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试验生物量调查表
关于小麦生长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小麦生长情况调查报告一、引言小麦作为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农业生产和全球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解小麦的生长情况以及影响其产量的因素,我们进行了一次小麦生长情况的调查。
二、调查目的和方法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小麦的生长情况、产量,并分析影响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覆盖了多个小麦种植区域。
三、调查结果1.小麦的生长状况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小麦生长得较为健康,长势良好。
小麦的叶片生长繁茂,茎秆直立且饱满。
另外,小麦的冠层密度适中,叶片颜色正常,没有明显的黄叶和落叶现象。
2.小麦的产量情况我们通过对小麦田间实地测量和农户反馈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了不同地区小麦的平均产量。
结果表明,小麦的产量在不同地区间存在差异,其中沿海地区的小麦产量最高,平均每亩产量可达600公斤,而内陆地区的平均产量相对较低,大约为400公斤/亩。
3.影响小麦产量的因素为了确定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我们分别对小麦的土壤、施肥、灌溉和病虫害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土壤的肥力、施肥的科学与否、灌溉的合理性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是影响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
在土壤肥力方面,小麦对富含有机质和养分的土壤较为适应,而贫瘠的土壤则对小麦生长不利。
另外,在施肥方面,科学合理的施肥量和施肥时间是保障小麦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
合理的灌溉量和灌溉时机可以提高土壤湿度,保证小麦正常的生长需求。
在病虫害方面,防治措施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对于保护小麦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四、问题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造成小麦产量低下的主要问题是土壤贫瘠、施肥不科学、灌溉不合理以及病虫害较多。
对于土壤贫瘠的问题,我们建议使用有机肥进行改良,并加强土壤的保持性措施,以提高土壤肥力。
对于施肥不科学的问题,我们建议农民进行科学施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精确进行施肥。
对于灌溉不合理的问题,我们建议农民根据小麦的生长需要和当地气候条件合理确定灌溉量和灌溉时期。
小麦收获作业质量调查表
注:收获后地表割茬高度一致,无漏割,地头地边处理合理。
染污
注:地块和收获物中无明显染污。(优、良、中、差)
备注
参照谷物(小麦)联合收获机械作业质量标准 标准编号:NY/T995—2006
县(市):
乡(镇):
村:
调查时间:
调查组成员:
县市农机局负责人:
农户:
联系 :
小麦收获作业质量调查表
品种
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质量
面积(亩)
工程
作业要求
割茬高度(mm)
割茬高度80 mm
破碎率(%)
破碎率:W2.0%(全喂入式),WL0%(半喂入式),W2.5%(梳脱式)
损失率(%)
损失率:W2.0%(全喂入式),W3.0%(半喂入式),<3.5%(梳脱式)
含杂率(%)
含杂率:<2.5%(全喂入式),<3.0%(半喂入式),W4.5%(梳脱式), 含杂率(适用于只有风扇清选无筛选机构的联合收割机):W7.0(全喂 入式),<15%(半喂入式),W5.0%(梳脱式)
关于小麦生长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小麦生长情况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小麦是全世界最广泛种植的作物之一,而且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不仅供人们食用,还能为农业生产提供饲料、工业原材料等多种用途。
随着人口增加和生产力不断提高,对小麦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小麦的生长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气候、土壤、病虫害等,会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产生很大的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某地的小麦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过程1. 调查地点和时间我们选择了某地的一个小麦种植基地进行调查,时间是在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也就是从生长期到抽穗期的时间段。
2. 调查内容我们对小麦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包括土壤情况、气候状况、病虫害情况等因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同时对小麦的生长状况、根系情况、叶片情况、穗情况等进行了详细观察和记录。
3. 调查结果从我们对小麦生长情况的全面调查和观测中,得出以下调查结果:(1)土壤情况该地的土壤属于黄棕壤和黄细砂土,土质松散、通气性好,但是由于长期种植小麦导致土质老化,缺乏有机物质,对小麦的生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土壤的科学管理,采取措施改善土壤质量,包括施肥、翻耕等。
(2)气候状况调查期间,该地气温较低,晴天较多,但是冷空气频繁,夜晚温度下降明显,对小麦生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建议采取保护措施,包括加强灌溉、覆盖地膜、控制密植等。
(3)病虫害情况调查发现,小麦生长过程中受到了多种病虫害的侵害,包括尘螨、锈病、白粉病等。
这些病虫害严重影响了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包括加强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同时加强对小麦的抗病抗虫能力培育。
(4)小麦生长状况小麦生长状况整体较好,但是由于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小麦的产量较低。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包括杂草生长较为猖獗、密植严重、机械伤害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小麦的管理工作,包括加强植保、控制密植、适当调整水量等。
小麦考种
小麦测产及农艺性状调查测定姓名:班级:农学11-3 学号:1.目的意思1.1了解小麦生长发育的特性。
1.2学习和掌握小麦测产的方法。
1.3学习和掌握小麦农艺性状调查测定的方法技术。
2.实验材料及用具2.1实验材料:每小区选取1m2长势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小麦植株,一共选取4个1m2。
2.2实验用具:纸袋、纱网、剪刀、卷尺、天平、铅笔等。
3实验内容3.1小麦的栽培技术3.1.1整地:要精细整地,做到上虚下实,无大颗粒。
3.1.2施肥:底肥要注意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并适当增加磷、钾肥特别是磷肥施用量。
一般亩施磷酸二胺20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氯化钾6-10公斤。
追肥在不缺肥的情况下可尽量少施或不施,如必需施用则日期应尽量提前,一般可在2月上、中旬亩追尿素5公斤左右。
3.1.3浇水:生育期间要尽量满足对水分的要求。
一般要浇好四水:底墒水、越冬水、返青水、麦黄水。
3.1.4播期播量:最适播期为10月底到11月上旬。
3.1.5化控措施:在拔节前每亩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0克,可降杆壮苗。
3.1.6防治病虫害:抽穗至灌浆期结合一喷三防正常防治即可。
要注意防治蚜虫,特别是穗蚜,需连片及时彻底防治。
3.2计算内容3.2.1播种-拔节历时、拔节-开花历时、开花-成熟历时、全生育期;3.2.2单株分蘖力、单株成穗数;3.2.3有效穗、小穗数(结实小穗和不实小穗)、穗粒数、千粒重、亩产量;3.2.4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3.2.5农艺性状:株高、穗长、节间长(从上而下分节测量)3.2.6叶姿:旗叶着生高度、旗叶与倒二叶间距、倒二叶与倒三叶间距。
3.2.7着粒密度(grain cm 1) = 穗粒数/穗长(cm)。
3.3方法与步骤3.3.1小麦各生育时期记载小麦播种、出苗、三叶、分蘖、拔节、孕穗、开花、灌浆和成熟期的各时期。
3.3.2苗情调查在小麦2叶1心时框定1×1 m2,定点调查基本苗和最高苗(12月22日左右)。
小麦发芽生长过程观察记录表
小麦发芽生长过程观察记录表
实验目的
观察和记录小麦发芽生长的过程,了解其生长特点和发芽率变化。
实验材料
- 小麦种子
- 培养皿
- 湿润的细砂土
- 水壶
- 温度计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
- 清洗培养皿,确保无害菌和杂质。
- 在培养皿中铺一层湿润的细砂土。
- 用水壶均匀地浇湿砂土,使其湿润但不过于湿。
- 温度计测量室内温度,确保适宜的生长环境。
2. 种子处理:
- 选择健康的小麦种子,去除破损或有病害的种子。
- 将种子均匀地撒在湿润的砂土表面,不要让它们重叠。
- 用手轻轻按压种子,使其与砂土接触紧密。
3. 观察和记录:
- 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点观察小麦种子的发芽情况。
- 记录每个观察时间点种子的发芽数量和发芽情况,包括发芽的种子数量和发芽的速度。
- 注意观察小麦种子的根系生长情况和幼苗的生长状态。
4. 实验结束:
- 持续观察和记录小麦发芽生长过程,直至一部分小麦种子长出正常的幼苗。
- 结束实验后,将观察数据整理成观察记录表。
观察记录表
结论
通过对小麦发芽生长过程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了解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变化、根系生长情况和幼苗的生长状态。
这些观察结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小麦的生长特点和培育技术。
小麦食品现状调查问卷模板
尊敬的受访者:您好!为了解我国小麦食品市场的现状,以及消费者对小麦食品的认知和需求,我们特此开展本次问卷调查。
您的宝贵意见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所有信息仅用于统计分析,请您放心填写。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一、基本信息1. 您的性别:()男()女2. 您的年龄:()18岁以下()18-25岁()26-35岁()36-45岁()46-55岁()56岁以上3. 您所在的地区:()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四线城市及以下4. 您的职业:()学生()上班族()自由职业者()其他二、小麦食品消费情况5. 您是否经常食用小麦食品?(如面包、馒头、面条等)()是()否6. 您平均每周消费小麦食品的次数:()1-3次()4-6次()7-10次()10次以上7. 您在购买小麦食品时最关注的因素是:()口感()价格()品牌()健康程度()其他(请注明)8. 您认为目前市场上小麦食品的种类是否丰富?()非常丰富()比较丰富()一般()不太丰富()非常不丰富9. 您认为目前市场上小麦食品的质量如何?()非常好()比较好()一般()不太好()非常不好三、对小麦食品的看法与建议10. 您认为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小麦食品的质量?()原料来源()生产加工工艺()储存条件()添加剂使用()其他(请注明)11. 您认为小麦食品在哪些方面还有待改进?()口感()营养()健康()包装()其他(请注明)12. 您是否愿意尝试新型小麦食品?()非常愿意()愿意()一般()不太愿意()非常不愿意13. 您认为小麦食品企业应该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原料采购管理()提高生产加工工艺()严格控制添加剂使用()加强产品检测()其他(请注明)14. 您对小麦食品行业的发展有何建议?()加强行业监管()提高行业自律()鼓励创新()加强宣传普及()其他(请注明)感谢您参与本次调查!祝您生活愉快!。
种子调查表
内容简介:小麦是世界最重要谷物资源之一,产量仅次于稻谷居第2位,既是人类主要的食物资源,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状况紧缺的加重,生物能源越来越受到重视,从而连带引起生物能源的原料——谷物资源的需求量增大,进而造成紧缺,小麦作为最主要的谷物资源之一,其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世界种植小麦的国家很多,但产量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等国家,这7个国家小麦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
小麦在中国谷物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小麦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与产量均占谷物产量的1/4以上,全国商品小麦的常年收购、销售和库存量均占粮食总量的1/3左右,是关系粮食安全的农作物品种。
小麦特有的化学组成、独特的加工性能和丰富的营养成分,拥有其它任何粮食原料都无法具备的良好粘弹性、胀发性和延伸性,可以被人们加工成各种形态的食品。
因而小麦在中国食品工业发展中有着其它粮食产品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1年国内小麦市场,在政策与市场的博弈对决中,行情走势前高后低,但整体价格依然稳中有涨。
2011年中国小麦总产量11792万吨,增幅2.4%。
2011年中国小麦进口数量达125.8万吨,同比增长2.2%;出口数量达32.8万吨,同比增长18.4%。
自1996年以来,中国粮食流通波动由供给制约为主转为由市场需求制约为主,粮食市场化是一个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中国小麦区域间网上交易、批发市场的进出口小麦和陈化小麦的拍卖(包括网上竞价交易)、小麦集贸市场的常年开放等都是21世纪小麦市场的发展方向。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小麦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三章。
首先介绍了小麦的分类、等级、产区及小麦行业的政治经济环境,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小麦行业的发展现状。
随后,报告对小麦市场做了供求及价格分析、期货分析、优质品种分析、面粉加工分析、区域市场分析、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和关联产业发展分析,最后分析了小麦市场的投资潜力与未来前景趋势。
小麦生理参数测定方法
叶绿素含量测定原理叶绿素约占总干重的1%,含a、b、c、d四种,高等植物含a、b两种,光、温度、营养元素氧、水是叶绿素合成的重要环境因子。
叶绿素是双羧酸酯,不溶于水,通常用含少量水的有机溶剂如80%的丙酮或95%的乙醇来提取叶片中的叶绿素,这是因为叶绿素与蛋白质结合很牢固,需要经过水解作用才可被提取出来。
已知叶绿素a、b的95%乙醇提取液最大吸收峰的波长分别为665nm和649nm,用95%乙醇研磨法和浸泡法提取叶绿素,以提取试剂95%乙醇为对照,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649nm、665nm处的吸光度并计算叶绿素浓度,计算公式为:Ca=13.95D665-6.88D649;Cb=24.96D649-7.32D665;C T=Ca+Cb(注:Ca:叶绿素a的含量;Cb:叶绿素b的含量;C T:总叶绿素的含量)仪器:研钵、25mL容量瓶、漏斗、剪刀、滤纸、722光栅分光光度计、具塞试管试剂:95%乙醇(AR)丙酮(AR)1:1、碳酸钙(AR)、石英砂(AR)实验方法称取小麦叶片0.2g剪碎置于研钵中,加少许CaCO3,石英砂、95%乙醇充分研磨,过滤,将滤液移入25mL容量瓶,用95%乙醇(AR)丙酮(AR)1:1反复洗涤残渣、滤纸至无绿色,合并滤液,定容。
取上述提取液1mL稀释至10mL,摇匀。
以95%乙醇为参照,在分光光度计665nm/649nm下测其光密度。
Chla含量(mg/g)=(13.95D665-6.88D649)V/(W1000)Chlb含量(mg/g)=(24.96D649-7.32D665)V/(W1000)式中:A--测定波长下的光密度值V--叶绿素提取液总体积(mL)(若用的稀释液,则应乘以稀释倍数)W—材料鲜重(g)含量:mg/g=(浓度*提取体积*稀释倍数)/样品鲜重(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李玲)参考文献《化学生态学实验指导书》-王晗光编写SOD的测定原理:SOD可催化下列反应:仪器:高速冷冻台式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移液器;光照培养箱;指形管;研钵试剂:1.50mmol/L磷酸缓冲液(pH7.8)2.130mmol/L 甲硫氨酸(Met)溶液:称取1.9339gMet用磷酸缓冲液溶解定容至100mL3.750/L NBT(氮蓝四唑)溶液:称取0.06133gNBT用磷酸缓冲液溶解定容至100mL,避光保存4.20L核黄素溶液:称取0.0750g核黄素用磷酸缓冲液溶解定容至l00mL,吸取1mL定容至100mL即可,随用随配,避光保存5.100mol/LEDTA-Na 2溶液:称取0.0372gEDTA-Na2·2H20,用磷酸缓冲液溶解并定容至100mL,吸取10mL定容至100mL即可。
小麦实验报告
小麦实验报告小麦实验报告引言: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许多农业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本报告将介绍一项关于小麦的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环境条件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环境条件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了完全随机设计,共设置了四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置了三个重复。
不同处理组的环境条件如下:1. 大气温度:将小麦分别置于25℃、30℃和35℃的温室中;2. 光照强度:将小麦分别置于1000 lux、3000 lux和5000 lux的光照条件下;3. 水分供给:将小麦分别供给正常水分、过量水分和缺水的条件下;4. 土壤肥力:将小麦分别种植在高肥力土壤、中等肥力土壤和低肥力土壤中。
实验过程:在实验开始前,我们先准备好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培养基和种子。
然后,将小麦种子均匀撒在培养基上,按照不同处理组的要求进行分组。
每个处理组的小麦种子数量相同,以确保实验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定期测量小麦的生长情况,包括植株高度、叶片数量、根系生长情况等。
同时,我们还记录了小麦在不同处理组下的产量和质量。
实验持续了一个生长季节,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大气温度对小麦的生长和产量有显著影响。
在25℃下,小麦生长最为健康,产量最高;而在30℃和35℃下,小麦生长受到抑制,产量明显降低。
2. 光照强度对小麦的生长和产量也有明显影响。
在3000 lux的光照条件下,小麦生长最好,产量最高;而在1000 lux和5000 lux的光照条件下,小麦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产量较低。
3. 水分供给对小麦的生长和产量有重要影响。
正常水分条件下,小麦生长良好,产量最高;过量水分和缺水条件下,小麦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产量显著降低。
我市冬小麦生产调查的基本技术参数
我市冬小麦生产调查的基本技术参数(一)生育期1.播种期:小麦田间播种的日期。
2.出苗期:小麦的第一片真叶露出地表2—3cm时为出苗,田间有50%以上麦苗达到出苗标准的日期为出苗期。
3.分蘖期:田间有50%以上的植株第一分蘖露出叶鞘2cm左右的日期为分蘖期。
4.越冬期:冬前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0℃、麦苗停止生长的日期为越冬期。
5.返青期:次年春季气温回升时,麦苗叶片由青紫色转为鲜绿色,部分心叶露头1—2厘米时,为返青期。
一般日平均气温在0—3℃左右时。
6.起身期:返青后全田50%以上的小麦植株由匍匐转为直立生长,小麦基部节间开始伸长0.2—0.5cm为起身期。
7.拔节期:全田50%以上单茎的茎基部第一节间露出地面2cm 时为拔节期。
8.挑旗期:全田50%以上的旗叶完全伸出为挑旗期。
9.抽穗期:全田50%以上麦穗由叶鞘中露出穗长的1/2时为抽穗期。
10.开花期:全田50%以上麦穗中上部小花的内外颍张开、花丝伸长、花药外露时为开花期。
11.成熟期:小麦的茎、叶、穗发黄,胚乳呈蜡质状,籽粒开始变硬,基本达到原品种固有色泽为成熟期。
(二)调查的几个关键性技术标准1.基本苗调查方法:a.播种量(斤)=每亩要求基本苗/每斤种子粒数*发芽率*田间出苗率b.斤籽万苗是说1斤(500g)/千粒重(40g以下)*发芽率(80%)*1000=1万c. (1)选点:选取代表整个大田实际情况的点进行计数,一般每公顷选点不少于5点。
可采用蛇形、梅花形、五点取样法、棋盘法、随机取样法等形式选点。
(2)样点调查:采用0.1㎡样段。
先测量平均行距。
若行距为15cm,样点长选用66.6cm;若行距为20cm,样点长选用50cm。
在样段两端作标记,然后以一端为起点,逐一数出样段内的株数或茎数。
一般采用每点双行,分别计数,计算平均值。
基本苗的调查应在小麦三叶期进行;总茎数的调查,则根据需要确定调查时间。
基本苗(万/hm2)=各点株数平均值×10 茎蘖数(万/hm2)=各点茎数平均值×10(3)亩基本苗=1m双行的苗数/6*1万(注:1亩为6千平方尺,一般我市播种的小麦为6寸即20cm行距)2.分蘖调查方法:a.分蘖期田间有50%以上的麦苗,第一分蘖露出叶鞘2厘米左右时,记为分蘖期。
201年小麦质量抽样信息表
1.播种日期:月日2.播种量:(公斤/亩)3.取样时间:月日
4.施用的农药和肥料(时间、名称、用量、施用方法):
5.主要气象灾害和苏省电话:
传真:通信地址:邮编:
注:1、此表需分品种填写;2、抽样员在进行抽样时需同时填写抽样信息表,一式3份,1份随同样品邮寄、1份单独邮寄到品质分析单位、1份报省作栽站(可发电子邮件)。
附件2:2014年小麦质量抽样信息表
江苏省市县
抽样单位基本情况
整建制推进试点县()/整建制推进试点乡()/万亩示范片()
高产创建示范片编号或涉及的乡(镇、场)村(庄、分场):
是否承担增产模式攻关任务:是()/否()
抽样小麦品种名称
抽样地点
田间()/场院仓库()
该品种县域种植面积(亩)
该品种县域单产(公斤/亩)
小麦检疫性有害生物访问调查记录表、田间踏查记录表、田间定点监测记录表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毒麦形态特征
毒麦(学名:Lolium temulentum L.)是禾本科黑麦草属越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植物。
形似小麦,幼苗茎部紫红色,后变为绿色,须根较稀,茎直立,丛生、光滑,坚硬不易倒伏。
株高50-110厘米,一般比小麦矮10-15厘米(肥沃田中比小麦矮,瘠薄田中比小麦高)。
叶鞘包于茎秆上。
叶片较薄,长10-15厘米、宽4-6毫米,下面光滑,上面较粗糙,叶脉明显。
穗形狭长,穗轴平滑,两侧有轴沟,呈波浪形弯曲,穗长10-25厘米,每穗有8-19个小穗,互生于穗轴上。
小穗以稃片的背腹面对向穗轴,每小穗2-6个花,排成2列,第一颖缺,第二颖大,长12-20毫米,先端尖而钝头,具5-9脉。
外稃椭圆形,长6-8毫米,先端钝,齿自近外稃顶端处伸出,芒长7-15毫米。
内稃与外稃等长,籽实被内外稃紧包,紧贴于内稃内。
籽实长椭圆形,坚硬五光泽,呈灰褐色,长4-6毫米,腹沟较宽。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小麦检疫性有害生物访问调查记录表
(规范性附录)
小麦检疫性有害生物田间踏查记录表
(资料性附录)
小麦检疫性有害生物田间定点监测记录表。
小麦拌种现状调查问卷模板
尊敬的种植者:您好!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小麦拌种现状,为小麦种植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技术支持和政策建议,我们特开展此次问卷调查。
您的宝贵意见将对我国小麦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所有信息仅用于统计分析,请您放心填写。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一、基本信息1. 您的性别:()男()女2. 您的年龄:()18-25岁()26-35岁()36-45岁()46-55岁()56岁以上3. 您所在的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其他地区4. 您种植小麦的面积(亩):()1亩以下()1-10亩()11-50亩()50亩以上二、小麦拌种情况5. 您是否了解小麦拌种技术?()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一般了解()不太了解()完全不了解6. 您是否经常使用小麦拌种剂?()经常使用()偶尔使用()很少使用()从不使用7. 您选择小麦拌种剂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品牌信誉()价格()效果()朋友推荐()其他(请说明)8. 您认为目前小麦拌种剂市场存在哪些问题?()假冒伪劣产品()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价格虚高()效果不稳定()其他(请说明)9. 您对目前小麦拌种技术的满意度如何?()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非常不满意10. 您认为小麦拌种技术有哪些优势?()提高产量()降低病虫害()节省劳动力()其他(请说明)11. 您认为小麦拌种技术有哪些不足之处?()成本较高()效果不稳定()操作复杂()其他(请说明)三、政策与需求12. 您是否了解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小麦拌种的相关政策?()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一般了解()不太了解()完全不了解13. 您认为政府应如何支持小麦拌种技术的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拌种技术培训力度()加大科研投入()其他(请说明)14. 您对小麦拌种技术的培训需求如何?()非常需要()比较需要()一般()不太需要()完全不需要15. 您认为小麦拌种技术培训应包含哪些内容?()拌种剂的使用方法()拌种技术操作要点()病虫害防治知识()其他(请说明)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填写本问卷!您的意见和建议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实验课数据
14位妇女的年龄和身体脂肪百分数23 2839 3141 2649 2550 3153 3553 4254 2956 3357 3058 3358 3460 4161 34张桂珍女 18 165 89李小兵男 19 173 91胡涂虫男 16 180 70诸葛菲菲飞女 17 164 82第三章例题数据表3.1 100个麦穗的每穗小穗数18 15 17 19 16 15 20 18 19 1717 18 17 16 18 20 19 17 16 1817 16 17 19 18 18 17 17 17 1818 15 16 18 18 18 17 20 19 1817 19 15 17 17 17 16 17 18 1817 19 19 17 19 17 18 16 18 1717 19 16 16 17 17 17 15 17 1618 19 18 18 19 19 20 17 16 1918 17 18 20 19 16 18 19 17 1615 16 18 17 18 17 17 16 19 17表3.4 140行水稻产量(单位:克)177 215 197 97 123 159 245 119 119 131 149 152 167 104 161 214 125 175 219 118 192 176 175 95 136 199 116 165 214 95 158 83 137 80 138 151 187 126 196 134 206 13798 97 129 143 179 174 159 165 136 108 101 141 148 168163 176 102 194 145 173 75 130 149 150 161 155 111 158 131 189 91 142 140 154 152 163 123 205 149 155 131 209 183 97 119 181 149 187 131 215 111 186 118 150 155 197 116 254 239 160 172 179 151 198 124 179 135 184 168 169 173 181 188 211 197 175 122 151 171 166 175 143 190 213 192 231 163 159 158 159 177 147 194 227 141 169 124 159表3.7 水稻杂种二代植株米粒性状的分离情况属性分组(y)次数(f )红米非糯96红米糯稻37白米非糯31白米糯稻15合计(n)179表3.8 两个小麦品种的每穗小穗数品种名称每穗小穗数甲13 14 15 17 18 18 19 21 22 23乙16 16 17 18 18 18 18 19 20 20 第三章习题数据学生名单3.237 36 39 36 34 35 33 31 38 3446 35 39 33 41 33 32 34 41 3238 38 42 33 39 39 30 38 39 3338 34 33 35 41 31 34 35 39 3039 35 36 34 36 35 37 35 36 3235 37 36 28 35 35 36 33 38 2735 37 38 30 26 36 37 32 33 3033 32 34 33 34 37 35 32 34 3235 36 35 35 35 34 32 30 36 3036 35 38 36 31 33 32 33 36 343.6BS24 19 21 20 20 18 19 22 21 21 19金皇后 16 21 24 15 26 18 20 19 22 19第五章例题数据one sample z test for mean:data wheat;input y@@;cards;328.8 341.6 294.3 327.2 315.0363.6 342.8 342.7 335.0 336.7317.5 323.1 337.6 324.3 321.4325.6 315.3 343.8 348.8 345.7299.7 326.6 331.2 321.5 340.2;run;[例5.1] 某春小麦良种在8个小区种植,得其千粒重(g)为:35.6 37.6 33.4 35.1 32.7 36.8 35.9 34.6表5.2两种密度的稻田亩产(kg)y1(30万苗)y2(35万苗)400 450420 440435 445460 445425 420表5.3 喷矮壮素与否的玉米株高(cm)y1(喷矮壮素)y2(对照)160 170160 270200 180160 250200 270170 290150 270210 230170表5.4 A B两法处理的病毒在番茄上产生的病痕数组别y1(A法) y2(B法)1 10 252 13 123 8 144 3 155 5 126 20 277 6 18表5.5 两种肥料的皮棉产量(kg)重复区y1(新肥料) y2(对照)Ⅰ67.4 60.6Ⅱ72.8 66.6Ⅲ68.4 64.9Ⅳ66.0 61.8Ⅴ70.8 61.7Ⅵ69.6 67.2Ⅶ67.2 62.4Ⅷ68.9 61.3Ⅸ62.6 56.7data soy_flower_color;do i=1 to 289;if i<=208 then y='紫花';else y='白花';output;end;drop i;run;data wheat_rust_ratio;length y $ 8;do trt='低洼地','高坡地';if trt='低洼地' then do; n=378; n1=355; end;else if trt='高坡地' then do; n=396; n1=346; end;do i=1 to n;if i<=n1 then y='锈病株';else y='正常植株';output;end;end;drop n n1 i;run;第五章习题数据5.5 桃树含氮量测定10次,得结果(%)为:2.38 2.38 2.41 2.50 2.47 2.41 2.38 2.26 2.32 2.415.6 砷残留量数据(mg):前作喷洒过有机砷杀雄剂的麦田:7.5 9.7 6.8 6.4对照田:4.2 7.0 4.6喷砷田 7.5 9.7 6.8 6.4对照田 4.2 7.0 4.6喷砷田 7.5喷砷田 9.7喷砷田 6.8喷砷田 6.4对照田 4.2对照田 7.0对照田 4.65.10 玉米10个小区产量(斤):去雄: 28 30 31 35 30 34 30 28 34 32未去雄: 25 28 29 29 31 25 28 27 32 27第六章例题数据表6.2 水稻不同药剂处理的苗高(cm)药剂苗高观察值A18 21 20 13B20 24 26 22C10 15 17 14D28 27 29 32表6.11 水稻施肥盆栽试验的产量结果处理观察值(y ij)(克/盆)A (氨水1)24 30 28 26B (氨水2)27 24 21 26C (碳酸氢铵)31 28 25 30D (尿素)32 33 33 28E (不施)21 22 16 21不同窝老鼠胰腺组织释放胰岛素量(pg/ml)窝胰腺组织释放胰岛素量Ⅰ9 7 5 5 3Ⅱ 2 6 7 11 5Ⅲ 3 5 9 10 6Ⅳ 4 10 9 8 10V 8 10 12 13 11表6.15 不同类型稻田纵卷叶螟的虫口密度稻田类型编号12345678Ⅰ12 13 14 15 15 16 17Ⅱ14 10 11 13 14 11Ⅲ 9 2 10 11 12 13 12 11Ⅳ12 11 10 9 8 10 12表6.19 4种培养液下的株高增长量(mm)培养液 A B C D盆号A1A2A3B1B2B3C1C2C3D1D2D3生长量50 35 45 50 55 55 85 65 70 60 60 6555 35 40 45 60 45 60 70 70 55 85 6540 30 40 50 50 65 90 80 70 35 45 8535 40 50 45 50 55 85 65 70 70 75 75表6.25 生长素处理豌豆的试验结果处理(A)组(B)ⅠⅡⅢⅣ未处理(CK)60 62 61 60赤霉素65 65 68 65动力精63 61 61 60吲哚乙酸64 67 63 61硫酸腺嘌吟62 65 62 64马来酸61 62 62 65表6.31 3种肥料施于3种土壤的小麦产量(g)(a=3,b=3,n=3,abn=27)肥料种类(A) 盆土壤种类(B)B1(油砂) B2(二合) B2(白僵)A11 21.4 19.6 17.62 21.2 18.8 16.63 20.1 16.4 17.5A21 12.0 13.0 13.32 14.2 13.7 14.03 12.1 12.0 13.9A31 12.8 14.2 12.02 13.8 13.6 14.63 13.7 13.3 14.0 表6.38 不同处理有生活力花粉的百分数(p)第六章习题数据6.5 有下列4组数据:组1: 8 10 1 6 4 7 8 2组2: 9 2组3: 6 5 0 7 3 7组4: 16 8 6 116.6种植密度(株/亩) 千粒重 (g)2000 247 258 256 2514000 238 244 246 2366000 214 227 221 2188000 210 204 200 2106.7稻田 1 2 3水样 1 2 3 1 2 3 1 2 3残留量 1.1 1.3 1.2 1.3 1.3 1.4 1.8 2.1 2.21.2 1.1 1.0 1.4 1.5 1.22.0 2.0 1.96.8品种样点干物质重量(g/株)甲1 7.8 8.9 9.2 11.4 10.52 12.1 10.6 8.7 9.9 10.1乙3 7.4 8.8 8.9 7.8 9.84 6.2 6.6 5.3 7.5 8.1丙5 12.6 10.2 11.4 11.8 12.16 15.2 15.1 12.3 12.5 12.9丁7 5.8 4.7 6.6 7.4 7.98 6.4 6.8 8.1 7.2 7.9戊9 13.8 15.1 13.4 12.6 16.610 11.7 17.2 15.6 15.1 15.86.9A B C D0.8 4.0 9.8 6.03.8 1.9 56.2 79.80.0 0.7 66.0 7.06.0 3.5 10.3 84.61.7 3.2 9.22.8 12.6处理区组ⅠⅡⅢⅣA 6.2 6.6 6.9 6.1B 5.8 6.7 6.0 6.3C 7.2 6.6 6.8 7.0D 5.6 5.8 5.4 6.0E 6.9 7.2 7.0 7.4F 7.5 7.8 7.3 7.613.3 有一大豆试验,A因素为品种,有A1、A2、A3、A4 4个水平,B因素为播期,有B1、B2、B3 3个水平,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小区计产面积25平方米,其田间排列和产量(kg)如下图,试作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0007
0.2724
1.6155
6.1128
3
平均
6.5857
82.2
4.4
17
0.5910
1.4541
0.6464
3.8942
0.1476
0.6236
3.1230
1
3.7302
80
4
17.9
0.3736
0.7855
1.3672
2.2039
0.0322
0.2968
1.8749
2
7.2129
0.5548
3.1704
4
4.0090
0.6256
1.4420
0.7010
1.2404
0.2076
1.0328
5
7.8242
1.3938
3.1872
1.1476
2.0956
0.3042
1.7914
6
平均
7.3928
1.2658
3.0759
1.3162
1.7349
0.3209
1.4140
1
11.2828
3.4882
0.1365
0.9344
2.4173
4
6.2274
83
4
19
0.5904
1.7674
0.6864
3.1832
0.1532
0.6816
2.3484
5
15.3513
80
5
14.7
0.4256
3.9141
1.7175
8.2941
0.3666
1.7058
6.2217
6
平均
11.885
83
4.8
15.6
4.6
15.66
0.9117
2.6786
1.1114
6.6725
0.2648
1.1669
5.2408
1
14.5770
80
5
14.4
1.1595
3.1728
1.0098
9.2349
0.2556
1.5795
7.3998
2
4.3323
87
5
15.6
0.3628
0.9003
0.4845
2.5847
0.1236
0.6222
2.5788
0.1362
0.5216
1.9210
2
17.38
77
5
14.2
1.2495
4.2725
2.1095
9.7495
0.3880
1.7120
7.6495
3
7.3182
77
4
17.6
0.5499
2.0481
0.7074
4.0128
0.1407
0.6264
3.2457
4
2.4568
78
4.8670
5
3.1342
81
4
18.1
0.3078
0.8578
0.3426
1.6260
0.0832
0.2842
1.2586
4
平均
8.1553
79.9
4.2
17.74
0.5984
2.2185
0.9275
4.4149
0.1789
0.8035
3.4325
1
5.5504
85
4
20.1
0.4504
1.8990
颖壳
1
平均
15.9586
3.0159
6.2722
2.6534
4.0171
0.5916
3.4255
1
7.2948
2.0620
1.9276
2.1152
1.8200
0.2620
1.5580
2
24.7142
6.0690
8.1305
3.9109
6.6038
0.7798
5.8240
3
13.1170
1.4925
6.3150
0.2370
1.1458
5
7.4900
1.5532
2.7684
1.3416
1.8260
0.2992
1.5276
成熟期个体调查表(八)
单位:厘米、克
项目
处理
单株
株高
节间
数
节间
长
叶
茎
鞘
穗
穗轴
颖壳
籽粒
1
平均
14.0376
78.6
4.2
16.9
1.2660
3.1127
1.3431
8.3149
0.3362
1.4682
3.4211
0.1321
0.5275
2.7615
2.0
4
地上
鲜重
39.0
22.0
干重
8.7
16.0
地下
鲜重
9.0
3.2
干重
2.9
3.0
5
地上
鲜重
49.0
28.0
干重
7.7
22.0
地下
鲜重
9.0
3.0.
干重
2.1
2.4
6
地上
鲜重
48.0
47.5
干重
8.0
32.0
地下
鲜重
8.0
1.2
干重
1.7
1.0
开花前个体调查表(七)
单位:克
项目
处理
单株
叶
茎
鞘
穗
穗轴
76
5
13.6
0.7868
1.4224
0.7796
4.2241
0.1556
0.6278
3.4370
3
9.0051
89
5
16.4
0.5424
1.9962
0.8592
5.6073
0.2634
0.9864
4.3575
4
9.8700
85
4
19
0.9644
2.2086
0.8834
5.8136
0.2036
0.9230
0.3759
1.5570
3
14.6776
2.9736
5.2626
2.7944
3.6470
0.6615
2.9855
4
9.7328
1.8816
3.6164
1.6900
2.5488
0.4248
2.1200
5
11.0284
1.4844
4.6484
2.3248
2.5708
0.4356
2.1352
5
平均
9.7465
1.0264
2
9.29130
2.0896
3.1848
1.5748
2.3228
0.4436
1.8794
3
15.1608
2.2668
6.3780
2.6352
3.8808
0.7554
3.1254
4
3.2556
0.4964
1.2736
0.8170
0.6686
0.1730
0.4956
5
1.6377
0.3106
2.2015
3.2880
0.5405
2.7475
4
13.0776
2.4540
4.9470
2.2314
3.4452
0.6288
2.8164
5
20.9328
3.0024
10.0140
2.9880
4.9284
0.7470
4.1814
2
平均
11.4268
1.8797
5.0009
1.8461
2.7001
0.4230
0.7940
5.9964
1.8560
2.6364
0.5220
2.1144
2
6.9336
1.7994
2.1180
1.2372
1.7790
0.3372
1.4418
3
4.8876
0.9492
1.9934
0.8950
1.0500
0.2094
0.8406
4
6.3985
1.2332
2.5034
1.2512
1.3837
0.4632
1.9979
3
7.7050
81.5
5
14.8
0.8416
1.5290
0.9388
4.3956
0.2292
0.7372
3.4292
4
16.9148
78
4
17.5
0.8984
5.0712
1.7984
9.1468
0.4432
1.4392
7.2644
5
13.3419
74
4
16
1.2960
2.7198
7.6264
3
12.5778
84.5
5
15
1.2856
3.315
1.2270