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一份的分数就越小!

合集下载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三篇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三篇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三篇导读:本文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出分数,会写分数,掌握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我们可以用分数表示。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每一份就越少。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由平均分引出1/2。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课前先来个比赛怎么样?那就请你们注意认真听,比一比看谁反应快!(1)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2)有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3)现在只有一个苹果了,还是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能得到几个呢?2、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半个,那半个该怎么表示呢?同学们,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一个苹果的一半吗?(画图、写汉字都可以)生:黑板板演,并简单介绍师: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苹果的一半,你们的办法都很好。

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当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时,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用这个数1/2来表示。

”你们知道这个数叫什么名字吗?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分数。

(板书:认识分数)二、体验感悟二分之一的具体含义1、师:(出示实物图形)你们看,现在我手中有个苹果,想想你可以怎样得到它的二分之一呢?(切)可现在老师手中拿的是苹果的图片,那你怎么才能得到他的二分之一(对折)师:为什么对折?师:是的,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说明是平均分。

(不说对称)(贴半个苹果图)师:我们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二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说一说。

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二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找3、4个学生说说)师:那另一半苹果呢?它也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为什么?小结:(我们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二份,这是其中的一份,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这是其中的另一份,它也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这两份合起来就是这个苹果。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8.1 《分数的初步认识》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8.1 《分数的初步认识》    西师大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也是学生认识数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

无论是意义,还是读法写法、计算方法,分数和整数的差异都很大。

学好这一部分内容能很好的为今后学生学习分数加减法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整数知识,在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能用整数来表示的量,例如“一半”,但并不能准确描述和理解这一概念,这就决定了学生只能模糊地表示某些量,认识事物仅停留在感性层面。

学生在生活中都听过、等分数,但他们并不理解其真正的含义。

而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单位开始的,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有这样的经验,但是他们不会用分数来表述。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说一说、读一读、折一折、辨一辨”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感悟并获取知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90、91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几分之一这类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

3.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学会和同伴交流思考的过程与结果,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过程与方法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辨一辩”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体会数学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1.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会正确读写几分之一。

3.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能结合具体情境描述几分之一。

教具准备课件、纸片(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彩色笔、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复习平均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喜羊羊和美羊羊野餐情景,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回顾“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8_1_1《几分之一》教案设计-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8_1_1《几分之一》教案设计-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举例说明几分之一的意义。

2.会读写几分之一。

3.能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1.经历几分之一的抽象过程,感悟抽象的方法。

2.经历动手操作的过程,提升学生的几何直观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

2.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难点: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月饼4块学生准备圆形纸正方形纸彩笔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活动1观察主题图,问题引入1.初步认识分数。

课件出示儿歌《我的名字叫分数》。

我的名字叫分数中秋佳节真高兴,同学游园分月饼。

一人一半一分二,如果四人吃一块,就要平均分四份。

每份数量怎么记?快看我们新伙伴。

来自数的大家庭,我的名字叫分数,分数就是我的名。

2.观察教材89页主题图,完成活动任务。

活动任务:(1)描述主题图的内容。

(2)同学们把自己带的食物拿出来一起吃,发现一共有8个人,但是只有4块月饼,这该怎么办呢?请大家帮忙想个好方法。

活动2分一分,导入课题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如何分月饼,并拿出学具,尝试分月饼。

(1)全班交流分月饼的方法,通过比较确定要把这4块月饼平均分成8份,就要把每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

(2)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要平均分?(平均分才能使每个同学分到的月饼同样多)(3)学生用圆形纸模拟月饼,把每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

过渡: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到半块月饼,半块月饼如何用数来表示?(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用学过的数无法表示半块月饼”的结论)这就需要我们用一个新的数——分数来表示。

(板书课题)操作指导:思考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

因此本板块创设了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情境,提出了学生运用旧知解决不了的问题,引起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理解分数的意义,同时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通用7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通用7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通用7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通用7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分数的开场,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第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

它为我们今后学习小数的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奠定了根底。

下面我就结合本节课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收获与缺乏:1、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根底和生活经历出发。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打破。

为了给学生搭建打破的台阶,本节课一开场借助主题图创设既丰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分食物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一个月饼平均分的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时,激发学生认知冲突,从而让学生在熟悉的平均分情境中体会到分数的产生于生活实际,初步感悟分数的含义。

2、注重动手理论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理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承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理论时机,让学生在动手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活动中感知、体验、深化认识、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含义。

3、从形象到抽象,以形象材料为依托,理解分数的概念。

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感悟,使学生对分数的理解,能建立在对直观形象的感知上。

因此,我采用了“用分数表示涂色局部”、“折出正方形纸的并涂色”、“看到图片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等形式的练习,就是要在学生的头脑中把抽象的分数与详细的图形有机地联络起来,将“数”与“形”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

4、存在的缺乏。

教学中对学生语言的训练不到位,局部学生还不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出几分之一的意义,应鼓励学生多说,在说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用了一周多的时间把第八单元学完了。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通用16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通用16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通用16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1【教学内容】三班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教学目标】1、结合详细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正确认、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同时,了解人成长发育过程中的有关学问,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表达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分数几分之一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教学难点】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正确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具预备】课件、直尺、米尺【学具预备】每位学生一支彩笔、一个学具袋,分别装有:圆形纸片,正方形纸片、长方形纸、分数初步认识操作材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需求谈话:夏天热的时候大家都喜爱吃西瓜吧?一天小明和小亮的妈妈给弟兄俩留了块西瓜,让他俩分着吃,你觉得怎么分最公平。

预设:分开,追问:怎么分,生预设;分成两块,追问:大小如何?生:一样大像这样分西瓜的情景,你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吗?【设计意图:为学生制造熟悉的生活环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初步体会把整体平均分成几份,为学习新知预备】二、学习新课,探究新知1、观胎儿图,引出一半谈话引入:看课本的情境图,猜猜那个最小?这个最小的'叫胎儿,你看有什么特点?预设:头大,很小……2、引入一半提问:(1)你估量胎儿的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多少?预设:1.胎儿的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一半多一点。

2.胎儿的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一半少一点。

3.胎儿的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一半。

小结:当胎儿生长8周时,他的头长约占身长的一半。

提问:怎么样是一半,你能举个例子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苹果,你能找到它的一半吗,来试一试?(出示苹果)学生边操作,边讲解。

老师帮忙补充提示:把苹果分成的这两半,大小怎么样?生回答预设:一样大小像这样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也就是平均分成了两份,一份就是一半3、发挥想象,制造符号先动手制造一半刚才大家找的很高,那么一半怎么表示出来呢?你想怎样表示,用你喜爱的方法表示一下?可以画图,也可以用符号。

数学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四篇)

数学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四篇)

数学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分数的大小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成功的地方:一、巧设疑问,形成矛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标倡导:数学的学习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我设计了复习题,即同分数分数和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比较的复习题,引导学生完整的叙述比较方法,在此基础上出示5/6和8/9,这两个分数谁大呢?能像刚才那样快速的比较出谁大吗?你遇到了什么问题?等.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问题。

分子不同、分母也不同的两个分数怎样比较大小呢?这就大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欲.二、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探索的全过程,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节课的新课教学中,我采用了问题由学生提,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由学生自己探索,最后组织汇报交流得出比较的方法。

因为有复习旧知做铺垫,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比较出1/4和2/9谁大,学生的探索做到了有的放矢。

放手让学生去探索,他们一共想出了___种不同的方法比较出了1/4大于2/9。

同时学生在交流中。

三、关注教材,用活教材。

北师版的教材一向不主张学生的死记硬背,因而出现在数学书上的结语或概念是很少的,而书上在这节课中出现的关于通分的概念在我看来就十分珍贵了,于是一开始在设计教案时就安排学生在这里自学,期待学生能读懂些什么。

但是在试讲中我发现这段在我看来很简单的很简单的内容,学生读起来却十分绕口,难于理解。

我不禁彷徨了,心想这个概念既然这么难,是不是该由我来直接讲?但我确实又不想让学生们失去一个直面书本的机会,于是就把心中的疑问和同年级的数学老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通分的概念一定得由学生们自己读,但我们老师得引,这里却不是引导他们如何读,而是引发他们的讨论,让他们自己需要从这里概念中读出理由。

于是在这个读书的环节中我们设计了两个活动来引发学生的讨论:一、从多种方法中找出哪一种是用通分的方法来比较大小的。

二、看老师正确的通分。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数学三升四暑期衔接训练:第讲认识分数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数学三升四暑期衔接训练:第讲认识分数

2021年北师大版数学三升四暑期衔接训练:第7讲认识分数第7讲认识分数一、选择题1.每锯一次,就把木头锯成2段。

一根木头被锯了6次,平均每段是这根木头总长度的( )。

A. 12 B. 15 C. 16 D. 17 【答案】 D【考点】分子为1的分数认识及读写 【解析】【解答】平均每段是这根木头总长度的 17【分析】考察。

一根木头被锯了6次,就被分成了7段,“平均每段”说明平均分,所以平均每段是这根木头总长度的 17 。

2.,涂色部分占总数的( )。

A. 13 B. 23 C. 32 【答案】 A【考点】分数的简单应用--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1÷3=13 故答案为:A【分析】图中共有三个大小相等的正方形,其中有一个涂色的,涂色部分占总数的13 , 由此可得出答案。

3.把一个班的60个学生平均分成4组,每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A. 15个B. 41 C. 14 D. 160 【答案】 C【考点】分子为1的分数认识及读写【解析】解答:平均分成4组,每组人数就是全班人数的 14分析:考察分数的意义。

因为全班人数被平均分成4组,所以分母是4;“每组人数”就是取了其中的1份。

所以每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14 。

4.下列各图形中阴影部分能用2表示的是()。

3A. B. C.【答案】A【考点】分数及其意义表示;B、C都不是平【解析】【解答】解:只有A中的图形是平均分成3份,阴影部分是2份,可以用23均分。

故答案为:A。

【分析】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由此判断并选择即可。

5.(2021三上·武城期末)下面涂色部分能用1表示的是()。

4A. B. C. D.【答案】A【考点】分数及其意义表示的是。

【解析】【解答】下面涂色部分能用14故答案为:A。

【分析】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6.下面涂色部分表示的是()A. B. C.【答案】B【考点】分子为1的分数认识及读写【解析】解答:该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分数涂色的掌握程度,也就是分数的基本认识,在A选项中,一共分成了16个小方块,其中涂色部分为4个小方块,所以涂色部分表示,在B选项中,一共分成了3个小长条,其中涂色部分为1个小长条,所以涂色部分表示,在C选项中,一共分成了12个小长方形,其中涂色部分为10个小长方形,所以涂色部分表示分析:考查分数的认识以及涂色表示7.把一根绳子连续对折3次,每一小段是全长的( )A. 13 B. 14 C. 18 D. 16 【答案】 C【考点】分子为1的分数认识及读写【解析】【解答】解:把一根绳子连续对折3次,每一小段是全长的 18 .故选:C .【分析】把一根据绳子的长看作单位“1”,把它对折1次,这根绳子被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根绳子长的 12 ;对折2次,每份是这根据绳子长的 12 的 12 ,即 14 ;对折3次,每份是这根绳子长的 14 的 12 ,即 18 .8.(2021三上·青岛期末)图中的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 )。

多种方法比较分数大小

多种方法比较分数大小

多种方法比较分数大小对于分母或分子相同的分数,可根据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进行比较;对于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通常是采用先通分再比较大小的方法。

实际上,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有很多,同学们可根据要比较的分数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比较。

下面就向同学们介绍几种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一、化同分子法先把分子不同的两个分数化成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然后再根据“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进行比较。

例1. 比较和的大小。

分析与解:把原来两个分数的分子3和5的最小公倍数15作为两个新分数的分子,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得:,,因为,所以。

二、化成小数法先把两个分数化成小数,再进行比较。

例2. 比较和的大小。

分析与解:先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这两个分数化成小数,即,……,因为……,所以。

三、搭桥法在要比较的两个分数之间,找一个中间分数,根据这两个分数和中间分数的大小关系,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

例3. 比较和的大小。

分析与解:根据两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关系,把作为中间分数。

可以很容易看出:,,所以。

四、差等规律法根据“分子与分母的差相等的两个真分数,分子加分母得到的和较大的分数比较大;分子与分母的差相等的两个假分数,分子加分母得到的和较大的分数比较小”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例4. 比较和的大小。

分析与解:这两个真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差都是1,因为,所以。

五、交叉相乘法把第一个分数的分子与第二个分数的分母相乘的积当作第一个分数的相对值;把第二个分数的分子与第一个分数的分母相乘的积当作第二个分数的相对值,相对值比较大的分数比较大。

用分子、分母交叉相乘所得的积进行比较。

较大积中所包含的分子所对应的分数也就大。

若b/a>d/c,则bc>ad;反之同样成立。

其中a,b,c,d为不为0的自然数如比较19/21和21/23的大小时,19×23=437<21×21=441,较大积包含的分子是21,所以21/23较大例5. 比较和的大小。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精选15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精选15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精选15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1教学内容:认识几分之一,教材第90~91页。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知道分数各个部分的名称,能正确的读写分数。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思维,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会读写分数;教学难点:借助具体的实例,说出分数的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展示、纸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利用中秋分月饼的故事,引出课题——几分之一。

二、解决问题,深入理解1、让学生思考一份月饼怎样表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整个月饼的。

2、板书;读作:二分之一。

3、带领学生分析意义。

三、举一反三1、运用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分数的形式。

2、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

用其中一个分数,讲授并板书出分子、分母、分数线的位置。

四、折纸游戏1、请学生拿出老师课前准备的纸,折一折,并用笔画出他的四分之一,老师巡回指导。

2、请学生起立展示,并总结方法。

3、让学生联系生活,并举例用分数表示。

五、课堂练习闯关游戏六、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教师引导完善。

作业布置:用自己喜欢的形状的纸折出八分之一并用颜色表示出来。

板书设计: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2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内容简析:分数在生活化数学和形式化数学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课是在学生对分数的生活化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最初步的数学化的整理和概括。

本课主要学习“几分之一”的分数,了解它的产生和应用,会读会写,知道各部分名称,会进行简单比较。

本课的知识看似简单,但对学生来说是数的认识的突破(从整数向非整数的突破),是认知结构上的新建,是思维上的一次飞跃。

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优秀6篇)

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优秀6篇)

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优秀6篇)认识分数说课稿篇一今天听了李老师的课我觉得这节课,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思路清晰,环环相扣。

《认识分数》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分数意义上还是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

李老师这节课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起点,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境,并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同桌交流,让学生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全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能直观地比较分数的大小等。

李老师在本课的设计以及执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走向未知领域。

李老师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创设了十分贴进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两人郊游分食物,从分的过程中进行体验和感悟:一方面,产生“平均分”的需要,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另一方面,体验由于总量的变化引起了每人得到的个数从整数两个或一个再到不能用整数的变化的过程,自然引出分数。

学生的学习完全是从生活经验中得来,怎能不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产生了积极的探究情感。

这个环节的教学通过情境的创设突出两个层次:第一个,引出并理解平均分。

因为这是分数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

第二个层次:通过质疑,学生发现一半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字来表示,引出新的数学数字用分数1/2来表示,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自然产生了对新知识探索欲望。

二、活动以操作探究为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李老师很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7.1认识几分之一-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苏教版)

7.1认识几分之一-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苏教版)

一、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认识几人之一的意义,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习难点:体会几分之一的意义及相互之间的大小关系。

二、知识梳理1、认识几分之一。

(1)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这样的数叫分数。

这里需要注意,一定是“平均分”。

(2)分数的写法和组成:一个分数是由分子、分母和分数线组成的,其中分数线上面的数是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数线下面的数是这个分数的分母。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把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所以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少;也就是说,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反之则越大。

一、选择题1.下面图形中涂色部分不能用14表示的是()。

A.B.C.2.文文和天天读一本相同的故事书,1小时后,文文读了这本书的13,天天读了这本书的真题基础过关练7.1 认识几分之一(练习)14。

照这样的速度,()先读完这本书。

A.文文B.天天C.无法确定3.任何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这个正方形周长的()。

A.14B.13C.不能确定4.爸爸买回来16个苹果,爷爷吃了总数的18,明明吃了总数的14。

()吃得多A.爷爷B.明明C.无法比较5.小华折一只千纸鹤用19小时,小明折一只千纸鹤用18小时,则()。

A.小明折得快B.小华折得快C.两人折得一样快二、填空题6.把一根铁丝锯了5次,锯成了同样长的小段,每段是这根铁丝的( )。

7.一箱苹果有30个,爸爸吃了其中的16,妈妈吃的其中的110,小明吃了其中的15,( )吃的最多,( )吃的最少。

8.标出四种蔬菜各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9.在抢“1”的游戏中,小明依次掷出14,18,18,14,接下来小明要掷出()()。

10.甲、乙两个杯子装了同样多的牛奶。

玲玲喝了甲杯的13,琪琪喝了乙杯的14,杯里剩下的牛奶多。

(填“甲”或“乙”)三、作图题11.比较13和18的大小,画一画表示出你的想法。

真题拓展培优练四、解答题13.红、黄、蓝三张纸条都被盖住了一部分,露出的部分相等。

小学数学《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小学数学《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分数的初步认识》。

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流程等几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作一简单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数学领域中第一次接触“分数”这个概念,本单元只是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初步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本节课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继续学习分数等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我参照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为纬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方面:(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针对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遵循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设计了一系列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及练习,例如,让学生用多种生活中常见的图形纸片,通过折和画表示出几分之一。

整个教学过程着重突出探、疑、动、悟。

三、教学策略及课堂组织策略:教学策略::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

2023最新-认识分数评课稿(优秀7篇)

2023最新-认识分数评课稿(优秀7篇)

认识分数评课稿(优秀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评课稿编写工作,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评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可爱的编辑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认识分数评课稿【优秀7篇】,仅供参考。

认识分数评课稿篇一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分数,相对整数有很大的区别,意义抽象,表达准确比较困难。

通过邓老师的教学过程,使我对本节内容有了新的认识。

一、联系平均分引入新课,过渡自然。

本节内容大部分教师都采用这样的导入方法,但邓老师在这里,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分数和整数的不一样,而且还在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的表达上对学生加以规范,我想这样对学生后面叙述分数的意义有很大的帮助。

二、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描述粉饼的过程是,有小朋友说出每个小朋友分的二分之一。

这时,教师追问,正方形的二分之一和刚才月饼的二分之一大小一样吗?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描述,将重要的读出来、重读。

随后教师点拨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

如果教师在这里能让学生比较自己的说法和书上有什么不同,我想学生会对“这块月饼的`”理解的透彻一些,或许引导学生发现与分到整数个的结果的描述有什么不同,由此来理解分数与整数表示意义的不同。

三、有效预设将错误扼杀在摇篮中。

学生在读分数时会读,但写出读的方法时经常会大小学混淆,教师在课上故意出错引起学生注意吧,我想学生在练习时这样的错误会很大程度的降低。

四、多问为什么,激发学生的思考。

分数是1说明什么?分母不一样说明什么?为什么是四分之一不是六分之一?等有价值的提问很好的帮助学生巩固了对分数各部分的理解。

五、练习给学生充分自我展示的平台,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

在形象的图形帮助下进一步巩固了对分数的认识。

建议:练习中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折法并说说为什么用这样的分数。

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四篇)

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四篇)

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分数的大小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成功的地方:一、巧设疑问,形成矛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标倡导:数学的学习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我设计了复习题,即同分数分数和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比较的复习题,引导学生完整的叙述比较方法,在此基础上出示5/6和8/9,这两个分数谁大呢?能像刚才那样快速的比较出谁大吗?你遇到了什么问题?等.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问题。

分子不同、分母也不同的两个分数怎样比较大小呢?这就大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欲.二、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探索的全过程,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节课的新课教学中,我采用了问题由学生提,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由学生自己探索,最后组织汇报交流得出比较的方法。

因为有复习旧知做铺垫,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比较出1/4和2/9谁大,学生的探索做到了有的放矢。

放手让学生去探索,他们一共想出了___种不同的方法比较出了1/4大于2/9。

同时学生在交流中。

三、关注教材,用活教材。

北师版的教材一向不主张学生的死记硬背,因而出现在数学书上的结语或概念是很少的,而书上在这节课中出现的关于通分的概念在我看来就十分珍贵了,于是一开始在设计教案时就安排学生在这里自学,期待学生能读懂些什么。

但是在试讲中我发现这段在我看来很简单的很简单的内容,学生读起来却十分绕口,难于理解。

我不禁彷徨了,心想这个概念既然这么难,是不是该由我来直接讲?但我确实又不想让学生们失去一个直面书本的机会,于是就把心中的疑问和同年级的数学老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通分的概念一定得由学生们自己读,但我们老师得引,这里却不是引导他们如何读,而是引发他们的讨论,让他们自己需要从这里概念中读出理由。

于是在这个读书的环节中我们设计了两个活动来引发学生的讨论:一、从多种方法中找出哪一种是用通分的方法来比较大小的。

二、看老师正确的通分。

果然学生的思维被我引爆了,围绕通分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数学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优质3篇)

数学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优质3篇)

数学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优质3篇)1.数学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第1篇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整体上讲是成功,但成功的背后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现在,我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反思:一、问题的引入:在问题的引入上。

新课标规定应从实际情景入手,并且使学生能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我只是从复习回顾导入,没有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问题的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根据本节课内容特点我设计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

学生通过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素材动手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大小的实际意义,并以此得出可以借助分数单位来比较,进而归纳总结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投身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充分感知,形成表象,借助表象积极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在整个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还是过于关注教材,灵活性欠缺,如在教学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图随意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要比老师出题或者直接完成书上的练习容易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其它:在验证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部分,设计得不够紧凑,有重复。

在得出方法之后,对于比较方法的多样化的参透的不深。

在教学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这一环节,学生讨论用推理的方法进行比较后,应该请学生复述,并模仿练习,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可以达到更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师生之间的反馈交流外,还要注重生生之间的评价交流,多创造这样的机会,让学生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在碰撞中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扩展。

注意教学的艺术性,倾听学生的发言,并能用“点睛之笔”来引导学生简洁、准确、完整的表述自己的观点。

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时,一定保证相应的环节,要在个体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进行。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二课时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二课时

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教材第88页的例题、第89页“想想做做”第4~7题和练习十一的第3题。

1.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同样大的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少。

2.掌握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理解算理,掌握比较的方法。

等大的圆纸片5张,等大的正方形纸片2张,水彩笔,投影仪。

1.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2.用分数表示下图中的阴影部分。

( ) ( ) ( )1.教学第88页例2。

(1)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是小熊吃的蛋糕多一些,还是小兔吃的蛋糕多一些呢?大家有什么好办法?生:用两张同样大小的圆纸片当作蛋糕,分一分,比一比。

师:为什么要用同样大小的纸片呢?生:只有两张纸同样大小时,才能知道是谁的多。

(2)在小组里折一折,比一比。

(3)小组交流。

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折一折,比一比。

4.通过上面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两个完全一样的纸片,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就越大。

1.教材第89页“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利用实物投影讲评。

2.教材第89页“想想做做”第5题。

(1)小组讨论完成。

(2)全班交流。

3.教材第89页“想想做做”第6、第7题。

1.比较下面分数的大小。

课堂作业新设计《科学天地》大一些。

3.第6题:画图略各占第7题:答案不唯一,例如: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可以分成同样大的4份,第一份是这张纸的。

思维训练教材习题练习十一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就越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