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合集下载

带小段胫后动静脉干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带小段胫后动静脉干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1 . 1 资料 本 组 共 1 2例 , 男l 0例 , 女 2例 。年龄 1 9— 5 2岁 , 平均 3 8岁 。致 伤 原 因 : 车 祸 伤 2例 , 煤 矿砸 挫 伤 l 0例 。 损 伤部 位 : 足 背皮 肤 缺 损 。创 面 大小 : 5 c m ×6 c m~ 7 c m ×1 7 c m。皮瓣 面 积 最 大 为 1 8 c m×8 c m, 最小 为 6 c m× 7 c m。新 鲜创 面 5例 , 陈 旧性 创 面一 例 。其 中伴有 不 同程度 骨 折 6例 , 骨 外露 6例 , 肌腱 外 露 8例 。修 复 时机 : 急诊修复 1 0 例, Ⅱ期 修复 1 0例 。 1 . 2 手 术 方法 首 先 受 区创 面处 理 及 血 管 准 备 : 新鲜 创 面 , 彻 底清 创 , 清 除坏 死 、 污 染严 重 的组 织 。 根 据骨 折 情 况 多 选 用 以克 氏 针 内 固定 为 主 , 同 时 修 复受 损 肌腱 , 选择 和准 备 受 区 血 管 , 游 离 出 足 背 或 胫前 动静 脉 。皮 瓣 的设 计 、 切 取 及 移植 : 术 前 常 规 用多 普 勒血 流探 测 仪 探测 小 腿 中下 部 胫 后 动 脉 穿 支部 位 并 标 记 , 优 势 穿 支 重 点 标 记 。根 据 创 面 大小 及形 状 , 以胫 骨 内后 缘 为 皮 瓣 纵 轴 线 , 小 腿 中 下1 / 3 交界处多普勒探测仪标 出的优势穿支浅 出 点为 中心 设 计 皮 瓣 。手 术 在 止 血 带 下 进 行 , 不 驱 血, 有 利于 术 中辨 认 穿 支 血 管 。蒂 部 处 理 : 显 微 镜 下游 离 出约 3~ 4 e a 带 优 势 穿 支 的胫 后 动静 脉 主 r 干及 穿支 , 在 断开蒂部之前 , 松止血带 , 确 认 穿 支 皮瓣 血运 良好 。再 次 上 止 血 带 , 以游 离 后 的 胫 后 动静 脉干 发 出穿 支处 为 中心 , 保 留约 1— 2 c m 胫 后 动静 脉干 , 从 两 端 断 开 。断 开 后 的胫 后 动 静 脉 干 可直 接 吻 合 , 使 胫 后 动 静 脉 主 干 血 管 得 以保 存 。 将皮瓣 移 植 于 足 部 创 面 , 使 保 留胫 后 动 静 脉 干 的

胫后动脉穿支营养皮瓣修复足跟慢性溃疡

胫后动脉穿支营养皮瓣修复足跟慢性溃疡

胫后动脉穿支营养皮瓣修复足跟慢性溃疡作者:胡洋红胡杨柳刘德伍张少白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13年第14期[摘要]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营养皮瓣修复足跟慢性溃疡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后的效果。

方法:以胫后动脉内踝以上发出的皮动脉穿支为筋膜皮瓣转轴点,在伤肢小腿内侧设计恰当长度和宽度的筋膜蒂皮瓣,转移修复足跟慢性溃疡。

结果:2009年9月~2013年1月临床应用此方法修复12例足跟慢性溃疡,术后12例皮瓣均成活,随访4个月~2年,平均13个月,可正常行走,皮瓣感觉异常等级评分均值为0.167;供区感觉异常等级评分均值为0.083。

皮瓣痛觉等级评分均值为1.250;供区痛觉等级评分均值为1.167。

明显感觉功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且均未再出现皮肤破溃及复发。

结论:胫后动脉穿支营养皮瓣修复足跟慢性溃疡,血供有保障,成活率高,损伤小,且术后外形及功能理想,接近于正常足跟组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慢性溃疡[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3)14-1476-03足跟部由于解剖位置的特点,而且其在人体运动中起很大作用,损伤后简单的皮片虽然可愈合创面,但在外观及功能上有非常多的不足。

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属于轴型血管的皮瓣范畴,血供充足[1]。

2009年9月至2013年1月,笔者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治疗12例足跟慢性溃疡,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12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25~57岁,平均(40.17±10.43)岁。

因皮肤撕脱伤9例,烧伤后瘢痕愈合后瘢痕破溃3例。

溃疡创面面积3.0cm×3.5cm~4.5cm×5.0cm。

均应用胫后动脉穿支营养皮瓣修复慢性溃疡创面。

见表1。

1.2 手术方法1.2.1 皮瓣设计:用超声多普勒探测皮动脉穿支的走形及其在皮肤上的位点,根据伤口的形状、大小和血管蒂的长度,以胫后动脉血管蒂投影为纵轴,在中间小腿内侧设计直径略大于创面直径的皮瓣。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围术期护理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围术期护理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围术期护理对小腿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以及骨外露创面的修复是临床一大难题。

显微外科的发展为临床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1-2]。

我科于2005年6月至2009年10月,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25例,皮瓣全部成活且功能良好。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5例手术患者中,男16例,女9例。

年龄6-52岁,平均31岁。

伤因:车轮绞伤6例,均为儿童患者;机械碾压伤5例;交通伤14例。

小腿远端前内侧软组织缺损骨外露或伴有钢板外露7例,内踝区软组织缺损骨折端外露4例,其中有1例踝管开放胫后动脉损伤,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跟腱断裂外露6例、其中有1例伴有外踝缺损及骨外露,拇趾绞轧脱套伤肌腱骨外露8例。

缺损面积最小3cm×6cm,最大16cm×10cm。

25例皮瓣均是带蒂方式移植,穿支血管外径为0.9-1.5mm,血管蒂位于内踝上4.0-23.1cm处。

其中8例(儿童6例、青年女性2例)以交腿方式皮瓣移植,术后皮瓣全部成活。

1.2手术方法术前根据缺损部位、形状及面积选择临近部位皮支皮瓣,应用多普勒血管探测仪探测皮支血管穿出点的位置,伸膝位以内踝前缘至股骨内侧髁连线即隐神经营养血管行程为皮瓣轴线[1]。

以距创面最近的皮穿支发出处为转轴点及蒂部,根据创面大小设计皮瓣。

手术时先切开皮瓣后缘皮肤,沿深筋膜层面分离,寻找从内侧肌间隙,即比目鱼肌与趾长屈肌间隙发出的胫后动脉穿支皮支血管,保留少量肌膜保护穿支血管分离至胫后动脉,观察将皮支的管径及与肌间隙上下穿支血管升降支的吻合[2-3],其次观察穿支血管与隐静脉及隐神经血管网吻合情况来适当调整皮瓣的面积及方向。

如果切取皮瓣包含上下穿支血管吻合网,可根据受区缺损情况不切取隐神经及静脉,以减少供区的损伤。

将皮瓣旋转转移覆盖创面,在蒂部尽量保留一定宽度的筋膜蒂以减少牵拉和以利于静脉回流。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在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在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在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究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在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足跟部组织缺损患者共7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术治疗,并对手术患者进行6个月至2年的随访,评估治疗效果。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局部组织坏死4例,出现水泡5例,术后臃肿11例,经及时治疗后均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近期移植皮肤感觉恢复较慢,与远期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远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利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具有手术操作简单、皮瓣可取面积大、皮瓣形状可设计、治愈率高等特点,是治疗足跟部软组织损伤较为理想的选择。

关键词: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足根部;软组织缺损因交通事故或意外造成的足部及足跟部损伤,往往会导致患者的软组织间接受损,若不及时治疗将会造成肌腱、跟腱以及骨骼等深层组织暴露,皮肤供血不良,甚至会引发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2]。

因此,对足根部组织缺损患者及时进行软组织修复治疗,对避免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1986年,葡萄牙学者最早使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治疗根部软组织缺损,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3]。

之后,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治疗软组织缺损广泛应用到临床治疗中,为修复足跟部、手背部、足背部等软组织缺损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案[4,5]。

我院自3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治疗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共72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因各种缘由导致的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并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治疗的患者共72例,其中因交通事故导致足跟部软组织损伤47例,因重物压迫导致足跟部软组织缺损21例,其他原因导致的足跟部软组织缺损4例。

胫后动脉穿支逆行筋膜皮瓣在小腿远端及足踝部难愈性创面中的应用研究

胫后动脉穿支逆行筋膜皮瓣在小腿远端及足踝部难愈性创面中的应用研究

胫后动脉穿支逆行筋膜皮瓣在小腿远端及足踝部难愈性创面中的应用研究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逆行筋膜皮瓣在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难愈性创面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胫后动脉穿支逆行筋膜皮瓣修复创面14例,男9例,女5例,小腿9例,踝部3例,足跟2例,观察疗效。

结果:13例皮瓣成活良好,1例皮瓣远端早期淤血肿胀,经穿刺放血、拆除张力缝线、换药后皮瓣成活。

结论:胫后动脉穿支逆行筋膜皮瓣血运有保障,成活率高,操作简便,蒂部较长,转移灵活,是修复小腿远端和足踝部难愈性创面的良好选择。

标签:胫后动脉;皮瓣;足中图分类号R274.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9-0134-02小腿中下段、踝部、足由于解剖特点,外伤后经常伴有骨质、肌腱、血管神经的外露,创面经久不愈,多需要用皮瓣覆盖。

穿支皮瓣属于轴型血管的皮瓣范畴[1],血运有保障。

2005-2011年笔者采用胫后动脉穿支逆行筋膜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创面14例,经3个月~2年随访,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4例患者,男9例,女5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21岁;小腿创面9例,踝部3例,足跟2例,均有不同程度骨质、肌腱、神经外露;致损原因:外伤后皮肤缺损10例,慢性溃疡4例。

所有创面均用胫后动脉穿支逆行筋膜皮瓣修复,皮瓣最大面积9 cm×7 cm,最小5 cm×4 cm。

1.2 术前设计术前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查胫后动脉的走形和皮肤穿出点位置,按创面大小、形态和血管蒂的长度,以胫后动脉投影为纵轴,在小腿内侧中段设计出略大于创面的皮瓣,皮瓣上界可至小腿中1/3与上1/3交界处,下界至踝上5 cm,前界一般不超过胫骨前缘,后界可达小腿后正中线。

测量出旋转点至创面的长度作为血管蒂的长度,但要比实际距离长1.0 cm,根据胫后动脉穿支的确切位置作为旋转点,蒂部保留3~4 cm的筋膜蒂,其上包含1 cm皮肤,皮瓣整体呈“球拍”样。

胫后动脉穿支营养皮瓣修复足跟慢性溃疡

胫后动脉穿支营养皮瓣修复足跟慢性溃疡
血供有 保 障 , 成 活率 高, 损伤小, 且 术后 外形及 功 能理想 , 接 近 于正 常足跟 组 织 , 值得 临床应 用推 广。
[ 关键词] 胫后动脉; 穿支皮瓣; 修复; 慢性溃疡 [ 中 图分类 号] R 6 2 2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 章编 号] 1 0 0 8 - 6 4 5 5 ( 2 0 1 3 ) 1 4 - 1 4 7 6 - 0 3
S k i n f l ap wi t h a br an ch of t h e t i bi al po s t er i or ar t er y f or r ep ai r i n g ch r on i c u l cer of
He eI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d i s c u s s t h e s u r g i c a l me t h o d a n d t h e e f f e c t o f p o s t e r i o r t i b i a l a r t e r y p e r f o r a t o r s
1 4 7 6
中国美容医学 2 0 1 3年 7月第 2 2卷第 l 4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A e s t h e t i c Me d i c i n e . J4
Ch i n a ; 2. J i a n g x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r a di t i o n a l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3. J i a n g x i Nu r s i n g Vo c a t i o n a l Co l l e ge ; 4. Na n c h a n g Re n Al Ob s t e t r i c s a n d Gy n e c o l o g y Ho s p i t a 1 )

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跟腱外露

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跟腱外露

支 为旋 转轴心点 , 该 点距创 面 近端距 离为皮 瓣 蒂部长 度 , 根据
皮瓣形 状及大小在小腿 中下部 内侧设计 皮瓣 3 c m×2 . 5 e m ~
6 e m× 5 e m, 较创面大 1 c m… 。
1 . 2 . 2 皮瓣切取 : 切开皮瓣 远端切 口, 在深筋膜下 紧贴肌膜掀 起 皮瓣 , 切开前后缘及下缘 皮瓣 切 口, 游 离并掀 起皮瓣 , 切开蒂 部皮肤 , 保 留皮 下蒂约 1 . 5 e m, 游离皮瓣蒂部 , 直至胫后动脉穿 支点 。 1 . 2 . 3 皮瓣转移 : 将 皮瓣经 皮下 隧道 或明道 转移 至跟
手术注 意事项 : ( 1 ) 术前 用超声 多普勒探测 皮瓣 的血管情
况, 依据胫后动脉和 皮动脉 的表 面投 影标 出皮瓣 的切取 范围 ;
( 2 ) 皮瓣 的 切 取 在 深 筋 膜 下 分 离 , 注 意 将 深 筋 膜 与 皮 瓣 边 缘 缝
1 2例 患 者 经 胫 后 动 脉穿 支皮 瓣 逆 行 修 复 后 皮 瓣 一 期 存 活 , 无皮瓣坏死 , 随 访 6— 3 0个 月 , 皮 瓣外观 、 色 泽 良好 , 皮 瓣质地
条件下 , 解剖胫后动脉 时应避 免损 伤胫后 神经 , 并 注意保护 胫 后 动脉 的直接皮 动脉 , 以免造成足 的部分 功能障碍或致 皮瓣 坏 死, 该手术有一定难 度 , 相对 其他术 式损 伤较大 。该 皮瓣 随着 显微外科技术 的发展 , 临床 医师操作 技术 的提 高 。 以及超声 技 术 的广泛应用 , 可 以利用超声技术对胫后 动脉的皮肤穿 支进行 准确定位 , 利用单一胫后动脉 的皮肤穿 支形 成带血管 蒂的皮瓣 进行局 部转 移 , 修 复小腿 皮肤 缺损 , 不牺 牲胫后 动脉 。胫 后动 脉 穿支皮瓣 是传统小腿内侧皮瓣的进一步精 细化发展 , 手术创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手外科(湖南衡阳421002)夏晓丹唐举玉谢松林刘鸣江刘建书【摘要】目的介绍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在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方法2007年6月~2008年11月,应用带蒂的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13例。

其中小腿下段3例,足跟5例,足背2例,内踝3例。

结果所有皮瓣均完全存活,随访3~12个月,各皮瓣质地柔软,皮瓣不臃肿,外形美观,供区植皮均成活,无并发症。

结论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能以最小的供瓣区代价达到高效的修复效果,是一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术式。

【关键词】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软组织缺损、修复中图分类号:R622.1 R616.2 文献标志码:BAPPLICATION OF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Nanhua Affiliated Hospitalof Nanhua University, Hengyang 421002, Hunan, China) Xia Xiaodan Tang Juyu Xie Songlin Liu Mingjiang Liu Jianshu 【Abstract】Objective To recommend the application of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s for repairing soft-tissue defects of lower leg,ankle and foot. Method From June 2007 to November 2006,13 pedicled perforator flaps were used to repair the soft-tissue defects of lower leg, ankle and foot. Among them, 5 cases of soft-tissue defects of heel, 2 cases of soft-tissue defects of instep, 3 cases of soft-tissue defects of medial ankle, 3 cases of soft-tissue defects of ventral leg. Results All the flaps were alive. The follow-up for 3-12 months revealed that these flaps were soft and complanate, with good shape. There are no complications in the donor sit. Conclusion The posterior tibial atery perforator flap is a perfect method to repair soft-tissue defect of lower leg, ankle and foot because of the minimal donor site “cost” and the maximal efficacy.【Key words】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Soft-tissue defect Repair穿支皮瓣是指管径细小(0.5~0.8 mm)的皮肤穿支血管供血的皮瓣,属轴型血管的皮瓣范畴,是显微外科皮瓣移植的新发展[1.4],自1989年Koshim等提出穿支皮瓣的概念以来,因其符合组织移植“受区修复重建好,供区破坏损失小[1.4]”的原则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探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探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探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总结我科于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采取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42例,观察修复后皮瓣存活率、质量及外形效果来评价其临床疗效。

术后随访。

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随访,随访时间为10月-3年,平均1年9个月。

41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存活良好,1例术后2h发生动脉危象(皮瓣苍白,充盈不明显),导致1/2皮瓣发生坏死,术后2周植皮予以修复。

1 例皮瓣远端切口裂开约2cm,经换药后Ⅱ期愈合,未影响患肢功能。

1例皮缘2cm 坏死,换药后愈合。

供区植皮均存活。

肢体功能不同程度恢复,皮瓣质地柔软,外形美观。

结论: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血供丰富,供区相对隐蔽而不容易影响美观,且对下肢功能无明显影响。

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软组织缺损;修复;临床疗效随着交通日益发达,软组织损伤病例在外科也越来越常见,尤以下肢软组织损伤更甚。

随着对解剖学的认识不断深入、显微外科学的蓬勃发展及外科医师的不断实践,临床上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成为主流,笔者总结我科于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采取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42例,观察修复后皮瓣存活率、质量及外形效果来评价其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采取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42例,男31例,女11 例,年龄12-68岁,平均37.2岁。

受伤原因:交通事故:34例,机器绞伤3例,高坠伤4例,重物砸伤1例。

均为小腿软组织缺损,25例合并骨折,8例伴有不同程度后骨外露,4例有跟腱外露。

缺损面积: 6.5cm×9.0cm~10cm×16cm。

1.2手术方法术前均用多普勒仪探测供区胫后动脉穿支血流并标记[1-4]。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
p i h ott s e dee ti h o re te te . e ul Al at n swe e flo d up fo 8 t 2 monhs wih te a ea e ar te s f i u f c n t e lwe x r miis R s t s s lp i t r o lwe r m o 7 e t , t h v r g
合 。肢 体 功 能不 同程 度 恢 复 , 区无 明 显 功 能 障碍 。 结 论 供 便 , 区影 响 小 , 修 复 下肢 软 组 织缺 损 的一 种 有 效 方 法 。 供 是
胫 后 动 脉 穿 支 皮 辩 解 剖 恒 定 , 于转 移 , 取 面 积 大 , 取 方 便 切 切
【 关键词】 胫后动脉 ; ; 修复 软组织缺损 ; 穿支皮瓣
4 2例 患 者 均 获 得 随 访 , 访 8个 月 ~6年 , 均 1年 6个 月 。4 随 平 0
例 术 后 全部 成 活 , 例 皮 缘 2 m坏 死 , 换 药 自行 愈 合 , 例 皮 瓣 远 端 直径 约 5m 坏 死 , 换 药新 鲜后 行 植 皮 术后 顺 利 愈 1 c 经 l c 经
b h n ig d e sn . 5c n c o i tt n ft efa so s r e n l a ewh c sh ae y s n g a . e f n to f y c a gn r si g Ai e s i hwa e ld b ki r f Th u ci n o v t
四川 学 2 1 0 1年 1月第 3 2卷( 1 ) ScunMei l ora,01 , .2, n 1 第 期 i a dc ln l2 pf3 』 . h aJ t I v
・69 ・

胫后动脉穿支血管皮瓣修复胫骨外露创面

胫后动脉穿支血管皮瓣修复胫骨外露创面

胫后动脉穿支血管皮瓣修复胫骨外露创面在临床上经常遇见小腿前面中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

而胫腓骨开放骨折术后,骨与内固定物外露,也时有发生,处理上也很棘手,处理不当易造成下肢残疾。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皮瓣修复此类创面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1]。

2005年12 月~2007年12月,笔者应用胫后动脉穿支血管皮瓣邻近转位或形成岛状交腿移位对胫骨骨折后与钢板外露创面进行修复共28例。

获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1应用解剖胫后动脉走行于小腿后横肌间隔的内侧,位于比目鱼肌与趾长屈肌之间。

胫后动脉在全长发出2~7(多数4~5)支肌间隔筋膜皮肤穿支,口径0.5~1.5mm,多分布于小腿的中下段。

由于胫后动脉在小腿上部位于肌肉之间,位置较深,在小腿下部位于肌腱之间,位置较浅,故筋膜穿血管在上段蒂长(2.5~5.0cm)而径粗,数目较少;在下段蒂短(0.2~1.1cm)而径细,数目较多。

这些穿血管垂直或斜向远侧穿过深筋膜后,在深筋膜表面发出放射状的分支(上升支、下降支、水平支),相邻穿支的上升支与下降支相互吻合,形成丰富的纵向血管弓,继之分布于小腿内侧中下段的皮肤。

虽然这些穿支血管发出的位置常不确定,但研究发现,在内踝尖上9~12cm、17~19cm和22~24cm处,恒定有3对较大的穿支存在[1]。

2资料和方法2.1 一般资料:本组男20例,女8 例,年龄16~56岁,平均32岁,致伤原因,交通伤21例,压砸伤7例。

所有患者均为胫腓骨骨折后皮肤坏死。

软组织缺损、骨外露部位胫骨上段2 例;胫骨中下段26例。

缺损面积为12cm×8cm~6cm×5cm ,均用带胫后动脉穿支的小腿内侧筋膜蒂皮瓣手术修复。

2.1 手术方法:皮瓣的轴心线即为小腿中下段胫后动脉的投影线,在股骨内侧髁中点与内踝与跟腱中点的连线上。

皮瓣的旋转轴点即为筋膜穿支在胫后动脉的发出点。

根据胫骨外露创面情况,用多普勒超声仪在小腿内侧皮肤未挫伤区探测出穿支血管,听测肌间隔隙多个穿支均需标记,并侧重标出离创面最近的相对粗大的穿支为蒂部。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创面的疗效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创面的疗效
D0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1 6 7 4 - 9 3 1 6 2 0 1 4 . 2 2 . 0 3 1
Com pa r i so n Ana l ys i s o f Cur a t i ve Ef f e c t i n t he Fl apr epai r Di s t al Le g W ound Tr e at ed wi t h Pos t er i o r Ti bi al Art er y Per f or at o rs Fl ap and Sur l a Ne r ve Nut r i e nt Ves s e l s
中 国 卫 生 标 准 管理C HS M 2 2
盖 岛状皮 瓣法 ( n =l 2)等 。所 有患 者术 后采 用F 6~F 8 硅 于其外观 畸形 ,影响排尿 、性功 能 ,并诱 发勃 起疼痛 ,为 胶 支架 管引流尿 液 ,同时积极 预防感染 。 1 . 3治愈指 标 此对于手 术治疗 的技术 要求较高 。在 手术 目的中 ,其 要求
是 矫直 阴茎 、 重 建尿道 、恢复 良好 的阴茎外观 ,创瘘 、尿道狭 窄等术 后并发 的排尿功 能 。保 留尿道 板手术在 尿道和 皮肤之 间增加 了一 症 ,术后 阴茎 下弯完全 矫正 。同 时在 术后进行 排尿 功能 的 层 带丰富血 运 的组织 ,提 高 了组 织愈合 能力 ,减少 了术后
能力 、尿线 集 中等情况都 明显好 于对 照组 ,对 比差 异明显
( P< O . 0 5)。
总 之 ,保 留尿道 板手术 治疗小 儿远端 型尿道 下裂能 更 加有 效 改善 预后排 尿功能 ,值得推 广应川 。
3讨 论
尿 道下裂 是一种 前尿 道发育 不全而 引起尿 道开 口达不

胫后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治疗胫骨远端骨外露12例

胫后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治疗胫骨远端骨外露12例

总之 , 采 用 胫 后 动 脉 穿 支 蒂 螺 旋 桨 皮 瓣 较 传 统 的 胫 后 动
脉 穿支 皮瓣 是 一 个 改 良 , 治 疗 胫 骨 远 端 骨 外 露 具 有 良好 的 临 床 效果 。
供 区创 面 。 皮瓣 可 像 螺 旋 桨 一 样 围 绕 中 心 的 蒂 部 旋 转 9 O 。 , 覆 盖 骨 外 露 创 面 。T e o 详 细 描 述 了 螺 旋 桨 皮 瓣 的定 义 以 及 手 术 技 巧 的 细 节 。虽 然 有 许 多 学 者 也 报 道 了 应 用 穿 支 蒂 螺 旋 桨 皮 瓣 修 复 身 体 不 同部 位 软 组 织 缺 损 的 案 例 , 然 而 文 献 中 关 于 螺 旋 桨 皮瓣 的 定 义 及 分 型 并 不 明 确 。2 0 0 7年 , Hy a k u s o —
3 讨 论
3 . 1 胫后 动脉穿支 蒂螺 旋 桨皮瓣 及 其优 点 : 胫 后 动 脉 穿 支 皮 瓣有较多优点 : ① 皮瓣 血管 蒂 的位 置相 对恒 定且 表 浅 , 易
于切取和转位 ; ② 不 损 伤 小 腿 的 主要 血 管 。 而 且 在 胫 后 动 脉
覆 盖 创 面 即可 , 不 一定 要把 穿 支 分 出 来 。解 剖 分 离 至 皮 动 脉
k u等 E 正 式 提 出皮 瓣 的 做 法 , 并 报 道 了 2个 病 例 。2 0 0 9年 6
主 干 有 损 伤 时 仍 可进 行 穿 支 皮 支 皮 瓣 的 移 植 ; ③ 在 踝 部 由 于 有踝关节动 脉 网 的存 在 , 各穿 支 之 间有 吻 合 支 , 血 供 确实 。 故 切 取 时 可 根 据 血 管 吻 合 网 方 向 及 皮 肤 软 组 织 缺 损 的 情 况 设计 成相应形状 的皮 瓣 , 不必 带隐 神经 及 大隐 静脉 , 皮 瓣 和 创 面之间距离较 近 , 符 合 就 近 移 植 的要 求 , 脂 肪 组 织 少 相 对 较薄, 外形 满意[ 1 ] 。由于小 腿 中下 段皮 肤 紧张 , 传 统 的 胫 后 动 脉穿支皮瓣蒂部在转 移时 , 常需要植皮 。 1 9 9 1年 , Hy a k u s o k u等 口 首 次 提 出“ 螺 旋 桨 皮 瓣” 的 概 念, 用来描述一 个带有 皮 下蒂 的脂 肪皮 肤瓣 , 其 皮 岛 的 长 度 大大超 过了宽度 , 包括 分别 位 于蒂 两边 的两 个 部分 , 形 象 的 比喻 为 螺 旋 桨 的 两 个 桨 叶 。 穿 支 蒂 螺 旋 桨 皮 瓣 可 以 看 成 是 穿支皮瓣 的改进 , 充分 应用 了穿支 至软 组织 缺 损 区的皮 肤 ,

胫后动脉穿支血管皮瓣修复足踝及小腿内侧皮肤创面

胫后动脉穿支血管皮瓣修复足踝及小腿内侧皮肤创面

胫后动脉穿支血管皮瓣修复足踝及小腿内侧皮肤创面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血管皮瓣在足踝及小腿内侧皮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6年3月于本院行胫后动脉穿支血管皮瓣修复足踝及小腿内侧创面的患者11例,男10例,女1例,足踝部皮肤缺损8例,小腿内侧皮肤缺损3例,所有患者经过彻底清创、皮瓣设计,行胫后动脉穿支血管皮瓣移植手术,术后随访。

结果:11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皮瓣血液循环稳定,所有移植皮瓣全部成活,外觀满意,供区移植皮片均一期成活。

结论:胫后动脉穿支血管皮瓣移植是修复足踝及小腿内侧创面的一种简单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标签:外科皮瓣;胫动脉;血管穿支;创伤;皮肤移植足踝及小腿皮肤损伤在外伤中较常见,形成的创面往往面积较大,且呈狭长形,选择合适的修复措施是促进创面愈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近年来,皮瓣移植成为了修复足踝及小腿皮肤软组织损伤的有效方法,尤其是深部的肌腱骨外露不能使用皮片移植,选用皮瓣修复创面是理想的治疗措施,但传统的皮瓣有不可避免的缺点,如局部转移皮瓣的面积切取比例受限制,创面植皮效果影响皮肤美观;游离皮瓣对外科手术技术要求较高,风险较大等。

寻找更加理想的修复皮瓣以提高足踝及小腿皮肤创面愈合率,降低手术风险及并发症是广大学者急于解决的问题。

胫后动脉穿支血管皮瓣的应用是足踝及小腿皮肤创面修复治疗的里程碑,其既能将供区损害降到最低,还能保证受区的外形及功能,近年来,胫后动脉穿支血管皮瓣的相关应用受到广泛关注。

笔者科室自2013年开始应用胫后动脉穿支血管皮瓣修复足踝及小腿内侧面皮肤创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2月2016年3月,因足踝及小腿内侧创伤于本院接受胫后动脉穿支血管皮瓣修复治疗的患者11例,男10例,女1例,年龄23~52岁,平均年龄(40.82±9.48)岁。

受伤原因:车祸碾压伤7例,高处坠落伤4例。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逆行修复老年腓骨长短肌腱外露及皮肤软组织缺损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逆行修复老年腓骨长短肌腱外露及皮肤软组织缺损

• 224 •临床骨科杂志 2〇17 Apr;2〇(2)doi : 10. 3969/j. issn. 1008-0287. 2017. 02. 039 •临床论著•胫后动脉穿支皮瓣逆行修复老年腓骨长短肌腱外露及皮肤软组织缺损尤庆国、刘伟、梁晓宗、汪翔、王昌义、温贤金、彭肃豹、余斌*2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逆行修复老年腓骨长短肌腱外露及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

方法对12例老年腓骨长短肌腱外露及皮肤软组织缺损者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逆行修复,术前采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查胫前后动脉是否通畅,选择合适的胫后动脉穿支血管,设计并切取以该单一穿支为蒂的皮瓣,切取的皮瓣面积为12. 0 cm X2. 5 cm ~ 15. 0 cm X 15. 0 cm。

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 ~ 18个月。

穿支皮瓣全部成活,外形、色泽、质地、弹性良好;其中10例皮瓣与周围组织基本相平;2例皮瓣不同程度臃肿,经二期去脂整形后与周围组织相平。

供区愈合良好。

12例患者术后均可负重行走且无疼痛,皮瓣感觉功能为S3级及以上。

结论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老年腓骨长短肌腱外露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率高,供区影响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腿损伤;软组织缺损;显微外科手术;老年人中图分类号:R 622. 12; R 658.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8 -0287(2017)02-0224-03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for retrograde repair on elderly peroneal tendon expo­sure and skin soft tissue defects YOU Qing-guo, LIU Wei, LIANG Xia〇-z〇ng, WANG Xiang, WANGChang-yi, WEN Xian-jin, PENG Su-bao, YU Bin ( Section W , Dept of Surgery y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Gaoming District of Foshan City, Foshan, Guangdong 5285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repairing peroneus longus and brevis muscle tendons ex­posure and soft tissue defects in elderly patients by retrograde perforating flap of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MethodsTwelve elderly patients with peroneal tendon exposure and skin soft tissue defects were treated by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Blood flow of th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were examined by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andan appropriate perforating flap of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was designed and cut out. The size scope of flaps were 12. 0cm x2. 5 cm 〜15. 0 cm x 15. 0 cm. Results All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18 months,all the flaps survivedwith a satisfied appearance and the color,quality, elasticity of the flaps were fine, the flaps were substantially as goodas the surrounding tissue in 10 cases, while in the other 2 cases, the flaps were bloated of different degrees, after re­shaping, they became as good as the surrounding tissue. The donor sites healed well. All the 12 patients could tolerateweight-bearing walking without postoperative pain. Besides, sensory function of all flaps were at least S3degree. Con­clusions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peroneus longus and brevis muscle tendons exposure and soft tissue defects, thisflap is an ideal solution which has a high survival rate and little effect on the donor sites.Key words: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leg injuries;soft defect;microsurgery;aged严重创伤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是外科医师基金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编号:A2015510);佛山市十三五医学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建设项目(编号:FSZDZK135059)作者单位:1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外六科,广东佛山5285002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广东广州510515作者简介:尤庆国,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创伤、显微外科研究^-mail:l85062890@ qq. com;刘伟,男,硕士,副主任医师,通讯作者,主要从事创伤、关节、修复重建研究,E-mail:lwsurgery@ 163. com 面临的难题,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进展,穿支皮瓣已 被广泛应用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胫后动脉穿支远端筋膜蒂皮瓣修复胫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

胫后动脉穿支远端筋膜蒂皮瓣修复胫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

胫后动脉穿支远端筋膜蒂皮瓣修复胫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摘要】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在胫骨下段骨折术后钢板外露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2006年~2014年12月应用胫后动脉穿支远端筋膜蒂皮瓣修复胫骨下段骨折术后钢板外露的病人28例,术前每个患者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行胫后动脉穿支探测并作出标记,至少标出2个以上,设计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轴线在胫骨内侧髁后与内踝、跟腱间中点的连线,旋转点在距创面1-2厘米不等,全部为逆行设计修复小腿下段,钢板外露的面积为3.0厘米X2厘米~10厘米X6厘米,胫后动脉的穿支筋膜蒂部皮瓣的面积最大为12厘米X8厘米,最小为5.0厘米X4厘米,观察其修复效果,皮瓣均成活。

所有的病例随访6月~18月,平均8个月,所有的患者的均正常步态行走,有无痛觉。

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修复胫骨下段钢板外露供区在小腿中上后内侧,损伤后蒂部保存良好,切取便利,不损伤胫后动脉,血供可靠,成活率高,是修复胫骨远端钢板外露的理想皮瓣。

【关键词】胫后动脉皮肤移植筋膜修复钢板外露【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9-0174-02近20年来高能量损伤导致小腿胫腓骨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越来越多,胫骨下段前内侧皮肤较薄,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钢板外露,隐神经大隐静脉皮瓣可以进行钢板外露的修复,可以减少感染和组织坏死等并发症,但是大多有蒂部损伤或者大隐静脉主干的损伤,则难以应用[1],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在小腿的中上部后内侧,具有外伤后蒂部保留完整、不损伤主干血管、切取便利、临近转移、损伤小、成活率高、长宽比例大、不切取肌肉、供区损害小等优点[2]是修复胫骨下段钢板外露的理想术式之一。

本文应用胫后动脉穿支远端筋膜蒂皮瓣修复胫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28例,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一共28人,男20例,女8例,年龄在50-81岁,平均52.2岁,受伤原因车祸16例,重物砸伤7例,高处坠落5例。

胫后动脉穿支为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交腿修复中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

胫后动脉穿支为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交腿修复中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

胫后动脉穿支为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交腿修复中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胫后动脉穿支为蒂的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交腿修复中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

方法2007年8月-2011年8月对13例中前足软组织缺损患者,在小腿内侧区沿大隐静脉设计以胫后动脉穿支为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切取面积5cm×9 cm~8 cm×18 cm。

结果术后13例皮瓣完全成活, 其中2例皮瓣边缘有少量坏死.经换药后愈合。

供区创面均1期愈合,经2-18个月随访,皮瓣外形满意,耐磨,质地、弹性良好。

结论以胫后动脉穿支为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交腿修复中前足软组织缺损具有不损伤主要血管、血供可靠、皮瓣切取范围大、隐蔽等优点,临床效果满意。

【关键词】胫后动脉穿支隐神经皮瓣随着工业及交通事业的发展,足部严重创伤日益增加,除骨折、脱位及血管神经肌腱损伤外,常合并大面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尤其中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治疗较为困难,我科2007年至2011年采用胫后动脉穿支为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交腿移植修复中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13例,男9例,女4例,车祸伤7例,重物砸伤6例,年龄6-62岁,缺损面积最小5cm×7cm,最大至足背,合并跖骨骨折11例,部分足趾毁损8例,合并胫骨骨折5例,切取皮瓣(5~9)cm×(8~18)cm。

1.2手术方法1.2.1皮瓣设计健侧肢体伸膝位以股骨内上髁至内踝前缘连线为轴线。

皮瓣设计在轴线两侧宽8cm左右,宽度的1/3设计在胫骨表面。

皮瓣的旋转点:以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所确定的胫后动脉穿支发出处为旋转点,不能确定穿支时,蒂部尽量放宽。

根据受区组织缺损的面积的大小、形状以及交腿放置体位设计皮瓣,蒂部以轴心线为中心3cm-5cm,带隐神经、隐动脉、大隐静脉及胫后动脉穿支。

皮瓣边缘相比较创面放宽1cm-2cm,皮瓣长度为皮瓣缺损区的长度再加4—6cm。

胫后动脉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创面术后皮瓣坏死原因剖析

胫后动脉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创面术后皮瓣坏死原因剖析

胫后动脉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创面术后皮瓣坏死原因剖析李文华;修玉才;万超;李焕龙【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年(卷),期】2017(030)010【摘要】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perforator pedicled propeller flap,PPPF)修复小腿下段创面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方法观察我科应用PPPF修复小腿下段创面16例患者术后皮瓣坏死情况,分析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总结预防措施.结果 16例术后10 d内发生不同程度的皮瓣坏死,仅蒂部成活.8例予交腿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4例予健侧游离胫前外侧皮瓣修复,2例予长期换药处理,2例因无法忍受长期治疗行截肢术.结论循环障碍是PPPF修复术后发生皮瓣坏死的主要原因,去除穿支血管周围纤维束,使血管蒂游离长度≥3 cm、旋转≤180°,可增加术后皮瓣成活率.%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auses of postoperative flap necrosis by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in repair of lower leg inferior segment wounds. Methods Condition of postoperative flap necrosis in 16 patients with lower leg inferior segment wounds treated with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and causes of postoperative flap necrosis were ana-lyzed in order to summarize preventive measures. Results The 16 patients had postoperative flap necrosis in different degrees within 10 d after operation, but the pedicle was survived. Among the 16 patients, 8 patients were repaired with sural neurocu-taneous flap;4 patients were repaired with free anterolateral flap of uninjured side; 2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long-term change of dressing, and 2 patients underwent amputation of limbs because of intolerableness for long-term treatment. Conclu-sion Circulatory disorder is a major cause of postoperative flap necrosis after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repair, and postoperative survival rate of flap can be increased by removing fiber bundle around perforating vessels and making vascularized free length equal or more than 3 cm and rotation less than or equal to 180 degrees.【总页数】3页(P71-73)【作者】李文华;修玉才;万超;李焕龙【作者单位】067000 河北承德,解放军266医院骨科中心;067000 河北承德,解放军266医院骨科中心;067000 河北承德,解放军266医院骨科中心;067000 河北承德,解放军266医院骨科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22.1【相关文献】1.胫后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胫前创面 [J], 崔留超;陈捷;张鲁山2.三面会师法切取胫后动脉高位穿支蒂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骨外露 [J], 唐修俊;周信荣;祁建平;魏在荣;韩文杰;金文虎;王达利3.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创面的效果比较 [J], 周钢;邱勋永;王快胜;马心赤;王和驹4.小腿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应用 [J], 刘勇;穆广态;俞玮;马杰;冯福成;陈国川5.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创面的疗效对比分析[J], 刘俊涛;王小勇;王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胫后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胫前创面

胫后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胫前创面

胫后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胫前创面崔留超;陈捷;张鲁山【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胫后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胫前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0例小腿中下段胫前创面采用胫后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供区游离植皮.结果术后10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小腿供区创面植皮后全部成活,随访2~12个月,皮瓣血运良好,色泽接近周围正常皮肤,外形无臃肿,厚薄适中,有部分感觉恢复.结论胫后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不牺牲胫后动脉主干、小腿深筋膜、大隐静脉和隐神经,以内踝尖上4.0~10.0 cm节段内穿支为蒂,可以修复小腿中下段胫前创面,适应证广,血管表浅恒定,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成活率高,外形佳,值得推广.【期刊名称】《实用手外科杂志》【年(卷),期】2016(030)001【总页数】4页(P62-64,67)【关键词】小腿中下段胫前创面;胫后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作者】崔留超;陈捷;张鲁山【作者单位】重庆长城医院手足外科,重庆400041;重庆长城医院手足外科,重庆400041;重庆长城医院手足外科,重庆400041【正文语种】中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机动车日益增多,因交通事故和工厂机器损伤导致的小腿开放性骨折患者明显增多,且易导致皮肤坏死、缺损、胫骨外露、感染,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是外科治疗的主要方法。

2013年5月-2014年5月,笔者应用胫后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胫前创面10例,全部顺利成活,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20~55岁,平均37岁。

致伤原因:车祸伤8例,重物砸伤2例。

损伤部位均为小腿中下段。

急诊手术修复5例,择期手术修复5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1.5~2.0 h。

皮瓣面积:10.0 cm~15.0 cm×8.0 cm~10.0 cm。

1.2 手术方法皮瓣设计:根据创面大小及形状,用一次性单巾剪布样,切取皮瓣时比布样大0.5~1.0 cm。

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亚急诊临床应用

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亚急诊临床应用

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亚急诊临床应用摘要】目的观察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亚急诊修复小腿远端及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本治疗组收治小腿远端及踝部皮肤缺损创面18例,其中其中摔伤3例、交通事故伤6例、机器绞伤3例、重物压砸伤6例。

其中小腿远端12例,踝部6例。

其中伴有肌腱或跟腱外露4例、伴有胫骨骨折外露8例、伴有踝关节脱位外露6例。

均采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亚急诊修复,供瓣区给予中厚皮片植皮修复,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24个月。

结果18例皮瓣中完全成活16例,部分坏死2例,部分坏死皮瓣待其血运稳定后给予扩创VSD,二期植皮修复。

成活后的皮瓣远期随访质地比较柔软,蒂部稍臃肿,皮瓣外观满意,无例发生骨髓炎及肌腱、跟腱坏死,足踝肌腱、跟腱活动满意。

结论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亚急诊应用可以降低急诊手术风险,避免长期骨关节、肌腱外露感染坏死,是修复小腿远端及踝部皮肤缺损良好方案之一。

【关键词】胫后动脉低位穿支皮瓣;小腿;足踝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皮肤比较薄,皮肤移动性小,骨骼、肌腱、跟腱表浅,暴力外伤后常引起皮肤挫伤、坏死、缺损,局部创面形成,由于足踝部的组织缺乏弹性和缓冲性的特点,缺损的创面难于直接缝合,往往伴有骨关节、肌腱或跟腱外露,不能用植皮的方法来处理,因而多需要应用皮瓣进行修复,急诊处理非常棘手,局部挫伤组织坏死界限不清楚,急诊一期转移皮瓣容易发生失败坏死。

本治疗组针对18例小腿远端及足踝部损伤皮肤缺损深部组织外露创面进行亚急诊处理,采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亚急诊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创面,取得了良好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l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本治疗组收治小腿远端及踝部皮肤缺损创面18例,男12例,女6例。

年龄16—56岁,平均35岁。

致伤原因:其中摔伤3例、交通事故伤6例、机器绞伤3例、重物压砸伤6例。

其中小腿远端12例,踝部6例。

其中伴有肌腱或跟腱外露4例、伴有胫骨骨折外露8例、伴有踝关节脱位外露6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作者:————————————————————————————————日期: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手外科(湖南衡阳421002)夏晓丹唐举玉谢松林刘鸣江刘建书【摘要】目的介绍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在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方法2007年6月~2008年11月,应用带蒂的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13例。

其中小腿下段3例,足跟5例,足背2例,内踝3例。

结果所有皮瓣均完全存活,随访3~12个月,各皮瓣质地柔软,皮瓣不臃肿,外形美观,供区植皮均成活,无并发症。

结论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能以最小的供瓣区代价达到高效的修复效果,是一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术式。

【关键词】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软组织缺损、修复中图分类号:R622.1 R616.2 文献标志码:BAPPLICATION OF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Nanhua Affiliated Hospitalof Nanhua University, Hengyang 421002, Hunan, China) Xia Xiaodan Tang Juyu Xie Songlin Liu Mingjiang Liu Jianshu 【Abstract】Objective To recommend the application of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s for repairing soft-tissue defects of lower leg,ankle and foot. Method From June 2007 to November 2006,13 pedicled perforator flaps were used to repair the soft-tissue defects of lower leg, ankle and foot. Among them, 5 cases of soft-tissue defects of heel, 2 cases of soft-tissue defects of instep, 3 cases of soft-tissue defects of medial ankle, 3 cases of soft-tissue defects of ventral leg. Results All the flaps were alive. The follow-up for 3-12 months revealed that these flaps were soft and complanate, with good shape. There are no complications in the donor sit. Conclusion The posterior tibial atery perforator flap is a perfect method to repair soft-tissue defect of lower leg, ankle and foot because of the minimal donor site “cost” and the maximal efficacy.【Key words】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Soft-tissue defect Repair穿支皮瓣是指管径细小(0.5~0.8 mm)的皮肤穿支血管供血的皮瓣,属轴型血管的皮瓣范畴,是显微外科皮瓣移植的新发展[1.4],自1989年Koshim等提出穿支皮瓣的概念以来,因其符合组织移植“受区修复重建好,供区破坏损失小[1.4]”的原则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2007年6月~2008年11月,我科应用了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移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3例,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3例,男9例,女4例。

年龄16~45岁,平均31.2岁。

其中应用修复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3例,足跟软组织缺损5例,足背软组织缺损2例,内踝软组织缺损3例。

致伤原因:车轮碾压伤4例,石块等重物砸伤4例,机器绞压伤2例,胫骨下段骨折术后钢板外露3例。

皮瓣切取面积5 cm×3 cm 至15 cm ×6 cm。

均采用带蒂转移的方法。

1.2 手术方法术前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沿胫后动脉逐一标记出各个穿支穿出点位置,根据创面位置选择合适的一根穿支为营养血管,该穿出点即为皮瓣旋转点,并用标记笔标识。

术中先切开一侧皮肤,在浅筋膜层小心分离,将皮肤牵开,找出术前定位的穿支血管,观察其行走方向,确定其进入皮肤。

然后切开另一侧皮肤,将皮瓣由远至近紧贴深筋膜层向穿支血管游离,如果患者皮下脂肪不厚时可以看到明确的一根血管在皮肤浅筋膜内行走。

当游离至距离穿支血管1 cm处切开深筋膜,保证穿支血管穿深筋膜周围能有一定深筋膜与浅筋膜相连续,然后牵开穿出点周围深筋膜,于腓肠肌内侧缘与趾长屈肌间隙内追踪并游离出所需长度的穿支血管蒂,将皮瓣游离仅带穿支血管与肢体相连,以该穿支为轴,将皮瓣旋转,覆盖创面,供区植皮打包。

2 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12例一期愈合,1例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经换药后二期愈合。

术后3月至12月10例患者获得随访,各皮瓣质地柔软,皮瓣不臃肿,外形美观,供区植皮均成活,无并发症,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

3 讨论小腿内侧中下部皮肤血供主要来自胫后动脉穿支。

胫后动脉上半部位于比目鱼肌深面,下半部位于腓肠肌内侧缘与趾长屈肌间隙内,位置不深,容易显露。

胫后动脉发出5~7支肌间隙穿支,其中2~4支占多数(70%)[7]。

其发出部位以小腿中1/3段占55%,下1/3占45%[7]。

穿支穿深筋膜后通常分为粗长的降支、短细的升支和水平支,相邻的穿支之间相互交通,穿支直径0.5~2.0mm,蒂长0.5~2.0cm[7],是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皮瓣的血供基础。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是在小腿内侧筋膜皮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小腿内侧筋膜皮瓣在手术中切取游离皮瓣的平面是在深筋膜下,皮瓣常常切取了进入皮瓣内的大隐静脉和隐神经。

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的主要切取平面在深筋膜以浅,可以将大隐静脉和隐神经分离出来并予以保护。

穿支皮瓣在穿出点周围所带的少许深筋膜主要是为了避免解剖穿出点时损伤穿支,而且这部分深筋膜是完全游离的,而不象筋膜皮瓣那样与肢体是连续的,有时也可以完全不带深筋膜。

著者对13例患者的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有如下体会。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的主要优点:(1)皮瓣不切取深筋膜,对供区损伤小(2)皮瓣相对较薄,修复外形较满意(3)皮瓣蒂部仅带穿支血管,使皮瓣旋转更加方便灵活(4)皮瓣蒂部组织含量少,无因皮肤及深筋膜折叠而形成凸起及皮肤褶皱,相对不容易卡压,术后不容易发生血管危象,更加安全可靠。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的主要缺点:(1)穿支变异较多,要求术前要做好穿支定位及更加充分的准备(2)术中必须找到穿支才能最终决定皮瓣的设计,随时可能改变设计方案,对术者的临床应变能力要求更高(3)对术者的显微外科技术要求更高,手术操作要求更加精细,一旦穿支损伤就有可能导致手术失败(4)追踪解剖血管蒂费力,手术时间相对较长。

尚待解决的问题是,皮瓣面积的切取的最大面积还停留在术者个人的经验上,即不同直径穿支能供养多大的面积的皮瓣,目前尚无定量研究。

有一例皮瓣就因为切取面积太大而导致远端部分坏死。

临床上进行足及小腿软组织缺损修复时,创面大部分较表浅,只需要薄层的皮肤浅筋膜组织进行覆盖外露的肌腱、骨或钢板,仅少部分创面需要较大容量的组织进行深部填塞。

深筋膜是人体深浅部组织的分界面,对深层组织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传统的小腿内侧皮瓣将供区的深筋膜切取,还常常切取了大隐静脉及隐神经,但是这种切取对受区的修复并无意义,是一种“浪费”,而且还增加了皮瓣的厚度,影响受区的美观。

穿支皮瓣能最大程度保的留了供区的深筋膜,一般不损伤大隐静脉及隐神经,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有效减少供区并发症,能以最小的皮瓣供区代价达到高效的修复效果。

当对小腿及足、踝部浅表软组织缺损修复时,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是一种理想术式。

图1 图2图3 图4图5 图6 图1 术前穿支定位小腿下段3支穿支图2 找到定位的穿支血管图3 仅带一根穿支血管蒂旋转皮瓣图4 穿支皮瓣内保留了完整的深筋膜,不损伤大隐静脉及隐神经图5 穿支皮瓣不臃肿,蒂部平坦,没有皮肤褶皱图6 传统的筋膜皮瓣将供区深筋膜全部切取,供区损伤大【参考文献】(1)姚刚,周芳,Peter C Neligan.穿支皮瓣在组织器官缺损修复和再造中的应用,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7, 21(6):621-624(2)傅荣,小坂正明,游晓波.穿支动脉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15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22(1):118-119(3)刘育凤,归来,张智勇等.主干蒂与穿支蒂穿支皮瓣血流动力学的比较研究,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7,21(4):331-335(4)张世民,徐达传,顾玉东.穿支皮瓣.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4,22(1):32~33(5)刘晓燕,陶凯等. 游离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中国整形美容外科杂志.2007,18,(3):185-187(6)朱格非,王玉荣,孙家明. 穿支皮瓣的研究进展.解剖与临床杂志, 2005,10, (3):248-249 (7)张发惠,郑和平,主编.足外科临床解剖学.第1版.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13-3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