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教学总结
家畜环境卫生复习资料
思考题【名词解释】【温热环境】指直接与家畜体热调节有关的外界环境因素的综合。
【温热】环境是指直接与家畜体热调节有关的外界环境因素的总和。
【小气候】指在局部地区,由于地形方位、土壤条件和植被不同,使该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状况。
【产热调节】指在热调节中使产热增加或减少的反应。
【散热调节】指热调节中使散热增加或减少的调节。
【气温年较差】指一年中最热月份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份的平均气温的差值。
【气温日较差】指一天中最高与最低气温之差。
【等热区】指恒温动物仅仅依靠物理调节就能维持体热平衡的环境温度范围。
【临界温度】指气温下降,畜体散热增加,必须提高代谢率以增加产热量,这个开始提高代谢率的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过高温度】指气温升高,机体散热受阻,物理调节不能维持体温恒定,体内蓄热,体温升高,代谢率也提高,这个因高温引起代谢率升高的外界温度称为过高温度。
【舒适区】指在等热区的某一温度范围内,家畜代谢产热正好等于散热,不需要进行物理调节即可维持体温正常时的温度范围。
【露点】指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而且气压一定时,气温下降使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此,时水汽析出形成露水,此时的气温称为露点。
【相对湿度】指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比。
【绝对湿度】指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
【饱和差】指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差。
【风向玫瑰图】是依据某地区一定时间内风向变化的情况绘制成的可以表明一个地方一定时间内的主风向的图。
【有效温度】指能较有效代表环境温热程度的空气温度,在不同温度、湿度和风速的综合作用下对畜体热调节产生相同影响的空气温度。
【温湿指数】指是气温和气湿相结合以估计炎热程度的一种指标。
【风冷指数】是指由气温与风速相结合评价寒冷程度的指数。
【适应】是生物体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有利于生存和生产的生物学反应或遗传学改变。
【应激】指动物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非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
【气候】服习指本来对某种气候不适应的动物,因反复或长期处于该动物生理所能忍受的气候环境中,在数周内引起散热和产热等生理机能的变化,使各项生理指标和生产性能逐渐趋于正常,而能习惯于这种气候环境。
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
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生态因子:对家畜的生存和发展有明显、直接作用的环境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2.生存条件:在生态因子中,对家畜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的那些必不可少的因素,称为生存条件。
3.主导因子:家畜的生存条件中,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4.耐受限度:每一种生物对每种环境因子都有一个适应范围,这一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幅度就是耐受限度。
5.限制因子:在特定环境条件中,使某一生物的耐受达到极限,对其机能、活动以至地理分布起直接限制作用的环境因子。
6.生态价:生物种的生态价值,即生物种对外界环境适应幅度的大小。
7.生态型: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同一物种,由于长期受着不同环境因素的作用,常常形成一些适合于当地环境条件的种群,这些种群叫做生态型。
8.潜热:蒸发方式散发的热量包含在水汽中,不能直接用测热仪测定,所以叫非可感热或潜热。
9.临界温度:环境温度超出动物等热区,动物代谢率开始升高时的环境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10.适应:指生物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行为生理和遗传的反应。
11.表型适应:动物在环境条件刺激下产生的体型外貌特征的适应性变化。
12.习惯:动物受到同一环境条件的反复刺激,其反应就会逐渐减弱甚至不产生反应,这种现象称为习惯。
13.风土驯化:指家畜逐步适应新环境条件的复杂过程。
14.生理学节律:受气候因子周期性变化的影响,动物在行为、生理上出现相应的有节律的季节交替和昼夜变化,这种变化称为生理学节律。
15.生物钟:动植物生理机能和生活习性受到内部某种计时功能的控制,这种内部计时称为生物钟。
16.生态锥体:指生态系统中顶部尖而底部宽的锥体状生物群落的营养结构。
17.营养级:生态学上将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称为营养级。
18.初级生产: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源源不断地生产植物性产品的过程。
19.叶面系数:是反映光合作用面积的指标,即叶子总面积对植物占地面积的倍数。
14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重点)
2014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重点)2014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一一、名词解释: 1.生态因子:对家畜的生存和发展有明显、直接作用的环境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2.生存条件:在生态因子中,对家畜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的那些必不可少的因素,称为生存条件。
3.主导因子:家畜的生存条件中,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4.耐受限度:每一种生物对每种环境因子都有一个适应范围,这一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幅度就是耐受限度。
5.限制因子:在特定环境条件中,使某一生物的耐受达到极限,对其机能、活动以至地理分布起直接限制作用的环境因子。
6.生态价:生物种的生态价值,即生物种对外界环境适应幅度的大小。
7.生态型: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同一物种,于长期受着不同环境因素的作用,常常形成一些适合于当地环境条件的种群,这些种群叫做生态型。
8.潜热:蒸发方式散发的热量包含在水汽中,不能直接用测热仪测定,所以叫非可感热或潜热。
9.临界温度:环境温度超出动物等热区,动物代谢率开始升高时的环境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10.适应:指生物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行为生理和遗传的反应。
11.表型适应:动物在环境条件刺激下产生的体型外貌特征的适应性变化。
12.习惯:动物受到同一环境条件的反复刺激,其反应就会逐渐减弱甚至不产生反应,这种现象称为习惯。
13.风土驯化:指家畜逐步适应新环境条件的复杂过程。
14.生理学节律:受气候因子周期性变化的影响,动物在行为、生理上出现相应的有节律的季节交替和昼夜变化,这种变化称为生理学节律。
15.生物钟:动植物生理机能和生活习性受到内部某种计时功能的控制,这种内部计时称为生物钟。
16.生态锥体:指生态系统中顶部尖而底部宽的锥体状生物群落的营养结构。
17.营养级:生态学上将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称为营养级。
18.初级生产: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源源不断地生产植物性产品的过程。
家畜生态学重点
第一章1、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纬度的地带性:光照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经度的地带性:湿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垂直地带性:地形、海拔高度不同,出现垂直地带(乞立马扎罗山)2、最小因子定律在植物所需要的各种养分中,如果有一种达不到需要量,尽管其他各养分都满足甚至超过了需要,这一不足的养分就成了最小因子,使植物的生长受到限制。
称为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木桶效应)3、耐受性定律每一种生物对每种环境因子都有一个适应范围。
这个范围的上限,就是生态学上的最大量,下限就是最小量;上限与下限之间的幅度就是耐受限度。
在耐受限度内,有一个最适合于该种生物的区域,称为最适范围。
4、限制因子某种环境因子中,其影响如果超出一种生物的极限的时候,即成为限制因子5、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和可调剂性不可代替性: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生存条件如光、热、水、气、无机盐等,动物生长所需要的生存条件如蛋白质、糖类、维生素、水、矿物质等,都是缺一不可的,否则就会导致生活失调,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而且,任何一个因子都不能由另外的因子来代替。
幼畜缺乏维生素D则发生佝偻病,缺乏维生素A则发生夜盲甚至瞎眼,这些都只能通过补充相应的维生素来预防或治疗,不可能由任何其他因子来代替。
可调剂性:另一方面,在一定的情况下,因子之间存在着补偿作用,或叫做生态因子的可调剂性。
例如,光照不足时,植物之光合作用效率下降。
这时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光合作用效率,弥补光照不足的缺陷。
但是,因子之间的补偿作用不是经常的或普遍的,而且调剂只能起到部分补偿作用。
这种调剂,绝不等于因子之间的相互代替6、生态价生态价就是生物种 (或品种)的生态价值,具体指的是生物种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幅度的大小。
7、生态型第二章1、适应2、良好的适应表现3、适应的基本原理(格罗杰法则、白格曼法则、威尔逊法则、白纳德法则、)4、适应的类型第三章1、农业制度对家畜分布的影响2、中国牧业分区(二个大区)3、为什么说水热条件是对家畜生态分布影响最大的外界环境因素?4、你认为,社会环境因素中哪些对畜牧业影响最大?举例说明。
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
家畜生态学填空1环境的分类(1)生态因子①生存条件(主导因子,非主导因子)②非生存条件(2)非生态因子2. 最适范围并不一定位于耐受限度的正中央。
它一般偏向于耐受上限3.动物的表型适应可以划分为解剖学、形态学和生理学的适应4. 遗传适应的最大特点是在对环境的适应反应中伴随有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而且这种变化是定向的变化,它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得以实现。
5. 对一个群体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具有影响的三种因素是遗传漂变、突变和迁移6.适应分为表型适应,遗传适应(形态适应,生理适应)7.牧区和半牧区(1)草原地带(东部草甸,中部典型干草原地区,西部荒漠草原地区)(2)荒漠地带(内蒙古东部,北疆荒漠地区,南疆荒漠地区)(3)高寒地带(东部高寒草甸地区,西部与藏北高喊草原及荒漠地区,藏南山原与河谷地区东南部边缘高山峡谷地区,柴达木盆地区)8.农区(1)东北农区(三江平原地区,松嫩地区,辽河地区,)(2)华北-西北地区(华北与黄淮海平原地区,西北与黄土高原地区)(3)长江中下游农区(4)南方亚热带山丘地区(东部山丘地区,西部山丘地区)(5)华南农区9.生态系统总的说来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两大部分构成。
(1).无机环境主要由太阳能、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部分或全部组成。
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则系统越稳定。
(2)在生物群落中,根据生物获取营养和能量的方式以及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可将其划分为生产者(自养生物)、消费者(异养生物)和还原者(腐食生物)三大类10.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单向流动的,并且在通过的每一个环节中逐级递减。
11.食物链的类型:牧食食物链,寄生食物链,腐屑食物链12.循环类型分为气体型循环(碳循环,氮循环),沉积型循环(磷的循环, 硫的循环),水循环13.生态系统的类型分为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稀树干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14.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主要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15.牧业生态工程的结构设计包括:平面结构设计,垂直结构设计,时间结构设计,食物链结构设计16.家畜流行病的分布分为空间分布,时间分布17.畜牧业区划的指标分区的指标包括畜禽结构、饲料类型、生产水平三个方面。
家畜生态大纲及复习资料
《家畜生态学》教学大纲及复习资料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家畜生态学》是畜牧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它专门研究环境条件(主要是自然条件和饲养管理条件,但同时也包括人类社会经济因素在内)对家畜种类及数量分布、形态和机能的影响,以及不同种和不同品种家畜的适应性和风土驯化。
全世界当今主要的家养动物约有三、四十个种,其中包括哺乳动物、鸟类与昆虫。
它们的生存环境系统不仅包括自然界的环境条件,也包括人类社会环境条件。
家养动物的生存环境系统,是一个更加错综复杂的多维网络结构,这些动物在这一系统中既是消费者,又是转化者,因此,关心它们的经济性状及其与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找出其规律性,就是这门学科的主要研究任务。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 了解研究家畜生态学的意义;2 掌握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3 掌握气象因素对家畜产生影响的一般规律(参考家畜环境卫生学);4 了解土壤、水以及社会因素对家畜的影响;5 掌握家畜适应的概念与原理;6 掌握环境因素对家畜分布的影响规律;7 了解世界家畜的分布与生态地理;8 掌握种群和群落生态概念及其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启示;9 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基本结构;10 掌握生态系统内能量和物质流动的一般规律;11掌握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原因及保持生态平衡的基本措施;12 了解家畜疫病生态及家畜生态学的应用;13 了解系统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4 理解畜牧业资源和区划的基本方法;15 了解牧业生态经济的概念和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
三、考试内容及考核要求绪论第一节家畜生态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第二节研究家畜生态学的意义第三节家畜生态学的发展简史第四节家畜生态学的分支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第五节家畜生态学的研究方法考核要求:理解家畜生态学的定义,了解家畜生态学的特点,清楚其研究意义。
其余仅作一般了解。
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属于家畜生物环境因素的是()。
①土壤②水③空气④草木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家畜环境卫生教案复习资料完整版
家畜环境卫生教案复习资料完整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畜环境卫生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家畜环境卫生的重要性,了解家畜养殖环境的基本要求,掌握家畜环境卫生的评价方法和管理措施,提高家畜环境卫生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家畜生长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畜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2. 掌握家畜养殖环境的基本要求。
3. 学习家畜环境卫生的评价方法和管理措施。
4. 提高家畜环境卫生管理水平,提高家畜生长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家畜环境卫生概述1.1 家畜环境卫生的重要性1.2 家畜环境卫生的基本概念1.3 家畜环境卫生管理的基本原则第二章:家畜养殖环境的基本要求2.1 空气环境的要求2.2 水质的要求2.3 土壤环境的要求2.4 噪声和辐射的要求第三章:家畜环境卫生的评价方法3.1 环境卫生质量评价方法3.2 环境卫生监测方法3.3 环境卫生风险评估方法第四章:家畜环境卫生管理措施4.1 环境卫生管理组织4.2 环境卫生管理制度4.3 环境卫生管理措施第五章:家畜环境卫生问题及对策5.1 常见家畜环境卫生问题5.2 家畜环境卫生问题的原因5.3 家畜环境卫生问题的对策四、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家畜环境卫生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实践报告、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全面考察学生对家畜环境卫生管理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
六、第六章:家畜粪便处理与资源化利用6.1 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方法6.2 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6.3 粪便处理设施与操作管理七、第七章:家畜养殖废水处理与利用7.1 废水性质及污染指标7.2 废水处理技术及工艺7.3 废水处理设施与操作管理八、第八章:家畜养殖废气处理8.1 废气成分及污染指标8.2 废气处理技术及工艺8.3 废气处理设施与操作管理九、第九章:家畜养殖环境设计与改善9.1 养殖场选址与布局9.2 养殖舍设计要求9.3 养殖环境改善技术十、第十章:家畜环境卫生法规与标准10.1 相关法律法规概述10.2 环境卫生标准与规范10.3 法律法规的执行与监管六、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家畜环境卫生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20XX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重点)
20XX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重点)20XX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一一、名词解释:1.生态因子:对家畜的生存和发展有明显、直接作用的环境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2.生存条件:在生态因子中,对家畜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的那些必不可少的因素,称为生存条件。
3.主导因子:家畜的生存条件中,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4.耐受限度:每一种生物对每种环境因子都有一个适应范围,这一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幅度就是耐受限度。
5.限制因子:在特定环境条件中,使某一生物的耐受达到极限,对其机能、活动以至地理分布起直接限制作用的环境因子。
6.生态价:生物种的生态价值,即生物种对外界环境适应幅度的大小。
7.生态型: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同一物种,于长期受着不同环境因素的作用,常常形成一些适合于当地环境条件的种群,这些种群叫做生态型。
8.潜热:蒸发方式散发的热量包含在水汽中,不能直接用测热仪测定,所以叫非可感热或潜热。
9.临界温度:环境温度超出动物等热区,动物代谢率开始升高时的环境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10.适应:指生物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行为生理和遗传的反应。
11.表型适应:动物在环境条件刺激下产生的体型外貌特征的适应性变化。
12.习惯:动物受到同一环境条件的反复刺激,其反应就会逐渐减弱甚至不产生反应,这种现象称为习惯。
13.风土驯化:指家畜逐步适应新环境条件的复杂过程。
14.生理学节律:受气候因子周期性变化的影响,动物在行为、生理上出现相应的有节律的季节交替和昼夜变化,这种变化称为生理学节律。
15.生物钟:动植物生理机能和生活习性受到内部某种计时功能的控制,这种内部计时称为生物钟。
16.生态锥体:指生态系统中顶部尖而底部宽的锥体状生物群落的营养结构。
17.营养级:生态学上将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称为营养级。
18.初级生产: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源源不断地生产植物性产品的过程。
家畜生态学
家畜生态学辅导
2、社会因素对家畜的影响
社会因素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其中对家畜产生影响 的主要有八个方面:
①宗教信仰;
②经济体制和政策导向; ③科学技术水平;
家畜生态学辅导
④畜产品市场需求;
⑤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状况;
⑥社会购买力; ⑦人们的生活习惯;
⑧外贸情况等。
家畜的生态分布,决定于两个方面:一是环境条件, 二是家畜对环境条件的耐受性。由于这两方面的具体 情况都很复杂,所以各种家畜的分布都有一定的地域 性。而家畜的地域性分布也正是机体与外界环境矛盾
统一的结果。
家畜的外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部分, 每一部分都对家畜的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
家畜生态学辅导
繁殖的个体、种子、卵、胚胎和幼体等的耐受限度,比
非繁殖期的植物或动物要狭窄些。
家畜生态学辅导
基本概念
1)耐受限度
每一种生物对每种环境因子都有一个适应范围, 这一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幅度就是耐受限度。
2)限制因子
在特定环境条件中,使某一生物的耐受达到极限, 对其机能、活动以至地理分布起直接限制作用的 环境因子。
3、临界温度
环境温度超出动物等热区,动物代谢率开始升高时的 环境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家畜生态学辅导
二、影响等热区和临界温度的因素
1、体格和体重; 2、年龄; 3、被毛; 4、饲养水平; 5、管理方式; 6、其他气象因素; 7、适应性特点。
家畜生态学辅导
家畜的生态分布
(一)、影响家畜生态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
非主导因子
非生存条件
非生态因子
家畜生态学辅导
第二节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资料
家畜环境卫⽣学复习资料绪论1.家畜环境卫⽣学概念及研究对象?家畜环境卫⽣学:主要研究外界环境因素对家畜作⽤和影响的基本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制定出利⽤、控制、保护和改造环境技术措施的⼀门学科。
研究对象:家畜(包括哺乳动物和鸟类)及其外界环境。
2. 环境对家畜的影响表现在哪些⽅⾯?①环境影响家畜的⽣产⼒:夏季⾼温产蛋率,⾳乐,迁移应激②环境影响家畜的繁殖季节:鸡对光周期很敏感。
光周期的变化是鸡产蛋出现淡季旺季的决定性因素。
③环境影响家畜的分布和育种:当地的⽣态环境条件及家畜的适应性来决定的。
④环境影响家畜的⽣态特性:在⽣理、解剖和形态特征上的改变。
⑤家畜的发病率与季节有关:应激综合征、⽆名热、⼝蹄疫。
⑥环境影响畜产品的品质:猪应激综合征(porcine stress syndromes PSS):是猪在⾃然应激因⼦(如运输、⾼温、运动、争⽃、交配、分娩等)的作⽤下,发⽣进⾏性呼吸困难、⾼烧⾎管收缩,突然死亡,且死后迅速僵直的⼀种综合症。
这种猪往往以异常⾼的频率产⽣颜⾊灰⽩、质地松软和向外渗出⽔分的劣质⾁(PSE⾁)。
⑦环境影响家畜饲养标准的制订第⼀章适应与应激1.适应与应激的概念应激:应激是指动物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环境的超常刺激所产⽣的⾮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
适应:适应是指⽣物对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产⽣的⽣理机能的反应和遗传的反应。
有利于缓解⽣物的⽣理紧张状态。
这种反应可以使⽣物有机体的⼀切功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动态的平衡,使⽣物在变化的环境中正常地⽣存和繁衍。
2.应激原的分类应激原:把凡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因素(包括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物学的或是⼼理学的等等)都称作为应激原。
①应激原按照强度和持续时间分:⾼强度长期应激原;低强度长期应激原;⾼强度短期应激原;低强度短期应激原②应激原按照性质分:物理性应激原;化学性应激原;⽣物性应激原;营养性应激原;管理性应激原;⼼理性应激原;运输性应激原;其他⼈为因⼦3有关适应的⼏个法则①伯格曼法则(Bergman,s Rule 1847):同⼀个种的恒温动物,处于寒带的体型较⼤,处于热带的体型较⼩。
家畜育种学复习资料2023年修改整理
家畜育种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抉择反应:通过人工抉择,在一定时刻内,使性状向着育种目标方向改进的程度。
2、抉择强度:不同性状间由于度量单位和标准差不同,抉择差之间不能相互比较。
为统一标准,都除以各自的标准差,使之标准化。
这种标准化的抉择差称为抉择强度(i)。
3、系内抉择:在家系中选留表型值高的个体。
4、家系抉择:依照家系均值的高低选留选留名次在前的家系的全部个体。
5、育种值:指一个个体作为亲本(种畜)的价值。
6、遗传力:指某一性状受遗传操纵的强度。
等于性状的遗传方差与表型方差的比值。
7、配合力:亲本性状相互配合的能力。
8、质量性状:表型呈不连续性分布,各变异类型间存在明显区别,能够直接加以描述的性状。
符合孟德尔经典遗传学理论。
有无角、花的颜色、血型9、数量性状:表型呈连续性分布,各变异类型间无明显区别,不能直接加以描述,只能用数字来描绘其变异特性的性状。
10、顺序抉择法:指对育种目标中待抉择的几个性状逐一进行抉择。
11、独立淘汰法:指育种目标中包含的每个性状都有一个最低抉择标准,各性状全都满足相应标准的个体留种。
12、综合指数法:按育种目标中各性状的遗传基础和经济重要性,分别给各性状制定加权系数,得到一个综合指数,依照指数的大小留种。
13、异质选配:选取表型不同的公母畜交配,也称选异交配。
14、同质选配:选用性状、性能表现一致,或育种值相似的公母畜配种,以获得与亲代品质相似的优秀后代。
15、亲缘选配:依照个体间亲缘关系进行选配,分为近交和远交。
16、弥补选配:抉择具有相反缺点的公母畜交配,以获得中间类型。
(不可取)17、二元杂交:简单杂交,即用两个品种或品系进行杂交,所得一代杂种。
18、双杂交(四元杂交):是用四个种群分别两两杂交,接着再在两种二元杂种间进行杂交,产生四元杂种商品畜。
19、引入杂交:在保留地点品种要紧优良特性的同时,针对其某种缺陷或待提高的生产性能,引入相应的外来优良品种与当地品种杂交一次。
家畜生理学复习提要
家畜生理学第一章绪论1.家畜生理学的内容、研究方法1.1 概念家畜生理学/动物生理学/生理学的年共同点:研究活体内发生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关键词:活体正常动物1.2 家畜生理学的内容动物生理学的一般规律以及家畜、家禽生理学的特殊性和规律。
举例:反刍动物的消化生理;乳牛的泌乳生理;生殖生理;1.3 学习家畜生理学的重要性·与畜牧生产密切联系,如家畜营养生理(饲料配方);泌乳生理(提高产奶量);生殖生理(人工授精、超排、胚胎移植)·是畜牧兽医专业的基础课程,与其他课程紧密联系1.4 家畜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家畜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基本实验方法方法包括:1.4.1 急性实验:包括两种·在体实验:将实验动物处于麻醉或破坏大脑状态,解剖暴露某种器官,给予适当刺激,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即活体解剖法),如脊蛙反射、大脑皮层运动区观察、胃肠运动观察等。
·离体实验:取出某种器官或组织、细胞,在模拟机体生理条件下进行实验,如蛙心灌流。
1.4.2 慢性实验实验动物预先经过外科手术,以暴露、摘除、破坏某一器官或组织,或在其中安置瘘管(如假饲实验)或埋植电极(如在神经组织)等,待动物手术恢复后,在比较正常的条件下进行长期的系统观察。
1.4.3 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的优点和不足·急性实验:优点操作比较简单,实验条件比较容易掌握,对器官系统可以进行比较细致的研究;缺点是不一定能完全反映器官在体内的正常活动情况(观察时间有限,机体应急等)·慢性实验:可以较好地反映器官在体内的正常活动,但操作比较复杂,花费时间比较长。
两种方法各有优点和缺点,在实际中二者可以互相补充。
1.5 学习家畜生理学的目的和方法1.5.1 目的·认识了解动物体的生命活动和规律,解释各种生理现象·掌握动物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有效地改善动物的生产性能,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保障动物体健康1.5.2 学习方法生理学的主要内容是“理”和“词”·对理论,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和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如解释牛初乳的功能,成年人喝初乳是否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2.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和信息传递2.1 相关概念·生物膜(单位膜)覆盖在细胞以及细胞器外周的一层基本结构相同的薄膜,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细胞核膜。
家畜环境卫生教案复习资料
一、教案基本信息家畜环境卫生教案复习资料完整版课时安排: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目标:1. 了解家畜环境卫生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家畜环境卫生的主要内容和措施;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家畜环境卫生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二、教学内容1. 家畜环境卫生的定义和重要性家畜环境卫生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对家畜生活环境的卫生状况进行科学管理,以保障家畜健康、提高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的过程。
家畜环境卫生对于家畜健康、生产性能、产品质量和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家畜环境卫生的主要内容家畜环境卫生的主要内容包括:(1) 环境清洁:保持畜舍、运动场和其他养殖区域的清洁,及时清除粪便、污水和其他污染物。
(2) 环境干燥:保持畜舍内干燥,避免潮湿和积水。
(3) 通风换气:保证畜舍内空气流通,及时更换新鲜空气,降低有害气体和尘埃的浓度。
(4) 温度和湿度控制:根据家畜种类和生产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5) 光照管理:合理配置光源,保证家畜生活和工作环境有适宜的光照。
3. 家畜环境卫生措施(1) 畜舍建设:根据家畜种类和生产需要,合理设计畜舍布局、结构和规模。
(2) 饲养管理:合理调整饲养密度,定期进行畜舍消毒和疫病防控。
(3) 粪便处理:采用合理的粪便处理方式,减少环境污染。
(4) 废弃物处理:对畜舍内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演示和实地考察,提高学生对家畜环境卫生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家畜环境卫生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教案、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教学资源。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家畜环境卫生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家畜环境卫生的兴趣和关注。
2. 讲授内容:详细讲解家畜环境卫生的定义、重要性和主要内容,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完整版)家畜育种学复习重点
家畜育种学复习1、家畜育种学的主要任务和内容(P4)主要任务:研究家畜的起源、驯化;品种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品种资源的调查、分析、保护、开放和利用。
研究家畜生长发育的规律,主要性状的遗传基础和遗传规律,生产性能测定的组织与实施方法。
研究对现有品种遗传改良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包括选种选配的理论、方法,优化育种规划的方法等。
研究培育新品种和新品系的理论和方法。
研究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与方法。
研究保证家畜育种工作科学高效进行的组织、措施与必要的法规。
主要内容:1.发现或者创造变异(测定体系记录体系)2.分析变异选定个体(选种方法与理论)3.优良基因的扩散(选配与繁育体系)2、家畜的起源(P6)3、家畜在动物分类学中的地位(P7)4、品种、品系的区别(P12)⏹品种(breed)-具有一定经济价值-主要性状遗传性能比较一致-能适应一定的自然环境以及饲养条件-生产符合人类需求的产品:肉、蛋、毛-举例:大白猪、荷斯坦奶牛、纯血马⏹⏹⏹品系(strain, line)-品种内的一种群体结构形式-起源于共同祖先的一个群体☞经过近交获得在某些性状上具有遗传性能比较一致的后代☞源于同一头系祖(通常为种公畜)的畜群ω具有与系祖类似的表型特征和生产特性ω符合品种标准5、影响群体遗传结构的主要因素:1.突变2.迁移3.选择4.遗传漂变6、质量性状、数量性状的比较(P29)7、数量性状遗传基础:微效多基因假说数量性状基因座(QTL)(P30)8、微效多基因假说:数量性状是由大量的、效应微小而分类的、并且可加的基因控制,这些基因在世代相传中服从孟德尔原理,即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以及连锁互换规律,这些基因间一般没有显隐性区别。
(P30)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对数量性状产生影响的基因座或基因簇(染色体片段)9、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多因一效”和“一因多效”(P31)10、基因的3种效应:1.基因的加性效应2.等位基因的显性效应3.非等位基因间的上位效应(P32)11、母体效应:母亲个体间差异等的影响,使得它们的表现比非同胞间的相似性增加,这一般称之为母体效应。
家畜环境卫生教案复习资料
家畜环境卫生教案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章:家畜与环境1.1 课程目标:了解家畜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家畜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家畜与环境的关系家畜环境卫生的意义家畜环境卫生的目标第二章:家畜饲养环境2.1 课程目标:掌握家畜饲养环境的基本要求,了解影响家畜饲养环境的因素。
2.2 教学内容:家畜饲养环境的基本要求影响家畜饲养环境的因素如何改善家畜饲养环境第三章:家畜排泄物处理3.1 课程目标:了解家畜排泄物的处理方法,掌握家畜排泄物处理的技术。
3.2 教学内容:家畜排泄物的处理方法家畜排泄物处理的技术家畜排泄物处理的意义第四章:家畜饮用水卫生4.1 课程目标:了解家畜饮用水的卫生要求,掌握家畜饮用水的处理方法。
4.2 教学内容:家畜饮用水的卫生要求家畜饮用水的处理方法如何确保家畜饮用水的卫生第五章:家畜环境卫生管理5.1 课程目标:掌握家畜环境卫生管理的基本原则,了解家畜环境卫生管理的实践方法。
5.2 教学内容:家畜环境卫生管理的基本原则家畜环境卫生管理的实践方法家畜环境卫生管理的意义第六章:家畜舍建筑设计6.1 课程目标:了解家畜舍建筑设计的原理,掌握家畜舍建筑设计的要点。
6.2 教学内容:家畜舍建筑设计的原理家畜舍建筑设计的要点如何提高家畜舍建筑设计的质量第七章:家畜饲养密度与空间管理7.1 课程目标:掌握家畜饲养密度与空间管理的关系,了解如何合理控制家畜饲养密度与空间。
7.2 教学内容:家畜饲养密度与空间管理的关系如何合理控制家畜饲养密度与空间家畜饲养密度与空间管理的重要性第八章:家畜饲料与环境8.1 课程目标:了解家畜饲料与环境的关系,掌握如何保证家畜饲料的环境卫生。
8.2 教学内容:家畜饲料与环境的关系如何保证家畜饲料的环境卫生家畜饲料环境卫生的意义第九章:家畜疾病与环境卫生9.1 课程目标:了解家畜疾病与环境卫生之间的关系,掌握预防家畜疾病的环境卫生措施。
9.2 教学内容:家畜疾病与环境卫生之间的关系预防家畜疾病的环境卫生措施如何降低家畜疾病的发生率第十章:家畜环境卫生法规与政策10.1 课程目标:了解我国关于家畜环境卫生的法规与政策,掌握家畜环境卫生管理的相关法律知识。
家畜生态学
2)研究重点从个体水平提高到种群和群落,
进而发展到以生态系统为中心; 3)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结合得更紧密; 4)数学手段在生态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家畜生态学辅导
第二章 家畜的环境 及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第一节 环境及生态因子的概念 1、环境 是指周围空间中对家畜生存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 的各种条件所组成的有机综合体,它包括大气圈、水圈、
家畜生态学辅导
思考:这一定律可以应用到畜牧业的哪些地方? 这一规律对家畜饲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饲料中缺少某些氨基酸、微生素和矿物质时, 家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就会受到影响,饲料利 用率大大下降;土壤中缺少某些微量元素,草地 生产力显著下降。因此,利用这一规律,注意在饲料 和土壤中补充这类“最小因子”,就会大大提高畜牧业 生产水平。
多在500米以下,畜种主要是水牛、黄牛、猪和鸡。
家畜生态学辅导
2、社会因素对家畜的影响
社会因素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其中对家畜产生影响 的主要有八个方面:
①宗教信仰;
②经济体制和政策导向; ③科学技术水平;
家畜生态学辅导
④畜产品市场需求;
⑤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状况;
⑥社会购买力; ⑦人们的生活习惯;
⑧外贸情况等。
耐受定律可以概括为:
1、每一种生物对各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限度和 最适范围。耐受限度和最适范围并不固定,在同一 物种内,随品种个体、年龄、生理状况而异。 2、一种生物可能对一个因子的耐受限度较广,而对 另一因子的耐受限度较窄。
家畜生态学辅导
3、对所有环境因子的耐受限度都很广的生物,
一般都分布很广。 4、当一个物种的某一个生态因子处在最适范围之外时, 该物种对另一些生态因子的耐受限度将会下降。 5、在生物的繁殖阶段,环境因子的限制作用特别明显。
养殖畜牧兽医知识点总结
养殖畜牧兽医知识点总结在养殖畜牧兽医方面,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首先,对不同类型的动物有一定的了解是必要的。
不同种类的动物具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和饲养要求,因此养殖者需要了解不同动物的饲养规律和疾病防治方法。
其次,了解动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和饲养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养殖者需要根据动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和饲养管理技术,制定适合动物的饲养计划,以保证动物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在畜牧业方面,养殖者需要了解不同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生态要求,以便为动物提供恰当的饲养环境和条件。
同时,了解动物的行为特点也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益。
畜牧业的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受到动物的行为特点的影响很大,因此养殖者需要根据不同动物的行为特点,制定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以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益。
在兽医方面,对动物的常见疾病和预防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也是必要的。
掌握动物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动物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养殖效益。
同时,兽医也需要了解动物的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以便对不同种类的动物进行诊断和治疗。
兽医也需要根据动物的生理特点,制定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以提高养殖效益。
在养殖畜牧兽医方面,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知识点,例如动物饲养设施的设计和建造、饲料的配制和饲养管理等。
这些知识点都是养殖畜牧兽医工作者需要掌握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养殖畜牧兽医工作,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
总之,养殖畜牧兽医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广泛的领域,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
养殖者和兽医需要了解动物的生理特点、疾病预防和治疗、饲养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养殖畜牧兽医工作,为养殖业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生态因子:对家畜的生存和发展有明显、直接作用的环境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2.生存条件:在生态因子中,对家畜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的那些必不可少的因素,称为生存条件。
3.主导因子:家畜的生存条件中,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4.耐受限度:每一种生物对每种环境因子都有一个适应范围,这一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幅度就是耐受限度。
5.限制因子:在特定环境条件中,使某一生物的耐受达到极限,对其机能、活动以至地理分布起直接限制作用的环境因子。
6.生态价:生物种的生态价值,即生物种对外界环境适应幅度的大小。
7.生态型: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同一物种,由于长期受着不同环境因素的作用,常常形成一些适合于当地环境条件的种群,这些种群叫做生态型。
8.潜热:蒸发方式散发的热量包含在水汽中,不能直接用测热仪测定,所以叫非可感热或潜热。
9.临界温度:环境温度超出动物等热区,动物代谢率开始升高时的环境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10.适应:指生物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行为生理和遗传的反应。
11.表型适应:动物在环境条件刺激下产生的体型外貌特征的适应性变化。
12.习惯:动物受到同一环境条件的反复刺激,其反应就会逐渐减弱甚至不产生反应,这种现象称为习惯。
13.风土驯化:指家畜逐步适应新环境条件的复杂过程。
14.生理学节律:受气候因子周期性变化的影响,动物在行为、生理上出现相应的有节律的季节交替和昼夜变化,这种变化称为生理学节律。
15.生物钟:动植物生理机能和生活习性受到内部某种计时功能的控制,这种内部计时称为生物钟。
16.生态锥体:指生态系统中顶部尖而底部宽的锥体状生物群落的营养结构。
17.营养级:生态学上将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称为营养级。
18.初级生产: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源源不断地生产植物性产品的过程。
19.叶面系数:是反映光合作用面积的指标,即叶子总面积对植物占地面积的倍数。
20.生态平衡: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无生命物质之间长时期处于动态平衡。
21.生态阈限:生态系统对自然界或人类施加的干扰能够进行自动调节,但是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超出这一限度,自动调节能力就会降低或消失,出现生态平衡失调,这一限度称为失调阈限。
22.结构缺损:指生态系统缺损一个或几个组成成分,使生态平衡破坏,系统崩溃。
23.最大持续产量:在不损害资源更新能力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持续地利用某种资源所能获得的产量。
24.生态经济学:是从经济角度来研究由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相互结合的复合体系,即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
25.系统生态学:是指利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生态问题的科学。
二.简述题:1.简述影响等热区和临界温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答:有(1)品种;(2)年龄;(3)体重;(4)被毛;(5)生产性能;(6)饲养水平;(7)管理方式;(8)气流和湿度。
2.简述动物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的适应表现。
答:表现为:1〕从解剖学和形态学方面表现为(1)体尺和体表:寒冷气候中,动物体格一般较大,皮肤皱褶较少,体表面积相对就愈小,体躯呈粗短;(2)腿、脚和耳:寒冷环境中,动物腿较短,脚上角质坚实耳较大;(3)体被方面表现为:皮肤颜色浅、厚度变厚,寒冷地区的家畜一般被毛较厚、密,外层是鬃状粗毛,内层是厚而软的绒毛。
(4)皮下脂肪多起到散热作用。
2〕从生理学角度表现为:(1)寒冷环境条件下,动物产热量升高;(2)寒冷条件下,动物甲状腺素水平;(3)寒冷条件下,动物生产能力降低。
3.简述风土驯化的途径:答:主要有:1〕是直接适应,即家畜在新环境条件下,在行为上和生理上产生一系列反应,直到基本适应新环境条件为止。
2〕是定向改变遗传基础,当新环境条件超越了该品种的耐受范围,家畜就会产生种种不适应的反应,甚至发病、死亡。
此时通过人工选择的作用,淘汰不适应个体,留下适应的个体,从而改变了群体的基因频率,使家畜群体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当然,上述两种途径不是孤立的,在实践中往往是首先通过直接适应,然后经过人工选择,使遗传的物质基础发生变化,从而达到风土驯化。
4.简述生物钟的生理作用及其意义。
答:其意义在于:1〕它是动物的生物行为计时器。
2〕生物钟的调节机制能够将一些生理过程和环境条件(特别是气候条件)紧密结合起来,使动物更容易适应环境。
3〕医学上可利用生物钟的知识鉴别,诊断周期性疾病,控制给药时间,掌握病畜对药物的耐受规律。
4〕在生产上可用于控制禽的产蛋,调节牛、羊的发情和配种。
5〕在杀虫害方面,可帮助确定最佳施药时间。
5.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方程式:可以用下式表示:6CO 2+12H 2O————————————→ C 6H 12O 6+6O 2+6H 2O6.简述优化牧业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措施。
答:有1〕提高家畜能量的转化效率;2〕提高初级生产的转化效率;3〕建立合理的畜群结构;4〕培育和选择能量转化效率高的畜禽品种;5〕配合全价饲料;6〕创造良好的环境和采用合理的管理措施。
7.简述生态平衡良好的系统状态。
答:它表现为:1〕生物种类组成,种群数量,食物链营养结构彼此协调,组合正常。
2〕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基本相等,物质储存量相对稳定。
3〕信息传递畅通。
4〕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生物群落与环境相互适应、协调。
5〕生物种达到最高和最适量,物种间彼此适应,相互制约,并保持一定数量的种群,能够排斥其他生物侵入。
8.简述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
答:主要原因是1〕破坏植被,掠夺式经营。
(1)盲目毁林开荒。
(2)索取量超过生物生产量引起环境质量下降。
2〕生物种类和食物链变化引起:(1)生物种类减少使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2)食物链破坏使生态平衡失调。
3〕环境污染:(1)SO2和酸雨的危害;(2)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农药及化肥的危害;(3)放射性元素和石油的危害。
9.畜牧业的地区优势应该综合考虑哪些条件?答:应综合考虑六个条件:1〕失调条件是否适宜;2〕资源是否可以连续开发;3〕经济效益大小;4〕市场需要是否迫切;5〕技术条件是否可以;6〕发展前途广阔与否。
10.合理利用畜牧业资源的原则有哪些?答:有:1〕因地制宜,杨长避短,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合理组织生产。
2〕要从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注意充分发挥各种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积极发展多种经营,以利用建立良好的生态系统和合理的生产结构。
3〕要从自然资源对畜牧业生产的综合影响出发,加强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综合防治,注意生物间相互制约关系。
4〕要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掌握供需平衡,强调资源保护、养用结合,反对掠夺式经营。
5〕自然资源的利用要与合理的培育更新相结合,注意保持生物的基本数量和适宜的群体结构。
11.简述畜牧业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措施。
答:畜牧业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主要指保护生态环境,保持水土,防止环境污染。
1〕保护水资源;2〕保护土壤资源;3〕保护动植物资源和培育植被;4〕保护农作物和畜、禽种质资源;5〕将资源消费量控制在最大持续产量的限度内;6〕利用系统分析方法,建立资源系统最优控制模型。
12.协调生态系统中的矛盾,应贯彻哪些生态原则?答:协调生态系统中矛盾应贯彻以下原则:1〕全面发展;2〕立体开发;3〕多级利用;4〕养用结合;5综合利益。
三.判断分析题:1.草地受气候的影响比农田大。
错2.在同一环境中能够共存的物种,不可能是生态要求完全相同的物种。
对3.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家畜即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
错4.一物种处于某一生态因子的最适范围之处时该物种对另一生态因子的耐受限度将会上升。
错5.混牧不利于畜牧业发展。
错6.动物机体的行为改变是表型适应的结果之一。
对7.家畜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家畜与人的关系。
对8.生物对生态因子的最适范围位于耐受范围的正中央。
错9.生物种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
错10.生态因子之间是不可替代的。
对11.生态系统内种群的竞争、排斥将导致生态平衡破坏。
错12.食物链越短,可利用的能量越大。
对13.白纳德法则阐明了动物毛色与气候的关系。
错14.陆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错15.生态因子之间是不可调剂的。
错16.生态平衡状态时生物的增长呈指数上升。
错17.生态系统的不平衡是绝对的。
对18.白格曼法则认为动物的体格大小与生存环境有关。
对19.山羊耐寒但不耐热,耐干旱但不耐潮湿。
错20.通常山羊性能好的品种生态价都较高。
错21.生态系统结构缺损将导致其功能衰退。
对22.人类对自然干预力的增强不利于生态平衡的保持。
错23.农牧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第一阶段应当以恢复自然生态面貌为主。
错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水热条件是对家畜生态分布影响最大的外界环境因素?答:因为:1〕温度是外界环境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对家畜的影响,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1)直接影响;家畜是恒温动物,体温一般稳定在37'C左右(禽类较高一些)。
为了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家畜必须不断调节向外散发的热量,以防止热量在体内蓄积或过多逸失,引起体温升高或下降。
(2)间接影响;家畜在一定的温度环境中长期锻炼、适应的结果,体型、解剖构造、皮肤组织、被毛状况、以及体内许多生理指标都会发生明显变化,这些特征性变化,使它们对这一温度环境具有较高的适应性。
但是这些特征性变化,却也限制了它们的扩散,使它们的分布具有一定地域性。
2〕降水的数量和季节性分布,决定着空气的湿度。
空气的湿度对家畜的体热调节具有重要影响。
高湿度是细菌和寄生虫生存、繁衍的良好条件,使侵袭性疾病有了发生、传播的可能。
降水量常有地区差异和季节差异,因而家畜侵袭病的发生和传播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
降水量还决定了土壤和空气的湿度,进而决定着农业生产制度和植被情况,使饲料种类和数量各具特点,因而影响畜种的分布。
我国牧区的牧草种群分布和生长情况,主要取决于温度和降水量,这是影响家畜分布的主要因素。
至于降水量对于家畜饮用水源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
2.牧业生态工程的设计包括哪些内容?请阐明其方法。
答:牧业生态工程的设计包括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1〕结构设计,首先要确定牧业研究对象和系统边界范围,及其研究的目的。
其次是全面、系统地进行调查研究,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
使畜牧业尽可能地与其他各业相互配合、协调。
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使结构网络多样化,加速物质的循环与再生,使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它包括下述内容:(1)平面结构设计;(2)垂直结构设计;(3)时间结构设计;(4)食物链结构设计。
上述各项结构设计,综合构成本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生态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行性的综合分析研究,务使全部设计在理论上是可靠的,在实践上是可行的,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