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第33章 其他病毒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各章节复习重点

微生物学各章节复习重点

绪论与第一章: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是一些个体微小(直径<0.1mm),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⑴体积小、面积大:它是微生物五大共性的基础.⑵吸收多,转化快:⑶生长旺,繁殖快:⑷分布广、种类多:⑸适应强、易变异: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细菌学的奠基人——科赫原核微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有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包括真细菌(通常简称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细菌:细胞细而短(直径0.5μm,长0.5-5um)、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

细胞壁功能:1、固定细胞外形2、协助鞭毛运动3、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4、为正常细胞分裂所必需5、阻拦有害物质进入细胞:如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可阻拦分子量超过800的抗生素通过。

6、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细胞壁中的几种特殊成分:v肽聚糖: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特有的成分。

每一肽聚糖单体由三个部分组成:双糖单位: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

四肽尾:是4个氨基酸分子按L型与D型交替方式连接而成。

在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中氨基酸组成有所差异。

肽桥:起着连接前后两个四肽尾分子的桥梁作用。

连接甲肽尾的第四个氨基酸的羧基和乙肽尾第三个氨基酸的氨基。

肽桥的变化甚多,由此形成了肽聚糖的多样性。

v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成分。

是结合在G+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

v脂多糖: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所特有的成分。

位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较厚(8-10nm)的类脂多糖类物质,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3部分组成。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与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及结构有关。

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种脂类物质含量较高,肽聚糖含量较低。

染色时乙醇溶解了脂类物质,使细胞通透性增加,结晶紫-碘的复合物易被抽出,于是被脱色。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各章复习重点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各章复习重点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学习要点1.1. 细菌Bacteria一、细菌的形态和大小1. 基本形态(1)球菌(Coccus):球形或近球形,根据空间排列方式不同又分为单、双、链、四联、八叠、葡萄球菌。

不同的排列方式是由于细胞分裂方向及分裂后情况不同造成的。

(2)杆菌(Bacillus):杆状或圆柱形,径长比不同,短粗或细长。

是细菌中种类最多的。

(3)螺旋菌(Spirillum):是细胞呈弯曲杆状细菌的统称,一般分散存在。

根据其长度、螺旋数目和螺距等差别,分为弧菌Vibrio(菌体只有一个弯曲,形似C字)和螺旋菌(螺旋状,超过1圈)。

细菌的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受环境条件影响(如温度、培养基浓度及组成、菌龄等)。

一般在幼龄和生长条件适宜时,形状正常、整齐。

而在老龄和不正常生长条件下会表现出畸形、衰颓形等异常形态。

畸形是由于理化因素刺激,阻碍细胞发育引起;衰颓形是由于培养时间长,细胞衰老,营养缺乏,或排泄物积累过多引起的。

2. 细菌大小细菌是单细胞的,大小在1μm左右,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其形状。

可用显微测微尺测量细菌大小,不同细菌大小不同,一般球菌直径0.5-1μm;杆菌直径0.5-1μm ,长为直径1-几倍;螺旋菌直径0.3-1μm,长1-50μm。

细菌大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细菌细胞结构细菌是单细胞的微生物,其细胞结构分为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基本结构是细胞不变部分或一般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核糖体等为全部细菌细胞所共有。

特殊结构是细胞可变部分或特殊结构,如鞭毛、纤毛、荚膜、芽孢、气泡等,只在部分细菌中发现。

(一)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1. 细胞壁(cell wall):位于细胞表面,较坚硬,略具弹性的结构。

(1)细胞壁的功能①保护细胞免受机械损伤和渗透压的破坏,维持细胞形状;②鞭毛运动支点;③正常细胞分裂必需;④一定的屏障作用;⑤噬菌体受体位点所在。

另外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有关。

(2)革兰氏染色Cristein Gram于1884年发明的一种细菌染色方法。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那么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孢晶体〔即ð内毒素〕。

L型细菌: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变异型。

1.没有完整而坚韧的细胞壁,细胞呈多形态,有些能通过细菌滤器,故又称“滤过型细菌〞。

对渗透敏感,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油煎蛋〞似的小菌落〔直径在左右〕古生菌:又称古细菌,是一个在进化途径上特别早就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相互独立的生物类群,要紧包括一些独特生态类型的原核生物,如产甲烷菌及大多数嗜极菌。

革兰氏染色机制:结晶紫液初染和碘液媒染: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乙醇脱色:G+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且不含类脂,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维持紫色;G-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使细胞退成无色。

复染:G-细菌呈现红色,而G+细菌那么仍维持最初的紫色。

重要性:革兰氏染色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通过这一染色,几乎可把所有的细菌分成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两个大类,因此它是分类鉴定菌种时的重要指标。

又由于这两大类细菌在细胞结构、成分、形态、生理、生化、遗传、免疫、生态和药物敏感性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任何细菌只要通过简单的革兰氏染色,就可提供许多其他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方面的信息。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子实体:是指在其里面或上面可产生无性或有性孢子,有一定外形和构造的任何菌丝体组织2菌物界:指与动物界,植物界相并列的一大群无叶绿素,依靠细胞外表汲取有机养料,细胞壁一般含几丁质的真核微生物3二级菌丝:又称气生菌丝,由基内营养菌丝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的菌丝。

它是担子菌中由相应的异性的初生菌丝进行体细胞接合而形成的菌丝。

第四篇病毒学(Virology)

第四篇病毒学(Virology)
非容纳细胞:不能为病毒复制提供必要条件 的细胞。
41-30
••
病毒的异常增殖
缺陷病毒:基因不完整或改变,不能复制出感染性 病毒体的病毒。 辅助病毒:可辅助缺陷病毒增殖的病毒。 辅助病毒能弥补缺陷病毒的不足,使缺陷病毒可复 制出完整的子代病毒。 • 缺陷干扰颗粒(defective interfering particles,DIP):可干扰其他病毒增殖的缺陷病毒。
41-39
朊粒(prion)
感染性蛋白质分子
※含2个 螺旋与4个 折叠,耐受126℃、60min ※能够缓慢繁殖,引起慢发感染
※感染人与动物,不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
※可外源性、内源性、垂直传播感染,引起中枢神 经的空泡样病理改变
41-40
•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顿挫感染 2.干扰现象 3.病毒灭活
• 生物学功能:维持病毒形态、保护核酸,参与病毒感染过 程,具有抗原性、引起免疫病理反应,包膜蛋白可引起细胞 毒性反应。
41-17
••••
病毒的脂类和糖类
病毒的脂质和糖类来自宿主细胞。 病毒的脂质存在于包膜,常以脂蛋白的形式存 在。 脂溶剂可除去包膜,使病毒失去吸附和侵入宿主 细胞的能力而丧失感染性。 因此,包膜病毒对脂溶剂敏感, 可与裸病毒鉴别。
41-23
生物合成 病毒核酸指导自身复制(自我复制)
(点击动画)
早期蛋白质
蛋白质合成 病毒mRNA指导
后期蛋白质
功能蛋白质 结构蛋白质
核酸合成
41-24
病毒核酸指导
双链
DNA 单链
半保留复制 全保留复制
指导蛋白质合成
正链
负链RNA 合成子代RNA
RN
A
指导蛋白质合成

医学微生物学(第七版)

医学微生物学(第七版)

第02章 细菌的生理
第03章 消毒灭菌与生物安全 第04章 噬菌体 第05章 细菌的遗传变异 第06章 细菌耐药性 第07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第08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细菌学
第09章 球菌
第10章 肠杆菌科
第11章 弧菌
第12章 螺杆菌属 第13章 厌氧性细菌 第14章 分枝杆菌属 第15章 嗜血杆菌属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医学微生物学
配套光盘 主 制 编 李 凡 徐志凯 作 丁天兵
第七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绪论
细菌学 病毒学 真菌学

细菌学
第01章 细菌的形态结构
第28章 急性胃肠炎病毒
第29章 肝炎病毒 第30章 虫媒病毒
病毒学
第31章 出血热病毒 第32章 疱疹病毒 第33章 反转录病毒
第34章 其他病毒
第35章 朊粒
真菌学
第36章 真菌学总论
第37章 主要病原性真菌 第16章 动物源性细菌
细菌学
第17章 其他细菌
第18章 放线菌与诺卡菌
第19章 支原体
第20章 立克次体
第21章 衣原体 第22章 螺旋体
病毒学
第23章 病毒基本性状
第24章 病毒感染和免疫 第25章 病毒感染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第26章 呼吸道病毒 第27章 肠道病毒

艾滋病毒

艾滋病毒
② 请写出引起该疾病的病原体的核酸复制过程。 ③ 患者是如何感染上该疾病的?
④ 为什么检查报告中会出现CD4+ 细胞减少?
⑤ 为什么患者反复多次出现“肺炎”? ⑥ 该疾病疫苗的研制为什么十分困难?
第一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鸡尾酒式疗法”抗艾滋病最有效
艾滋病药疗法的研发当前已有突破性的发展,病人 与医生期望新疗法能够使艾滋病成为类似糖尿病的慢 性疾病,亦即使用药物持之以恒治疗,即能延长病患 的生命,并且使病人维持健康水准。 医学界最近使用的一种混合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的 “鸡尾酒式疗法”,成功地控制了许多艾滋病人的病 情。这种疗法的原理是,假使艾滋病人只服用一种治 疗药物,艾滋病毒终究会发展出抵抗药效的能力,而 如果病人服用两种药物,即使病毒发展出对其中一种 药物的抵抗能力,也无法同时兼具对另一种药物的防 御能力。
一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am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病例:
1989年,北京某大医院收治了一名中年男性“肺炎”患者,经对症处理好 转出院。一个月后,又因“感冒引起肺炎”而入院。查体:体温38.2~39℃间 ,已持续一周,无明显诱因,乏力,伴有腹泻,后转入传染科治疗。转科不久 ,医生发现其全身淋巴结肿大,背部出现皮肤卡氏肉瘤,视力下降,后左眼失 明,体重减轻。实验室检查:淋巴细胞总数(<0.5×109/L),CD4+ 细胞 (<0.4×109/L),CD4/CD8为0.5• (正常范围为1.2~1.8)。六个月后患 者死亡。病史记载患者生前于1984年被安排往非洲工作,有不良性行为史, 无输血或静脉吸毒史。问题: ① 请写出患(死)者所患疾病的英文全称。

2023年四川农业大学微生物题库

2023年四川农业大学微生物题库

第1 、2 章细菌旳形态构造与生理测试题三、单项选择题:1、下列描述旳微生物特性中,不是所有微生物共同特性旳是(E)。

A、个体微小;B 分布广泛;C 种类繁多;D 可无致病性;E 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2、不属于原核细胞型旳微生物是(C)A、螺旋体;B、放线菌;C、病毒;D、细菌;E、立克次体3、不属于原核细胞型旳微生物是(C)A、螺旋体;B、放线菌;C、病毒;D、细菌;E、立克次体4、有关微生物旳描述对旳旳是(E)A、体形不不小于1 ㎜旳生物;B、单细胞旳小生物;C、不具有细胞构造旳微小生物;D、体形不小于1 ㎜旳生物;E、以上均是错误旳;5、与动物细胞比较,细菌所特有旳一种重要构造是(E)A、蛋白体;B、线粒体;C、高尔基体;D、细胞膜;E、拟核;6、与细菌旳运有关旳构造是(A)A、鞭毛;B、菌毛;C、纤毛;D、荚膜;E、轴丝;7、与内毒素有关旳细菌构造是(A)A、外膜;B、核膜;C、线粒体膜;D、荚膜;E、细胞膜;8、芽胞与细菌有关旳特性是(C)A、抗吞噬作用;B、产生毒素;C、耐热性;D、粘附于感染部位;E、侵袭力;9、细菌旳“核质以外旳遗传物质”是指(C)A、RNA;B、核蛋白体;C、质粒;D、导染颗粒;E、性菌毛;10、与细菌粘附干粘膜旳能力有关旳构造是(A)A、菌毛;B、荚膜;C、中介体;D、胞浆膜;E、鞭毛;11、无细胞壁构造旳微生物是(C)A、革兰氏阴性菌;B、真菌;C 支原体;D、衣原体;E、螺旋体;12、不属于细菌基本构造旳是(A)A、鞭毛;B、细胞质;C、细胞膜;D、核质;E、细胞壁;13、内毒素旳重要成分为(E)A、肽聚糖;B、蛋白质;C、鞭毛;D、核酸;E、脂多糖;14、细菌所具有旳细胞器是(C)A、高尔基体;B、内质网;C、中间体;D、线粒体;E、核蛋白体;15、与致病性有关旳细菌构造是(E)A、中介体;B、细胞膜;C、异染颗粒;D、牙胞;E、荚膜;16、G+ 与G -细菌旳细胞壁肽聚糖构造旳重要区别在于(C)A、聚糖骨架;B、四肽侧链;C、五肽交联桥;D、β—1,4糖苷键E、N—乙酰胞壁酸旳排列次序;17、青霉素旳抗菌作用机理是(D)A、干扰细菌蛋白质旳合成;B、克制细菌旳核酸代谢;C、克制细菌旳酶活性;D、破坏细胞壁中旳肽聚糖;E、破坏细胞膜;18、有关G+菌细胞壁旳特点不对旳旳是(D)A、重要成分是粘肤;B、具有磷壁酸;C、对青霉素敏感;D、具有大量脂多糖;E、易被溶菌酶裂解;19、溶菌酶杀灭细菌旳作用机理是(A)A、裂解肽糖骨架旳β—1、4 糖苷键;B、竞争肽聚糖合成中所需旳转肽酶;C、与核蛋白体旳小亚基结合;D、竞争性克制叶酸合成代谢;E、破坏细胞膜;20、下列哪种构造不是细菌旳基本构造(B)A、细胞壁;B、芽胞;C、细胞膜;D、细胞质;E、核质;21、G+ 菌细胞壁内特有旳成分是(B)A、粘肽;B、磷壁酸;C、外膜;D、脂多糖;E、外膜;22、G-菌细胞壁内特有旳成分是(D)A、粘肽;B、脂蛋白;C、外膜;D、脂多糖;E、以上均不是23、维持细菌固有形态旳构造(A)A、细胞壁;B、细胞膜;C、荚膜;D、芽膜;E、细胞质;24、溶菌酶对G 菌旳作用(B)A、破坏磷壁酸;B、裂解粘肽旳取糖骨架;C、损伤细胞膜;D、克制菌体四肽侧链与五肽桥链旳联结;25、有关质粒旳描述哪项是错误旳(A)A、细菌生命活动不可缺乏旳基因;B、为细菌染色体为外旳遗传物质;C、具有自我复制,传给子代旳特点;D、可从一种细菌转移至另一种细菌体内;E、可自行丢失26、有关细菌旳核,错误旳描述是(A)A、具有完整旳核构造;B、为双股DNA;C、是细菌生命活动必需旳遗传物质;D、无核膜;E、无核仁27、对外界抵御力最强旳细菌构造是(C)A、细胞壁;B、荚膜;C、芽胞;D、核质;E、细胞膜28、有关细胞壁旳功能不应包括(C)A、维持细菌固有形态;B、保护细菌抵御低渗环境;C、具有抗吞噬作用;D、具有免疫原性;E、与细胞膜共同完毕细菌细胞内外物质互换。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绪论一、掌握微生物的基本概念,种类和分布二、熟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和意义三、了解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发展史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一、掌握1.细菌细胞壁、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的生物学特性及与医学的关系2.革兰染色的步骤、结果及意义二、熟悉1.细菌的中介体、核糖体、质粒、异染颗粒的概念2.细菌的大小、形态和排列三、了解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法第二章细菌的生理一、掌握1.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2.与医学有关的细菌合成代谢产物二、熟悉1.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和人工培养2.常见生化反应3.细菌的分类和命名原则三、了解1.细菌的理化性状、营养类型2.细菌的新陈代谢与能量转换3.细菌的分类原则与层次第三章消毒与灭菌一、掌握1.消毒、灭菌、防腐、无菌和无菌操作的概念2.高压蒸气灭菌法、紫外线杀菌应用范围及注意点二、熟悉1.热力灭菌、辐射杀菌法和滤过除菌的种类、应用范围及注意点2.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作用原理、使用对象和影响因素三、了解1.超声波杀菌法2.干燥与低温抑菌法第四章噬菌体一、掌握1.噬菌体的概念2.温和噬菌体二、熟悉1.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2.毒性噬菌体三、了解噬菌体的应用第五章细菌的遗传和变异一、掌握细菌基因的转移与重组二、熟悉1.细菌的变异现象2.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三、了解1.基因突变与损失后修复2.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第六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一、掌握1.条件致病菌形成的特定条件2.细菌的致病机制3.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二、熟悉1.感染、致病菌、非致病菌、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医院获得性感染、微生态学、毒力、半数致死量、半数感染量、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带菌者和带菌状态的含义2。

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3.细菌感染的来源4.传播方式与途径5.感染的类型三、了解1.外毒素的作用机制2.环境因素对感染的影响第七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一、掌握1.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原理与主要生物制品2.标本采集和送检的原则3.人工免疫与生物制品定义一、熟悉1.获得性免疫产生的方式2.病原菌的检验程序3.常用血清学试验的原理三、了解1.动物试验、分子生物学技术、其他检验方法2.DNA重组疫苗、核酸疫苗、治疗性疫苗、抗菌血清、胎盘球蛋白第八章球菌一、掌握1.葡萄球菌的形态染色、分类、凝固酶、肠毒素、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别要点2.链球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分类、链球菌溶素和抗O试验、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3.肺炎链球菌与甲型链球菌的鉴别要点4.脑膜炎奈瑟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抵抗力、致病性与免疫性、标本采集及注意点5.淋病奈瑟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抵抗力、所致疾病与免疫性、二、熟悉1.葡萄球菌的培养特性、抗原结构、抵抗力、致病物质、微生物检查法2.链球菌的抗原结构、抵抗力、致病物质、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3.甲型溶血性链球菌4.肺炎链球菌5.脑膜炎奈瑟菌荚膜多糖群特异性抗原、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6.淋病奈瑟菌的致病物质、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引起人类化脓性感染的主要病原性球菌的种类、形态染色、培养特性、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及微生物学检查方法三、了解1.葡萄球菌的生化反应,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链球菌的生化反应、超抗原、B群、D群链球菌3.肺炎链球菌的菌体抗原、肺炎链球菌O、脂磷壁酸、神经氨酸酶4.脑膜炎奈瑟菌的生化反应、抗原结构5.淋病奈瑟菌的生化反应、抗原结构与分类6.卡他布兰汉菌第九章肠杆菌科一、掌握1.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及其所致疾病2.志贺菌属的致病性3.沙门菌属的致病性与免疫性4.埃希菌属、志贺菌属和沙门菌属与微生物学分离鉴定有关的生物学特性二、熟悉1.肠杆菌科的共同特性2.大肠埃希菌与人类关系及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致病机制;3.埃希菌属、志贺菌属和沙门菌属的微生物学检查步骤4.肥达试验三、了解1.大肠埃希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2.志贺菌和沙门菌的防治原则3.沙门菌分类4.其他肠道细菌第十章弧菌一、掌握霍乱肠毒素的作用机制二、熟悉1.霍乱弧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所致疾病、免疫性和防治原则2.副溶血弧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所致疾病、诊断与防治三、了解1.霍乱弧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2.副溶血弧菌的致病物质第十一章厌氧性细菌一、掌握1.破伤风梭菌致病性和防治原则2.产气荚膜梭菌致病性和防治原则3.肉毒梭菌致病性和防治原则二、熟悉1.破伤风梭菌的生物学特性2.产气荚膜梭菌的生物学特性3.肉毒梭菌的生物学特性4.艰难梭菌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5.产气荚膜梭菌的微生物学检查6.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的特点和标本采集三、了解1.破伤风梭菌和肉毒梭菌的微生物学检查2.厌氧菌的种类与分类,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第十二章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一、掌握1.放线菌的概念2.硫磺样颗粒二、熟悉衣氏放线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诊断三、了解诺卡菌属第十三章棒状杆菌一、掌握1.白喉棒状杆菌和形态染色和培养;2.白喉外毒素3.白喉的防治原则二、熟悉1.白喉棒状杆菌的培养特性和抵抗力2.白喉棒状杆菌所致疾病及免疫性3.Shick试验原理、方法、结果及判定4.白喉棒状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三、了解其他棒状杆菌属第十四章分枝杆菌属一、掌握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性状、免疫特点、结核菌素试验和卡介苗预防二、熟悉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和免疫机制、微生物学检查法三、了解1.分枝杆菌属的通性和种类2.非结核分枝杆菌3.麻风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第十五章动物源性细菌一、掌握动物源性细菌的概念二、熟悉1.布鲁菌种类、形态、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2.鼠疫耶氏菌菌形态、致病性及防治原则3.炭疽芽胞杆菌形态、培养特点、抵抗力、致病性及防治原则4.蜡样芽胞杆菌的致病性三、了解1.布鲁菌培养、生化、抗原结构和分型;致病物质,微生物学检查2.鼠疫杆菌培养、生化、抗原结构和分型;致病物质,微生物学检查3.小肠结肠炎耶氏菌和假结核耶氏菌4.炭疽芽胞杆菌抗原结构和分型;致病物质,微生物学检查第十六章其他细菌一、熟悉1。

医学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18-逆转录病毒

医学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18-逆转录病毒

医学微生物习题第33章逆转录病毒第34章其它病毒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内基小体(negri bady)2.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es)3.gp1204.街毒株二.填空题1.狂犬病病毒是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和狂犬病的病原体.2.狂犬病病毒感染机体的重要特点是经感染,而不经传播.3.狂犬病病毒在大脑大量复制,并可通过下行,到达各种组织器官.4.对人类有致病作用的逆转录病毒亚科有和 .5.HIV有两个型别,分别是单股正链RNA 和 .6.HIV感染宿主细胞时,病毒的和结合.7.HIV吸附细胞的表面结构是 ,细胞上的受体是 .具有该受体的细胞有, , , 等.三.单选题1.狂犬病病毒的基因组结构为A.单股正链RNAB.单股负链DNAC.单股线状,不分节段的负链RNAD.单股线状,可分节段的负链RNAE.双股环状DNA2.关于狂犬病病毒的血清型正确的是A.只有1个血清型B.有2个血清型C.有3个血清型D.有4个血清型E.有5个以上血清型3.关于狂犬病病毒不正确的描述是A.可通过虫媒传播B.在中枢神经细胞胞浆内形成内基小体(Negri Bodies)C.不会引起化脓性脑炎D.病毒沿感觉神经末梢扩散到脑干E.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不强,56℃30分钟即可杀灭4.下列对逆转录病毒形态与结构描述不正确的是A.病毒颗粒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的球形,直径为27nm左右B.P24蛋白构成病毒衣壳C.病毒外层包有脂蛋白包膜,并嵌有g P120和g P41糖蛋白D.病毒衣壳内有两条正链RNA基因组,呈双聚体形式E.病毒核心部分含有其进行复制的蛋白酶,整合酶和逆转录酶5.对下列逆转录病毒基因复制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编码蛋白前,正链RNA基因组片段拼接成1条完整的 mRNA链B.当病毒单股负链RNA进入细胞后,先复制为正负股RNA复合体,在进行基因组的复制C.在基因复制过程中,基因组RNA先要逆转录成负链DNA,再合成双链DNAD.RNA基因组的启动区位于相反的位置E.正链RNA从链3’端向5’端方向转录RNA链6.艾滋病(AIDS)的传染源是A.性乱人群B.患AIDS的病人与HIV携带者C.静脉毒瘾者D.同性恋者E.HIV实验室工作人员7.下列对艾滋病病毒(HIV)复制过程,不正确的描述是A.GP120与T4淋巴细胞表面的CD4受体结合B.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C.病毒直接进入宿主细胞D.形成双股DNA,整合进宿主细胞染色体E.病毒复制,包装,释放并引起各种临床症状8.目前预防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主要采取的措施是A.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B.加强性卫生知识等教育C.接种DNA疫苗D.接种亚单位疫苗E.加强性卫生知识教育与血源管理,取缔娼妓及杜绝吸毒等切断传播途径的综合措施9.人感染HIV后,在5—10年内,可以不发病,这从病毒方面主要取决于A.病毒在细胞内呈潜伏状态B.病毒毒力较弱C.人体免疫力功能尚未被完全破坏D.病毒被消灭E.病毒变异10.叠氮脱氧胸苷(AZT)治疗AIDS的药物机理是A.抑制病毒的逆转录酶B.抑制病毒核酶C.抑制病毒蛋白合成D.阻止病毒的出芽释放E.干扰病毒的合成11.下列不引起病毒血症的病毒是A.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B.麻疹病毒C.狂犬病毒D.巨细胞病毒E.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2.内基小体是A.衣原体包涵体B.麻疹病毒包涵体C.腺病毒包涵体D.狂犬病毒包涵体E.疱疹病毒包涵体13.被狂犬咬伤后,最正确的处理措施是A.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抗病毒药物B.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抗病毒药物C.清创+抗生素D.清创+接种疫苗+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E.清创+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1.狂犬疫苗的接种对象是A.儿童B.犬C.被下落不明的犬咬伤者D.A+B+CE.B+C15.对HIV的正确叙述是A.感染HIV后,机体较快进入AIDS期B.随病程进展,p24抗体量逐渐升高C.细胞免疫反应早期可清除细胞内的病毒D.因gp120易于变异而难于制备疫苗E.病毒吸附细胞的部位是gp4116.AIDS的病原是A.人类嗜T细胞病毒Ⅰ型B.人类嗜T细胞病毒Ⅱ型C.人白血病病毒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E.EB病毒17.HIV致病的关键因素是A.HIV基因可以和宿主基因整合B.可合并各种类型的机会感染C.可发生各种肿瘤而致死D.HIV易发生变异,避免免疫系统攻击E.侵犯T H细胞,造成严重的免疫缺陷18.与HIV的感染特点不符的是A.潜伏期长B.引起严重的免疫系统损伤C.发生各种肿瘤D.可通过垂直传播造成胎儿感染E.常由于外源性感染而致死19.对HIV致病机理的错误叙述是A.感染细胞表面gp120和邻近细胞表面CD4融合B.T H细胞是HIV唯一的靶细胞C.病毒基因的整合可干扰细胞正常代谢D.病毒的出芽释放可损伤细胞E.通过Ⅳ型超敏反应损伤CD4细胞20.HIV的传播途径不包括A.同性或异性间性行为B.药瘾者共同污染HIV的注射器C.输血和器官移植D.母婴垂直传播和围产期传播E.日常生活的一般接触四.问答题1.简述逆转录病毒的共同特征.2.HIV的结构,复制特点,传播途径,怎样预防AIDS?医学微生物习题第33章逆转录病毒第34章其它病毒测试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内基小体(negri bady):是狂犬病病毒核衣壳积储在细胞浆内,凝集而成的一种卵形或卵圆形的嗜酸性颗粒,广泛分布在脑和神经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

微生物学各章小结

微生物学各章小结

微生物学各章小结第一章:绪论1、微生物:一类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2、微生物的几个基本特性:1体积小、面积大“微米”作为个体大小的度量单位,个体更小的病毒则以“纳米”为度量单位。

个体形态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

肉眼可观察到微生物聚集的群体-菌落2微生物的种类多:原核生物:3500种;:病毒:4000种;真菌:9万种;原生动物和藻类:10万种;3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4生长旺,繁殖快(单细胞藻类:3~6小时繁殖一代。

酵母:2~4小时繁殖一代。

细菌:0.5~1小时繁殖一代。

)5适应性强,易变异3、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分几个阶段,其中代表人物是谁?主要做了什么贡献?(一)微生物的利用与发现时间:1676~1861 开创者:安东•列文虎克(Antony Leeuwenhoek )。

特点: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细菌;微生物形态描述。

(二)微生物学及食品微生物学的建立19世纪中期,欧洲工业、农业规模化生产方式已经形成。

当时工农业生产发展中出现的葡萄酒发酵酸败、人畜传染病等与微生物相关的问题急需解决。

法国人巴斯德:彻底否定了“自生说”学说。

免疫学——预防接种。

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等。

德国人柯赫: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的贡献: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

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c)蒸汽灭菌。

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

对病原细菌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a)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c)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著名的柯赫原则。

(三)近代微生物学的发展微生物学研究工具的不断改进;微生物学和其他生物科学共同发展,互相促进。

4、日常生活中与食品生产、储藏、变质等有关的微生物问题。

P5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1、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细胞壁坚韧、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学时数:38-42其中:实践学时:4学分数:2.5适用专业:1.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研究基础免疫学、抗原性异物的性状、机体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免疫反应机理及常见免疫性疾病和病原生物(微生物与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实验室检查及特异性防治的一门学科,属医学基础课。

课程内容包括免疫学基础、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三部分。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及寄生虫病的病原性、发病机理、实验室检查和特异性防治作出解释,加深对病原生物与人体和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建立无菌概念,了解机体的免疫现象与免疫性疾病。

本课程以化学、生物学、正常人体学为基础,又为学习病理学、药理学、基础护理学及传染病学、预防医学等临床学科奠定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髙职护理专业,总学时为:38-42学时,其中实验4学时。

2.课程基本要求通过本学课学习,要求学生能:1)应用免疫学基础理论知识,阐述其在维持人体与环境平衡关系中所起的作用,解释临床常见免疫现象及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理(以超敏反应性疾病为主)。

2)掌握常见病原微生物与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传播途径,实验室检查和特异性防治原则。

3)掌握无菌概念,应用微生物理论与技术进行消毒、隔离、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及标本采送。

4)将免疫学在疾病诊断和防治上的理论与技术用于临床实践。

3.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绪论[掌握] 免疫的基本概念[熟悉] 免疫的功能[了解] 医学免疫学的进展教学内容:1)免疫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医学免疫学的发展与现状第一篇医学免疫学基础第一章抗原教学目标:[掌握] 抗原、半抗原及抗原决定簇概念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熟悉] 抗原特性抗原特异性与交叉反应[了解] 抗原的分类教学内容:1)抗原的概念与分类2)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3)抗原的特异性4)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第二章免疫球蛋白与抗体教学目标:[掌握]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熟悉] 免疫球蛋白基本结构、功能区[了解] 免疫球蛋白水解片断教学内容:1)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2)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3)抗体的生物学作用4)人工制备抗体的类型第三章补体系统[掌握] 补体概念补体系统组成和命名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熟悉] 补体的活化[了解] 补体成份的理化特性教学内容:1)概述2)补体系统的激活调节3)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第四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教学目标:[熟悉] MHC的分布、功能[了解] HLA与医学的关系教学内容: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2)MHC编码的分子3)HLA与医学第五章免疫系统教学目标:[掌握] 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免疫细胞的种类、作用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的概念[熟悉] 免疫细胞的受体细胞因子主要的生物学的作用教学内容:1)免疫器官2)免疫细胞3)细胞因子第六章免疫应答教学目标:[掌握] 免疫应答的概念免疫应答场所、过程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和意义体液免疫生物学效应细胞免疫的生物学效应[熟悉] 免疫应答类型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1)概述2)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3)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第七章抗感染免疫教学目标:[掌握] 抗感染免疫类型[熟悉] 非特异性免疫组成抗感染免疫意义教学内容:1)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2)特异性抗感染免疫第八章超敏反应教学目标:[掌握] 超敏反应概念Ⅰ型超敏反应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熟悉] Ⅱ型超敏反应Ⅲ型超敏反应Ⅳ型超敏反应教学内容:1)Ⅰ型超敏反应2)Ⅱ型超敏反应3)Ⅲ型超敏反应4)Ⅳ型超敏反应5)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第九章免疫学的应用教学目标:[掌握] 免疫学诊断的检测原理常见的抗原抗体反应种类[熟悉] 免疫学预防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了解] 免疫学治疗教学内容:1)免疫学防治2)免疫学诊断第二篇病原微生物学绪论教学目标:[掌握] 微生物的概念、分类及与人类的关系[了解] 微生物的发展教学内容:医学微生物学概述第十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教学目标[掌握]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胞壁的化学结构、功能与意义 G+菌与G-菌细胞壁的区别质粒的概念芽胞的医学意义 G染色的结果及意义[熟悉] 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意义[了解] G染色的步骤教学内容:1)细菌的大小和形态2)细菌的结构3)细菌的形态检查法第十一章细菌的生长繁殖及代谢教学目标[掌握] 细菌生长繁殖条件细菌在培养基中生长情况[熟悉] 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与速度细菌代谢产物及实际意义[了解] 细菌的生长曲线细菌的培养教学内容:1)细菌的生长繁殖2)细菌的人工培养第十二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教学目标[掌握] 消毒灭菌的基本概念物理消毒灭菌原理和常用方法[熟悉] 正常菌群和菌群失调的概念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常用消毒剂的种类和应用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了解] 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常用消毒剂的杀菌机制教学内容:1)细菌的分布2)消毒灭菌第十三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教学目标[熟悉] 细菌的变异现象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应用教学内容:1)细菌的变异现象2)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第十四章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教学目标[掌握] 细菌致病的物质基础内、外毒素的区别医院感染的概念[熟悉] 细菌侵入途径、医院感染的特点和传播途径感染的种类和类型[了解] 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教学内容:1)细菌的致病性2)感染的来源与类型3)医院感染第十五章化脓性细菌教学目标[掌握] 化脓性细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金葡菌、乙链球菌和脑膜炎双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熟悉] 肺炎双球菌、淋球菌和绿脓杆菌的致病性淋球菌的防治原则[了解] 化脓性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教学内容:1)葡萄球菌属2)链球菌属3)奈瑟菌属4)铜绿假单胞菌5)化脓性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第十六章呼吸道感染细菌教学目标[掌握] 结核杆菌的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 OT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和临床意义及用途[熟悉] 结核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其他各菌的致病性和防治原则教学内容:1)分枝杆菌属2)白喉棒状杆菌3)百日咳鲍特菌4)流感嗜血杆菌5)嗜肺军团菌6)呼吸道感染细菌的微生物检查及防治原则第十七章消化道感染细菌教学目标[掌握] 志贺菌、沙门菌和霍乱弧菌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熟悉] 消化道感染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大肠杆菌所致疾病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性消化道感染细菌的防治原则[了解] 大肠杆菌的卫生学检查意义教学内容:1)埃希菌属2)志贺菌属3)沙门菌属4)弧菌属5)幽门螺杆菌6)其他消化道感染的细菌7)消化道感染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第十八章厌氧性细菌教学目标[掌握] 破伤风杆菌的致病条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与防治原则 [熟悉] 无芽胞厌氧菌的感染特征、所致疾病[了解] 无芽胞厌氧菌种类、分布和防治原则教学内容:1)厌氧芽胞梭菌2)无芽胞厌氧菌3)厌氧性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第二十章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教学目标[熟悉] 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的概念和所致疾病[了解] 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的生物学特性教学内容:1)支原体2)立克次体3)衣原体4)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第二十一章螺旋体教学目标[熟悉] 梅毒螺旋体的传播方式、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了解] 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教学内容:梅毒螺旋体第二十二章真菌教学目标[掌握] 真菌的概念、培养特性和抵抗力、致病性[熟悉] 常见病原性真菌所致疾病[了解] 真菌感染的防治原则1)概述2)常见病原性真菌3)真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第二十三章病毒的基本性状教学目标[掌握] 病毒的基本性状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和作用[熟悉] 病毒增殖[了解]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教学内容:1)病毒形态与结构2)病毒的增殖3)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第二十四章病毒的致病性教学目标[掌握] 病毒持续感染的类型病毒的致病机制[熟悉] 抗病毒免疫[了解] 病毒的感染途径教学内容:1)病毒的感染2)病毒的致病机制第二十五章病毒感染的检查与防治原则教学目标:[熟悉] 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病毒感染的防治[了解] 病毒分离培养教学内容:1)病毒感染的检查2)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第二十六章呼吸道感染病毒[掌握] 流感病毒的抗原型别与变异、流行的关系[熟悉] 呼吸道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则[了解] 流感病毒的形态结构教学内容:1)流行性感冒病毒2)麻疹病毒3)腮腺炎病毒4)风疹病毒5)冠状病毒6)呼吸道病毒的防治原则第二十七章肠道感染病毒教学目标:[熟悉] 肠道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了解] 肠道病毒生物学特性教学内容:1)脊髓灰质炎病毒2)其他肠道病毒3)肠道病毒的防治原则第二八九章肝炎病毒教学目标:[掌握] 甲型、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染途径、致病特点和免疫性及防治原则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构造和免疫学检测的关系[熟悉] 甲型和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了解] 各型肝炎病毒的特点比较教学内容:1)甲型肝炎病毒2)乙型肝炎病毒3)丙型肝炎病毒4)其他肝炎病毒5)肝炎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第二十九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教学目标:[掌握]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方式、致病性和防治原则[了解]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教学内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第三十章虫媒病毒教学目标:[熟悉] 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染源、中间宿主、传染方式、所致疾病和免疫性[了解] 乙型脑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教学内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第二十一章其他病毒教学目标:[掌握] 狂犬病病毒致病性和防治原则[熟悉] 单纯疱疹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传染方式、致病特点[了解]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教学内容:1)单纯疱疹病毒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3)狂犬病病毒第三篇人体寄生虫学第三十二章概述教学目标:[掌握] 寄生虫的组成寄生、寄生虫、宿主、中间宿主、终宿主、保虫宿主、感染阶段和生活史的概念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原则[熟悉] 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病的实验诊断[了解] 寄生生活对寄生虫形态、生理特征的影响宿主对寄生虫的作用教学内容:1)寄生现象、寄生虫、宿主及生活史2)寄生生活对寄生虫形态、生理特征的影响3)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4)寄生虫的实验诊断5)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原则第三十三章医学蠕虫教学目标:[掌握] 蠕虫形态和所致疾病[熟悉] 蠕虫生活史和防治[了解] 蠕虫的实验诊断和流行因素教学内容:1)线虫:蛔虫钩虫蛲虫丝虫2)吸虫:血吸虫肝吸虫肺吸虫姜片虫3)绦虫:猪肉绦虫牛内绦虫第三十四章医学原虫教学目标:[熟悉] 原虫特征阴道滴虫的致病性、标本采集、流行因素及防治间日疟原虫、刚地弓形虫和卡氏肺孢子虫的致病性[了解] 间日疟的实验诊断教学内容:1)阴道毛滴虫2)疟原虫3)刚地弓形虫4)卡氏肺孢子虫第三十五章医学节肢动物学教学目标:[熟悉] 医学上常见的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了解] 节肢动物的主要形态特征、分类、发育与变态教学内容:1)节肢动物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分类2)节肢动物的发育与变态3)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4)医学上常见的节肢动物4.学时分配:5、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查课,考试形式以闭卷为宜。

《医学微生物学》第三十诶章至第三十七章复习题及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第三十诶章至第三十七章复习题及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第三十诶章至第三十七章复习题及答案第三十五章朊粒一、单选题1.朊粒的化学组成是:A. DNA和蛋白质B. RNA和蛋白质C.脂多糖和蛋白质D.传染性核酸E.传染性蛋白质2.认为仅含有蛋白质而不含有核酸的病原体是:A.缺陷病毒B.朊粒C.类病毒D.拟病毒E.卫星病毒3.关于朊粒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又名传染性蛋白粒子B.化学成蛋白酶K抗性的蛋白C.检出PrP 即可诊断为prion病D.可引起人和动物感染E.为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病原体4.关于朊蛋白(PrP)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由人和动物细胞中的PrP基因编码B.有PrPc和PrPsc两种异构体C. PrPsc对蛋白酶K不敏感D. PrPc对蛋白酶K敏感E. PrPc有致病性和传染性5.关于朊粒的特性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分子量为(27~30)×103B.未查到任何核酸C.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弱D.增殖缓慢,致病潜伏期长E.致病机制尚不清楚6.朊粒病的共同特征中不包括:A. 潜伏期长,达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B.一旦发病呈慢性.进行性发展,以死亡告终C.表现为海绵状脑病或白质脑病D.产生炎症反应和免疫病理损伤E.痴呆.共济失调.震颤等为主要临床表现7.下列朊粒病,哪种最先被发现?A.疯牛病B.克—雅病C.羊瘙痒病D.库鲁病E.克雅病变种8.下列prion病,哪种非人类疾病?A .BSE B.CJD C.vCJD D.kuru病 E.GSS9.下列疾病,哪种为最新人类prion病?A.疯牛病B.克-雅病C.羊瘙痒病D.库鲁病E.克雅病变种10.关于疯牛病致病因子的叙述,下列哪是错误的?A.分类学上称为prionB.其化学成分是PrPscC.所致疾病类型为TSED.不引起牛以外的其他动物疾病E.可引起人的vCJD11.朊病毒引起的主要疾病是?A.狂犬病B.克雅病C.艾滋病D.莱姆病E.恙虫病二、名词解释1.朊粒(prion) 2.朊蛋白(PrP)三、简答题1.简述Prion病的共同特点。

微生物学 病毒

微生物学 病毒

的生长繁殖而传下去,一般情况下不
引起宿主细胞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噬菌体。
60
1. 附着(attachment)/吸附(adsorption)
毒粒
随机碰撞而接触(静电引力或氢键)
可逆吸附,无特异性(非细 胞颗粒也可吸附)
敏感细胞
病毒表面蛋白与细胞受体的结合
特异性,不可逆吸附,启动 病毒感染的第一阶段
二、形态:球状或杆状,卵圆、丝状、 砖形、蝌蚪状
球状 腺病毒
动物病毒 枪弹形 弹状病毒
砖形 痘病毒
植物病毒 昆虫病毒
杆状或丝状 烟草花叶病毒
球状
花椰菜花叶病毒
噬菌体
蝌蚪状 大肠杆菌噬菌体T1-T7 丝状和球状 fd、ΦΧ174
21
第一节 病毒的特征及其形态结构
病毒的定义和特征 病毒粒的大小和形态 病毒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四)呼吸道病毒的分类和命名
呼吸道病毒包括:
正粘病毒科 流感病毒 副粘病毒科 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 病毒、
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
其他病毒科 腺病毒、风疹病毒、鼻病毒、
冠状病毒、 呼肠病毒
46
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的生物学性状
有包膜,单链分片段的RNA病毒
47
流感病毒的表面结构
分3种构型
25
烟草花叶病毒的结构
烟草花叶病毒的负染电镜照片 1. 螺旋对称 (Helical symmetry) 病毒粒:杆状或丝状 壳 粒:螺旋型对称排列 核衣壳:中空的圆柱体 核 酸:单链RNA 代 表:烟草花叶病毒
26
2. 二十面体对称 (Icosahedral symmetry)
病毒粒:球状(多面体) 蛋白质亚基围绕具立方对称的正多 面体的角或边排列,进而形成一个 封闭的蛋白质的鞘。

微生物学周德庆版重点课后习题答案

微生物学周德庆版重点课后习题答案
答:大肠杆菌T4噬菌体为典型的蝌蚪形噬菌体,由头部和尾部组成。头部为由蛋白质壳体组成的二十面体,内含DNA。尾部则由不同于头部的蛋白质组成,其外包围有可收缩的尾鞘,中间为一空髓,即尾髓。有的噬菌体的尾部还有颈环、尾丝、基板和尾刺。侵染寄主时,尾鞘收缩,头部的DNA即通过中空的尾部注入细胞内。
6.什么是烈性噬菌体?试述其裂解性增殖周期。
2.试以表解法介绍霉菌的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各分化成哪些特化构造,并简要说明它们的功能。 答:特化的营养菌丝:吸取养料: 假根:具有固着和吸取养料的功能 吸器:专性寄生的真菌所产生。只在宿主细胞间隙间蔓延的营养菌丝上分化出来的短枝。吸取宿主细胞内的养料而不使其致死。附着: 附着胞:借附着胞牢固的粘附在宿主的表面 附着枝:休眠(或休眠及延伸): 菌核:休眠菌丝组织,表面颜色黑或暗,颗粒状。贮藏养料,抵抗逆境 菌索:具有延伸和生长能力,能够吸收营养。延伸:匍匐枝:具有延伸功能,如有菌丝,就不会形成像在其它真菌中常见的那样有固定大小和形态的菌落。如:根霉捕食线虫:菌环、菌网。特化的气生菌丝:(各种子实体)简单: 无性:分生孢子头、孢子囊 有性:担子。复杂: 无性: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座 有性(子囊果):闭囊壳、子囊壳、子囊盘
3.溶源菌:一类被温和噬菌体感染后能相互长期共存,一般不会出现迅速裂解的宿主细胞。
4.病毒粒有哪些对称体制?各种对称体制又有几种特殊外形?试各举一例。
答:对称体制:①螺旋对称:烟草花叶病毒 ②二十面体对称:腺病毒 ③复合对称:T 偶数噬菌体。
5.试以E.coli T偶数噬菌体为例,图示并简述复合对称型病毒的典型构造,并指出其各部分的构造的特点和功能。
芽孢的耐热性在于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很差以及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这就使皮层产生了极高的渗透压去夺取芽孢核心中的水分其结果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和核心的高度失水正是这种失水的核心才赋予了芽孢极强的耐热性

《医学微生物学》分章节重点归纳

《医学微生物学》分章节重点归纳

《医学微生物学》分章节重点归纳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相关的微生物的科学,主要涉及病原微生物、微生物病和微生物学方法等内容。

以下是对医学微生物学的分章节重点归纳。

第一章:概论本章主要介绍医学微生物学的概念、历史背景、研究方法以及与医学微生物学相关的其他学科的关系。

重点内容包括病原微生物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微生物学方法的发展以及医学微生物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学本章主要介绍细菌和古菌两类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命周期、生理代谢以及病原性。

重点内容包括细菌的分类与鉴定、细菌的培养方法、细菌对人体的感染机制以及细菌引起的典型疾病。

第三章:真菌学本章主要介绍真菌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生理代谢以及病原性。

重点内容包括真菌感染的分类、真菌的培养方法、真菌引起的典型疾病以及抗真菌药物的应用。

第四章:病毒学本章主要介绍病毒的结构、生命周期以及病原性。

重点内容包括病毒的分类、病毒的培养方法、病毒感染的机制以及病毒引起的典型疾病。

此外,还包括病毒感染的免疫学和病毒疫苗的研制等内容。

第五章:寄生虫学本章主要介绍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生活史以及病原性。

重点内容包括寄生虫的分类、寄生虫的诊断方法、寄生虫引起的典型疾病以及抗寄生虫药物的应用。

第六章:微生物感染的防控本章主要介绍微生物感染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及监测和控制方法。

重点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的防控策略、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以及医院环境的消毒方法。

此外,还包括医学微生物学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第七章:微生物学检验与诊断本章主要介绍微生物学检验与诊断的方法,包括病原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以及微生物耐药性检测。

重点内容包括细菌培养与鉴定的方法、快速诊断方法(如PCR技术和免疫学检测等)以及耐药性检测的方法。

第八章:免疫学与微生物感染本章主要介绍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免疫学方法以及免疫系统与微生物感染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33章套式病毒目

第33章套式病毒目
SARS冠状病毒是2003年发现的对人有高致病性的冠状 病毒。多种冠状病毒均可引起腹泻。 动脉炎病毒科的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病毒对猪具 有致病性,其检测和预防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复习题


1.比较冠状病毒科与动脉炎病毒科的异同并说明设立 套式病毒目的依据。 2.以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为例,试述冠状病毒变异 的复杂性。 3.阐述猪呼吸与繁殖综合征病毒的致病特点。
通常感染猪子宫、胎盘、胎儿乃至新生仔猪
无肉眼可见的变化。 剖检死产、弱仔和发病仔猪常能观察到肺炎病 变。 患病哺乳仔猪肺脏出现重度多灶性乃至弥漫性 黄褐色或褐色的肝变;脾脏肿大,淋巴结肿胀; 胸腺萎缩、心包积液等。


(五)病毒的致病机理

感染猪在若干星期内抗体存在的同时出现病毒血症, 已经证实抗体可以增强病毒感染。
第34章 其他正链RNA病毒
第一节 微RNA病毒科

该科的病毒在人医和兽医中均具有重要性。

其中口蹄疫病毒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动物病毒;而 且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深入的病毒之一。
人类的脊髓灰质炎病毒也是该科6个属:口蹄疫病毒属、肠病毒属、心 病毒属、鼻病毒属、肝病毒属 及 副肠孤病毒属。 这6个属的重要区别是:
(四)病毒的致病性

传染性支气管炎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的 呼吸道疾病。本病仅发生于鸡,鸡不分年龄、性别和 品种,均易感。

但主要侵害1-4周龄的幼鸡。患鸡主要(特征)表现为: 气喘、咳嗽、喷嚏和气管出现锣音。
在雏鸡还出现流鼻涕。 产蛋鸡产蛋量和质量下降,或停止产蛋。 目前,还出现了以肾脏、肠道或腺胃病变为主的致病 型。肾型传支的病鸡肾脏肿大、苍白、有尿酸盐沉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3章 其他病毒
第一节 狂犬病病毒
(rabies virus)
是一种嗜神经性病毒 引起多种野生动物和家畜等自然感染
与传播(犬/猫/蝙蝠/鼠等) 主要通过带毒动物咬伤或密切接触等
形式感染人类 引起狂犬病(人兽共患病;自然疫源性
疾病;“恐水症”;病死率100%)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结构 V形似子弹状,(130~300)×(60~85)nm, 衣壳螺旋对称(由核蛋白N,基质蛋白M和 聚合酶L组成),有包膜
引起人和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 羊瘙痒病、牛海绵状脑病(BSE)、库鲁 病、克-雅病(CJD) 临来自特征:潜伏期长,中枢神经系统慢
性进行性退化(痴呆、共济失调、震颤、 昏迷等)
防治原则
1.医源性Prion病的预防 对污染物必须彻底灭菌:1mol/LNaOH
处理1h,再高压灭菌134℃,2h。 2.BSE及vCJD的预防 禁止用牛羊等反刍动物的骨肉粉作为 饲料添加剂喂养牛等反刍动物。对从 有BSE的国家进口的牛或牛制品,必须 严格地进行特殊检疫。
第二节 人乳头瘤病毒(HPV)
V球形,无包膜,衣壳呈20面体立体对 称,核酸为双链环状DNA
以直接接触感染为主,如经性传播, 则引起STD
所致疾病 尖锐湿疣(生殖器疣,STD); 皮肤疣(扁平疣,跖疣,肉贩疣) 宫颈癌;
第34章 朊粒(Prion)
是一种由宿主细胞基因编码的,构象异 常的蛋白质,不含核酸,但能自我复制。
病毒的复制
主要侵犯动物或人的 中枢神经细胞(主要 是大脑海马回的锥体 细胞),增殖时,V在胞 质内形成一个或多个, 圆形或椭圆形的嗜酸 性包涵体,称内基小 体,可以辅助诊断狂 犬病。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病犬,患者和其他动物 传播途径:被带V动物咬伤、抓伤等皮
肤损伤,患病动物的唾液污染眼结膜等, 也可发病。 潜伏期:通常为1~3个月(咬伤部位距 头部愈近、伤口愈深、伤者年龄愈小, 则潜伏期越短)
典型临床表现
狂暴型:前驱期→兴奋期或痉挛期(恐 光、恐声、恐水)→麻痹期
麻痹型:以麻痹症状为主,兴奋期极短 或无
免疫性
体液免疫:抗体中和游离的V、阻断V 进入细胞
细胞免疫:调节T细胞对V抗原的作用
四、防治原则
预防:捕杀病犬(最主要) 咬伤后处理 重要 ①伤口清洗:20%肥皂水→清水→乙 醇/碘擦拭,不能包扎伤口 ②伤口注射高效价抗血清 ③及时接种高效价疫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