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西的《城市建筑》导读

合集下载

城市建筑学

城市建筑学

城市建筑学(论述——总括)1.类型学2.形态3.集体记忆4.场所5.纪念物■序言:记忆的场所:类比的论题 (5)《城市建筑学》从许多方面批判了现代建筑运动,但书中却表现出对现代建筑的一种矛盾心理。

罗西对现代建筑的普遍思想和现代建筑特定理想的失败一样地半信半疑。

因此,他在对现代建筑所深切关注问题的赞同中,也折射出对现代建筑的忧虑。

毕竟正是现代建筑运动才把城市作为建筑的中心问题之一来加以强调的。

在现代主义以前,城市被以为是通过仿照自然法则这种进程在时刻中演变进展的。

▲类比的论题P6纪念物:是城市中持续存在的单个建筑实体,是城市中的首要元素,是特有且经久的城市建筑体,与时刻有关。

作为城市中的经久和首要元素,纪念物与城市进展之间的关系是辨证的,这种经久和进展的辨证关系是罗西构架中城市的时刻特征。

“城市中那些既可阻碍也能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元素。

”-罗西城市中的经久建筑物吧“过去”带入“此刻”,从而令人们“此刻”仍然能够体验到“过去”。

像帕多瓦的拉吉翁府邸,长期存在的原因并非仅仅是其初始或先进的功能,也不是文脉,而恰正是它们自身的形式,这种形式能够容纳因时刻转变而产生的不同功能。

场所:是由单体建筑物组成的,就像经久的物体一样,不仅是由空间、时刻、地形和形式来决定的,而且更重要的是由其作为古代和此刻的事件联系出现的地址来决定的。

地址、事件和标记之间的这种三重关系组成了城市建筑体的特征。

场所能够以为是能够留下建筑或形式印记的地方。

建筑给予了场所独特的形式,二场所正是在那个特定的形式中历经许多转变而延续下来的。

独特的场所限定了客体的属性,而集合的市民则框定了在主体的形制。

-场所人们正是通过事件的集合记忆,场所的独特性和表此刻形式中的场所标记之间的彼此关系来了解历史的。

所谓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

类比是一种主观的不充分的似真推理,因此,要确认其猜想的正确性,还须通过严格的逻辑论证.-百度▲记忆的场所 (12)《城市建筑学》一书试图通过类型那个仪器,向人们展示如此一种城市:虽有历史,但记忆能够构思和重建富于空想的未来时刻。

建筑诗人——阿尔多·罗西

建筑诗人——阿尔多·罗西

建筑诗人——阿尔多· 罗西摘要:阿尔多· 罗西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位建筑理论家、哲学家、艺术家和教师。

他出色的理论文章、建筑作品,在业界内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深刻地影响了欧洲后现代主义运动。

他通过实际的建筑创作来践行自己的理论,为建筑类型学理论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建筑类型学“一位恰好成为了建筑师的诗人”,这是建筑评论家艾达·路易斯·哈斯特帕对阿尔多·罗西的评价。

罗西长期以来以建筑理论家、哲学家、艺术家和教师而闻名,他用自己的声音书写和描述建筑,他优秀的理论文章和建筑作品使他脱颖而出,在业内占据了重要地位。

[1]作为新理性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他的理论在建筑学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并对欧洲后现代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罗西通过实际的建筑创作实践他的理论,为建筑类型学理论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他也是一位绘图大师,多年来,受到传统意大利艺术和建筑的影响,他的概念性草图和效果图,在建筑完成之前已被国际上广泛接受。

1931年5月3日,阿尔多·罗西出生于意大利米兰,在动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度过了童年。

1949年罗西进入米兰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与导师罗杰斯和萨莫纳一起学习,并于1959年获得建筑学学位。

作为学联代表的罗西曾在上学期间前往苏联进行学术交流[2],那些承载着社会主义理想的苏维埃城市,给青年罗西留下了独特印象。

同时,罗西也开始为卡萨贝拉建筑设计杂志撰稿。

罗杰斯的鼓励给了年轻人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

罗西从1961年到1964年担任《建筑设计》杂志的主编。

作为欧洲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之一,罗西认为“最重要的不是建筑本身是否符合功能原则,而是建筑与周围环境的一致性”。

1966年,在他35岁的时候,出版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专著《城市建筑》。

专注于城市和建筑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建筑创作不能无中生有,必须具有历史的连续性。

严厉批判了现代建筑的“表面功能主义”和“空语境形式”和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的功能原则,罗西对现代建筑的非常规反思,使得《城市建筑学》成为20世纪60年代建筑设计改革时期最重要的建筑理论著作之一。

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

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

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范⽂ 当品味完⼀本著作后,⼤家对⼈⽣或者事物⼀定产⽣了许多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篇读书笔记了!是不是⽆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编整理的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范⽂,欢迎阅读与收藏。

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1 城市建筑包含两种不同的意义:⼀⽅⾯,它表明城市是⼀个巨型的⼈造物体,⼀种庞⼤⽽复杂且历时增长的⼯程和建筑作品;另⼀⽅⾯,它指城市某些⾄关重要的⽅⾯即城市建筑体,其特征和城市本⾝⼀样,是由它们⾃⾝的历史和历史来决定的。

罗西认为,城市的建筑可以简约到⼏种基本类型,⽽建筑的形式语⾔也可以简约到⼏个简单、最典型的集合元素。

这些基本类型和典型元素存在于历史形成的传统城市建筑中,传统的城市建筑潜藏着⼀些历史积淀形成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决定着这个城市所有建筑的形式特征。

对于罗西来说,类型研究的⼀个关键就是去解释建筑对于城市历史的依存关系,建筑应存在于城市发展的历史逻辑中。

城市是历史的场所,⼈们记忆中、历史性的以及其秩序性是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反映社会及⽂化习俗的集体的表征,他们形成了⼀种“建筑构成的场所”。

阿尔多·罗西认为,城市和建筑是紧密相连的,在他的类型学世界⾥,城市被当作元素集合的场所和新形式产⽣的根本。

城市本⾝就是⼀个类,⼀个建筑类型层次的终端形式。

城市构成了建筑存在的场所,⽽建筑则构成了城市的⽚断。

城市建筑体 城市建筑体概括了城市形式。

罗西认为,城市建筑体包含两个不同的意义:⼀⽅⾯,它表明城市是⼀个巨⼤的⼈造物体,⼀种庞⼤⽽复杂且历时增长的⼯程和建筑作品;另⼀⽅⾯,它指城市某些⾄关重要的⽅⾯即城市的建筑,其特征和城市本⾝⼀样,是由他们⾃⾝的历史和形式来决定的。

在这两种意义中,虽然建筑只能反映复杂和庞⼤的实体或结构的某⼀⽅⾯,但作为这种实体或结构的基础,建筑却构成了讨论问题的出发点。

罗西的类型学理论存在着两个基本属性,其⼀是历史的内涵,其⼆是抽象特征。

阿尔多?罗西的类型学理论及案例分析

阿尔多?罗西的类型学理论及案例分析

阿尔多?罗西的类型学理论及案例分析摘要: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建筑设计趋于多元化,设计的方法也逐渐成为一项研究领域,在二十世纪,著名的建筑大师阿尔多·罗西在其《城市建筑学》一书中,通过引用类型学的概念,形成了一种新的建筑设计理论及方法,笔者结合其在著作中的类型学观点,分析其主要的设计方式,并结合当时的社会审美论述了阿尔多·罗西的部分建筑作品中运用类型学设计实例,意在能够通过对阿尔多·罗西的建筑类型学理念的理解和分析,为当代的建筑设计提供借鉴思考。

关键词:阿尔多·罗西;建筑;类型学;城市建筑学在十九世纪建筑领域的类型学定义首次被人们提出,其主要思想是人们对自身感情和精神世界所接纳的事物的摹仿。

类型是某种特定的观念,同时观念自身也是形成模式的一种法则,因此进行事物形象的模仿,不能够说是一种类型。

从一方面来讲,模式可以理解成是对事物的本源重现,而将事物的形态进行归纳和借鉴而产生的不完全相识的作品,即可以理解为类型。

学习类型学、研究类型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城市形态上做到连续。

一、阿尔多·罗西的建筑类型学阿尔多·罗西凭借着类型学的观点,创作了《城市建筑学》一书,并在其中将城市建筑元素构建的核心依据定义为类型学,并指出类型的产生是由于人类对美的渴望,并随着社会阶层以及发展的差异,产生的类型也是不同的,其会受到生活习惯、文化习俗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类型学便可以作为建筑元素设计的基础,因此,在建筑发展以及城市建设的领域中,对类型学进行研究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而在建筑类型的选择上面,罗西认为创造新的类型不如去挖掘已存在的建筑类型,原有的的建筑类型往往是经过历史淘洗之后积淀下来的文化,具备一定的生命力。

二、罗西的基本设计方法(一)观察与联想罗西在进行建筑类型提取的时候,往往利用观察以及联想的方式,并将类型提取作为类型学理念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对建筑周围的环境进行观察,并展开联想,这是罗西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最基本的方式,因此在其建筑作品中,往往存在大量的真实事物写照。

解读阿尔多·罗西之城市建筑

解读阿尔多·罗西之城市建筑

项建筑计划 , 象所 有 的计 划一样 , 人为 事实 之间建 立起关 系 在
脑海 中的印象不会改变 。故宫建筑 群有点类 似阿尔 汗布拉官 , 在 封建 皇朝统 治时 , 宫是北 京最 主要 的城 市功 能 , 故 是理 所 当然 的
会远 比所利用的素材 还要重 要。 因此 本书 的研究 目标最 主要 是
1 罗西 的建筑 类型 学观 点与《 城市 建筑 》
主要是 由于 它的造型 与城 市紧 16 96年罗西出版 了他 的有关建筑 类型 学的著作 《 城市 建筑》 于 日新月异的城市快速发展 当中 , 密地结合在 一起 , 续控 制着一 个重 要 的城市 空 间的核 心 , 然 继 仍 ( ’ ci r r e ia 。书 中详细 阐述 了罗西 的建筑 类 型学 L Arh et adl c t) t u k t 富有活力 。可 以想 象 , 外滩建 筑 的功能还 会改 变, 它 留在 大众 但 思想 。罗西在《 城市建 筑》 德文 版序 言 中是 这样 评价 的 :本 书是 “
性元素 的重要 , 但他并不认 为所有 的都 市人为事 实 的延续性 都可 观察 到的真实的城市 整体 中的局 部一 样。这 种把纪 念性建 筑作
罗西一直关注着 城市 中普通性与永恒性 的元 素 , 的建 筑类 执着 的精神 。阿波利奈尔 ( p lni ) 他 A ee a e 曾经这样 写道 : 塞纳河 在 l r “ 型学与这些永恒性元素的思想相关 , 甚至可 以说是密不 可分 。罗 米拉 波桥下 流淌 , 间在消逝 , 我没有 挪动 。这 句话 暗示 了一 时 而 ” 西在这里借鉴了波艾特 ( re P ee 与拉 文顿 ( i r aea ) 种历史 与人 的关 系 , Macl ot) Pe eL vdn r 与罗 西的作 品所透 出的对 于历史执 着 的眷 恋 的“ 持续性理论 。该理论最主要是 以持 续性现 象而建立 的一套历 不谋 而合 。罗西一 直在刻 意追 求一 种对 日常 和传统 的纪 念性 建 ” 通 而 史理论 。它认 为 :持续性 现象是 由代表历史 的实质记 号 : 念性 筑形态 , 过与历史 反复不 断 的对话 , 获得某 种超 乎历史 之上 “ 纪 建筑 以及城市的痕迹 与平 面的持续 性所 构成 。 在城市 的发展 与 的诗意表 达。翻开 罗西 的作 品集 , ” 会看 到许 多罗西 的绘 画, 初看

“建筑类型学”下的城市与建筑

“建筑类型学”下的城市与建筑

“建筑类型学”下的城市与建筑【摘要】建筑类型学的提出,重新定义了城市与建筑的关系,通过阐述罗西的建筑类型学中关于对城市与建筑的关系,来说明现代城市与建筑应具有历史的联系,反对国际式,用理性的方法来分析确定每个城市独具的地域特色。

【关键词】建筑,类型学,城市,罗西,历史和记忆【abstract 】the proposed building typology, redef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ity and the building, expounds on the building of the rossi typology on the c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the relationship of modern city and to explain the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should have contact, against the international type, with rational analysis to determine each city’s un iqu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 】building, typology, city, rossi, history and memory城市与建筑的关系直到20世纪以来才逐渐被明确的提出,正是在怎样解决城市与建筑的关系的问题时,罗西所倡导的当代类型学才渐渐浮出水面。

50年代以来,面对现代主义所谓功能决定形式的冲击和城市的“国际式”,面对没有地域特色的城市面孔,人们对城市与建筑进行了重新思考。

当代类型学研究不再以外在的“自然”来使类型学元素合理并系统化,而是作为艺术形式理想的变体在城市的层面上展开,显示出真正建筑类型学的特点。

处在不同层次上的建筑实在物,比如柱子、房屋、城市空间,联系在连续的一条链上时,只涉及它们自身作为建筑因素的性质,它们的几何性既非自然主义的也不是技术性的,而是本质地建筑的。

《建筑艺术赏析》——02如何欣赏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赏析》——02如何欣赏建筑艺术

在进入资本主义阶段且完成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君主制国家中,“巴洛克”建筑生动
活泼、随意不拘的丰富变化,表露了对世俗生活的追求和自由民主意愿迸发的喜悦(见图
2-4);
图2-4 罗马西班牙广场
现代资本主义时期建筑反映了加速发展的物质 文明和竞争法则(见图2-5);
图2-5 法国马赛公寓
后工业社会时期的后现代主 义建筑反映了高科技带来的社会
天坛祈年殿藻井(见图2-18)利用木结构特点,将逐渐扩大的圆环 与辐射两种要素交织,形成了完美的图案。
图2-18 北京天坛祈年殿藻井
此外,重复是可以不断变化着的重复,从而产生了各种韵
律,这也是当代各种曲线建筑和变异软体建筑的源头。美 国建筑师盖里设计的洛杉矶迪斯尼音乐厅(见图2-19), 看上去就像一朵盛开的花朵给人以美好的享受。
四、对比和相似
图2-14 柏林舒泽大街综合楼
柏林舒泽大街综合楼(见图2-14)是二战后市中心街区里 唯一幸存下来的建筑。意大利设计者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秉承《城市建筑学》的思想,认为旧建筑不应被拆 毁而应作为一个新单元纳入综合体中。如此一来,不同历 史时期的建筑立面形式就在这栋综合楼里表现出了对比和 相似关系。
“多样”是建筑创作中的必然现象。但如果对“多样”不进行处理,建筑甚至一个城市必将混乱
杂陈。混杂不可能产生艺术,只有经过“统一”的整合,才能让建筑和城市具有艺术感染力。
图2-8 北京故宫
我们只要从空中俯瞰一下北京故宫(见图2-8),
就可以发现故宫建筑群是一个主从分明、
协调统一的伟大艺术作品。它采用左右对称
图2-12 “模数”体系
现代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借助于
黄金分割与人体尺度提出了一种独特的“模数” 体系(见图2-12)。由于这些矩形都因为黄金分割

阿尔多·罗西《城市建筑学》中的关键词更替

阿尔多·罗西《城市建筑学》中的关键词更替

阿尔多·罗西《城市建筑学》中的关键词更替作者:周佳悟来源:《数码设计》2019年第10期摘要:在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的《城市建筑学》一书中,出现了一些频率较高的词语,本文着重对这些词语进行逐个分析和阐释,试图以这些词语为媒介,理解罗西对城市建筑的解读。

同时,通过参照现代主义建筑或城市讨论中对应的关键词,来说明本书中的关键词含义的广阔性,以及罗西对现代主义的反省性批判。

关键词:类型;记忆;场所;类比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9)10-0045-02Abstract: in Aldo Rossi's book urban architecture, there are some words with high frequency. This paper focuses on analyzing and interpreting these words one by one, trying to understand Rossi's interpretation of urban architecture through the medium of these words. At the same time, by referring to the corresponding keywords in modernist architecture or urban discussion, the author explains the broad meaning of the keywords in this book and rossi's reflective criticism of modernism.Keywords: type; Memory; Place; analogy在西方文化藝术急剧变更的20世纪,有两个重要的时期。

基于阿尔多·罗西类型学的城市分析

基于阿尔多·罗西类型学的城市分析

基于阿尔多罗西类型学的城市分析雷静【摘要】Taking typology theory written by Rossi oAldo in 1966 of City Architecture,through understanding Rossi's theory,the paper analyzes specific conditions of Lanzhou city,shows Rossi's rational and meaningful theories and architectural language,and finally points out that: architectural prototype is gradually renovated and emphasized,which is not from functional development but from continuous form development.While the typology is internal power of form developing.%以阿尔多·罗西1966年著写的《城市建筑学》的"类型学"为理论基础,通过对罗西理论的回顾理解,分析了兰州市的具体情况,展示了罗西充满理性与意义的理论及建筑语言,指出建筑物的原型被不断地重新加以强调,它不是从功能发展而来,而是从形式不断发展而来的,而类型就是形式产生发展的内在动力.【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7(043)013【总页数】3页(P11-13)【关键词】类型学;建筑体;城市记忆;独特性【作者】雷静【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80回溯历史,不论是外国建筑史还是中国建筑史,纷繁而又复杂的建筑形式很好的为后人绘制了人类的文明创造史。

《城市建筑学》读书报告

《城市建筑学》读书报告

对“未来建筑”形态的类型学思考

一 概念的界定 与执着地信奉现代主义的那些年代相比较,上个世纪最后的20年至今的建筑设计理念
尚未得到归纳整理,而是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

仿生的自然形态建筑
“自然”是很多建筑师倡导的 设计要素。但在这里所说的自然形 态建筑并非是人们通常理解的那种 像赖特的流水别墅那样与自然融为 一体的建筑;也不是密斯的范斯沃 斯住宅那样通体透明,把周围的景 色劲揽怀中的建筑;更不是那些隐 身于覆土之下返朴归真的建筑。
从阿尔多· 罗西的类型学认识城市纪念物

• •

以阿尔多· 罗西著写的《城市建筑学》中对“类型学”的定义为理论基础,类比中 国城市的发展现象,将城市类比建筑体,将历史建筑剥离为功能和形式进行分析, 以期从类型学的角度理解城市发展现状。 作为城市中的经久和首要元素,纪念物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 对城市有更好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分析城市中的建筑,因此罗西提出了一个城市概 念的类比物———构架,把城市和历史联结起来,他作了这样一个比喻: 城市是一 间巨大的房屋,是单体住房的宏观世界。 纪念物与城市发展之间是辩证的关系,它们被定义为“城市中那些既可阻碍也能 加速城市化过程的元素”。
城市建筑体的结构
1
2 3
——本书很重要的一章,罗西阐述了 类型学的观点.并且罗西指出了与城市 建筑体相关的主要问题。
此外,罗西指出了城市和建筑的元素 类型,并区分了原形有别于类型,对 建筑的功能做出了新的认识。
罗西还阐述了城市建筑包还的两种 不同含义,并且说明了建筑的两个 永恒特征。
Contents
• 抽象性
“类型并非模型”。罗西认为,没有任何一种形式能象抽象的几何形体那样表达出他的思 想———一种回归自然的超现实主义思想。

城市建筑读书笔记

城市建筑读书笔记

城市建筑读书笔记【篇一:《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内容简介:《城市建筑学》这本书1966年发表,到1982年第三版再版,随后译成西班牙语、德语、葡萄牙语和法语。

1982年译成英语,1987年由艾森曼主持再版。

《城市建筑学》(the architecture of the city),原以为本书研究的对象本是建筑,其实是城市。

这里的建筑不仅包括城市中不同的建筑和城市的视觉形象,还包括城市的建造过程。

这本书包括3版的序言、绪论与四个章节。

阅读过程中感觉此书的内容略显晦涩,不太好理解,读完整本书以后再看序言比较有帮助。

作者简介:阿尔多?罗西,理论家、创作者、艺术家、教师兼建筑师,在他的祖国意大利以至国际范围内获得了很大的声望。

1990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

代表作品:卡洛菲利斯剧院,弗雷德里希大街公寓,威尼斯水上剧院,圣卡罗公墓等。

《城市建筑学》(the architecture of the city),原以为本书研究的对象本只是建筑,其实说的是城市中的建筑发展本身,城市中的建筑的自主性问题,城市中的建筑学自身的发展。

全书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分类和类型学的问题。

第二部分是由不同的元素来分析城市的结构,第三部分是研究城市建筑和留有其印记的场所及城市的历史,第四部分讨论城市动力的基本问题和整治作为选择的问题。

一、城市建筑体的结构主要内容摘录:、因为,城市建筑物的一个普遍特征,就是能使人们会到下面的重要议题上来:个性、场所、设计和记忆。

——《城市建筑学》第一章第1节城市作为人造的产品由自身的建筑构成,由所有那些真正转变了自然的作品构成。

——《城市建筑学》第一章第3节第一部分中强调形式感染我们,同时又赋予城市以结构,想象力和几何几亿是城市建筑物的典型特征,强调类型对于城市的意义,但试想如果城市的每一栋建筑物都具有各自的类型都具有一种纪念性,那城市真的还有意思吗?这时的城市是否又回归平庸呢?罗西指出与城市建筑体相关的主要问题:个性,场所,记忆和设计本身,但没有提到功能,但是否真的去评价城市的时候可以忽略功能呢?功能是从一种需求出发,虽然在时间的向度里,功能有它的不确定性,但从功能考虑是基于一种社会性的考虑,如果建筑脱离了他的社会性,那它存在的意义有何在?如果城市全是一种精神愉悦,而不是功能的满足,那我们也只能走向死亡。

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

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

阿尔多· 罗西(Aldo Rossi)主要作品
• • • • • • • • • • • • • • • 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主要建筑作品: 卡洛.菲利斯剧院 博戈里科市政厅 卡洛•卡塔尼奥大学 林奈机场 维尔巴尼亚研究中心、住宅综合楼 佩鲁贾社区中心多里购物中心 加拉拉特西公寓 维亚尔巴住宅 巴西集合住宅 现代艺术中心 拉维莱特公寓 博尼苏丹博物馆 迪斯尼办公建筑群 弗雷德里希大街公寓、广场饭店、购物中心等
漂浮性:建筑从建造地沿水路漂游到威尼斯, 与沿途的景观结合起来。 形成一系列暂时的景观。
威尼斯世界剧场
尽管在最为衰败的时期,城市也并没有真正死亡,而只是出于一种惊恐状态
尽管海水的高度因为全球变暖,北极冰 块的融化不断上升,威尼斯面临着被淹没的 危险,罗西在设计时还是认为即使被淹没, 城市也没有死亡。因为城市本身就是市民们 的集体记忆,而且城市和记忆一样,与物体 和场所相联。即使建筑不复存在,人们的记 忆还存在,人们记忆里的那个威尼斯还存在 ,它永远的存在于在此生活、游览过的人们 的记忆之中,不会消失、不会死亡。 相反的,罗西不是在设计一个剧院,而 是在设计着城市的复活,他设计的威尼斯世 界剧场以漂浮的姿态存活在海上。这不仅仅 是对威尼斯海上文化的一种再体现,也是对 城市死亡论的一种抗争。
著作论述
• 罗西是意大利理性主义建筑运动的领头人, 也是当今最有影响的一位理论家。本书是 他有关建筑和城市理论的一部重要著作, 是最受建筑师和设计师欢迎的一部理论论 著。罗西在本书中对现代建筑运动进行了 重新评价,同时也分析了城市建设的规则 和形式。罗西并不着重于评论乏味的建筑 形式,或是摒弃现代建筑中的标准形象, 而是如其书名那样,突出讨论了作为“人 们集合记忆”宝库的城市所遭受的忽视和 破坏。他一方面抨击了功能主义和现代建 筑运动,另一方面力图恢复建筑工艺自身 的地位,并使其成为建筑研究的惟一正确 的研究对象。 本书将为我国城市规划师、 建筑师等专业人员及相关专业在校师生提 供许多启发和教益,是城市规划、建设、 管理、开发等专业很实用和具有极好参考 借鉴价值的图书和教学参考书。

类型学——罗西

类型学——罗西

3 Part
阿尔多· 罗西
理论思想
罗西的理论思想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理性主义和历史主义的类型学;二 是穿越时空概念的“类似性城市”。类型学主要是表述建筑的意义与其形式 之间的关系,用来论证罗西关于建筑的永恒性的观点;“类似性城市”则主 要强调人对城市场所及建筑的集体记忆,并借助这种记忆,将人的心理存在 转化为真实的城市实体。 罗西相信形式是变的,生活也是可变的,但生活赖于发生的形式类型则自古 不变,在此罗西所探讨的是可见形象上的问题,认为其中是存有基本的架构, 就如同茅草屋可以变成钢筋混凝土屋、斜屋顶变成平顶、人的生活从无房间、 私密性到有房间,但生活中的形式类型则较具不变性,如:不管如何变,房 子定有墙、屋顶、有围避感及安全性,这些类型是不变的。
结构主义的两个特点
1.一个研究领域里要找出能够不向外面寻求解释说明的规律;能够建立起自己说明自己 的结构。 2.找出来的结构要能够形式化,并成为公式而作为演绎法去应用。
结构主义的三个要素 结构具有三个要素:整体性;转换规律和自身调整性。
1 Part
类型学
类型学与结构主义
一种分组归类方法的体系,通常称为类型。类型的各成分是用假设的各个特别属性来 识别的,这些属性彼此之间相互排斥而集合起来却又包罗无遗,这种分组归类方法因 在各种现象之间建立有限的关系而有助于论证和探索。
3 Part
评价
阿尔多· 罗西
罗西一直在生活在尼采的悲剧世界里,并且深受基里克(画家,象征主义) 的影响,整日画着咖啡壶、咖啡杯,迷恋于几何形体的单纯美丽。他生活在 自己静寂的建筑世界中,他始终在他的建筑中强调纯粹性及原型,采用简洁 的几何要素,严格的几何学构图和类型学选取的母题,以及类推的设计方法 达到的类似性的效果。

城市建筑主义+建筑城市主义

城市建筑主义+建筑城市主义

70 WORLD ARCHITECTURE REVIEW 设计事务所 THE DESIGN FIRM城市建筑主义+建筑城市主义Urban Architecturism +Architectural Urbanism物质的城市city,承载了人群的生活方式形成Urbanity。

“城市”给人的第一感觉是物质的建筑空间;其次是空间背后的生活方式。

这是城市的递进二元性,是不可切割的绑定和必然相关性。

讨论城市就必然讨论建筑和生活方式主义。

物质城市所展现的city form自然反映了与生活方式关联的历史、世俗、资本、交通、人工建筑等可以归咎为形而上的东西。

而可见物质最基本的单位就是建筑物。

城市的功能性、运转、有机和严密,与建筑物的功能性、完成性、可建造性、美学偶然性、似乎可以对应。

在物质城市的建造过程中,建筑物的不断建造和聚集是得以使纸面规划和城市按理想主义实施的唯一方式。

Alex Kriger说“物质城市总是成为一个改变的催化剂(Alex Kriger, The American City: Ideal and Mythic Aspects of A Reinvented Urbanism,Assemblage3, 1987)。

”而建筑物显然是这催化剂中的催化剂。

这种城市对建筑的依赖,被催化以及与建筑的类同性,或更简单得称着城市的建筑性,可以称着城市建筑主义--以建筑的方式设计城市。

另一方面,承载着独特生活方式的城市在现代的发展正将反映现代生活方式的模式演绎成一种风尚,就是城市主义。

城市主义以关怀人的生活方式为基础,关注交通可抵达、城市空间平等享有的权力,社会关系之间的信任和尊重,城市可持续性发展和更新,尊重历史和遗产等客观和理想议题。

处在这一城市发展网络中的建筑必须做到左顾右盼,必须遵守城市发展法则。

Ego Architecture与城市文脉分离,与城市主义背道而驰会受到批判。

建筑必须更聪明地面对城市可持续性的发展和生活方式主义的人本需求。

从阿尔多_罗西的类型学认识城市纪念物

从阿尔多_罗西的类型学认识城市纪念物

文章编号:1009-6825(2012)07-0026-02从阿尔多·罗西的类型学认识城市纪念物收稿日期:2012-01-08作者简介:朱毅(1982-),男朱毅(广州吕元祥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20)摘要:以阿尔多·罗西著写的《城市建筑学》中对“类型学”的定义为理论基础,类比中国城市的发展现象,将城市类比建筑体,将历史建筑剥离为功能和形式进行分析,以期从类型学的角度理解城市发展现状。

关键词:类型学,功能,形式,历史,纪念物中图分类号:TU-022文献标识码:A1新理性主义的类型学在中国建筑业骤然发展的今天,各个有经济实力的地区都以不可想象的高速去进行建设,而对于近年来一些有失尺度的巨型广场或者标新立异的建筑不断出现的讨论和批评已经屡见不鲜,但在这些批评的呼声中除了用否定的态度去判断一个问题,我们同时也希望积极地汲取和运用前人的方法去认识问题进而指导实践。

意大利建筑设计师及理论家阿尔多·罗西著写的《城市建筑学》深刻地阐述了城市与建筑、城市与场所之间的关系,而对于我们同样有现实的意义,在建筑形式元素和设计手法翻新速度达到令人不寒而栗的今天,阿尔多·罗西所提出的“类型学”仿佛能让我们回归到一些最根本的问题上看建筑的发展。

以类型学的角度出发去看现在的城市及建筑,不只是从文字上看“类型”二字好像代表了一种事物内在的原型,而且从提出该理论的年代和由来来看也是比较合适的。

类型学复兴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现代主义暴露了其自身的弱点,建筑自身的美学价值被忽略,割裂传统的做法造成了许多历史城市被破坏,因此爆发了一场对古典主义建筑再认识新的理性主义运动,其中以阿尔多·罗西为代表。

新理性主义以“类型学”理论为基础,并不排斥自然、社会和文化等因素,同时表现出对城市空间的极大关注,力图解决现代主义所带来的城市问题。

今天,中国的城市及建筑的建设虽然并不像当时现代主义的单一化和纯粹功能化,但是大规模的拆建使大多数城市的发展与历史相脱离,标新立异的建筑让人惘然。

城市类型学的阐述

城市类型学的阐述

建筑类型学的阐述什么是城市类型学,似乎是一个模糊而又难以定义的名词,甚至偏于哲学思想,但既然有人提出这个论点,就说明建筑学又多了一个新的理论发展方向,经过几代建筑人对于建筑类型这一名词的阐述,大致完善了这一理论的具体解释。

后面我们就要说到几位著名建筑师对于建筑类型学的理解,希望对于学习建筑学的学生能有一点启发性的引导,让他们在以后的设计中可以考虑融入此类思想,让我们的建筑更加多变。

著名建筑理论学家罗西在《城市建筑学》中阐述了建筑类型学这一观点,书中写到类型不是指被精确复制或模仿的形象,也不是一种作为原则规则的元素,从实际制作角度看,原型是一种被依样复制的物体,而类型则正好相反,人们根据它去构想出完全不同的作品。

原型中的一切是精确和给定的,而类型中的所有部分却多少是模糊的。

我们因此看到,对类型的模仿需要情感和精神。

他还说到:一切发明创造尽管在以后会出现变化,但却始终明确保留和表现了自身的基本原则。

我们的讨论是为了明确地认识以隐喻形式出现在许多研究之中的类型一词的含义,同时也想指出两种错误观点:一是类型不是原型而被忽视,二是把原型那种对应复制的严格性强加给类型。

在建筑中有一种扮演自身角色的元素,它不是建筑实体所要服从的元素,而是存在于原型之中的某种东西。

这就是规则,建筑的组织原则。

事实上,这个原则可以认为是永恒的。

这种观点的前提是视建筑为一种结构,而建筑物本身可以表现和揭示这种结构。

这个永恒的原则可以称为典型元素,或简称为类型,它存在于所有的建筑物中。

类型也是一种文化元素,可以通过不同的建筑物加以研究。

类型学因而称为分析建筑的要素,也是分析城市建筑物的要素。

类型学所研究的是不能再进行缩减的元素的类型,即城市和建筑的元素类型。

但它却与技术、功能、风格以及建筑物的集合特征和个性有着某种辩证的关系。

例如集中式布局显然是宗教建筑中一种固定不变的类型,尽管如此,每当人们选定集中式布局后,教堂建筑的功能与建造技术,以及参与教堂活动的集体便会相互影响和作用。

城市建筑学

城市建筑学

当人家向我们推荐一本书,而我们喉筋勃出想要看明白它的时候,总归是因为这本书里有一些特别的知识值得我们去知道,或者有一些特别的智慧对我们的心智会有启发,那么罗西的贡献究竟在什么地方?我们先来看一段官方介绍:“罗西是意大利理性主义建筑运动的领头人,也是当今最有影响的一位理论家。

本书是他有关建筑和城市理论的一部重要著作,是最受建筑师和设计师欢迎的一部理论论著。

罗西在本书中对现代建筑运动进行了重新评价,同时也分析了城市建设的规则和形式。

罗西并不着重于评论乏味的建筑形式,或是摒弃现代建筑中的标准形象,而是如其书名那样,突出讨论了作为“人们集合记忆”宝库的城市所遭受的忽视和破坏。

他一方面抨击了功能主义和现代建筑运动,另一方面力图恢复建筑工艺自身的地位,并使其成为建筑研究的惟一正确的研究对象。

本书将为我国城市规划师、建筑师等专业人员及相关专业在校师生提供许多启发和教益,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开发等专业很实用和具有极好参考借鉴价值的图书和教学参考书。

”从文本本身的阅读,很难把这段介绍和这本书扯在一起。

把罗西放在“意大利理性主义建筑运动”的阵营里,去攻击“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多少有点阶级斗争的残余思想。

事实上,罗西除了批评了几次“幼稚的功能主义”之外,也未见他对现代主义或者现代主义建筑师有特别的不满,何况有一次他还特别歌颂了柯布西耶的“光明城市”。

而“集体记忆”和“建造工艺”这样的词,也只是这本书涉及到的十多个关键词中的少数。

不过,要给这本书写一个正经的摘要,确实也是不可能的。

即便是罗西自己,甚至也没能给这本书写个正经的结论。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吸引了无数建筑师和学者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争先恐后的去阅读、去讨论、去推荐这本书呢?建筑师从中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我没有资格来代为宣讲,我作为一个在学习怎么做研究的小朋友,是从中看到了些怎么做建筑学研究的门道的。

我们的建筑学,大致上是一个实践性的学科。

建筑学提供了很多好玩的问题给我们去研究,但是建筑学的训练却完全没有告诉我们应该怎么样去研究这些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建筑罗西的《城市建筑》这本著作于1966年出版,全书主题主要是想通过将城市视为建筑(人造物),运用类型学的方法着重分析城市中的住宅和纪念性建筑,以此为基础建立一套分析城市的方法。

全书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探讨描述与分类的问题;第二部分是以城市局部的关系来理解城市的结构;第三部分讨论城市中的建筑以及城市中所留下的历史场所;第四部分探讨都市动态结构现象中的基本问题以及政治的决策问题。

第一章都市人为事实的结构●内容概要罗西在这一章提出了一套阅读城市的方法,那就是:将城市视为建筑,并突出其中不同的构成元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住宅和独特性元素。

并借此探讨了建筑的永恒性,肤浅的功能主义,分类和类型学的问题。

●都市人为事实的本质罗西认为,在人们描述城市的时候,首先浮现在他们脑海里的就是城市的造型(form)。

而这些造型又完全是由建筑形成的,因此可以说建筑是城市最根本的组织要素,所以他试图将城市视为一个巨大的人造物(artifact)。

由城市建筑的角度来对城市进行研究。

然后,罗西就以一个纪念性建筑——Padua的理性王宫为例子来解释都市人为事实的本质。

他认为,都市人为事实的本质可以看成是由其造型产生的具有集体性记忆的场所(关于这个概念后面会解释),而且它不仅是在形态上反映其特征,同时也和艺术品很相似,这是因为任何建筑物都是人类集体的劳动成果,一些永恒的纪念性建筑物虽然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功能,但现在仍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换句话说,都市人为事实的本质可以定义为人造物(artifacts)。

那么,要对这些artifacts进行分析,就要对界定其研究范围,因此,就要借助类型学对城市中的元素进行分类,由此导出了类型学的问题。

●类型学罗西认为要对城市进行研究就要借助于类型学(关于类型学的根源问题前面已经详细阐述过,这里不再重复),他所倡导的类型学基本上是以昆西的类型学理论为基础的,即将类型视为一种建筑创作中的常数,而非简单的形式上的模仿。

罗西将类型学视为研究城市,建筑的元素的首要核心。

他认为在世界的不断发展改变之中,只有类型是恒常不变的,比如说住宅的类型就从未改变过,因此类型与建筑的本质相当接近。

●批判肤浅的功能主义在对城市的分析中,功能主义者主张将城市视为某种聚合,是依照人们想要怎么样使其运作而产生的,城市的功能是城市存在的理由,因此城市可以被分为:商业城市,文化城市,工业城市,军事城市等。

罗西极力反对这种肤浅的功能主义对城市的分类方法。

他认为,功能主义忽视了城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照功能主义的看法,失去功能的建筑就没有其存在价值了,而事实上是人们仍然在使用着许多古迹和建筑(使用着功能消失的元素),而正因为这样,artifacts才会有延续性和特殊的本质。

●分类问题既然批判了肤浅的功能主义对城市的分类方法,那就必然要提出自己的分类方法。

在这里,罗西主要是通过引用Tricart,M.Poete和izia的理论来说明分类的问题。

Milizia主张将建筑物和城市一起考虑,他将城市建筑物区分为私人与公共建筑物,其中私人建筑物即住宅,公共建筑物就是主要的都市元素(即罗西的首要元素),同时Milizia在这种分类中进行进一步的等级划分:将王官及住宅视为第一类;公共用途,维护安全的建筑视为第二类,其中公共建筑又分为大学,图书馆等。

罗西很赞成这样的分类方法,他认为Milizia是:首先将城市视为一个复杂的结构;然后将artifacts引导到了类型学上并且强调了类型在建筑的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

●持续性理论与纪念性建筑在这里,罗西想通过对持续性理论的阐述来说明纪念性建筑和artifact之间的关系。

他引用了M.Poete持续性理论的观点。

Poete认为持续性意义在于:仍存在于现在经验中的过去。

持续性现象主要由纪念性建筑以及城市的痕迹与平面的持续性构成。

因为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保留有原有的痕迹,比如说平面上的街道。

罗西认为M.Poete的理论是非常有价值的,在这点上,他以前面所提到的Padua的理性王宫为例子说明了纪念性建筑的持续性。

在罗西看来,王宫虽然已经失去了以前的功能,然而现在仍然在担负着不同的功能,它的一部分仍然在使用,同时它还是一件艺术品。

这主要是因为纪念性建筑物过去的造型已经深深的融入到了人们现在的经验中,加上它仍然负担着功能,这样,过去与现在的距离就消失了,建筑物因此而得到了永恒。

这种永恒性和持续性的价值是由纪念性建筑的构成元素,历史与艺术,本身的存在和记忆而产生的。

第二章独特性元素与范围概念●内容概要这一章罗西花了大量的篇幅阐述关于如何界定artifacts研究范围(主要是住宅范围)的问题,他通过分析和引用许多学者对城市住宅进行的研究(提到了花园城市和光辉城市),来重点区分城市中的两种主要的artifacts:住宅和首要元素,从局部理解城市的结构。

●住宅罗西认为,城市的特征从来都是由住宅体现的,没有住宅就没有城市,住宅的类型特征直接决定城市造型。

主要影响住宅类型的是经济因素。

●独特性元素独特性元素是在城市中能加速或延缓城市发展的重要都市元素。

罗西认为,任何城市都可以依据三类主要的功能——住宅,固定性活动,交通——加以区分。

其中固定性活动包括大学,医院,学校,公共性建筑等。

历史性(纪念性)建筑属于特殊类型的独特性元素,它们是独特的artifacts,本身所具有的美感足以构成城市造型中的特殊品质。

第三章都市人为事实的本质:建筑●内容概要本章主要通过讨论城市中的建筑以及城市中所留下的各种历史场所,来进一步的帮助我们理解artifacts的本质以及集体性记忆的历史问题。

●场所罗西所指的场所是某种地方情境与其中的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关系。

这点他主要是引用了H.Focillon的心理学理论,而自己并未进一步的说明。

我们可以借助现象学的研究学者们关于这点的研究来加深对场所的理解。

Christian Norberg-Schulz认为:场所是:由具有物质的本质,形态,质感及颜色的具体的物所组成的一个整体。

这些物的总和形成了一种环境的特征,即场所的本质。

场所是个整体的,定性的现象,不能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分析和描述,只能求助于现象学。

现象学的本质是“还原事物的本质”(return to things)。

●场所精神(genius loci罗马语)根据古罗马人的信仰,每一种独立的本体事物都有自己的灵魂(genius)这种灵魂赋予人和场所生命,自生自死伴随人和场所,同时决定了他们的特征和本质。

因此,genius表示what a thing is。

用康德的话是wants to be。

这就是古人对于生活场所的认同。

与场所密不可分的是:有认同感的客体是具有具体的环境特质,而人与这些特质的关系经常是在小时侯培养的。

认同感和方向感是人类在世上存有的主要观点。

居住“在大地之上”,意味着“在苍穹之下”,这两者都意味着“依然面对神灵”,而且包括“属于人类的彼此依存”。

作为原本的浑然一体(primal oneness),大地和苍天,神和人四者相连归一。

定居作为保护,伴随着人与物同在,保证四位一体在物中。

与物同在(things)。

Martin Heidegger 因此,罗西认为建筑物和城市变为了人类的最高成就(永恒和不朽),场所便是时间与空间,artifacts所处的位置尺度与造型,古代与近代artifacts所发生的地点,artifacts的记忆等共同决定的一种特殊的artifacts。

但是罗西的场所更加强调人类的集体性,而Schulz 更加强调人的个性。

●罗马广场罗西接下来以罗马广场(纪念性建筑物)为例子来进一步探讨建筑与场所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帮助我们理解artifacts的本质。

罗马广场最早是坟场,接着成为了战场或者是宗教圣地。

它是罗马城市的重心,它的周围有陡峭的丘陵和低洼的沼泽地区,中央为河道,丘陵上是森林和牧场。

它独特的地貌和地形决定了其城市的发展方向,城市的交通路线完全由其地理地貌形成,并使得人们能很自由的交流,这些人们每天来往于罗马广场,不自觉的参与到了城市的生活运作之中,从这点上可以看出罗马广场的价值所在。

罗马广场创造的场所和环境是不一样的,两者没有直接的关系,环境是与功能紧密联系的,而场所是与artifacts的本质相吻合的。

在维护历史古城的时候,人们经常用环境的概念,保存其古老立面,或者是重新建造与从前完全相同的造型和颜色,如北京的平安大街。

这样做的结果只是从表面上进行保护,建造了一幕空虚的布景,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在旧城保护上,威尼斯的做法值得提倡)因此罗马广场的保护应该是整体性的保护。

●集体性记忆罗西由于受到心理学家荣格的影响(前面已经详细介绍了),认为城市本身便是人们的集体性记忆的场所,而集体性的记忆也构成了artifacts的品质。

那么,什么是集体性记忆呢?艾瓦帕克斯在它的《集体性记忆》中指出:“当一个群体成为空间的一部分时,群体会将此部分的空间转变成自己的意象,同时群体也会屈服或顺从于与之对抗的一些具体事物。

群体会自己限于本身所建造的框架中。

外界环境的意象与群体本身所维持的关系便成为群体自己的理念。

”因此,简单的说,集体性记忆就是一种人们心中共同存在的不表达出来的潜意识,它是构成城市场所的基础和本质。

集体性记忆是城市造型的开始,城市的理念结合了过去与未来,它贯穿于城市之中就象记忆充满在每个人的生活中一样,而这种记忆的造型长久体现便是纪念性建筑物。

这也是在为什么城市的源起自古代起便是神话的一部分的原因。

而罗西则以类型学的概念进一步揭示“集体性记忆”。

他认为,“一种特定的类型是一种生活方式与一种形式的结合,尽管它们的具体形态,因不同的社会而有很大差异。

”例如,有前廊的建筑,这些廊子的风格可以完全不同,但首先是要有廊子,这才是建筑的本质问题。

这种类型的概念打破了传统的城市和建筑的界限。

市民的集体性记忆同真实的城市通过“类型”这一中介而得以沟通。

在罗西的许多城市绘画中,可以看到他将各种不关联的建筑物和城市片段拼贴在一起,他们的来源是市民的集体性记忆的图象,而这就是罗西为我们勾画的城市空间。

总之,罗西所提到的集体性记忆就是人们长期生活中所积累下来的约定俗成的传统和习惯。

第四章都市人为事实的演进●内容概要最后一章主要通过探讨都市动态结构现象中的基本问题以及政治的决策问题,来说明城市的发展和改变是相当复杂的,它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经济,战争,政治,土地政策,而不是自发性产生的。

告诉了我们要全面的看待城市的问题。

●小结总之,罗西认为城市依形象而存在,这个形象是由某种政治制度为达到其理想形式而构筑的。

他将建筑问题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和文化场所中来看待,他认为新的城市设计中包括采用不同的分析技巧以及对现存城市的形式和空间材料中所发现的原则的重新使用这两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