多,因为它其实是用来准备外地高考的。不过现在比较流行的竞赛书中精编算一个,奥数教程也算一个,多功能题典也算一个,小丛书高级点也算一个,九章出版社的(名字我忘了,挺难的)也算一个,至少做完其中一套书吧。
考联赛,一试要分高,但是二试更重要!二试至少做两道半冲一等奖吧……一试80分朝上吧,反正多练练,一年还来得及。如果你是四大名校的条件会好很多(因为校内可以上课),其他的……自己好好努力!
立体几何,一试填空题8分或者大题第一题16分,复数一般在一试,填空题或者大题第3题20分,概率考的机会不多,往往和组合计数一起考。这三个总分值30分左右,我花在上面的时间不多,所以得分率非常低(这些往往是赚分的),所以不要学我!
高中数学竞赛备考方法
高中数学竞赛备考方法数学竞赛在高中阶段是一项重要的学术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然而,要在数学竞赛中脱颖而出并不容易,需要有科学的备考方法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一些建议,帮助高中生更好地备考数学竞赛。
一、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高中生通常忙于课业和其他活动,因此要合理安排备考时间非常重要。
推荐的备考时间是每天抽出1-2小时专门用于数学竞赛复习和练习,同时在周末或放假期间可以适当增加备考时间。
在备考期间,需要将备考任务划分为小分阶段,设置具体的目标和时间节点,制定详细的备考计划表,并按计划执行。
二、系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在备考数学竞赛时,首先要进行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
数学竞赛题往往涉及广泛的数学知识点,因此需要对各个知识点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
可以按照教材的顺序,逐个学习并进行笔记整理,同时结合解题技巧和典型例题来加深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点和疑惑时可以及时向老师请教或寻求辅导。
三、多做典型题和经典试题做题是提高数学竞赛能力的关键。
对于每个学习的知识点,要多做一些典型题和经典试题,熟悉并掌握解题步骤和方法。
在做题过程中,可以将题目按照难易程度分为不同的题型,先做一些简单的题目巩固基础,然后逐渐增加题目的难度。
同时要注意做题的速度,提高解题效率。
四、理解题目要求和思路解题思路和方法是数学竞赛的核心。
在解题过程中,要先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和限制条件。
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选用适当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尽量减少解题步骤和计算量。
在解答过程中,要思维敏捷,善于发现问题的关键点和规律,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和分析。
五、注重解题过程和思维方法的训练数学竞赛注重的不仅是答案的正确性,更重要的是解题过程和思维方法的合理性和严密性。
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的训练。
可以多参加模拟考试和竞赛,锻炼解题的整体思路和解题的技巧。
同时,要养成记录解题过程和思考的习惯,可以通过写解题思路和分析过程的文章或博文来反思和总结。
数学高效学习方法应对数学竞赛的技巧与策略
数学高效学习方法应对数学竞赛的技巧与策略数学竞赛一直以来都是考验学生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平台。
为了在数学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学生们需要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和灵活的解题策略。
本文将介绍一些数学高效学习方法,以及应对数学竞赛的技巧与策略。
一、合理规划学习时间成功的学习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计划。
对于数学竞赛的学习,我们需要明确每天分配多少时间来练习数学题目,以及学习理论知识的时间。
建议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并且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确保能够充分利用好每一分钟。
二、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数学竞赛考察的是数学的深度和广度,因此,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掌握基础知识,如代数、几何、概率等等。
通过反复练习基础题目,巩固自己的基础知识,为更高层次的题目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理解与应用数学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理解和应用。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解概念和定理的内涵,关注其实际应用场景。
并且,在解题过程中,要注重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多做题,总结解题技巧解题是数学竞赛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总结,能够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建议学生多做一些经典的数学竞赛题目,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和方法。
同时,在解题的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和归纳,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为以后的考试做好准备。
五、刻意练习,突破瓶颈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难题和瓶颈是难以避免的。
当遇到难题时,我们应该冷静分析,找出关键点,有条不紊地解题。
如果一时解不出来,可以多请教老师和同学,借助他们的经验和指导来突破瓶颈。
并且,要使用刻意练习的方法来攻克难题,持之以恒,直至解题能力进一步提高。
六、培养良好心态,保持自信数学竞赛中,心态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们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并坚持不懈。
同时,对于竞赛中的失利,要以平常心看待,总结失败的原因,并且找出不足之处,以更好的状态迎接下一次的竞赛。
数学奥林匹克之路小学数学竞赛备考攻略
数学奥林匹克之路小学数学竞赛备考攻略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是一项旨在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国际性竞赛。
在小学阶段积极备考并参加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不仅可以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竞争意识。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备考的攻略。
一、备考前的准备工作1. 了解竞赛规则:在备考开始之前,要先仔细了解参加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规则和要求,包括考试科目、试题类型、时间限制等。
只有充分了解竞赛规则,才能有针对性地备考。
2. 熟悉教材内容: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试题通常涉及小学数学的各个知识点,因此备考前要将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牢固掌握,并重点关注一些常考的难题类型。
3. 资料准备:备考过程中,合适的备考资料对提高备考效果至关重要。
可以寻找一些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相关习题集、参考书和模拟试卷等资料,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和复习。
二、备考策略1. 制定学习计划:备考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需要持续的学习和练习,因此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十分必要。
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备考进度,将备考时间分配到不同的知识点,保证每个知识点都得到充分的学习和练习。
2. 理清学习重点:备考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时,要根据试题的特点和考点,理清学习的重点。
可以从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历年试题中归纳出一些常考的难题类型,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复习,重点攻克难题。
3. 积极参加讨论与竞赛:备考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不仅要进行个人的学习和思考,还可以积极参加各种数学讨论和竞赛活动。
与其他备考的同学共同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可以互相学习和提高,同时也可以参加一些模拟竞赛,增加竞赛的经验。
三、备考技巧1. 注重基础知识: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试题往往需要在扎实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应用,因此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解题非常重要。
2. 灵活运用方法:解题方法是备考过程中的关键。
在解题时,要学会快速分析问题和找出解题思路,在运用各种方法解题时要灵活应用,不拘泥于一种方法。
高中数学竞赛学习计划
高中数学竞赛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1. 熟练掌握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包括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等内容。
2. 掌握数学问题的解题技巧,包括推理、分析和证明能力。
3. 提高数学建模和问题求解能力,培养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学习时间安排1. 每天坚持学习数学,保持良好学习状态。
2. 安排每周至少3次集中的数学学习时间,进行专项练习和模拟测试。
3. 在课余时间加强自主学习,利用网络资源和相关书籍进行学习补充。
三、学习内容和方法1. 复习巩固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特别是代数和几何相关内容。
方法:通过系统的复习课外书籍和资料,逐一梳理和巩固基础概念,做相关习题进行练习。
2. 积累解题技巧,学习数学竞赛解题方法,包括透析题意、构建模型、分析解题思路、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等。
方法:通过参加数学竞赛培训班或者参加线上课程,学习竞赛数学解题技巧,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技巧。
3. 提高数学问题建模和求解能力,特别是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数学知识和技巧进行解题。
方法:积极参与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等活动,了解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和模拟练习来提高解题能力。
四、学习资源1. 数学竞赛相关资料:通过学校数学社团或者数学竞赛培训机构获取相关练习资料和参考书籍。
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微课、视频等各类资源进行数学知识的补充和拓展。
3. 课外书籍:购买一些与数学竞赛相关的书籍,进行系统性学习和复习。
五、学习态度和方法1. 积极主动: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和课外练习。
2. 钻研精深:多与同学交流讨论,多请教老师,提高问题解题的深度和广度。
3. 聚焦重点:抓紧时间,集中精力在数学竞赛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巧上。
4. 及时总结: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总结分析,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学习效果。
六、学习评估1. 定期进行模拟测试,检验学习效果。
2. 参加校内外数学竞赛,积极展示个人学习成果。
3. 参加数学讲座、分享会、学习交流,提高竞赛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目标省一省队,数学竞赛应该怎么学?绝对干货!
目标省一省队,数学竞赛应该怎么学?绝对干货!原创爱尖子爱尖子平台 2019-12-19第35届CMO已经于11月下旬正式结束,在为进入国家集训队的60名选手送上真挚祝福的同时,也有众多学生被其感染,加入了新生代高联大军,为高联注入了新的血液。
高联到底怎么学?什么时间我该用什么样的参考书?是否有必要参加培训?刚接触高联,种种疑问摆在学生与家长的面前。
爱尖子金牌教练胡晓君老师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进行细致梳理,总结出不同目标下不同阶段学生学习高联的节奏及推荐辅导书籍。
本文干货满满,一定要记得转发收藏呀!注:由于每个人学习时受能力、环境等因素影响,如下经验供大家参考,可以适当调整进度。
1、高一上学期:完成高中数学课内知识学习。
包括必修内容,还包括组合计数、不等式、复数、倒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部分的相关知识,中考压力不大的学生可以从初三开始学习。
最好高一上学期期中前后能把所有课内知识学完。
值得注意的是,学完课内知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要能达到高考水平。
2、高一上-高一寒假:系统学习高联一试内容。
高联一试是基于高中课内知识的,只是在方法上有很大提升,所以学完课内知识就可以开始系统学习一试的方法了,比较推荐《奥数教程》,这套书分高一、高二、高三三套,每个年级包括奥数教程、奥数教程能力测试(习题)和奥数教程学习手册(习题答案)三册,系统地梳理了高中竞赛知识,每讲都有知识要点和基本方法总结、例题精讲及配套的练习,比较适合刚接触竞赛的学生使用。
一试学习可以以高一、高二册的内容为主。
3、高一下学期前期:学习高联代数及平面几何模块。
需要掌握高联范围内代数和平面几何相关知识并解决一部分难度较高的问题。
高联考察的代数知识和课内体系基本一致,所以代数学习不能脱离课本。
要全面、系统地掌握代数知识,抓住数列和不等式两个最重要的部分,重视基础方法,广泛做题,时常总结,不要过分关注“偏难怪”。
比较推荐的是《奥林匹克小丛书》之平均值不等式与柯西不等式分册,讲解比较系统,例题很全面;另外一本是浙江大学出版的《高中数学竞赛专题讲座》之数列与归纳法分册。
数学竞赛技巧提高数学竞赛成绩的方法
数学竞赛技巧提高数学竞赛成绩的方法数学竞赛技巧:提高数学竞赛成绩的方法数学竞赛是学生们锻炼能力、提高数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在数学竞赛中获得好成绩并非只靠智商,更重要的是合理的备考策略和学习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提高数学竞赛成绩的方法和技巧。
1. 了解竞赛规则与内容在参加数学竞赛之前,了解竞赛的规则和内容至关重要。
了解题型、考查的知识点、时间限制等方面的信息可以帮助制定备考计划,并且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
2. 刻意练习典型题目典型题目是数学竞赛常见的题型,并且有明确的解题思路和解法。
通过刻意练习典型题目,可以加深对这些题型的理解,规范解题步骤,并提高解题速度。
将经典题目进行分类整理,每个类型都进行反复训练,直到熟能生巧。
3. 多观摩优秀解答观摩优秀解答可以帮助学生发现优秀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可以通过阅读解题报告、学习优秀作业或者参加数学交流班来接触优秀解答。
在观摩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并借鉴别人的思路和方法,逐渐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4. 常做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路和知识之间的关系以图表形式展示的工具。
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可以梳理知识的框架,帮助记忆和理解。
在数学竞赛备考中,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整理重点知识、公式和解题思路,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方便日后的快速复习和查漏补缺。
5. 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巩固基础知识是数学竞赛提高成绩的关键。
数学竞赛中的题目往往需要运用基础知识进行解答,因此,熟练掌握各个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刷题、复习课本、做习题集等方式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6. 解题过程中注重方法在解题过程中,注重方法比注重结果更为重要。
良好的解题方法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准确性。
可以通过总结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自己的解题技巧。
7. 合理安排时间数学竞赛的时间往往较为紧张,因此合理安排时间十分重要。
在备考阶段,可以模拟竞赛的环境,控制好每道题的解答时间。
在解答过程中,可以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合理分配时间,避免在一道难题上花费过多时间。
S5数学竞赛学习经验谈兼论如何获得IMO金牌(上)
S5数学竞赛学习经验谈兼论如何获得IMO金牌(上)本文是笔者十几年数学竞赛教学的经验谈,笔者主要在中国教初高中阶段的数学竞赛,相当熟悉。
也曾家教过几位美国和加拿大国家队队员,对美加体系有所了解。
名词解释:TST 选拔国家队的考试USAMO 美国数学冬令营TSTST/CMO/冬令营选拔上述队伍的考试IMOSL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题库题目分四个板块以数字标记难度例如A1代表最简单的代数题 C9代表最难的组合题目,一般用这套编号来描述题目难度,即使不是IMO题目写在前面的话:我执教以来,经常有人问我竞赛需要什么样的资质,每周应该学多久,应该看什么书,每次座谈会大家问的东西都非常的多,我前五年能答得上来,现在愈发感觉无法回答了。
一个小原因是:同样是问“怎样能学好数学竞赛”,其实大家的“学好”目标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果简单以考试来论,小奥和联赛一试只要花力气就能学好,联赛二试需要你有一定的智力和学习时间,从冬令营开始,对创造性思维有极大的要求。
一般进入tst的学生不再局限于数学竞赛,而往往希望能学好高等数学,对数学有更深的理解,这就对抽象思维有很高的要求。
所以问的人目的不同,回答也不同。
更大的原因是:提问者的资质各不相同,而我现在观察到的能走通的学习道路实际上非常之多,已经不敢妄言了。
我以前觉得有点笨/自觉性弱/创造力弱的学生拿不了imo金牌,十几年来都被一一打脸了。
其实有个学生家长总结的很好,他采访了很多imo金牌的师兄师姐,每个人讲出来的学习经验方法都有挺大差异。
(所以你可以看到我和我的学生的学习心得都是有冲突的)我现在的理解教育类似于园艺,先观察自己的素质,再根据目标做少量的修剪。
比如一个直的树根,万万不要模仿上届冠军去扭成弯的,去找找直的成功案例,做少量调整就好:)地球是圆的,但对搞地理的人更精确的说法是地球是一个坑坑洼洼的椭球体。
希望大家读完此文后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学习数学竞赛有一个更精确的认知,对自己有一个更好的定位。
高三数学竞赛备考策略提高竞赛成绩的有效方法
高三数学竞赛备考策略提高竞赛成绩的有效方法数学竞赛是衡量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对于高三学生而言,备战数学竞赛是提高竞赛成绩、巩固数学知识体系的有效方法之一。
为此,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三数学竞赛备考的策略,帮助学生提高竞赛成绩。
一、课内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在备考数学竞赛前,首要任务是扎实掌握课内基础知识。
高三学生往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课业压力,因此,要把握好时间,合理安排学习计划,确保每个基础知识点都得到牢固掌握。
掌握基础知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 夯实基础:复习数学课本,理解并记忆重点知识点,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基础,并进行及时纠正错误。
2. 锻炼反应速度:多做一些能激发思维的题目,积累解题的经验和思维模式,提高解题速度。
3. 完善知识框架:数学的基础知识是相互联系的,要将不同知识点的联系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二、针对数学竞赛的习题训练为了适应数学竞赛,不仅要扎实课内基础知识,还需要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
以下几个方面是备考数学竞赛时需要重点关注的:1. 提前了解竞赛形式:数学竞赛的题型多样,除了选择题外,还有填空题和解答题等,要提前熟悉竞赛的题目类型和题目要求。
2. 针对性训练:根据竞赛的规定,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相关的习题进行训练,以提高对竞赛题目的理解和解题能力。
3. 注重综合能力:数学竞赛的题目往往需要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因此训练过程中要注重培养综合能力,增强解题的灵活性。
三、合理安排时间,增加复习效率高三学生备考数学竞赛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增加复习效率。
以下几点是备考过程中需要注意的:1. 制定合理计划: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将课内知识和竞赛要求结合起来,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
2. 分解任务:将备考阶段分成若干个复习阶段,每个阶段确定清晰的目标,逐一完成,避免一口吃成胖子的情况发生。
3. 计划与实施结合:制定计划不代表成功,要将计划与实际行动结合起来,做到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复习。
何天成:从高联到IMO金牌,超详细数学竞赛学习方法(二)
何天成:从高联到IMO金牌,超详细数学竞赛学习方法(二)本文作者何天成,第58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金牌获得者,华南师大附中2017届毕业生,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17级新生。
作者非常详细地阐述了从高联一试/二试,到参加CMO,参加国家集训队,走向IMO,各级竞赛的心路历程和学习方法,对于参加竞赛的同学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因为篇幅较长,故分为三篇分享给大家,这是第二篇。
请看过的同学温故知新,没看过的同学一定要认真做好笔记,满满的干货~正文如下:二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CMO)来到 CMO ,就意味着进入了真正的“ IMO 模式”了。
4.5 小时3 题,这个时间我觉得不算长也不算短,若是题目顺手,3 小时足以完成,但只要有一题“卡住”了,就很可能出现时间不够用的情况(有思路没时间)。
当然,对于初次接触这样类型的考试的同学,很可能做不满3 小时就己经找不到突破口,无所事事了。
这其实是很正常的,所以在训练中,最关键的就是锻炼如何在“卡住”的情况下调整心态,寻求突破。
关于CMO 的备考,个人觉得不能只是从得知自己进入省队开始,而应该是一个更有计划性的长期过程——从学数学竞赛的初期开始就应该不时挑战一些比较难的题目,这样在真正进入省队之后才会有足够扎实的基本功。
不过无论如何,备考的初期还是要先把所有CMO 范围内的专题过一遍。
在CMO 中可能出现很多联赛不考(或者考的很浅)的知识点,比如复数、多项式、函数方程、图论等,至少不能出现明显的短板。
从CMO 开始,理论上来说答题纸可以无限用,可以自带食物,大部分方法也可以直接使用,包括高等的方法(当然,要是你使用了一些大定理解决问题,很有可能只有部分分数)。
换句话来说,就是限制条件变少了,大家可以凭借自己的本事各显神通。
CMO 的考试与联赛还有一个较大的不同—— CMO 考试时,参赛选手汇聚一堂。
这有好处也有坏处:你可以与各地高手亲密接触,体会举办地的风土人情,但也要充分考虑举办地的气候,伙食等生活条件的差异。
何天成:从高联到IMO金牌,超详细数学竞赛学习方法
何天成:从高联到IMO金牌,超详细数学竞赛学习方法(一)本文作者何天成,第58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金牌获得者,华南师大附中2017届毕业生,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17级新生。
本文首发于数学新星网。
作者非常详细地阐述了从高联一试/二试,到参加CMO,国家集训队,走向IMO,各级竞赛的心路历程和学习方法,对于参加竞赛的同学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因为篇幅较长,故分为三篇分享给大家。
请看过的同学温故知新,没看过的同学一定要认真做好笔记,满满的干货~正文如下:2017年7月,我有幸作为中国国家队的一员参加了第 58 届国际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IMO ) ,并获得了一枚金牌。
回顾六年竞赛之路,我从开始的一个懵懂无知的新人,一路上经历了不少挫折,走了不少弯路,在跌跌撞撞中算是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学习竞赛的方法,最后的结局也是幸运的。
而正是这份幸运,让我觉得有责任把自己学习数学竞赛的经验与心得分享出来,希望后来者能吸取我的经验和教训,找到自己的不足,并更好地看清未来。
引言对于一场考试,我喜欢用以下 3 个参数来衡量最终的分数:最终分数=实力分 x 运气分 x 状态分。
其中实力,运气,状态均为非负实数。
这里,“实力”顾名思义,尽管不好量化,但是一般来说实力相差很大还是能看出来的。
“运气”主要代表“题目是否对路”,比如一个擅长几何的选手参加一场几何送分的考试,当然运气分较低;而参加一场几何难度他刚刚好能做出来的考试,运气分就比较高了。
当然,运气分是取决于考试本身的,可以认为主观上不能改变它,但是在集训队这样的多次考试中,平均下来,运气会比较稳定;并且,我们可以用比如“补短板”或者“狂刷一科”等方法改变运气分的波动大小。
另一方面的运气来自于改卷,即能不能得到预想中的分数,这一点理论上来说也是不能自己操纵的,但是可以通过加强书写等方法提升。
“状态”源于自身,常见的影响状态的因素有,比如考前一晚睡不着,考试很冻手、冻僵了,旁边的同学一直发出噪音等等。
imo中的问题定理与方法
imo中的问题定理与方法imo是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d)的简称,是一项世界范围内的高中生数学竞赛。
该竞赛的题目通常包含一些复杂而有趣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要求学生具备坚实的数学基础和创新的解题思路。
在imo中,学生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涉及到的问题定理与方法是他们解题所依据的基础。
下面将介绍一些与imo中常见的问题定理与方法的相关参考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
一、问题定理的相关参考内容1. 贝祖定理(Bézout's theorem):该定理是一个关于多项式的定理,它阐述了两个多项式的最大公因式与最小公倍式之间的关系。
这是一个在imo中常见的问题定理,学生可以参考数学教科书中关于多项式与因式分解的内容来了解和应用这个定理。
2. 柯西-施瓦茨不等式(Cauchy-Schwarz inequality):该不等式是一个在线性代数中常用的定理,它指出内积的绝对值小于等于两个向量长度的乘积。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线性代数的相关教材来了解和应用这个不等式,在imo中可以应用它来解决关于向量和内积的问题。
3. 费马小定理(Fermat's little theorem):该定理是一个在数论中常用的定理,它指出对于任意一个素数p和整数a,a的p次方减去a可以被p整除。
在imo中,学生可以利用费马小定理来解决一些与整数和素数相关的问题。
二、问题解决方法的相关参考内容1. 归纳法:归纳法是数学中常用的证明方法,也可以用来解决一些imo中的问题。
学生可以参考数学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来学习归纳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2. 反证法:反证法也是数学中常用的一种证明方法,通过假设问题的反面,然后推导出矛盾的结论,从而证明问题的正确性。
学生可以参考数学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来学习反证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3. 构造法:构造法是一种通过构造特定的数学对象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imo中的问题、定理与方法
imo中的问题、定理与方法一、问题: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是一项世界性的数学竞赛,每年吸引着来自全球各地的优秀高中生参与。
在imo中,学生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既有经典的数学难题,也有创新的数学思考。
在imo中,问题的类型多种多样,涉及到数论、代数、几何、组合数学等各个领域。
其中,一些经典的问题备受关注,如费马大定理、哥德巴赫猜想等。
这些问题既有挑战性,又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定理:在imo的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数学定理。
这些定理不仅为数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也对解决数学问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费马大定理:费马大定理是一项著名的数论问题,由法国数学家费马提出。
这个问题要求证明当n大于2时,方程x^n + y^n = z^n没有整数解。
费马大定理在数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直到1994年才被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证明。
2. 哥德巴赫猜想:哥德巴赫猜想是一个关于素数的问题,由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
这个猜想认为:每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
虽然哥德巴赫猜想一直未能得到证明,但它促进了对素数分布的研究,对于素数的性质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3. 均值不等式:均值不等式是一类重要的不等式定理,包括算术均值-几何均值不等式、几何均值-调和均值不等式等。
这些不等式在数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被广泛运用于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三、方法:为了解决imo中的问题,学生们需要掌握一系列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解题方法:1. 分析法:分析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常用方法之一,它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点,从而得出解题思路。
分析法注重逻辑思维和问题拆解能力,对于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具有重要的帮助。
2. 归纳法:归纳法是一种通过具体实例推导出普遍规律的方法。
在imo中,归纳法常常被用于证明数学定理和推导数学公式。
何天成:从高联到IMO金牌,超详细数学竞赛学习方法(三)
何天成:从高联到IMO金牌,超详细数学竞赛学习方法(三)何天成:从高联到IMO金牌,超详细数学竞赛学习方法(三)本文作者何天成,第58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金牌获得者,华南师大附中2017届毕业生,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17级新生。
作者非常详细地阐述了从高联一试/二试,到参加CMO,国家集训队,走向IMO,各级竞赛的心路历程和学习方法,对于参加竞赛的同学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因为篇幅较长,故分为三篇分享给大家,这是第三篇。
请看过的同学温故知新,没看过的同学一定要认真做好笔记,满满的干货~正文如下:下面这些内容主要针对自学,如果你有一个会精心安排你的备考计划的竞赛教练,下面的这些内容仅供参考,主要还是要跟着教练的思路走。
关于培训,在这里我不作推荐,但是个人觉得最好还是要参加一些培训,了解一下最新的题目和方法。
具体的备考建议一推荐的书和题以下讲的这些都是我自己听过或者做过的书和题目,应该大部分都可以在网上找到 pdf 版本,没有提到的书和题很可能是没有做过的。
不敢枉加评价。
一般来说,刚刚接触竞赛的新人都需要一套系统全面的入门书籍,比如:《奥赛经典》、《奥数教程》、《小丛书》等。
对于这些书,如果可以的话当然是选一套书慢慢啃,但其实几乎没有人能够有毅力地踏踏实实做完一套这样的“大部头”...... 所以你可以先了解一下做题的方法,然后做一些题,不一定要做完所有习题。
在刚开始接触新的领域的时候可以直接看例题的答案,但是最好每个题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至少也应该知道自己没有突破的地方在哪——那就是你能学到的新东西。
要学会举一反三,这样很快就能掌握很多方法。
关于联赛的模拟题,除了学校教练的题目,我只做过《中等数学》的模拟题(包括增刊和非增刊)。
模拟题的难度总归与真正联赛有差距,所以如果有些套题做下来一点思路都没有,很可能是题目确实难,不必太在意;但是如果是自己算错的很多,就要找原因了。
事实上,我自己的体会是,增刊模拟题一试平均分与真实联赛的成绩差距不会很大。
数学竞赛攻略提高竞赛成绩的学习技巧
数学竞赛攻略提高竞赛成绩的学习技巧数学竞赛攻略:提高竞赛成绩的学习技巧数学竞赛是许多学生追求卓越数学能力的途径之一。
然而,要在数学竞赛中脱颖而出并取得好成绩,并不仅仅需要天赋,更需要有系统的学习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分享一些提高竞赛成绩的学习技巧,帮助广大学生在数学竞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系统的基础知识学习数学竞赛虽然强调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但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也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
在参加数学竞赛前,要系统地学习基础知识,包括数论、代数、几何等各个领域。
可以通过参考经典的数学教材,如《数学分析教程》、《高等代数教程》等,进行系统的知识积累。
二、积累解题经验1. 频繁做题做大量的数学竞赛试题是提高竞赛成绩的关键。
通过频繁做题,可以熟悉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培养敏捷的思维反应和逻辑推理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数学竞赛试题集进行练习,如《数学竞赛问题解析与训练》等。
2. 系统总结归纳在解题过程中,及时总结归纳,整理解题思路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将解题思路、方法和关键步骤写下来,形成自己的解题笔记。
这样做有助于加深对解题过程的理解和记忆,并能帮助后续类似题目的解答。
三、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1. 培养逻辑思维数学竞赛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学习真题,分析解题思路和逻辑,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还可以进行一些逻辑思维训练,如解谜游戏、逻辑推理题等,以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水平。
2. 发散思维的培养数学竞赛中,有时需要发散思维能力来解决一些非传统的问题。
可以进行一些拓展思维的训练,如解决数学难题、参加数学竞赛等,以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合理安排考试策略1. 熟悉考试规则在参加数学竞赛之前,要仔细研究规则和要求,了解考试的具体内容和形式。
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备考,提前熟悉考试题型及其解题思路。
2. 时间分配数学竞赛通常时间较为紧张,因此合理分配时间非常关键。
可以在平时的练习中控制解题时间,提高解题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天成:从高联到IMO金牌,超详细数学竞赛学习方法(三)本文作者何天成,第58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金牌获得者,华南师大附中2017届毕业生,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17级新生。
作者非常详细地阐述了从高联一试/二试,到参加CMO,国家集训队,走向IMO,各级竞赛的心路历程和学习方法,对于参加竞赛的同学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因为篇幅较长,故分为三篇分享给大家,这是第三篇。
请看过的同学温故知新,没看过的同学一定要认真做好笔记,满满的干货~正文如下:下面这些内容主要针对自学,如果你有一个会精心安排你的备考计划的竞赛教练,下面的这些内容仅供参考,主要还是要跟着教练的思路走。
关于培训,在这里我不作推荐,但是个人觉得最好还是要参加一些培训,了解一下最新的题目和方法。
具体的备考建议一推荐的书和题以下讲的这些都是我自己听过或者做过的书和题目,应该大部分都可以在网上找到pdf 版本,没有提到的书和题很可能是没有做过的。
不敢枉加评价。
一般来说,刚刚接触竞赛的新人都需要一套系统全面的入门书籍,比如:《奥赛经典》、《奥数教程》、《小丛书》等。
对于这些书,如果可以的话当然是选一套书慢慢啃,但其实几乎没有人能够有毅力地踏踏实实做完一套这样的“大部头”...... 所以你可以先了解一下做题的方法,然后做一些题,不一定要做完所有习题。
在刚开始接触新的领域的时候可以直接看例题的答案,但是最好每个题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至少也应该知道自己没有突破的地方在哪——那就是你能学到的新东西。
要学会举一反三,这样很快就能掌握很多方法。
关于联赛的模拟题,除了学校教练的题目,我只做过《中等数学》的模拟题(包括增刊和非增刊)。
模拟题的难度总归与真正联赛有差距,所以如果有些套题做下来一点思路都没有,很可能是题目确实难,不必太在意;但是如果是自己算错的很多,就要找原因了。
事实上,我自己的体会是,增刊模拟题一试平均分与真实联赛的成绩差距不会很大。
可能模拟会稍难一些,但是真正考联赛的时候会比较紧张,也有可能会出现低级失误。
在稍稍进步一些之后,实际上你己经可以做出一部分联赛二试难度的题目了,但是稳定性却不能保证。
这个时候,比较重要的是补充短板。
可以看之后的具体分支中的书。
关于备战二试较难的题目和CMO 以上级别的考试,我强烈推荐单蹲的《数学竞赛研究教程》。
尽管这本书不厚,但其中很多章节里的思想很关键。
尽管现在新的方法很多,很多很难的题目却恰恰用的是老的方法。
我觉得这本书是值得从头到尾扎实地把所有题做一遍的。
《命题人讲座》系列是一套补短板的好书,但也有不足一一部分书的部分章节太偏太难,更像是科普而非针对竞赛。
我自己看过的书大概在之后写了,其他的书就没怎么看过了。
一些流行的期刊,比如《中等数学》等,可能会载有一些最新的题目和方法。
我推荐大家在看书了解传统的方法的同时,最好也要了解最新的题目与新兴的方法。
之前说到过两套所有人都要做的题目:《走向IMO 》和IMO 预选题。
这两套题目都非常好,在准备CMO 和TST 时都可以做。
IMO 预选题大致按照难度排序,并且题目本身大都很优美。
(当然,其中有些题目可能作为竞赛题确实过难了一些......)题目看似虽少,如果给足时间做这些题目,实际上也需要不少时间。
从IMO官网( )的problems 里可以找到近年的IMO 预选题(IMO shortlist )与多种语言的IMO 真题。
当然,你也可以从官网里找到历年考试的成绩与选手的资料(包括照片哦),在做IMO 题目的时候可以以此为参考。
数学新星网里有一些不错的文章,新星征解的难度也不错(难度不太均匀,建议以题为单位单独做,不要计时),对数学竞赛可能会有帮助。
很多人都会逛AOPS论坛( ) ,进入community,contest 就可以找到很多其他国家的题目了,也可以在论坛上与世界各地的数学爱好者讨论。
我自己做过近年美国的USAMO , USATST , USATSTST 试题,确实也不错。
另外,AOPS 上的方法一般是网友自己做出来的,可能有很多方法与官方答案不同。
有很多非常优美的方法值得学习一一有些题目官方答案很复杂,但在AOPS 上却有短而精辟的解答。
Aigner 与Ziegler 的《Proofs from THE BOOK 》是一本拓宽视野的好书。
平时没事可以翻翻,里面的很多证明有推广价值。
(不过有的章节需要用到高等数学的知识,看不懂就留给以后再看吧)二专题强化下面按照代数、几何、数论、组合的顺序给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1代数代数,主要的题型有多项式,复数,数列,不等式,函数方程。
关于代数,个人认为学一些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对代数感会有提高——有些题目会用到分析或者代数的思想,未来的题目也很有可能朝这个方向发展,所以有时间的话推荐大家学一些。
系统讲多项式和复数的书其实不多,《数学竞赛研究教程》里有讲到一些。
但我对复数和多项式的了解主要还是来自于题目。
有一些特殊的多项式,比如Chebyshev 多项式,还是要了解的。
多项式另一个考点是多项式的数论性质,比如Hensel 引理等,也要了解。
数列,要熟悉各种各样的换元法和求通项公式的方法,能求出通项公式的数列往往可以通过通项公式大幅简化问题。
数列的另一种考法是与数论结合。
比如像Fibonacci 数列这样的二阶线性递推数列有很好的数论性质,要专门研究。
不等式是一个大坑,种类繁多,套路复杂。
拿到一个不等式,第一件事一定是猜取等,通过取等确定最基础的方向一般来说,取等都是比较容易猜出的。
比如若干取0若干相同;但是也有例外,比如不对称的不等式和一些算常数的不等式。
遇到不确定取等条件的不等式,最好先观察有没有简化的方法:比如可以通过调整,让最小者是0;对局部求导,得到一些要满足的性质等等。
三元对称不等式有一个很厉害的方法,就是配齐次、通分、展开,然后利用Schur 不等式和Murihead 定理一点一点消去一些项(当然还有直接把一些平方展开可以得到的“自制”不等式),最后把它拆成若干个非负的东西之和就可以了。
(一般来说,不等式都不会太强,一点一点来总能可以做出来的)当然,现在考的三元对称不等式越来越少了,一般也不会让你可以这么暴力的解出,比如给一个很不友善的条件之类的(如a2+b2+c2=1 让你配不了齐次)遇到这种情况还是老老实实用传统的不等式方法(均值,柯西等)做吧。
切割线法和局部不等式是解决问题的独门秘籍。
如果遇到简单放缩无法奏效的情况,可以试着自己构造一个这样的局部。
如果不等式中变元是分离的,可以考虑用karamata 不等式和Jensen 不等式,验证一下凸性,说不定就做完了或者大幅简化问题。
调整法很笨,但是有的时候却能奏效。
但是调整法要注意:如果要使用无限次的平均调整,一定要说明调整是作用在紧集上的,从而最小值点存在。
另外,不是所有题都可以轻易地调整出来。
如果调整法计算量不小的话,试试其他方法吧。
函数方程,是一个中国考察得比较少的方向,但是在IMO 预选题代数里往往占据半壁江山。
个人觉得函数方程是代数里很难提高的部分,不同题目的处理方法也不太有共通性。
虽说本质上就是不断代入,但也有一些技巧,比如寻找函数方程的单调、单射满射等性质;考察函数的值域,或者取函数的等于目标函数的点的集合,刻画集合的性质以证明是全集:适当给出变元间的关系使得等号两边部分项相等而消去;把较复杂的复合函数带入,结合之前的结论变形消元等等。
代数历来是中国的传统强项与国内竞赛中的一大考察重点。
不过相对而言,代数对基本功要求较高,通过训练会有较大提高。
2几何几何与其他方向不同,有多种本质不同的处理手段,最关键的是掌握多种手段解题——纯几何(包括几何变换),三角,复数,重心坐标系,解析几何。
这里我不讨论比较“奇怪”的几何题,比如几何不等式或者立体几何。
当然主要原因是考得不多,我自己也没有学过...... 纯几何法,简单来说就是几何的传统方法。
一般标准答案一定会至少给出一个这样的纯几何法,所以普适性最强。
关于纯几何,最权威的书或许是《近代欧氏几何学》。
这本书里记录了很多很有趣的性质,但是对具体处理几何题似乎帮助不大......不过有向角和有向线段的书写在这本书里有,可以练习一下;另外,这本书里面讲了很多关于反演的性质,如果你不熟悉反演变换,把这本书里面的性质证一遍会熟悉很多。
反演是处理几何题的常用手段,一般来说,在拿到题目之后都要检测一下能不能通过反演大幅简化问题。
这是一个处理很多几何问题的捷径,必须要学会,也不算很难。
调和点列的性质很多,也有很多很“套路”的题目可以用调和和配极做。
关于这个,我印象里《中等数学》有一篇关于调和的文章讲的比较详细。
几何的定理和构型要熟悉。
比如伪内切圆,三角形五心的关系,Miquel 点,帕斯卡定理、笛沙格定理等等。
很多几何题是基于这些构型的,如果不熟悉的话非常吃亏。
纯几何大概能讲的就这么多,最后要记住:如果做不出来,请画一个标准图,找相似、共线、共圆,大智若愚,往往做不出题的原因是你对这个图形的结构了解的还不够深,只需猜到一些结论或许很快就能得到突破。
三角,是简单几何构图中计算起来最快的方法,也是覆盖面最广的方法,所以联赛几何经常可以用三角做。
三角法的技术含量其实不算很高,大概就是把角写出来(这里可能要用角元梅、赛),然后用正弦、余弦定理表示边,最后算出对应的性质。
需要注意的是:和差化积、积化和差等三角变形公式必须非常熟悉。
并且在处理具体问题的时候,一般来说乘比加的形式更漂亮,因为更容易消掉一些东西,所以在表示边的时候尽可能少用余弦定理,余弦定理一般是最后带入算。
另外,三角法有时要配合同一法。
有时候一个角看似不好求,实际上就是已有角的线性表示,带入之后一下就做出来了。
所以在三角法陷入僵局的时候可以考虑带入特殊角。
复数法。
复数法其实适用范围并不广泛,但是有的题目用复数会远简单——复数是做几何题的独门兵器。
复数法一般来说只能适用于圆比较少的情况:因为给定3 点求圆心坐标很困难。
一般来说,原点取一个圆的圆心,并把这个圆取成单位圆,这样可以认为圆上的点有相似三角形用复数比较容易表示,但解两条直线的交点比较困难。
在计算的过程中,尽量把所有点都用单位圆上的复数表示,这样取共扼只需要把里面所有单位圆上的复数z分别换成1 / z 即可。
在用复数法解题之前要先判断一下计算的复杂度。
一般来说,表示起来复杂的点不能太多,否则计算量会指数级增加。
重心坐标系我不会,但似乎也有其用武之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了解。
解析几何法。
这是一种很暴力的方法,适用范围最差,计算量最大。
我几乎没见过有人可以用解析几何做出CMO 以上难度的题,就算有,用三角也可以比较快的做出来。
当然,有的题目用曲线系等“高级”解析几何方法可以迅速做出,可以参考单墫《解析几何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